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保险预定利率,央行连续加息,保险预定利率过低矛盾凸现

2020-09-25
保险知识 如何规划保险 婚姻保险规划

央行去年以来已连续三次加息,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五年期存款利率达到5%。不少专家认为,这预示着新一轮加息周期正在加快到来。

在此背景下,执行了10多年的2.5%的寿险预定利率,不仅已明显低于银行存款利率,更远低于一月份CPI数据4.9%,这意味着其抵御通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中国人寿17.67-0.04-0.23%胀的能力正全面下降。2.5%的寿险预定利率,何时能顺应市场变化“动一动”?

“在1月份CPI数据达到4.9%的情况下,保险预定利率10余年不变,似乎不太合理。”江苏保险学会理事、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荣茂认为。

刘荣茂说,简单地说,保险预定利率就是指保险公司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回报率。目前的寿险预定利率上限为2.5%,是1999年6月保监会针对当时保险公司恶性竞争、保险预定利率过高的实际,参照当时银行存款利率和预期投资收益率设置的。这在当时是恰当的。但是时过境迁,央行在短短4个月内连续加息三次,CPI又进入上升通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保险预定利率不仅远低于CPI,甚至连银行利率都不如,那么,谁来买保险产品呢?

预定利率过低不仅影响保险业的生存发展,还会影响到我国的养老问题。刘荣茂说,现在很多人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已从传统的“养儿防老”、“储蓄养老”转变为“保险养老”,可是,如果保险预定利率过低,受害最深的就是长期寿险,企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连银行利率都跑不赢,将来怎么养老防老?

统计显示,截至去年8月末,4.3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银行存款占29.7%,债券投资占50.5%,权益类资产占16.9%,其它占2.9%。这说明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是保险资金投资的主要渠道,而且央行连续加息对保险资金运用十分有利。

有关人士介绍,保监会自2009年放开债券投资后,保险公司的企业债占比稳步上升。以中国人寿为例,在一年半时间里,已从13.5%上升到20.5%。去年3月国开行发行的20年期和30年期超长债,就受到了保险资金的热烈追捧,其中20年期债券由于认购太火爆导致最终中标利率从原来预期的4.5%下降到4.3%。

中国人寿江苏分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保险公司的银行存款通常采取“大额协议存款”的方式,这类存款利率比普通储户要高,一般采取存款期限为五年零一个月,这样存款利率高于央行规定的5%,同时又不违反相关规定。“如果央行加息,这种协议存款的利率也跟着上调,而原来协议约定的上浮幅度照旧。”

上述情况表明,上调预定利率,保险公司“不差钱”。

针对寿险预定利率过低,业内早就有改革的呼吁。不久前保监会公布了《关于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这说明保险预定利率过低已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Bx010.com

南京大学商学院金融与保险系教授孙武军认为,保监会通知中提到的保险预定利率市场化,这是必由之路。虽然我国保险公司与国际大型保险公司不一样,主要收益还是依靠银行定期存款和债券,而国外保险公司是充分市场化的,股市、楼市、期货、艺术品都可以涉足。所以,我国保险利率市场化尚有待时日,但预定利率可以“调一调”。

保险公司有关人士也认为,从产品销售情况看,纯保障的保险产品已经没有市场,现在开发的产品大多是带有一定抵御通胀功能的分红险、万能险,即在固定收益2.5%的基础上,根据操作情况给投保人一定的分红。如,国寿和太保八成保费都是分红险,而平安人寿的分红险和万能险各占四成。

刘荣茂认为,适当提高产品的长期收益率,才能使保险行业真正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关知识

预定利率,预定利率放开保险费率“低调”市场化


在银行业利率市场化“大提速”的同时,保险业费率市场化的“一只靴子”也终于落地。8月5日是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实施第一天。《国际金融报》记者拨打了多家保险公司客服热线,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等多家公司客服人员表示:“尚未收到相关通知,对于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不再执行2.5%的上限不知情。”

“其实,自8月2日保监会发布上述改革信息以来,我们已经开了好几次会。”一家大型保险集团寿险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我们正在观察市场反应,短期内不会推出相关产品。”

预定利率放开

根据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改革后新签发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保单,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不得高于保单预定利率和3.5%的小者。也就是说,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由1999年起设定的2.5%上调至3.5%。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钟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利好消息,意味着缴同样的保费,获得的年复利收益更多,保费也就更低。另一方面,对于保险机构而言也是利好消息,意味着与银行理财、信托产品相比,寿险产品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保险业对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改革期待已久,此次突然宣布放开预定利率确实有些意外。”不过,在钟明看来,“这项改革仍比较谨慎,预定利率上调至3.5%已经略高于目前的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对于预定利率超过3.5%的产品需要遵循一事一报,且需要保监会审批。”

根据长江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刘俊的分析:预定利率上浮至3.5%,传统险保费下降20%左右,单一保障责任的产品利润率下滑30%-50%左右;对于主附险搭售的保险产品,产品新单利润率不一定下降。

保险公司忙做测算

上述大型保险集团寿险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各家保险公司都在做内部测算,我们预计,预定利率上调至3.5%,保费可以下降10%-15%。如果预定利率进一步提高,保费会更低。不过,保险公司不可能为此牺牲利率润,一旦预定利率达到6%-7%,公司肯定承受不了。”

“这些年,消费者的保险意识有了明显提升,但仍有大部分人将保险作为投资工具。”该负责人进一步指出,“与一般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相比,保险产品预定利率长期维持在2.5%,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实在太低。”

记者注意到,为保障改革顺利实施,保监会同时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监管政策,包括对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养老业务实施差别化的准备金评估利率,允许养老年金等业务的准备金评估利率最高上浮15%。

“未来,保险公司将更多地比拼产品开发能力和资金运用能力。”钟明告诉记者,“对于投资能力比较强的机构而言,可以适度提高预定利率,甚至突破3.5%。至于利润率,保险机构面临的是利差溢而不是利差损。从静态上看,提高收益后,保险公司的利润少了;从长远上看,收益高了,保险产品便宜了,吸引力就大了,投保的人就会多了。”

引发大规模退保?

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改革后,已经持有传统型产品的消费者是否会大规模退保?对此,钟明分析说,新的预定利率实施后,一定比原有利率划算,会出现一定退保。不过,传统保险在保险公司所占份额不超过20%,另外80%是不受影响的投资型保险,因此,即使出现退保,对整个市场影响不大。

数据显示,此次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涉及的传统险,在寿险公司业务中占比较低,特别是从2006年以来,大部分公司传统险在总保费中的占比走低态势明显,传统险价值影响力越来越小。

刘俊进一步分析说:“寿险保费短期受益于银行存款定价利率上浮的延迟以及8号文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规范,但是长期的增长空间依然有待于递延养老政策的释放。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保险产品将持续面临同理财产品和银行存款的竞争。”

李俊认为,“在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未到来之前,相较于银行存款,保险产品依然具有较好的竞争性,但空间会受到理财产品的挤压。”

预定利率4.025%好像是很厉害的样子,什么是预定利率?


近期各家保险公司又开始新一轮的轰炸:4.025%的预定利率将停,抓住最后机会!听起来预定利率4.025%好像是很厉害的样子,那什么是预定利率?

什么是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

简单来说,是这样子。就是长期型的保险产品,不论是年金险还是重疾险,我们都是先交保费,可能很多年后才能把理赔款拿回来,在这期间,我们其实付出了一些“机会成本”,

而所谓的“机会成本”,就是同等的钱,如果不交给保险公司保管,可以拿去做其他投资来获得收益。

因此,对于长期的重疾险,寿险或者年金险产品,保险公司在定价的时候,就得考虑给我们消费者一定的利率回报。

这个利率回报,就叫做预定利率。

近期各家保险公司又开始新一轮的轰炸:4.025%的预定利率将停,抓住最后机会!

为什么大家会在意预定利率的多少呢?

因为年金险(非分红的),一般情况下都是直接锁定未来长期收益的,虽然不同年份会有不同的收益率,但基本上都是锁定的,这是年金的一大优势,而曾经高预定利率的年代,也确实让一小波消费者获益不少,90年代初期,国内寿险公司的预定利率曾经高达8.8%,随后也因此差点让平安,国寿差点底裤都赔穿。

1999年~2013年,保监会一度将预定利率的最高值定在2.5%

2013年8月,预定利率2.5%的上限取消,预定利率开始提升到3.5%-4.0%

2015年~2018年,市场上开始出现预定利率4.025%的传统年金险。

监管部门怕保险公司太激进用一个很高的预定利率做出一个价格很低的保险产品,万一未来保险公司自己的投资收益率连预定利率都覆盖不了,保险公司就会出现很严重的偿付问题了,甚至陷入破产。日本就有很多这种保险公司破产倒闭的先例。因此保险监管部门为了维持市场整体的秩序,保障投保人的权益,会对保险公司定价时所使用的预定利率设定上限,目前中国普通的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是3.5%,长期的年金产品预定利率上限是4.025%,保险公司在开发产品的时候只要不超过这个上限就可以啦。

但是今年1月,监管叫停4.025%!

因此,很多人或是保险公司把这次的叫停,跟90年代初期的那个8%相提并论,觉得是20年一遇的薅羊毛的机会,但是其实我们要知道预定利率并不等于收益率,预定收益率4.025%也有可能实际收益率才3.5%,当保险公司在给某一款产品按照4.025%的预定利率定价时,保单期初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也一并包括在内,只看预定利率就喊买买买的,肯定不靠谱!所以在购买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IRR公式计算内部回报率。这才是衡量年金险产品收益率地唯一标准。

以上数据依据网络及各个官方网站公布资料整理,具体政策以最终文件执行情况为准,详情可咨当地保险经纪人和保险代理人。

银保监会全面叫停预定利率4.025%


今年针对4.025%的问题,银保监会先后两次进行“点刹”,到第三次才终于“踩到底”,宣告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保险将彻底退出市场。

这两天,媒体先后报道了两件大事,却并没有引发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但实则对行业意蕴深远。

其一,多家自媒体报道,11月12日下午,银保监会召集13家保险公司总精算师进行窗口指导,要求从12月开始停止销售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产品。

2019年以来,针对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产品,银保监会已经是第三度出手,先是在开门红期间窗口指导叫停备案,之后是在8月出台正式文件将年金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从4.025%下调至3.5%,如今又准备全面叫停已备案产品的销售。

这意味着,投资收益率不断下行,监管进一步收紧,定价利率4.025%的年金险产品将彻底退出市场。

其二,据《21世纪经济报道》,银保监会有意规范两全保险,考虑允许保险公司开发设计保险期间5年期以下的两全保险产品,但不得短于3年。

这则消息虽然隐晦,但无疑透露了一个更为重磅的消息——

银保监会将重新全面放行中短存续期产品(实际存续期间低于5年的产品)。

从2017年134号文开始收紧短存续期产品备案以来,保险业不断推进转型,保险公司负债端增长承压,一些公司的现金流问题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当然,另一个现实是,低利率市场环境下,短期产品的利差损风险相对长期险利差损风险更容易得到控制。

不过,此次放行中短存续期并不意味监管在鼓励发展中短存续期产品,据了解,监管将在产品结构、偿付能力、准备金等方面设置多重标准,险企一旦不达标,仍将会被取消资格。

一收一放之间,于保险业多少有些世事轮回之感,但在利率不断走低的大周期下,这于保险业或许就是最现实的选择。

全面叫停预定利率4.025%年金险,降低长期利差损风险

4.025%成为近些年保险业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一个数字。

加上此次监管的窗口指导,仅2019年以来,监管已经三次对“4.025%”进行表态。

第一次是1月,银保监会对人身险公司进行窗口指导,暂停备案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产品。

第二次是在8月30日,银保监会于官网发布《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意味着,以后保险公司开发设计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一旦预定利率一旦超过3.5%就需要经过监管审批,不超3.5%的话,只需备案即可,而以前备案与审批的分界线是4.025%。

不过彼时监管尚表态称,以前备案成功的产品依然可以继续销售。

但很显然,监管允许继续销售只是为了尽可能降低对于市场的影响,两个多月之后,监管开始了真正的“刹车”。

第三次,又是窗口指导,结合其他媒体以及『慧保天下』了解到的情况,11月12日下午,银保监会召集13家公司开展风险提示约谈会,并对13家公司开展窗口指导,叫停其销售4.025%年金险产品。

这13家公司包括中德安联人寿、天安人寿、华夏人寿、君康人寿、信泰人寿、国华人寿、恒大人寿、百年人寿、弘康人寿、大家人寿、上海人寿、复星联合健康险以及信美相互。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跨度中,针对4.025%的问题,先后两次进行“点刹”,到第三次才终于“踩到底”,宣告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保险将彻底退出市场。

预定利率,选择银行保险几个关键请注意


无论是身缠万贯的富翁,还是不幸沦落的负翁,都在理财中意识到“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的理财之道,而银行保险这种稳定的理财工具也开始成为越来越多的家庭理财的主要理财选择之一。银行保险销售渠道简便、安全,但购买时需要关注几个关键。

莫将银保当储蓄 办理业务须辨明

很多人在银行办理存钱和买理财产品时,常常混淆储蓄和银保产品。事实上,保险与储蓄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金融产品。首先,银行储蓄有利息增值,但在存款没有达到预定金额时,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可能会因存款不足而捉襟见肘,所以,储蓄是依靠个人积累来应对未来风险,是“自救”。而保险则只要交纳一定的保费就可以获得预期的保障,一旦发生风险事故,随时可以获得保险金,保险金会大大超过其所缴的保费,这是因为,保险是将许多面临同样风险的人集中建立起来的集体财力,对于少数发生风险事故的人提供损失补偿。所以,保险是把风险交给集体,是“社会互助”;其次,储蓄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但买保险须按时缴纳保费,中途退保会有一定损失,因而含有一定的强制性。

另外,一些寿险保单还有保单借款、保单质押贷款等附加功能,这些功能不仅保证了保费交纳的灵活性,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盘活”保单,满足投保人的流动性需要。

分清收益率 银保、基金理财不相同

保险产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险保障,另一个是投资储蓄。保险公司会根据风险保障功能所应承担的成本收取风险保障保费。所以,不能简单地将银行保险产品的收益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基金等理财产品收益做比较。

目前市面上的银保产品以分红险为主。分红险的收益由预定利率的保证收益和分红两部分组成。目前预定利率按中国保监会的规定不高于2.5%,分红则来源于死差益、利差益和费差益所产生的可分配盈余,分红部分是不确定的。分红险是一种可抵御利率调整的保险产品,如果银行利率调低,保费还是在以预定利率复利滚存。而如果银行利率调高,保险公司约定的预定利率是不变的,这样看上去消费者会有损失,而事实上,银行利率调高后,大额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债券利率都会随之调高,保险公司通过资金运作产生的投资收益也会相应提高,可以通过红利返还的形式回馈给投保人。

银保如何选 四大环节帮你忙

银行作为金融大超市,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但是银行保险又该如何选择呢?专家提醒,首先要考虑保险产品是否是自己需要的;其次要考虑自己能否持续缴费(主要针对期缴产品)。具体可从四个关键环节来预防:

一、在银行购买保险产品听销售人员介绍时,要向销售人员索要正式的保险条款。问清楚缴费、保障等情况,是一次性缴费还是分期缴费,认真评估自己的保险需求和缴费能力,自己是否有能力购买。

二、认真查看每张需要自己签名的单证。比如“投保提示书”、“投保单”等,不要在销售人员代为填定单证、自己又看不清的情况下就盲目签名。

三、认真查看自己取得的各种单证和条款是否是自己所购买的保险产品,遇到不清楚的情况,可直接拨打保单上的保险公司客服电话进行咨询,或者向专业人士请教。

四、认真接听保险公司的回访电话,如果回访人员语速过快或者解释不清,应要求他们复述清楚。

存款利率,央行加息 专家称保险业从中获利


此次加息抬高了分红险和万能险的保单资金成本,但对承保业务的影响有限,对投资方面的正面影响显著,总体而言,加息利好保险业。加息首个交易日,保险股涨幅居前,三大保险股涨幅超过4%,其中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涨幅超过6%,中国人寿涨幅达到4.54%,验证了加息利好保险业的判断。主要原因有:

1.保险业前期的快速发展为下一步的资金运营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来源。今年以来,1至8月份,我国保费收入超过1万亿元,同比增长32.96%,假定行业保费归集和投放的时间为2个月的话,那么至少有2000多亿元保费收入可在初次配置过程中从加息中直接受益。

2.承保方面的负面影响有限。加息对承保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抑制保险需求和提高保险资金成本。此次加息幅度有限,对保险需求的抑制作用相对有限,主要体现在对传统险销售的影响上,可能导致传统险销售难度进一步加大。

5年期存款利率的上升将抬高分红险和万能险的保单资金成本。此次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3.60%升至4.20%,上升60个基点,直接对保险公司确定分红险分红利率和万能险结算利率产生影响。如果保险公司的分红水平和万能险结算利率达不到同期银行存款水平,则保险公司销售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图1显示了近3年来主要寿险公司简单平均分红利率和3年、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寿险公司的分红水平一直高于3年、5年期存款利率。图2显示的是主要寿险公司万能险结算利率与5年期税后存款利率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5年期税后存款利率与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加息后主要寿险公司势必提高万能险结算利率。同时考虑到目前分红水平、万能险结算利率均高出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00多个基点,有一定的富余,估计保单资金成本将上升30-50个基点。

3.投资方面的正面影响显著。加息将导致保险公司大额协议存款利率、债券投资收益率上升,同时从长期来看,有助于提升股市。首先,此次加息中3年、5年期协议存款利率调整幅度较大,分别为52个基点和60个基点,保险公司的协议存款利率会有同步提高,这对上半年以来在投资策略上较为保守的保险公司十分有利。其次,债券投资收益率相对于加息来说,具有较高敏感度,在正常加息周期中,债券收益率上涨速度通常很快,会明显快过利率上涨速度。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4%左右,可能在较短时间内上升到4.0%以上。第三,这次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也由5.94%上调至6.14%,上升20个基点,企业很可能因担心未来贷款利率进一步上升而加快债券融资,信用产品供给的增加将推升保险公司投资中长期信用产品的收益率。最后,加息可能在短期内对股市形成一定压制,但从长期来看,则有助于提升股市,险资在股市的投资收益有望得到提高。

存款利率,央行加息太高保单成本 总体利好保险业


此次加息抬高了分红险和万能险的保单资金成本,但对承保业务的影响有限,对投资方面的正面影响显著,总体而言,加息利好保险业。加息首个交易日,保险股涨幅居前,三大保险股涨幅超过4%,其中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涨幅超过6%,中国人寿涨幅达到4.54%,验证了加息利好保险业的判断。主要原因有:

1.保险业前期的快速发展为下一步的资金运营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去年1至8月份,我国保费收入超过1万亿元,同比增长32.96%,假定行业保费归集和投放的时间为2个月的话,那么至少有2000多亿元保费收入可在初次配置过程中从加息中直接受益。

2.承保方面的负面影响有限。加息对承保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抑制保险需求和提高保险资金成本。此次加息幅度有限,对保险需求的抑制作用相对有限,主要体现在对传统险销售的影响上,可能导致传统险销售难度进一步加大。

5年期存款利率的上升将抬高分红险和万能险的保单资金成本。此次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3.60%升至4.20%,上升60个基点,直接对保险公司确定分红险分红利率和万能险结算利率产生影响。如果保险公司的分红水平和万能险结算利率达不到同期银行存款水平,则保险公司销售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图1显示了近3年来主要寿险公司简单平均分红利率和3年、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寿险公司的分红水平一直高于3年、5年期存款利率。图2显示的是主要寿险公司万能险结算利率与5年期税后存款利率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5年期税后存款利率与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加息后主要寿险公司势必提高万能险结算利率。同时考虑到目前分红水平、万能险结算利率均高出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00多个基点,有一定的富余,估计保单资金成本将上升30-50个基点。

3.投资方面的正面影响显著。加息将导致保险公司大额协议存款利率、债券投资收益率上升,同时从长期来看,有助于提升股市。首先,此次加息中3年、5年期协议存款利率调整幅度较大,分别为52个基点和60个基点,保险公司的协议存款利率会有同步提高,这对上半年以来在投资策略上较为保守的保险公司十分有利。其次,债券投资收益率相对于加息来说,具有较高敏感度,在正常加息周期中,债券收益率上涨速度通常很快,会明显快过利率上涨速度。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4%左右,可能在较短时间内上升到4.0%以上。第三,这次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也由5.94%上调至6.14%,上升20个基点,企业很可能因担心未来贷款利率进一步上升而加快债券融资,信用产品供给的增加将推升保险公司投资中长期信用产品的收益率。最后,加息可能在短期内对股市形成一定压制,但从长期来看,则有助于提升股市,险资在股市的投资收益有望得到提高。

保险开门红又要到了 年金险预定利率4.025%能买吗?


保险业的2020年开门红时间又要到了,开门红期间保险公司一般以年金保险为主打产品,我们经常听到保险业务员说的预定利率4.025%是什么意思?年金保险真的可以买吗?

在推广年金险的时候,多家公司主打的一个概念就是长期锁定4.025%的预定利率,即使未来银行存款利率为零(现在很多国家的存款利率为零甚至负数),这款产品的利率仍然是4.025%,看上去蛮吸引人的。

什么是预定利率?

预定利率,又叫“定价利率”,是保险产品开发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示保险公司提供给客户的收益率。但是这个收益率的计算基数不是客户交的保费,而是少于客户交的保费,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如果买了保险没到期想退保,只能拿到保单的现金价值。那么“现金价值”又是啥呢?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做个不是很严谨的说明,我们交给保险公司的钱被分为三个部分:

1. 第一部分:纯保险费,也叫风险保费,就是那个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真保险费。出事儿赔钱,没出事儿就当捐出去了,实际上这个钱是赔给其它出事儿的买了同一个保险的客户了。对于年金险来讲,基本上没有这一项。

2. 第二部分:保险公司的其他费用。这个费用包含很多东西,比如市场成本、管理成本、保险公司预期利润等等。因为保险缴费采用均衡缴费的方式,就是十年二十年缴费一样,而这个“其他费用”通常会在开始几年扣完,所以开始的几年扣除的比例较大。

3. 第三部分:个人储蓄账户。扣掉前两个部分之后,剩下的钱存到客户在保险公司的个人账户,保险公司拿着这个钱去投资(包括准备金、银行存款、购买债券、炒股等等),每年赚的钱也存在这个账户。赚的钱全部给客户,或者固定给客户一个回报率。

理解了以上三个部分,我们就可以简单的理解“现金价值”和“预定利率”。保费的第三部分个人储蓄账户我们可以理解成 “现金价值”,预定利率是建立在现金价值之上的收益率(这个描述不够精确,意思和逻辑没问题,供参考)。

同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我们“个人储蓄账户”的钱是少于我们累计缴纳的保费的,所以从投资的角度上讲,保险公司宣传的4.025%的预定利率,并不是我们的真实投资收益率。3.3%左右的收益率,是接近真实的投资收益率。因为不同产品的额领取方式有区别,真实收益率会有一些区别。即使是3.3%的保证长期收益率,差不多可以跑赢通胀。

但是保险毕竟是保险,我们不能拿它和其他的投资工具来对比,其他的投资工具也许收益高些,有时也会亏钱,即使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基金,在2018年绝大多数亏损都超过20%。

保险的强制储蓄功能是其他投资工具不能替代的。只有强制储蓄才能做到专款专用。不管我们是存银行,还是做其他的投资理财,我们很难保住为二十三十年之后设定的投资目标,99%以上的可能性,这笔钱会在那个时间之前被挪用。

年金险可以买!

我们都知道,当下我们国家的社保养老金替代率45%左右,因为我们国家人口太多,即使再过三十年、五十年,也很难成为欧洲、加拿大、澳洲那样的福利国家,而低于70%的养老金替代率会影响我们老年的生活质量。在这之前我们通过购买年金险,在退休之后补充我们的退休生活花费是个不错的选择。

因为保险的强制储蓄功能,一旦购买了年金险,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们不会去动用这笔钱。这样即使的我们在退休前破产,还可以保证养老生活的基本生活水平。

4.025%的预定利率,保险公司没有虚假宣传,而且年金险的这个预定利率很多是写进合同有保证的。如果有业务员强调这是真实投资收益率,那是他个人的问题,要么是不够专业、要么是夸大宣传,换个专业的靠谱的业务员服务就好了。

预定利率,为什么几年前买的保险,现在看起来非常垃圾!


最近,有用户咨询小编:为什么我在几年前买的保险,和现在的一些保险产品相比却非常垃圾?!这位在困惑的同时也很恼火,是不是不该买这么早?

小编想说,咱先别急,容小编给你解释一下。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一个影响保费的关键因素:预定利率。

预定利率:是保险公司在定价时,根据对投资收益的预测而为保单假设的每年收益率,通俗地说就是保险公司提供给我们作为用户的回报率。

更高的预定利率,意味着保险公司承担了更大的成本和投资风险,而大家得到了实惠。更低的预定利率,意味着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减轻了,但我们就需要支付更大的成本。所以,用户每年交钱给保险公司,预定利率就相当于保险公司给我们的利息。

在1999年前, 保险公司还很不成熟,卖了大量预定利率8%-10%的保单,意味着这些保单都必须按近10%的利率长期甚至一辈子兑付。这让保险公司承受了巨额的债务,且存在极大的风险。所以从1999-2013年,预定利率被保监会严格限制在2.5%。

而这十几年间,通货膨胀高涨,人们投资股市、房产、基金都赚的盆满钵满,唯独2.5%的预定利率,让保险失去了竞争力。

2013年8月15日开始,普通人身险实行新费率政策,其预定利率不再有2.5%的上限,而是由保险公司自行决定。目前传统人身险预定利率在3.5%-4.025%之间,虽然目前市面上的重疾险的预定利率主要在3.5%左右,对保费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很多分红型的理财保险,预定利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2013年以前的保单,是有比较大的先天不足。

以这位用户的例子,09年20万保额的重疾险,年交保费要8千多,而现在8千多保费可以买到50万保额终身重疾险了。

那有人就会问小编了,我不买这么早就好了?反正也用不到,还不如到后面再买?

这样的保险观念是错误的!

原因在于:

1.随着年龄的增长,你购买保险的种类就会越少,大多数重疾险、医疗险、寿险等保险的承保年龄在50岁左右,想要用时再买,恐怕为时已晚!

2.随着年龄的增长,购买保险的保费在不断加大。可能2013年以前的保单和现在的保单相比会有保障保费明显的区别,但在2013年以后的保单对比,并不太有明显区别,所以在2013年以后购买的保单,并不会让你感觉到很差,相反你再推迟几年买,用当下的保单金额,是买不到当时的保额。

3.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方面出险的几率比较大,有一点小毛病,都可能成为保险公司拒保你的理由。

4.在你感觉疾病的迹象时再买最合适?你要知道健康险是有等待期的,你的身体能否等得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只要有检查报告,再购买保险,就是骗保,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

5.谁也不知道意外、疾病等风险啥时候来,也许下一刻,也许明天,也许后天...也许只有上帝才知道,要是发生风险时,你的保险还没有备,将怎么办?

所以,保险购买还需要趁早买,趁年轻买,趁健康买!没有任何一份保险能够满足我们所有的保障需求的,所以每年都要对自己的保险进行体检,并根据实际情况和风险情况,做到及时补充,才能保障日常风险全覆盖。最后,大家无须纠结于预定利率的事情,就目前来看,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保险产品会越来越细分,大家只需购买当下适合自己的产品,未来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及时补充就O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