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分红险,保险保障功能是关键

2020-04-13
分红保险知识 保险是人生的规划 保险保障规划基本流程

保险公司纷纷抢推分红险

一过完年,这CPI就不断往上走创新高,央行也一再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银行资金骤然吃紧,逼得他们纷纷推出各类理财产品。一向把上半年视为分红险销售黄金季节的保险公司,自然不遑多让,纷纷抢推出了各类分红险。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寿、平安人寿等11家寿险公司今年已推出近20款“分红险”主打产品,主要包括中国人寿的福禄双喜两全保险(分红型)、新华人寿的好利年年两全保险(分红型)、泰康人寿的财富人生、平安的金裕人生、太平人寿的福寿连连两全保险、金悦人生等。中国人寿不仅推出了全新的“鸿盈”分红险,进入4月份,又将2007年推出的“美满一生”升级后以“福满一生”强势登场。而作为去年的新晋三甲之一,新华人寿干脆用“好利年年”与“吉祥如意”两款分红险强势开年。泰康人寿曾以万能险为主打,但今年也转推分红险“财富人生”。中国平安甚至计划停售明星产品智盈人生万能险,也发力分红险市场,今年一季度分红险的增幅明显高于万能险增幅。

买保险应重保障量力而行

为了拼抢分红险市场份额,各家保险公司可谓使尽“浑身解数”。中国人寿新推出的“福满一生”,不仅强调其“当年返现”优势,还直接瞄准了民资最为丰厚的浙江,把全国性的新闻发布会放在了杭州举行。太平人寿则针对近期市民寻求资产保值抗通胀的需求高涨,明确宣称其新推出的“金悦人生”,是国内市场上“首款创新型长期抗通胀的”保险理财产品:自投保后到65周岁前,客户每两年即可领取一次生存金,领取金额从保额的5%开始,每领取五次,领取比例即提升5个百分点,即10%、15%,直至20%。到客户65周岁后,无论之前领取比例是多少,生存金的领取频率“加速”为一年一领,且领取比例“跳升”为保额的30%,一直领到88周岁。太平人寿在新闻宣传稿中称,该款保险“领取比例大幅度跳跃,不但成为阻击通胀的第一招,更可以满足客户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资金需求。”

不过有网民指出,按照保监会相关规定,保险公司在宣传产品时,不能跟银行存款、理财产品做比较,而应强调保险的保障功能,太平人寿上述宣传,存有“违规”嫌疑。对此太平人寿有关人士昨日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研究过了,宣传保险产品“抗通胀”概念并不在保监会禁止之列。

有保险业资深人士指出,目前的分红险产品基本都属于返本型,分红收益高低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理财能力。在当前分红险投资渠道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的理财能力并不存在太大差异。其次,分红险收益率即使可抵御通胀,也不能单纯地视为理财产品,仍是一种消费。第三,分红险的收益虽然比较稳健,但变现能力较差。因此,投资者购买分红险,通常合理配置不应高于家庭可支配资产的20%~30%BX010.COM

相关阅读

保险知识汇总,分红险:保障首位 分红其次


每年的六、七月是分红险的""红利派发季"",在分红险大热的今年,险企派发红利更是不含糊:除基本的年度红利之外,为分红险客户准备了丰厚的特别红利。在险企大手笔发红包的情形下,消费者该如何保持理智,正确选择分红型保险呢?

明确分红险本质是保险保障

分红保险,指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将上一会计年度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以现金红利或增值红利的方式,分配给客户的一种人寿保险,简单来说就是带有分红功能的寿险。分红险的收入分为保险和红利两部分,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它作为投资理财的首选。针对这一情况,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邬先生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分红险时千万不能认为购买保险公司的分红险就是投资理财,这种认为是片面的,购买分红险本质上还是保险保障,其次才是投资理财。

专家建议,在选择购买分红险和购买何种类型的分红险时,应以自身实际需求和经济状况为出发点,重在考虑其本质的保险保障作用,切忌盲从。

选择投保公司很重要

虽然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70%的盈余必须分配给保单持有人,但红利只是一种预期的收益和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时,客户才能享受到的一定比例的分红,它完全取决于保险公司的盈利状况。如果公司没有盈余,分红险也就没有红利可分。

投保者在选择投保时,一定要购买业绩优良、投资能力强的保险公司的分红产品:第一、选择实力较强、信誉较好的保险公司;第二、选择经营稳健、没有历史包袱的保险公司;第三、选择已经成了专业运作资金、运转良好的资产管理公司的保险公司;第四、选择市面上较成熟的明星保险产品。

如何了解一家保险公司的盈利状况呢?中国平安人寿的宋小姐给出了一个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查一查该公司最近五年分红险的分红状况,经营是持续的,持续良好的分红事实是最有利的证据。

关注红利分配方式

目前红利的分配方式主要是两种:保额分红和保费分红。

保额分红又称英式分红,是以保额为基础进行分红,将当期红利增加到保单的现有保额之上。此种分红方式更能突出保险产品特有的投资与保障的特性,投资人在发生保险事故、保险期满或退保时可拿到所分配的红利。保费分红又称美式分红,也称现金红利,是以所缴保费为基础进行分红。如果投保人需要支取,可向保险公司申请领取。

在选择分红方式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挑选。保额分红产品的投资收益明显高于保费分红,存在的缺陷就是保额分红并不是现金分红,其红利领取方式不如保费分红那么灵活,只能通过退保或减少保额的方式实际获得红利。但退保或减少保额都会给投保人带来一定损失,短期内退保或减少保额并不划算。保费分红的红利性质则比较灵活,可留存也可取出,容易变现,但是投资收益率不如保额分红。

新华人寿相关理财经理建议,如果手中有闲钱,不急于将红利取出,则可以选择保额分红的产品,在长期内获得更好的收益。如果对未来预期并不乐观,只是将分红型保险作为一种投资或规避利率风险的方式,则可以选择保费分红的产品,随时领取现金红利。

分红险更适合稳定收入人群

专家提醒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智购买,切忌盲从和把所有的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面。

首先,分红险更适合稳定收入人群,收入不稳定的家庭应谨慎购买,需要综合考虑收入情况、风险偏好等,可优先考虑购买保障类险种,选择一些保障期较长、保障功能较强的分红产品,而不应对短期的收益率看得过重。比如说年龄在30岁以上的投资者,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或更低的年轻人,建议在购买分红型保险时,就应先把保障放在第一位,之后再考虑收益状况。而对于月稳定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消费者,除了考虑保障之外,还要注意规避投资风险,投资上则可考虑理财收益型产品。

其次,老人和儿童不适合购买分红险。大多数分红险对投保人(即掏钱买保险的人)没有限制,但对保险受益人(出现意外获得补偿的人)却有年龄等方面的限制,70岁以上的老人就不能作为受益人。从投保原则上说,家庭保险首先要保的就是主要收入创造者,防止因其伤病亡而中断家庭收入。

第三,进行合理的组合投资。保户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分散投资,而不该将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一个保险品种上。分红回报的多少取决于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理财能力,只有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才能真正规避风险,起到理性投资的目的。

分红险是骗局吗?购买分红险的四大误区


分红型保险具有投资安全、回报稳定、保障全面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稳健型投资者喜欢,今天给大家分析下购买分红险的四大误区,帮助大家更好地选购分红险。

误区01

为投资赚钱而买分红型保险

投保分红型保险是在确保保障的基础上,增加分红的收益。但如果投保人只顾投资收益而忽视保障,绝对是不可取的。因为分红型保险首先是保险,而不是储蓄(储蓄有固定利息,而保险的红利会随着保险公司每年的盈利状况而变化)或投资(投资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而分红型保险是在提供了保险保障的前提下,给投保人以额外的红利收入。风险极小,红利属于保费,可以免交所得税)。

误区02

分红型保险一定有高额分红

在分红型保险的整个保障周期里(特别是初期),可能会因为保费规模较小、前期费用较高、准备金累积率低、投资资金数额较小等原因导致初期分红偏低,甚至没有分红。但是,对分红型保险来说,最差的情况就是没有分红,不会出现负收益的情况。

误区03

相信高回报的分红承诺

由于分红型保险的利润要向投保人进行一定比例的分配,因此相对于其他险种,保费相对会高一些。但是,投保人购买分红产品时多支出的保费是确定的,而能否得到分红、得到多少分红,则是不确定的。因为,投资本身就是不好预测的。所以,任何时候、任何人(或机构)做出的过高的分红承诺都是不现实的。

误区04

过分看重短期分红

多数保险制度都是为一个中长期的计划和稳定的目标而服务的,持久不衰肯定优于昙花一现。虽然这些信息都要时间的检验,但是人们购买保险的原因正是由于未来充满里太多的不确定性,甚至是风险。所以,保险的价值就在于中长期保障,而不在于短期分红。

了解分红险四大误区,避免踩坑,合理选购分红险。​​​​

为什么分红险是“投诉高频区”?分红险都是骗人的吗?


说到“保险骗人”,不禁让我们想起朋友圈里那些隔三差五就以利益相诱的保险“开门红”广告,很多代理人经常会拿着分红保险向客户推销。无论是朋友圈文案,还是贴出来的盈利演示图,都特别好看。

诸如“只需交十万,若干年后,账户数字就轻松变成百万”,钱生钱的能力从未如此简单粗暴过——只要坐等着,五位数存款就能变成六位数,甚至七位数。

可一旦兴冲冲地买了,很快你就会失望——增值慢,取出难,这卖给我的是什么玩意?

一、为什么分红险是“投诉高发区”?

1、买前买后收益落差大

很多业务员在展示分红险计划书时,话术往往是:每年交个十万,交三年,如果一直不领,到了80岁就能有很多钱。这是真的吗?

钱会“自己长大”是不假,可是这里要注意两点:

首先,绝大多数理财险的收益一般分低/中/高三档,展示时为了诱人,常用的是高档收益,但实际上获得高档收益的难度很高。

比如,支付宝的“全民保”年金险也曾做过这种事,只显示高档收益,对不同收益档位缺乏明显提示;后来质疑声音大了,才把其余两档收益放到显眼位置。

其次,像当前的经济环境,理财险回报在中档较为合理,但依然有不确定性风险。根据合同,只有低档收益是白纸黑字保证的。但低档收益往往比银行定存利率还要差。

所以,购买前展示的收益和购买后实际的回报,两者差距较大,成为分红险常被投诉的一个重要原因。

2、有意无意的概念误导

分红保险理财为主,保障为辅,所以消费者投入的保费一般远大于出险赔付的保额。

大多数分红型产品约定用保额作为基数,计算每年返钱数额,但有些业务不精的业务员,会说成是以投入保费作为基数,诱导成交,数年后就很容易被投保人发现端倪,产生投诉。

3、一旦急用钱取不出来

分红保险的好处是,能给未来以确定的经济回报,但它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流动性差,一旦急着用钱,想要取出来相当麻烦。

所以,如果想通过分红险理财,务必要用近几年都确定不会用到的钱,切忌将日常应急资金都搭进去了。

未来一旦因为周转需要而选择退保取现,损失极大。

二、分红险到底“坑”在哪?

根据银保监发布的《分红保险精算规定》,保险公司分配给保单持有人的比例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70%。

有人可能会说:“挺好的啊,全年利润至少分出7成,给投保人分红呢。”

但是,“可分配盈余”可不是保险公司财务报表上能看到的数字,而是保险公司说了算的。

而每一个投保人该占多少份额,不但计算方式复杂,而且涉及用户数据,也是保险公司绝不外传的内部机密。

所以究竟能有多少红利送到投保人手中,消费者终归是无从知悉。

投保人能做的就是,等保险公司每年给印发红利通知书,通知书上写了多少钱,就领多少钱。

在给保单持有人分红这件事上,保险公司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所以分红险到底好不好赚,想必大家也懂。

所以说,保险千万种,眼睛要擦亮!别人激情营销,你要保持冷静,莫待明年排队退保,怼天怼地怼保险。

一眼看中理财型保险,却忽视最重要的人身保障,是90%的人初接触保险时都会踩的坑。

只有选对保险,才能真正保障自己,把意外、疾病带来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三、学会这3点,避开90%的坑

1、优先买什么?

相比起理财型保险,我们更应该优先选择能提供基础保障的保险。毕竟“保险姓保”,保险的本质是为了保障。

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买保障终身的储蓄型保险,但千万千万别买返还型,预算不足的可以先考虑消费型产品,把保额做足,等以后预算充裕再调整补足终身保障。

为什么懂行的人都建议你,远离那种号称“有病治病,没病返钱”的返还型保险?

很多人会觉得,如果买了一份保险,身体一直健康无忧,那这份保险到期没用就亏了。

事实上,同样花5000块钱,储蓄型产品能买到50万保额,而买返还型产品只能买到8万保额。

花一样的钱,买到更高保额才能更有效覆盖风险。尤其在疾病高发年龄段,足够高的保额才能覆盖家庭财务风险,才是我们首要追求。返还型保险看似“有病治病,没病返钱”,但实际保障不足、价格高昂,多付的钱还不如留下存银行更划算。

2、优先给谁买?

买保险的原则是先给顶梁柱买,后小孩老人。顶梁柱是家里赚钱最多的,承担着家庭的主要经济责任,优先把TA身上把保额做足,才能考虑其他成员。

千万不要因为观念错误,优先给老人小孩买了,却没给顶梁柱配保险。而家庭支柱一旦病倒了,家人失去主要收入来源的同时,还要背负着一大堆房贷车贷,才是对家庭真正的伤害!

3、花多少钱买保险合适?

一般根据家庭年收入的10~20%来配置保险预算。保费太低的话,保额难以覆盖疾病治疗费用,起不了作用,保险看起来鸡肋;保费太高的话,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所以最合适的保险,是根据自己的家庭财务情况及健康状况来进行个性化配置的,以现金和资产情况分析出最佳的保险产品组合。

为什么分红险是“投诉高发区”?难道分红险都是骗人的?


说到“保险骗人”,不禁让我们想起朋友圈里那些隔三差五就以利益相诱的保险“开门红”广告,很多代理人经常会拿着分红保险向客户推销。无论是朋友圈文案,还是贴出来的盈利演示图,都特别好看。

诸如“只需交十万,若干年后,账户数字就轻松变成百万”,钱生钱的能力从未如此简单粗暴过——只要坐等着,五位数存款就能变成六位数,甚至七位数。

可一旦兴冲冲地买了,很快你就会失望——增值慢,取出难,这卖给我的是什么玩意?

一、为什么分红险是“投诉高发区”?

1、买前买后收益落差大

很多业务员在展示分红险计划书时,话术往往是:每年交个十万,交三年,如果一直不领,到了80岁就能有很多钱。这是真的吗?

钱会“自己长大”是不假,可是这里要注意两点:

首先,绝大多数理财险的收益一般分低/中/高三档,展示时为了诱人,常用的是高档收益,但实际上获得高档收益的难度很高。

比如,支付宝的“全民保”年金险也曾做过这种事,只显示高档收益,对不同收益档位缺乏明显提示;后来质疑声音大了,才把其余两档收益放到显眼位置。

其次,像当前的经济环境,理财险回报在中档较为合理,但依然有不确定性风险。根据合同,只有低档收益是白纸黑字保证的。但低档收益往往比银行定存利率还要差。

所以,购买前展示的收益和购买后实际的回报,两者差距较大,成为分红险常被投诉的一个重要原因。

2、有意无意的概念误导

分红保险理财为主,保障为辅,所以消费者投入的保费一般远大于出险赔付的保额。

大多数分红型产品约定用保额作为基数,计算每年返钱数额,但有些业务不精的业务员,会说成是以投入保费作为基数,诱导成交,数年后就很容易被投保人发现端倪,产生投诉。

3、一旦急用钱取不出来

分红保险的好处是,能给未来以确定的经济回报,但它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流动性差,一旦急着用钱,想要取出来相当麻烦。

所以,如果想通过分红险理财,务必要用近几年都确定不会用到的钱,切忌将日常应急资金都搭进去了。

未来一旦因为周转需要而选择退保取现,损失极大。

二、分红险到底“坑”在哪?

根据银保监发布的《分红保险精算规定》,保险公司分配给保单持有人的比例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70%。

有人可能会说:“挺好的啊,全年利润至少分出7成,给投保人分红呢。”

但是,“可分配盈余”可不是保险公司财务报表上能看到的数字,而是保险公司说了算的。

而每一个投保人该占多少份额,不但计算方式复杂,而且涉及用户数据,也是保险公司绝不外传的内部机密。

所以究竟能有多少红利送到投保人手中,消费者终归是无从知悉。

投保人能做的就是,等保险公司每年给印发红利通知书,通知书上写了多少钱,就领多少钱。

在给保单持有人分红这件事上,保险公司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所以分红险到底好不好赚,想必大家也懂。

所以说,保险千万种,眼睛要擦亮!别人激情营销,你要保持冷静,莫待明年排队退保,怼天怼地怼保险。

一眼看中理财型保险,却忽视最重要的人身保障,是90%的人初接触保险时都会踩的坑。

只有选对保险,才能真正保障自己,把意外、疾病带来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三、学会这3点,避开90%的坑

1、优先买什么?

相比起理财型保险,我们更应该优先选择能提供基础保障的保险。毕竟“保险姓保”,保险的本质是为了保障。

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买保障终身的储蓄型保险,但千万千万别买返还型,预算不足的可以先考虑消费型产品,把保额做足,等以后预算充裕再调整补足终身保障。

为什么懂行的人都建议你,远离那种号称“有病治病,没病返钱”的返还型保险?

很多人会觉得,如果买了一份保险,身体一直健康无忧,那这份保险到期没用就亏了。

事实上,同样花5000块钱,储蓄型产品能买到50万保额,而买返还型产品只能买到8万保额。

花一样的钱,买到更高保额才能更有效覆盖风险。尤其在疾病高发年龄段,足够高的保额才能覆盖家庭财务风险,才是我们首要追求。返还型保险看似“有病治病,没病返钱”,但实际保障不足、价格高昂,多付的钱还不如留下存银行更划算。

2、优先给谁买?

买保险的原则是先给顶梁柱买,后小孩老人。顶梁柱是家里赚钱最多的,承担着家庭的主要经济责任,优先把TA身上把保额做足,才能考虑其他成员。

千万不要因为观念错误,优先给老人小孩买了,却没给顶梁柱配保险。而家庭支柱一旦病倒了,家人失去主要收入来源的同时,还要背负着一大堆房贷车贷,才是对家庭真正的伤害!

3、花多少钱买保险合适?

一般根据家庭年收入的10~20%来配置保险预算。保费太低的话,保额难以覆盖疾病治疗费用,起不了作用,保险看起来鸡肋;保费太高的话,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所以最合适的保险,是根据自己的家庭财务情况及健康状况来进行个性化配置的,以现金和资产情况分析出最佳的保险产品组合。

保险知识,投保分红险切勿忽视保障


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主要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组成。据统计,目前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不超过58%,远不能满足未来的养老缺口,而企业年金保险作为一种补充性养老保险,在退休收入中的替代率只有1%。一个家庭若目前每月收入为8000元,以70%的替代率计算,退休后生活费至少需要5600元,在不考虑通胀及利息的情况下,若以20年计算,退休时至少需要准备上百万元。在人口日益老龄化以及高通胀的背景下,未来养老如何“养得起、养得好”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平安人寿前日在宁推出“丰盈人生”银保专属产品,为个人通过商业养老保险增加养老金提供了一条稳健的增值渠道。

据平安上海分公司资深金融讲师仇伟忠先生介绍,该款银保产品属于分红型产品,以份数投保,年交保费1000元,最低投保5份。60岁之前,客户可以通过保单贷款,贷款期间,分红收益与保障不受任何影响,贷款最高额度为保单现金价(1914.00,22.10,1.17%)值扣除各项欠款后余额的80%。60岁保单周年日,客户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保证给付20年,一直给到100岁,若20年内身故,可一次性领取20年保证给付的养老金与已给付的养老保险金的差额。该款产品还附加了重疾险,客户若在6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前发生了重疾,还会获得重疾保障。此外,客户还可在60、65、70、75、80周岁的保单周年日按3倍基本保险金额领取关爱养老保险金,可以保证领取5次。而产品分红可以依据被保险人当时的年龄,以红利作为一次交清的净保费,增加基本保额。

专家指出,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基础保障,只能满足个人基本的生活需求。完善的养老保障应该由30%的社会养老保险、30%的企业年金和40%的个人理财养老组成。建议个人在享受社保的同时应尽早选择商业养老保险来维持老年生活品质,一般30岁左右投保养老险比较合适,每年的养老储蓄类保费支出不要超过目前年收入的8%-10%。

中德安联保险专家则提醒投保人,不要盲目地将分红险产品的分红作为衡量产品优劣的唯一标准,因为不同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产品的保费、保额、投保年龄、交费方式、保单年度、现金价值等都会影响分红水平;同时,不能把分红险当作投资产品简单地与基金、股票、储蓄等比较,否则会陷入只认收益、忽视保障的误区。

分红险,一份保险 双重保障


市民刘先生问:我(32岁)与妻子(30岁)结婚两年,在虎年之初迎来了虎宝宝,我们开始考虑为孩子作一份保险。但看到市场上这么多名目的保险产品,也不知道哪个适合自己。想请理财师为我们出出主意。

刘先生的家庭收入比较稳定,夫妻双方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待遇。很多家庭在给孩子做保障时都是尽心尽力,只要能保的就都保了。但实际上,从科学寿险规划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考虑到刘先生为女儿投入保障的需要;另一方面刘先生和爱人自身首先需要有一定的保障,这样,才能够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教育不受任何影响。

理财建议

刘先生有了较好的社会医疗和养老保险,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补充社保的不足。由于刘先生家庭未来20年主要的经济支出就是房贷30万,孩子的教育金约30万元,合计60万元。那么在未来20年,刘先生至少应该有50万元(减已备有存款和股票10万元)左右的资金保障。一般情况下,每年投入约2000元就会有50万的定期寿险和20万元的意外险,合计70万元的人身保障。假若风险袭来,那么,刘先生的爱人和孩子将会有一个良好的经济保障,保证孩子完成学业,房子不被收回,生活能够延续。女主人可适当关注健康险

因为女主人同样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那么,每年投入2500元左右,可以拥有终身医疗险10万元的保额,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同时,也可适当补充些寿险和意外险,给家人一份良好保障。

孩子健康险与分红险相结合

健康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都是第一重要的,首先,可以关注一下学龄前儿童医疗保险,每年的费用在40元,主要解决住院报销的医疗问题;其次,可以补充商业保险公司的少儿重疾和少儿意外保险,费用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最后,刘先生可以为女儿投保一份终身的分红险,例如连续交费5年(每年1万元左右),终身返款的分红险,这样,返回的款项,可以作为孩子的生活、教育、养老补贴金。同时,这份保单又陪伴孩子一生。

以上三个人的总保费年支出在1.5万元左右,占家庭年收入的20%以内,5年后,孩子的分红险缴费结束,每年1万元可以作为孩子的教育基金。

现在每月余下的款项,刘先生可以每月做600-800元的基金定投,那么,以每年复利计算,在18年后也将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作为孩子大学教育金的专款专用。随着时间的改变,家庭的收入和支出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财务规划也要随时调整。

选择分红险看受益更要重保障


面对通货膨胀,很多人选择保险来抵抗压力,也使得分红险持续火爆,市场上分红险品类众多,有的消费者在理财选择的时候并不清楚其中的区别,分红险就一定比不分红的保险好呢?

分红险指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将上一会计年度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以现金红利或增值红利的方式,分配给客户的一种人寿保险。分红保险依据功能倾向,可以分为投资型(弱保障型)和保障型两大类。

投资型分红险主要为一次性缴费的保险,通常为5年或10年期,主要以银保分红产品为代表。它的保障功能相对较弱,多数只提供人身死亡或者全残保障。在给付额度上,意外死亡一般为所交保费的两到三倍,自然或疾病死亡给付只略高于所缴保费。

保障型分红险主要是带分红功能的普通寿险产品,如两全分红保险和定期分红保险等,一般通过保险代理人(保险营销员)直接销售。这类保险侧重人身保障功能,分红只是作为附加利益。保障型的分红保险通常都可作为主险附加健康险、意外险和重大疾病保险,能为保户定制完善的保障计划。

所以,要想通过保险获得更多保障,并不是分红险就一定比不分红的产品更合适,而是要回归本源,了解自己到底要什么样的保障,再度身定做适合自己的保障计划。一言概之,看重保障的话,分红不分红,并不是关键因素。相反,看重保险投资的稳健,分红险一般倒是个更适合的选择。

业内保险专家表示,分红保险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理财产品,它首先是一份可以提供保障的保险产品,不能本末倒置只重分红轻视保障。另外,对于分红险的理财功能,业内人士表示只有长期持有才可显现优势。

分红险,吉星盈瑞——给您双重保障的保险


平安吉星盈瑞年金保险是由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开发的一款分红型保险,能在保障的前提下兼具理财,备受理财者的青睐。此款产品为平安年年领取年金产品,具有快速收益、满期返还、双重保障、保单分红等几大特色。

保险事项

1、本险投保年龄为18周岁至50周岁。保险责任至88岁返还所交保费。

2、缴费方式为10年本险无男女和年龄费率,一律1000元/份(保额也是1000元)。

3、本险无最高保额特别限制,可自由选择相应额度。

4、本险可以附加专属的《吉星盈瑞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

该产品专门为18~50周岁的成人开发,能够在短期10年时间里,为客户做好长期有效的理财规划。客户可根据需求,为自己及家人量身定做相应保险理财计划。“相比其他理财渠道,分红保险的回报收益可能不是最高的,但其本身的特点及机制,使其在实现资金保值、增值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据了解,分红险的资金主要投资存款、债券等中低风险产品,股票类投资占比较少。分红险收益与公司的经营实力密切相关,因此在选购时应优先考虑财力雄厚、投资稳健、经营能力强的保险公司。

此外,作为保险产品,分红险在保证客户资金安全的同时又能为客户带来保障,增强其抗风险的能力。

保险知识,分红险的分红来自哪儿?


分红保险的红利来源于三差益:死差益、利差益、费差益。

举例:

由死亡率来定价:假定一万人年初同时买了一年期寿险(即只保障死亡的险种),预计死亡率为0.3%,也就是预计这一年内这一万人当中会死亡30个人。如果每人保险金额一万元,则需要收集30万元保费才能保证给付这30人的保额,那么,这一万人每人需要缴纳30元保费(这30元保费就叫纯保费)。(插一句题外话:保险是一种商品,它是有价格的,如果我想买一万元的身故保障,那么一年需要支付30元保费。它和我们平时花30元买了零食是一样的。人们总觉得零食吃到自己肚子里,自己享受了吃的这一刻,这三十元值。而花30元买了一年的一万元身故保障,总觉得看不见摸不着,什么也没感觉到,太亏了。其实不然,这三十元买到了一年的心理踏实和对家人的承诺,其实并不贵哦。)

再由投资收益率来定价:保险公司收到保费以后,是要拿去投资的。假定预期投资收益率为6%,那么上面的30万元赔付额就不需要收取30万元保费了,只需要收取28.3万元保费即可(每人实收保费28.3元)。

最后由公司管理费用率来定价:如果保险公司的房租、工资、水电、税金等管理费用率为4%,则用28.3万元乘以0.04等于11320元管理费;那么需要实收29.432万元保费(每人实收保费29.43元)。

那么,最后定价为每人一年期保费29.43元。

一年期满后的实际结果是:

一共死亡了28人,保险公司赔付了28万元,节余了2万元。这2万元就是死差益。

实际投资收益率为10%。那么28.3万元乘以1.1等于31.13万元。这多出来的1.13万元就是利差益。

实际管理费用为1万元,省了1320元。那么这1320元就是费差益。

三项差益加在一起为32620元。这些钱就是保险公司在这一款保险上所挣到的收益。保监会规定,红利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70%,则保险公司至少要拿出32620元乘以0.7等于22834元做为红利派发给客户。

强调一下哈,上面只是一个简单讲解,实际的红利、费率等计算是很复杂的,远不是我所能计算的。我只能是将一个基本原理讲解出来。上面这个例子也是借鉴别的文章改动了一下写的。

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首先知道了保险公司的分红是如何得来的,同时也就明白了不同的险种分红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的险种购买群体不同,死差费差等都是不一样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