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预定利率,选择银行保险几个关键请注意

2020-04-09
保险规划选择 银行保险知识 选择保险作为资产规划

无论是身缠万贯的富翁,还是不幸沦落的负翁,都在理财中意识到“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的理财之道,而银行保险这种稳定的理财工具也开始成为越来越多的家庭理财的主要理财选择之一。银行保险销售渠道简便、安全,但购买时需要关注几个关键。

莫将银保当储蓄 办理业务须辨明

很多人在银行办理存钱和买理财产品时,常常混淆储蓄和银保产品。事实上,保险与储蓄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金融产品。首先,银行储蓄有利息增值,但在存款没有达到预定金额时,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可能会因存款不足而捉襟见肘,所以,储蓄是依靠个人积累来应对未来风险,是“自救”。而保险则只要交纳一定的保费就可以获得预期的保障,一旦发生风险事故,随时可以获得保险金,保险金会大大超过其所缴的保费,这是因为,保险是将许多面临同样风险的人集中建立起来的集体财力,对于少数发生风险事故的人提供损失补偿。所以,保险是把风险交给集体,是“社会互助”;其次,储蓄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但买保险须按时缴纳保费,中途退保会有一定损失,因而含有一定的强制性。

另外,一些寿险保单还有保单借款、保单质押贷款等附加功能,这些功能不仅保证了保费交纳的灵活性,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盘活”保单,满足投保人的流动性需要。

分清收益率 银保、基金理财不相同

保险产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险保障,另一个是投资储蓄。保险公司会根据风险保障功能所应承担的成本收取风险保障保费。所以,不能简单地将银行保险产品的收益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基金等理财产品收益做比较。

目前市面上的银保产品以分红险为主。分红险的收益由预定利率的保证收益和分红两部分组成。目前预定利率按中国保监会的规定不高于2.5%,分红则来源于死差益、利差益和费差益所产生的可分配盈余,分红部分是不确定的。分红险是一种可抵御利率调整的保险产品,如果银行利率调低,保费还是在以预定利率复利滚存。而如果银行利率调高,保险公司约定的预定利率是不变的,这样看上去消费者会有损失,而事实上,银行利率调高后,大额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债券利率都会随之调高,保险公司通过资金运作产生的投资收益也会相应提高,可以通过红利返还的形式回馈给投保人。

银保如何选 四大环节帮你忙

银行作为金融大超市,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但是银行保险又该如何选择呢?专家提醒,首先要考虑保险产品是否是自己需要的;其次要考虑自己能否持续缴费(主要针对期缴产品)。具体可从四个关键环节来预防:

一、在银行购买保险产品听销售人员介绍时,要向销售人员索要正式的保险条款。问清楚缴费、保障等情况,是一次性缴费还是分期缴费,认真评估自己的保险需求和缴费能力,自己是否有能力购买。

二、认真查看每张需要自己签名的单证。比如“投保提示书”、“投保单”等,不要在销售人员代为填定单证、自己又看不清的情况下就盲目签名。

三、认真查看自己取得的各种单证和条款是否是自己所购买的保险产品,遇到不清楚的情况,可直接拨打保单上的保险公司客服电话进行咨询,或者向专业人士请教。

四、认真接听保险公司的回访电话,如果回访人员语速过快或者解释不清,应要求他们复述清楚。

扩展阅读

保险预定利率,央行连续加息,保险预定利率过低矛盾凸现


央行去年以来已连续三次加息,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五年期存款利率达到5%。不少专家认为,这预示着新一轮加息周期正在加快到来。

在此背景下,执行了10多年的2.5%的寿险预定利率,不仅已明显低于银行存款利率,更远低于一月份CPI数据4.9%,这意味着其抵御通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中国人寿17.67-0.04-0.23%胀的能力正全面下降。2.5%的寿险预定利率,何时能顺应市场变化“动一动”?

“在1月份CPI数据达到4.9%的情况下,保险预定利率10余年不变,似乎不太合理。”江苏保险学会理事、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荣茂认为。

刘荣茂说,简单地说,保险预定利率就是指保险公司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回报率。目前的寿险预定利率上限为2.5%,是1999年6月保监会针对当时保险公司恶性竞争、保险预定利率过高的实际,参照当时银行存款利率和预期投资收益率设置的。这在当时是恰当的。但是时过境迁,央行在短短4个月内连续加息三次,CPI又进入上升通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保险预定利率不仅远低于CPI,甚至连银行利率都不如,那么,谁来买保险产品呢?

预定利率过低不仅影响保险业的生存发展,还会影响到我国的养老问题。刘荣茂说,现在很多人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已从传统的“养儿防老”、“储蓄养老”转变为“保险养老”,可是,如果保险预定利率过低,受害最深的就是长期寿险,企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连银行利率都跑不赢,将来怎么养老防老?

统计显示,截至去年8月末,4.3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银行存款占29.7%,债券投资占50.5%,权益类资产占16.9%,其它占2.9%。这说明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是保险资金投资的主要渠道,而且央行连续加息对保险资金运用十分有利。

有关人士介绍,保监会自2009年放开债券投资后,保险公司的企业债占比稳步上升。以中国人寿为例,在一年半时间里,已从13.5%上升到20.5%。去年3月国开行发行的20年期和30年期超长债,就受到了保险资金的热烈追捧,其中20年期债券由于认购太火爆导致最终中标利率从原来预期的4.5%下降到4.3%。

中国人寿江苏分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保险公司的银行存款通常采取“大额协议存款”的方式,这类存款利率比普通储户要高,一般采取存款期限为五年零一个月,这样存款利率高于央行规定的5%,同时又不违反相关规定。“如果央行加息,这种协议存款的利率也跟着上调,而原来协议约定的上浮幅度照旧。”

上述情况表明,上调预定利率,保险公司“不差钱”。

针对寿险预定利率过低,业内早就有改革的呼吁。不久前保监会公布了《关于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这说明保险预定利率过低已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

南京大学商学院金融与保险系教授孙武军认为,保监会通知中提到的保险预定利率市场化,这是必由之路。虽然我国保险公司与国际大型保险公司不一样,主要收益还是依靠银行定期存款和债券,而国外保险公司是充分市场化的,股市、楼市、期货、艺术品都可以涉足。所以,我国保险利率市场化尚有待时日,但预定利率可以“调一调”。

保险公司有关人士也认为,从产品销售情况看,纯保障的保险产品已经没有市场,现在开发的产品大多是带有一定抵御通胀功能的分红险、万能险,即在固定收益2.5%的基础上,根据操作情况给投保人一定的分红。如,国寿和太保八成保费都是分红险,而平安人寿的分红险和万能险各占四成。

刘荣茂认为,适当提高产品的长期收益率,才能使保险行业真正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

预定利率,预定利率放开保险费率“低调”市场化


在银行业利率市场化“大提速”的同时,保险业费率市场化的“一只靴子”也终于落地。8月5日是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实施第一天。《国际金融报》记者拨打了多家保险公司客服热线,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等多家公司客服人员表示:“尚未收到相关通知,对于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不再执行2.5%的上限不知情。”

“其实,自8月2日保监会发布上述改革信息以来,我们已经开了好几次会。”一家大型保险集团寿险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我们正在观察市场反应,短期内不会推出相关产品。”

预定利率放开

根据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改革后新签发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保单,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不得高于保单预定利率和3.5%的小者。也就是说,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由1999年起设定的2.5%上调至3.5%。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钟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利好消息,意味着缴同样的保费,获得的年复利收益更多,保费也就更低。另一方面,对于保险机构而言也是利好消息,意味着与银行理财、信托产品相比,寿险产品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保险业对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改革期待已久,此次突然宣布放开预定利率确实有些意外。”不过,在钟明看来,“这项改革仍比较谨慎,预定利率上调至3.5%已经略高于目前的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对于预定利率超过3.5%的产品需要遵循一事一报,且需要保监会审批。”

根据长江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刘俊的分析:预定利率上浮至3.5%,传统险保费下降20%左右,单一保障责任的产品利润率下滑30%-50%左右;对于主附险搭售的保险产品,产品新单利润率不一定下降。

保险公司忙做测算

上述大型保险集团寿险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各家保险公司都在做内部测算,我们预计,预定利率上调至3.5%,保费可以下降10%-15%。如果预定利率进一步提高,保费会更低。不过,保险公司不可能为此牺牲利率润,一旦预定利率达到6%-7%,公司肯定承受不了。”

“这些年,消费者的保险意识有了明显提升,但仍有大部分人将保险作为投资工具。”该负责人进一步指出,“与一般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相比,保险产品预定利率长期维持在2.5%,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实在太低。”

记者注意到,为保障改革顺利实施,保监会同时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监管政策,包括对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养老业务实施差别化的准备金评估利率,允许养老年金等业务的准备金评估利率最高上浮15%。

“未来,保险公司将更多地比拼产品开发能力和资金运用能力。”钟明告诉记者,“对于投资能力比较强的机构而言,可以适度提高预定利率,甚至突破3.5%。至于利润率,保险机构面临的是利差溢而不是利差损。从静态上看,提高收益后,保险公司的利润少了;从长远上看,收益高了,保险产品便宜了,吸引力就大了,投保的人就会多了。”

引发大规模退保?

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改革后,已经持有传统型产品的消费者是否会大规模退保?对此,钟明分析说,新的预定利率实施后,一定比原有利率划算,会出现一定退保。不过,传统保险在保险公司所占份额不超过20%,另外80%是不受影响的投资型保险,因此,即使出现退保,对整个市场影响不大。

数据显示,此次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涉及的传统险,在寿险公司业务中占比较低,特别是从2006年以来,大部分公司传统险在总保费中的占比走低态势明显,传统险价值影响力越来越小。

刘俊进一步分析说:“寿险保费短期受益于银行存款定价利率上浮的延迟以及8号文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规范,但是长期的增长空间依然有待于递延养老政策的释放。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保险产品将持续面临同理财产品和银行存款的竞争。”

李俊认为,“在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未到来之前,相较于银行存款,保险产品依然具有较好的竞争性,但空间会受到理财产品的挤压。”

预定利率4.025%好像是很厉害的样子,什么是预定利率?


近期各家保险公司又开始新一轮的轰炸:4.025%的预定利率将停,抓住最后机会!听起来预定利率4.025%好像是很厉害的样子,那什么是预定利率?

什么是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

简单来说,是这样子。就是长期型的保险产品,不论是年金险还是重疾险,我们都是先交保费,可能很多年后才能把理赔款拿回来,在这期间,我们其实付出了一些“机会成本”,

而所谓的“机会成本”,就是同等的钱,如果不交给保险公司保管,可以拿去做其他投资来获得收益。

因此,对于长期的重疾险,寿险或者年金险产品,保险公司在定价的时候,就得考虑给我们消费者一定的利率回报。

这个利率回报,就叫做预定利率。

近期各家保险公司又开始新一轮的轰炸:4.025%的预定利率将停,抓住最后机会!

为什么大家会在意预定利率的多少呢?

因为年金险(非分红的),一般情况下都是直接锁定未来长期收益的,虽然不同年份会有不同的收益率,但基本上都是锁定的,这是年金的一大优势,而曾经高预定利率的年代,也确实让一小波消费者获益不少,90年代初期,国内寿险公司的预定利率曾经高达8.8%,随后也因此差点让平安,国寿差点底裤都赔穿。

1999年~2013年,保监会一度将预定利率的最高值定在2.5%

2013年8月,预定利率2.5%的上限取消,预定利率开始提升到3.5%-4.0%

2015年~2018年,市场上开始出现预定利率4.025%的传统年金险。

监管部门怕保险公司太激进用一个很高的预定利率做出一个价格很低的保险产品,万一未来保险公司自己的投资收益率连预定利率都覆盖不了,保险公司就会出现很严重的偿付问题了,甚至陷入破产。日本就有很多这种保险公司破产倒闭的先例。因此保险监管部门为了维持市场整体的秩序,保障投保人的权益,会对保险公司定价时所使用的预定利率设定上限,目前中国普通的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是3.5%,长期的年金产品预定利率上限是4.025%,保险公司在开发产品的时候只要不超过这个上限就可以啦。

但是今年1月,监管叫停4.025%!

因此,很多人或是保险公司把这次的叫停,跟90年代初期的那个8%相提并论,觉得是20年一遇的薅羊毛的机会,但是其实我们要知道预定利率并不等于收益率,预定收益率4.025%也有可能实际收益率才3.5%,当保险公司在给某一款产品按照4.025%的预定利率定价时,保单期初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也一并包括在内,只看预定利率就喊买买买的,肯定不靠谱!所以在购买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IRR公式计算内部回报率。这才是衡量年金险产品收益率地唯一标准。

以上数据依据网络及各个官方网站公布资料整理,具体政策以最终文件执行情况为准,详情可咨当地保险经纪人和保险代理人。

银保监会全面叫停预定利率4.025%


今年针对4.025%的问题,银保监会先后两次进行“点刹”,到第三次才终于“踩到底”,宣告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保险将彻底退出市场。

这两天,媒体先后报道了两件大事,却并没有引发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但实则对行业意蕴深远。

其一,多家自媒体报道,11月12日下午,银保监会召集13家保险公司总精算师进行窗口指导,要求从12月开始停止销售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产品。

2019年以来,针对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产品,银保监会已经是第三度出手,先是在开门红期间窗口指导叫停备案,之后是在8月出台正式文件将年金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从4.025%下调至3.5%,如今又准备全面叫停已备案产品的销售。

这意味着,投资收益率不断下行,监管进一步收紧,定价利率4.025%的年金险产品将彻底退出市场。

其二,据《21世纪经济报道》,银保监会有意规范两全保险,考虑允许保险公司开发设计保险期间5年期以下的两全保险产品,但不得短于3年。

这则消息虽然隐晦,但无疑透露了一个更为重磅的消息——

银保监会将重新全面放行中短存续期产品(实际存续期间低于5年的产品)。

从2017年134号文开始收紧短存续期产品备案以来,保险业不断推进转型,保险公司负债端增长承压,一些公司的现金流问题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当然,另一个现实是,低利率市场环境下,短期产品的利差损风险相对长期险利差损风险更容易得到控制。

不过,此次放行中短存续期并不意味监管在鼓励发展中短存续期产品,据了解,监管将在产品结构、偿付能力、准备金等方面设置多重标准,险企一旦不达标,仍将会被取消资格。

一收一放之间,于保险业多少有些世事轮回之感,但在利率不断走低的大周期下,这于保险业或许就是最现实的选择。

全面叫停预定利率4.025%年金险,降低长期利差损风险

4.025%成为近些年保险业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一个数字。

加上此次监管的窗口指导,仅2019年以来,监管已经三次对“4.025%”进行表态。

第一次是1月,银保监会对人身险公司进行窗口指导,暂停备案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产品。

第二次是在8月30日,银保监会于官网发布《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意味着,以后保险公司开发设计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一旦预定利率一旦超过3.5%就需要经过监管审批,不超3.5%的话,只需备案即可,而以前备案与审批的分界线是4.025%。

不过彼时监管尚表态称,以前备案成功的产品依然可以继续销售。

但很显然,监管允许继续销售只是为了尽可能降低对于市场的影响,两个多月之后,监管开始了真正的“刹车”。

第三次,又是窗口指导,结合其他媒体以及『慧保天下』了解到的情况,11月12日下午,银保监会召集13家公司开展风险提示约谈会,并对13家公司开展窗口指导,叫停其销售4.025%年金险产品。

这13家公司包括中德安联人寿、天安人寿、华夏人寿、君康人寿、信泰人寿、国华人寿、恒大人寿、百年人寿、弘康人寿、大家人寿、上海人寿、复星联合健康险以及信美相互。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跨度中,针对4.025%的问题,先后两次进行“点刹”,到第三次才终于“踩到底”,宣告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保险将彻底退出市场。

在买保险时需要注意这几个关键点_保险知识


在购买保险、持有保单的过程中,有很多关键时间点需要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留意。只有了解这些关键时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才能真正充分享受自己的投保权益。特归纳如下:

1、犹豫期,10天。

犹豫期是保险公司为了让投保人有一个充分的考虑体验时间而设立的无条件退保期。投保人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做最后的决定:保还是不保。

2、观望期,3个月。

在医疗保险中,保险公司为了避免发生投保人一投保就发病这种情况的发生,会设立3个月期的观望期,在这三个月内投保人发病保险公司是不赔的。

3、缴费宽限期,60天。

这也是保险公司从投保人角度出发考虑,为了在投保人将来发生其他事情而耽误了保险缴费所给出的一个缴费宽限期,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还是照常赔偿,只是从保险金中扣除欠缴的保费及其利息。

4、赔付分水岭,1年为界。

在寿险中,一般会设立一个赔付的分水岭,即在投保后一年发生保险事故的话是按保险金的10%赔付,一年后才是全额赔付。

5、行使索赔期,2年或5年。

如人寿保险以外的其他保险的被保人或者受益人,行使索赔权的期限是自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两年内,而人寿保险,索赔权期限是五年。因为报案索赔的时间越长,保险公司越难勘定事故,所以还是尽快报案的好。

6、最佳退保期:2年以后。

由于保险公司发生的经营费用大多发生在保单生效的2年内,因此投保寿险的人决定退保的话,也最好在交足保费2年之后,因为未交足2年保费,保险公司要扣除很大比例的费用。业内一般认为,如2年内退保,则投保人的经济损失,几乎是所有分期所交的保费,或者是趸缴保费的30%。

7、保单复效期:保单失效2年内。

一般情况下,在保险合同中止2年内,投保人后悔的话,可申请恢复保单,与保险公司达成复效协议,但要补交失效期内的保费及利息。

保险知识,理赔请注意


买房,买车,买保险,被称为现代生活新三大件,尤其是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商业性医疗保险以免除自己的后顾之忧.那么购买了医疗保险,是否真能"雪中送炭",获得及时理赔呢?记者近日就随同一位客户亲历了整个保险理赔过程,值得欣慰的是,客户在递交理赔资料不久就获得了1158元的理赔金,忧虑的是,在理赔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

问题一:定点医院名单咋不明示?

李女士为孩子办理了一份医疗保险,今年春节前孩子在儿童医院被诊断患上肺炎,需要住院治疗.李女士急忙拨打电话咨询,保险公司却告诉她只有定点医院才能报销,儿童医院今年已经不是定点医院了.李女士非常不解,四年前保险员明确告诉她,定点医院有儿童医院所以才决定购买,现在儿童医院被取消了,怎么从来没有人通知过她?因担心耽误治疗,李女士只好又折腾了一遍,带着孩子前往省医院办理了入院手续.

提示目前我市各保险公司都要求必须在定点医院才可报销,定点医院名单还会年年调整.而且医院范围较小,一家保险公司西安地区定点医院只有交大一院,交大二附院,西京医院等11所.名单调整后,客户也往往得不到保险公司的主动提示.所以顾客需要理赔时,一定要首先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热线进行咨询,以免因入住了非定点医院而得不到理赔.

问题二:报销清单为何不主动提供?

李女士孩子住院期间共花费1600多元,2月13日李女士携带病历,身份证,费用清单等前往保险公司递交,接待人员告诉她,能报多少金额他也不清楚,公司有专业人士会进行核查确定,十天左右保险金会直接转到存折上.22日李女士前往银行查询,发现保险公司已将1158元转到了存折上,但是这1158元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什么能报,什么不能报,报销标准是多少她根本不知情.虽然业务员告诉她可自行前往公司要求打印一份清单,但是想想即使有清单,什么算得对,什么算得不对,缺乏专业知识的她也判断不清,于是作罢.

提示住院治疗最大的支出主要是药费,目前我市各大保险公司一般只报"社保药",非"社保药"不予报销,所以患者入院后要主动提醒医生开"社保药".另外检查费,床位费等也有最高限额要求,超过限额便不予报销,顾客须自己留心最好不要超出这个标准.

问题三:限制性条款为何不详解?

在儿童医院看门诊时,李女士还花费了70多元检查费,李女士认为根据保险合同"与此次住院相同的门诊费用也可报销"规定,这个费用应该报,但是保险公司接待人员却告诉她:"你购买的保险是一档,一档就不报门诊费用."李女士于是又仔细研究了一下合同,却发现合同根本是晦涩难懂,常常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就埋藏了一条限制性条款,而这些业务员却没有向她详细解释过.

提示由保险公司单方面制定的格式化合同,大多晦涩难懂,部分条款叙述模棱两可,而业务员为拉保险大多不会给顾客做详细解释,一旦发生理赔顾客只能听之任之,消费者的知情权得不到保证.例如有的保险只对规定的几种重大疾病进行理赔,而非规定疾病就不理赔,所以顾客在购买保险前一定要要求保险员对保险条款进行详解,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记者李秋玲实习生熊岚)

简单介绍几个银行保险营销技巧


银行保险是由银行、邮政、基金组织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银行保险是不同金融产品、服务的相互整合,互为补充,共同发展;银行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保险概念,在金融合作中,体现出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强强联手,互联互动。 这种方式首先兴起于法国,中国市场才刚刚起步。与传统的保险销售方式相比,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实现客户、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三赢”。

银保兴起对销售人员要求提高

银行保险的兴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掀起了人们理财概念的重新审视,而这块的功劳当之无愧的应该送给银行保险销售人员。而从这一角度来说,银行保险销售要想有所作为,就要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销售技巧的学习和积累。

目前国内银行保险的销售模式普遍是以各家保险公司的客户经理蹲点销售。银行柜员配合为主导,在这种银行网点1对2,甚至1对多家保险公司的情况下,作为直接维护网点的银保客户经理,个人的营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银行保险销售人员在做销售的过程中是在与消费者进行如何更好的理财的一种培训,也是更好的解决购买银保产品和理财之间的关系的过程。所以银行保险销售人员的身份基本上就是以理财师的角度与客户进行沟通,了解,建议,进行理财营销。

银行保险营销技巧

对客户经理来说,有可能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邀约客户 ― 无论是面对面邀请还是电话邀约。因为邀约客户不可避免会遭遇拒绝 ― 碰到几次拒绝以后有些客户经理就会想,哎哟,约客户见面太难了,要不就不见了吧,如果在电话里介绍一下产品他就买了多省事啊,要是不买那肯定是产品的问题,见面也白搭。

你看,才刚刚开始尝试,就想跳过理财营销的前面所有步骤直奔主题,可是实践证明这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还是要认认真真琢磨怎样吸引客户和我面谈?客户拒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永远无法做到彻底“消灭”客户的拒绝,只能尽量提高邀约的成功率,所以就得设计我们讲电话的每一句话,包括如何开场,提什么问题,怎么结束,用什么语气等等。经验丰富的顾问会针对不同的客户运用不同的邀约策略,刚开始和客户的关系还不够深入的时候,可以试试以客户服务的角度切入,把邀约客户面谈作为一项为他提供的增值服务内容来进行设计,那么客户接受的程度会比较高。

作为客户,每人进入网点都是有警觉性,如果直接上去介绍产品,客户会有抵触,而且会很反感,因为你是在推销,任何人,任何客户都会反感推销。所以我们定位于银行工作人员给客户指引,帮助客户填写单子,解答客户提出的银行业务的疑问,才能更好的接近客户,引导客户,减少客户的警觉性,为我们后面切入产品的销售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重点需要注意的是,做为渐进式销售的第一个环节在于引导客户,而并不是急于介绍你的产品,因为客户的需求你还没有了解。在这个环节我们需要把握的是主动,热情,自信的去对待每一个进入网点的客户。

邀约成功,面谈时的注意事项

一般来讲,每一次成功的面谈都需要达到三个基本要求:

第一,是否达到了客户认为的面谈目的(这是我们邀约时向客户传达的信息);

第二,是否给客户提供了对他有价值的内容或信息(这会影响到你下一次再邀约该客户时他对你的信任程度);

第三,面谈结束时是否成功地引导客户进入了自己想要达到的下一个环节(例如预约下次见面)。

为了达到以上这些目标,理财顾问需要在面谈开始前准备许多资料(例如风险承受度测试表、现金流量表或者相关的产品说明书等)、工具(名片、计算器、笔记本等)、以及如何开场、提什么问题,怎么结束等等。

银行保险的兴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掀起了人们理财概念的重新审视,而这块的功劳当之无愧的应该送给银行保险销售人员。

日本旅游签证申请注意事项


1、目前日本的旅游签证有三种:(1)单次往返个人旅行签证(2)多次往返个人旅行签证(3)团队签证,这些都必须通过旅行社办理,个人不能直接去领馆办。

2、日本签证办理需要注意的是,签证有可能是被拒签的,成功的几率也是取决于你所提交的材料,资信和领事馆的判断,不是说好的材料就一定能签,不好的就一定被拒签,所以大家不要过度的担心。另外要注明的一点就是,最好不要做假材料,因为一旦被拒签,下次再去就比较麻烦。

签证费用:日本签证必须通过代办旅行社,日领馆不接受直接申请,签证费用参考旅行社报价,一般单次个人旅游签证在400-600之间。

签证时间:当地出入境管理处受理申请后,审批、制作和签发护照的时间是14个工作日。领取护照时,须携带本人身份证或者户口簿、领取护照《回执》和200元工本费。

★日本移民局特别忠告中国旅游者:

凡通过旅行社获得的旅游签证在日不得以任何形式签转延长或申请其他签证,一经发现,将立即遣返回国,后果自负。在日本旅游时必须随团活动,不得擅自离团活动,如有违反规定者,旅行社有权课以扣除保证金进行处罚。

如果擅自离团后未能即时归队并与团队搭乘同班飞机回国者,也将被日本法务省和中国边防海关视为离团潜逃,将接受两国法律的严厉制裁。如果擅自离团所造成的通讯联络费、人员寻找费等将由其本人承担的,并在保证金里扣除直至全额没收保证金,请参团游客自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