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延迟退休,男性延迟退休的影响究竟大不大

2020-10-22
退休保险规划 影响保险规划的环境因素 影响保险规划的因素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讨会”7月1日在北京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中国养老示范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苏志钢博士对金融界网站表示,如果延迟退休年龄影响更大的应该是60后男性,如果是一个重体力劳动者,他就会是提前5年退休,这个势必都还会影响这些有毒有害、重体力工作者,他们都是提前五年退休。作为一线的女性,50岁里面再提前5年是45岁,我建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应该组织人员,到这种大的公司去调研。

据了解,很多人可能由于劳动保护条件和职业健康的管理不完善,使得这些人的身心受到了伤害,女性在50岁左右已经部分丧失了劳动能力,这样的话,如果让他继续延长退休,对于他们一生的奋斗目标的退休,就会影响工作。就是即使他工作,不会特别心甘情愿,因为他和别人是不均衡的。别人可能提前退休了,比如说,我指的是很多,我们应该调查所有的这种职业健康的单位,我们现在不要就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校去讨论这些问题,其实我们现在盲目的去把国外的一些事情,就是退休的年龄,国外已经是现付,我们是未付,我们应该尊重这些人,为了国家作出了很多的贡献。

就是很多人在有毒有害的岗位上,有的人就失去了光明,有的人就是肺气肿,里面的肺矽病都已经跟石头一样,我们怎么能够去强调企业再要为了社会保险基金,要再给他交一年,他实际上已经不能工作了。Bx010.coM

相关推荐

延迟退休


2018年还有一个月就要过去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聊聊关于延迟退休的事情,正好最近也有不少朋友也在问这件事。

2017年延迟方案出台,设定5年左右的“缓冲期”,2022年正式开始实施 ,直至2045年完成。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国关于法定退休年龄又做出了一些调整。根据最新的规定,2018年退休年龄将会有所延迟。

延迟退休方案实施时间表:2015年 指定延迟退休方案--->2017年 上报中央同意并公开征求意见--->2017年 公布方案--->2022年 实施时间

这样一算来对70、80后的影响很大,90后完全赶上了!为什么这么说?

由于2017年未出台相关方案,如果假定2018年出台,2023年落地实施的话,就是以下三个群体将受影响:

到2023年,小于等于50岁女性工人(1973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

到2023年,小于等于55岁女性干部(1968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

到2023年,小于等于60岁男性(1963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还有一个月左右,2018年就要过去了,目前还未出台相关方案,如果假定2019年出台,2024年落地实施的话,就是一下三个群体将受影响:

到2023年,小于等于50岁女性工人(1974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

到2023年,小于等于55岁女性干部(1969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

到2023年,小于等于60岁男性(1964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根据延迟退休的大体政策,推测出了这份退休时间表,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由此看出,延迟退休方案首先影响的是65后,影响最大的是70后,根据人社部提出将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直到经过相当长时间达到新拟定的法定退休年龄,这将是较长的过渡时期。如果延迟退休方案照这样落实下来,对于60后、70后和80后的影响是最大的。对于已经步入社会的90后来说,到退休时已经完全赶上了!

退休年龄一定会延迟,只是时间问题。但我们无须担心和害怕,延迟退休的同时养老保险缴纳年限在增加,个人账户余额在增加,社会平均工资在增长,那么退休时领取的退休金也是在增加,原本可能10年左右能回本,随着缴纳年限增多,账户余额增多,每月领取的退休金也会很高,可能5年左右就能领回本,而且每月领取额度都比未延迟退休领取的多,所以大家理性看待延迟退休就好。

而且我们国家有比较完善的退休保险制度,来看看领取退休金需符合什么条件?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必须达到国家、省规定的退休年龄。

①正常退休:男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长期在管理和技术岗位上的女职工年满55周岁)。

②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从事井下、高空、高温、低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满55周岁,女满45周岁,从事特殊工种时间达到规定年限的,可以办理提前退休。

③因病提前退休:男满50周岁,女满45周岁,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经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符合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条件的可办理病退。

综上所述,职工只有达到退休年龄后,才可以领取养老金。

根据退休年龄最新规定2018年方面的内容,目前我国职工退休年龄是男60周岁,女55周岁。在最近颁布的延迟退休方案中,国家拟定将男性职工的退休年龄提高到65周岁,而女性职工提高到60周岁。

近两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不止一次表示,在2020年前后会推出延长退休年龄的具体方案,并提出要秉承“小步慢走,渐进到位”的原则,以求让公众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目前这一方案还在不断调研和调整之中。大家可以时时关注。

延迟退休,延迟退休争议不断 应多元化投资解决养老金缺口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本月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所所长何平提出,我国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至65岁。一场“延迟退休年龄”的大讨论引发了全民关注。随后相关人士辟谣,65岁退休只是媒体的误读和炒作。目前人社部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阶梯式退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延迟退休的研究虽然由来已久,但从来没有具体到某一年龄上。目前人社部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在阶梯式退休方面。但也只是试探性研究,距离真正出台相关延迟退休的规定,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姜向群简单介绍了延迟退休、阶梯式退休和以前常常听到的弹性退休的区别。

姜向群:阶梯式是一种逐步地推迟,所谓阶梯式是3年或者5年推迟1岁。弹性退休也会起到推迟作用,但是弹性是根据个人情况自愿掌握,自己在限度内灵活选择,不实行强制性一刀切。

阶梯式退休和弹性退休都是延迟退休的方式,在发达国家弹性退休制度比较常见。但社科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强调,只有在提高退休年龄、法定退休年龄执行到位的基础上,才能保障弹性退休政策。

郑秉文:一般经济成熟的国家提高了退休年龄以后,在法定退休年龄以外,实行弹性退休。在中国,我们的法定退休年龄比较低,每年都有大量的非正常退休情况,占退休人开口的15%-25%,比例相当高,按照正常法定退休年龄退休都难以执行,弹性退休会更加难以执行。而且退休年龄的相应提高,与寿命预期提高是同步的。

如果说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那么在劳动力相对过剩的我国,就业压力就显得更加沉重。在岗位有限的前提下,退休时间越延后,新岗位的数量就越少。对此姜向群坦言,延迟退休的确会造成就业压力增大。

姜向群:我们现在每年有1千多万新增的年轻人要就业,还有1千多万的农村劳动力要流动到城镇就业,如果推迟退休年龄,就会有大量年长、年老的劳动力还留在工作岗位上,这样对年轻人就业是很不利的。

不过郑秉文则表示,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晚退休人群的消费可以创造新的岗位。

郑秉文:延迟退休的工作者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作为消费者,他也会创造一些社会就业岗位,是双面性的。

延缓退休的确有双重目的,既能提高劳动供给、又能减缓养老金支出。作为这一领域的权威专家,郑秉文认为,养老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这才是当务之急。而我们国家目前养老金的运营现状并不乐观。

郑秉文:我们投资运营的办法完全是放在银行、吃银行的利息,没有采取市场化的投资运营办法,所以投资收益率很低,甚至低于家庭理财的平均收益率。

对于养老金来说,是放到银行里低风险低回报,还是放进股市里高风险高产出,此前就被广泛讨论过。郑秉文介绍,这是个投资悖论,养老金投资的方向可以更多,风险和收益可以合理控制。

郑秉文:我们采取的是低风险、低收益的办法,当然收益率非常低,比通胀率还要低。要获得较高的收益率就应该投资于风险较高的投资品,多元化的投资比较适合。一说到养老基金投资改革,大家都想到养老金入市,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误解,入市仅是一小方面。十块钱里只有两三块钱入市,其他的七八块钱投资在别的领域,比如说高速铁路、大型水电,这都是非常好的项目,可以让养老金也持有一些。

面对养老金缺口,除了推迟就业和让养老金保值增值,其实还有很多途径可以解决养老金不足的危机,姜向群认为,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就业岗位,同样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姜向群:从国外的经验看,发达国家是通过推迟退休来解决养老金不足。但从中国目前养老金的缺口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解决,比如增加就业、扩大流动人口和年轻人的就业,这样可以缴纳更多的养老金,为未来做更多的准备,还可以通过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实现保值增值,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增加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国有企业,国有股减持等途径也可以解决养老金的不足问题。实际上在这些年财政在不断地往里补,财政承担这个责任是很正常的。

延迟退休目前还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人民网调查显示,有93.9%的网友反对“延退”,仅2.4%的人表示接受。

同时,我国对于延迟退休问题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人们的关注点不在于如何实现延迟退休,更多的关注为何官员普遍赞成延迟退休,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人们反对延迟退休的一个理由。

当公共政策与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结合在一起,公共政策就会变得复杂起来,公共政策的推行也就需要格外的谨慎。

保险知识汇总,关于延迟退休的争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会就人口问题、就业状况、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全面地、慎重地、积极地研究延长退休年龄的问题。前几年,有关部门就曾抛出过“延迟退休”的话题,因招来众多的反对而暂歇。而今旧话重提,虽然只是“研究”,而且是“全面地、慎重地、积极地”,但无疑向公众传递了国家对延长退休年龄问题较为积极的信息。

对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尹部长没有过多地阐述,只从应对老龄化、长远发展以及和国际接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回应。的确,凡此都是“延迟退休”的理由。然而,离开现实和国情来研究延迟退休年龄,恐怕要“跑偏”。

我们首先是目前中国不存在劳动力紧张的问题,而是就业严重不足。不时出现的“用工荒”只是一种“结构荒”。假若延长退休年龄,“爷爷”、“奶奶”级别的员工估计没多少单位愿意雇佣。另外现在男50、女40的下岗职工,几乎都无法实现再就业了。他们没了工作,却要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的不断增长而不断增加缴纳养老保险金的负担,本已是恨不得再提前几年拿到退休金的他们,如今却要“延长退休”,这不是雪上加霜吗?

我们其次是当前公务员社保与企事业单位职工社保实行的是“双轨制”。同是处级干部,在公务员系统退休可拿六七千元,但在企业退休却只有区区一两千元。企事业单位与公务员系统的退休养老金存在的巨大差距,令人吃惊。有资料显示,由于“双轨制”,待遇差距问题越来越突出。难怪有职工发出这样的感慨:“本是同根生,贡献也相同,待遇低几倍,何以论公平。”

我们其实,有关部门也毋须回避,旧话重提的一个“动力”,是因为社保基金的入不敷出甚至巨大亏空。仅就上海而言,近年来财政每年就要拿一百多亿元填补这个窟窿。之所以这样,虽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我国目前的养老双轨制下,国家公务人员和事业人员不用缴纳社保,却享受着高退休金待遇,实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如此既加重了政府财政不合理的养老支出,又缩减了社保基金的一大资金来源,不亏空才怪。

我们推进社会保障的公平、均等和普惠,让每个公民都沐浴在社会保障的阳光之下,是理性政府的必然追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大部分国家都执行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没有为某一特殊群体制定单独的规定。因此,在公务员社保试点即将展开之际,取消社保“双轨制”,消除公务员与普通群众社保差别,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社保体系,让广大群众享受公正公平的阳光,远比研究“延迟退休”来得迫切。

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能否成为应对养老保险危机的一个手段


这样的政策设计是比较人性化的。但担心的是,具体实施起来会不会变味,因为“企业有需要”是一个不确定因素,会不会最终延迟退休的都是……

国务院新闻办近日发布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又引发了对“延迟退休”的大讨论。这个话题今年有了点新意,这就是“弹性退休”,或曰“退休年龄可选择”。近日风传上海要实行类似的政策,名称上美丽动人,叫做“柔性退休”,据说从10月1日开始就要实施了。

在20世纪中期,发达国家就开始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主要是“人口老龄化”的欧美国家。特别是欧盟成员国,因为生育率普遍不高,整个人口结构逐渐老化。加上人口规模本来就不大,一旦老化,劳动力配置就捉襟见肘。

从20世纪末开始,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使本来在设计上就有缺陷的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资金链可能断裂的危机。于是,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就又成为应对养老保险危机的一个手段。这个政策思路也为中国政府和专家学者所欣赏,于是制定了相应的方案。据说,如果能够将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不但可以少发5年养老金,还可以多交5年保险费,这一进一出之间,每年就可以省出200个亿。但这个“改革方案”一经披露,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调查表明,被调查者投反对票的竟达90%以上。

究其原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在结构上已发生很大变化。中国社科院的调查表明,中国社会已经分成了十大阶层。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利益不一致,有时甚至相互冲突。就养老保险而言,很多社会群体是期盼早日退休拿养老金的:譬如失业下岗人群,尤其是当年的4050人员,现已逐渐到了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还有蓝领工人,一旦上了年纪(女40岁、男50岁),就很难适应超大的劳动强度、超常的劳动时间了。他们也盼望能够到点就退休。这两个群体,前者有3000万~4000万人,后者则是3亿多人。因此,从公众的社会心理看,这项“改革”至少在目前是难以实施的。所以,有关部门总说“正在研究”。

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专家学者提出了在退休年龄上“可选择”的政策思路,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拥护。从国际经验看,这样的政策设计是比较人性化的。有的国家的政策设计是在一个年龄段中,譬如从60岁到67岁之间,劳动者可以选择在任何一个时点上退休,而且退休越晚,养老金的金额就相应提高。还有一些国家,到了法定年龄,譬如从60岁开始就可以退休,但什么时候领取养老金,则可以自选,同样是领取越晚,养老金的金额就越高。

如今上海的方式是参加上海市城镇养老保险的企业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技能人员和企业需要的其他人员均可柔性延迟退休。其目的有二:一是有利于发挥各类人才作用,让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二是有利于提高个人养老金待遇,因为继续工作就能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从而增加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养老保险待遇也随之增长。首先肯定,这样的政策设计也是比较人性化的。但担心的是,具体实施起来会不会变味,因为“企业有需要”是一个不确定因素,会不会最终延迟退休的都是……

再说,这个政策方案涉及面太小,大多数蓝领工人都与之无关。所以,其实是不能起到“多收少发”设计初衷的。

延迟退休,北京“十三五”社保规划:渐进式延迟退休将在5年内落实


日前,市人力社保局公布“十三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划。规划将加强对职工退休人员医疗保险缴费参保、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等政策研究。这或将改变退休职工无需缴纳医保即可享医保待遇的现状。“小步慢走”的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也将逐步落实。

关于退休参保

退休职工缴医保将加强政策研究

据了解,目前现行制度是职工退休之后,将不再缴纳医保费用但仍享医保待遇。而此次规划中明确,将加强对职工退休人员医疗保险缴费参保政策研究。

今年1月,人力社保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就退休人员缴医保给出的理由是要确保待遇支付、实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按照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厘清政府、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均衡各方面的负担,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动态筹资和待遇保障机制。

李忠表示,下一步人社部将认真地开展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综合分析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适时提出政策建议。

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强调,任何政策的出台都是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尤其针对那些退休多年、工资待遇水平不太高的老年人,不会说缴费就缴费。业内专家也表示,即使要让退休人员缴纳医保,这个钱谁来交,需不需要借助各种社会化渠道,包括政府资金的投入都需再行论证。

关于延迟退休

渐进式延迟退休将在5年内落实

在规划中,对备受关注的渐进式延迟退休给出的表述是“落实国家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意味着北京也将在5年内跟随国家的脚步,以“小步徐趋、渐进到位”的方式落实延迟退休。

此前人力社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已有雏形,今年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明年推出方案。

关于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拟合并

规划指出,加强对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政策的研究。

对此,市人力社保局表示,两险合并实施,首先应是药品目录和医保定点的统一,“对北京来讲,两者确实是统一的,但其他城市,药品目录很多还并不统一”。同时,两险合并实施,更多的应该是基金的统筹共济,更好地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安全运营。

规划还提到,要做好在京中央机关事业单位参加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服务保障工作。适应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实施“两孩”新形势,完善生育保险政策,组织落实好参保人员享受生育保险待遇。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积极参与护理保险试点,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关于基础养老金

养老保障落实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依据该规划,“十三五”时期,要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落实国家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据悉,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各地之间的收支情况差异很大,一旦全国统筹,则意味着东部养老金富集省份要补贴处于亏空状态的中西部省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曾表示,全国统筹的方案正在制订过程中,制订的难度也比较大,目前来讲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北京在“十三五”期间要做的是研究落实国家关于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经办规程,按照要求建立相适应的数据交换平台,以满足全国统筹经办管理的需要。

关于京津冀医保

京津冀三地医保定点有望互认

关于社保卡,规划中也明确将扩展其应用领域,以京津冀为突破口,完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推动区域内医疗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完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推进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这意味着京津冀区域内的定点医疗机构有望互认。

此外,规划还强调,“十三五”期间,北京将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健全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优先落户制度。探索建立重点领域人才需求指数体系及发布机制。

关于公务员工资

公务员基本工资将落实调整机制

规划中明确,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按照国家要求,探索建立适应分类管理要求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以及地区附加津贴制度。

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分类调控办法,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和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强化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基于绩效考核的更加公平、可持续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体系,缩小区域间、行业间、单位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实现收入水平稳步增长。

延迟退休,慢慢老去 谁为之养老


本月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所所长何平提出,我国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至65岁。一场“延迟退休年龄”的大讨论引发了全民关注。随后相关人士辟谣,65岁退休只是媒体的误读和炒作。目前人社部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阶梯式退休。

现在之所以提出延迟退休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人口老龄化,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8亿,每年还以500万至800万的数量不断增加。二是养老金不足,要求人们继续劳动,补充养老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延迟退休的研究虽然由来已久,但从来没有具体到某一年龄上。目前人社部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在阶梯式退休方面。但也只是试探性研究,距离真正出台相关延迟退休的规定,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姜向群简单介绍了延迟退休、阶梯式退休和以前常常听到的弹性退休的区别。

姜向海航滋菔绞且恢种鸩降赝瞥伲浇滋菔绞3年或者5年推迟1岁。弹性退休也会起到推迟作用,但是弹性是根据个人情况自愿掌握,自己在限度内灵活选择,不实行强制性一刀切。

阶梯式退休和弹性退休都是延迟退休的方式,在发达国家弹性退休制度比较常见。但社科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强调,只有在提高退休年龄、法定退休年龄执行到位的基础上,才能保障弹性退休政策。

郑秉文:一般经济成熟的国家提高了退休年龄以后,在法定退休年龄以外,实行弹性退休。在中国,我们的法定退休年龄比较低,每年都有大量的非正常退休情况,占退休人开口的15%-25%,比例相当高,按照正常法定退休年龄退休都难以执行,弹性退休会更加难以执行。而且退休年龄的相应提高,与寿命预期提高是同步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