设为首页

保险资本,WTO 时代的到来(三):中国保险市场开放要这么进行(三)

2020-04-13
保险三年资本规划 保险三年规划 保险业的三年规划

(3)国内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承受能力

国内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有个承受能力的问题, 主要是指在对外开放过程中, 国内保险市场系统对国际保险经济流量的输入能够吸收利用的程度。其内容包括: 本国的保险业基础和国民保险消费水平对来自外资保险商品冲击的承受力; 本国的保险技术力量对引进外国先进保险技术的使用、 吸收、 消化、 创新的能力; 对利用外资保险的监督管理能力和国内能够提供的物质、 资金及基础设施的配套能力;本国国民保险素质的承受能力, 即国民的文化水平、 价值观念、 民族传统和消费习惯等适应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

3. 什么是 “三有” 。

上面说的是影响保险市场开放的反馈因素,据此我们认为, 中国保险市场开放的适度, 应该建立在 “三有” 的基础上, 即采取有限制、有选择、 有步骤的保险市场开放模式。

(1)关于 “有限制” 。

所谓 “有限制” 的开放, 主要体现在对外国保险资本总量和外资保险公司的数量的限制上, 确定和保持外国保险资本量与本国保险资本量、 外国保险公司数量与本国保险公司数量的合理比例, 这样便保证了本国保险业处在比较优势的发展地位。

(2)关于 “有选择” 。

所谓 “有选择” 的开放,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外国保险资本的选择,是选择财力雄厚、 历史悠久的最大资本, 还是优先选择有一定的财力基础, 历史不是那么悠久, 但业绩突出的中小保险资本; 是优先选择与本国存在天然隔阂的洋人资本, 还是优先选择与中国具有传统联系和血缘关系的华人资本; 是优先选择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外国保险资本,还是优先选择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外国保险资本; 是优先选择经营原保险业务的外国保险资本, 还是优先选择经营再保险业务的外国保险资本等。二是外国保险技术的选择, 是优先选择引进外资的财产保险经营技术, 还是优先选择引进外资的人寿保险经营技术;是优先选择引进国内容易研究开发的传统保险技术, 还是优先选择国内难以研究开发的先进保险技术等。所有这些, 都是需要我们在进行充分调查和详尽论证的基础上, 作出慎重抉择的一些重要问题。

(3)关于 “有步骤” 。

所谓 “有步骤” 的开放, 就是指时间上的分段开放和空间上的分批开放的具体安排问题。根据中国保险市场目前的状况及今后的走势,开放采取由点到面, 逐步推进的稳妥方式比较适宜。可具体分为三个阶段,以 10 年到 15 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到位。第一阶段为开放试点阶段,选择 2 至 3 个基础条件比较好、 保险市场比较活跃的城市作为对外开放试点,允许外资保险公司在这些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和合资机构,时间不宜过长, 可设定为 6 至 8 年左右。从 1992 年开始,在上海、 广州两城市所实行的对外资保险公司的开放, 就属于这种性质。第二阶段为半开放阶段,其特点在于: 一是开放的地域由试点城市扩大至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和少数沿江中心城市,比如深圳、 厦门、 大连、 天津、 南京、 武汉、 重庆等; 二是开放的对象有所增加,由原来的美国、 日本等少数跨国经营的大型保险公司扩大到大部分有较强经济实力和成功经验的保险公司,包括港、 台地区的华人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内地的外资保险公司除采用设立分公司和设立合资公司的形式外,可考虑采用全资附属公司的形式。这段时间约为4 年左右。第三阶段为全面开放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中国保险市场体系结构基本形成,保险法制建设和保险监管趋于成熟, 外资保险公司进入的条件或标准日臻完善, 透明度增强。只要符合中国保险市场稳健发展的需要,凡符合条件者均可入内。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公司类别,会有原保险公司, 也会有再保险公司,会有保险业务公司,还会有保险咨询服务公司等,时间大约为 3 年左右。

需要指出,外资保险公司何时进入, 以何种面目、 何种方式申请进入中国保险市场, 都要经过资格审查, 取得认可, 方可拿到 “入场券” ; 其业务范围及其经营空间都要符合中国法律的规定, 接受中国保险监管部门的监管,以一个中国保险市场的普通主体的身份, 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入世与保险业目录

扩展阅读

中国保险市场,中国保险市场开放的目标


关于中国保险市场开放的目标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中国的保险业发展迅猛。2002 年, 我国实现保费收入 3 053.1 亿元, 同比增长 44.7% , 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 一 年。其 中, 财产险保费收入 778.3 亿元, 同比增长13.6% ; 人身险保费收入 2 274.8 亿元, 同比增长 59.8%。保险深度 3% , 同比增加 0.8 个百分点; 保险密度 237.6 元, 同比增加 68.8 元。保险公司总资产 6 494.1 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 41.4%。②保险公司由改革初的 1 家发展到目前的 40 多家。2002 年以来, 中国保监会先后批准了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瑞士再保险公司、美国信诺保险公司、英国标准人寿保险公司、美国利宝互助保险公司和日本财产保险公司等进入中国市场筹建营业性机构。此外, 美国ACE 集团参股华泰, 拥有 22.13%的股权; 荷兰国际集团与北京首创集团宣布在大连成立首创安泰人寿保险公司; 汇丰集团参股平安保险; 美国友邦保险在北京设立分公司, 等等。这表明, 外资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步伐逐步加快。

截至 2002 年底, 共有来自 12 个国家和地区的 34 家保险公司在我国设有54 个营业性机构。在地域上, 保险业对外开放城市已从上海、广州扩大到了深圳、大连和佛山。

事实上, 保险业的开放程度超越了入世承诺。到目前为止, 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佛山等地都已有了合资保险公司或国外、境外保险公司分公司, 外资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约占全国保费收入的 2% , 中国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中国保险市场已初步形成了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体, 中外资保险公司并存, 多家保险公司竞争发展的新格局。中国开放保险市场的承诺预示着市场竞争机制将逐渐在保险经济资源的配置中起主导作用。

中国保险市场的开放目标就是要建立多元化的保险营销目录

保险企业,保险市场细分(三):有效保险市场细分的原则(下)


 三、有效益性

 保险企业细分出来的市场必须能够使保险企业实现其既定的利润目标。因此,在对市场进行细分时,必须考虑细分市场上客户的数量以及他们所具有的投保能力。如果细分市场规模过小,就应该将其排除掉,重新去选择最适宜的细分市场。

 例如,近年来随着旅游热的不断升温,旅游环境、交通运输和与之配套的购物娱乐等服务引发的意外事故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有关人士告诫消费者,出游前一定要办理旅游保险,以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调查显示:近年来每年国内旅游人数高达7亿人次以上,仅2001年旅游收入就高达3522.37亿元,2002年为3878亿元。从理论上讲,若每位游客每年购买20元的旅游保险,以2001年旅游人次统计数字为基础,国内游客的年旅游保险金额就高达140亿元。根据国内旅游热潮的发展趋势,2020年,我国每年的旅游总收入将达到3.3万亿元,到那时,旅游保险金额将以千亿来计。可见通过对意外伤害保险市场细分,发现旅游保险对保险公司具有很大的盈利性,因此旅游保险市场是又一个具有开发价值的市场。

 四、可行为性

 首先,保险企业所依据的细分标准,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客户的需求以及价值观、道德观、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只有这样的细分市场,才具可行为性,从而形成公司的目标市场。例如,2003年6月我国某保险经纪公司经过市场细分后,成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直接液化项目的保险经纪人,负责该项目的风险管理和保险安排工作。此项市场开发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这是因为:(1)适应了客户风险保障的需求。神华集团是国务院直管的44家特大型骨干企业集团之一。该公司以能源交通为主要产业,集煤矿、电厂、铁路、港口和航运为一体,固定资产总额超过900亿元人民币。此次煤直接液化项目是神华集团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投资建立的大型项目,总投资规模180亿元人民币,采用煤直接液化技术在国内属于首次使用,煤液化装置在国际上也是第一套工业化装置,工艺设计和建设都具有划时代意义。鉴于该项目所面临的巨大风险,按照国际惯例,集团公司对风险转嫁具有强烈的要求。(2)得到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该项目是国家“十五”期间以煤代油、能源转换的重点开发项目,对扭转我国“富煤贫油”局面及西部大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家对保险公司的配套工作持支持态度。这样细化出的市场具有较强的可行为性,因此成为可开发的目标市场。此外,可行为性又指的是:保险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为吸引和服务细分市场拟订有特色的营销方案。如一家保险企业同时找到多家细分市场,但由于人员缺乏,无法为每一个细分市场设计和实施有效的营销方案,可能使这种市场细分流于形式。因此,可行为性也是保险企业在市场细分中要特别考虑的因素。

 五、反应差异性

 这是指细化出来的子市场,对企业营销变项组合中任何要素的变动都能灵敏地做出差异性的反应。如果几个子市场对于一种市场营销变项组合都按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就不需要为每一个子市场制定一个单独的市场营销变项组合。例如,如果所有的子市场都按统一方式对价格做出反应,就无需为每一个子市场规定不同的价格策略,这样的市场细分是不成功的。成功的市场细分是:这个子市场立即会对价格变动做出反应,而不太注意价格的另一个子市场却能对别的因素的变化做出更大的反应。也就是说,对细分的客户群,应当统筹考虑他们对所有的营销组合因素的各种反应,而不能以单一的变项为基础加以考虑。只有这样进行市场细分,才能为选中的目标市场制定出有效的市场营销组合方案。

再保险,再保险市场:世界主要再保险市场(三)


二、美国再保险市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美国经济的崛起,保险、再保险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无论是保险公司的数量、业务种类,还是业务量,美国都一直傲居世界榜首。目前,美国保险市场共有5800多家保险公司,其中3600多家非寿险公司,2200多家寿险公司,另外还有90000多家保险代理人公司和40000余家保险经纪人公司,从业人员达300余万。在美国保险业中,除多数保险公司设有分保部经营再保险业务外,还有70多家专业再保险公司。其中规模较大的有美国雇主再保险公司、综合再保险公司和美国再保险公司等。

美国的保险业务大体分为财产险、责任险、意外险、人身险和保证险等几大市场。其险种繁多,内容丰富,具体有火灾保险、海上货物运输险、海上船舶险、内陆水上货运险、内陆货运险、航空保险、汽车保险、农作物保险、核电站保险、业务中断险、机器损坏险、产品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公众责任保险、雇主责任险、劳工抚恤险、人身保险、年金保险、医疗保险、健康保险以及各种附加险和特约保险等,尤其以责任险和人身险市场较为庞大。

美国的寿险已成为仅次于房地产的更高层次的高档消费。购买人身保险者不少于1.5亿人,即2/3的美国人的生命保了险,寿险保费额已达2800亿美元,约占世界寿险保费总收入的20%以上,人均寿险保费达2460美元,相当于俄罗斯的65倍。

美国平均家庭保险公司,以经营人寿再保险闻名于世,人寿再保险业务列美国首位。

美国的寿险公司以纽约为龙头遍及全国,有的还将其保险触角伸向海外,通过合资或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在那里安营扎寨,积极拓业,如Aetan寿险集团,1986年作为第一家进驻台湾的外国保险公司,1988年3月正式推出第一张保单,现已稳健地占领了台湾市场的大块地盘,并开始向菲律宾发展,其秘诀是强调专业服务精神,提供创新、高质的保险商品,大力开展行销宣传及强化从业人员的培训等。

纽约不仅是美国,也是世界保险、再保险市场中心之一,其特点是:

1.在此注册的兼营再保险的普通保险公司或专业再保险公司,均将业务经营的注意力放在国内业务方面;2.纽约再保险人大都财大气粗、资力雄厚,足能与国内外的保险公司相抗衡;

3.美国本土的再保险业务,多来自中、小企业和团体,几乎与大型企业和团体无缘;

4.在中介人中,代理人公司非常活跃,不象伦敦市场那样经纪人起着重要作用;

5.接受美国再保险业务,普遍采用信用证,其目的是确保分出公司的利益。

美国政府对保险业实行比较严格的监管。直接管理和监督保险业的是州政府,由州政府制定或通过保险法规。州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分别通过立法、判决和行政权管理保险业。

为了协调全国的保险业务,美国成立了全国保险监督官协会,下设一个保险规定信息系统。为了监视保险公司业务经营的稳定性,保险监督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如公司赔付率不得超过100%,综合投资回收率不得低于5%,净溢额变动幅度为10%~5%,否则说明业务经营不稳定,负债与流动资产的比例不得高于105%,否则赔付能力没有保证。

为了更好地进行公平竞争,美国保险界成立了若干同业公会或协会,并具有一定的权威。如1996年初,美国寿险协会制定了《人身保险公司行为伦理规范草案》,并向600多家会员寿险公司发布了以下6项原则:

1.遵守高度诚实与公正的精神经营业务;

2.提供切实符合顾客需要的保险商品与服务;

3.提倡公平竞争;

4.以明了、真实、公平的原则制作广告和销售文件;5.公正、迅速地解决保户反映的不合理现象;

6.维护为实现上述原则而制定的管理、监督制度。

返回目录:再保险目录

保险市场,世界主要保险市场简介(十二):中欧和东欧保险市场(三)


 三、中欧和东欧保险市场概况

 (一) 俄罗斯保险市场

 1991 年,苏联分解为 15 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是前苏联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加盟共和国,人口 14 390 万, 仍保持工业大国的地位, 拥有前苏联 90%的森林和水资源,70%的煤炭资源,80%的天然气资源, 前苏联经济实力的基础基本上囊括于俄罗斯境内。

 以前, 苏联保险市场极为简单, 两家大的国营公司分别经营着国内业务和国际业务, 而今, 在向完全市场经济和私有化改革以及对外开放的进程中, 原来垄断兼封闭型的保险市场格局已被打破, 不同形式的保险公司纷纷建立, 俄罗斯的保险业已实际掌握在实业家手中, 而不为国家所垄断。与此同时, 外国保险公司数量也日益增多, 一个有活力的保险市场已具雏形。

 1992 年 6 月,俄罗斯财政部对 250 家保险公司颁发了营业执照。到 1994 年,俄罗斯保险管理机关统计已有 2 020 家公司申领执照, 另有 700 家正在申领。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以及不规范的交易行为, 俄罗斯保险界权威人士和外国专家组成了保险法研讨班, 起草并颁布了 《 保险法》 。该法对保险公司最低资本金的要求定为: 非寿险公司 50 万卢布(合 1 014 美元) , 寿险公司 100 万卢布(合 2 028 美元) ,再保险公司为 200 万卢布(合 4 056 美元) , 由俄罗斯联邦当局对此作监督管理。经营非寿险业务的公司有权自行制定费率标准, 而寿险和年金保险的费率标准则由联邦当局负责制定。同时规定, 非经国家保险管理当局批准, 不得经营海上运输、 航空、 船艇、 航天、 陆上运输货物和汽车等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方面的意外伤害、 健康、 人寿、 医疗、 年金保险也必须经审核批准方可营业。寿险与非寿险兼营公司必须分别立账, 再保险经营需获特许, 允许代理人、 经纪人公司充当保险关系中介。由于资本金要 求较低, 达到 此规定者 数量必 然增多, 一度曾 冒出3 600多家保险公司。截止到 1995 年 1 月, 已注册的保险公司已有 2 500 多家,自称为经纪公司的约 200 家左右。国际保险经纪人也纷纷在莫斯科设立办事处, 俄罗斯允许外国保险人可以参与49%的股权于俄罗斯保险股份公司, 这一股份比例限制是基于俄罗斯保险市场发育尚不成熟, 为防止外汇流失和保护国内承保能力而作出的。俄罗斯当局的保险监管力度也随之加强, 管理机构配备了 113 名工作人员, 对上百家拖欠赔款或准备金不足的保险公司发出警告, 并吊销了部分公司的营业执照。政府职能部门力求建立起良好的保险市场秩序。

 作为俄罗斯最大保险公司之一的 INGOSSTRAKH ,1992 年该公司曾拥有 1 .2 亿美元的资本, 其中大部分存入和投资于英国、 德国、 瑞士和芬兰的银行之中。然而, 以后的评估结果显示其银行存款仅为 3 500 万美元。银行危机累及保险业的情况已引起俄罗斯管理当局以及税务部门的关注, 有关审计部门也加强贷款调查和管理方面的工作。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俄罗斯进行货币体制方面的整顿, 恢复卢布的信誉, 改革金融体制, 以便为保险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 Sigma 》 资料统计, 俄罗斯 1993 年全部业务 保险费收入为13 .48 亿美元,较 1992 年增长 25 .8% , 处于世界第 40 位; 人均保费 9 .1 美元, 保险深度仅为 0 .77%。1994 年, 俄罗斯保险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较 1993 年实际增长 58 .2% , 保险费规模达 36 .3亿美元, 世界排名一下子跃至第 31 位, 人均保费上升到 24 .5 美元, 保险深度也增长为 1 .26%。1995 年, 俄罗斯保险业的世界排名又向前跨越了两步, 升为第 29 名, 保险费收入达 48 .02 亿美元, 人均保险费也达到 32 .5 美元, 保险深度 1 .34%。近年来, 俄罗斯保险业发展迅速,2000 年保险业增长率为 46 .5% , 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2002 年 1 月 1 日起,俄罗斯在全国实行了养老制度的改革, 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基本养老金、 养老保险金和养老储蓄金三部分组成。因而商业养老保险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02 年,俄罗斯保险费收入达 95 .84 亿美元, 人均保费 66 .6美元, 保险深度 2 .77%。以上迹象充分说明, 俄罗斯保险业发展很快, 伴随其经济的全面好转, 市场机制的建立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 其未来的发展潜力仍然相当大。目前, 俄罗斯已成为东欧最大的保险市场。

保险业,非洲保险市场概况(三)


 三、非洲保险市场

 政府还设立一家国营再保险公司, 为稳定各公司的经营, 避免巨额责任累积,各公司可将业务量的 20%分出于该国营再保险公司或其他再保险公司。此外, 政府还重视保险人才的培训工作, 并将培养合格人才视为保险公司竞争和发展的资本。因此, 该国政府和私人都兴办保险学院和培训中心, 培育了数千名保险人才。

 非洲保险业在加强区域内的联合以及注重本国保险业发展和管理的同时, 一些保险比较发达的国家还加强了与国际保险业发达国家的交往与合作。南非原来就与英国有着长期的经济关系, 英国劳合社保险人活跃在南非市场上承接原保险和再保险业务, 仅 1992 年劳合社就有 381 名承保人 在那儿经营业务, 取得9 600万英镑的保费收入, 占南非市场的 6%左右。劳合社承保人在那儿承办所有种类的财产保险, 尤其是一些特殊的险种, 如综合责任保险、 职业责任保险、 政治保险以及其他需要一定知识和技术的险种, 而这些都是当地保险人的弱项, 因而劳合社保险人在当地知名度高, 并享有盛誉。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 劳合社主席以及联络委员会成员相继到南非访问, 劳合社成员还经常与非洲国民大会的高级官员会晤, 密切双方关系, 从而推动了南非保险业的发展。

 1994 年, 南非保险人获得了向国外投资的权利, 原有的限制被取 消, 于是, 实力雄 厚的南非 第六大 寿险 公司控 股的Fedlife 公司与其他公司开始寻求国外市场, 重点对象为英、 美两国。Fedsure 保险公司购买了 Sefrican 公司, 并在纳米比亚开业扩展新业务。占南非市场份额 30%的 Old Mutual 公司 1995 年到中国香港开业, 并视该举措为拓展亚洲市场的第一立足点, 该公司在 1997 年的营业额达到 10 亿美元, 为日后进入中国和印度市场作准备。

 据《 Sigma 》 统计资料显示,2002 年有十个非洲国家的保险费收入超过 2 亿美元。南非、 毛里求斯、 突尼斯、 摩洛哥、 津巴布韦、阿尔及利亚、 肯尼亚、 象牙海岸、 埃及和尼日利亚为非洲保险业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南非最为发达, 保险费收入达 196 .10 亿美元, 居 世 界 第 16 位; 人 均 保 费 425 .3 美 元; 保 险 深 度 为18 .78% ,为世界第一。原来不为世人所瞩目的毛里求斯保险业有了惊人的发展, 其人均保费为 171 美元, 居非洲第二, 其保险深度达 4 .32% , 也是居非洲第二位。摩洛哥的保险费收入指标为10 .97 亿美元, 居非洲第二位。总体而言,非洲的保险业也有了可喜的进步。

市场定位,保险目标市场(三):保险市场定位策略(上)


 一、市场定位的概念

 保险企业确定目标市场后, 就要考虑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中, 本公司如何顺利进入目标市场并打开局面的问题, 这就是市场的定位。所谓市场定位, 就是保险企业根据现有竞争者产品的情况以及消费者对该种产品的认识, 经过一系列的创新活动, 实现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 并通过有效的营销组合影响顾客对该产品认同的管理过程。也就是说, 企业通过对竞争者产品特征和消费者对该类产品认识的调查研究, 确定本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应有的准确位置, 以便形成本公司竞争优势。市场定位是企业全面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关系到在竞争的市场上, 本企业及其产品能否形成竞争力的大问题。

 创新性是市场定位的生命, 而创新性又是通过“ 差异化”来实现的。所谓差异化, 其实质就是强调保险产品、服务和营销等方面的特色化、个性化和人性化, 它是一种现代保险营销与管理的新理念。在我国随着加入WTO 后中外保险竞争主体的迅速增多, 要求各保险公司在产品、经营、管理和服务上更富于创造性和竞争性。

 二、几种定位方式

 市场定位显示了一种保险产品或一个保险企业同类似产品或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定位方式不同, 则形成的竞争态势就会不同。下面分析三种主要的定位方式。

 ( 一) 避强定位

 这是一种避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而另辟蹊径采取填补空白的市场定位法。

 其优点是能够在“ 人无我有”的新市场上, 形成自身的局部优势, 迅速站稳脚跟并在消费者中树立起品牌形象。由于这种定位法使市场竞争风险较小, 成功率较高, 常常为多数企业所采用。但空白的细分市场往往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细分市场。例如, 2002 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推出的“ 保险大超市”, 所提供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对客户来说, 具有相当程度的特质性, 难以替代; 对国内外的同业竞争者来说,“ 超市”

 里的产品和服务, 难以模仿, 或者模仿的成本极高。“ 保险大超市”是兼容优良产品和宽广适应性为一体的各类保险产品的荟萃场所, 具有很明显的填补空白的性质。

 ( 二) 优势定位

 所谓以优势定位, 是指在所选定的目标市场上, 保险公司通过对于自己优势的充分发挥, 在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的定位方法。这种定位法要求: 首先保险公司要通过与竞争对手比较, 找到自身的优势所在; 其次要通过调研明确市场最需要的是什么; 再有要能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即正确选择竞争优势; 最后保险公司要善于运用各种方式如通过广告或代理人宣传自己的优势等。主观的优势和客观需求的有效结合, 就是本公司的最佳定位。例如, 我国的企业年金市场引起了寿险公司、银行、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多种金融公司的关注。但与竞争者比较, 寿险业经营企业年金业务具有诸多其他金融机构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因此, 寿险公司充分发挥本身的优势, 开发独具特色的产品, 定会在年金市场上有一番作为, 找到它最佳的市场定位。( 三) 迎头定位迎头定位是一种敢于与最强大的竞争对手以“ 唱对台戏”方式进行的定位方式。显然, 这是一种危险的战术。但有的企业认为这是一种更能激励自己奋发上进的可行的定位尝试, 一旦成功就会取得巨大的市场优势。运用这种定位方式, 企业应清醒地估计自己的实力。由于这种定位法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一般公司对它的选用持慎重态度。

 ( 四) 重新定位

 重新定位也叫调整定位。这种定位在两种情况下可以采用: 一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实践后, 发现原有的市场定位不成功, 产品打不开销路; 二是企业产品在市场推出后, 获得成功, 有更多的消费者对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 需要重新定位。

 当市场定位在细分市场上进行时, 要求同时运用市场细分化和产品差异化两种策略。市场细分化的着眼点是要针对不同的顾客群的需求特点开发不同的产品, 是一种市场导向型策略; 产品差异化的着眼点是已经存在的产品, 使产品具有某种特征是为了与竞争者的同类产品相区别, 因而是一种产品导向型策略。企业以市场细分为基础选择目标市场, 这是运用细分化策略; 可见, 细分化和差异化都是市场营销战略的组成部分。把细分化与差异化对立起来的认识不符合现代营销的要求, 付诸实践是有害的。

保险业,世界主要保险市场简介(十一):北欧保险市场概况(三)


 三、北欧保险市场概况

 (四) 芬兰保险业

 芬兰人口 520 万, 有千湖之国称号, 经济发达, 是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正式成员。芬兰是世界上纸张、 纸浆、 造纸机、 船舶和林业机械的主要出口国之一, 新闻纸出口一度居世界第二位, 而其纺织工业原料的 70%~80%是依靠进口的,因而其国内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大, 而对外贸易又必然促进其保险业的发展。芬兰保险业属 中等 发达 水平, 世界 排 名第 20 位。保 险 公司 有 51 家(1995 年) ,其中 7 家再保险公司,10 家寿险公司,6 家专营年金保险公司,6 家外国公司。外国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仅为 1%。Po-hjola 为全国第一大公司,其保险费收入几乎占全国保险费收入的30 .8% , 可见芬兰保险市场的垄断程度较高。1993 年, 芬兰全部业务的保险费收入为 57 .51 亿美元, 人均保费 1 132 美元, 保险深度为 6 .84%。据芬兰保险公司联合会报告,该年非寿险公司成功地将营业费用控制在 1%的水平, 而且该年净投资收入也因股票价格暴涨增加 74% ,各公司的偿付能力因此而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1994 年, 芬兰保险业实际增长 7 .9% , 保险费收入达 68 .60亿美 元, 人均保费 1347.7 美元, 列世界第11位, 保险深度7 .54% , 排名世 界 第 13 位。1995 年, 芬 兰全 部 保 险 费收 入 达92 .45亿美元, 较 1994 年实际增长 16 .3% , 人均保费也跃至世界第 7 位, 达 1 809 .2 美元, 保险 深度为 7 .4% , 列世界第 11 位。

 2002 年芬兰保险费总收入 118 .03 亿美元, 保险深度 8 .98% , 人均保费 2 272 .1 美元。这些数据显示出其强劲的增长势头。另据《World Insurance Report 》 报道,1995 年,芬兰国内再保险业务增长率高达 76% , 从而弥补了芬兰国外再保险业务的不足。1995年, 芬兰加入欧洲联盟,至此, 保险公司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 而且还要注意向欧盟区域拓展市场。据悉, 欧洲经济区已有 47 家保险公司表示要到芬兰开展业务, 目前已有西格纳、AIG, 俄罗斯、 挪威的保险公司获准进入芬兰市场。此外, 不少国际经纪人也纷纷申请到芬兰营业。

 综上所述,芬兰 500 万人口的保险费收入超过 100 亿美元的高度,其人均保费跃上 2 200 美元,保险深度指标高达 8 .98%, 表明芬兰是北欧保险业最发达的国家,而且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五) 冰岛保险业

 冰岛人口仅为 30 万, 世人称其为 “冰与火” 之国。渔业是冰岛的经济支柱, 政府为改变单一经济结构, 鼓励发展电子工业、 化肥制造业和水泥加工业。20 世纪 80 年代末, 冰岛人均收入超 2万美元, 居世界第三位。冰岛是欧洲最小的保险市场, 拥有 26 家保险公司(1993 年) ,其中 19 家非寿险公司,5 家寿险公司,2 家再保险公司。1994 年,冰岛保险业受国际保险潮流的影响也实行了兼并, 保险公司减至 23 家。冰岛保险业的监督管理由财政部负责, 其保险市场高度集中,国内业务主要由几家大公司控制, 它们的费率与条款在市场上有很大影响度。冰岛的强制保险种类较多, 第三者责任险、 职业责任险、 100 吨位以下的渔船船壳险和责任保险、 不动产火灾保险、 司机和车主意外伤害险都是以强制保险形式实施的。强制汽车责任险占冰岛直接保险业务的 30 .6% ,财产险占 24 .3% ,海上货物运输险和航空险占 17 .7% , 以上三种是最主要的险种。冰岛的寿险业不发达, 仅占全部业务的 3 .1% ,国民的个人养老金保险主要由工会强制办理。2002 年, 冰岛保险费总收入 28 亿美元,保险深度 3 .3% ,人均保费 978 .7 美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