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存款利率,央行加息太高保单成本 总体利好保险业

2020-07-28
保险业知识 保险业发展规划 保险业五年规划

此次加息抬高了分红险和万能险的保单资金成本,但对承保业务的影响有限,对投资方面的正面影响显著,总体而言,加息利好保险业。加息首个交易日,保险股涨幅居前,三大保险股涨幅超过4%,其中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涨幅超过6%,中国人寿涨幅达到4.54%,验证了加息利好保险业的判断。主要原因有:

1.保险业前期的快速发展为下一步的资金运营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去年1至8月份,我国保费收入超过1万亿元,同比增长32.96%,假定行业保费归集和投放的时间为2个月的话,那么至少有2000多亿元保费收入可在初次配置过程中从加息中直接受益。

2.承保方面的负面影响有限。加息对承保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抑制保险需求和提高保险资金成本。此次加息幅度有限,对保险需求的抑制作用相对有限,主要体现在对传统险销售的影响上,可能导致传统险销售难度进一步加大。

5年期存款利率的上升将抬高分红险和万能险的保单资金成本。此次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3.60%升至4.20%,上升60个基点,直接对保险公司确定分红险分红利率和万能险结算利率产生影响。如果保险公司的分红水平和万能险结算利率达不到同期银行存款水平,则保险公司销售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图1显示了近3年来主要寿险公司简单平均分红利率和3年、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寿险公司的分红水平一直高于3年、5年期存款利率。图2显示的是主要寿险公司万能险结算利率与5年期税后存款利率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5年期税后存款利率与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加息后主要寿险公司势必提高万能险结算利率。同时考虑到目前分红水平、万能险结算利率均高出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00多个基点,有一定的富余,估计保单资金成本将上升30-50个基点。

3.投资方面的正面影响显著。加息将导致保险公司大额协议存款利率、债券投资收益率上升,同时从长期来看,有助于提升股市。首先,此次加息中3年、5年期协议存款利率调整幅度较大,分别为52个基点和60个基点,保险公司的协议存款利率会有同步提高,这对上半年以来在投资策略上较为保守的保险公司十分有利。其次,债券投资收益率相对于加息来说,具有较高敏感度,在正常加息周期中,债券收益率上涨速度通常很快,会明显快过利率上涨速度。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4%左右,可能在较短时间内上升到4.0%以上。第三,这次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也由5.94%上调至6.14%,上升20个基点,企业很可能因担心未来贷款利率进一步上升而加快债券融资,信用产品供给的增加将推升保险公司投资中长期信用产品的收益率。最后,加息可能在短期内对股市形成一定压制,但从长期来看,则有助于提升股市,险资在股市的投资收益有望得到提高。

扩展阅读

收益,加息提升利息差 对保险业实质利好


自2010年12月26日起,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和上一次加息带动保险股次日大幅上涨5.45%的行情不同,12月27日,上证指数下跌1.9%,跌破2800点,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股价分别下跌2.14%、1.21%和1.04%;12月28日,股价继续随大盘下跌。市场人士认为,加息显示政策紧缩操作明显提前,资金持续减持带来了压力,明年一季度或有可能呈现“三率齐调”的格局,即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相继调整。

“无论加息导致保险业投资收益增加,还是加息导致评估利率上升,都需要时间积累来反映,因此我们认为加息时间越早,对保险业2011年业绩增长的作用越大。”国金证券分析师丁文韬认为,这次略微提前的加息,对保险行业形成重大利好,在升息周期的背景下,未来保险业利差增大,盈利能力增强,行业利润增长的确定性会增强。

基于目前保险资金逾70%的投资资产为固定收益类的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加息有助于提升保险企业利差,已经成为业界的普遍认识,业内由此预期,加息将提高保险业2011年的盈利水平。

“评估利率的上升,将导致保险公司准备金负债下降,净资产上升,由此带来净利润的增加。”丁文韬认为,在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公司准备金评估利率采用三年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目前时点的加息,将会使得2011年末10年期评估利率上升,预期评估利率上升会导致2011年行业利润额外增加20%,带来了实质性的利好。

“加息后,市场利率升高推动利差回升,提高保险公司利润,但不如权益类投资显著。”中信证券报告预期,从权益类投资看,因通胀压力引发的货币政策收紧,或影响权益市场的估值及投资业绩,这是此次加息构成的风险因素。

根据此次调整,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2.75%,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上调30个基点和35个基点,五年期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上调幅度高于其他期限的存贷款基准利率。

“远端升息幅度明显高于近端,这符合保险资金的长期负债特征和收益匹配需求。”中信证券分析报告称,从过去3至4次加息的初期经验来看,加息初期保险股仍然依赖于市场走势,但相对于市场而言,存在相对的收益。

“加息将提高新增债券的投资回报率。”招商证券分析师罗毅认为,保险公司负债平均久期在15至20年,远高于6至7年的资产久期,需要不断投入新的债券投资与之匹配,后续保费现金流产生的新增债券,将随加息取得更高的收益。

相比之下,保险商存量债券的票息收益已经锁定,但加息的事实,无疑会导致存量债券交易价格的下降,即所谓的债市下跌,如果保险商不是急于动用现金或瞄准收益更高的投资渠道,通常会选择到期获取约定收益。

“因保险行业30%至60%的债券计入交易类和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加息会导致债市下跌,浮亏增加,但温和加息产生的浮亏,对净利润和净资产的影响相对较小。”国信证券分析报告如是认为。

“未来市场加息预期增强,将助力中长期债券收益率提升,保险资金的债券投资和久期配置等将更为主动。”申银万国分析师孙婷认为,保险公司持有的浮息资产和到期债券再投资的收益率,将会受到加息的正面影响,预期30%左右的新配置资产收益率将会提升,债券投资环境将会继续改善。

缘于利率敏感的相对滞后,10月份的加息动作,并没有让保险商们随之纷纷上调万能险结算利率,孙婷认为,从经验看,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如分红水平和万能险结算利率的调整,滞后于基准利率调整,因此保险公司的利差将有扩大。

但业内普遍预期,在加息周期下,万能险结算利率面临上调的压力。12月初,平安人寿开始微幅上调万能险11月份的结算利率,从10月的3.75%上调至3.875%。

“但万能险资金成本仍然较低。”招商证券罗毅认为,虽然平安人寿、泰康人寿、生命人寿等公司在近两个月内上调万能险结算利率,民生人寿、新华保险则早在八月即开始上调,即便如此,主要保险公司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仍然低于主要的参考标准(三年期存款利率为4.15%,五年期存款利率为4.55%)。国寿、太保、太平、人保寿险等公司尚未上调结算利率,预计其万能险资金成本或在下月上浮。

“但从长期来看,结算利率体现的是分成后的平滑投资收益,从历史平均数据看,与3至5年期存款利率接近,并不妨碍投资受益于加息周期的结论,我们预计万能险结算利率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小步上移。”国信证券报告如是预期。

保险预定利率,央行连续加息,保险预定利率过低矛盾凸现


央行去年以来已连续三次加息,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五年期存款利率达到5%。不少专家认为,这预示着新一轮加息周期正在加快到来。

在此背景下,执行了10多年的2.5%的寿险预定利率,不仅已明显低于银行存款利率,更远低于一月份CPI数据4.9%,这意味着其抵御通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中国人寿17.67-0.04-0.23%胀的能力正全面下降。2.5%的寿险预定利率,何时能顺应市场变化“动一动”?

“在1月份CPI数据达到4.9%的情况下,保险预定利率10余年不变,似乎不太合理。”江苏保险学会理事、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荣茂认为。

刘荣茂说,简单地说,保险预定利率就是指保险公司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回报率。目前的寿险预定利率上限为2.5%,是1999年6月保监会针对当时保险公司恶性竞争、保险预定利率过高的实际,参照当时银行存款利率和预期投资收益率设置的。这在当时是恰当的。但是时过境迁,央行在短短4个月内连续加息三次,CPI又进入上升通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保险预定利率不仅远低于CPI,甚至连银行利率都不如,那么,谁来买保险产品呢?

预定利率过低不仅影响保险业的生存发展,还会影响到我国的养老问题。刘荣茂说,现在很多人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已从传统的“养儿防老”、“储蓄养老”转变为“保险养老”,可是,如果保险预定利率过低,受害最深的就是长期寿险,企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连银行利率都跑不赢,将来怎么养老防老?

统计显示,截至去年8月末,4.3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银行存款占29.7%,债券投资占50.5%,权益类资产占16.9%,其它占2.9%。这说明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是保险资金投资的主要渠道,而且央行连续加息对保险资金运用十分有利。

有关人士介绍,保监会自2009年放开债券投资后,保险公司的企业债占比稳步上升。以中国人寿为例,在一年半时间里,已从13.5%上升到20.5%。去年3月国开行发行的20年期和30年期超长债,就受到了保险资金的热烈追捧,其中20年期债券由于认购太火爆导致最终中标利率从原来预期的4.5%下降到4.3%。

中国人寿江苏分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保险公司的银行存款通常采取“大额协议存款”的方式,这类存款利率比普通储户要高,一般采取存款期限为五年零一个月,这样存款利率高于央行规定的5%,同时又不违反相关规定。“如果央行加息,这种协议存款的利率也跟着上调,而原来协议约定的上浮幅度照旧。”

上述情况表明,上调预定利率,保险公司“不差钱”。

针对寿险预定利率过低,业内早就有改革的呼吁。不久前保监会公布了《关于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这说明保险预定利率过低已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

南京大学商学院金融与保险系教授孙武军认为,保监会通知中提到的保险预定利率市场化,这是必由之路。虽然我国保险公司与国际大型保险公司不一样,主要收益还是依靠银行定期存款和债券,而国外保险公司是充分市场化的,股市、楼市、期货、艺术品都可以涉足。所以,我国保险利率市场化尚有待时日,但预定利率可以“调一调”。

保险公司有关人士也认为,从产品销售情况看,纯保障的保险产品已经没有市场,现在开发的产品大多是带有一定抵御通胀功能的分红险、万能险,即在固定收益2.5%的基础上,根据操作情况给投保人一定的分红。如,国寿和太保八成保费都是分红险,而平安人寿的分红险和万能险各占四成。

刘荣茂认为,适当提高产品的长期收益率,才能使保险行业真正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

保险预定利率,央行连续加息 保险预定利率过低矛盾凸现


央行去年以来已连续三次加息,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五年期存款利率达到5%。不少专家认为,这预示着新一轮加息周期正在加快到来。

在此背景下,执行了10多年的2.5%的寿险预定利率,不仅已明显低于银行存款利率,更远低于一月份CPI数据4.9%,这意味着其抵御通胀的能力正全面下降。2.5%的寿险预定利率,何时能顺应市场变化“动一动”?

“在1月份CPI数据达到4.9%的情况下,保险预定利率10余年不变,似乎不太合理。”江苏保险学会理事、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荣茂认为。

刘荣茂说,简单地说,保险预定利率就是指保险公司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回报率。目前的寿险预定利率上限为2.5%,是1999年6月保监会针对当时保险公司恶性竞争、保险预定利率过高的实际,参照当时银行存款利率和预期投资收益率设置的。这在当时是恰当的。但是时过境迁,央行在短短4个月内连续加息三次,CPI又进入上升通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保险预定利率不仅远低于CPI,甚至连银行利率都不如,那么,谁来买保险产品呢?

预定利率过低不仅影响保险业的生存发展,还会影响到我国的养老问题。刘荣茂说,现在很多人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已从传统的“养儿防老”、“储蓄养老”转变为“保险养老”,可是,如果保险预定利率过低,受害最深的就是长期寿险,企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连银行利率都跑不赢,将来怎么养老防老?

统计显示,截至去年8月末,4.3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银行存款占29.7%,债券投资占50.5%,权益类资产占16.9%,其它占2.9%。这说明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是保险资金投资的主要渠道,而且央行连续加息对保险资金运用十分有利。

有关人士介绍,保监会自2009年放开债券投资后,保险公司的企业债占比稳步上升。以中国人寿为例,在一年半时间里,已从13.5%上升到20.5%。去年3月国开行发行的20年期和30年期超长债,就受到了保险资金的热烈追捧,其中20年期债券由于认购太火爆导致最终中标利率从原来预期的4.5%下降到4.3%。

中国人寿江苏分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保险公司的银行存款通常采取“大额协议存款”的方式,这类存款利率比普通储户要高,一般采取存款期限为五年零一个月,这样存款利率高于央行规定的5%,同时又不违反相关规定。“如果央行加息,这种协议存款的利率也跟着上调,而原来协议约定的上浮幅度照旧。”

上述情况表明,上调预定利率,保险公司“不差钱”。

针对寿险预定利率过低,业内早就有改革的呼吁。不久前保监会公布了《关于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这说明保险预定利率过低已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

南京大学商学院金融与保险系教授孙武军认为,保监会通知中提到的保险预定利率市场化,这是必由之路。虽然我国保险公司与国际大型保险公司不一样,主要收益还是依靠银行定期存款和债券,而国外保险公司是充分市场化的,股市、楼市、期货、艺术品都可以涉足。所以,我国保险利率市场化尚有待时日,但预定利率可以“调一调”。

保险公司有关人士也认为,从产品销售情况看,纯保障的保险产品已经没有市场,现在开发的产品大多是带有一定抵御通胀功能的分红险、万能险,即在固定收益2.5%的基础上,根据操作情况给投保人一定的分红。如,国寿和太保八成保费都是分红险,而平安人寿的分红险和万能险各占四成。

刘荣茂认为,适当提高产品的长期收益率,才能使保险行业真正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

保险业,世界保险业的发展趋势


世界保险业的发展趋势

一些权威研究资料表明,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竞争的白热化和联系的网络化的出现,未来若干年内,世界保险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1)外国保险公司在本国保险市场上的作用将增强。这表明, 在开放的保险市场中,各国保险业的竞争将比以前更为加剧;但另一方面,它也给各国保险业相互学习带来了很好的机会。

(2)政府在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中作为竞争者的作用将下降。 这从另一方面表明,私人保险、商业保险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3)为了提高竞争力,保险公司必须注重内涵式发展,也就是说,在其承保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注重业务的质量,保持保费规模的稳定增长,以便维持公司的稳定经营。保险监管机构在审批公司能否新增分支机构时,不能只将保费收入作为唯一的因素,而应当同时考虑续保率、净资产比例等指标。

注重保险业的国际化经营

中国的保险业从现在开始就不得不注重保险业的国际化经营,这样一种国际化经营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建立与国际惯例相一致的保险制度。

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基础、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等不同,保险制度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保持自己的特性,这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作为一种基本的制度形式,各国的保险制度也会表现出它们共性的方面。这些共性一方面是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保险制度时所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同时也是各国之间能够进行合作,特别是分保活动的前提。我国在发展民族保险业的时候,固然需要根据自己的国情来建立保险制度,但同时也应当遵循国际惯例。这些国际惯例体现在许多方面,如果从产品开发和合同制度等方面来说,目前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可保风险的条件。可保风险应当符合以下条件:经济上的可行性;损失的概率分布是可以被确定的;有大量的、相似的保险标的;损失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损失是可以被确定和计量的;特大灾难一般不会发生。②保险合同的特性。保险合同应当具有以下特性:最大诚信,机会性,补偿性,条件性,附和性与个人性。并且在合同的语言方面要做到简洁、清晰、不易产生歧义。③人身保险合同中保护保单所有人的主要条款:完整契约条款,不可争条款,年龄或性别误告条款,宽限期条款,所有权条款,复效条款,不丧失价值的任选条款,受益人条款,保单贷款条款,自动垫交保费条款,保险金给付的任选条款等。④保护保险公司的主要条款:自杀条款、迟延条款、危险因素限制条款等。⑤保险产品的定价制度和准备金制度。在上述诸方面,我国保险公司的运作还存在许多缺陷,许多寿险公司的主要条款中甚至没有不可争条款、所有权条款这样一些非常重要的条款。

返回目录:加入W T O 中国保险行业将会怎样目录

保险业,保险业发展改革情况


保险业发展改革情况

(一)保险业改革现状

近年来,为切实防范化解保险风险,保险业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保险公司改革。主要是通过股份制改造,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完善公司治理,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通过上市,将资本市场的外部压力转化为公司改善经营管理的动力;通过内控建设,建立比较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目前绝大部分公司实现了股份制的组织形式,建立起较为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有 6 家保险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多家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了股权结构。

二是行业基础性制度改革。通过市场准入机制的改革,加大保险公司、保险市场和保险监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保险公司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初步夯实了行业防范风险的微观基础;保险市场的活力和效率逐步增强,市场对公司和监管的约束作用开始显现;现代保险监管的框架、流程和手段不断完善,提高了监管对风险的识别、预警和防范化解能力。目前保险业净资产已达 2485.6 亿元,抵御风险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近几年,利率、汇率等保险经营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保险创新大量涌现,投资渠道不断拓宽,保险业风险管理的难度远远高于几年前。但得益于改革,保险业风险防范工作扎实推进。历史遗留的利差损问题得到了基本控制,化解了快速发展中的车贷险风险等新的风险隐患,保险业基本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势头。

(二)现行体制的不足

一是在建设现代保险企业制度方面。部分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存在形似神不似的问题,有的保险公司没有严格按照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形成董事会、经理层与监事会相互发挥作用的经营管理机制,公司不同层级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内控建设比较滞后;部分公司激励约束机制错位,对高管人员的考核偏重于规模、速度、份额等指标,相关主体的潜在利益冲突容易导致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发生变异,不仅会侵害股东和被保险人的利益,也容易积累较大的经营风险;部分公司内控制度不健全,经营成本较高,股东和投保人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二是在建设现代保险监管体系方面。偿付能力、公司治理和市场行为三个监管支柱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合力,差别化的分类监管制度不成熟,监管的信息化水平不高。部分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粗放,经营效益不高,保险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同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保险监管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缺乏刚性约束。如何进一步完善保险监管体系,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三是在保险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市场配置保险资源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部分业务领域和部分地区保险市场竞争不规范,市场扶优限劣的作用还不明显。保险的内在功能是分散风险、提供保障,这也是保险公司区别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本质特征。目前,全社会的风险保障还没有得到很好地满足,部分保险公司过多关注居民理财和储蓄需求,忽视了传统保障型保险业务发展。2006 年,我国分红、万能和投连险业务占寿险保费收入的比重为 71%,2007 年这一比例上升到 80%。其中,以满足投资需求为主的投连险保费收入 394 亿元,同比增长 5 倍多。投资型保险业务的高速增长,使得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风险日益突出,不仅弱化了保险的保障功能,制约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也增加了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的难度,影响行业持续发展。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请看中国保险行业年度报告目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