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分红险是骗局吗?购买分红险的四大误区

2020-06-12
分红保险知识 财险保险规划 保险车险规划与思路
分红型保险具有投资安全、回报稳定、保障全面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稳健型投资者喜欢,今天给大家分析下购买分红险的四大误区,帮助大家更好地选购分红险。

误区01

为投资赚钱而买分红型保险

投保分红型保险是在确保保障的基础上,增加分红的收益。但如果投保人只顾投资收益而忽视保障,绝对是不可取的。因为分红型保险首先是保险,而不是储蓄(储蓄有固定利息,而保险的红利会随着保险公司每年的盈利状况而变化)或投资(投资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而分红型保险是在提供了保险保障的前提下,给投保人以额外的红利收入。风险极小,红利属于保费,可以免交所得税)。

误区02

分红型保险一定有高额分红

在分红型保险的整个保障周期里(特别是初期),可能会因为保费规模较小、前期费用较高、准备金累积率低、投资资金数额较小等原因导致初期分红偏低,甚至没有分红。但是,对分红型保险来说,最差的情况就是没有分红,不会出现负收益的情况。

误区03

相信高回报的分红承诺

由于分红型保险的利润要向投保人进行一定比例的分配,因此相对于其他险种,保费相对会高一些。但是,投保人购买分红产品时多支出的保费是确定的,而能否得到分红、得到多少分红,则是不确定的。因为,投资本身就是不好预测的。所以,任何时候、任何人(或机构)做出的过高的分红承诺都是不现实的。

误区04

过分看重短期分红

多数保险制度都是为一个中长期的计划和稳定的目标而服务的,持久不衰肯定优于昙花一现。虽然这些信息都要时间的检验,但是人们购买保险的原因正是由于未来充满里太多的不确定性,甚至是风险。所以,保险的价值就在于中长期保障,而不在于短期分红。

了解分红险四大误区,避免踩坑,合理选购分红险。​​​​

相关推荐

为什么分红险是“投诉高频区”?分红险都是骗人的吗?


说到“保险骗人”,不禁让我们想起朋友圈里那些隔三差五就以利益相诱的保险“开门红”广告,很多代理人经常会拿着分红保险向客户推销。无论是朋友圈文案,还是贴出来的盈利演示图,都特别好看。

诸如“只需交十万,若干年后,账户数字就轻松变成百万”,钱生钱的能力从未如此简单粗暴过——只要坐等着,五位数存款就能变成六位数,甚至七位数。

可一旦兴冲冲地买了,很快你就会失望——增值慢,取出难,这卖给我的是什么玩意?

一、为什么分红险是“投诉高发区”?

1、买前买后收益落差大

很多业务员在展示分红险计划书时,话术往往是:每年交个十万,交三年,如果一直不领,到了80岁就能有很多钱。这是真的吗?

钱会“自己长大”是不假,可是这里要注意两点:

首先,绝大多数理财险的收益一般分低/中/高三档,展示时为了诱人,常用的是高档收益,但实际上获得高档收益的难度很高。

比如,支付宝的“全民保”年金险也曾做过这种事,只显示高档收益,对不同收益档位缺乏明显提示;后来质疑声音大了,才把其余两档收益放到显眼位置。

其次,像当前的经济环境,理财险回报在中档较为合理,但依然有不确定性风险。根据合同,只有低档收益是白纸黑字保证的。但低档收益往往比银行定存利率还要差。

所以,购买前展示的收益和购买后实际的回报,两者差距较大,成为分红险常被投诉的一个重要原因。

2、有意无意的概念误导

分红保险理财为主,保障为辅,所以消费者投入的保费一般远大于出险赔付的保额。

大多数分红型产品约定用保额作为基数,计算每年返钱数额,但有些业务不精的业务员,会说成是以投入保费作为基数,诱导成交,数年后就很容易被投保人发现端倪,产生投诉。

3、一旦急用钱取不出来

分红保险的好处是,能给未来以确定的经济回报,但它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流动性差,一旦急着用钱,想要取出来相当麻烦。

所以,如果想通过分红险理财,务必要用近几年都确定不会用到的钱,切忌将日常应急资金都搭进去了。

未来一旦因为周转需要而选择退保取现,损失极大。

二、分红险到底“坑”在哪?

根据银保监发布的《分红保险精算规定》,保险公司分配给保单持有人的比例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70%。

有人可能会说:“挺好的啊,全年利润至少分出7成,给投保人分红呢。”

但是,“可分配盈余”可不是保险公司财务报表上能看到的数字,而是保险公司说了算的。

而每一个投保人该占多少份额,不但计算方式复杂,而且涉及用户数据,也是保险公司绝不外传的内部机密。

所以究竟能有多少红利送到投保人手中,消费者终归是无从知悉。

投保人能做的就是,等保险公司每年给印发红利通知书,通知书上写了多少钱,就领多少钱。

在给保单持有人分红这件事上,保险公司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所以分红险到底好不好赚,想必大家也懂。

所以说,保险千万种,眼睛要擦亮!别人激情营销,你要保持冷静,莫待明年排队退保,怼天怼地怼保险。

一眼看中理财型保险,却忽视最重要的人身保障,是90%的人初接触保险时都会踩的坑。

只有选对保险,才能真正保障自己,把意外、疾病带来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三、学会这3点,避开90%的坑

1、优先买什么?

相比起理财型保险,我们更应该优先选择能提供基础保障的保险。毕竟“保险姓保”,保险的本质是为了保障。

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买保障终身的储蓄型保险,但千万千万别买返还型,预算不足的可以先考虑消费型产品,把保额做足,等以后预算充裕再调整补足终身保障。

为什么懂行的人都建议你,远离那种号称“有病治病,没病返钱”的返还型保险?

很多人会觉得,如果买了一份保险,身体一直健康无忧,那这份保险到期没用就亏了。

事实上,同样花5000块钱,储蓄型产品能买到50万保额,而买返还型产品只能买到8万保额。

花一样的钱,买到更高保额才能更有效覆盖风险。尤其在疾病高发年龄段,足够高的保额才能覆盖家庭财务风险,才是我们首要追求。返还型保险看似“有病治病,没病返钱”,但实际保障不足、价格高昂,多付的钱还不如留下存银行更划算。

2、优先给谁买?

买保险的原则是先给顶梁柱买,后小孩老人。顶梁柱是家里赚钱最多的,承担着家庭的主要经济责任,优先把TA身上把保额做足,才能考虑其他成员。

千万不要因为观念错误,优先给老人小孩买了,却没给顶梁柱配保险。而家庭支柱一旦病倒了,家人失去主要收入来源的同时,还要背负着一大堆房贷车贷,才是对家庭真正的伤害!

3、花多少钱买保险合适?

一般根据家庭年收入的10~20%来配置保险预算。保费太低的话,保额难以覆盖疾病治疗费用,起不了作用,保险看起来鸡肋;保费太高的话,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所以最合适的保险,是根据自己的家庭财务情况及健康状况来进行个性化配置的,以现金和资产情况分析出最佳的保险产品组合。

分红险按需购买 避免三误区


分红险虽不如银行和股票能频繁进出,但好在稳定有保障,对于不希望一夜暴富,只求未来生活养老的人群来说,分红险显然比另外两种产品在长期投资方面更有优势,因此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如何挑选分红险呢?

分红险:分红不稳定可按需购买

分红险是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将上一会计年度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比例、以现金红利或增值红利的方式,分配给客户的一种人寿保险,但每年的分红具有不确定性,红利部分没有收益保证。

与传统寿险相比,分红险不仅同样有传统险种的特点,而且增加了诱人的分红功能。由于分红险本身的保障部分已经内含了一定的收益率,大约在2%~2.3%左右,若分红部分能达到2%左右,年收益约能超过4%左右。当然,如果消费者过于看重红利部分,那么在如今这样一个低利率环境下,而且股票市场也相当疲软,此时分红险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在目前情况下保险公司的总体投资收益率也不尽如人意,年度分红水平也不会太理想。

分红险必要知识

“就如同龟兔赛跑的童话故事一样,分红险产品就是那只乌龟,虽然跑得不快,但能稳中取胜。”当提到分红险产品今年上半年的收益情况,保险业内人士做了个这样的比喻。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分红险的市场走向明显好于万能险和投连险,第三季度以来更是成为了各大保险公司的热推产品。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分红险产品的收益都不在“高额”的范围内,但却始终保持稳定。今年资本市场走弱,使得连投险、万能险等主要投资于资本市场的产品光环不在,但主要投资于大额协议存款的分红险却依然维持了4%左右的收益。同时,为给保险产品升级,不少保险公司将分红险的投资方选择为大型重点工程,提升了分红险的收益率。因此,在上半年结束时,多家保险公司的分红险产品收益都达到了4.5%至5%。而太平保险的一款分红险产品就与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挂钩,首月收益就超过了5%。此外,分红险还能提供寿险保障,也比银行产品和股票市场更有优势。

分红险误区

消费者必须明白,分红保险可分配给投保人的红利是不确定的。

分红险的红利主要来源于死差、费差和投资带来的利差。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保险公司会将分红险账户可分配盈余的70%分配给客户。可见,分红水平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成果。如果经营成果好于预期,保险公司才会将部分盈余分配给投保人;如果比预期差,保险公司可能不会进行盈余分配。

投保分红险不要只顾眼前,过分看重短期分红利润。保险看重的是长期性,时间越长,其保障价值才越高。作为一种稳健的保险类型,分红险需要时间检验,不应只看一时得失。

分红险首先是保险,要关注它的保障功能;其次才能考虑投资功能。在当前降息周期,侧重保障需求的人可选择一些保险期较长、保障功能较强的保障型分红险产品,而不应对短期的收益率看得过重。

两类家庭应慎购分红险

1、短期内有大笔开支的家庭

2、收入不稳定的家庭

业内人士提醒,分红险产品的灵活性相对较弱,退保损失大,不能长期进行定点投资的人投保时需慎重。

分红险投保提防误区


分红险兼具保障与理财的双重功效,是很多追求稳健收益兼具保障需求目的客户的选择,但有很多人在选择分红险时可能会产生误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分红险。

三大误区需提防

专家指出,虽然分红险兼具保障与理财的双重功效,是很多追求稳健收益兼具保障需求目的客户的选择,但投保分红险也要规避三大误区。

1、当成高回报的短期赚钱工具其实,分红保险不适合用作三五年以内的短期投资。购买分红险后,如果短期内冲动退保,累积红利不多,现金价值也不高,就会出现投入的资金损失。分红保险看重的就是时间性,时间越长,保险价值越高。

2、认为分红每年都有虽然分红险属于稳健、持续的收益返还型产品,但分红险的分红利率是不确定的,因为红利来源要依据产品的投资收益(利差益)、费用结余(费差益)和人的寿命的延长(死差益)而定,这些数据都是不确定的,所以分红险产品说明书上的演示利率是监管部门要求保险公司提供的一种假定,并不是最终的保证分红率。

3、认为投保分红险可拥有全部保障人的保障需求是多层次的,不能认为有了分红险,什么保障问题都能解决。分红保险也需要添加一些附加险种,如意外伤害保险和意外医疗及住院保险等,一旦遇到意外事故或因疾病住院,才能得到更周全的保障。

通货膨胀和分红保险

所谓通货膨胀是指在以纸币为流通手段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从而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换句话说,当货币数量的增长速度大于实物数量的增长速度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打个比方:货币总量是100元,实物总量是100个苹果,那么,一个苹果价值就是1块钱;如果第二年苹果生产增加了100个,也就是市场上有200个苹果,而货币增加了200元,也就是货币总量为300元,那么第二年每个苹果的价值就是1.5元了。推及到整个经济实体运行,物价水平就上升了,于是就出现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供”小于“求”。

所谓分红保险,简单的说就是投保人可以享受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可以分享到保险公司红利的保险险种,有现金分红(美式分红)和保额分红(英式分红)两种模式。

分红险适合收入稳定人群

保险专家提醒消费者,分红险虽然比较稳健,但也并非人人都适合。分红险比较适合家庭较富裕、有稳定收入,且不太急于用此部分资金的人群,可以为未来资产保值或者给孩子储备未来的生活资金。此外,也适合要抚养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成员的家庭,如残疾智障儿。残疾儿或智障儿由于身体的因素,很难买到其他保障型的险种,且不适合拥有太多的现金,通过年年定额返还年金可以满足他们的一部分需求。

以下3类人群在购买分红险时要慎重:一是短期内需要大笔开支的家庭。因为分红险变现能力较差,如果中途退保,投保人只能按保单的现金价值退钱。二是收入不稳定的家庭。三是从保障需求出发的人。这3类人需要综合考虑收入情况、风险偏好等,可优先考虑购买保障类险种,以及选择一些保障期较长、保障功能较强的分红产品,而不应对短期的收益率看得过重。

分红保险肯定有分红吗?

分红保险的红利主要来源于保险公司对该险种实际经营的成果与当初费率厘定时预期的差益。但一般分红保单的红利大部分来源于投资收益,而投资收益的多少又取决于保险公司实际业务经营能力状况,换句话来说,保单红利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还有可能“负有”,如果有人向你保证肯定会有分红,且一定会高于银行储蓄,不可信以为真。

为什么分红险是“投诉高发区”?难道分红险都是骗人的?


说到“保险骗人”,不禁让我们想起朋友圈里那些隔三差五就以利益相诱的保险“开门红”广告,很多代理人经常会拿着分红保险向客户推销。无论是朋友圈文案,还是贴出来的盈利演示图,都特别好看。

诸如“只需交十万,若干年后,账户数字就轻松变成百万”,钱生钱的能力从未如此简单粗暴过——只要坐等着,五位数存款就能变成六位数,甚至七位数。

可一旦兴冲冲地买了,很快你就会失望——增值慢,取出难,这卖给我的是什么玩意?

一、为什么分红险是“投诉高发区”?

1、买前买后收益落差大

很多业务员在展示分红险计划书时,话术往往是:每年交个十万,交三年,如果一直不领,到了80岁就能有很多钱。这是真的吗?

钱会“自己长大”是不假,可是这里要注意两点:

首先,绝大多数理财险的收益一般分低/中/高三档,展示时为了诱人,常用的是高档收益,但实际上获得高档收益的难度很高。

比如,支付宝的“全民保”年金险也曾做过这种事,只显示高档收益,对不同收益档位缺乏明显提示;后来质疑声音大了,才把其余两档收益放到显眼位置。

其次,像当前的经济环境,理财险回报在中档较为合理,但依然有不确定性风险。根据合同,只有低档收益是白纸黑字保证的。但低档收益往往比银行定存利率还要差。

所以,购买前展示的收益和购买后实际的回报,两者差距较大,成为分红险常被投诉的一个重要原因。

2、有意无意的概念误导

分红保险理财为主,保障为辅,所以消费者投入的保费一般远大于出险赔付的保额。

大多数分红型产品约定用保额作为基数,计算每年返钱数额,但有些业务不精的业务员,会说成是以投入保费作为基数,诱导成交,数年后就很容易被投保人发现端倪,产生投诉。

3、一旦急用钱取不出来

分红保险的好处是,能给未来以确定的经济回报,但它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流动性差,一旦急着用钱,想要取出来相当麻烦。

所以,如果想通过分红险理财,务必要用近几年都确定不会用到的钱,切忌将日常应急资金都搭进去了。

未来一旦因为周转需要而选择退保取现,损失极大。

二、分红险到底“坑”在哪?

根据银保监发布的《分红保险精算规定》,保险公司分配给保单持有人的比例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70%。

有人可能会说:“挺好的啊,全年利润至少分出7成,给投保人分红呢。”

但是,“可分配盈余”可不是保险公司财务报表上能看到的数字,而是保险公司说了算的。

而每一个投保人该占多少份额,不但计算方式复杂,而且涉及用户数据,也是保险公司绝不外传的内部机密。

所以究竟能有多少红利送到投保人手中,消费者终归是无从知悉。

投保人能做的就是,等保险公司每年给印发红利通知书,通知书上写了多少钱,就领多少钱。

在给保单持有人分红这件事上,保险公司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所以分红险到底好不好赚,想必大家也懂。

所以说,保险千万种,眼睛要擦亮!别人激情营销,你要保持冷静,莫待明年排队退保,怼天怼地怼保险。

一眼看中理财型保险,却忽视最重要的人身保障,是90%的人初接触保险时都会踩的坑。

只有选对保险,才能真正保障自己,把意外、疾病带来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三、学会这3点,避开90%的坑

1、优先买什么?

相比起理财型保险,我们更应该优先选择能提供基础保障的保险。毕竟“保险姓保”,保险的本质是为了保障。

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买保障终身的储蓄型保险,但千万千万别买返还型,预算不足的可以先考虑消费型产品,把保额做足,等以后预算充裕再调整补足终身保障。

为什么懂行的人都建议你,远离那种号称“有病治病,没病返钱”的返还型保险?

很多人会觉得,如果买了一份保险,身体一直健康无忧,那这份保险到期没用就亏了。

事实上,同样花5000块钱,储蓄型产品能买到50万保额,而买返还型产品只能买到8万保额。

花一样的钱,买到更高保额才能更有效覆盖风险。尤其在疾病高发年龄段,足够高的保额才能覆盖家庭财务风险,才是我们首要追求。返还型保险看似“有病治病,没病返钱”,但实际保障不足、价格高昂,多付的钱还不如留下存银行更划算。

2、优先给谁买?

买保险的原则是先给顶梁柱买,后小孩老人。顶梁柱是家里赚钱最多的,承担着家庭的主要经济责任,优先把TA身上把保额做足,才能考虑其他成员。

千万不要因为观念错误,优先给老人小孩买了,却没给顶梁柱配保险。而家庭支柱一旦病倒了,家人失去主要收入来源的同时,还要背负着一大堆房贷车贷,才是对家庭真正的伤害!

3、花多少钱买保险合适?

一般根据家庭年收入的10~20%来配置保险预算。保费太低的话,保额难以覆盖疾病治疗费用,起不了作用,保险看起来鸡肋;保费太高的话,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所以最合适的保险,是根据自己的家庭财务情况及健康状况来进行个性化配置的,以现金和资产情况分析出最佳的保险产品组合。

投保分红险三大误区需提防_保险知识


分红险兼具保障与理财的双重功效,是很多追求稳健收益兼具保障需求目的客户的选择,但有很多人在选择分红险时可能会产生误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分红险。

三大误区需提防

专家指出,虽然分红险兼具保障与理财的双重功效,是很多追求稳健收益兼具保障需求目的客户的选择,但投保分红险也要规避三大误区。

1、当成高回报的短期赚钱工具其实,分红保险不适合用作三五年以内的短期投资。购买分红险后,如果短期内冲动退保,累积红利不多,现金价值也不高,就会出现投入的资金损失。分红保险看重的就是时间性,时间越长,保险价值越高。

2、认为分红每年都有虽然分红险属于稳健、持续的收益返还型产品,但分红险的分红利率是不确定的,因为红利来源要依据产品的投资收益(利差益)、费用结余(费差益)和人的寿命的延长(死差益)而定,这些数据都是不确定的,所以分红险产品说明书上的演示利率是监管部门要求保险公司提供的一种假定,并不是最终的保证分红率。

3、认为投保分红险可拥有全部保障人的保障需求是多层次的,不能认为有了分红险,什么保障问题都能解决。分红保险也需要添加一些附加险种,如意外伤害保险和意外医疗及住院保险等,一旦遇到意外事故或因疾病住院,才能得到更周全的保障。

通货膨胀和分红保险

所谓通货膨胀是指在以纸币为流通手段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从而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换句话说,当货币数量的增长速度大于实物数量的增长速度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打个比方:货币总量是100元,实物总量是100个苹果,那么,一个苹果价值就是1块钱;如果第二年苹果生产增加了100个,也就是市场上有200个苹果,而货币增加了200元,也就是货币总量为300元,那么第二年每个苹果的价值就是1.5元了。推及到整个经济实体运行,物价水平就上升了,于是就出现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供”小于“求”。

所谓分红保险,简单的说就是投保人可以享受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可以分享到保险公司红利的保险险种,有现金分红(美式分红)和保额分红(英式分红)两种模式。

分红险适合收入稳定人群

保险专家提醒消费者,分红险虽然比较稳健,但也并非人人都适合。分红险比较适合家庭较富裕、有稳定收入,且不太急于用此部分资金的人群,可以为未来资产保值或者给孩子储备未来的生活资金。此外,也适合要抚养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成员的家庭,如残疾智障儿。残疾儿或智障儿由于身体的因素,很难买到其他保障型的险种,且不适合拥有太多的现金,通过年年定额返还年金可以满足他们的一部分需求。

以下3类人群在购买分红险时要慎重:一是短期内需要大笔开支的家庭。因为分红险变现能力较差,如果中途退保,投保人只能按保单的现金价值退钱。二是收入不稳定的家庭。三是从保障需求出发的人。这3类人需要综合考虑收入情况、风险偏好等,可优先考虑购买保障类险种,以及选择一些保障期较长、保障功能较强的分红产品,而不应对短期的收益率看得过重。

分红保险肯定有分红吗?

分红保险的红利主要来源于保险公司对该险种实际经营的成果与当初费率厘定时预期的差益。但一般分红保单的红利大部分来源于投资收益,而投资收益的多少又取决于保险公司实际业务经营能力状况,换句话来说,保单红利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还有可能“负有”,如果有人向你保证肯定会有分红,且一定会高于银行储蓄,不可信以为真。

如何巧妙购买分红险?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财投资,投资的方式有很多,实下流行的分红保险就是一种。分红保险有着保险的保障也有投资理财的优势,是很多人的理财选择。

我们所说的分红型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将其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的盈余,按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人寿保险产品。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将上一会计年度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以现金红利或增值红利的方式,分配给客户的一种人寿保险。这类保险的主要特点就是交费期短(只要交3年或5年)、保费略高(年缴几千元或万元以上)、带有一定的保障(身故保额可能略高于所交保费)、返还极快(最快可能当年就开始返还);对于家庭理财渠道而言,也是一种保值、增值,还有保障的新渠道。

分红型的保险并不是人人都适合买的,分红型保险适合有稳定收入,或收入较高或有一定资金积累,且不太急于用此部分资金的人群。这类人群适宜买分红型的保险。

对于分红型保险的利率是如何计算出来的?这个问题就要从红利的来源说起。分红产品的分红一般来源于利差益(即投资收益率与预定利率之差)、死差益(实际死亡率低于保单设计时假定的死亡率)和费差益(实际发生的费用率低于保单设计时确定的费用率)三部分。有的分红产品只分利差,有的分红产品则包括利差、死差,还有的分红产品三者均包含在内。因此,客户在选择分红产品时除了应重点观察其以往的分红情况(如长期分红率的高低、分红率是平稳增长还是波动激烈),同时还应结合保单的现金价值、所缴保费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红利的领取有四种方式:1.累计生息:红利留存于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公司每年公布的红利累计利息,以复利的方式储存生息,并于本合同中止或投保人申请时给付。这样保单期满时会获得较好收益;2.抵缴保费:红利用于抵缴下一期应缴保费,若抵缴后仍有余额,则用于抵缴以后各期的应缴保费;3.抵缴保险费方式在缴费期满后自动变更为累计生息方式,这样方式保费会越缴越少;4.购买缴清增额保险:根据被保险人的当时年龄,以红利作为一次缴清保险费,按相同合同条款增加保险金额。

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分红产品,怎样选择才更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才能让投保人更放心呢?

购买分红险保障放第一

百姓在购买分红型保险时还是应该先把保障放在第一位,然后再考虑收益状况,毕竟人们购买的是保险不是搞投资。首先,应设定合理的保障额度。如果是工薪阶层,所设的“保险金额”应该等于“年支出×工作时间”,并且“工作时间”设的年限应短一点,一般在5-10年左右;如王小姐年支出是1万元,所设定的保额就应该在5万元-10万元。而如果您是“金领”收入阶层,所设“保险金额”应该等于“年收入×工作时间”,同时“工作时间”还要设得长一点。其次,在购买分红型保险时要了解各家公司投资实力;目前保监会对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已放宽,保险资金已从单纯银行协议存款向投资国家能源建设等方面转移,如果一个寿险公司有良好的投资团队和投资渠道,客户的收益也会较高。再次,看待分红保险的红利,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切不可与其他短期性的投资收益作简单比较;因为保单的红利计算并非以投保人交付的保险费为基础,而是以保单所具有的价值以及被保险人的年龄、保险金额、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例如资金问题,在保单生效的头几年,由于经营成本(包括管理费用、风险保费等)较高,使得保单所具有的价值低于所交保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保单所具有的价值将远远超过所交保险费,交费期满后,保单价值仍然不断积累直到终身;最后根据家庭状况对红利进行合理的领取。

很多客户在购买了分红险以后有过这样的担忧:“现在保险公司销售很多分红险,红利状况不确定,我怎么知道保险公司的红利状况”?但这样的担忧是大可不必的。因为保险公司都会本着对客户负责的原则,对客户每次收上来的保费做投资都非常谨慎,而且在严格监管之下实施投资,确保在客户固定返还及时拿到的前提下进行投资,像三峡工程、南方电网这样大的工程都有保险资金参与投资,此外现在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放宽之后,保险公司可以入股商业银行及证券机构。像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保集团等几家大型保险集团回归A股之后,对于资金的运用可谓更加灵活。保险资金投资的领域正在进一步拓宽,可以说,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金融领域,参股融资都有保险资金的运作。

此外,保险资金投资也有一定的比例,当保险公司将客户的各期保费收上来之后,它也有一个投资比例,这个比例首先要保证客户的固定返还一定要及时拿到。在这个前提下,再抽走一部分资金进行投资,投资的风险系数绝对在监管部门掌控的范围之内,决不允许保险资金贸然进入风险市场。

所以,大家不用为分红的前景感到担忧。此外,分红险在国外的销售势头非常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红险能抵御通货膨胀。保险作为我们家庭投资理财的一个重要环节,适当购买分红保险对于我们投资理财,合理安排家庭资产还是很有好处的。

不要把分红当储蓄

分红除了能让客户拥有保障之外,当公司的经营业绩较好时,还能分享到公司的投资收益,有效规避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正因为如此,许多保户就将购买期限较短的分红险来代替定期存款,把所有的钱都投到分红险上。殊不知,这很容易埋下隐患,一旦急需资金,保户只能以退保的方式撤消保单,而退保所带来的损失相对较大,绝不只是银行里的一点点利息。因此建议投资者不要将分红险当成储蓄,一次性做太大的投入。

选择累积生息的方式留存红利

一般来讲,公司会让客户自己选择红利的领取方式,如领取现金、抵交保费、累积生息、或是增加缴清的金额。但是既然保户将分红险做为一种家庭的投资手段,就应注重长期收益。所以,建议保户选择红利累积的方式进行再投资,让钱生钱。通过较长年份的有效累积,分红应该能使资金有较大幅度的增值。

看公司的收益水平

分红的红利来自于公司的总盈余,所以公司的投资收益情况对于分红产品的分红状况至关重要。虽然保监会规定:公司70%的盈余必须分配给保单持有人,但由于红利只是一种预期的收益而非公司承诺的保证收益,只有当公司的投资收益和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时,客户才能享受到一定比例的分红。所以一定要购买业绩优良、投资能力强的公司的分红产品。而那些经营状况不佳的公司的分红险能力相对较弱,甚至有可能低于定期存款。

进行组合投资

保户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分散投资,而不该将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一个品种上。现在市场上的分红产品比较雷同,多是5年期至10年期的定期分红险,责任也类似,不存在本质区别,这样分红回报的多少就完全取决于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能力,只有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才能真正规避风险,起到理性投资的目的。

所以,在购买分红险前,保户应向银行专管员或营销员详细询问公司以往的投资回报率和分红比例,同时还要充分地运用组合投资的策略,有的放矢地进行选择,让分红最大限度地为您创造财富。

那如果又看重分红,那究竟怎么样选保险公司呢,最主要从以下几点看:

1、公司的规模,毕竟保险是几十年的投资。

2、公司的营运能力,投资渠道。(保险公司是必需把盈余的70%分给客户的)

3、以往的分红及发展走势。

4、险种的现金价值,因为分红是以现金价值来分的。

分红险投资:投资误区巧规避


分红险作为寿险一种,是根据人身寿命周期表计算出来的相对于财险、车险等险种,其收益性更为稳定,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购买习惯。消费者在购买分红险后就获得了一份相当于银行储蓄本金的保底收益。如果将这种收益最大化,是不少投保人常见的问题。

“这几年的投资肯定是亏损。即便赚了点,也被CPI消化了。”今年以来,和市民李先生有相同感受的老百姓越来越多。在目前通货膨胀的压力下,在房地产、股票投资一片萧瑟的背景下,承诺保本、承诺收益的保险理财产品更具有抵制通货膨胀的能效,受到市民的追捧。

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与发行量双双降温。其中,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遍不高于4%。相较而言,一些保险产品综合收益率能到4.55%左右,对追求稳健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很有吸引力。由于承诺保本收益较好,这些保险产品今年三季度以来一直卖得不错。

不过,也有保险理财人士也表示,保险毕竟不同于炒股票那样可以高抛低吸,频繁进出,保险更像是存储自己的一根救命稻草,目的不是为了一夜暴富,而侧重于为自己的未来留后路,让以后不受穷。

保险专家提醒,如果投资者比较看重短期的收益,保险理财产品并非最佳选择。而购买保险理财产品,投资者首先需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使自己的资产价值得到长期、稳定的增长,而不是片面追求短期的收益。如果想要得到理想的投资回报,拥有一个中长期的投资规划才是上策。

在选择分红保险时,选择不同的红利处理方式,保户所能获得的利益也会不同。据了解,目前我国市面上的分红保险的红利处理方式主要有四种,现金红利、累积生息、抵交保费和购买交清增额保险。

据一位保险业资深专家介绍,一般来说,保户会比较乐于选择现金分红方式。但该专家认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每年的分红金额并不大,为了较小的金额办理每张保单的支付、领取手续,实在是不划算。在分期缴费的情况下,抵缴保费与现金分红的实际效果是一样的,还可以省去支付、领取手续。累积生息更可以减少小额的支付、领取手续。

据了解,在相同投资收益条件下,现金红利和购买交清增额保险所获得的保额红利并不相等。比如,一位家长为自己0岁的女儿购买了30年期的某分红保险产品,该保险产品可采用现金红利或购买交清增额保险的红利处理方式。假设现金红利是100元,购买交清增额保险转换成保额红利时则为440元,是现金红利的4.4倍。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产品不同或被保险人不同的情况下,现金红利转换成保额红利时的额度是不相同的。而且,保额红利只有在保户发生人生风险时才可以领取,但如果保户需要资金还可以以现金形式领取增额交清保险的全部或部分现金价值。交清增额保险部分所具有的现金价值也可以参加红利的分配。

另据介绍,一般情况下,红利处理方式在投保时就确定,以后可申请转换。

购买分红险应避免三个误区:

误区1:分红险一定能分红

误区2:所有家庭都适合购买分红险

两类家庭应慎购分红险

●短期内有大笔开支的家庭

●收入不稳定的家庭

误区3:分红险有无保障功能无所谓

分红险主要特征:1、保单持有人享受经营成果。2、客户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3、定价的精算假设比较保守。

投资分红保险要注意的事项

一般来说,分红保险具有保险期限较长,风险不确定性的特点。

其次,要明白演示红利并非保证红利。对于分红保险,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往往会用一个假定的利率来做演示,且保险利益演示表上都注明高、中、低三档红利水平,但即使是低档红利,也取决于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仅仅是公司对未来经营业绩的一种预期。实际红利水平是由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确定的。

第三,要仔细阅读分红保险产品说明书。充分了解该产品的性质、特征、保险公司对产品费用率、红利及红利分配方式、保单持有人承担的风险、退保问题的规定等。

第四,要尽量避免退保。分红保险作为投资来讲是一种长期投资方式,其投资功能要通过一段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在投保初期,成本高,费用大,红利少;之后随着产品的各项费用大幅下降,现金价值累计加快,红利分配也逐渐增多。因此,客户购买分红保险后,应尽可能避免退保,否则将发生比不分红保险退保更大的损失。

以“民生保险分红可靠吗”解答分红险的选择


北京的王先生想要购买一份分红险,面对繁多的分红保险险种,他不知所措,这是很多投保人在投保前都会遇到的问题,这里就以民生保险分红为例给大家进行讲解。

分红险指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将上一会计年度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以现金红利或增值红利的方式,分配给客户的一种人寿保险。 在中国保监会目前的统计口径中,分红寿险、分红养老险、分红两全险及其他有分红功能的险种都被列入分红险范围。

据民生人寿一位负责人介绍,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民生富贵年年两全保险(分红型)”分为计划A、B两款。

其中计划A保障至80周岁,设计时主要针对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中、高收入阶层,比如公务员、企事业高管、职业经理人、中小企业主、拥有特殊职业技能者(如医生、律师、会计师、高级教师等)以及短期获益者等的家庭。计划B保障至60周岁,适合大众客户群体,主要针对关注老年生活品质、子女教育及偏好储蓄、希望有稳定投资收益的家庭。

据了解,“民生富贵年年两全保险(分红型)”具有“安全保本、快速见利、年年养老、越领越多”四大特色,在提供专业理财增值服务的同时,将有效帮助客户抵御通货膨胀的压力,科学合理安排人生各阶段的现金流。除具有较强的理财、养老功能外,该产品还为客户提供了较强的保障功能。在保险期间内,如果被保险人不幸身故,民生人寿将按客户已交保险费和累积的现金红利之和给付身故保险金。

分红保险的分类

分红保险依据功能,可以分为投资和保障两类。

投资型分红险以银保分红产品为代表,主要为一次性缴费的保险,通常为5年或10年期。它的保障功能相对较弱,多数只提供人身死亡或者全残保障,不能附加各种健康险或重大疾病保障。在给付额度上,意外死亡一般为所交保费的两到三倍,自然或疾病死亡给付只略高于所缴保费。比如某保险公司的银保分红产品,在一年内身故只退回保险费;一年以后疾病身故则按保额赔偿;意外身故则按保额3倍赔偿。

保障型分红险主要是带分红功能的普通寿险产品,如两全分红保险和定期分红保险等。这类保险侧重人身保障功能,分红只是作为附加利益。以两全分红保险为例,在固定返还生存金的同时,还有固定保额的身故或全残保障,红利将按照公司每年的经营投资状况分配,没有确定额度。保障型的分红保险通常都可作为主险附加健康险、意外险和重大疾病保险,能形成完善的保障计划。

如何选购分红险

寿险产品进行结构性调整,兼具保障功能和稳健收益的分红险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分红险究竟如何派发红利?保险专家介绍,主要有现金分红和保额分红两类,其中现金分红可灵活变现,保额分红则可提高保障。现金分红又称美式分红、保费分红,以所缴保费为基础进行分红。现金分红的领取方式包括现金领取、累计生息、抵缴保费等。保额分红又称英式分红。红利具体派发方式是将当期红利增加到现有保额基础之上,采取复利递增保额。

保险专家建议,在购买分红型保险产品时,不能单纯地以分红返现等投资目的作为衡量产品优劣的唯一标准,也不该将分红险产品与股票、基金或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提并论来评判是否值得购买,只有中长期持有才能发挥一份分红险保单“聚沙成塔”的累积效应。

险种选择:保障第一

要考虑的是能否满足自己的保障需求。分红险涵盖的范围较广,主要有养老、教育、身故保障等,投保人须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相应的产品。分红险产品可以再附加各种健康险、意外险等产品的搭配,能很好地满足医疗和保障需求。

产品选择:货比三家

由于分红险的收益率并不能提前固定和量化,因此投保人需对有意向的保险公司多作了解,包括该公司的运营情况、行业评价、以往分红水平、代理人的专业程度、公司服务水平等。

方式选择:现金流第一

投保人要根据现在以及将来现金流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缴费方式和将来红利领取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分红方式,一种是现金分红,一种是保额分红。如果不急于将红利取出,可选择保额分红产品,增加保险金额;如对现金有需求,则可选择现金分红产品,灵活性更高。

分红险,保险保障功能是关键


保险公司纷纷抢推分红险

一过完年,这CPI就不断往上走创新高,央行也一再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银行资金骤然吃紧,逼得他们纷纷推出各类理财产品。一向把上半年视为分红险销售黄金季节的保险公司,自然不遑多让,纷纷抢推出了各类分红险。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寿、平安人寿等11家寿险公司今年已推出近20款“分红险”主打产品,主要包括中国人寿的福禄双喜两全保险(分红型)、新华人寿的好利年年两全保险(分红型)、泰康人寿的财富人生、平安的金裕人生、太平人寿的福寿连连两全保险、金悦人生等。中国人寿不仅推出了全新的“鸿盈”分红险,进入4月份,又将2007年推出的“美满一生”升级后以“福满一生”强势登场。而作为去年的新晋三甲之一,新华人寿干脆用“好利年年”与“吉祥如意”两款分红险强势开年。泰康人寿曾以万能险为主打,但今年也转推分红险“财富人生”。中国平安甚至计划停售明星产品智盈人生万能险,也发力分红险市场,今年一季度分红险的增幅明显高于万能险增幅。

买保险应重保障量力而行

为了拼抢分红险市场份额,各家保险公司可谓使尽“浑身解数”。中国人寿新推出的“福满一生”,不仅强调其“当年返现”优势,还直接瞄准了民资最为丰厚的浙江,把全国性的新闻发布会放在了杭州举行。太平人寿则针对近期市民寻求资产保值抗通胀的需求高涨,明确宣称其新推出的“金悦人生”,是国内市场上“首款创新型长期抗通胀的”保险理财产品:自投保后到65周岁前,客户每两年即可领取一次生存金,领取金额从保额的5%开始,每领取五次,领取比例即提升5个百分点,即10%、15%,直至20%。到客户65周岁后,无论之前领取比例是多少,生存金的领取频率“加速”为一年一领,且领取比例“跳升”为保额的30%,一直领到88周岁。太平人寿在新闻宣传稿中称,该款保险“领取比例大幅度跳跃,不但成为阻击通胀的第一招,更可以满足客户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资金需求。”

不过有网民指出,按照保监会相关规定,保险公司在宣传产品时,不能跟银行存款、理财产品做比较,而应强调保险的保障功能,太平人寿上述宣传,存有“违规”嫌疑。对此太平人寿有关人士昨日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研究过了,宣传保险产品“抗通胀”概念并不在保监会禁止之列。

有保险业资深人士指出,目前的分红险产品基本都属于返本型,分红收益高低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理财能力。在当前分红险投资渠道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的理财能力并不存在太大差异。其次,分红险收益率即使可抵御通胀,也不能单纯地视为理财产品,仍是一种消费。第三,分红险的收益虽然比较稳健,但变现能力较差。因此,投资者购买分红险,通常合理配置不应高于家庭可支配资产的2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