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事业单位,蚌埠市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将可享受公务员医保待遇

2020-06-20
做保险事业规划 保险事业规划 如何规划保险事业

近年来,为不断提高军转干部及随军(调)家属对城市的归属感,蚌埠市以计划安置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出台了一系列安置和就业、创业的利好政策。

据市人社局军转办负责人介绍,蚌埠市现有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近300人,约占全省此类干部的1/5。近年来,该局参照公务员医保待遇,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办理了医疗保险,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独生子女费,并为去世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办理抚恤金和遗属补助。

此外,对市区事业单位聘用制身份和企业职工身份的军转干部随调家属,实行自主择业、货币化安置的办法,按其工作年限,每满一年给予一个月接收地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经济补偿。除此之外,还给予一定金额的择业补助。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蚌埠市已经出台了《蚌埠市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施细则》,《细则》规定对于随军前在编在岗的公务员(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照属地管理,专业对口就地就近原则,办理转任相关手续。根据个人意愿,也可以参加事业单位定向招聘,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随

相关阅读

事业单位,中国养老“双轨制”正式终结 公务员担忧养老待遇降低


随着改革方案公布,中国养老“双轨制”正式终结,近四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告别“免缴费”时代,开始按工资的8%缴纳养老保险,按工资的4%缴纳职业年金。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待遇是否下降?工资水平是否会上涨?企事业职工“待遇差”是否会缩小?并轨的钱又从哪里来?一系列问题引发关注。

养老待遇会降低吗?

《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14日公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纳20%,个人缴纳8%,这一比例与企业职工一致。面对这一消息,“养老金待遇会不会下降”成为机关事业人员普遍担心的问题。

官方给这些人吃了一颗“定心丸”。根据决定,对改革前已退休人员,保持现有待遇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对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通过建立新机制,实现待遇的合理衔接;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通过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决定还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根据新规,“老人”(已退休人员)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其退休待遇不会降低;“中人”(目前在职人员)和“新人”(以后新入职人员)虽然基本养老金水平会出现下降,但由于“中人”会根据视同缴费年限发过渡性养老金,职业年金(一种补充养老金)的建立也一定程度弥补“新人”基本养老金的损失,所以,总体来看,机关事业人员的养老待遇将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大幅缩水。

工资水平会上涨吗?

虽然养老金待遇总体上不会大降,但对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来讲,由于个人要承担占工资8%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占工资4%的职业年金,其工资收入势必将会减少,因此,涨工资成为了公务员群体的普遍诉求。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公务员就对记者表示,“让公务员缴纳养老保险可以,但我们的工资这么低,能给我们先涨工资吗?”

李实认为,过去公务员不用交任何费用就能拿到很高的退休金,现在一下子要支付工资的12%,这对于很多工资只有2000元的基层公务员来说承担起来比较吃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可能会通过提高工资的办法来加以补偿。

“毕竟公务员工资很长时间没有调整了,可以正好利用调整养老金这个机会来调整工资,所以,给公务员涨工资这个可能性非常大。”李实说。值得注意的是,官方此前已经确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的思路,在外界看来,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也将很快推出。

“待遇差”会缩小吗?

在养老金并轨前,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用缴养老保险,但退休后的养老金标准却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因此,“待遇差”问题一直备受诟病。

有统计显示,中国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收入比例)超过80%,个别甚至达到100%。而目前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则在50%以下。那么,在养老金并轨后,企事业单位职工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差距会缩小吗?

李实表示,随着改革的实施,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必将逐步拉近,但二者差别过大,立即趋同并不可能。此外,两者之间养老金待遇的差距缩小不在于降低公务员养老金,而在于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要通过“提低”的办法来缩小差距。

李实认为,决定提出“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当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年涨幅差不多在10%左右,公务员可适当降低涨幅,这样增幅一大一小,过几年两者之间的差距就会变小。

并轨的钱从哪里来?

养老金并轨后,最大难题就是从哪里“找钱”的问题。据统计,中国在职公务员数量约为700多万,126万个各类事业单位在职人员3000多万。按照新规,单位要缴纳20%基本养老保险和8%的职业年金,这是一笔庞大的支出,在当前各地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钱从哪里来?

李实认为,养老金并轨是否造成财政压力增加,这取决于个人账户做实还是做空问题。如果做实,意味着要政府要支出两部分,一部分要为在职职工缴纳养老金,一部分要为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财政压力当然非常大。

李实指出,但是从国际经验来看,个人账户做实不是一个好办法,目前很多国家采取空账运行的办法,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账户,但是在岗职工的钱用来支付给退休人员,这对于财政来说,并没有额外增加过多负担。“当然,政府应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此外,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队伍过于庞大,有必要精简机构,缩减人员,从而减少财政支出,缓解财政压力。”李实说。

工伤保险待遇,西藏公务员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保险纳入工伤统筹范围 待遇就高原则


近期,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转发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的通知》,该《通知》自今年7月1日起实行,全市党政机关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将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范围。

据介绍,该《通知》分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符合《条例》规定,但不符合《伤残抚恤管理办法》规定。《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只有残疾抚恤金,而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种类繁多,涉及的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工伤医疗费用、工伤康复费用、辅助器具配置费用(如安置假肢、女同志可以申请戴假发)、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异地就医交通费、食宿费用及达到护理依赖程度的生活护理费。

第二种情形是既符合《条例》规定,又符合《办法》规定的。发生工伤事故分头认定,分别由人社部门和民政部门认定,享受残疾抚恤金的视为已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提供民政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向参保地工伤经办机构申领工伤保险待遇。

同时明确不重复享受待遇,待遇享受就高不就低。工伤保险待遇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财政部门不再单独安排资金解决公务员工伤待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也不再支付公务员医疗费用、康复费用和辅助器具配置费用。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事业单位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

条例强调,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符合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的,应当退休。

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全文

延伸阅读:养老金双轨制

中国现行的是“退休金双轨制”,有两套并行的养老金体系,一套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由财政统一支付“吃皇粮的人民公仆”的养老金;另一套是社会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

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制度属国家保险模式,个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实行统账结合的改革方案后,已经退休的部分职工和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账户上没有积累基金,同样形成空账,这部分资金就构成了转制成本。

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将经历相当长的一段转轨期,由此带来的转轨成本势必在中短期内给中国养老金账户收支带来不小的压力,直至“老人”和“中人”全部消失(改革前退休的职工为“老人”,在改革前参加工作而在改革后退休的职工为“中人”)。

据学者测算,按照8%的个人缴费率,如果3000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2500元,每年空置的个人账户,少缴费用达720亿,相应带来并轨后转制的成本。(中国新闻网)

事业单位将建工资增长机制人员参加社保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52号国务院令,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该条例自7月1日起施行。条例指出,在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方面,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

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事业单位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

条例强调,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符合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的,应当退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