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执行 事业单位到手养老金或否减少

2020-08-14
做保险事业规划 教育金保险规划 保险教育金规划

7月1日起,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引发社会热议的养老金并轨问题也将迎来实质性进展。订立聘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建立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等新规从今日起将开启新一轮的事业单位改革。

目前,辽宁省已有部分事业单位及个人缴纳了养老保险,省人社厅表示,辽宁事业单位养老金暂不与新规挂钩,仍按现有的计算办法执行,待国家实施意见出台后,辽宁将制定配套法规体系。

该《条例》适用对象包括我国现有的111万个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事业编制3153万人。至于我省多少单位及个人涉及此次改革,相关部门并未给出具体数字。关于《条例》施行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拿到手的养老金比并轨前多还是少,尤其即将退休的人群。省人社厅的工作人员表示,至少目前,我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还是依照现有的计算办法,养老金缴费暂不与退休金计算办法挂钩,很多人担心养老金变少的情况暂时不会出现。至于未来会如何,就要看是否会有新的事业单位养老金计算办法出台。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各地各部门要抓紧完善配套政策法规体系,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对此我省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条例》是明确了改革的方向,但具体的执行细则,还要等国家的具体实施意见出台后,辽宁将会制定配套的法规体系。

养老金全国统筹这一政策目标虽然已经提出多年,但是连省级统筹也没能完全实现。统筹的另一层含义,是以财政为主,统一个人所得税和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形成国民养老金。如此,即使由于收入过低而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人,也能够得到一份基础养老金,其本质相当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但是其水平会进一步提高。

相关推荐

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拉开大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如何购买保险?


养老金并轨拉开大幕,7月1日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与企业工作人员一样,同意参加社保,享受社保待遇,这说明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缴费却领取退休金的时代即将终结,面对这一改革政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需要做点什么吗?

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最需要补充及考虑的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疾病,二是养老。

关于疾病,主要是考虑重大疾病方面及住院津贴型保险.重疾无论办了多少份都是相加赔付的和其他保险不冲突.重疾险我们也称它为工作收入损失险.一旦得了重疾除去高额的治疗费外.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调理与休息.如果有一笔充足的大病保障金就可以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好好调理身体,身体及心理上都会恢复的快一些.住院津贴型保险是无需发票报销是按住院天数报销的这样就将社保中的门槛费及自费部分做了一个很好的补充,一般的小病或意外自己不需要花钱.在住院津贴这一块就补充了。

第二个方面是养老。自从习近平总书记上台后关于养老金并轨及事业单位,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就是一直关注的话题.现在也已开始慢慢在试点,首要改的就是从事业单位着手.所以针对于现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从长远及着眼当下的大环境来看,更加要注重大疾及养老方面的考虑。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双轨制仍旧未破除


近年来,打破养老保险双轨制渐成社会共识,但梦想与现实之间似乎总隔着一堵无形的墙。目前中国有各类事业单位130多万个,人员近3000万,基于自身利益受损的担心,这一群体自然倾向于反对养老改革。同时根据规定,事业单位人群进入社保后,地方财政须按工龄为其补缴养老保险,各地政府出于地方利益考量,也会或明或暗地消解中央政策。

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搁浅的更重要原因,还在于这场看似轰轰烈烈的改革,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单兵突进的窘境。从横向来看,首先是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相脱节。《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去年4月才发布,到现在才走完清理规范的第一步。“早产”的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由于缺乏配套,导致待遇水平、适用范围、缴费基数、过渡期等诸多细节无法明确,严重制约了工作的开展。此外,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人员与公务员群体同等享受保障,现在只拿事业单位开刀,自然引发公平性的质疑。

从纵向来看,养老保险改革不是孤立的“茶杯里的风暴”,而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涉及退休年龄调整、养老保险增值等诸多方面。然而,最近几年,关于延迟退休一直未能达成社会共识,没有实质性进展;我国现行将养老金存在银行的模式,面临巨大保值增值压力;做实养老金个人账户“雷声大、雨点小”。实践表明,这些问题由于缺乏必要的协调解决,已经呈现出相互羁绊之势。养老金跑不过CPI、个人账户“空账”,导致事业单位改革难以推进;而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五年未果,又使得延迟退休每每提出都会遭遇一片反对声。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改革目标中特别提到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对养老保险改革而言,不能再是某个领域单兵突进,必须做到一揽子的系统改革,齐头并进。既然改革不可避免,作整体的、系统的安排,一鼓作气,是减少改革阵痛、切实推进养老改革。

不少民众表示,对于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应该给出具体的时间和线路。如果所谓的改革一直在拖沓、原地不动,有多少人能经得起这样的等待呢?而所谓的公平又何从谈起?

事业单位,我国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


今年年初,国务院发文废除养老保险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也和企业一样缴纳养老保险。而西安市1997年就已经开始试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目前不少公务员面临困惑,往年缴纳的费用怎么办?

试点时的缴费基数比较低

西安市人社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1997年,西安市率先在全国试点,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规定,之后西安市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都开始全员缴纳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相比,个人缴纳比例也是8%,而单位缴纳部分与企业不太一样,这期间也经过几次调整。

据介绍,西安市当时的缴费基数是按照基本工资来缴纳,相对山东近日出台的办法中的缴费基数比较低。

山东省7月29日率先发布的《山东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规定,机关单位(含参公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地区附加津贴)以及年终一次性奖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和绩效工资。

津补贴以后可能纳入缴费基数

今年年初,国家出台养老保险并轨政策后,与以前缴费基数只是基本工资相比,今后的缴费基数可能会变大,比如将津补贴等纳入到基本工资里,作为缴费基数。有些工资比较低的公务员担心,缴纳养老保险后,工资会下降很多,为此,作为养老保险并轨的一项配套措施,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也随之调整,记者从西安市人社局获悉,6月底,西安市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基本工资标准的兑现工作已全面完成。

基本工资调整到位,也为下一步养老保险的缴纳奠定了基础,据西安市人社局有关人员介绍,目前我省正在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细则,预计会实行省级统筹。由于西安市早已试点养老保险,之前公务员已经缴纳的个人部分该怎么办?据有关人员介绍,目前陕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实施细则没有出台,之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缴纳的部分,有可能会统一纳入职业年金,到退休时连本带息一并返还个人。

根据国家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从去年10月开始实施,按照新标准来参保,为此西安市从去年10月已经停止了原来的参保政策,等待新的参保方案确定后,再从去年开始补缴。

消息出台后,很多人开始担心新政策会影响其退休金,对此相关人士表示,这个倒是不用太担心,根据国家改革的以往操作情况来看,会有一个良好的过度,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保险知识汇总,浙江出新政 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单独建账


浙江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单独建账,出台配套措施细化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试点方案。

国务院研究部署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3个月后,首个由省级行政区出台的相关配套措施在浙江出炉。

昨天,《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到,浙江省政府已经出台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框架,其中基本养老金的发放将按照参加工作时间和退休时间,采取区别对待政策。

浙江省日前出台的方案规定,除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外,其他事业单位均纳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范围。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超过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个人缴费全部计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始于今年3月,当时,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等。

此轮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背景,是事业单位工资连续上调,退休人数增加。由于事业单位退休费与退休人员退休前工资额直接挂钩,政府财政负担十分沉重。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此前曾表示,改革的内容,重点在于建立新的机制。

根据上述试点要求,浙江对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采用区别对待:以实施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界,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按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参加国家和省统一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退休后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配套措施还明确表示,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具备条件时,可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一管理使用。

为完善改革,浙江已经或还将修订和制订一些新的政策法规,如《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和《浙江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等。

根据浙江省人事厅的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底,浙江省3.5万多家事业单位中,有66.7%的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98.9万名工作人员中,占事业单位人员总数61.8%的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办事程序


一.基本养老保险金收缴程序:

1、市属机关事业单位首次参保时应向市社保局直属保险处提供如下资料与表格.

①《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登记表》(需提供电脑软盘)

②《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参加社会保险人员登记表》(需提供电脑软盘);

③《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基金手册》;

④工作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

⑤本人1寸近照1张。

参保后正常缴费时,如本月无人员变更及月基本工资增减情况,市社保局直属保险处直接按上月参保人数按月基本工资数额委托财政或开户银行按划拨本月基本养老保险费;如有人员变更及月基本工资增减情况,用人单位要在当月十五日前填报《机关事业单位参加社会保险人员登记表》,并携带《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基金手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险电脑卡》,到市社保局直属保险处办理有关手续,市社保局直属保险处依据新核准人数及月基本工资收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2、直属保险处向参保单位发放下列资料:

①《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险手册》;

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险电脑卡》。

3、缴费情况反馈:

市社保局电脑中心每月末将基本养老保险费收缴情况汇总,打印出报表。同时直属保险处每月向缴费单位提供《基本养老保险费缴款单》,每半年提供一次《个人帐户帐目单》,由用人单位公布或转交给工作人员。

4、中止、终结缴费:

工作人员调动、被用人单位辞退或本人辞职等,其所在单位应于当月携带有关人员的资料到市社保局直属保险处办理中止缴费手续.工作人员经批准出国和赴港澳定居,或工作人员死亡,用人单位应于当月携带有关人员的资料到社保局直属保险处办理中止缴费手续.

所带资料:

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险手册》、《机关事业单位参加社会保险人员登记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险电脑卡》和身份证复印件.

二.基本养老保险金支付程序:

1、退休、退职审核程序

机关事业单位将退休、退职人员的有关资料报送市社保局直属保险处审核:

①《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

②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及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放的《干部退休证》、《干部退休通知》和市劳动局审批发放的《工人退休证》、《工人退休通知》。

③退休、退职人员的《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手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险电脑卡》、身份证复印件。

④退休、退职人员个人储蓄存折帐号。

⑤提供提前退休、退职人员的《深圳市伤病职工劳动能力鉴定表》。

经审核后,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资格的,同时办理停止缴费手续。

2、支付基本养老保险金

直属保险处每月5日前将基本养老保险金核算并转入退休、退职人员的个人储蓄存折帐户。退休、退职人员到银行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

事业单位,北京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将实行严格的总量控制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意见》提到,市机构编制部门可在市级部门之间、市与区县之间、区县与区县之间合理调剂事业编制。对因承接疏解人口需增加事业编制的区县,原则上从人口输出区调剂编制解决。需安置军转干部到事业单位的,原则上应安置到有空编的事业单位;安置单位编制不足的,从其主管部门所属其他有空编的事业单位调剂解决。

>>专家点评

旨在保证编制岗位精准性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进行事业编制的改革,首先要保持编制总量的稳定性、岗位的精准性。如果岗位不稳定,就难精准地确定事业单位的编制。另有相关专家也表示,事业单位的很多服务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完成,人员数量过多、机构臃肿则给政府带来沉重负担。

“剥离”行政类和经营类职能

京华时报记者了解到,中央提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即将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类、公益类以及经营类三种,其中公益类又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根据这些行政单位的特点和运营规律进行改革。

按照此次《意见》要求,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不再增加编制,人员只出不进。行政类单位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将其转为行政机构,经营类则按照行业分类逐步转为企业,收回事业编制。公益类则分为两种情况,一类继续实行审批制管理,二类实行备案或者不纳编的登记管理方式。

>>专家点评

行政类编制将转为公务员

竹立家认为,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就是将当下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和生产经营职能剥离出来,取消事业单位中的行政类和经营类,保留为社会提供保障的公益类。这个总体方向是对的,但难点是如何进行分类。比如说公益一类和二类,一类属于必须具备的,为全社会提供的服务,全部由政府拨款承担,二类则为部分人提供社会专项服务,享受部分政府拨款,哪些该享政府拨款,哪些不该就很容易模糊,这也是改革的关键。《意见》提到,公益一类需要严格的审批,二类采用备案方式或登记形式,这与享受政府拨款比例有直接关系。

此外,竹立家认为,行政类事业单位转为行政机构,则意味着事业编制人员转为公务员。行政执法人员应该由国家公务人员来承担,改革的方向正确,但目前公务员编制也有严格的控制,因此如何进行划转还需要进一步制定政策。

财政补助单位不得增加编制

在进行总量控制和分类管理的同时,《意见》提到,要做好事业编制的核定工作。对职能过于单一、规模较小、设置过于分散的事业单位,要予以撤并整合。因行政区划调整出现重复设置的事业单位,也要予以合理整合,并收回富余事业编制。

按照事业单位分类,可分为经费自理事业单位和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得将经费自理单位调整为财政补助单位,不得增加财政补助事业编制数量。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需要将经费自理调整为财政补助的,必须按不低于15%的比例核减其事业编制,并予以收回。

>>专家点评

削减机构为政府财政减负

竹立家认为,要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首先要核定事业编制,核定编制的过程也是对事业编制进行分类的过程。在核定过程中,明确事业单位的权责,削减分散臃肿的机构,不增加财政补助编制也是为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事业编核定是进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重要部分。

社保经办,青海省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4月13日讯:4月1日起,我省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由社保经办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我省成为继上海、天津、山东之后,第4个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全面启动并由社保经办机构直接发放养老金的省市,走在了全国前列。

据了解,4月1日,我省省直556家机关事业单位3.19万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已由省社保局通过银行实行了社会化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目前,我省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已开发完成,社保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在有机整合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得到大幅度加强。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从今年1月起,安排部署机关事业单位向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参保登记和申报缴费工作,并花大力气进行业务政策培训。

记者了解到,截至3月底,全省参保单位5822户,参保人员27.35万人(其中:退休人员8.8万人),参保率达到96%。海西、海南、海北、黄南州的参保率达到100%,西宁、海东两市的参保率也分别达到97%和95%。

从4月份起,我省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将向全省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近日,各级财政部门积极调度资金,保证发放养老金所需资金。各级社保经办机构集中力量,对各参保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进行审核,顺利完成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向社保经办机构的移交,全力确保养老金及时足额打到每个退休人员的账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