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重疾险你买对了吗?有没有踩过这5个坑?

2021-05-14
重疾保险规划 重疾保险知识 保险重疾规划愿景
买保险,最难买的还是重疾险。一是因为各式各样的产品太多,二是价格贵,一时间下不了手花那么多钱,总要纠结很久。​

另外,大家买重疾险的时候,常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坑:

有的买了返还型的重疾险,花了比别人多好几倍的钱,就为了等老了能拿点钱;

有的买了涵盖100种重疾35种轻症的重疾险,但是等患了某项高发轻症,保险公司却说不赔;

有的买了万能险里的附加重疾险,保费贵,保额也不高,保障还不一定全面……

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几个,一起来看看,有没有踩坑。

1、过于看重保障时长,忽视保额

这一点,小编强调过N次。很多人买重疾险,总以为保障时间越长越好,能买终身肯定是最好,保障到老,担忧越小。

毕竟年纪越大,患病的几率越高。

这种想法,本质上没有什么错误。但如果刻意延长了保障时长,却缩减了保额,这种做法就完全出错了。

同样预算5000,正确的购买方式是,选择保障到60岁保额50万的产品,而不是保到70岁保额10万的产品。

为什么?重疾险的作用在于收入损失补偿,也就是说,大病降临,无法工作的时候,可以由重疾险赔付来补偿这个漏洞。

一场大病下来,三五个月就能投入工作吗?修养调理少则一两年,多则四五年,这期间,没有收入,家庭生活如何继续?房贷谁来交?孩子父母谁来养?

所以不要过于注重保障时长,因为高保额,比保障时长更加重要。

2、认为买1年期重疾险更划算

消费型重疾险不等于1年期重疾险,但一年期重疾险,包含在消费型重疾险之内。

一年期,只是重疾险的一种保障时长类型,和保30年、保至60岁、保至70岁的道理一样。

1年期重疾险的优势非常明显,就两个字:便宜。

所以很多人会觉得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很划算。

1年期重疾险,采用的是自然费率,也就是说,活一辈子就要交一辈子的钱。

年轻的时候病少,费用肯定低,而年纪越大,价格越高。

正常的长期保险采用均衡费率,保费定价中考虑到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对保费的抵充。

假设30岁的时候以7000的价格入手一款保障30年的重疾险,那么接下来每一年,都只需7000保费。

一年一买的保险就算每年都能买,一辈子的总费用也要高于长期保险。

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一年期的保险是没有买的必要的,即便是补充保额,也可以选择定期20年,30年的保险,而不是一年一年买。

另外,1年期重疾险不能保证续保,每年都需要重新过健康告知。

如果身体出现异样,很有可能无法续保。而年纪越大,疾病的概率就越高。

即使今年明年,都能保证身体健康顺利买进,也不能保证5年后身体依旧没有任何问题。一旦身体状况无法通过健康告知,就很难购买保险。

这就是一年期重疾险所需要承担的风险,而长期的重疾险不用担心这一点。

3、有了医疗险,不需要重疾险?

百万医疗险的保额很高,而且不限制是不是重疾导致的住院费用,这两年还出了好几款可以保证续保的医疗险。

加上国家给的福利——医保。很多人就觉得:医保+百万医疗险,已然足够。

因此所以很多人觉得,买完医疗险就不需要再买重疾险,反正医疗险都可以报销。

事实上,医疗险是不能代替重疾险的。

重疾险属于给付型保险,只要疾病达到合同约定的条件,保险公司就会一次性给付保额,拿到理赔款项。

即买了50万重疾险,只要确诊癌症,保险公司就会直接赔付50万。

这50万假如在治疗中没有花完,钱还是你的。

一般重疾险的理赔条件,有三种:

重疾险理赔条件

1、确诊即赔:如恶性肿瘤

2、达到某种疾病状态才赔付:如脑中风后遗症

3、实施了某种手术后才赔付:如重大器官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

而医疗险,属于补偿型保险,需要事后报销,即住院时自己掏钱治疗,治疗结束后拿着医院的凭证和单据,找保险公司报销。

无论是在用药、还是住院门诊方面,医疗险都有赔付的标准和比例,保险公司最终会按照保险合同进行赔付。

假如治病自己花了10万,那么保险公司最多只能赔付10万,赔付的额度不会超过实际的花费。

医疗险的作用,是对看病花费进行补偿。

不管是社会医疗保险,还是商业医疗保险,不管是高端医疗险,还是普通医疗险,都是遵循补偿性原则的,先看病先付钱,而后对看病花费的全部或部分向保险公司进行“报销”。

而重疾险的作用,主要是对罹患重疾和治疗期间的收入损失进行补偿。

患重疾后,从接受治疗到恢复正常工作生活,需要几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无法赚钱,将导致整个家庭的经济陷入困境。

重疾险的高额保险金,可以在这期间弥补患病时的经济空缺,保证家庭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不至于因病致贫。

另外,重疾险一次投保,就可以在约定时间内给予保障,20年、30年、甚至终身。

但医疗险1年1交,虽可以保证续保,但保证续保期也只有5年、6年,并不如重疾险。

所以,有了医疗险,还得配置重疾险。

4、重疾轻症种类越多越好?

市面上的重疾险在重疾种类涵盖方面有不同数量,少的50多种,多的上百种。

这个数字重要吗?不重要,主要看高发的25种重疾,而在这高发的25种重疾之中,主要看前6种:

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

高发的轻症一共有11种,分别是:

极早期恶性病变或恶性肿瘤,轻度脑中风,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脑垂体瘤、脑囊肿、脑动脉瘤及脑血管瘤,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脏切除,较小面积Ⅲ度烧伤,视力严重受损,主动脉内手术。

在购买时,不要过于在意数字大小,而要看清高发的11种疾病有没有规定在轻症保障范围内。

很多人在购买时不注意这一点,最终被保险公司拒赔。

平安福的拒保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被保人就是做了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被拒保,告上法庭还败诉。败诉的原因很简单,“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这一项并不在平安福的轻症保障范围内……

所以种类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保障高发疾病。买多不如买准。

5、一张保单保全部?

线下有许多大保险公司,总会卖这一类产品:主险为终身寿险,必须附加的重疾险,另外还可以附加意外险,各类豁免等等。

一些不了解保险的朋友,很容易被忽悠。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万能险,也不可能存在一张保单保全部的情况。

因为风险来源不同,不同险种,应对的也是不同风险,比如,定期寿险应对的是死亡风险,重疾险应对的是重疾风险,意外险应对的,则是意外风险。

像这些组合险产品中,重疾保障只是其中一项保障,并且它一般都与组合中的终身寿险共享保额。

这就相当于花了两份钱,去买同一份保额。

假设小明购买的是线下巨头公司的产品xx福,重疾保额30万,寿险保额31万,等待期后小明患上合同中的某一种重大疾病,这时候,xx福会赔付30万重大疾病保险金。

而剩下的寿险保额,只剩:31万-30万=1万。

也就是说,在赔付一次重疾之后,小明的身故保险金只剩1万。

同时,往后再患重大疾病,xx福都不会再赔付。

而这款产品的保费,出奇得高。以30岁的A先生为例,他购买了一份xx福,保障终身,分20年缴费,具体配置如下:寿险31万,重疾30万。

这样算下来,每年所需保费近10000元。

拿这些保费去购买重疾险+定期寿险,得到的保障会更加全面。

小编总结:

大家买保险时,最典型的一些情况就是:孩子保险买了一大堆,大人却在裸奔。

这一点,是非常多中国家庭会犯的错误。

事实上,小编也强调过许多次,买保险这件事,必须遵循先大人,后小孩原则。毕竟孩子还没有任何收入来源,若大人倒下,他们的成长也是空谈。

那么,先给家中老父母买保险对不对?也不对,因为老父母也没有经济来源。

正确的做法,是给家庭经济支柱优先配置保险,在这件事情上,提醒大家切忌“尊老爱幼”。

最后,一定要在自己经济能力可以负担的范围内,配置自己最适合的重疾险。

扩展阅读

避开这5个坑,买重疾险就简单了


买保险,最难买的还是重疾险。一是因为各式各样的产品太多,二是价格贵,一时间下不了手花那么多钱,总要纠结很久。

大家买重疾险的时候,常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坑:

有的买了返还型的重疾险,花了比别人多好几倍的钱,就为了等老了能拿点钱;

有的买了涵盖100种重疾35种轻症的重疾险,但是等患了某项高发轻症,保险公司却说不赔;

有的买了万能险里的附加重疾险,保费贵,保额也不高,保障还不一定全面……

看过的坑多了,我为大家总结了几个,一起来看看,有没有踩坑。

01过于看重保障时长,忽视保额

很多人买重疾险,总以为保障时间越长越好,能买终身肯定是最好,保障到老,担忧越小。

毕竟年纪越大,患病的几率越高。

这种想法,本质上没有什么错误。但如果刻意延长了保障时长,却缩减了保额,这种做法就完全出错了。

同样预算5000,正确的购买方式是,选择保障到60岁保额50万的产品,而不是保到70岁保额10万的产品。

为什么?重疾险的作用在于收入损失补偿,也就是说,大病降临,无法工作的时候,可以由重疾险赔付来补偿这个漏洞。

一场大病下来,三五个月就能投入工作吗?修养调理少则一两年,多则四五年,这期间,没有收入,家庭生活如何继续?房贷谁来交?孩子父母谁来养?

所以不要过于注重保障时长,因为高保额,比保障时长更加重要。

02认为买1年期重疾险更划算

消费型重疾险不等于1年期重疾险,但一年期重疾险,包含在消费型重疾险之内。

一年期,只是重疾险的一种保障时长类型,和保30年、保至60岁、保至70岁的道理一样。

1年期重疾险的优势非常明显,就两个字:便宜。

所以很多人会觉得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很划算。

1年期重疾险,采用的是自然费率,也就是说,活一辈子就要交一辈子的钱。

年轻的时候病少,费用肯定低,而年纪越大,价格越高。

正常的长期保险采用均衡费率,保费定价中考虑到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对保费的抵充。

假设30岁的时候以7000的价格入手一款保障30年的重疾险,那么接下来每一年,都只需7000保费。

一年一买的保险就算每年都能买,一辈子的总费用也要高于长期保险。

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一年期的保险是没有买的必要的,即便是补充保额,也可以选择定期20年,30年的保险,而不是一年一年买。

另外,1年期重疾险不能保证续保,每年都需要重新过健康告知。

如果身体出现异样,很有可能无法续保。而年纪越大,疾病的概率就越高。

即使今年明年,都能保证身体健康顺利买进,也不能保证5年后身体依旧没有任何问题。一旦身体状况无法通过健康告知,就很难购买保险。

这就是一年期重疾险所需要承担的风险,而长期的重疾险不用担心这一点。

03有了医疗险,不需要重疾险?

百万医疗险的保额很高,而且不限制是不是重疾导致的住院费用,这两年还出了好几款可以保证续保的医疗险。

加上国家给的福利——医保。很多人就觉得:医保+百万医疗险,已然足够。

因此所以很多人觉得,买完医疗险就不需要再买重疾险,反正医疗险都可以报销。

事实上,医疗险是不能代替重疾险的。

重疾险属于给付型保险,只要疾病达到合同约定的条件,保险公司就会一次性给付保额,拿到理赔款项。

即买了50万重疾险,只要确诊癌症,保险公司就会直接赔付50万。

这50万假如在治疗中没有花完,钱还是你的。

一般重疾险的理赔条件,有三种:

重疾险理赔条件

1、确诊即赔:如恶性肿瘤

2、达到某种疾病状态才赔付:如脑中风后遗症

3、实施了某种手术后才赔付:如重大器官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

而医疗险,属于补偿型保险,需要事后报销,即住院时自己掏钱治疗,治疗结束后拿着医院的凭证和单据,找保险公司报销。

无论是在用药、还是住院门诊方面,医疗险都有赔付的标准和比例,保险公司最终会按照保险合同进行赔付。

假如治病自己花了10万,那么保险公司最多只能赔付10万,赔付的额度不会超过实际的花费。

医疗险的作用,是对看病花费进行补偿。

不管是社会医疗保险,还是商业医疗保险,不管是高端医疗险,还是普通医疗险,都是遵循补偿性原则的,先看病先付钱,而后对看病花费的全部或部分向保险公司进行“报销”。

而重疾险的作用,主要是对罹患重疾和治疗期间的收入损失进行补偿。

患重疾后,从接受治疗到恢复正常工作生活,需要几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无法赚钱,将导致整个家庭的经济陷入困境。

重疾险的高额保险金,可以在这期间弥补患病时的经济空缺,保证家庭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不至于因病致贫。

另外,重疾险一次投保,就可以在约定时间内给予保障,20年、30年、甚至终身。

但医疗险1年1交,虽可以保证续保,但保证续保期也只有5年、6年,并不如重疾险。

所以,有了医疗险,还得配置重疾险。

04重疾轻症种类越多越好?

市面上的重疾险在重疾种类涵盖方面有不同数量,少的50多种,多的上百种。

这个数字重要吗?不重要,主要看高发的25种重疾,而在这高发的25种重疾之中,主要看前6种:

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

高发的轻症一共有11种,分别是:

极早期恶性病变或恶性肿瘤,轻度脑中风,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脑垂体瘤、脑囊肿、脑动脉瘤及脑血管瘤,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脏切除,较小面积Ⅲ度烧伤,视力严重受损,主动脉内手术。

在购买时,不要过于在意数字大小,而要看清高发的11种疾病有没有规定在轻症保障范围内。

很多人在购买时不注意这一点,最终被保险公司拒赔。

所以种类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保障高发疾病。买多不如买准。

05一张保单保全部?

线下有许多大保险公司,总会卖这一类产品:主险为终身寿险,必须附加的重疾险,另外还可以附加意外险,各类豁免等等。

一些不了解保险的朋友,很容易被忽悠。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万能险,也不可能存在一张保单保全部的情况。

因为风险来源不同,不同险种,应对的也是不同风险,比如,定期寿险应对的是死亡风险,重疾险应对的是重疾风险,意外险应对的,则是意外风险。

像这些组合险产品中,重疾保障只是其中一项保障,并且它一般都与组合中的终身寿险共享保额。

这就相当于花了两份钱,去买同一份保额。

假设小明购买的是线下巨头公司的产品xx福,重疾保额30万,寿险保额31万,等待期后小明患上合同中的某一种重大疾病,这时候,xx福会赔付30万重大疾病保险金。

而剩下的寿险保额,只剩:31万-30万=1万。

也就是说,在赔付一次重疾之后,小明的身故保险金只剩1万。

同时,往后再患重大疾病,xx福都不会再赔付。

而这款产品的保费,出奇得高。以30岁的A先生为例,他购买了一份xx福,保障终身,分20年缴费,具体配置如下:寿险31万,重疾30万。

这样算下来,每年所需保费近10000元。

拿这些保费去购买重疾险+定期寿险,得到的保障会更加全面。

买重疾险,远不止以上几个坑,还有许多不同的陷阱。

除了这些陷阱,还有大家买保险时,想当然的一些情况,最典型的就是:孩子保险买了一大堆,大人却在裸奔。

这一点,是非常多中国家庭会犯的错误。

事实上,买保险这件事,必须遵循先大人,后小孩原则。毕竟孩子还没有任何收入来源,若大人倒下,他们的成长也是空谈。

那么,先给家中老父母买保险对不对?也不对,因为老父母也没有经济来源。

正确的做法,是给家庭经济支柱优先配置保险,在这件事情上,提醒大家切忌“尊老爱幼”。

最后,一定要在自己经济能力可以负担的范围内,配置自己最适合的重疾险。

80%的保险拒赔都是因为它!你有没有踩坑?


“买什么保险,都是骗人的!交钱的时候哄着你,赔钱的时候避着你。”虽然最近几年生活富裕了,大家伙儿的保险意识有所上升。但“保险骗人”的观念在社会上仍然很有市场。

为什么呢?说白了,都是保险拒赔案件闹的。

“××保险公司拒赔保险金,受害人家属上诉法庭”的戏码屡见报端,且不说这些案件中谁占理,隔三岔五地来这么一出,任谁看了都会觉得保险不靠谱。

但实际上,保险公司的理赔成功率并不低。

根据2019年的最新数据显示,大部分保险公司的获赔率都在99%以上,只有极少数案件会被拒赔。

那这些极少数的拒赔案件都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下面,小编带大家看一则经典的拒赔案例。80%的投保人都是因为犯了这个错误被拒赔的!

一、案件重演:生病花费近万,保险却不赔?

沈小姐,今年27岁,河北廊坊人,普通私企行政人员。

2015年10月,沈小姐通过保险代理人的推荐,购买了一份平安的智悦人生终身寿险(万能型),20万寿险保额。

同时,还附加了15万的重大疾病保险、2.5万的无忧意外伤害医疗保险、20万的无忧意外伤害保险,豁免B&C以及住院费用医疗保险A两份。

PS:这是典型的“1+N”万能险模板,一份保单就承包了寿险、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等四大险种。

看起来啥都保,但每一项的保障力度都有限,而且保费死贵,不建议大家效仿。

2018年11月,沈小姐工作的时候感觉腿关节疼痛,站都站不稳,于是便前往医院检查治疗。

由于关节疼痛较为严重,医生建议沈小姐住院观察治疗,一直到12月中旬方才出院,共计住院16天。

住了16天的医院,医疗费自然不是个小数目,总计花费15303.87元。

其中,属于社保报销范围内的金额为14179.87元,报销比例40%,14179.87×40%=5688.56元。

也就是说,最终自费金额为15303.87-5688.56=9615.31元。

对沈小姐一个月薪仅有5k出头的小白领来说,近万的医疗费用够她存大半年了。

好在,她当初投保的时候附加了住院医疗保险A,不然这次的疾病既够不上重疾的标准,又不属于意外医疗的范畴,着实有点抓瞎。

PS:所以小编一直强调,保障要齐全。保险也讲究“木桶效应”,其他方面保障再好,但只要缺了一块,就有“翻船”的风险。

出院后,沈小姐立即致电保险公司,并根据工作人员的指引,准备了所需的理赔材料递交了上去。

然而,历经一周的审核,沈小姐等来的不是理赔金,却是保险公司的拒赔通知书。

原因是:沈小姐2011年即因为意外造成关节受损,2012年确诊为慢性滑膜炎。此次住院治疗与既往病症属同一诱因,而沈小姐投保时并未如实告知病情,故不予赔付。

二、拒赔原因分析

投保时未如实告知既往病史,这是大家在投保过程中常犯的错误。

尤其是对初次投保的“萌新”来说,占了历年保险拒赔案件的大头。

有的人确实是故意隐瞒,意图带病投保;有的人则是因为不重视健康告知,随缘填写;还有的人是被急于签单的保险经纪给忽悠了……

《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

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如实填写健康告知是投保人的义务,别不当一回事。

不过,大陆保险对于如实告知义务的限制还是比较宽松,属于“不问不答”的有限告知,健康告知里未提及的疾病情况无需告知。

另外,还有一个神奇的“不可抗辩条款”撑腰。

《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

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只要不是恶意带病投保,隐瞒和申请理赔的不是同一种疾病,且过了两年的不可抗辩期。即便存在未如实告知的事实,保险公司大概率还得赔钱。

举个例子,A先生2016年投保重疾险,投保前曾患糖尿病,未如实告知。2019年,A先生确诊肺癌,申请理赔。

讲道理说,这种情况不赔没毛病。但因为过了2年不可抗辩期,保险公司还是得赔。

再举个例子,B先生2016年投保重疾险,投保前医院已确诊其患有肺癌并进行过治疗,未如实告知。2019年,B先生以肺癌为由申请理赔。

投保前已经患病,不适用2年不可抗辩期,百分百拒赔!

不可抗辩条款并非“免死金牌”,它以最大诚信原则为基础。对于恶意骗保、蓄意不实告知的人不适用。

所以,小编劝大家投保的时候还是认真对待健康告知。

即便有健康问题也要如实告知,尽量争取最好的核保结论。

就算是加费投保或除外投保,也比以后拒赔来的好。

总结:

除了未如实告知健康状况外,还有很多其他拒赔原因。

不在保障范围内,比如常见的意外险猝死不赔;

医保卡被人代刷,留下了不良的用药、医疗记录;

不符合保单约定,比如等待期内出险、未达到重疾理赔标准等;

保险到期未续费,保障失效,其中一年期险种(医疗险、意外险)最常见。

投保是门技术活,想要不犯低级错误,就要加深对保险的认识。

很多拒赔案件的发生,其实都源于投保人对保险知识的不了解。

只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理性投保,大家的保障就不会落空。

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兴起,投保也愈加智能化,很多线上保险产品都已经可以进行智能核保了。

对健康告知如何填写不清楚的小伙伴,可以多试试智能核保这项功能,健康问询更细致,还不会留下任何核保记录,相当实用。​

重疾险你买对了吗?怎么买才能真的省钱?


很多人在购买重疾险的时候,都觉得保费太贵了,在这里我给你支个招,教你用更少的钱得到更高的保障。现代社会,每个人患上重疾的概率越来越大,很多人开始有了给自己买份重疾险来规避财富风险的意识。

而大家在买重疾险的时候,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选择:是买1年期的重疾险,还是买长期型的重疾险。

所谓1年期的重疾险简单讲就是只保一年,如果来年要继续保障,就要续保再买。

而长期型的重疾险一保几十年,会有一定年限的缴费期,交完这么多年的钱,后续不用再交钱,就能一直保到约定的时间。

显然,我们看两者的区别的话,保障时间两者有很大的差别,从保费上来看两者差别也很大。

很明显,1年期的重疾险要比长期型的重疾险便宜很多,同样年龄的人去买同等保额的重疾险,长期型重疾险一般需要几千元,而1年期重疾险只需要几百元。

所以很多人就觉得,既然1年期的重疾险这么便宜,为什么我还要建议大家买长期型的重疾险呢?

问题就在这里了,因为1年期的重疾险虽然便宜,但你买了之后面对的问题其实更多,最后一算账,其实并不划算。

我们都知道,买保险年纪越大保费越高,因为每个人患上重疾的风险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而1年期重疾险的保费,每年都是不同的,都是随着来年续保时你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现在我们觉得自己还年轻,看着1年期重疾险的保费确实是便宜,但一直买1年期的重疾险,我们每年交的钱就会越来越多。

等买到年老,交给保险公司的总保费肯定比长期型的重疾险多得多,这就不划算了。

其实保费逐年增加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你只要一直买,保障就会一直有。可是1年期重疾险最大的问题在于:一旦产品停售,你就不能续保了。

不能续保,就意味着这份重疾险你买不了了,相应的重疾保障也就没有了。想要继续重疾保障,只能买别的重疾险。

不过这个时候你还会遇到一个问题:还能不能继续买重疾险。

如果这个时候你的身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三高,那肯定是买不了重疾险的。

又或者,你买的1年期重疾险停售后,你刚好已经60岁了,那就超过了重疾险的购买年龄,想要再买其他重疾险就没有机会了。

所以,对绝大部分人来讲,买重疾险一定要买长期那种,而不是买1年期那种。那是不是1年期的重疾险就完全没有用了呢?

也不是,1年期重疾险比较适合两种人。

第一种人:刚出来工作手头比较紧张的年轻人。

由于手头比较紧张,确实可以买1年期的重疾险,用来过渡工作初期经济较为艰难的阶段。

不过等到自己经济稳定了,我建议你还是要做长远的打算,直接购买长期型的重疾险。

第二种人:想增加重疾保额的人。

有些人已经有了长期型重疾险,但最初买重疾险的时候由于手上资金较为有限,没有在一开始就买到保额符合自己期望的重疾险。

这种类型的人,可以通过购买1年期的重疾险,增加自己某一年龄段的重疾保障额度。

所以,1年期的重疾险只能满足短时间的保障需求,想通过长期购买1年期重疾险来节省保费的人,很可能到最后反而要付出更多的保费,还要承担后续自己可能没资格买重疾险的风险,最后连重疾保障都会缺失。

买保险是件需要长远考虑的事情,想要保障长久还省钱,其实还是要买长期型重疾险。因为长期型的重疾险每年交的保费都是固定的,越早买的话需要交的保费也越少。

而且长期型重疾险只要交20年、30年的钱,就能一直保到70岁,甚至是终身,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小部分的钱换取长时间的保障。

就算中途这份重疾险停售了也不用怕,因为我们跟保险公司约定的保障期还没结束,保障就都还在。

综合来看,选择长期型重疾险,才是最省钱、最有保障的买法。

重疾险的几个大坑你踩过吗?成功避过你就赢了


经常听说保险太复杂了,就算有合同也很难自己看懂。确实,就算是资深保险从业者也不敢说完全真正的理解保险。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关于重疾险的几个大坑。

重疾险第一坑

承保病种与保费成正比。

重疾险承保的病种数量,各家保险公司不断攀升。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05年的时候重疾险疾病种类也就只有 20多种,而现在动不动就保一百多种疾病。

保监会在07年统一了必保的25种重大疾病的条款,因此,各公司重疾险前25项病种均是统一定义理赔条件的条款,超过25种以上的病种,由各公司自由发挥。竞争的白热化,也导致了各家保险公司争先恐后的增加承保病种。

随着病种的增加,保费也随之上涨,保险公司不断的打着病种多的噱头吸引消费者。其实有些病种连临床医生都未必见到过的,发病率几乎为0的病种就算增加到1000种,对保险的精算也不影响,但保险公司却因保障范围的扩大为由头,增加保费。

重疾险第二坑

重疾分组多次赔付,设置条件严苛。

重疾险的“多次赔付”,有重疾的多次赔付和轻症的多次赔付之分。

这篇重点说重疾的多次赔付。

某些多次赔付的重疾产品,重疾一共分为4组或5组,每组赔付1次,全部最多赔付3次甚至5次,一个人一生患重疾的几率,去年中国的平均概率是72%,患3次以上重疾的概率非常非常小了,患5次重疾的还没见过。

而且多次赔付规定重疾赔付之间有相隔时间。

例如有些产品癌症多次赔付的间隔期是5年,五年生存率是医学界为了统计癌症病人的存活率,也是一个分水岭。熬不过五年的,转移与复发大多发生在根治术后三年之内(当然也有三年间隔期的,比较良心),少部分发生在五年之内。熬过五年的,再次复发的机会就很少了。

实际上,这个五年期,成功的避开了癌症复发的高峰时期。需要的,不到时间赔不了,超过时间的,又不需要了。

重疾险第三坑

重疾病种分组,深坑,慎入!

同一组的重疾赔付过一次后,这组责任就终止了,就算再罹患同组的其他疾病,也没办法获得理赔。一个人一生患多次重疾的概率本来就极低(虽然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有些保险公司把几种高发的疾病分在同一组,或集中在一两组,几个病种只赔付一次,这就更加降低了多次赔付的可能性,要知道多次赔付的重疾险保费也是更高的,这样产品的诚意度就大打折扣了。

小孩保险你买对了吗?这些坑一定要避开


孩子年龄小,抵抗力差,一次普通的发烧,就有可能发展成严重的疾病。自媒体作者张媛的女儿彤宝就差点因为发烧而离开世间,五天内三次高烧,第三次孩子直接陷入昏迷,住进了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

检查显示:张媛女儿的血象超标三倍,心肝脏功能都受到损害,凝血功能也不好。

孩子被确诊为脓毒症休克,这种病致死率达到70%!治疗过程漫长且充满痛苦,每一天,每一夜都在和死神做斗争,而且住院的花费达到十万以上。

这样的重大急症不常见,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噩梦一般的。一旦发生,就会让一个家庭的精神和经济坍塌,耗费无数人力财力。

所以,妈妈们开始越来越关注保险,想为孩子做好最安全的防护。

但我要劝大家,买保险,别着急!一定避开下面的几个大坑!否则一旦买错,交了十多年的保费等于打水漂,自家的娃还是没有保障。

误区一:孩子是宝贝,保险要多买

妈妈们给孩子买保险没错,但前提是你已经给自己和伴侣先买齐了保险。爸爸妈妈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大保障。

往后余生:

还车贷房贷是我们

赡养老人是我们

孩子教育和抚养费用是我们

家里的一切支出靠我们

承担的责任越大,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一旦爸妈遭遇意外,无论是身患重疾还是身故都会造成家庭收入急速下降。

收入下降,生活都有可能无法维持,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照顾老人和孩子都成问题,就算给孩子买好了保险,又能起什么作用呢?

对于孩子来说,突然之间失去父母,就等于失去了所有的保障,有谁可以继续抚养自己呢?

所以,一个家庭中最该买齐保险的先是爸妈,然后再是孩子和老人。

只有爸妈做好保障,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误区二:能返钱的保险,才最划算

在弄明白了买保险的顺序后,很多妈妈又会在保险种类选择上失误。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买保险的时候,不是先问保障水平如何,而是更关心怎么返钱,怎么理财。

在我们看来,带理财性质的保险,既可以有保障,还可以有定期分红,买了就是双赢。

但是这种想法是错的!

这种保险最大的特点恰恰就是:保费贵、收益少。

第一,带分红的保险要比不带分红的保险贵6——7倍,保障是一样的,但是多花了那么多的钱,划算吗?

第二,分红型的保险收益很低。你把钱给了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为了不赔本,投资的多是债券、银行存款这类稳健的投资。这样的投资,注定了不存在高收益。

保险的最大功能就是防范风险,承担意外,保障周全了才是第一要务。所以千万不要简单迷恋返还型保险。

保险型保险和理财型保险要分开买,优先选择保险型。

误区三:买重疾险,保的疾病越多越好

保险中有一个险种叫重疾险,专门保障重大疾病。按理说,保的疾病越多越好,这样才安全。

市面上的保险也的确是这么设计的:有保35种的,有保95种,最多的有180种。

ICU病房可以榨干一个家庭!

不少妈妈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保障疾病多的,而那些保险往往价格昂贵,都要上千上万。

实际上,市面上一份普通的儿童重疾险买下来不到一两千。那些多花的钱全是给了发病率少之又少的疾病。

给孩子买重疾险不要过多地纠结疾病种类,因为每一份保险都会包含25种高发重疾。

买重疾险最重要的是:看保险中有没有包含儿童常见的高发重疾,例如白血病、川崎病等。

一份保险包含的疾病再多,却并没有儿童常见高发的重疾,那你花的钱就是白白浪费。

保险是门复杂高深的学问,大部分人都搞不清保险的分类,也看不懂上百条的保险条款,很容易买错或买贵。

我劝妈妈们多了解一点保险知识,这样买保险的时候,才不会被代理人牵着走,糊里糊涂地买错保险。

千人千面,每个人需要的保险都不一样,适合的才是最重要的。

重疾险到底有没有猫腻?关注这6点就行了


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付过钱,签订合同,又过了犹豫期,即使有猫腻,也只能按照保险合同来履约。所以,一定要在购买前清楚自己购买的重疾险保什么不保什么。如果已经付钱,合同生效了,一定要在犹豫期之内,对自己购买的重疾险做一个详细的了解,避免自己上当受骗。 一、所谓猫腻,其实是担心后期的理赔,能不能顺利的获得赔偿金?

影响后期理赔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1.没有如实告知

现在人们购买保险的意识越来越强,对如实告知以及不如实告知可能造成的后果,都非常的清楚。

但是,还会有人抱着侥幸的心理,或者是保险销售人员抱着侥幸的心理,故意的隐瞒告知。也会有一些人,自己在网上选择重疾险产品,由于自己不太清楚要不要如实告知,该如何如实告知,有一些有意或者无意的原因,导致没有如实告知。

没有如实告知的后果非常严重,后期可能无法获得理赔,并且不退还已交保费。

2.不符合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条款规定

很多人在购买重疾险时,没有对重疾险有过深入的了解,会对重疾险有误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有病治病,没病返钱。

第二,罹患疾病,就能赔钱。

上面两种误解,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保险销售的时候,没有让消费者了解到重疾险的定义以及功用。

比如,罹患疾病只有符合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条款,保险公司才会给予赔付。

二、正确解读重疾合同

具体应该如何了解重疾险,即后期拿到手的重疾险合同,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犹豫期

把犹豫期放在第1位,是因为消费者在这个期间之内,可以对自己购买的重疾险,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如果感觉自己上当受骗,可以无条件的退保。一旦过了犹豫期,再想退保的话,就会损失钱。

2.保多久

也就是保障期间,购买的重疾险是保一辈子,还是保30年,还是保到70岁,还是保到80岁。

3.合同的生效日

记住合同的生效日,设置固定的日程提醒,每年不要忘记续交保费,万一忘记去交保费,一旦过了60天宽限期,会影响到自己的保障利益。

4.保什么

合同中有保险责任的详细条款,通常情况下,包含重疾,中症,轻症,身故,豁免等责任。以重疾责任为例,疾病分组还是不分组,给付次数限额是几次,如果是多次赔付,每次之间的间隔期是多久,每次赔付的额度是多少,这些都是需要了解清楚的。

5.不保什么

合同中有责任免除条款,详细记录了一些不保的项目,但重疾险当中还有其他的不保情况。如:

(1)等待期是多少天,在等待期之内发生的疾病是不在保障范围之内的。

(2)保险责任中疾病保障责任有特别提示和说明的部分,诸如同一原因导致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病,仅按一种疾病给付保险金。

(3)在疾病定义条款当中,存在一些隐形分组的情况,或者是特定年龄段和特定情况下不予赔付的情况。

6.高发的疾病定义条款

高发的疾病,以癌症,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为主,重点关注的不是重疾条款,而是中症或者轻症条款。因为重疾对高发疾病的定义需要符合《重大疾病25种疾病定义及使用规范》,变动不是很大。但是中症和轻症的条款是每家公司自己制定的,可能会存在差异。

三、小结

每一款重疾产品在上市之前都要去银保监会备案,审核通过之后才允许上市,不论购买哪款重疾险,总是要比没有买的人多了一份保障。货比三家,如果能买到适合自己的就更好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