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消费”不等于“浪费” 量体裁衣选保险

2020-04-30
保险知识 如何规划保险 婚姻保险规划
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很多人都青睐选购保险产品,与此同时,很多保险公司都频频上市各种消费型保险。但自保监会下发交强险收入情况以后,很多人都思考消费型保险值得买吗?

保监会日前公布2013年交强险数据显示,其年度承保亏损43亿元,而自2006年交强险开办以来截至去年底,累计承保亏损443亿元,经营亏损254亿元,平均利润率为-4.6%。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这不是个好消息,也让未出险的投保人有一种“白花了钱”的心理,而这种“不情愿”的声音总是围绕在消费型保险产品身边。

“消费”不等于“浪费”

“我买了消费型健康险,从不生大病,每年还要交保费,貌似不划算,不如把钱存着。纠结明年要不要续保。”

“几年前经朋友推荐,我买了一份消费型健康险,有住院及手术补贴。但这些年,我没生过病住过院,保费都白交了,这和攒着钱等有需要时用,好像没多大区别。”

显然,从网友对于消费型健康险的“印象”来看,购买这类一年一续保的险种,只要当年派不上用场,就等于把钱扔在水里,还不如存到银行赚点利息。

所谓消费型保险,是指客户跟保险公司签定合同,在约定时间内如发生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按原先约定的额度进行补偿或给付;如果在约定时间内未发生保险事故,则保险公司不返还所交保费。相比储蓄型、分红型、投资连结型等“返还型”保险,消费型保险既不具有保本储蓄功能,也不能在提供保障的同时兼具收益,因此在一些投保人眼中,购买该险种有浪费之“嫌”。

“这样的认知并不准确,虽然返还型健康险有‘有病理赔、无病返本’的亮点,但对于特定的群体来说,消费型健康险每年交纳几百元保费即可提供高额的疾病保障,性价比并不低。”一位保险业内人士表示,购买消费型健康险和存钱看病有很大不同。存钱是解决目前的问题,且前提是有健康的身体,万一遇到意外或身患重病,收入中断,只能用攒下的钱去看病,却无力继续存钱。而消费型健康险是解决未来的问题,每年交纳一定的保费,遇到大病等情况,可随时提供远高于保费的急用资金,以最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保障。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系教授赵春梅认为,保险保的就是“万一”,没有发生意外就是最大的收益。“好多购买者并不十分清楚自己的目的,甚至有时候会把买保险当成投资,而不是出于‘风险转嫁’的动机。”

事实上,也正是由于“没有出险就不返还本金”的特点,消费型保险才具有保费低并且保障高的优势。所以,消费型保险不等于“浪费型保险”,只要投保人在投保时结合自身实际,购买时有所侧重,这种没有返还性质的消费型保险产品也能提供实实在在的保障。

量体裁衣选产品

徘徊在各类产品之间,有人认为“储蓄型保险好,因为它既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资功能,缴纳一定期限的利息是按复利计算”;也有人认为“消费型保险好,因为它便宜,而且一旦发生大额、不确定的风险损失,赔付高也更划算”。

实际上,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以消费型寿险为例,一般保障期是一年,保费低但保障高,适合经济收入不高的人群和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收入不稳定的年轻人;而储蓄型寿险,则属于定期、保费较高的类型,适合经济收入高且稳定的人群,在理财的同时,也获得风险保障。

再以重疾险为例,对20至30岁之间的投保人而言,如果不幸患重疾的话,家庭承受的医疗费用会更高,因此可以选择“储蓄型+消费型”的组合重疾保障。“特别是对于年纪尚轻、事业处于成长期、消费开支较大的人群,可适当加大消费型重疾险的比例,某些阶段可控制在60%甚至80%。”某寿险公司业务经理介绍,过了40岁以后,身体素质下降,消费型重疾险保费开始大幅提升,而储蓄型重疾险的保费提高比例却相对不高,因此在35至40岁阶段,可以降低定期消费型重疾险的比例,同时增加在储蓄型重疾险上面的投入。“过了45岁之后,储蓄型重疾险的比例需要逐步提高到95%甚至是100%,当然一些特殊情况除外,比如强体力工作低收入者,危险环境工作低收入者等。”

“消费型健康险更适合收入水平较低,希望以最低保费获得较高保障的消费者,这类群体尤以刚参加工作的单身人士居多,他们收入不高,需要积累资金为成家立业做准备,因此没有多余资金支付较高的保费,但可以通过投保年交保费较低、保险期短、利于灵活调整的消费型健康险来实现未雨绸缪。”上述寿险公司业务经理建议,在挑选产品时,消费者要结合自身实际有所侧重。比如,对男性消费者来说,购买此类保险应格外关注重疾方面,而且,基于目前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平均在10万元左右,因此男性投保消费型重疾险,保额在10万元至20万元较为合适;女性消费者因体质较为特殊,易遭受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女性原位癌等疾病困扰,挑选消费型健康险时,要格外关注所购产品是否承保这些特殊疾病。

提示:综上可知,“消费”不等于“浪费”,量体裁衣选保险产品,其中,消费型健康险较适合收入水平较低而保障要求高的消费者。此外,消费者在选购保险产品时,切勿盲目跟风。

相关知识

保险知识汇总 买保险要量体裁衣


“我该买什么保险?”“什么样的保险产品更好?”“我是不是买这个产品买亏了?”在林林总总的保险产品面前,持有上述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其实保险产品如同其它商品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根据收入的高低,家庭结构的具体情况,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险种,是买保险产品的前提。

低收入低保障。收入在2000元左右的家庭,常常会感叹无保险可买。其实不然。保险市场专门为低收入家庭设计的保险还是相当多的。比如,平安保险最近推出的交通卡险就值得推荐。这张交通卡险设定了三种不同层次的保障。其中最低价位仅需10元钱,获得的最高保障却有5万元,保障期限为一年。保障范围包括:飞机、轮船、汽车、火车(包括轨道)等交通工具的保险保障。这种交通卡险购买也十分方便,在上海所有的好德便利店、快客便利店、强生票务中心、大众票务中心都可买到。

低收入的家庭不仅可以选择低保障的人寿险,还可选择一些低保障的家财险。比如,平安保险的新世纪系列家庭财产保险中的“新世纪关爱型”险种,每年只需交80元,就可在灾害损失险(最高80000元)、盗窃险(最高6000元)、家庭住户第三者责任险(最高10000元)三个方面获得相应的保障。

上面两项保障型险种加起来,一年保费也就90元。月收入在2000元的家庭是完全能够承受的。

中等收入较高保障。中等收入的家庭,一般指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家庭。在中等收入的家庭中,购买保险时,作为家庭的“顶梁柱”者应首先多买些保障类的产品。所谓保障类的险种,是指一旦生病,可以获得相应保障的产品。比如平安附加住院医疗保险就是可以选择的一种。该险种年交保费分为260元、540元两档。生病住院时可依据实际发生的住院费用分四个档次理赔,最高可达到住院费用的80%;附加住院医疗保险也可以依据实际发生的住院费用分两个档次给付,一档最高达4400元,二档最高达9800元。

高收入高保障。高收入的家庭是指月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更适合购买投资类的险种,既可求保障,又能作为一种好的理财方式。因为,高收入家庭每年把固定的闲钱买投资类的险种进行长期的投资,一方面,在十年二十年后有较丰厚的回报,另一方面,这类险种的保障程度较高,万一遇到什么风险,可使家庭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的程度。

五一出游旅游险选择要“量体裁衣”


五一出游旅游险选择要量体裁衣

马上到来的五一小长假,不少人都计划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短期旅游,规划自己的旅游计划。保险业内人士介绍,不同的出游配套保险也有所不同,游客不妨量体裁衣。

跟团游:仅旅行社责任险还不够

在出游中占较大比重的是跟团游。由于旅游界”交强险”--旅行社责任险的存在,游客已经有了一部分安全保障。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了这一保险就万事大吉。这是因为旅行社责任险,保险公司承保的,是因为旅行社的责任导致的游客的人身、财产损失;如果是旅途中游客自选动作导致的险情,这一险种是不保的。另外,旅行社责任险也有额度上限,对保险需求较大的游客显得微不足道。

因此,保险公司人士建议,跟团游的游客除了购买旅行社责任险,还应当给自己投保个人意外险。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家公司提供了意外险的保障品种。比如泰康人寿的亿顺新福卡,保险期限一年,保费为100元。保障责任包括:航空意外保额50万元,轨道、轮船交通意外保额30万元,营运汽车交通意外10万元,自驾车交通意外5万元,其他意外5万元,意外伤害医疗2000元。华泰人寿等也有类似险种。

“驴友”游:网上投保快捷时尚

如果就是想给这7天投个保险,太长的时间不愿意考虑的自驾游车手、乘客或"驴友",则可以通过人保或者平安的网上投保,选择适应的自驾游短期意外险,或者逍遥游短期意外险。这类险种一份保费只有几十元,保额25万-30万元不等,有的还提供车上财物附加险,赠送随行儿童意外险。

旅游险推荐:

美亚“畅游神州”旅游保 险(计划一) 意外伤害10万 意外医疗3万元 含紧急救援

特色:住院津贴50元/天 ¥15元/天

安心旅行综合意外伤害保险(A款)

身故保险金5万元 急性病身故2.5万 意外伤害及急性病身故丧葬费1万元 ¥5元/3天

保险知识汇总 有钱不等于一定能买到保险


S女士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任高级主管,打算下半年举行婚礼,她和丈夫打算婚后各自购买总共近100万元保额的养老、医疗、重大疾病等保险产品,以分散今后家庭生活的风险。

夫妇俩拥有持久的缴费能力,是保险公司喜欢的客户。保险公司得知:S女士由于心脏原因曾晕厥过,医生诊断心脏及心血管有小异常,无大碍,需静养,但不需要特别治疗。

S女士前后向四五家寿险公司提出投保申请,得到同样回复:不能接受她就重大疾病、寿险等的投保申请,仅接受意外险和无保额的养老年金投保,并在疾病医疗保险中,对心脏及其并发症作了排除。S女士惊诧不已,她以为只要愿意支付保费,就可买到保险,不想却碰了壁。

保险公司为什么拒绝S女士的投保申请?有钱竟然还无法投保?

保险公司在接受投保时,有比理赔更严格的规定。投保人支付能力对投保金额、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的影响较大;而寿险和健康险,对身体状况要求严格。医院角度是疾病的治愈,对目前生活没有影响即可;而保险公司考虑的是该疾病对未来可能影响的程度有多深,损失有多大。

保险对不同的投保申请有不同的接受标准:优惠费率、加收风险费、对某些状况作出除外后接受投保,及拒绝接受投保。

不少人在出状况时想到了保险,这时往往有钱也已经买不到需要的保障了。

车辆全险等于包赔一切吗


很多车主都有这样的意识,只要自己购买的车辆全险,那么即使出险,不管什么原因,保险公司都会包赔一切,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车辆全险等于包赔一切吗?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保险业内人士指出,“全险”只是在投保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称谓。可以说是保障比较多,但并非指包赔一切。因此,车主需了解一些常见的免赔责任,让“全险”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据了解,对于新车来说,“全险”一般包含:交强险、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全车盗抢险、车身划痕险、车上人员责任险、玻璃单独破碎险及不计免赔特约条款等。投保以上险种,基本上能够涵盖交通事故中常见的风险。

“消费者还需要认清‘全险’中的免赔责任。”即便投保了上述险种,也发生了看似相关的事故,但因为每个险种都会有免责条款,并不是只要出事故就全部赔偿。

除了关注投保车险的险种之外,还要关注各个险种的保额,车辆损失险一定要足额投保;第三者责任险,也要适当评估,以免发生责任交通事故时,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额不足于赔偿受害者,不够的赔偿金还需要车主自己出。

提示:车辆全险不等于包赔一切,要知道很多车险的险种都写明有免责条款,所以车主在购买车险时需弄清楚,知道一些常见的免赔责任,可以在理赔时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