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保险知识汇总,金寨县提高医保待遇

2020-11-05
县或保险发展规划 保险理念知识 船舶保险知识

“一减免”:对享受低保的“三无”人员、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在定点医疗机构可申请报销(减免)住院起付线。

“三扩大”:一是扩大在校学生范围,不属于城镇职工医保覆盖范围的各类在校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可参加城镇居民医保;二是扩大农业人口参保,失地农民、企业职工家属、“城中村”的农村户籍居民可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开发区和风景区中属于农业户口的居民按照自愿和属地管理原则参加城镇居民医保;三是扩大新生儿参保,新生儿出生30日内办理参保登记手续,按照年度缴费,参保后享受当年度城镇居民医保待遇。

“五提高”:一是提高年封顶线,18周岁以上城镇居民年封顶线由原来的10万元/年提高到12万元/年;二是提高保底报销比例,由原来的35%提高到40%;三是提高未成年人风险补偿,未成年人发生无责任意外事故死亡者,统筹基金一次性支付死亡补偿金由原来的5000元提高到10000元;四是提高生育补助标准,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参保育龄妇女生育费用补助标准,顺产由原来的400元提高到600元、剖宫产由原来的600元提高到1000元;五是提高三种报销比例,即:提高住院报销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由原来的81%、71%、61%(含连续参保三年的6个百分点)分别提高到88%、78%、68%(含连续参保四年的8个百分点);提高慢性病报销比例,恶性肿瘤、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尿毒症透析的门诊报销比例由65%提高到70%,其他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65%;提高门诊统筹报销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到50%。

延伸阅读

医保基金,提高医保基金利用率解决“医保基金结余”问题


每年一提到“医保基金结余”的话题,网络、电视、纸质媒体都会集体“刷屏”,市民与政府争论的焦点在于,参保额度逐年提高,医保基金大量结余,但结余的钱上哪去了市民根本就不知道,不少网友要求享有“医保基金监督”的权利。也有网友认为“医保基金利用率不够才会导致结余”。

在民革、民盟的小组讨论中,来自广东药学院的委员张丕德认为目前的医保报销规定中,设置一个药品目录,一些可以报销一些无法报销,张丕德认为,医保报销应该只报费用,至于买什么药,可以由患者自己选择。有些药贵一两块钱,但患者觉得对自己效果好,取消报销目录后,他们就能选择他们需要的药,一些进口药他们也可以报销了。

而来自粤北人民医院的政协委员贝抗胜则表示,目前医保主要针对治病的报销,但在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不少是进行康复治疗,既然基金有所结余,也可考虑将一些康复项目也纳入报销范围。作为来自医院的委员,南方医院党委书记林加兴对医保制度更有感触,“我觉得现在医保政策的制定太过单方面意志,没有充分参考医院的意见”,他介绍,医院是直接面对患者的,对具体措施的制定需要有一定的话事权。

对于医保的结余,林加兴表示,一边是钱躺着花不出,一边是老百姓因病致贫,所以政策的设置有待改进的地方。他举例,医保报销制度将门诊病人的检查拒绝在外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一般来说,医保患者的平均住院日都要比自费患者的平均住院日长”,林加兴解释,根据医保的相关规定,医保对一些药物使用、大型检查只限于住院期间才能报销,因此患者术前检查全部都必须办理住院后才可以做,如果术前做就必须自费支付,这种政策导向使得病人不愿意在门诊做检查,无形中直接增加了住院时间。

对此,林加兴表示,既然医保基金有所结余,为何不能将大病的门诊检查纳入报销体系内?对医保基金而言,保方是支付方,医方是医疗服务提供者,患方是消费者。

“因此我建议医保政策作出如下调整,原则上除急诊手术外,手术病人应该在门诊完成术前检查。术前检查费用由医保支付,不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他介绍,住院只为检查,这部分住院时间对患者来说是本来不必要的,对医院来说影响床位的周转利用率,对医保基金来说增加了床位等费用支出。

保险知识汇总,广州着力提高社保待遇


为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政策措施,广州市正在研究和实施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办法,建立低保标准正常增长机制,推动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据悉,目前广州市已经降低了失业、医疗、工伤保险缴费比例,全年可为企业、个人减负29.85亿元。

据悉,广州市着力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惠民66条”及17条补充意见,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实施意见及12个配套文件。降低失业、医疗、工伤保险缴费比例,全年可为企业、个人减负29.85亿元;实施公益性岗位申报和安置困难群体就业实施办法,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实施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方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低收入困难家庭标准,实现困难群众和城镇因病致贫人员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棠德等7个项目相继开工。出台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改造;全市新农合筹资标准除从化市外均提高到每人200元以上,参合率达99.7%。社会治安持续好转,“两抢两盗”案件均下降15%以上。

保险知识汇总,医保补助将提高


明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将提高到年人均240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继续提高。昨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做出上述表示。

人均增补240元是个不小的数字,与以往相比,除开物价上涨的因素,确实给城乡居民看病减轻了不小的负担,但是光提高补助标准还远远不够。从以往看,多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不少的措施,如提高报销比例;对药品进行多次降价等等,但是看病贵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据今年两会医改调查:75.8%的受访者认为看病越来越贵。此次提高补助标准只是缓解看病贵的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要在减小医疗费用上下功夫。

从目前看,致使医疗费用过高的原因有少,一是医生开处方的“手”,如今一些医生为了多创收,多分利,能开贵药决不开便宜药,能多开处方决不少开,本来看个感冒,吃几片感冒就能解决,也得花上百元,甚至几百元,如果住院,费用更是惊人,小住也得花上近万元,大住几十万,百多万是常事。二是药品虚高,虽说自1996年整顿药品价格秩序以来,中国药品市场先后历经了大大小小20多次降价;但是每降一次,“小药便死”,而一些药换个招牌,冠上新药或者特效药,价格就猛升,降价变成了涨价。尤其是医院固有的“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依赖性,成了缓解看病贵一大屏障。这些因素的存在,不要说增补240元,即使再多些也易化解。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补助标准人均增补240元,其意在个人少出钱看好病,让公众看得起病,承受的了,如果你提高240元,医疗费用多增240元,等于没意义;你给个人提高标准,他加码提高医药费用,那不仅没有得到实惠,反而增加了负担。以上问题不解决,纵然就是降得更低,也未必就能缓解看病贵,因而,要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关键在于“实”,不仅是个人补助标准要提高,还得降低医药费用支出,只有医药比例降低,提高个人补助标准才有意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这就得从体制机制上,从对医药的监管上下更大的功夫,此种难度远比简单的人均提高标准更大。

保险知识汇总,蚌埠职工生育保险待遇提高


个人无需缴费

据了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都应当参加生育保险,为全部职工、雇工缴纳生育保险费。用人单位以本单位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雇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蚌埠市生育保险按单位类型实行两种缴费费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生育保险缴费费率为0.4%,各类企业及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缴费费率为0.8%。

合理医疗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全额支付

用人单位按规定参加生育保险,参保职工从单位为其连续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6个月的次月起,按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生育医疗费用实行生育定点机构联网结算,参保职工在定点机构生育使用目录范围内药品及诊疗项目所发生的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全额支付。

生育保险基金予以支付的生育医疗费包括女职工妊娠和分娩期间所必需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药费和住院费。生育保险基金予以支付的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包括实施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流产术、引产术、绝育及复通术所发生的费用。超出规定范围的医疗费用,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如用人单位中断缴费的,需补缴中断期间的生育保险费及滞纳金,其参保职工自恢复缴费之月的次月起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中断缴费期间职工发生的生育和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相关费用及待遇,由用人单位按规定的标准承担。

参保职工可享受生育补助金

设立生育补助金,补助金额按照医疗机构等级确定,具体标准为:二级医院顺产200元,剖宫产400元;一级医院顺产400元,剖宫产800元;三级医院生育不补助。此外,下列两种情况参保职工不享受生育补助金:参保职工异地生育、流产等发生的医疗费用(已审批),按蚌埠市三级生育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结算定额标准报销,不享受生育补助金;在本市及三县非定点机构及未经审批各类异地发生的生育、流产等费用,按蚌埠市同级生育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结算定额标准的80%报销,不享受生育补助金。

对于已经领取了独生子女光荣证(首次生育为多胞胎的凭单位证明)参保单位男职工,且其配偶未参加本市生育保险的,按本市同级医院结算定额标准的50%补助,补助金额超过生育医疗费实际发生额的按实支付。

缴费费率较高用人单位职工还可享生育津贴

按0.8%费率缴纳生育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女职工妊娠期满正常生育的,享受3个月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标准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有下列情况的,增发生育津贴:符合计划生育晚育条件(满24周岁)的初产妇,增加一个月生育津贴;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的,增加一个月生育津贴;符合医学指征分娩时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增加半个月生育津贴;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胎,增加半个月生育津贴。

此类用人单位其女职工计划内妊娠,14周以下流产的,享受一个月生育津贴,14周以上(含14周)7个月以下流产的,享受一个半月生育津贴;妊娠7个月以上(含7个月)引产的享受3个月生育津贴。患宫外孕的,享受一个月生育津贴。另外,此类用人单位男职工也可享受10天护理假补贴。男职工护理假补贴标准为10天工资(月工资标准/21.75×10)。月工资标准为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按0.4%费率缴纳生育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其女职工不享受生育津贴,工资福利仍由单位发放。

保险知识汇总,南京市调高医保大病支付限额


为减轻医保参保病人的医疗负担,昨日从南京市劳动部门获悉,经过几年医保政策的调整,目前大病救助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由15万元调升到20万元,而住院个人负担降低了10个百分点。

据了解,2001年医疗保险制度启动以来,参保职工累计发生普通门诊1120.5万人次,门诊慢性病268.5万人次,门诊特定病78.5万人次,住院25.5万人次,药店购药421万人次。三级医院住院起付线平均下降了200元,住院个人负担降低了10个百分点。提升了大病救助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由15万元调升到20万元。并且按照“企业挤一点、财政补一点、经办机构缓征一点”的资金筹集基本思路,破解了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资金筹措的难题,打通了参保渠道。去年,全市筹集参保资金6亿元,已有748家困难企业的16.3万名职工参加了医疗保险,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解决了四年来困扰我市困难群众生病无保障的民生问题。另外,劳动部门还对难以实现再就业,且家庭生活困难的女45周岁、男55周岁的“双困”失业人员,给予社会保险援助补贴;对男年满58周岁、女年满48周岁在领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延长2年失业保险领取时间,帮助接续社会保险关系。

保险知识汇总,北京:医保“一降三升”提高参加医保人员的待遇标准


北京市将调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待遇标准,实行包括降低报销起付线、提高门诊医疗费报销比例在内的“一降三升”政策。新政策将于7月1日起执行,一个年度将减少群众个人负担4.6亿元左右,这是北京市近年来调整力度最大的一次。

“一降三升”中的“一降”就是降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在职职工门诊大额医疗互助资金报销起付线,由目前2000元下调为1800元。“三升”一是提高在职职工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生的门诊医疗费报销比例,由目前的60%提高到70%;二是提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和退休人员使用单价500元以上的贵重医用材料报销比例,由目前50%提高到70%;三是提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和退休人员安装人工器官报销费用的标准,将目前的费用标准提高20%。

据了解,这次出台的“一降三升”政策覆盖1171万人,包括目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和退休人员812万人,享受北京市公费医疗的161万人,参加“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的148万人,北京市离休干部3万人。7月1日即将实施的北京市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覆盖的47万人,同时适用于新政策。

南京医保中心网站:医保生育多项待遇提高


老百姓的看病负担又要减轻了,近日从南京医保中心网站获悉,南京近期将调整城镇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有关政策。据统计,新政将惠及南京190多万名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和330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预计今年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制度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3%和73%。

120种乙类药降自付比例

此次调整,还将涉及120种乙类药品和278种诊疗项目。

据了解,120种乙类药品的个人自付比例将降低10个百分点;278种诊疗项目的个人自付比例将降低10-20个百分点。

医保个人账户 退休人员保底额增加20元

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人员,每人手上有一张社保卡,每月都会划一笔钱到个人账户,用于支付门诊、药店买药,以及住院等费用中个人负担的那部分。

提醒

南京近期将提高个人账户划账保底额,其中,对于70周岁及以下退休(职)人员个人账户月划账额低于90元的,其差额部分由统筹基金补足到90元/月;70周岁以上至80周岁个人账户月划账额低于120元的,其差额部分由统筹基金补足到120元/月。

生孩子住院 住社区医院费用能报九成

为了鼓励居民到社区医院等小医院看病,南京近期将提高参保老年居民和其他居民在一级、二级医疗机构住院的统筹基金支付比例,由85%、80%调整为90%、85%。而三级医院的基金支付比例仍为65%。对于参保居民因为生孩子住院的,南京也将提高基金报销支付比例,即在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基金支付比例由85%、80%、65%调整为90%、85%、75%,这将切实降低居民的个人负担。

另外,南京还将适当扩大门诊大病范围。据悉,此次将精神病纳入居民医保门诊大病范围,按现行门诊大病待遇支付。具体病种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中、重)、狂躁症、强迫症、精神发育迟缓伴发精神障碍、癫痫伴发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

大学生参加居民医保后一直实行门诊包干制,包干经费由原60元/年·人调整为70元/年·人。

南京此次医保政策还对退休人员予以倾斜。对70周岁及以下退休(职)人员个人账户月划账额低于90元的,其差额部分由统筹基金补足到90元/月;70周岁以上至80周岁个人账户月划账额低于120元的,其差额部分由统筹基金补足到120元/月。

此次政策将精神病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大病范围。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新增补的74种基药个人自付比例调整为零,同时降低120种乙类药品和278种诊疗项目个人自付比例。

保险知识汇总,社保政策调整 大幅提高工伤保险待遇


市政府日前下发相关通知,自今年7月1日起,调整本市有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政策。记者从市人保局获悉,这些调整将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完善本市社会保障制度。

养老保险:参保人员死后余额可发给继承人

市人保局表示,根据调整后的政策规定,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死亡后,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一次性发给其经法定程序认定的继承人。

此外,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除外)死亡后,按规定发给的丧葬补助金、供养直系亲属救济金,所需费用在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列支,不再由用人单位支付。

工伤保险:死亡职工补助金标准增两倍多

上海对工伤人员的部分待遇标准、基金先行支付等进行了调整。大幅度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新《工伤保险条例》将因工死亡职工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从原来的48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提高至按上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发放,比原标准增长了两倍多。同时,将一至四级、五至六级和七至十级伤残职工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分别上调,增加了3个月、2个月和1个月的本人工资。此外,按照调整后的政策规定,工伤人员住院治疗工伤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每人每天发给20元的伙食补助费;经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同意,工伤人员到外省市就医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每人每天发给150元的食宿费,交通费按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核准乘坐的交通工具实报实销。

增加了基金支出项目。《社会保险法》将原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职工“住院伙食补助费”、“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以及“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改由工伤保险基金统一支付。

同时,加大了强制力度。《社会保险法》对不参加工伤保险和拒不协助工伤认定调查核实的用人单位,增加了行政处罚规定。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不支付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再向用人单位追偿。但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缴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失业保险:失业人员享受在职同等医保待遇

明天起,沪上失业人员将享受与在职职工同等的医疗保险待遇。

按新政,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失业人员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所需费用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此次上海把用人单位缴纳的失业保险费费率从原来的2%调整为1.7%。

失业人员办理失业保险金申领手续后,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参保,所需费用由失业保险基金统一支付,失业人员个人不缴费。个人也不需办理参保手续。

生育保险:费率从原来的0.5%提高到0.8%

按照调整后的政策规定,从业妇女的月生育生活津贴标准,从原来的本人生产或者流产当月城镇养老保险费缴费基数,调整为本人生产或者流产当月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一般来说,生育妇女相对年轻,进单位时间不会太长,以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计发基数,将使大部分生育妇女受益,也更好地体现公平。”市人保局有关人士说。

具体来看,从业妇女生产或者流产时所在用人单位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高于本市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按300%计发;低于本市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发,但低于人保局规定的生育生活津贴最低标准的,按最低标准计发。从业妇女生产或者流产时所在用人单位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高于本市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高出部分由用人单位补差。

为完善本市社会保障制度,生育保险费费率从原来的0.5%提高到0.8%。

医疗保险:对不予支付和先行支付部分调整

医疗保险方面,主要对基本医保基金不予支付和先行支付的部分进行了调整。

根据调整后的政策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范围为: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在境外就医的。

医疗费用依法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生育妇女生产或者流产前12个月内变动工作单位的,月生育生活津贴标准按照其生产或者流产前12个月内所在各用人单位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加权平均数计发,具体来讲,就是先用女职工前12个月内不同工作单位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其所工作的月份数,然后加总后除以12个月得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加权平均数。

举例:女职工王某在生产或者流产前12个月内分别在A公司工作6个月、B公司工作3个月、C公司3个月,A公司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4000元、B公司6000元、C公司10000元,则王某月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即为:(4000元×6+6000元×3+10000元×3)/12=6000元

保险知识汇总,海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提高


一级医院,统筹基金支付70%,个人负担30%;二级医院,统筹基金支付60%,个人负担40%;三级医院,统筹基金支付50%,个人负担50%。

海南省政府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调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的通知》,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行调整。

《通知》要求,从新的结算年度起,海南省区域统筹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政策将进行调整。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调整为6万元。

居民住院支付比例调整为:一级医院,统筹基金支付70%,个人负担30%;二级医院,统筹基金支付60%,个人负担40%;三级医院,统筹基金支付50%,个人负担50%。

使用《海南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乙类目录”和《海南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规定》中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先由参保居民自付10%后,再按有关规定予以支付。

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已领取生育服务证(手册)的参保产妇,在住院分娩时所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住院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标准支付。

在参保缴费截止日期之后出生的婴儿,在一个结算年度内,随参保母亲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所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按其母亲的待遇支付,但母婴两人享受的统筹基金支付总额不能超过其母亲的最高支付限额。

因交通事故和其他意外伤害死亡的未成年人,经辖区公安机关确认为非违法犯罪的,由统筹基金一次性支付2万元,不计入封顶限额。

据悉,中央和省财政将对海口市、三亚市参保对象分别按60元/人、18元/人给予补助。对城镇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个人缴费部分财政全额补助,中央财政对学生和儿童按5元/人给予补助,对成年人按30元/人给予补助。

保险知识汇总,安徽省:医保报销上限有望提高


今年安徽省各市都将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昨天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在刚刚召开的全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工作会议上,我省提出将从提高封顶线、调整支付比例和探索门诊统筹等3方面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

“三管齐下”提高医保待遇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刘莉在会上表示,今年我省各地将按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调整政策,从提高封顶线、调整支付比例和探索门诊统筹等3个方面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

“在提高待遇项目顺序的选择上,可首先考虑提高封顶线,缓解群众反映重大疾病患者个人负担重的问题。”刘莉厅长表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有选择地提高基金支付比例,优先考虑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基金支付比例,引导参保人到低级医院就医,同时,居民医保的待遇水平提高幅度要高于职工医保。

鼓励居民连续缴费参保

在城镇居民医保政策上,我省将积极探索建立鼓励居民长期缴纳参保费的机制,如连续参保缴费一定年限的,在最高支付限额、报销比例方面适当给予优惠等。

去年,我省已出台在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意见,在校大学生参保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今年,在9月份新学年开学时,各地要积极与高等院校配合,充分发挥学校组织参保的作用,确保所有大学生在9月新学年开学时全部参加医保。

根据要求,今年各市都要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我省还将此目标纳入了省政府对各市民生工程考核。据悉,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有利于增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有利于缓解目前百姓反映较多的医疗保险关系转移难、异地就医难等突出问题。

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将参保

近几年来,随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扩面力度的不断加大,扩面的空间已越来越小,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参保问题已成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扩面的瓶颈。去年,我省争取到中央财政补助资金8亿元,解决了10多万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

据统计,我省约有30万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40万困难企业职工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刘莉厅长透露,今年,我省将抓住时机,基本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加快推进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