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银行保险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2020-12-10
银行保险知识 保险规划存在风险有 保险的规划与心愿

银行保险是寿险的主要销售渠道,但是目前国内对银行保险的理解还比较简单,处于一个初级阶段,银保模式现在正在转型升级。目前,很多大型商业银行也都开始进入保险这个领域,典型的像建行、工行、农行,都已经有自己的保险公司。银保目前大家比较关注,因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目前我国银行保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家了解银行保险。

银行保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体上,现在银行保险整个行业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面临很多挑战:

首先,银行保险业务战略定位和经营模式相对单一,银行和保险公司对渠道认识有偏差。简单来讲,大家都把银保业务想成卖产品,经营模式也是银行代理产品,保险公司卖产品,想得都非常简单,所以整个模式很单一,单一带来的就是整个业务的同质化——行业产品是同质化的,模式是同质化的,整个管理也是同质化的。大家对渠道重视确实不太一样,银行和保险公司都不太一样。原来一些银行只是说保险公司通过我这个渠道来卖产品,现在银行越来越重视保险类的产品,因为各位也知道,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压力很大,所以银行未来也希望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保险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是比较丰厚的。保险公司的看法并不一样,比如,平安保险公司认为银保的渠道内在价值并不高;而人寿,包括我们很多新兴的保险公司,银保的渠道和业务都占到70%以上甚至是更高。

其次,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价值受限,没有发挥保险核心保障的功能。现在银保的产品,寿险产品都当成理财产品去卖,和理财产品竞争,导致结果很单一。这种方法我们确实和理财产品竞争不一定有优势,再一个我们保险真正的优势反而没有被发挥出来。保险公司普遍缺少话语权,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客户的信息不让获取,保险公司也不让直接和客户打交道。在银保合作的里面,保险公司处于一个弱势地位。因为我们的产品同质化,因为我们的产品价值不高,我们需要严重的依赖银行的渠道,这样的话银行肯定会更强势,所以保险公司缺少话语权,实际上是我们缺少价值的一个表现。

再次,销售方式不规范,成本居高不下。很多保险公司都觉得很无奈:银保业务不能不做,因为这已经成规模了,但是如果你做了,你做得越大,亏得越多,成本太高,而且价值不高。从整个利润分配机制来看,银行占的都是大头。也就是说,保险产品没有体现出更多的价值,更多的依赖银行,同质化很严重,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此外,银保合作更重视短期利益,缺乏稳定性。很多银行和保险合作都是利益驱动,都是看谁给我带来了更好的销售,所以这种方式是非常短期的行为。一个深层次的,就是银行客户和保险公司的客户,银行、保险公司对客户的分析需求都是不足的。

这就是目前银行保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银行保险现状——相关链接

银行保险的优势

银行保险是由银行、邮政、基金组织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银行保险是不同金融产品、服务的相互整合,互为补充,共同发展;银行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保险概念,在金融合作中,体现出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强强联手,互联互动。银行保险有如下优势:

首先,居民购买银行保险产品具有更高的性价比。这是因为与其他销售渠道(如经纪、代理等)相比,保险公司通过银行销售保险产品,保险公司专职于后台支持,不必建立销售队伍,支付的费用较低;其次,大多数在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都有一些共同特点:设计简单、投保简便;期限相对较短;不仅具备储蓄和投资功能,同时提供全面的保障和周到的服务。这些特点弥补了传统保险产品复杂难懂、办理烦琐的不利之处。

扩展阅读

银行保险产品的特征和存在问题介绍


银行保险是保险公司借助银行终端渠道进行销售的一种新型产品,准确地说,就是一种保险。银行保险产品,大部分是趸交或者年限比较短的期交产品,属于中短期理财产品。目前销售的银行保险主要是万能保险、投资连结保险、分红型保险。但因为销售渠道是在银行,银行保险产品与传统的人寿保险产品又有所不同,无论是销售方式、销售人员的工作性质、产品本身都与传统人寿保险有很大的区别。那么,银行保险产品的特征有哪些呢?

银行保险,即银行代理销售保单是一种新兴的保险销售方式,这种方式首先兴起于法国,中国市场才刚刚起步。与传统的保险销售方式相比,银行保险产品的特征主要在于它能够实现客户、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三赢”:

1.对银行来说,可以通过代理销售多样化的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

2.对保险公司来说,利用银行密集的网点可以提高销售并且降低成本,从而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利用银行的客户资源和信誉,再配合以保险公司的优质服务,可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开拓更多的客户源。

3.对客户来说,在银行买保险,价格更便宜,回报更高;银行网点多,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保险,减少了交通费用和时间、精力等的支出;可以同时在银行办理银行业务和买保险,满足了“一次购足”的心理;银行值得信赖,也就可以放心买保险;产品简单易懂,可以当场决定是否购买;投保手续更加简捷,不用体检,十分方便。目前,国内多家寿险公司通过银行柜台销售保险产品取得了成效。今后,随着保险公司和银行合作的深入,人们还将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和满意的银行保险服务。

我国银行保险产品存在的问题

从2000年起,我国银行保险发展快速,这一时期的银行保险产品主要是储蓄性的分红保险。但由于相互竞争,保险公司之间打价格战,使得银保产品业务已基本上无利益可言,2004年以来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增速骤然下降,有的保险公司甚至主动限制银保产品,这与保险公司开始转变经营理念和考核指标密切相关。现阶段我国银行保险已经到了发展的关键时刻,但是却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该研究这些问题,并采取正确的对策,推动其规范健康发展。目前,我国银行保险产品存在的问题有:产品种类单一,消费者缺乏选择;变为投资工具的分红保险由于过多地强调了分红的预期,使保险公司面临了相当的分红压力;加之我国银行保险的激烈竞争引发了银行代理手续费的恶性竞争,代理手续费从2%—3%,攀升到5%—6%,极大地削弱了银行保险产品的成本优势,保险公司的营运费用极有可能超过预定费用,造成费差损。由此而来,银行保险一方面迫使保险公司维持无利润或低利润运行,另一方面保户实际得到的分红也达不到预期水平,引发了公众对银保产品的信用危机,致使2004年以来银行保险在银行柜面的销售陷入困境。

保险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一):我国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一)


一、 我国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

要肯定我国保险市场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 也必须认识到现在保险市场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是每一个保险市场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所必然经历的, 但这些隐患如果不及时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关的措施予以解决, 那么后果将是毁灭性的。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 多层次的, 下面我们将从宏观政策、 供给方面、 需求方面、 中介市场等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1. 宏观政策方面的问题

一个市场能够迅速成熟和发展起来, 宏观调控机构为每一个公司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至关重要。现代的制度经济学、 产权经济学强调宏观部门由于其权利的垄断性和强制性, 将对资源的配置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宏观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实现的,保险市场也不例外。有效的宏观政策可以推进保险市场的发展,使其迅速壮大起来,但其任何弊端都有可能将保险市场引入歧途。

(1)市场竞争模式不确定。

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 独家公司垄断保险业务的格局被打破, 经过十余年的市场培育, 我国保险市场多家竞争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但令人遗憾的是, 时至今日对我国保险市场的竞争模式尚未有一个明确的表述。即使是作为保险法规 “母法” 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 也只是在第一章第七条原则提出 “保险公司开展业务, 应当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 。

竞争模式不确定,以下问题就难以避免: 一是对市场竞争的规划缺乏全局性, 其典型特征就是出现 “目标缺陷” , 既没有长期目标, 也没有阶段性目标。二是对竞争市场的培育陷人盲目性。一个缺乏整体目标的市场建设不可能在建设过程中避免盲目性, 这是不言而喻的。三是对不正当竞争的抵制陷入被动。由于竞争模式不确定, 从而导致对竞争行为的积极引导不足, 这就势必使抑制不正当竞争行为出现 “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的被动局面。

(2)保险法制度不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保险业同我国的各项事业发展一样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表现在:保险机构增多, 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有了新的发展,保险业务量迅速扩大, 同时,保险市场还引进了竞争机制,保险公司逐步适应了竞争规律, 逐步接受了竞争的现实。但与目前我国保险事业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情况相比, 我国保险立法仍处于初始阶段。虽然我国 《 保险法 》的颁布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保险业务无法可依的局面, 为依法办保险、 依法管保险提供了法律保障, 但现在仍存在问题:一方面是人们的保险法治观念淡薄、 缺乏良好的保险法制氛围;另一方面是 《保险法 》 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 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

入世与保险业目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