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新农合,河北蒙城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深受好评

2020-10-22
农民保险规划 保险合规知识 新常态下保险规划

蒙城县马集镇有近一半的人在河北省霸州市胜芳镇务工。经过调研和协调,近日,蒙城县将胜芳镇卫生院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蒙城的务工农民在当地看病可直接报销,这在皖北尚属首例。新农合推行以来,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深受群众好评。同时,该项工程的完成比例,也成为考核政绩的硬指标之一,受到各级政府重视。马集镇近一半人在外地,依靠常规,几乎难以完成参合指标。若采取异地看病、本地报销,政府的参合指标或可完成,但给参保农民带来较大的不便。

“两三万人,都在外地创业,其中不乏成功的私企老板,数年都不回家乡,让他们为了报销新农合而往返数千里,不现实。”蒙城县卫生部门负责人表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皖北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在全省新农合中占比高,同时又是劳务输出较为集中的地区。如何结合皖北人口流动的实际情况,确实保证参保农民的实际利益,并非易事。如果单纯为了完成指标,向上级政府有交代,可以拉人头、凑数字,这在最终的报表中,也似乎看不出质量上的差别。但是群众的利益如何维护?新农合项目最本质的意义,又如何体现?蒙城县在调研之后,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实行当地看病就地报销,看似简单的一项工作创新,究其根本,就是以人为本。

相关知识

医药费,新医改将如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28日,零点调查集团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医改阶段性成效不明显,超9成被访者认为看病费用仍居高不下,87.4%的人表示看病更贵了。

四年前,我国启动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老难题,当时全社会给予了高度期许。然而,恐怕让决策者都始料未及的是,医改四年过去,国家是四年医改中投入6800亿元巨资,结果不但没有缓解“看病贵”问题,减轻老百姓看病负担,反而让将近9成的人有“看病更贵了”的感觉,这显然不是一个好讯息,而是一个重大警讯。如果决策者不从中警醒过来,转变和改革医改路线,有可能最终结果就是在某宣告医改失败。

实际上在医改思路出台之时,就已经有一些业内专家预言,医改之后可能会出现看病更难、更贵的情况,主要理由就是现在的医改思路没有抓住要害。因为我国医疗问题的重点和根源是供给总量不足,导致我国医疗行业服务能力的增长远远满足不了老百姓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

而这四年来的医改思路并不是有效增加医疗服务的总供给,而是控制药物价格,降低药物价格,加强公立医院管理,严管医生违法违规行为,这些手段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最关键的是,医改在降低药价的同时,提高了诊疗费,说白了,就是“涨诊费降药费”。这使得相比较医改没有实施之前来说,诊疗费上涨了,就已经部分抵消了下降的医药费,而医药费还不见得一定会降下来。因为有不少医生可能给患者开的不是低价药,不是零差价的基本药物,而是非目录中的高价药,乃至是进口药。即使在很多市场化的药房里,廉价药也普遍摆放在消费者很难找到的柜台角落处或最下方。换言之,“高药费”改为“高诊费”的医改,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决定了医改后的看病费用无法真正降低下来,缓解“看病贵”。

“要解决大医院‘看病难’问题,就得把病人留在基层,应重点解决交通要道上的县医院能力建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说,县医院建设好了,农村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就可以就近得到很好的诊疗,部分重症患者也能够得到及时诊治。另外,相比城市医院而言,县医院收费相对低廉,因此还可以有效降低医疗费用,缓解“看病贵”。

看病难,郑州医改三年取得突破性发展:使得 “看病难、看病贵”得到初步解决


8月22日,徐善长一行先后来到郑州市新农合管理服务中心、市社会医疗保险中心、市中心医院等单位实地考察,仔细询问参合农民报销、药品配送、公共卫生服务、村医保障以及患者住院等情况,并召开两次座谈会,详细了解郑州市医保开展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情况。

据介绍,郑州市医改实施3年来,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有序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60万人,新农合参保农民达417.4万人,参合率98.3%,均已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全市基本完成了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3年建成2099所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了107所乡镇卫生院,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扎实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积极探索实施了公立医院改革,“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中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好处。

徐善长指出,郑州市委、市政府对深化医改高度重视,行动迅速、措施有力,医改工作进展顺利,亮点很多,希望郑州在良好工作基础上,不断建立新机制,加快推进改革步伐,使医改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初步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三级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功能互补、上下联动,中西医机构并举并重,公立与非公立医疗机构合作并存、协调发展的服务格局,成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最具中国特色的组成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使我国长期坚持的“预防为主”方针有了制度安排,这是医改的一个突出亮点。经过几年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将长久地造福国民健康,也为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探索了中国式解决办法。

基本药物,群众“看病贵、看病难” 戮力推进体制改革


针对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呼声,省卫生厅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立行立改,一方面引深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和群众满意活动,另一方面从根子上找原因,戮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体制机制上寻求破解之道。

省卫生厅在完善医改体制机制上取得了6个方面的成效。一是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增强群众抵御疾病风险能力。参合率从去年的98.94%提高到99.33%,人均筹资标准由去年的290元提高到340元,住院最高支付限额从去年的10万元增加到15万元;将结肠癌、直肠癌等20类重大疾病纳入保障范围,住院实际补偿比例达到70%。二是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取消以药补医政策。在83个县(市、区)的129所县级医疗机构和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行政村卫生室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三是扩大报销范围,降低费用负担。增补198个品种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全部纳入报销范围。四是完善配送机制,满足临床需求。对基本药物实行统一采购、统一结算、统一配送,建立了基本药物供货、配送诚信记录和市场退出机制,取消了13个配送企业和2个生产企业的供货资格。五是提高经费标准,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去年的25元提高到30元,服务项目由10类41项扩展到11类43项。六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合理分流患者。安排38所三级医院对口支援95个县级医院,组织630名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主治医师以上医生对口支援210个乡镇卫生院,对基层骨干医师进行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培训,建立乡村村医养老退出补助制度,吸引卫生人员下基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