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保险知识,谨慎商业险投保的三大误区

2020-09-25
关于商业保险的知识 商业保险知识 车险保险基础知识

购买商业险的3大误区

误区一:不“量体裁衣”,一味追捧投资回报

“先保障后投资”是购买保险的黄金原则,我们需要购买传统的纯保障型险种。中年人一般是家庭支柱,可选择较高的额度,同时可选择投资理财型保险为养老做准备。老年人最担心疾病风险,但是由于年龄等因素,老年人可以够买的重疾险不是很多,并且保费会很高,可以考虑一些针对老年人设计的意外险产品做社保的补充。

支招:【按轻重缓急,多层次构建全面保障】

第一份保险:给家庭的顶梁柱买意外险;再考虑重疾险。构建基本保障后家长可以考虑涉及子女教育及养老规划的保险。在此之后在考虑投资型险种。

误区二:不“量入为出”,忽视对自身经济条件的把握

一份保险的保费支出从几元到上百元不等,买保险不能盲目跟风,在不同时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险种,确保保费支出符合需求且能够负担。一般而言意外险的保费比较便宜,寿险保费稍贵,保额越高保费相对较贵些。

支招:【根据自身的需求定制,根据经济条件筛选】

经济条件较弱的,首先为自己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或定期寿险,再购买重大疾病险。经济条件较宽裕的,可购买终身寿险(分红型)、定期重大疾病保险、住院津贴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组合。

误区三:不“深思熟虑”不仔细研读保险条款

购买保险产品,一定要认真看清保险条款,尤其是对保险责任、免赔事宜等核心部分,要进行全面、详细地了解,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好自己的利益,才能保证买到的保险产品真正符合自己的需求,在需要时才能派上用场。

相关阅读

保险知识,女性投保避免三大误区


女性保险,顾名思义是为女性量身定制的保险产品,针对一些女性特有的情况,改变一款产品男女老少通用的情况,更大化地让女性受益。不同年龄的女性,应根据不同阶段,选择最适合的女性保险产品。

单身女性购买保险应该以保障为先。20多岁到30岁的单身女性,正处于个人事业的打拼期,收入少且不稳定。此阶段应多以保障自己为前提,可选择纯保障型的健康类保险和意外险,如能同时享有红利生息,就更加值得考虑。

已婚女性通常已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对生活有着长远的规划。此时,可以结合另一半的经济状况,从家庭健康、子女教育和退休养老三方面综合考虑。一般而言,医疗、意外等保障类产品应首先考虑,其次,再考虑养老和投资类产品。与此同时,已婚女性的保费最好和全家共同规划,如果家人选择的保险产品已涵盖了全家人都能享受的医疗保障,则可以适当改变投保重心;全家年保费支出建议占家庭年收入10%左右。

避免女性保险购买误区

误区一:忽视关爱自己。女性投保,往往会优先考虑家庭、孩子、丈夫,而忽略了自己。

误区二:选择保险产品不平衡。应从意外、医疗、定期寿险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建议先参看自己的社保和已投保的险种,看看还有哪些方面没有涉及,避免重复购买或出现保障真空。

误区三:一味选择周期长的产品。建议可将一些健康类保险的交费期定在20年左右,而对于理财类保险,则可以把交费期定得短一些。

投保分红险三大误区需提防_保险知识


分红险兼具保障与理财的双重功效,是很多追求稳健收益兼具保障需求目的客户的选择,但有很多人在选择分红险时可能会产生误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分红险。

三大误区需提防

专家指出,虽然分红险兼具保障与理财的双重功效,是很多追求稳健收益兼具保障需求目的客户的选择,但投保分红险也要规避三大误区。

1、当成高回报的短期赚钱工具其实,分红保险不适合用作三五年以内的短期投资。购买分红险后,如果短期内冲动退保,累积红利不多,现金价值也不高,就会出现投入的资金损失。分红保险看重的就是时间性,时间越长,保险价值越高。

2、认为分红每年都有虽然分红险属于稳健、持续的收益返还型产品,但分红险的分红利率是不确定的,因为红利来源要依据产品的投资收益(利差益)、费用结余(费差益)和人的寿命的延长(死差益)而定,这些数据都是不确定的,所以分红险产品说明书上的演示利率是监管部门要求保险公司提供的一种假定,并不是最终的保证分红率。

3、认为投保分红险可拥有全部保障人的保障需求是多层次的,不能认为有了分红险,什么保障问题都能解决。分红保险也需要添加一些附加险种,如意外伤害保险和意外医疗及住院保险等,一旦遇到意外事故或因疾病住院,才能得到更周全的保障。

通货膨胀和分红保险

所谓通货膨胀是指在以纸币为流通手段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从而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换句话说,当货币数量的增长速度大于实物数量的增长速度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打个比方:货币总量是100元,实物总量是100个苹果,那么,一个苹果价值就是1块钱;如果第二年苹果生产增加了100个,也就是市场上有200个苹果,而货币增加了200元,也就是货币总量为300元,那么第二年每个苹果的价值就是1.5元了。推及到整个经济实体运行,物价水平就上升了,于是就出现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供”小于“求”。

所谓分红保险,简单的说就是投保人可以享受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可以分享到保险公司红利的保险险种,有现金分红(美式分红)和保额分红(英式分红)两种模式。

分红险适合收入稳定人群

保险专家提醒消费者,分红险虽然比较稳健,但也并非人人都适合。分红险比较适合家庭较富裕、有稳定收入,且不太急于用此部分资金的人群,可以为未来资产保值或者给孩子储备未来的生活资金。此外,也适合要抚养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成员的家庭,如残疾智障儿。残疾儿或智障儿由于身体的因素,很难买到其他保障型的险种,且不适合拥有太多的现金,通过年年定额返还年金可以满足他们的一部分需求。

以下3类人群在购买分红险时要慎重:一是短期内需要大笔开支的家庭。因为分红险变现能力较差,如果中途退保,投保人只能按保单的现金价值退钱。二是收入不稳定的家庭。三是从保障需求出发的人。这3类人需要综合考虑收入情况、风险偏好等,可优先考虑购买保障类险种,以及选择一些保障期较长、保障功能较强的分红产品,而不应对短期的收益率看得过重。

分红保险肯定有分红吗?

分红保险的红利主要来源于保险公司对该险种实际经营的成果与当初费率厘定时预期的差益。但一般分红保单的红利大部分来源于投资收益,而投资收益的多少又取决于保险公司实际业务经营能力状况,换句话来说,保单红利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还有可能“负有”,如果有人向你保证肯定会有分红,且一定会高于银行储蓄,不可信以为真。

保险知识,谨防购买旅行险的三大误区


黄金周即将到来,很多人早已计划在长假中出游远足。但保险专家提醒,旅途中情况变化莫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别忘记在出行前为自己和家人购买一份旅行意外保险。不过,根据往年的理赔案例来看,投保人对旅游险普遍存在三大认识误区。

责任险等于意外险

大多数人对旅行保险不是很了解,有些人只是单纯地跟风或是随着旅行社购买,而自己并不清楚其保险利益。其实,旅行社提供的旅行责任保险只负责旅行社本身的风险责任,如果游客在旅行途中发生意外伤害或者突发疾病,该保险并不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出游之前为自己选择合适的旅行意外伤害保险非常必要。

保额越高越好

很多人对于购买保险存在一个误区,认为保额越高越好,其实不然。旅行保险通常分为境内险和境外险两种,如果投保人在境内旅行,完全可以选择保费便宜、保障全面,且适合全家出行的短期保险。至于出境游,一般而言,到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医药费较高的国家旅游,医疗险的保额最好不要低于20万元。而到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旅游,如果行程较短,医疗险的保额在10万元左右即可。

例如,出游的时间很短、旅行途中相对安全,且距离不是很远,可以选择天数短、保额较低的保险;如出游的时间很长,又是自驾游,且旅行途中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建议选择天数长、保额较高、保障全面并且能够提供救援服务的保险。

出险后保证全额赔偿

保险专家郑重提醒投保人,旅游意外险出险后,不一定都能得到保险公司的全额赔偿。人身意外保险所约定的保险金额,只是保险公司承担给付的最高保险金限额,而非实际给付金额,除航空事故能得到最高赔付金额外,其他人身意外保险都是按比例赔付。

此外,很多旅游意外险对于赛马、攀岩、探险性漂流、潜水、高山滑雪、滑板、蹦极、冲浪等高风险活动“免责”。因此,投保人在选择旅游险时,务必留意保险公司推出的旅游险在分项责任的赔付方面是否有所限制。

投保人身保险的三大误区_保险知识


人身保险是一种从根本上获取家庭保障的手段,它将单个的风险分散到整个社会,由大家来共同承担,可以说是一种社会风险共担的机制,同储蓄及其他投资方式有本质的区别。

人身保险是一种从根本上获取家庭保障的手段,它将单个的风险分散到整个社会,由大家来共同承担,可以说是一种社会风险共担的机制,同储蓄及其他投资方式有本质的区别。保险来保障生活,有钱更需要靠保险来保全财产。然而,不少人对人身保险的认识存在种种误区,专家指出,大家应该正确的认识人身保险,让保险给自己的生活“添彩”。

误区之一:买保险不吉利

所谓的保险就是为了应付突发事件,以防万一。要办保险离不开病、死、灾祸等代表某种灾难的字眼,而这些字眼又是人们不喜欢看到的。但孰不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买保险是应付突发事件的必要手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讲买保险等于是买平安。

误区之二:买保险不为保障为投资

银行第七次降息之后,各家寿险公司纷纷调整险种结构。同过去以投资功能为主的旧险种相比,新险种更注重保障性,增添了许多非常有益于投保人的选择功能,如“减额交清”、“保单借款”、“可转换权益”和“保额增加权益”等。在不增加保费的情况下,提供给投资人更多的选择、变更权益的机会。其实,保险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保险这种契约关系使参加保险的人在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死亡、丧失劳动能力或年老退休后,由保险人给付保险金,借以维持其正常的经济生活。注重保险的投资功能必然偏重于人寿险的投资,而忽略人身意外和健康险的投资,是人寿险市场不成熟的表现。一般来讲,人寿险的保费相对较高,低收入家庭承担不起,他们有了灾难保险却帮不上忙,不利于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相信随着科学理财观念的加强,人们会走出寿险投资的误区,投资适合自己的寿险险种,使生活真正无后顾之忧。

误区之三:买保险只注重为子女

特别是城市家庭,大多是父母加独生子女的三口之家模式。谈及保险很多人关心的是为孩子买保险,似乎为孩子买了终生寿险,才算是为孩子买了一份平安。其实,家长是家庭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一旦他们因意外、疾病等丧失工作能力减少或失去收入的时候,家庭将陷入困境。给“家长”买保险才能给孩子的学习、生活以保障,才能给家庭一份平安。科学家庭的寿险组合不但要为孩子买保险,而且要为家长买保险。现阶段我国医疗体制正处在改革阶段,更多的人开始寻求商业保险来保证正常的家庭生活。其实,低收入家庭最好考虑低保费、高保障的人身险险种。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则可考虑买身故保障和生存保障并重的两全寿险品种。

保险知识,投保投资型保险需要消除的三大误区


保险专家提醒广大投资者,投资型保险并非稳赚不赔,因为按照功能划分,投资型保险重在投资,风险保障则是其附加部分。因此面对保险公司高回报理财的诱惑,购买投资型保险时须保持理智,尤其须消除三大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投资型保险主要就是进行投资。

如果把这种保险当作投资,遇到急事用钱时,就要面临提前退保。多数情况下,提前退保,保险公司都要收取大量手续费,如此会白白损失钱财,非常不合算。

误区二:投资型保险收益和保障可兼得。

专家表示,这种保险在某个时期可为保险购买人带来高于储蓄存款和国债的收益,但投资型保险的收益和保障是有侧重面的,主要表现在分红和收益上,而在风险保障上,投资型险种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这类保险所提供的一般都是意外险保障,且保险金额低。

误区三:投资型保险收益能得到保证。

保险公司的保险收益一般都来自对收取保费的运用,没有谁敢保证其资金的投资一定会有收益且很高。理论上说,投资型保险都是通过对出险率的预期而设定保险费率。再说投资的风险不属于纯粹风险,并不在保险公司承保范畴内。

因此,即使保险公司再作出怎样的保险收益承诺都是不准确的。

保险知识,购买少儿险远离三大误区


误区一:只考虑小孩,忽略家长

解读:父母是家庭的支柱,也是孩子成长的根本保证。在为孩子买少儿险时,千万别忽略了家长自己。在购买少儿险之前,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是否为自己设置了健康保障。

误区二:只考虑意外、普通医疗,忽略重大疾病保障

解读:小孩活泼好动,也常常患上感冒、发烧等小病,家长更容易考虑到眼前的风险为孩子购买一些意外险、住院医疗补贴等类型的险种,而忽略了重大疾病险的长远保障。殊不知,日常生活中环境污染的加重等因素,也会增加孩子患疾病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患病的治疗费用也是家庭的经济负担,还有康复费用等,而重大疾病保险能在病情确诊后给予及时的治疗费用。

误区三:购买教育储蓄类保险,只看收益,不看保障。

解读:许多家长在购买教育储蓄类保险时,喜欢拿来与基金等纯投资品种作比较,往往只看重收益,而忽略这类保险带来的保障作用。事实上,教育储蓄保险最大的两个优点是:一、强制储蓄,确保教育经费按既定目标达成;二、保费豁免功能。当投保人身故或者全残时,以后的保费将被豁免,但孩子还是能继续享受到保险的保障。

绕开商业保险的3大误区_保险知识


误区一:不"量体裁衣“,一味追捧投资回报

中年人一般是家庭的支柱,可以选择较高的额度,同时可以选择投资理财型保险为养老做准备。老年人最担心的是疾病风险,但是由于年龄等因素,老年人可以购买的重大疾病保险产品不是很多,并且保费会很高,可以考虑一些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的意外保险产品作社保的补充。

支招:[按照轻重缓急,多层次构建全面保障]第一份保险:给家庭的顶梁柱买意外险,再考虑重疾险。构筑基本保障后,家长可以考虑涉及子女教育及养老规划的保险。在此之后再考虑投资型险种。

误区二:不“量入为出”忽视对自身经济条件的把握

一份保险的保费支出从几元到上百万元不等,买保险不能盲目跟风,在不同时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险种,确保保费支出符合需求且能够负担。一般而言,意外险保费相对比较便宜,寿险保费稍贵,保额越高,保费相对较贵些。

支招:[根据自身需求定制,根据自身经济条件筛选]经济条件较弱的,首先为自己购买意外伤害险或定期寿险,再购重大疾病险。经济较宽裕的,可购买终身寿险(分红型)、定期重大疾病保险,住院津贴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的组合。

误区三:不“深思熟虑”,不仔研读保险条款

购买保险产品,一定要认真看清保险条款,尤其是对保险责任、免赔事宜,理赔事项等核心部分,要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好自己的利益,才能保证买到的保险产品真正符合自己的需求,在需要时能派上用场。

案例:如您购买的意外险,在保险责任里没有说明对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给付的责任,这样情况下,万一因身患疾病住院,这份保险就帮不了您了。

选保险应该避免的三大误区_保险知识


随着收入的逐步提高,家庭财富的不断积累,对于越来越多的家庭而言,保险已经显得愈发重要。在选购保险的过程中,以下三个常见误区应避免。

误区一:不看保障只谈收益

“我最近刚买了一份保险,缴费20年,每年8000多元,以后每3年就能返还9000元,到了60岁还能……”刘小姐很是高兴地向朋友们介绍她最新购买的保险产品,“很划算的”、“收益率不错”是她对这款产品的理解,不过,要说这份保险的保额是多少、保障范围是什么刘小姐反而不知道了。其实,这是刘小姐第一次买保险,她并非出于保障的目的,而是觉得手头有点闲钱,又不知道该如何投资,所以在保险公司营销员的推荐下购买了这款产品。不难看出,刘小姐对保险有着一定误解,而这种“重收益、轻保障”的现象在投保人中比比皆是。很多人在购买保险时的第一句提问就是,“收益率怎样?”而实际上,尽管很多保险产品具有保障和储蓄的双重功能,但对投保人来说更该重视其保障功能。保险的基本作用是规避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如果一份保单无法起到这样的作用,那么对投保人来说意义不大。相对来说,消费型的保险产品一般保费都不高,但保障作用却较强,投保人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更高额度的保障,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就能获赔高额保险金。这时候保险才能真正发挥保障、救急、弥补损失的作用。

误区二:保险越多越安心

蔡先生曾有过一次保险理赔的经历,也由此体会到保险的重要性。自那之后,他开始不断买保险,为太太和自己都投保了重疾险、养老保险、意外险,为孩子也投保了少儿重疾险、意外险、教育金保险,各个险种相加,每年的保费就要花费3万多元,而他和太太的年收入不过15万元。“虽然每年缴费还挺吃力的,不过想想都是很重要的保险,就算紧一点要买啊。”蔡先生说。其实,蔡先生虽然不错的投保意识,也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保单的重要性,但在安排全家人保障时,却犯了“保单越多越安心”的错误。诚然,每一份保险的累加都会为个人、家庭堵住一个又一个财务漏洞,但还需根据自身需求合理投保。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根据收入来合理分配保费开支,不然,在享受保险对不确定风险保障的同时,反而会面临经济压力,影响日常生活的消费能力。像蔡先生这样的家庭情况,建议关注自己和太太的保险保障,以意外险、定期寿险、重疾险为主,稳定财务状况,至于其他保险,则可在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后考虑。

误区三:有社保就不需要再买保险

“我们单位已经给我交了‘五险一金’,保障还挺全面的,我自己就不必掏钱买保险了。”冯小姐是一个典型的年前白领,收入不错,公司提供的福利也不错,这让她觉得不必自掏腰包买保险。其实,冯小姐的“如意算盘”使她的财务状况存有漏洞。商业保险与各种国家强制的社会保险之间不可以互相替代,尽管有时候在保障内容上有所重叠,但商业保险是社保的有力补充。我们知道,社保的保障范围一般由国家实现规定,风险保障范围比较有限,且水平较低。其作用是保障一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和医疗需求,而不同种类的商业保险则可以保障个人、家庭在遭受不同风险时,都能得到相应的,较高额度的赔偿。以上三大误区相信不少人都对号入座了,希望消费者在日后购买保险时,能认清目前需求,按需选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