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可以代替寿险吗

2021-05-17
重疾保险规划 重疾保险知识 保险重疾规划愿景
重疾险的身故责任在功能上跟寿险雷同,买了它还需要买寿险吗?我们今天,就来谈谈重疾险身故责任和寿险之间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一、什么是重疾险的身故责任?跟寿险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重疾险的身故责任?

其实它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大家想要更全保障的需求,有了这种保障责任,一份重疾险就同时拥有了重疾和身故两种保障。

也就是说,添加了身故责任,在不幸身故后,可以拿到一定的理赔款。

而寿险是在家庭支柱身故之后赔付的一笔钱,这笔钱可以维持家庭继续运转下去,不至于出现财务危机。

为什么说重疾险的身故责任跟寿险“雷同”呢?

寿险是以被保险人的寿命为标的,以被保险人死亡或者全残为给付条件的人身保险。

重疾险附加的身故责任,也是以被保险人的死亡或者全残为给付条件(有些重疾险只有身故)。

那么问题来了:它们能不能相互替代?

小编的结论是不能。

二、为什么两者不能替代?

首先,领取重疾险的身故赔偿金是有条件的:

重疾险身故责任和重疾责任共用一个保额,身故保额与重疾保额只能2选1。

啥意思呢?

举个例子,如果患了重疾,保险公司理赔过了,那么合同终止,身故责任因为只能理赔一次,也就失效了。

而单独买重疾险再单独买寿险,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本身就是两款保险产品,可以“各管各的”。

因此,从理赔条件和理赔次数的角度来讲,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是不能代替寿险的。

这里要再讲一讲重疾险身故责任的赔付方式:

我们常见的重疾险身故责任的赔付有三种,一种是赔保额,一种是赔保费,还有一种是返现金价值。

前两种是需要额外缴费的附加功能,最后一种返现金价值是一般长期险都有的,不用额外缴费。

那么,不同的赔付方式下重疾险的身故责任,是否能够替代寿险的功能呢?

我们来分别分析这三种赔付方式下获得的理赔金能不能够实现:

1、身故赔保额

身故赔保额,顾名思义,就是重疾险买了多少保额,身故就赔付多少。

这个其实是三种赔付中金额最高的,但相对来说也是价格最高的。

以超级玛丽旗舰版为例,一位30岁男性,保额50万,保至70岁,重疾身故责任加与不加相差一千多元;

如果用这个差价,去买一个高性价比的定期寿险比如说擎天柱3号 ,能买到高于50万的保额,可以很明显地提升寿险的保障力度。

除此之外,重疾险配置身故保障,使得身故保障期限和保额必须与重疾一致,极大地限制了身故保障作用的发挥。

这是因为身故保障保额能够覆盖房贷车贷以及家庭成员一段时间的生活开销,这样才可以保障意外发生时,让家庭得到足额的保障。

而这个保障一般不能通过重疾险实现。

举个例子:小A一家的房贷车贷100万,寿险至少需要100万才能覆盖基本的风险;但他重疾险只买了50万,很显然是不能覆盖风险的。

对于家庭支柱来说,在保证重疾额度充足的情况下,建议再单独补充一个定期寿险,这样在同样预算的情况下能获得最大限度的保障。

2、身故赔保费

身故赔保费,我们举个例子,就可以很直观地理解了。

以健康保2.0 为例,30岁男性,50万保额,保至70岁,缴费30年,加了身故责任,后每年缴费3540元。

30年保费=3540元 ×30年=106200元

也就是说,最多可以拿到106200元的赔偿金。

这个数字远远不能满足车贷房贷的要求,更不要说再留出一部分钱来赡养老人,抚养子女了。

Tip : 不过与赔保额不同的是,赔保费附加前后需要花的钱只相差不到300元,如果想要更全的保障,加上也是可以的。

3、身故返现金价值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身故返现金价值的情况。这个现金价值,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熟悉?

简单描述一下,现金价值是每款重疾险都有的,是大家在退保的时候,保险公司去除运营、成本等一系列花费后返还给你的钱。

也就是说,即使条款中无身故赔付相关描述,也可以通过退保操作,拿回保单现金价值,这个知识点大家务必要get到!

当然说这个知识点并不是让大家退保,因为退保是万不得已的选择,有经济损失不说,退保没有保险保障才是最大的损失。

到了非要退保的时候,大家还有这么一笔钱可以领。

消费型重疾险的现金价值并不是随着缴费年限的增长而增长的,而是呈一个抛物线的形状,中间保障最高,保障结束,现金价值也随之归零。

保单的现金价值在最初几年和保障结束的前几年是很低的,只有几千块钱甚至更低。

所以总结一下,无论是保障终身还是定期,重疾险的身故保障是不可以代替寿险的。

赔保额的一般价格高,可以在保证重疾额度充足的情况下,再单独补充一个定期寿险;

赔保费,附加身故责任前后价格相差不大,是个锦上添花的功能;

赔现金价值,跟条款中有无身故赔付没什么关系,按合同约定现金价值进行赔付即可。

如果预算有限,建议大家还是回归重疾保障,多关注轻中重症中高发疾病是否全面、赔付比例是否合理等问题。

最后再叨叨一句:很多人买保险,总希望一张保单能够搞定所有保障,其实这是不科学的配置思路。

所以,合理的保险产品组合,不仅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灵活的保障,还可以合理控制预算,少花钱。​

精选阅读

买重疾险,要不要加身故责任?


如今市面上的重疾险选择很丰富,有保终身的、也有保定期的,有的带有身故责任,有的没有身故责任;有的是身故赔保费,有的是身故赔现金价值……各式各样让人眼花缭乱。

很多人在选购的时候,一方面觉得重疾险有了身故责任更“踏实”,一方面又觉得身故责任要多花钱,想不清楚到底值不值得。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梳理一下思路,帮助大家选择到合适自己的产品。

一、重疾险有哪些类型?

为了搞清楚重疾险的“身故责任”,首先我们要了解重疾险的类型有哪些。一般来说,重疾险可以分为三种:消费型、标准型和返还型。

① 消费型重疾险

这类产品通常只含疾病保障,而不含标准的身故保障,即只有罹患重疾时才会赔付保额。这类保险可以是定期产品,保至70岁、80岁,也可以是终身产品或者一年期产品。

② 标准型重疾险

这类产品既含疾病责任,也含身故责任,不管被保人身故还是重疾都可以赔付保额。标准型重疾险一般是终身保障,也就是说,它的赔付概率是100%,只不过是赔付早晚的问题。

③ 返还型重疾险

这类产品不仅能够提供重疾、身故的保障,到一定年龄时没出险,还能返还保费或保额。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类产品的费率通常会比其他重疾险高很多很多;而所谓返还,只不过是保险公司拿你多交的那部分保费去做投资,数十年后用得来的收益把本金部分还给你而已。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推荐大家首选这类产品。

那么,不同的重疾险类型,对于身故都是怎样赔偿的呢?

二、身故赔偿怎么赔?

① 标准型重疾险:赔保额

标准型重疾险的“标准”就在于,其身故赔付的是基本保额,是标准的“身故责任”,保障期内重疾或身故,都能得到确定的赔付。

不过要注意,身故赔保额有一个前提,即需要重疾没有赔付过。也就是说,身故与重疾只能2赔1。有一些产品是以“主险寿险+附加提前给付重疾险”的形式来设计的,这种产品同样是保额共用的,比如重疾保额50万、寿险保额51万,赔付重疾后,身故就只剩下1万元的保额。

② 消费型重疾险:赔现金价值/保费

消费形态的重疾险,为了压低成本、强调保障,通常不会包含完整的身故保障。有些产品完全不带身故责任,也有些产品身故赔付现金价值或已交保费。不管是现金价值还是保费,这个赔付的额度相对于重疾保额来说都是比较低的。

另外,在实际操作中,不带身故责任的消费型重疾险,如果被保险人不幸在保险期间内身故,一般来说事后也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退保,拿回现金价值,事实上也能达到“身故赔现金价值”的效果。

③ 身故赔保额、保费、现金价值较大者

部分产品会规定身故赔付保额、保费、现价中的较大者,一般带有这种设定的,是主险为分红险的重疾保障。由于带有分红,所以一定年份后现金价值有超过保额的可能性。

三、买重疾险,要不要带身故责任?

很多人纠结于重疾险是否要带身故责任,实际上,该如何选择,主要得看你的具体情况。

首先,不管你选择了哪种重疾险,我们都建议要搭配寿险来覆盖身故风险。这是因为,即便重疾险带有身故责任,也会有重疾、身故2赔1的客观限制存在,重疾赔付后身故责任也就消失了。但是对于重疾的风险和身故的风险,我们的需求并不是两者有其一即可,两者的保障我们都需要,所以,寿险的配置就非常有必要。

其次,买重疾险最关键在于保额,只有保额足够,才能实现风险保障的目标,一般来说,重疾保额要在50万以上。在保额相同的前提下,带完整身故责任的“标准型”重疾险,会比“消费型”重疾险贵上不少。这时,结合自己的预算水平,考虑寿险与重疾险的保费支出,就可以锁定适合你的产品类型了,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不要尝试逾越自己的经济能力购买不合适自己的产品。

预算充足,首选标准型重疾险

如果预算充足,可以优先选择保终身、带身故责任的标准型重疾险。即使未发生重疾身故,也能赔付保额,保障的确定性最强。

在现实状况中,不乏病人疾病发展过快、尚未达到重疾赔付标准时就身故的情形,如果所买的保险没有身故责任,此时是无法获得赔偿的;而完整的身故保障则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另外,标准型重疾险的现金价值会逐年增加,最终与保额相近,如果未发生重疾,在老年时也不妨选择退保取回现金价值用以养老。

这种“身故赔保额”的标准型重疾险,一般价格较高,如果对自己的理财增值能力较为自信,也可选择“消费型重疾险+理财”的方法,把这部分保费的差价用来投资理财,也能达到相似的效果。不过,这种方式对个人稳定投资获利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预算有限,首选消费型重疾险

同等保额情况下,消费型产品的价格最低。所以,如果预算有限,可以优先选择消费型重疾险,重点考虑疾病保障,做足保额才是最首要的,不能为了“返本”而压缩保额。

对预算有限的家庭来说,规划家庭保障需要精打细算,我们建议选择用“消费型重疾+定期寿险”的组合来打造保障,身故的风险由寿险来覆盖,重疾险带身故责任的必要性则相对较弱,并不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四、总结

不带身故责任的“消费型”重疾险,在同等保障下通常价格最低,适合预算有限的家庭;带有完整身故责任的“标准型”重疾险,重疾、身故必赔其一,保障最为周全,晚年也可退保换取养老金,但价格较高,适合预算充足的人士;返还型产品价格最高,理财收益也不理想,一般不推荐轻易选择。

所以,买重疾险要不要带上“身故责任”,归根结底还是要契合自己的家庭预算等实际情况,以保障为先,根据自身需求搭配其他险种,切不可一味追求“返本”,最终本末倒置、保障不足。

不带身故的消费型重疾险好吗?重疾险确诊即赔吗?


重疾的理赔设置了条条框框,并非所有都是确诊即赔的。如果还没达到理赔条件就身故,也就得不到理赔,人财两空。结论就是不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不适合购买。这个观点不无道理,我也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确诊即赔?

接触过保险销售的都听过所谓的“确诊即赔”、“提前给付”等语句,事实真的如此吗?

根据2007年由中国保险协会和医师协会共同制定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中所述,规范中的所称“疾病”是指重大疾病保险合同中约定的疾病、疾病状态或手术,因此可以将常见的25种重疾分为三类:

基于认知的不同,该分类也未形成统一定义,网上也流传着不一样的版本,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关于重疾定义的理解。

下面看看这三类都有哪些典型代表。

1、确诊即赔

最常见的就是恶性肿瘤,这也是最高发的重疾,占到保险公司理赔的60%以上。理赔就很简单,凭着穿刺活检的诊断报告即可,真正意义上的“确诊即赔”。

2、达到疾病状态

之前也有人问过我,父亲得了脑中风为什么保险公司拒赔?

我回答:因为脑中风不属于重疾!

属于重疾的是脑中风后遗症,我们来看看关于脑中风后遗症的理赔条件:

脑中风后遗症,指因脑血管的突发病变引起脑血管出血、栓塞或者梗塞,并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指疾病确诊180天后,仍遗留下列一种或者一种以上障碍:

a)一肢或一肢以上肢体机能完全丧失;

b)语言能力或咀嚼吞咽能力完全丧失;

c)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无法独立完成六项基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三项或三项以上。

因此得了脑中风只满足了“脑血管的突发病变引起脑血管出血、栓塞或者梗塞”,并没有满足“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想要理赔,必须在发生脑中风的180天之后,还遗留下三种障碍之一。

这类疾病的理赔就有了时间限制,“如果没扛过180天,直接一命呜呼了,那就对不起了,我们不赔。”保险公司如是说道。

3、实施了约定手术

如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指为治疗严重的冠心病,实际实施了开胸进行的冠状动脉血管旁路移植的手术。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心导管球囊扩张术、激光射频技术及其它非开胸的介入手术、腔镜手术不在保障范围内。

即使得了冠心病,采用的是非开胸的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也是拒赔的。这与现代的医疗水平格格不入,也引起了不少的理赔纠纷。

由于某些疾病理赔条件过于严苛,坊间也流传着“是重疾险还是绝症险”、“保死不保生”等说法。

也正是响应广大消费者的呼声,减少理赔纠纷,保监会已组织各行业重新修订《重大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和《重疾发生率表》,相信后面的重疾险也会越来越好。

二、得了脑中风马上就会死吗?

上一节,我们明确了部分疾病的理赔条件规定了时间,下面要弄清另一个问题:得了这类重疾,马上就会死吗?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8》显示:

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 2.9 亿,其中脑卒中 1 300 万,冠心病 1 100 万,肺原性心脏病 500 万,心力衰竭 450 万,风湿性心脏病 250 万,先天性心脏病 200 万,高血压 2.45 亿;

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 40% 以上,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 45.50%,城市为43.16%。

中国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国,3亿人都存在不同的心脑血管疾病,而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重疾就有脑中风后遗症和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有两种类型,一为出血性中风如脑出血,,这种类型危险性极大;另一种为缺血性中风如脑梗塞,相对为危险性稍小。脑中风发作的3-6小时内被称为“黄金抢救时间”,错过了,轻则致残,重则致命。

急性心肌梗塞也往往让人联想到另一个名词:猝死。

我国每年有180万人死于猝死,平均每分钟有3~4人猝死。而其中75%的都是心源性猝死,短则几分钟,慢则数小时。如果抢救不及时,死亡的风险也很大。

所以,得了这类重疾抢救不及时不仅会死,还会很快。

三、得重疾的概率会有多大?

我们知道了得了脑中风、急性心肌梗塞可能很快就去世,下面又要问一个问题:直接得这类重疾的概率很大吗?

6大高发重疾是指: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搭桥术、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终末期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占到重疾理赔的80%以上。虽然这个图包含了确诊即赔的恶性肿瘤和实施约定手术的重大器官移植术,但不影响整体趋势。

在人的一生中,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年龄越大,得重疾概率越高。60岁之后,疾病发生率呈线性增长。

而年轻的时候重疾发生率的确很低,40岁之前男性六大重疾累计发生率2.45%,女性2.77%。

另外,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也会定期体检。很多疾病在早期就能被发现,被治愈。

因此说,针对年轻群体,直接发生重疾的概率并不会太高,而年纪大的人确实该考虑因病逝世的可能性。

四、弊端

含身故的重疾险可以弥补直接因病逝世的理赔漏洞,但是也有它的不足。

所有这种含身故的重疾,重疾保额和身故保额是共享的。

如线下销售的综合类险种,主险为终身寿险,保额31万,附件险为重疾,保额30万。按照合同约定,先发生重疾,赔付了30万之后再身故,身故保额会根据重疾保额等额减少,也就是只再赔付1万;

五、两全其美?

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一种思路,那就是将寿险和身故拆开了买。以30岁男性为例,如下面的方案:

小明和小刚是好哥们,30岁。

小明买了带身故责任的康乐B,重疾保障也比较简单:1次重疾+3次轻症;

小刚在看了我的文章之后,将重疾和寿险分开买,重疾和身故的保障也要更为全面,价格也仅贵了72块钱。

后面,小明和小刚都不幸得了恶性肿瘤,治疗未果因病逝世了,小明赔付了50万,小刚则赔付了50+50合计100万,而这之间仅差了72元/年。

(ps:上述的价格仅供参考,具体价格还要因产品而异,有些产品方案2可能会比方案1贵不少,这里仅提供投保思路。)

做个总结

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可以填补直接因病逝世的理赔漏洞,但是也存在着其弊端。不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并非不好,价格上会更便宜。

如果你很年轻,预算又紧张,完全可以考虑这类更为便宜的重疾险。

年纪稍大,手头预算又充足,又有较强的家庭责任感,可以考虑购买这类带身故的重疾险。一方面随着年龄增大,疾病发生率上升,因病逝世的可能性也会增高;一方面还可以作为寿险的补充。

因此说,保险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否。买保险除了考虑保障责任以外,还应考虑花的保费是否值得。

配置保险确实是门学问,长得漂亮是本钱,保险买的漂亮是本事。

不带身故的消费型重疾险好不好?重疾险确诊即赔吗?


重疾的理赔设置了条条框框,并非所有都是确诊即赔的。如果还没达到理赔条件就身故,也就得不到理赔,人财两空。结论就是不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不适合购买。这个观点不无道理,我也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确诊即赔?

接触过保险销售的都听过所谓的“确诊即赔”、“提前给付”等语句,事实真的如此吗?

根据2007年由中国保险协会和医师协会共同制定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中所述,规范中的所称“疾病”是指重大疾病保险合同中约定的疾病、疾病状态或手术,因此可以将常见的25种重疾分为三类:

基于认知的不同,该分类也未形成统一定义,网上也流传着不一样的版本,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关于重疾定义的理解。

下面看看这三类都有哪些典型代表。

1、确诊即赔

最常见的就是恶性肿瘤,这也是最高发的重疾,占到保险公司理赔的60%以上。理赔就很简单,凭着穿刺活检的诊断报告即可,真正意义上的“确诊即赔”。

2、达到疾病状态

之前也有人问过我,父亲得了脑中风为什么保险公司拒赔?

我回答:因为脑中风不属于重疾!

属于重疾的是脑中风后遗症,我们来看看关于脑中风后遗症的理赔条件:

脑中风后遗症,指因脑血管的突发病变引起脑血管出血、栓塞或者梗塞,并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指疾病确诊180天后,仍遗留下列一种或者一种以上障碍:

a)一肢或一肢以上肢体机能完全丧失;

b)语言能力或咀嚼吞咽能力完全丧失;

c)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无法独立完成六项基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三项或三项以上。

因此得了脑中风只满足了“脑血管的突发病变引起脑血管出血、栓塞或者梗塞”,并没有满足“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想要理赔,必须在发生脑中风的180天之后,还遗留下三种障碍之一。

这类疾病的理赔就有了时间限制,“如果没扛过180天,直接一命呜呼了,那就对不起了,我们不赔。”保险公司如是说道。

3、实施了约定手术

如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指为治疗严重的冠心病,实际实施了开胸进行的冠状动脉血管旁路移植的手术。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心导管球囊扩张术、激光射频技术及其它非开胸的介入手术、腔镜手术不在保障范围内。

即使得了冠心病,采用的是非开胸的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也是拒赔的。这与现代的医疗水平格格不入,也引起了不少的理赔纠纷。

由于某些疾病理赔条件过于严苛,坊间也流传着“是重疾险还是绝症险”、“保死不保生”等说法。

也正是响应广大消费者的呼声,减少理赔纠纷,保监会已组织各行业重新修订《重大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和《重疾发生率表》,相信后面的重疾险也会越来越好。

二、得了脑中风马上就会死吗?

上一节,我们明确了部分疾病的理赔条件规定了时间,下面要弄清另一个问题:得了这类重疾,马上就会死吗?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8》显示:

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 2.9 亿,其中脑卒中 1 300 万,冠心病 1 100 万,肺原性心脏病 500 万,心力衰竭 450 万,风湿性心脏病 250 万,先天性心脏病 200 万,高血压 2.45 亿;

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 40% 以上,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 45.50%,城市为43.16%。

中国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国,3亿人都存在不同的心脑血管疾病,而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重疾就有脑中风后遗症和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有两种类型,一为出血性中风如脑出血,,这种类型危险性极大;另一种为缺血性中风如脑梗塞,相对为危险性稍小。脑中风发作的3-6小时内被称为“黄金抢救时间”,错过了,轻则致残,重则致命。

急性心肌梗塞也往往让人联想到另一个名词:猝死。

我国每年有180万人死于猝死,平均每分钟有3~4人猝死。而其中75%的都是心源性猝死,短则几分钟,慢则数小时。如果抢救不及时,死亡的风险也很大。

所以,得了这类重疾抢救不及时不仅会死,还会很快。

三、得重疾的概率会有多大?

我们知道了得了脑中风、急性心肌梗塞可能很快就去世,下面又要问一个问题:直接得这类重疾的概率很大吗?

6大高发重疾是指: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搭桥术、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终末期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占到重疾理赔的80%以上。虽然这个图包含了确诊即赔的恶性肿瘤和实施约定手术的重大器官移植术,但不影响整体趋势。

在人的一生中,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年龄越大,得重疾概率越高。60岁之后,疾病发生率呈线性增长。

而年轻的时候重疾发生率的确很低,40岁之前男性六大重疾累计发生率2.45%,女性2.77%。

另外,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也会定期体检。很多疾病在早期就能被发现,被治愈。

因此说,针对年轻群体,直接发生重疾的概率并不会太高,而年纪大的人确实该考虑因病逝世的可能性。

四、弊端

含身故的重疾险可以弥补直接因病逝世的理赔漏洞,但是也有它的不足。

所有这种含身故的重疾,重疾保额和身故保额是共享的。

如线下销售的综合类险种,主险为终身寿险,保额31万,附件险为重疾,保额30万。按照合同约定,先发生重疾,赔付了30万之后再身故,身故保额会根据重疾保额等额减少,也就是只再赔付1万;

五、两全其美?

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一种思路,那就是将寿险和身故拆开了买。以30岁男性为例,如下面的方案:

小明和小刚是好哥们,30岁。

小明买了带身故责任的康乐B,重疾保障也比较简单:1次重疾+3次轻症;

小刚在看了我的文章之后,将重疾和寿险分开买,重疾和身故的保障也要更为全面,价格也仅贵了72块钱。

后面,小明和小刚都不幸得了恶性肿瘤,治疗未果因病逝世了,小明赔付了50万,小刚则赔付了50+50合计100万,而这之间仅差了72元/年。

(ps:上述的价格仅供参考,具体价格还要因产品而异,有些产品方案2可能会比方案1贵不少,这里仅提供投保思路。)

做个总结

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可以填补直接因病逝世的理赔漏洞,但是也存在着其弊端。不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并非不好,价格上会更便宜。

如果你很年轻,预算又紧张,完全可以考虑这类更为便宜的重疾险。

年纪稍大,手头预算又充足,又有较强的家庭责任感,可以考虑购买这类带身故的重疾险。一方面随着年龄增大,疾病发生率上升,因病逝世的可能性也会增高;一方面还可以作为寿险的补充。

因此说,保险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否。买保险除了考虑保障责任以外,还应考虑花的保费是否值得。

配置保险确实是门学问,长得漂亮是本钱,保险买的漂亮是本事。

重疾险含身故和不含身故有什么区别?有必要含身故吗?


现在很多重疾险都可以选择是否含身故,保险就是要保障,重疾险含身故是生重病可以赔付,身故也可以赔付,那当然是保障越多越好。

但是重疾险含身故是要加钱的,就要变贵了,如果你配置保险不太需要考虑经济问题,只想把保额保障做高做齐全,那你就加、买、保终身、含身故、含豁免!

但是像小土这种凡夫俗子,在配置保险的时候真真是精打细算呢!每加一点钱就要考虑值不值,有没有必要,划不划算,毕竟生活不易。..。..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买重疾险,到底要不要含身故保障呢?

一、重疾险含身故和不含身故对比

1、意义不同

(1)不含身故责任重疾险是什么?

不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是指:在保障期间内,只在重疾、重疾导致的身故这两种情况下赔付保额,其他身故退还保费或者现金价值。

简单来说,就是只保轻症、中症、重症,不保身故,一般将此类重疾险成为纯重疾险。

(2)含身故责任重疾险是什么?

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无论是罹患合同约定的疾病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身故,都能得到赔付。

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保障终身的、带有身故责任的重疾险,人终有一死,必然会身故,因此是肯定能够获得保额的赔付。

含身故保障终身重疾险最吸引人的,并不是保障更齐全,而是它一定能获得保额赔付,要么是患重疾赔付保额,要么是身故赔付保额,总之就是买的保额是一定能拿到的,就类似返本。

很多人买保险最怕买了没有用到,最后钱白交了,感觉自己亏了,因此这也是线下含身故保障终身重疾险畅销的原因。

但是含身故保障的重疾险≠纯重疾险+寿险。

一般重疾险的身故责任理赔要求是合同期内没有发生轻症、中症、重症理赔,才能理赔身故责任。

这里的身故和重疾,只能二选一。赔了重疾,就不能赔身故,身故的保额就作废。没得重疾,那就可以赔身故。

2、保费不同

含身故责任就意味着多了一层保障,想白占保险公司的便宜门都没有。..。.含身故保障的重疾险保费更贵,例如复兴联合康乐e生:同样保到70周岁,含身故保费是4654元,不含身故只要3845元。

很明显,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因为多加了一份含身故保障,保费增加了很多。

就保费而言:含身故责任重疾险>不含身故责任的终身重疾>含身故责任的定期重疾>不含身故责任的定期重疾。

3、现金价值不同

现金价值就是你退保时能够退回的金额,也是对不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身故时可以获得的赔偿金额。

定期重疾险含身故和不含身故现金价值也有差异,对于定期重疾险来说,它的现金价值随着缴费年限的上升逐年增加,在到期日前几年的时候到达最高点,然后加速减少,直至到期日现金价值为0。

这种趋势对于含身故和不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都是相同的。

终身型重疾险含身故和不含身故责任的现金价值差异是,对于保障终身的重疾险来说,含有身故责任,现金价值会一直增长,直至达到保额,就像做储蓄一样;

不含有身故责任的终身型重疾险最终归0。

综上所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现金价值均大于不含身故的重疾险的现金价值,这一点在终身重疾险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二、重疾险要不要含身故?

含身故责任重疾险与身故保障只能赔付其中的一项,如果患重大疾病理赔后,就不再享有身故保障,后续身故也不能获得赔付。

从保障需求的角度讲,重疾保障与身故保障是我们同时需要的,并不是两者其一就可以了,因为它们保障的作用是不同的;

重疾险是保障自己患重疾后的医疗费用,以及患病期间不能工作补充家庭收入损失的;而寿险是为了防止自己在壮年身故,为家庭提供经济来源保障的。

也就是说,患重疾后,我们仍然需要身故保障,特别是在比较年轻的时候患重疾,高额身故保障更为需要,那买含身故保障的重疾险,重疾与身故保障只赔付其中的一项,保障是有缺陷的。

再者我们在上文说过含身故保障的重疾险保费偏贵,小土个人认为考虑到保费可承受能力来说,我会选择不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因为价格美丽太多了。花两份钱买一份保障,含身故保障的重疾险≠纯重疾险+寿险。小土更倾向于重疾险+定期寿险。

三、总结:

买重疾险,定期、终身、含身故、不含身故等,这些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每个人保费预算不同、保障需要不同、消费观念不同,不同年龄所承受的经济压力、家庭责任也不同。如果你对保险不太了解,又想获得保障,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或者在线咨询客服。

买重疾险,要不要加身故责任?有什么保障?


如今市面上的重疾险选择很丰富,有保终身的、也有保定期的,有的带有身故责任,有的没有身故责任;有的是身故赔保费,有的是身故赔现金价值……各式各样让人眼花缭乱。

很多人在选购的时候,一方面觉得重疾险有了身故责任更“踏实”,一方面又觉得身故责任要多花钱,想不清楚到底值不值得。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梳理一下思路,帮助大家选择到合适自己的产品。

一、重疾险有哪些类型?

为了搞清楚重疾险的“身故责任”,首先我们要了解重疾险的类型有哪些。一般来说,重疾险可以分为三种:消费型、标准型和返还型。

1、消费型重疾险

这类产品通常只含疾病保障,而不含标准的身故保障,即只有罹患重疾时才会赔付保额。这类保险可以是定期产品,保至70岁、80岁,也可以是终身产品或者一年期产品。

2、标准型重疾险

这类产品既含疾病责任,也含身故责任,不管被保人身故还是重疾都可以赔付保额。标准型重疾险一般是终身保障,也就是说,它的赔付概率是100%,只不过是赔付早晚的问题。

3、返还型重疾险

这类产品不仅能够提供重疾、身故的保障,到一定年龄时没出险,还能返还保费或保额。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类产品的费率通常会比其他重疾险高很多很多;而所谓返还,只不过是保险公司拿你多交的那部分保费去做投资,数十年后用得来的收益把本金部分还给你而已。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推荐大家首选这类产品。

那么,不同的重疾险类型,对于身故都是怎样赔偿的呢?

二、身故赔偿怎么赔?

1、标准型重疾险:赔保额

标准型重疾险的“标准”就在于,其身故赔付的是基本保额,是标准的“身故责任”,保障期内重疾或身故,都能得到确定的赔付。

不过要注意,身故赔保额有一个前提,即需要重疾没有赔付过。也就是说,身故与重疾只能2赔1。有一些产品是以“主险寿险+附加提前给付重疾险”的形式来设计的,这种产品同样是保额共用的,比如重疾保额50万、寿险保额51万,赔付重疾后,身故就只剩下1万元的保额。

2、 消费型重疾险:赔现金价值/保费

消费形态的重疾险,为了压低成本、强调保障,通常不会包含完整的身故保障。有些产品完全不带身故责任,也有些产品身故赔付现金价值或已交保费。不管是现金价值还是保费,这个赔付的额度相对于重疾保额来说都是比较低的。

另外,在实际操作中,不带身故责任的消费型重疾险,如果被保险人不幸在保险期间内身故,一般来说事后也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退保,拿回现金价值,事实上也能达到“身故赔现金价值”的效果。

3、 身故赔保额、保费、现金价值较大者

部分产品会规定身故赔付保额、保费、现价中的较大者,一般带有这种设定的,是主险为分红险的重疾保障。由于带有分红,所以一定年份后现金价值有超过保额的可能性。

三、买重疾险,要不要带身故责任?

很多人纠结于重疾险是否要带身故责任,实际上,该如何选择,主要得看你的具体情况。

首先,不管你选择了哪种重疾险,我们都建议要搭配寿险来覆盖身故风险。这是因为,即便重疾险带有身故责任,也会有重疾、身故2赔1的客观限制存在,重疾赔付后身故责任也就消失了。但是对于重疾的风险和身故的风险,我们的需求并不是两者有其一即可,两者的保障我们都需要,所以,寿险的配置就非常有必要。

其次,买重疾险最关键在于保额,只有保额足够,才能实现风险保障的目标,一般来说,重疾保额要在50万以上。在保额相同的前提下,带完整身故责任的“标准型”重疾险,会比“消费型”重疾险贵上不少。这时,结合自己的预算水平,考虑寿险与重疾险的保费支出,就可以锁定适合你的产品类型了,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不要尝试逾越自己的经济能力购买不合适自己的产品。

预算充足,首选标准型重疾险

如果预算充足,可以优先选择保终身、带身故责任的标准型重疾险。即使未发生重疾身故,也能赔付保额,保障的确定性最强。

在现实状况中,不乏病人疾病发展过快、尚未达到重疾赔付标准时就身故的情形,如果所买的保险没有身故责任,此时是无法获得赔偿的;而完整的身故保障则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另外,标准型重疾险的现金价值会逐年增加,最终与保额相近,如果未发生重疾,在老年时也不妨选择退保取回现金价值用以养老。

这种“身故赔保额”的标准型重疾险,一般价格较高,如果对自己的理财增值能力较为自信,也可选择“消费型重疾险+理财”的方法,把这部分保费的差价用来投资理财,也能达到相似的效果。不过,这种方式对个人稳定投资获利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预算有限,首选消费型重疾险

同等保额情况下,消费型产品的价格最低。所以,如果预算有限,可以优先选择消费型重疾险,重点考虑疾病保障,做足保额才是最首要的,不能为了“返本”而压缩保额。

对预算有限的家庭来说,规划家庭保障需要精打细算,我们建议选择用“消费型重疾+定期寿险”的组合来打造保障,身故的风险由寿险来覆盖,重疾险带身故责任的必要性则相对较弱,并不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四、总结

不带身故责任的“消费型”重疾险,在同等保障下通常价格最低,适合预算有限的家庭;带有完整身故责任的“标准型”重疾险,重疾、身故必赔其一,保障最为周全,晚年也可退保换取养老金,但价格较高,适合预算充足的人士;返还型产品价格最高,理财收益也不理想,一般不推荐轻易选择。

所以,买重疾险要不要带上“身故责任”,归根结底还是要契合自己的家庭预算等实际情况,以保障为先,根据自身需求搭配其他险种,切不可一味追求“返本”,最终本末倒置、保障不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