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我们买保险的钱被保险公司拿去干嘛了?

2021-05-21
如何规划保险的钱 钱耳朵保险规划 土地被规划还有保险吗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和创新,我们可以买到的保险种类越来越多了,五花八门的保险有一个共同点——保险费用都不便宜。

那你知不知道,保险公司把你买保险的钱都拿去干嘛了呢?

保险公司肯定不是慈善机构,不仅要抽取利润,还要把手上的大笔资金盘活,也就是拿去投资赚取收益。但国家的《保险法》明确规定了,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遵循安全性原则,也就是说,保险公司的资金运作是带着镣铐跳舞。 这篇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小科普,后一部分是实操性很强的保险选择思路,也解释了昨天留言里有几个朋友问到的一个问题,为啥买分红型保险不划算? 保费背后的秘密 我们拿去买保险的钱也就是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那这笔钱都包括哪些内容呢?

保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风险附加保费。也就是预备用来承担保险责任的纯保费,这部分是根据你保险内容的风险大小确定的。相当于你请一位家政阿姨来家里搞卫生,你的花销当中实际用来购买家政服务的那部分。 二是保险公司的利润,相当于家政中介从阿姨那里抽走的一部分管理费用。 三是保险营业税,相当于开家政中介每个月都要根据收入向国家纳税。

所以,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不是都可以用来进行资金运作的,有一部分是用来抗风险的,也就是办理理赔,还有一部分是维持公司日常运转的,比如发工资、交税。 只有日常开销以外的部分,保险公司才能拿去做投资。

实际上,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也很值得重视安全性的老百姓借鉴。一部分作为银行存款,虽然利率低但是稳健;一部分用来买卖债券、股票,这类风险比较高,保险公司一般有专业的投资团队来做决策,实际收益可能比较高;还有一部分投资不动产,比如中国人寿入主中原地产,太平洋保险集团投资了太平金融大厦,不过房地产的变现速度不如前两种,所以占用的资金量不能太大。

那保险公司怎么赚钱呢?

根据这些投资渠道来看,投资收益就是保险公司的一部分利润。 比如一般产险的利润,就是赔付之前用来投资赚取的收益,加上真实赔付的钱和预估的之间的差异。 但是寿险的利润会复杂一点,寿险包括利差,费差和死差三部分。

所谓利差,就是承诺给你的利息,和保险公司拿你的钱去做投资收益率之间的差异;

而费差,是保险公司收取的手续费管理费,和预留了一定利润的费用率,之所以预留利润,是因为保险公司不可能设计出收多少保费全部用来赔付的产品,肯定是要多收一点保费留给自己的;

至于死差,指的是寿险独特的赔付方式,规定时间内保险人身故了就会赔付,但是如果保险公司预估了100人死亡,实际只有80人死亡,少赔付的20单也会成为它的利润。 你看,所有的保险品种,保险公司都稳赚不赔,除非精算师对真实情况预估错了,大体上一定是买的没有卖的精。

那我们有没有办法买到相对划算的保险,既能规避风险,又不花冤枉钱呢?

买保险划算吗?我发现大家买保险有个误区,觉得老人孩子是家里最脆弱的,应该给他们买保险,而正值壮年的中青年可以“裸奔”,但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却不是这样。实际上最该买保险的人,就是主要为这个家做出经济贡献的中年人,这也是最划算的策略。 为什么呢? 因为在判断保险的时候,要牢记的是,保险的首要价值是规避风险,进一步说,是补偿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

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职场上不能批评九零后,因为你一批评他们就不干了;但是中年人可以随便批评,他们正处于死都不能死的年龄,甚至越活越怂。 一到30岁,大部分人就步入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生活。不仅要操心车贷房贷,还要照顾老人小孩,别说辞职了,工作的时候都小心翼翼,如果断了收入来源,生活压力根本承受不住。 正是因为这样,这些人也是最需要买保险来规避风险的,比如重疾险,一旦家庭支柱倒了,可以直接得到一笔几十万到几百万的赔偿金,这笔钱就可以用来治病以及维系这个家的日常开销。这样的话,至少这个家的正常运转不会遭受重创。Bx010.COm

中年人的保险,最好是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寿险,四个单纯的品种就好了,前两种的费用比较低,小金额撬动大额赔付,一年几百元就可以给家庭加一道保障。

我随机找了一个商业医疗险试算了一下,一个28岁有社保的男性,投保一年的费用是279元,可以获得100万医疗保额。医疗险的优点是可以像医保一样用,输液都可以报销,实际上就可以作为医保的补充。 而同一个人投保一年的重疾险要480元,如果患重大疾病可以获得30万的赔付额,轻度疾病也有6万的赔付额。虽然重疾险更贵,但是重疾是直接一次性赔付,不管你看病花了多少,都直接把赔付额给你。

在安排完了中年人的保险之后,孩子的意外险和医疗险也可以买。 很多保险推销员会给新爸妈推荐类似“万能险”的儿童保险,甚至推荐长期投保,到18岁可以领分红的保险,这类实则又贵又亏。因为宣传中的100种疾病可保,实际上都是一些罕见病或者老年病,孩子的发病率低到忽略不计;所谓的18岁领奖学金,或者18岁开始可以领到40岁,算上实际通货膨胀率,投保很有可能是亏本的。

除了孩子的分红险,其实所有的返还型保险都不建议买,原因有三个: 一是这类保险投保费用高,万一你中途急需用钱要退保,返给你钱会比你交的还要少很多; 二是这类保险的单项保额很低,也就意味着出现了同一种情况,比如你得了重大疾病,拿到的赔付会比单独买重疾险少很多; 更重要的是,理财的实际收益率也远比演示的低,还不如买一份普通保险,然后用省下来的钱拿去买理财、做投资。哪怕是放在余额宝里,你的收益也很可能超过这些保险返给你的钱。

一句话总结:买所谓日计息月复利的年年返保险=没买。意外险规避外来突发事故导致的受伤和身故;寿险规避其他原因导致的身故;医疗险作为医保的补充;重疾险规避重大疾病,各司其职不是很好吗? 除此以外的保险,尤其是理财,买了是比较吃亏的,希望大家能在了解保险的内幕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规避掉生活中的大风险。​​​​

相关阅读

保险公司,保险对我们需求的重要性


天有不测风云,我有人民保险

小王、小李这对新婚燕儿的小夫妻,婚后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柴米油烟。好不容易等到双休日,两个人决定到商场买回一个高压锅来解决快速煮骨头的事情。到了商场,玲琅满目的高压锅着实让他们有足够的挑选余地,最后他俩挑选出一款由保险公司保了险的高压锅。

理由是这样高压锅不会爆炸,广告语不是说:天有不测风云,我有人民保险。保险公司都保险了还怕什么。

其实,这是人们对保险目的认识的一个误区:保险不等于不发生风险,而是对风险所造成损失的补偿。严格意义上讲,保险并不能防止风险的发生,而只是可以减轻被保险人对不确定性的担忧和补救损失的经济负担。

保险所提供的基本服务是减少不确定性, 以及当人们意识到他们对个人的未来无法预测时所产生的担忧。 保险通过平均损失成本的计算来减少人们所面临的风险损失。 被保险人所缴纳的保险费被假定为保险人所预期的每个被保险人的损失。 例如, 假定一家保险公司才给予赔偿; 如果不发生风险, 或发生的风险没有造成经济损失也谈不上保险公司的赔偿。这样大家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风险什么时候发生、发生的程度怎么样、风险在哪里发生、风险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多大等等都是不确定的,这样的话,买了的保险怎么能保险呢?鉴于此, 保险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买卖双方就此商谈并立下字据的一种行为:保险公司该怎样赔给客户、该赔给客户多少都是客户事前与保险公司早就约定好,并且立下“生死契约”的。

保险契约的内容一般包括保险双方当事人的姓名、 保的是什么即保险标的、 保险标的坐落位置或属性、 保险公司开始承担责任的时间及保险合同到期的时间、 保险公司承担什么责任、 保险公司不承担什么责任、 保险费是多少及交付的方式和时间、 当事人双方的签字等等。

保险契约一经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 被保险人和保险人就分别享有和承担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作为保险消费者,交纳保险费是其义务,要求保险公司对保险责任内的灾害损失、人身伤害等进行经济补偿是其权利, 作为保险公司接受了消费者的购买请求并且收取了保险费后就承担了一旦客户出险就要按照事先约定支付赔款的责任。 所以保险是一种无形商品, 买卖双方交易的是合同中约定的不确定的未来的事情, 但它也是建立在价值基础上的一种等价交换的公平行为。

返回目录:通俗保险目录

哪天保险公司破产了,我们的保单岂不是变成形同虚设?


为什么媒体一再呼吁我们老百姓应多了解保险的真实属性,买保险千万不要等!

在CCTV《今日说法》里,有这样一段警示:买保险千万不要等,等到风险来敲门就晚了!为什么媒体一再呼吁我们老百姓应多了解保险的真实属性,买保险千万不要等!可能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疑问,买了保险之后,保险公司会倒闭吗,保险公司倒闭了我们的保单怎么办?为了解除大家的疑惑,小编也咨询了相关专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法律不允许保险公司“倒闭”。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八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被依法撤销外,不得解散”。因此,在我国,保险公司破产仅对财产保险公司而言,寿险公司是不会倒闭的。

寿险公司是不能主动申请破产的,只能被收购或者重组,财产保险公司即便破产也会先对客户的权益进行转移或清偿,不必担心保险公司破产的问题。因为保监会不允许保险公司申请破产。申请破产其实是公司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的一种保护,是被国家允许的。

二,即使最坏的结果是保险公司被分立、合并或依法撤销,我们的权利和利益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假如有一天保险公司自己经营不下去了,该怎么办呢?这时候,会有另一家保险公司进行兼并、并购。当然,如果没有人愿意出来揽下这一摊子的话,保监会就会指定某家保险公司进行兼并。兼并后,原来保险公司的客户保单依然有效,也就是说,放心买保险,我们买了保险以后,不必日夜担心我们的钱肉包子打狗。因为总会有人出面替我们兜着风险。

三,保险公司受保监会严格的监管,即使倒闭,政府也会买单。

保险公司与银行一样,必须受到政府的监管。所以,保险利益基本能够得到兑现。以上规则基本适用于全球保险业,比如在美国,就算某保险公司倒闭,保单也照样有效,只不过是由其他公司来接纳,继续履行原保单上的承诺。

保险公司成立之初,会像保监会缴纳一笔准备金。如果保险公司做不下去了,那么保监会可以拿出这笔钱来对保险公司的客户有所交代。当然,准备金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保险公司蛋糕做得越来越大,保费挣得越来越多,准备金也要随时增加的,否则保监会就会限制保险公司的销量。

我们大可以放心去买保险了,不必战战兢兢提心吊胆,不管你买几百几千,还是几万几十万,都不用害怕以后保费打水漂,因为总会有人出面替我们兜着风险,但是不买保险,风险就只能自己兜着了。

买保险就是换个地方存钱而已

保险公司是特殊的银行,是真正“存钱”的地方;而普通的银行只是“放钱”的地方,买保险就是买倍数,在无形之中放大了你的资产。

其实,买保险只是把你左口袋的钱放一点到右口袋。换个地方存钱而已,总之,还是你的钱。一旦发生风险,就有了保障。

无论你多富有,一场重疾,很可能夺走你的所有积蓄;一场意外,很可能让你一无所有。从贫穷到富裕很难很难,但从富裕到贫穷也许就是那么一瞬间!

保险是什么?丘吉尔说:“保险是唯一的经济工具,能够保证在未来一个不可知的日子,有一笔可知的钱。”保险就是你家的财神,你有钱时帮你守钱,你有难、缺钱时立即给你一大笔钱!

你的钱永远都属于你,而且保值增值。拿出您今天收入的10%,保住你90%的钱。聪明的你,请放心买保险!因为保险公司不会倒闭!

小保险公司靠谱吗?倒闭了保险公司还能理赔吗


不过有不少小伙伴也有自己的担心:小保险公司,靠不靠谱?会不会倒闭?倒闭了保险公司还能赔吗?

小公司的产品是挺诱人,看着挺便宜,保的还很多,但是俗话说“便宜没好货”,这这这这靠不靠得住啊?

我也意识到了大家的担忧。不要怕,我今天就让你把心放回肚子里!

从以下3点来打消大家的疑惑。

——小公司会不会倒闭

——小公司产品保障过不过硬

——小公司产品能不能理赔

会不会倒闭

首先,保险公司倒闭的几率极低。

我国对保险公司的监管相当严格。

改革开放以来,从最开始的2家,发展到如今的160多家,经历了多次的全球金融危机,都没有发生过一起破产案例!

不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承保的保险公司真的破产倒闭了,那么保单怎么办呢?

别怕,监管部门规定,保险公司倒闭,保单将转移给其他公司。

《保险法》第九十二条:

如果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宣告破产,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保险公司。达不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接受转让。

所以保险公司就算破产,也有接盘侠,我们的保单权益依然有效。

保障过不过硬

便宜没好货的这一观点已经深入人心,保险产品也是如此吗?

老斯基明确告诉大家:不是的!

写进合同里的条款,就是保险公司要履行的责任。

所以保障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条款。

以重疾险为例,一款好的重疾险,保障疾病种类需要包含25种高发重疾+9种高发轻症;

就拿常见的高发轻症——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脏支架来说,

某大公司的重疾险就没有这项保障,也因此闹出了不少拒赔新闻,还被媒体点名批评过。

反而很多小公司的重疾产品都包含了此项责任。

老斯基想说,大公司产品不一定不好,小公司产品也不一定好。

区分产品好坏是要看条款好不好,而不是看公司大小。

理赔难不难

规模大小与理赔无关,小公司理赔一点也不难!

保险和其它商品的区别在于:保险产品的本质属性其实是契约。

大公司实力再强也不会赔你保险合同外的一分钱;

小公司实力再小,只要符合条款也不会少赔一毛钱。

那么,小公司的理赔效率咋样,会不会拖着不给赔?

不用担心,保险是一个监管非常严格的行业,有关部门对理赔的过程和时效都有明确的规定。

《保险法》第二十三条:

申请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后,需及时作出核定;情形复杂的,应当在30日内作出核定。对属于保险责任的,达成协议后10日内,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

保险公司必须要在30日内给出结果,确认理赔后10日之前把钱给到位!

除了法律上的规定,咱还有数据支持!

北京银保监的官网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北京寿险公司理赔时效。

▲第一季度北京寿险公司理赔时效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来,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绝大部分理赔时效只需1-2天,效率还是相当高的。

老斯基说

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上市,其中的广告语就是:你喝的是咖啡还是咖啡馆?

其实买保险也是如此,不妨想想,你买的是保障还是保险公司?

保险一旦生效,一切都以保险条款和特殊约定上的黑纸白字为准。

产品的好坏,与保险公司的大小没有关系。

理赔方便不方便,与保险公司大小没有关系。

任何一家保险公司的诞生,都是经过层层审核和筛选出来的优质公司,不会轻易倒闭。

与其担心出了险赔不赔,不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己掌握投保原理。

不要人云亦云,被别人忽悠着乱买保险。

和命运一样,你挑选保险的权利也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

买保险时别忽略这4点,小心被保险公司拒赔


最近有朋友跟我分享了他不久前理赔意外险被拒赔的事情。

他在去年11月的时候买了一份一年期的意外险。除了常规的意外身故、意外伤残保障外,这份保险还有意外医疗、住院津贴两项附加保障。

在今年7月上旬的时候,他突发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了阑尾炎手术。

手术结束后不久,他就想拿这份保险申请理赔,结果被保险公司拒赔了。

是的,你们没有看错,这位仁兄确实拿着意外险去申请阑尾炎手术费用的理赔金。

他的理由还很充分,说这不保障里有医疗、有住院津贴吗,他确实进了医院发生了医疗费用,还住了几天医院,保险公司凭什么拒赔他?

其实保单合同上已经清清楚楚写了相关理赔条件。

如果是因为意外事故导致身体损伤而产生的就医费用与相关的住院费用,才符合意外医疗和意外住院津贴,急性阑尾炎属于疾病而不是意外,所以不能用意外险理赔!

我们买保险最怕理赔出问题,可是这种因为自身原因而被保险公司拒赔的例子一点都不少。

我看了很多案例发现,保险公司之所以会拒赔,原因大部分还是出在买保险的人身上。

想要顺利理赔,就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不管你已经买了保险,还是准备要买保险,都要注意我下面说到的4个要点,但凡忽略了其中一个,都会在理赔的时候被保险公司拒赔。

出险情况不在保障范围内

上面我说的,就是一个典型的出险不属于保障范围而被拒赔的案例。

保险公司都是按照合同条款规定理赔的,你买的保险都不保这些,怎么可能赔钱给你呢?

想要弄明白你买的保险到底保些什么,,自己去看合同条款,一定要看仔细了,千万不要轻信销售人员说的。

毕竟人会骗人,但合同不会,保什么不保什么合同里写得清清楚楚。

至于保障范围,都印在保单合同里,保险条款中的“保险责任”一栏会把这些保障内容一一列出来,并配上对应的解释,告诉你什么情况才属于他的保障范围。

出险情况不在保障范围之内,保险公司都是拒赔的。

出险情况触及免责条款

除了不属于保障范围的出险情况会被拒赔,一些发生在保障范围内的出险也有可能被保险公司拒赔。

这种特殊情况就要对照保险合同的免责条款了。

免责条款又叫责任免除,或者除外责任,简单来说就是保险公司不提供保障的出险情况列表。

免责条款一般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种是风险巨大的事故,比如战乱、暴乱、核爆炸等;另一种是违法犯罪事故,比如醉驾、吸毒、故意犯罪等。

其他常规免责项目还包括自杀、遗传病等,不同的保险免责条款不一样,需要特别注意。

一旦出险情况触及免责条款,保险公司也是会拒赔的。

投保时没有如实告知

因为投保没有如实告知保险公司自己的真实情况而被拒赔,通常发生在理赔重疾险、医疗险和意外险的时候。

先说重疾险跟医疗险。

重疾险跟医疗险在投保时需要填写健康告知。

在这份健康告知里,保险公司会列出一些健康隐患与疾病,要求你对照这个列表如实告知自己是否有相符合的过往病史。

如果没有,你就可以正常投保;如果有,就要把已有的病症告诉保险公司,由他们根据发病情况去判断要不要保你。

要是你明明有这些病症,却没有如实告知保险公司还坚持投保,那在理赔的时候肯定是被拒赔的。

我们再来看意外险。

意外险需要如实告知保险公司的是你的职业。因为你职业的风险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保不保你。

通常情况下,保险公司会根据不同职业的风险程度,将所有职业编成1~6个类别。类别编号越低,职业风险程度就越低。

1~2类就是风险程度最低的职业,比如学生、老师等,这也是保险公司意外险必保的职业。

而5~6类就属于高危职业了,比如警察、运钞车司机等,这些职业风险太高,意外险通常都是不保的。

如果你的职业属于意外险中列举出的不保的职业,却没有如实告知保险公司并坚持投保,那在理赔的时候,也是会被拒赔的。

保险公司在投保的时候都不会严格去查你的健康情况、职业情况,但在理赔的时候就会查得清清楚楚。

所以我劝你最好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投保,如实告知才能确保以后顺利理赔。

等待期内出险

我们买了保险,在保险生效之后还需要度过一个等待期。

在等待期内出险,保险公司也是不赔钱的,只有等待期后出险,才能拿到约定的理赔金。

关于等待期的详细内容我之前写过,可以戳→这里跳转复习。

说了这么多,你会发现我上面提到的内容其实都清楚明白地写在保险合同里,因为自己没有认真阅读了解相关内容而被拒赔实在很不应该。

想要不被保险公司拒赔一点都不难,合同在手多看看,搞清楚我上面说到的这4点内容,不然偷懒是一时爽了,被拒赔就该哭了。

买了几十年的保险,如果保险公司倒闭了?钱是不是白交了?


我们买保险,买的就是一个“踏实放心”,如果保险公司倒闭了,不仅钱白交了,后面几十万、几百万的保障全都打水漂了,能不担心吗?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最近,小编发现,有很多朋友都对保险公司会不会倒闭心存担忧。

原因很简单,我们买保险,买的就是一个“踏实放心”,如果保险公司倒闭了,不仅钱白交了,后面几十万、几百万的保障全都打水漂了,能不担心吗?

小编表示非常理解,因为一份保险,往往是跨越几十年,这么长时间跨度的保障,自然会对安全性有所顾虑;因此,今天就聊聊保险公司会不会倒闭这个问题。

保险公司真的那么容易倒闭吗?

非常难。

一、开保险公司的门槛非常高

开保险公司门槛高在哪里呢? 开保险公司不像开普通公司,有一定注册资本就可以开一家公司。在中国,想成立一家保险公司,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1、首先你至少得有2个亿

《保险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实收货币资本金不低于人民币五亿元;在特定区域内经营业务的保险公司,实收货币资本金不低于人民币二亿元。

划重点:2个亿还只是最低要求;2个亿是实收货币资金。

我们可以看出来,想开保险公司,至少你得拿得出2个亿,这是国家硬性要求。

而实际上大部分保险公司的注册实缴资金都不只区区2个亿,资金可是够雄厚的呢:

好了,那就是说能拿出来2个亿,就可以开保险公司了吗? NO!想开保险公司,你还需要接受来自银保监会(现在叫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灵魂拷问”。

2、来自银保监会的“灵魂拷问”

银保监会,有着丈母娘考察女婿一般的威严,会对你进行如下“拷问”:

想开保险公司?

有钱吗?

有两个亿吗?

你准备怎么开?

你的股东是谁?

股东的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净资产怎么样?

……

满足了基本条件后,还得经过银保监会审批;这意味着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公司都能成为保险公司股东的,可以说能开一家保险公司也是很厉害的了。

3、来自“官方”的定期考核

不仅如此,银保监会每个季度会多维度全方位考核你的“表现”。

其监管的目标是:保险公司在接下来的一年内99、5%的可能性不会破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偿付能力。

偿付能力是客户普遍关心的问题:什么是偿付能力? 简单讲就是保险公司有没有足够的钱来赔。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银保监会将保险公司偿付充足率分为三类公司:不足类公司(偿付充足率低于100%);充足I类公司(偿付充足率100%-150%);充足II类公司(偿付充足率大于150%); 偿付充足率作为监管红线,任何保险公司都不敢有怠慢。

如果偿付充足率低于150%,保险公司就会受到“特别重点的关照”,比如被邀请“喝茶”,回家写检查接受整改。

二、保险公司也有保险

其次,保险公司拥有两大“护法”。其中一个叫再保险公司,一个叫保险保障基金。

1、再保险公司

再保险公司是保险公司的坚强后盾,帮助保险公司分散他们直接承担的重大风险。

《保险法》第一百零三条:

保险公司对每一危险单位,即对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所承担的责任,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10%;超过的部分应当办理再保险。

我们可以理解为:

为了应对突发重大事件对一家保险公司的影响,满足保险法规定的条件下,保险公司可以向再保险公司购买保险,用来分担风险,确保自身经营更为稳定。 实际就是:保险公司也会购买保险,来应对突发重大事件引起的集中理赔。

举个简单例子:

我们知道常见的航空意外险大多保额很高(高达几百万甚至上千万)。

假设一架波音737客机可以容纳500人,假设里面每人都购买了1000万的航空意外险;如果飞机不幸失事,那么保险公司50亿就没了,甚至会影响其他保险客户的利益;

所以监管要求保险公司必须购买再保险,将风险再进行分散。 因此,每一份保险合同背后,不仅仅有这家保险公司,还有整个保险体系为保障后盾的。

2、保险保障基金制度

此外,保险公司每卖出一份保险都要拿出一小部分保费上缴到保险保障基金。

这部分钱由银保监会保管,一旦有哪家公司出现风险,可以用来救急。

《保险法》第一百条规定:

所有保险公司都需要统一缴纳保险保障基金,在保险公司被撤销、破产、重大危机、可能危及社会公共利益和金融稳定的情形时用来救助保险公司。

通俗的说,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相当于保险行业的“社保制度”。至2019年,保险保障基金规模已经突破1200亿元,这笔“美丽”的资金,就是用未来要用于救助保险公司的。

3、就算保险公司要倒闭了,也不用怕

由以上两点,我们知道,开保险公司既要有钱,还要有“人”,更要定期接受来自严格家长“丈母娘”银保监会的考核,所以保险公司想倒闭是非常难的。

退一万步讲,在各种监管和规定之下,保险公司仍然没办法经营的话,保险客户的利益,也会得到完全的保障,因为:

(1)“保险保障基金”起作用了

前面小编说了,保险公司每个月会上缴一部分保费给银保监会,当保险公司遇到风险了,可以用来救急。 比如2018年,安邦保险因董事长涉嫌经济犯罪,被保监会实施接管,公司正常经营,保险客户利益未受到任何影响。

(2)其他保险公司接棒,来保护你的保单

即便未来,保险公司真的经营不下去,出现破产清算的情况(目前还未出现过),也会有其他有资质的保险公司接手,保险客户的利益,也是能够得到充分保障的,这一点是明确写在《保险法》规定里面的:

《保险法》第八十九条: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者被依法撤销外,不得解散。

《保险法》第九十二条: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并且转让时应当维护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如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

小编替大家总结一下就是: 如果一家保险公司真的想不开要倒闭的话,它必须也要找一家具备资格的保险公司接盘,如果找不到,国家会指定有资格的保险公司来接盘。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点——一家保险公司从无到有到无,这背后,有国家及银保监会作支撑,国家监管的力量不仅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体现在保险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中国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安全系数可以超越保险业了。

在这套运行体制下,任何一家公司的单一风险出现都不可能对消费者的利益有影响。 所以,你可以放心大胆的挑选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作为自己家庭背后的保障体系。

保险公司倒闭了保单怎么办?


保险公司会不会倒闭呢?保险公司倒闭了保单怎么办?基于这样的思考,很多消费者在选购保险时,第一个看的就是保险公司的规模。那到底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我国《保险法》明确规定:

“如果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宣告破产,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保险公司。达不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接受转让。”

也就是说,不用担心保险公司垮了你的钱没人赔,尤其是经营长期人寿产品的寿险公司,到时肯定会有“话事人”出来主持大局的。

其实上面这些不是中国特有的,全球保险业也都有类似的保障机制。

我们来一起看看实例:

2006年保监会调查发现,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时任董事长关国亮擅自挪用保险资金累积约130多亿元,且尚有近30亿元未偿还,严重的违规运用资金行为导致公司偿付能力急剧下列,保单持有人利益岌岌可危。

在这个时候,监管部门决定动用刚刚成立不久的保险保障基金收购新华人寿部分股权。2007年5月保险保障基金收购新华人寿问题股东持有的22.53%股权,后经几次增持,保险保障基金成为新华人寿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近40%的股权,共出资27.9亿元。

2009年12月,保险保障基金将所持有的新华人寿股份一次性整体转让给中央汇金,总计40.58亿元,以12.68亿元的股权溢价退出新华人寿,完成了风险处置工作。

由于经营策略的重大失误,截至2008年底,中华联合净资产为-101亿元,账面累积亏损达116亿元。针对中华联合的业务剧烈波动及偿付能力严重不足问题,保险保障基金开始参与对中华联合的风险处置工作。

2010年4月,原第一大股东的新疆建设兵团将其所持有的75.13%的股权交由保险保障基金管理,代行相应的股东权利。后经增资60亿元,保险保障基金的持股比例增加至91.49%,成为单一大股东。2015年末,保险保障基金持有60亿股股份以144.05亿元的总价格转让,最终平稳退出。

总而言之:

1、保险公司倒闭其实并不容易,要走到倒闭这一步之前必须要过五关斩六将。

2、保险公司倒闭与否跟规模没有必然的关系,如果经营不善,最大的保险公司也有可能会面临倒闭的风险。

3、保监会爷爷之前没有骗我们,当保险公司出现危机时,国家是真的出手的。

4、退一步说,如果还担心保险公司倒闭的问题,其实可以分散投保,把鸡蛋放在不同的保险公司。

理赔时,保险公司会调查我们哪些信息?


理赔是我们在投保时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例如如何理赔?理赔的流程是什么?理赔需要什么资料?保险公司如何根据我们的信息决定理赔?

今天我们具体聊一聊保险公司是如何收集和调查的理赔信息的。

一、保险公司要调查哪些信息?

在进行保险理赔时,保险公司会调查我们的就医记录、体检记录、同业公司理赔记录来了解我们的信息。

很多人会疑问保险公司是否有收集和调查我们信息的权利?

其实我们在投保时,签订的保险条款里面就包含对保险公司调查的授权,保险公司可以从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调查和收集与我们有关的资料和证明,作为理赔审核时的依据。

1.社保卡使用情况

保险公司会调查我们社保卡在过去的使用情况,了解我们的就医记录,社保卡上详细记载了报销及消费,主要内容包含住院信息、门诊信息及药房购药等。

2.医院就诊记录

保险公司调查人员会了解我们的医院及门诊就诊记录。保险公司根据病历基本信息、主诉情况、病史记载情况、治疗情况及医嘱护理情况来综合分析判断我们投保前是否健康。

通常医院有客户基本信息、病程记录,还有护理记录、医嘱记录等来作为对病人病情的客观反映,这些记录相互印证、相互制约,信息非常准确。

3.同业保险公司理赔

保险公司之间的调查人员会相互交流理赔信息,会通过身份证检索来了解是否存在既往理赔记录。

4.体检机构

保险公司会调查医院和专业体检机构、公司例行体检的报告,了解用户的健康信息。

5.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

保险公司遇到非常特殊的案件时,也会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调查,第三方机构的调查要比保险公司更加专业和详细,比如从医学角度判断被保人的病理特征和发病周期,是否存在逆选择可能、调查被保人医保记录等。

6.面对面交流

保险公司会通过和被保险人的面对面交流、以及和被保险人居住地的邻居、公司的同事进行面访调查。

二、什么情况会严格调查?

1.理赔金额过大

对理赔金额过大的案件,保险公司通常会采取比较谨慎的调查处理。

2.观察期后马上理赔

如果刚刚投保没过多少时间就发生理赔,比如等待期刚过就出险的案件。这种情况发生时,为了防止带病投保的情况出现,保险公司的调查会更详细。

3.健康告知信息不符

比如在投保时告知的身高、体重、病史等和实际的住院信息不符合的时候,保险公司会详细进行调查。

4.出险前曾购买大量保险

比如在出险前,投保人突然在短时间内买了多份高额保险,比如大量通过信用卡套现、高息贷款等方式购买大量高额保险时,保险公司会进行详细调查。

总结

通过了解理赔调查,可以看出如果在投保时没有如实告知,隐瞒健康状况等关键信息是极难瞒过保险公司的调查,所以我们在投保之前一定要进行如实告知,宁可投保前复杂一点,也要降低理赔时的难度。

在投保时要耐心,填写健康告知和病史等情况时,一定如实回答,不要由于一时的偷懒或者侥幸心理导致理赔时出现纠纷。

以上就是保险公司调查理赔的方式,希望我们能通过认真对待投保的方式来避免理赔时的复杂和纠纷,防患于未然。

我被热死了,保险公司赔不赔


最近全国各地开始持续的高温,好哥每天骑车上班都被热成狗,问题来了,万一我被热中暑了意外险赔吗?

中暑呢是个偶然事件,听起来就很像意外嘛。但实际上从医学的角度上看,中暑本身属于疾病,并且保险公司会认为是你自己体质不好,不注意防晒,才会中暑。所以,中暑意外险一般是不赔的,不过如果是热死了,寿险倒是可以赔的。因为寿险的身故责任没有区分是因为疾病还是意外等因素都可以赔。但是意外险明确有说明是意外身故责任。

哎!

想来想去防中暑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上班,不上班我就不用骑车,不骑车就不会晒太阳,不晒太阳我就不会中暑啊!完美

我以为的意外,都TM不是意外

很多人对于意外的理解有误区,先看下什么叫意外。意外的定义是指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

所以一般意外险的免责条款也比较多,我们挑几个常见的重点来说。

1,猝死不赔,这点很多人不理解,因为猝死的人平时看起来很健康,没啥毛病,可能打个球跑个步就突然死掉了。但猝死的本质还是因为突发某种疾病,导致短时间内死亡,所以除非有特别约定,一般的意外险都不赔猝死。

2,妊娠意外不赔,怀孕期间各种风险都会大幅增加,所以一般意外险免责都会明确不赔妊娠相关的意外

3,医疗事故不赔,生病住院治疗,本身就存在风险,特别是一些大手术,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这方面意外险也不赔。

4,潜水,跳伞等高风险运动不赔,自己想挑战高风险运动,意外险可管不了,如果要去玩,最好买一份单独保障高风险运动的旅游险

5,酒驾,吸毒导致的意外不赔,酒驾吸毒很明显属于故意行为,不符合意外险非本意的定义,当然不会赔,

还有一些情况,虽然没有写进免责条款,但是也不属于意外险的范畴,比如中暑,高原反应,中暑本身属于一种疾病,并且这两者都是属于可预知的情况,是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预防的,不属于意外,还有像个体食物中毒不赔,一般三人或三人以上的群体食物中毒才属于意外,个体食物中毒往往会被认为是你自己体质不好。

6,意外导致原有的病发作不赔,举个栗子,小明患有癫痫,走在路上,突然癫痫发作,不了心摔倒死了,或者小明不小心滑倒导致癫痫发作死亡。而滑倒只是诱因,这两种情况,本质还是因为小明患有癫痫,才会导致死亡,意外险也是不赔的

总的来说,意外险很便宜,杠杆很高,建议人手一份,但属于比较让人操心的险种,很多你以为能赔的情况,其实人家都不赔哟。所以买了意外险,还要买定寿才能完美覆盖身故的风险。是不是很颠覆三观,所以有很多人说保险有两个不赔,这也不赔那也不赔,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实际上是没有搞清楚险种的定义。

扫二维码,更多精彩,将信息换成自己的

怀孕了想买保险被拒绝了!怀孕了不能买保险吗?


怀孕还能买保险吗?其实是可以的,只不过各类的保险险种对孕妈投保的限制比较多,具体要看孕妈投保的是哪种险种了。

生殖繁衍是最自然的生理现象之一,但我们也应该知道,准妈妈面对的风险自然也比一般的女性要高出很多,主要体现在:

1、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如:妊娠期甲减、妊娠期糖尿病等

2、生育过程的风险发生,如产后大出血、非常凶险的羊水栓塞,子宫破裂等;

3、产后抑郁风险的发生,产后抑郁导致自杀的悲剧,相信大家也都听闻。

家有宝妈,让全家人“史无前例”地关注健康这个话题。而作为宝妈本人,更是对细微的生理变化非常敏感,很多宝妈、宝爸在这个阶段都不由得想起了“保险”。

不过保险公司,比你更清楚这些风险,所以怀孕女性在买保险方面也会遇到不少限制,许多保险公司对于孕期超过28周的孕妇不接受投保 (少部分可35周)。

下面来说说不同类型的保险会有什么限制以及理赔的问题:

1、定期寿险

孕期不超过28周,大部分定期寿险都是可以正常投保的;如果超过28周,可能要等宝宝出生后再投保了。另外,不少寿险规定妊娠期后2个月内也是不能投保的。

在理赔方面,经奶爸快速查阅资料,得到的结果是:如果过了等待期,因怀孕导致的身故,大部分都会正常赔付。

2、重疾险

和寿险一样,怀孕不超过28周,大部分都能买,少部分只要怀孕则一概不能买。不过有特例,比如国华人寿紫霞保、同方全球康健一生多倍保这两款重疾险,他们的健康告知里面,都没有问及怀孕方面的问题。因此,孕期超过28周的女性可以考虑这两款重疾险。理赔方面,重疾险免责条款很少有涉及生育方面的。因此,奶爸认为只要过了等待期,一般也是可以正常赔付。

3、医疗险

部分医疗险怀孕是可以正常投保的。比如:众安尊享e生的健康告知不问及怀孕,但目前大部分的百万医疗险会将此写入免责条款。 所以,医疗险是可以买,但大部分都是除外责任。

能够提供妊娠相关保障的医疗险也是有的,比如上面提及的尊享e生。但总体来说,主要是一些非常高端的医疗险。顾名思义,就是很贵的医疗险。

这类高端医疗险不管是去私立医院,还是去公立医院都可以报销,而保费基本是2-3万起步,即便是这样的高端医疗险,对生育也仍然有要求:12个月的等待期。也就是说,投保1年后的怀孕相关医疗费用才可以报销,加上怀孕的时间,至少要投保2年。2年的保费会在5万元左右,而它每次怀孕又有一个最高的保额限制……说到这里奶爸觉得有点无言以对。这些保险不仅仅只提供生育保障,但如果你单纯的为了生育保障而去购买它,真的并不划算。

4、意外险

意外险一般对健康状况没什么特殊要求,因此怀孕投保意外险是没有问题。但是,妊娠、流产、分娩导致的事故,市面上绝大部分的意外险也不会赔。

孕妇应该如何买保险?

如果说,宝妈在怀孕前已经把医疗险、重疾险、寿险等该买的保险都先买了,那当然最好!如果没有一开始就购买保险,那么越早买保险越好。建议在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通常在孕第十二周)之前,一定要给自己准备一份保险!因为怀孕的确会产生很多一些并发症或身体异常,最常见的就是诸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蛋白尿等,这些疾病对后续买保险会有较大的影响;比如说妊娠期糖尿病,虽然说分娩后血糖恢复正常,买保险人工核保一般都能通过,但是想买没有人工核保的网销产品呢?一下子就被健康告知中的糖尿病史询问给卡住了。再或者,分娩后血糖没有恢复正常呢?那再想买到医疗险、重疾险、寿险,那就变得非常困难。甚至可以说,怀孕过程中产生的不良症状,往往会成为以后购买保险的拦路虎。

医院认为不严重的小问题,也可能被保险公司拒保!


对大多数人来说,身体有个小毛病很正常,比如甲状腺结节这样的常见病,医生说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投保的时候,却被加费或者除外了,这是为什么呢? 一、保险公司是如何核保的?

在保险市场还不成熟的时候,有些保险代理人为了销售,以一种极不负责地方式推销保险,这就给人造成一种“买保险很轻松”的错觉。

但买过保险的人都知道,想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保险,真的太难太难了。

首先,你需要通过保险公司的层层审核,无论是健康还是职业,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都可能造成买不到心仪的保险。

那么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都审核哪些内容呢?

健康情况:身高体重、过往病史、家族病史、用药情况等;

基本情况: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等;

财务状况:个人收入、家庭负债、投保保额等;

关于健康情况,一般是以健康告知的方式询问,为了防止日后理赔出险纠纷,建议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

关于基本情况,一般可以投保的条件都写在投保须知里,投保前一定要认真阅读;

关于财务状况,一般在投保超高保额的产品时,有特别要求,投保超高保额的用户需要特别关注一下。

基于这些因素,保险公司会综合评估每个被保险人的风险,从而给出核保结论。常见的核保结论一般包括:标体承保、加费承保、除外承保、延期承保、拒绝承保。

按照核保结论的友好程度依次是:标体承保》加费承保》除外承保》延期承保》拒绝承保。

标体承保:和正常人采用相同的费率承保;

加费承保:比正常人的费率稍贵一点,但所有保障都在;

除外承保:费率正常,但对已经患病部分可能引发的疾病免除保障责任承保;

延期承保:不能确定患病风险,等病情稳定一点再确定是否承保;

拒绝承保:保险公司评估风险过高,拒绝承保。

你看,不光我们在挑产品,保险产品也在挑人。小编觉得,这是保险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体现。

毕竟保费和风险成正比,如果带病投保的人太多,出险率必然增加,那么整体费率都会水涨船高,这样对于健康体的人就有失公平。

二、被加费或者除外了,该怎么办?

1、被加费了,该怎么办?

一般身体有小异常,核保时保险公司可能会给出加费的结论。不同的身体异常,需要加费的费率也不同。

比如超重或者小三阳,一般加费在10%-30%左右,如果是乙肝大三阳可能会加费50%以上。

被加费后,还要不要买保险呢?

从保障角度来看,相比于除外责任,加费还是比较友好的,毕竟加一些钱,就可以获得全面保障,有一份保障总是更安心一些。

从杠杆作用来看,加费主要加的是患病部位可能发生的疾病风险,和保额相比,加费后的杠杆依然存在,如果未来患病部位一旦发生重疾,那额外加的这部分钱就体现出价值了。

所以,对于加费,如果预算允许的话,建议继续投保,如果拖延,未来患病部位一旦发生恶化,很可能会造成延期或者拒保的情况,到时候想买保险就更难了。

2、被除外责任,还要买保险吗?

有一个朋友,有甲状腺结节,在投保重疾险的时候,被除外责任了,她来找我诉苦,说感觉自己的保障被阉割了,还要不要继续投保?

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小编觉得除外责任需要分情况来看:

第一种情况:病情比较稳定,尝试了大量保险产品,以自己当前的健康状况,多数产品给出的结论都是除外责任。

这种情况建议你接受现实,既然身体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除外已经是既定事实,那就要早买,先把其他保障获得了再说。

第二种情况:病情尚不稳定,处于治疗中,有可能好转。这种情况,如果以当前的健康状况投保得到的核保结论是除外责任,那么可以等病情好转后再投保,毕竟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得到的核保结论也不同。

像结节类疾病,有些重疾险是按照结节大小给出核保结论,通过治疗,结节有可能变小或者通过手术被摘除,那可以等治疗后再行投保,这种情况得到的核保结论会更友好。

其实,除外并没有那么可怕,以甲状腺癌为例,目前甲状腺癌的治疗费用在5万元左右,且无需化疗,5年生存率高达90%,就算甲状腺癌的保障被除外了,这个费用大多数人还是可以接受的,对我们的财务也构不成重大威胁。

所以,保障的重点是在当前情况下,为自己争取最好的保障,而不是十全十美。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建议大家尽早投保,不仅保费便宜,而且选择范围也更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