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保险:到底是没返还的亏?还是返还型的更亏?

2021-05-24
保险是人生的规划 国外的保险是怎样规划的 保险是爱的规划
每次发布了产品测评的文章以后,大家最常问的问题类型之一是:“这款产品到期之后有没有返还啊?”“没返还?那就消费掉了吗?没了吗?好亏啊~!”

今天,咱们就专门开篇聊聊这个问题吧!到底应该选择消费型的保险还是储蓄型的保险?

我们知道,家庭理财规划是要家庭财务目标最终能确保达成。而保险的本质是防范我们的家庭财务目标,会因非财务的原因瞬间坍塌的风险。

从理论上讲,防范这种风险的发生的行为就是一种消费。

做个类比,一间公司每年要付律师费,是一种帮公司规避法律风险的消费;我们每年要付一笔钱去体检,是一种帮我们管理好身体健康、及时发现健康风险的消费。

同理,买保险是为了规避财务坍塌的风险,把我们的家庭财务瞬间坍塌的风险分担给保险公司,使我们的家庭财务更加稳健,也是一种消费的行为。

所以当我们要考虑防范家庭财务,因非金额因素瞬间坍塌的风险时,我们首先应该考虑消费型的保险。

至于储蓄型的保险,无非就是在消费型保险的基础上加入了储蓄的元素,即把保费提高,保险公司拿着多收回来的钱去储蓄、投资,最后把产生的一部分收益返给我们。

这也是为什么有不少朋友问小编发出来的某些产品为什么这么便宜,就是因为它们是消费型的保险,你跟储蓄型的保险一对比,就会发现价格差距还挺大的了。

大家储蓄的目的,都是为了最后能够把钱拿回来,满足其他的目标,比如买房、买车、孩子教育和退休。

但储蓄方式有多种多样,不一定非要放在保险公司,因为这种储蓄型保险的储蓄效率,是极为低下的!

大家考量储蓄效率的时候,总是单纯的看自己一共投入多少钱、能拿回多少钱,却忽视了一份保单对资金的锁定期长达几十年,如果把收益率平摊到这么漫长的年份中,你会失望地发现:它们的实际年化收益不超过银行定期存款。

这种储蓄型的保险产品唯一的好处是什么呢?强制储蓄,能保障你到期有一笔钱。

不过说实话,这笔钱放银行做定期存款,安全,收益又更高,灵活度相对也更好,相比之下储蓄型保险产品实在没什么优势。

所以答案一目了然,我们要解决家庭财务中保障的问题,就要正视我们的保障是一种消费,当然应该首推消费式保险,也就是高保障低保费的保险产品了。

想知道自己买的储蓄型保险产品,储蓄效率到底有多少?

想买消费型保险,却不知道哪款好?

不知道自己应该选哪种保险、买多少保额?

这些问题,小编都能为你解决,只需要在文章下方留言或者在线咨询客服,即可免费享受1对1保障规划服务,专业的理财规划师会为你量身定制家庭保障方案,既适合你、性价比又高。

延伸阅读

消费型保险到底是消费还是“不消费”


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大部分是消费型保险,但是为何说消费型保险“不消费”呢?消费就是花钱买到的成为自己的过程。但是保险产品这个特殊的商品,它是可以在我们购买之后还可以得到收益的商品。真正做到买保险买心安买保障令其消费变为“不消费”。也许您会继续反对我的看法,但是消费型保险到底消费还是不消费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

客户(投保人)跟保险公司(保险人)签定合同,在约定时间内如发生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按原先约定的额度进行补偿或给付;如果在约定时间内未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不返还所交保费。投保费率,消费型保险包括平准型费率(在缴费期内每期保费相等)和自然费率(随年龄的增加保费每年调整)。价格一般不高,各类产品从一年几十元至数百元保费不等,用以应对各类突发风险。即使在缴纳过程中经济收入暂时中断,此保障在期内依然有效,不必像储蓄型保险一样担心续期缴费压力,更不会影响到他们的个人生活品质。

投保方式和合同形式,随着销售渠道的拓宽和电子支付的盛行,客户目前可以通过保险营销员、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网络直销、电话销售等渠道完成投保。目前市场上的消费型保险常以“简易保险卡、电子保单”的形式出现。

在经济学里,有个名词叫恩格尔系数,它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

一般的传统保险产品的保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风险费用、经营费用、储蓄部分。

其中,风险费用就是指购买的保障需要支付的成本费用,这是根据生命表厘定的,各家公司都用同样的生命表精算出保险费率,所以每家公司的成本基本都差不多。

经营费用就是保险公司承保这张保单需要的营运成本,如代理人的佣金、工本费及其他的成本费用等等。

扣除这两部分费用后,剩余的部分就是客户多交的钱,这部分钱保险公司会帮助客户存放起来,也就是保单上的现金价值,存的同时保险公司会给一个预定利率,目前中国的传统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是不高于2.5%,也就是最高才能达到2.5%.这个2.5%是存款提息之前厘定的,各公司也是统一按保监会要求设定的。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去理解目前大家都认可的消费型保险了,如意外险、定期寿险等。

所谓消费型保险,就是指如果在保险期间内不出现理赔,所交的保费就贡献了,或者是白交了。参照前面的保费分解来看,消费型的保险就是只交了前面两部分的钱,保险公司没有收取后面那部分储蓄的费用。

现在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这个观念,认为保险本身就没有必要购买,还要让我白花钱,更是坚决不买了,他们更热衷于储蓄型的,带返还的保险。生活支出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所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后,人们需要更好的生活品质,保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支出。所以套用一下恩格尔系数的概念:如果一个家庭保险支出在一个范围内,占收入比例越低表明生活质量,占收入比例越高则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其实,用户首先需要端正消费型保险的购买观念。相比储蓄型保险,消费型保险的保障更全面,也是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保险产品。

返还型保险真的合算吗?返还型好还是消费型好?_保险知识


近年来保险业在中国市场不断发展,保险产品更是层出不穷,很多我们不了解的保险,我们该如何选择呢?近日,不少市民接到某保险公司的电销电话,称每个月存一定数量的钱,即可获赠一款保额高达几十甚至上百万元的意外险。如果出现事故,将获赔100万元;即便未出险,也将返还本金。这种看起来“无本万利”的白送险,多少有些天上掉馅饼的意味,但究竟是否值得接受呢?

返还型保险,自然是相对纯消费型保险而言的。传统保险,你投保之后若是没有发生任何理赔,那么保障期一过整个保险就烟消云散,支付的保费也"打了水漂"--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笔保费帮助你规避了保障期的相应风险。但因为没有理赔,所以大多数投保者并不会意识到这点,他们更直观的感受,往往是支付了一笔保费,什么都没享受到(虽然保险就功能根本来说,不该和"享受"这个词联系在一起),钱却没了--也正因此,这类保险才被称作纯消费型保险。

虽然上述感受不过是对保险不了解而产生的错误观念,但无奈客户是上帝,客户总是对的。为了迎合投保者这样的心理,返还型保险应运而生,这类保险投保后,若是未发生任何理赔,过了保障期保险公司会将本金返还给投保人,甚至还加上一定幅度的增值--买保险不花钱甚至还能赚点小钱,这是部分投保者对这类产品的感觉,自然也因此趋之若鹜。天底下没有免费午餐,保险公司不是开"善堂"的,自然不可能真有买保险不花钱甚至还能赚点小钱的好事,这不过是投保者一个美丽的错觉而已。

其实,返还型保险的运作并不复杂,且听我为你"刀剖"解构一番。假设现在有一款纯消费型的意外险,每年的保费是500元。怎么把它打造成返还型意外险呢?很简单,我向你收取12577.30元的保费,其中500元直接视作购买那款纯消费型的意外险,剩下的12077.30元我则存入银行,按照一年定期存款4.14%的收益率,这12077.30元一年后就变成了12577.30元,我把这笔钱如数奉还,一款返还型意外险就顺利收工。当然,保险公司在实际运作时还要考虑运营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实际能够获得的收益水平,所以到底这款500元的意外险设计成返还型意外险该收并返还多少的保费,就要靠保险公司的精算师细细盘算了--不过总体原理是换汤不换药的。

明白了返还型保险的个中奥妙,那么你是否需要、是否应该购买返还型保险呢?这实在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返还险不一定更合算部分消费者往往觉得买保险不划算,理由是“万一出事了,保险公司肯定会理赔给我一笔钱。但如果没有出事,保费不就白交了吗?”为此,一种还本的保险应运而生,业内称之为返还型保险。前文中刘小姐和谭先生遇到的都是这类返还型保险。有业内人士透露,理财不伤本金是许多消费者的诉求,因此很多保险公司推出了返还型保险,而且卖得比消费型保险更好。而与此相对的不返还的保险,业内称为消费型保险。

保险知识,购买保险亏不亏


能买得起储蓄型保险的人或者家庭,应该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因为本身买保险就只花年收入的10%至15%,其他更多的钱被用做了其他投资。这就说明保险的主要作用不是收益,而只能是保障,在获得保障的同时您完全有可能损失部分收益,这是完全可能的,如买了大病保险却一生没有理赔的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你亏了,从经济上看就是亏了,但问题是如果你能百分百确认你以后肯定用不着保险的话,当然就不买了,但你无法确认。

所以我们把不确定的风险通过保险来转移。如果不买,大部分人在年轻时候不吃亏的可能性大,年老时也可以抱死了就死了的态度。而且即使买了,也有可能没起作用,因为得的病太邪门了,只能拿到满期给付的钱。你买保险只能转移很多风险而不是全部风险,这是肯定的。相对应的,你买保险的钱也不是你所有的积蓄!但你不买,等于把全部风险都自己扛,出现的所有风险你都一个人承担了。

所以保险应该买,买自己能支付的,尽量买保障型的保险如大病和意外。至于保险是否暴利,你自己判断,反正我觉得是有利,暴利谈不上。比如我买的保险,20年交近8万元,我已经31岁了,到80岁给我10万元。如果出现大病,在责任范围内,就给10万元;如果不在责任范围内,保险合同继续有效,等我OVER或者到80岁拿回10万元。

是亏了利息收益,但一辈子的保障谁能免费给你?毕竟我交的少,拿回的多,我觉得我没看到暴利,所以我买了。有人说50年后你那10万元值多少钱?是,如果按照正常的通货膨胀的话,它也会贬值得很厉害,但这样想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买保险的钱也是一年一年交的,如果贬值的话,交的钱也贬值,放银行也贬值。但谁能够从现在开始在我每年交3800元的情况下,给我10万元的保障呢?并且是一辈子都要负责呢?炒股票,投资如果亏了,即使过100年,会有人还你的本钱吗?

看问题要全面的看,不要只看一点。如果这么看问题的话,那没有事情可以十全十美的,那就一切都不可为了,直接就陷入了世界末日的思维。保险只占用你的10%左右的收入,作为你理财的基础,在给你保障的同时,还能把本金返回。虽然丧失了一部分利息,但获得了高的保障。这样一来你可以把银行里长期不用的钱拿去放心的投资,获得更多的利益。

如果我刚交了3800元,或者几个3800元后,获得赔偿,我经济上是赚的,这是别的理财手段不会出现的事情,但谁也不会因为获利而高兴。所以保险就是你经济上合适了,你不会高兴。一生平安,你高兴了,你经济上又不合适,因为你的钱的一部分已经捐献给了那些不幸的人和保险公司了。

如果能明白这些,我想有条件的人,还是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我指的正确选择是:你不买保险或者你买保险,无论如何你都是对的……

定期还是终身,返还型还是消费型?重疾险如何选择?


重疾险是我们购买保险首要考虑的险种,面对市场日益繁多,玲琅满目的产品我们该如何挑选?是选定期,还是选终身?是选返还型,还是选择消费型?

一、定期还是终身?

1、一年期重疾险

优势:价格便宜。一款50万保额的一年期重疾险,保费只需要花费几百块钱,从价格上来说非常便宜。

劣势:不保证续保。会有续保风险,有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生病之后,就增加保费甚至拒绝续保。从风险保障的角度上来说,并不稳定,随时可能出现次年无法获得保障的情况。

适合前期过渡。对于预算非常低的消费者来说,可以考虑用一年期的产品进行过渡,尽可能地获得比较全面的保障。

2、定期重疾险

优势:保障期限灵活。可以自主选择是保到多少岁,比如预算有限时,可以选择保到60周岁退休时;如果预算多一点,可以选择保到70、80周岁更加安心一点。并且定期重疾险跟终身重疾险比起来,价格还是会便宜很多。

劣势:风险的不确定性。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生病,如果你只购买了保至80周岁的定期重疾险,却在81周岁时罹患重疾,这个时候是得不到保障的。

3、终身重疾险

优势:保障期限完善。购买终身重疾险最让人安心的就是,不用再担忧自己什么时候生病了,余生都在保障中,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劣势:价格偏高。跟定期重疾险相比,终身重疾险的价格要高出不少来。

角色:最终选择。只要条件允许,一定要购买终身重疾险,给自己最全面的保障。

理想配置:终身重疾险+定期重疾险,用足够保额的终身重疾险来保证保障期限的完善,定期重疾险用来叠加保额。

二、、返还型还是消费型?

1、返还型

优势:“安心”。返还型重疾险分返还已交保费或基本保额两种情况。从表面上看来,如果出险会获得理赔金赔偿,如果没有出险,到期则返还已交保费或基本保额。有一种无论出不出事,横竖左右都不会亏的感觉。

劣势:价格高,会比消费型产品多交许多保费。其实,从保费的构成上来看,返还型保险产品多交的那部分保费,其实相当于购买了保险公司的储蓄服务,到期返还给你的钱,实际上是保险公司用你自己多交的钱拿去进行投资理财所获得的利润。如果在保障期限内出险,你获得了理赔金赔付的话,则不再获得返还金,然而你花的保费还比别人多。

角色:可以充当强制储蓄的角色。如果没有什么投资渠道,也不需要有太多流通资金的话,可以购买返还型重疾险,如果出险就拿理赔金治病;没出险就拿返还金养老。

2、消费型

优势:价格便宜,杠杆高。

劣势:“保费一去不复返”。许多传统消费者对于保险的顾虑就在这里,总想着“如果我没出事,这钱不就白花了吗”。(小编觉得宁愿白花,也不要出事)

角色:基础保障。对于预算有限的朋友来说,与其购买一款昂贵的返还型重疾险,不如选择一款保额更高的消费型重疾险,把省下来的钱去购置其他的保险产品,让保障更加完善。

3、如何搭配

预算有限,当然先选择消费型重疾险,我们购买保险是为了抵御风险的,而不是“挣钱”。与其想着几十年后拿多少钱,还不如用这钱把现在这一刻过得更好一点。

预算充足,除了风险保障以外,还有其他考量的消费者,可以选择返还型产品,多交的保费相当于强制储蓄了,也没什么不可。

重疾险如何选择?定期还是终身?返还型还是消费型?


重疾险是我们购买保险首要考虑的险种,面对市场日益繁多,玲琅满目的产品我们该如何挑选?是选定期,还是选终身?是选返还型,还是选择消费型?

一、定期还是终身?

1、一年期重疾险

优势:价格便宜。一款50万保额的一年期重疾险,保费只需要花费几百块钱,从价格上来说非常便宜。

劣势:不保证续保。会有续保风险,有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生病之后,就增加保费甚至拒绝续保。从风险保障的角度上来说,并不稳定,随时可能出现次年无法获得保障的情况。

适合前期过渡。对于预算非常低的消费者来说,可以考虑用一年期的产品进行过渡,尽可能地获得比较全面的保障。

2、定期重疾险

优势:保障期限灵活。可以自主选择是保到多少岁,比如预算有限时,可以选择保到60周岁退休时;如果预算多一点,可以选择保到70、80周岁更加安心一点。并且定期重疾险跟终身重疾险比起来,价格还是会便宜很多。

劣势:风险的不确定性。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生病,如果你只购买了保至80周岁的定期重疾险,却在81周岁时罹患重疾,这个时候是得不到保障的。

3、终身重疾险

优势:保障期限完善。购买终身重疾险最让人安心的就是,不用再担忧自己什么时候生病了,余生都在保障中,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劣势:价格偏高。跟定期重疾险相比,终身重疾险的价格要高出不少来。

角色:最终选择。只要条件允许,一定要购买终身重疾险,给自己最全面的保障。

理想配置:终身重疾险+定期重疾险,用足够保额的终身重疾险来保证保障期限的完善,定期重疾险用来叠加保额。

二、、返还型还是消费型?

1、返还型

优势:“安心”。返还型重疾险分返还已交保费或基本保额两种情况。从表面上看来,如果出险会获得理赔金赔偿,如果没有出险,到期则返还已交保费或基本保额。有一种无论出不出事,横竖左右都不会亏的感觉。

劣势:价格高,会比消费型产品多交许多保费。其实,从保费的构成上来看,返还型保险产品多交的那部分保费,其实相当于购买了保险公司的储蓄服务,到期返还给你的钱,实际上是保险公司用你自己多交的钱拿去进行投资理财所获得的利润。如果在保障期限内出险,你获得了理赔金赔付的话,则不再获得返还金,然而你花的保费还比别人多。

角色:可以充当强制储蓄的角色。如果没有什么投资渠道,也不需要有太多流通资金的话,可以购买返还型重疾险,如果出险就拿理赔金治病;没出险就拿返还金养老。

2、消费型

优势:价格便宜,杠杆高。

劣势:“保费一去不复返”。许多传统消费者对于保险的顾虑就在这里,总想着“如果我没出事,这钱不就白花了吗”。(小编觉得宁愿白花,也不要出事)

角色:基础保障。对于预算有限的朋友来说,与其购买一款昂贵的返还型重疾险,不如选择一款保额更高的消费型重疾险,把省下来的钱去购置其他的保险产品,让保障更加完善。

3、如何搭配

预算有限,当然先选择消费型重疾险,我们购买保险是为了抵御风险的,而不是“挣钱”。与其想着几十年后拿多少钱,还不如用这钱把现在这一刻过得更好一点。

预算充足,除了风险保障以外,还有其他考量的消费者,可以选择返还型产品,多交的保费相当于强制储蓄了,也没什么不可。

年金险利率即将下调?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两天,朋友圈不少保险代理人在刷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大致意思是银保监会重磅调整,不会再有4.025%收益的年金了,呼吁大家抓紧时间,再不买就来不及了。。.。。.

甚至还有公号称,“我们有生之年,都不会再遇到收益如此之高的年金险”,号召大家“一起瓜分保险公司1200亿”。这事儿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一、银保监会确实发了一个通知

这还要从8月30日,银保监会网站发布的一个《通知》说起。

《通知》的全称叫《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

其中有这么一段,是最核心的:

“对2013年8月5日及以后签发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将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由年复利4.02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调整为年复利3.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其他险种的评估利率要求维持不变。”

每个字都认识但是就是不知道它在说些什么?

别着急,不光你看不懂,95%及以上的人(含保险从业人员)都看不懂!

小编拿着这份《通知》去请教了精算界的朋友:

“这份通知重点对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进行了完善……”

“请说人话!”

总结一下就是:

1、从今以后,保险公司开发产品预定利率低于3.5%的普通型年金新产品,只需要向银保监会备案即可;反之,就需要银保监会审批。

2、所谓“审批”,基本就等于不批了。

3、不批新的,但是原来批的还能继续卖。

4、怂恿你去瓜分的所谓“1200亿大蛋糕”,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为是评估利率的调整是对内的,保险公司需要为当前销售的保单预留更多的准备金而已,主要涉及监管相关报告。保险公司不会因为“多卖4.025%传统年金就多亏损”。

5、我们有生之年,会不会再有4.025%的预定利率了可不好说,经济大势谁说得准?

想占便宜的群众看到这儿可以解散了。

还没走的好学群众,可以继续研究一下4.025%的前世今生。

二、4.025%的前世今生

预定利率是用于保险产品的定价利率,相当于是保险公司要给消费者承诺的“资金回报率”。本来这是写在报送监管的精算报告中的,属于保险公司的经营机密,但有用了高预定利率的保险公司为了包装产品,让产品更好销,就会把这个利率在销售话术中露出来。

从理论上说,预定利率越高,未来可以给消费者的养老年金越多,或者说,消费者拿到相等金额的养老金,付出的钱越少,那产品越值得买。

但预定利率也不是越高越好,因为定价利率越高,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越高。而国内传统寿险公司的“利源”主要来自于利差,利差=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 – 资金成本。如果投资收益比资金成本低,就会成为利差损。

因此,预定利率的高低,一直有监管的指导线。而且预定利率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年有升有降,但大的趋势上,还是跟着利率趋势的,毕竟经济大势不可违。

最近这些年的法定评估利率基准一直都是3.5%,所谓的4.025%,是在2013年费率改革62号文下发之后,监管允许保险公司在开发产品时,在3.5%的基础上上浮15%。

监管之所以允许上浮,要看当时的历史背景:

一方面是存款利率上浮,不调保险卖不动;

一方面2013年后国内寿险市场放行了新的投资渠道,使得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大幅提升了。

如今,监管重新回到3.5%的基准,是因为投资风险高啊:现在全球都在降息;而当前的投资渠道固然放开了不少,但仍然无法满足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需要,要知道,保险产品的存续期间是超长期的,10年、20年甚至终身的都有,能与之匹配的超长期的投资标的?no啊!

监管爸爸,始终是要站在高点俯瞰全行业,“严守风险底线”六个大字不可违。毕竟,中国保险行业在这方面吃过大亏。

上世纪末,国寿、平安等巨头都因发售大量超过定价利率的产品产生了巨额的利差损,一直消化了很多很多……很多年。如果不是出海上市,融得天量资本,加上国内保险市场增长迅猛,结局可能不敢想象。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的寿险公司就因为这个利差损,连续倒闭了好多家。

但!是!监管看的是整个行业,具体到各家公司,情况是不同的。

只有保险公司自己的投资做不好,卖这类高利率产品,才会亏。

如果保险公司的投资做得好,还是可以继续卖的!

所以,监管只是不接受备案,并没有要求保险公司立即下架预定利率4.025%的存货产品。其实从去年就不批4.025%的产品了,这不也还卖到现在?!

三、长点心吧,韭菜们!

借机炒作的事儿吧,这些年保险代理人们没少做了。

监管发文,真真假假的,管它到底啥意思,反正先炒一拨儿割点韭菜呗。更何况,就算没有监管发文,他们都能隔三差五造点谣言出来割韭菜呢。

“再不买就来不及了”、“我们有生之年,都不会再遇到收益如此之高的年金险”、“一起瓜分保险公司1200亿”。。.。。.这些鬼话就不要信了,有生之年那么长,谁敢说以后利率怎么走啊,再说了,监管是动态监管,要是再让上浮,岂不是piapia打脸?也对,他们敢造谣就不要脸。

如果你恰好想买些养老保险,小编也不拦着。只劝你买之前知道这几件事:

1、买之前,保证自己全家的保障型保险配齐、额度够高。保障型保险指的是重疾险、百万医疗险、意外险和定期寿险。额度要与你的风险匹配,比如,重疾险买个一二十万的就抓紧买重疾险,还没买百万医疗险的抓紧买。

2、预定利率≠实际收益,并不是预定利率给你4.025%实际收益就是这么高。

同样是预定利率4.025%的产品,有的实际收益率是百分之二点几,有的是三点几,多年以后,二者之间,隔得可能是一条马里亚纳海沟。

3、你最好学会算自己买年金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是IRR算法:在Excel里将未来可以领取的年金、目前每年要支付的保费,组合成一条长期现金流,然后在公示里找到IRR,一算就出来。

不会用Excel的,请问度娘,度娘都教不会你,那说明这保险真不适合你买。算之前备点降压药,结果可能跟代理人给你演示的差很多。

消费型保险和返还型保险的区别


保险市场种类数不胜数,但归根结底可以分成两种类型:消费型保险与返还型保险。

消费型保险:保险期限内,如果出险,保险公司按约定理赔,如果没出险,保障到期就结束了。可以理解为,不管出没出险,保费都会被消费掉。比如车险,每年交几千元保费,如果没出事,保险到期就作废了,也不会将保费还给你;一旦发生意外出了事,保险就起大作用了,保险公司会赔一大笔钱。另外,退货险、消费型重疾险、定期寿险等都属于消费型保险。

返还型保险:不管保险期内是否出险,都能获得赔付,要么赔保额,要么返保费。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寿险产品都是返还型保险,不管你交了多少保费,也不管是一次缴齐还是分20年交,保障到期都会把你所缴保费,甚至更多,返还给你,即所谓的“有病看病无病返钱”。

因为保险是大数法则,出险的毕竟是少数。买消费型保险,如果不出险保费就打水漂了,而返还型保险交的钱都能返回来,甚至还多一些,所以目前市场上返还型保险大行其道,而消费型保险买者寥寥。返还型保险真的比消费型保险划算?说白了返还型保险相当于把其中一部分保费用来提供和消费型保险同等的保障服务,剩余的钱,保险公司扣除各项运营成本后拿去投资(过程中你的本金会产生各种损耗),产生的部分收益,保险公司才会返给你,而且收益一定不会高,一般在1%-2%。返还型保险理财角度的低收益,还不算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导致保险贵,而预算有限,导致我们买不起与保障需求相匹配的保险,还大大增加交费压力。所以如果你还处于财富积累期,最好买消费型保险,足额覆盖重大风险。

返还型保险,返还型保险的那些坑!准备买重疾险的用户千万要看!


昨天,小编提到了消费型保险和返还型保险对比,给大家承诺说要单拿一篇文章,说说返还型保险的那些事儿。

返还型保险被保险销售员推销时,总说一句话:有病治病,没病返本,而对于用户来说:最起码我买了返还型保险,最后会退给我钱啊,不会亏,消费型的买了,就没了!这么看似的双赢的产品,真的这么完美?!如果你真这么想,小编只能说:你真的傻的可爱!

返还型保险:一般是以两全险、万能险主险,以健康险险作为附加险以此捆绑的一种组合保险计划。一般缴费时间为3年、5年或10年,保障期限为20年或30年,到期返还保费或再加点利息返还,类似于分红险,但是收益不会那么高。

它和消费型保险最大的区别就在是否返还保费:

返还型保险:保障时间XX年,到期返还110%-120%保费;

消费型保险:保障时间1年,满期消费掉,无任何返还。

其实,大家购买选择购买返还型保险的绝大多数原因在于返保费,那么到期能返多少钱呢?

有些号称能返还的重疾险,实际上返还多少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有的返还保费,有的返还现金价值,有的返还保额。

小编举个例子:以30岁的女性,保障时间30年,缴费时间10年,保额20万:

返还型保险和消费型保险对比

所以,从表格上看都是返还,实际上返还的金额还是有很大不同的。目前市场上的返还型健康险一般都是以附加一定利息返还保费为主;对于返还保额的一般是以终身型含寿险功能的健康险为主。所以这个方面,咱们用户一定要看清楚的!

同时,很多保险销售员或代理人在推销保险时,只强调此产品的卖点有返还作用,却从不提返还之后保险合同将如何?

有的返还型保险到期返还保费后,保险合同仍然继续;有的则是到期返还保费后,保险合同终止。

这就意味着:假设一个人购买了两份返还型保险A(返还后保险合同继续)和B(返还后保险合同终止),都在66岁拿回保费,保额50万。对于A保险来说,这个人在66岁拿回返还的保费后,如果在70岁身故或罹患重疾,那么A保险还可以赔付50万保额;但对于B保险来说,由于返还保险后,保险合同终止了,那么就只能拿到保费,其他一分钱也拿不到!

在返还的道路上,就会有一个问题出现:如果没有坚持到返还怎么办?

其实,返还型保险的本质就是:我们多交了很多保费,保险公司拿着多交保费去理财,之后在几十年后进行保费返还。

保费多缴

30岁男性A投保50万重疾险,如果选择66岁返还,那么每年为了返还要多交7000元的保费,如果A不幸在 66 岁前身故,那么只能获得 50 万保额,和不返还的产品是一样的。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费返还多交的 7000 元保费,就打水漂了。

如果用每年多交的钱做投资,连续定投20年,在66岁时想获得比返还保费高的收益,我想对于懂理财的人来说SO easy吧!

对于投资不太懂的小伙伴来说,即使每年进行定期存款,5年以上的利率为3.25%,大家可以计算一下,轻轻松松在20年收益大于返还保费。

小编·小结:知道了关于返还型保险的这些坑后,其实,我们也不是不能选择返还型保险,要看具体的需求和产品。

目前,目前的返还型重疾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返还保费合同不结束,还有一类是拿到返还本金的时候,合同就结束了。

对于看重保障的用户来说,小编建议选择保终身的返还型重疾险,毕竟拿到返还的钱之后,合同还继续有效,如果之后罹患重疾或身故,还是能拿到几十万的保额。

最后,买保险就是买保额,为了返还保费而使保费增长,降低保额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希望大家在购买保险时,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经济需求去选择购买,不要被返还等因素所迷惑,要记住:买重疾险的核心原则只有一个:花最低的保费,买最高的保额。所以保额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虚的,虚的,虚的...

买重疾选消费型还是返还型,哪种更适合?


往往会有很多人在买重疾的有很多顾虑,不是担心疾病保障不够就是觉得价格贵,买了之后又觉得亏了,今天就和小编来一起看看消费型和返还型重疾是怎么样的?

最近,一个朋友慌张的联系到我,说道:保险公司客服说嘉乐保没有返还,是消费型的,为什么有人说他是返还型的?我是不是买错产品了?

相信很多人也会遇上类似的困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三种类型的重疾险如何区分,以及哪种更适合自己。

内容简介一、三种重疾定义及分析二、哪种适合我

一、三类重疾定义及分析

在大多数人了解的重疾险里面,主要有如下三类:

●消费型

●返还型

●储蓄型

这里先要声明一点,关于这三类的定义,并非保险专业术语,而是业内人士为了方便理解所取的称谓。

由于没有统一定义,同一款产品,有人称为消费型,有人称为返还型,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里,我仅介绍普遍认同的三种定义。

1、消费型

消费型重疾险,称得上国内重疾发展史的一大步。

之前的重疾险,往往都附带了身故责任。

消费型重疾险则不同,直接将身故责任从重疾中分离出来,要么不赔付身故,要么赔的少(如赔付保费),其结果就是具有超高的性价比。

也有朋友这认为:消费型重疾险都是一年期的,不能长期续保。

这是一个严重误区:

消费型重疾险≠一年期重疾险

消费型重疾险包括一年期和长期的重疾险,比如康惠保旗舰版、昆仑健康保2.0。

2、储蓄型

区别于消费型重疾险,储蓄型重疾险最大的特征就是附带了身故责任,如果发生身故,可以按照保额赔付,此时可视作一份寿险。

相应的,价格会更贵,高于消费型重疾险30-50%左右。

正是因为身故能够赔付保额,也有少数人称之为“返还型”,意为:身故可以返还保额,也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小故事。

除了保障责任的不同,储蓄型重疾险,往往也有更高的现金价值。

可能又有人要问:什么是现金价值?

简而言之,就是退保时保险公司退给你的那笔钱。

在长期险保单的前几页,都会有一张“现金价值与减额缴清保额表”,对应保单年度的现金价值,就是你在那一年退保能拿到的钱。

3、返还型

关于返还型的定义,个人更倾向于“有病赔钱,无病返本”的说法。

怎么分辨是不是返还型呢?

非常简单,打开条款,看到“xx两全保险”,为返还型保险无疑。

这个两全保险,即构成了返还的来源。

返还型保险的运作原理也很简单:我们交的保费一分为二,一部分用于保障,一部分保险公司用于投资。

而投资部分的占比并不低,以市面上一款名为x满分的返还型少儿重疾险为例,0岁男童,100万保额,保障部分收费1800,投资部分收费6300,高达3.5倍!

而几十年后,保险公司仅返还已经大大贬值的累计保费,剩余大笔的投资收益收入囊中。

结果是:同等的保障下,花了更多的钱,以为自己赚了,实际亏了更多。

因此,这类保险还是避而远之。

确保保额充足的情况下,保费不宜过高,家庭保费支出控制在年收入的10%左右为宜,这样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品质。

因此,当你选择储蓄型重疾险时,如果保费已经超过你的预算,建议改为消费型+定期寿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