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保险市场,保险市场竞争的必要性及作用

2020-07-21
保险规划的必要性 家庭保险规划的必要性 保险理财的规划作用

一、保险市场竞争的必要性

竞争的范围很广, 诸如人类社会的政治竞争、军事竞争、经济竞争, 以及“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自然界竞争。正是因为有了竞争, 动物得以进化,人类得以发展, 社会得以进步。当今社会表现更为白热化的竞争是在经济领域、高科技领域。随着保险市场主体的多元化, 保险人之间的竞争也就不可避免, 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马克思在分析简单商品生产时曾经指出: 社会分工则使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互相对立, 它们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 只承认竞争的权威。因此, 社会发展到今天, 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回避竞争, 而要在激烈的保险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

保险市场的竞争, 主要是参与市场的保险人为了取得较好的环境, 占据较多的市场份额, 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必然要在费率、实力和服务上展开竞争。这里有一个朴素的道理, 就是保险市场的开放带来了多家保险公司的并存, 要生存就要竞争。当然, 这也是保险市场发育的一种客观需要。从市场垄断到市场竞争是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 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趋势, 也是一种社会进步。

我们说竞争是一种社会进步, 是因为社会进步不仅表现在物质丰富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人的要素上。社会需要强者, 强者在竞争中产生, 强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军。这种强者既包括某一企业团体, 又包括社会精英而组成的群体, 也包括在平凡工作岗位作出卓越成绩的某些个人。就保险公司会积极学习采用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 吸纳优秀管理人才, 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降低成本, 并通过潜心经营壮大自身经济实力, 立足市场, 驾驭市场。同时,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成本的降低, 会在更大程度上吸引客户, 使保险市场得到更快的发展。

(2) 保户能够享受更为优质的服务。保险市场竞争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保险客户。事实上, 保险企业间的竞争除了价格竞争, 最能吸引客户的应该是服务的竞争, 通过提高服务水平而赢得客户, 占领市场。所以, 当市场趋于成熟、竞争较为规范时, 竞争的焦点则集中在各家保险企业服务水平上。真正能够感动客户, 使客户成为名副其实的“上帝”的是一流的服务。这正是市场竞争所倡导的, 当然也是竞争的结果所在。

(3) 保险员工在竞争中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这一点不容置疑。社会需要强者, 强者在竞争中产生。就整个社会而言, 永远为强者准备一份丰厚的馈赠, 只为弱者留下一份同情。每一个保险员工要在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 追求知识, 克服惰性, 完善自身, 不断迈向成功的新阶梯。这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过程, 是人生境界的一种升华。

当然, 我们在看到保险市场竞争积极作用的同时, 还必须清醒地看到, 由于市场经济的趋利性, 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同, 市场管理还不完善, 竞争中的某些消极因素和违规行为不可避免。对此, 保险市场主体应采取积极的态度,着眼于长远利益, 切不可以短期行为处之, 以共同促进市场的健康发育, 把消极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保险人应自觉遵守市场规则, 规范自身行为, 以健康的心态, 规范的运作立足市场。保险人还应努力在经营管理上下功夫, 在改进服务上比高低, 练内功, 求发展。保险监管部门应对保险市场严格监管, 保护正当竞争, 打击非法竞争活动。同时, 逐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搞好自律。

返回:保险营销目录

相关知识

保险公司,保险市场竞争的有效性(三)


 三、中国保险市场竞争模式选择:垄断竞争模式

保险市场竞争模式的选择,亦即保险产业组织政策的选择。它直接影响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市场的稳定,从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稳定。

 正如在第一章所介绍的,世界上各国保险市场的竞争模式有许多类型。完全(独家)垄断型保险市场竞争模式在目前世界几乎不复存在。寡头垄断型模式在日本比较典型,该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尤其在近几年日本多家保险公司破产的情况下,由于有大型保险公司的接管,从而保证了保险市场的稳定。事实上,垄断竞争型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保险市场竞争模式的主流,这是因为,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一方面保险公司数量增加,另一方面购并浪潮的掀起,导致了保险公司的规模化经营。

 至于市场份额由众多规模相对偏小的保险公司共享的完全竞争型模式则是非常个别的现象。

 中国1985年前的保险市场属于独家垄断型保险市场,1986年新疆兵团保险公司成立,到2000年底,30家保险公司中,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占市场份额的69.67%,其余公司的份额仅为30.33%。

 基于上述分析,在封闭型经济条件下,寡头垄断型模式是中国保险市场竞争模式的理想选择;而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中国保险市场的理想模式将是垄断竞争型模式,其危险模式是自由竞争型模式。中国保险市场竞争模式的选择基于以下依据:

 第一,由于竞争可以促进产品的创新、服务的改善、费用的降低,有利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因此,要求有一定程度的竞争,这就要求具有一定的保险公司数量。

 第二,入世承诺。中国的保险入世承诺中,只对申请设立外资保险机构的条件作出了规定,而加入时营业许可证的发放不设经济需求测试或执照数量限制。这就决定了将会有大量的外国和本国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未来中国保险市场将是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局面。

 第三,规模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垄断。由于一定经济规模可以降低费用率,规模经济的要求促使保险公司趋向一定的规模化经营,从而促使一定程度的垄断。

 第四,保险公司自身特点需要一定的垄断。保险公司是风险管理企业,只有具有一定规模的保险公司,才能在其他小型保险公司破产时有大型保险公司接管,从而使被保险人得到保险保障;否则,保险公司本身就不保险了,被保险人也就缺乏保险保障,从而带来社会问题。

 第五,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需要打造保险“航空母舰”。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保险公司之间的国际竞争,各国为了提高本国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在产业组织上将会注重打造民族保险业的保险“航空母舰”。同时,保险公司为了提高本公司的竞争力,也将通过公司的股份化改造、公司购并浪潮来增加其资本量,通过打造保险“航空母舰”来提高其竞争力。

 第六,中国国情。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了保险公司规模的多元化,以保证保险市场的稳定;同时,中国保险市场发育尚欠完善,也决定了完全自由竞争型的保险市场竞争模式不适合中国。

保险市场,保险市场:保险市场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1 . 保险市场主体

 指保险商品的占有者, 包括保险人、被保险人、保险中介人等。之所以称之为主体, 首先是因为人是市场活动最活跃的因素, 保险商品买卖离开了买卖的任何一方, 就失去了意义。因此离开了市场的主体, 市场也就无从考察。其次, 市场主体在市场三要素中占主导地位, 其他两个要素是市场主体活动的载体, 它们不能离开市场主体独立走进市场。就保险市场主体条件而言, 一是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 也就是说能够按照主体本身的意志独立自主地进行保险商品的买卖活动; 二是保险市场主体必须对保险商品、资产、自身行为具有占有、使用、支配和处置的权力。占有是市场买卖的前提条件, 而占有与所有完全不同, 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使商品的所有权与占有权相分离, 以适应市场日趋频繁的交易需要。这就是保险市场中介人之所以成为市场主体的原因所在。

 2 . 保险市场客体

 指保险市场买卖的对象或标的物, 即保险单。保险属于一种特殊商品, 保险单则是保险的一种物化形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过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 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某种需要的物。这种物是用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 商品离开了使用价值, 买卖就不能实现。同样, 保险具有转嫁风险, 获得经济补偿的使用价值。保险市场客体具有很多属性, 其中一点就是它的有限性, 即保险品种受社会发展、认识水平和技术条件的影响, 不可能满足主体的所有要求。这样一来, 一方面要求保险人尽可能多地开发新险种, 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风险转嫁需要; 另一方面要求被保险人在购买保险时经济合理地选择市场客体, 最大限度地转嫁风险和节约支出。

 3 . 保险市场交换行为

 指保险市场主体为买卖保险而表现出的外在意志行为。我们说任何企图参与保险市场交换的主体, 尽管双方有保险商品或货币, 如果“ 让渡行为” 不存在, 或者说交换行为没有发生, 那么保险市场依然不能成为现实。这就是说,保险商品的买卖首先表现为人的具体活动, 受人的主观意志的支配。故交换行为同样也是构成保险市场的基本要素。交换行为由简单到复杂, 也同市场一样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 起初它对市场的影响和作用十分有限, 但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 交换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目前不论是宏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 对市场行为的研究都越来越予以高度重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在现代条件下, 保险市场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保险商品和货币占有者之间的买卖关系及其意志行为。在这一市场上,具有独立人格和主体行为的多个保险当事人和被保险人都存在让渡商品和货币的意志并实施了买卖行为。因此, 一个保险市场的存在, 必须具备保险主体、保险客体和交换( 买卖) 行为三个要素, 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保险市场。

保险公司,中国保险市场竞争模式选择


中国保险市场竞争模式选择: 垄断竞争模式

保险市场竞争模式的选择, 亦即保险产业组织政策的选择。它直接影响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市场的稳定, 从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稳定。

正如在第一章所介绍的, 世界上各国保险市场的竞争模式有许多类型。完全 (独家) 垄断型保险市场竞争模式在目前世界几乎不复存在。寡头垄断型模式在日本比较典型, 该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市场的稳定,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 尤其在近几年日本多家保险公司破产的情况下, 由于有大型保险公司的接管, 从而保证了保险市场的稳定。事实上, 垄断竞争型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保险市场竞争模式的主流, 这是因为, 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 一方面保险公司数量增加, 另一方面购并浪潮的掀起, 导致了保险公司的规模化经营。

至于市场份额由众多规模相对偏小的保险公司共享的完全竞争型模式则是非常个别的现象。

中国 1985 年前的保险市场属于独家垄断型保险市场, 1986 年新疆兵团保险公司成立, 到 2000 年底, 30 家保险公司中, 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占市场份额的 69.67% , 其余公司的份额仅为 30.33%。

基于上述分析, 在封闭型经济条件下, 寡头垄断型模式是中国保险市场竞争模式的理想选择; 而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 中国保险市场的理想模式将是垄断竞争型模式, 其危险模式是自由竞争型模式。中国保险市场竞争模式的选择基于以下依据:

第一, 由于竞争可以促进产品的创新、服务的改善、费用的降低, 有利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因此, 要求有一定程度的竞争, 这就要求具有一定的保险公司数量。

第二, 入世承诺。中国的保险入世承诺中, 只对申请设立外资保险机构的条件作出了规定, 而加入时营业许可证的发放不设经济需求测试或执照数量限制。这就决定了将会有大量的外国和本国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 未来中国保险市场将是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局面。

第三, 规模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垄断。由于一定经济规模可以降低费用率, 规模经济的要求促使保险公司趋向一定的规模化经营, 从而促使一定程度的垄断。

第四, 保险公司自身特点需要一定的垄断。保险公司是风险管理企业, 只有具有一定规模的保险公司, 才能在其他小型保险公司破产时有大型保险公司接管, 从而使被保险人得到保险保障; 否则, 保险公司本身就不保险了, 被保险人也就缺乏保险营销目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