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医疗制度,公费医疗的日渐“萎缩”,印证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求索公平的不懈努力

2020-08-14
保险规划的保障 保险保障规划基本流程 保险家庭保障规划缺口

公费医疗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指国家向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免费提供医疗和预防等服务的制度,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由于国家包揽医疗费用,以及浪费医疗资源等弊端,公费医疗制度不断改革,推出了个人自付一定比例费用、设立定点医院、建立报销范围等举措。从某种意义上说,现行的公费医疗在诸多方面都仿效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但即便如此,这种仿效仍然难以杜绝过度医疗、效率低下等问题,特别是其占用资源相对为多但覆盖对象相对较窄,有违医疗保障制度社会性和共济性的初衷,所以公费医疗不断遭遇公众“不公平”的诘问,社会要求将其彻底取消的呼声亦不绝于耳。

回应社会吁求,政府早在1994年即探索将公费医疗制度向全社会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险制度并轨。199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此后,公费医疗日益式微。

而今,决策层决意将此项改革彻底收官的发令枪已经鸣响——在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此番“整合”,直接指向了群体公平(将公费医疗制度整合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让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企业职工的医疗待遇逐步均等)和城乡公平(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弥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待遇落差)。这是对社会呼吁的“公平”作出的强有力的应答。

更进一步来看,在均衡不同社会群体医疗保障待遇水平的同时,如何切实提高医疗保障的能力,真正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成为公众对抗疾病的“减压阀”,仍需合理组织财政资源、不断完善政策安排。换言之,作为公众“病有所医”的重要后盾,医疗保障制度必须既绸缪于“不均”,又谋略于“寡”,才能真正让公众在疾病风险面前免于恐惧,不至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提醒广大群众,目前就医的费用日趋上涨,一份社保无法满足所有的需要,建议大家可以选择为自己选择一份合适的商业保险,两份保障,这样自己的选择余地也多一些。

精选阅读

医疗制度,公费医疗制度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公费医疗制度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记者日前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今年又有部分省份取消了公费医疗制度并将国家工作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公费医疗范围已经缩减至个别省份。专家认为,在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背景下,目前在运行的四套医保制度将被整合为职工、城乡居民两大模块。

近些年来,看病难看病贵成了整个社会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但与此相对的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公费医疗制度依然发挥出“勃勃生机”。这种医疗制度上的“双轨制”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大的另类制度,似乎与改革开放显得个格格不入。

面对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取消公费医疗制度的呼声愈加强烈。此次人社部的表态,无疑为全社会吹响了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号角。即使仍有个别省份继续执行公费医疗,但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公费医疗迟早都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全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长期以来,全社会从来不缺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呼吁,取消公费医疗的呼声也一直存在,但是要想让改革真正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更是难上加难。取消公费医疗,无疑是对公务员群体的“自我革命”,阻力和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正如克强总理讲的,改革会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而“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如何迈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这个步子,就成了重中之重。

毫无疑问,取消公费医疗,公务员群体自然成了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但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取消公费医疗表明中央推进改革的决心和力度,顺应了民意。公费医疗制度作为现有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的一环,涉及面小,影响范围有限。选择这个突破口,由点及线、有线到面,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长期以来饱受社会诟病的养老金双轨制将会走入历史的舞台。套用那句话,“公费医疗没了,养老金并轨还会远吗?”

取消公费医疗,正是在革公务员群体的命。从社会保障体系最难啃的公务员公费医疗制度这块“硬骨头”作为突破口,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真正触及灵魂、触动利益,实属不易。这种牺牲“小我”,换回“大我”的改革魄力,最终将会释放更大的改革动力。

不难发现,人社部的表态也表明公费医疗仍有个别省份没有取消,足以表明改革过程之艰巨、问题之复杂。这种改革,真正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大事。习近平同志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强调,“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这无疑为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推进养老金双轨制的并轨提出了新的要求。

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目标,明确指明“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无疑释放出养老金并轨的最强改革新号。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将会让所有人真正享受到公平正义的阳光,真正从改革开放中得到实惠。

“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我们应该看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做的还有很多。取消公费医疗制度只能是推行养老金并轨的前奏,而与之配套的“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将会组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最美乐章。

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要义: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对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论述的深化和凝炼,突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要义,阐明了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与保障制度的内在关系;确定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模式和检验标准。

一般说来,较为成熟定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应当具有强制性、统一性、公平性、适度性、可及性和可持续性等基本属性,而且遵循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个人(家庭)承受能力相适应、权利与义务(待遇与责任)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充分发挥“大数法则”的作用等基本原则。但就其最本质、最重要的环节而言,公平与可持续则是核心要义。核心要义虽不是医保制度的全部内涵和充分条件,但它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纲”,纲举才能目张。

《决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正是基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现实状况,借鉴国际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切不可等闲视之,掉以轻心。完善医保制度必须紧紧围绕公平与可持续进行,扭住了这两个中心环节,就是抓住了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的“总开关”“牛鼻子”。否则就是不得要领,就是没有找到“窍”,要嘛事倍功半,要嘛“一步向前一步错,几分用力几分差”。

保险知识汇总,医疗保障制度今年起覆盖全民


就业

城镇今年新增就业33万人

昨天,市劳保局公布了今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预期指标:就业方面,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困难群体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保险生育覆盖率要比2007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仅养老保险一项就将新增加23万人;在劳动关系调整方面,将使全市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

养老

无保障老人5月领取养老金

今年,本市将坚持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在养老方面,本市5月份将为城乡无保障老人发放福利养老金;新农保将扩大覆盖范围;新标准养老金1月15日调整发放到位;此外,本市7月1日将上调月最低工资、失业保险金、伤残津贴等社会保障待遇。

医保职工门诊报销起付线将降低

在医疗保障方面,除了实现全民医保外,还将着力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包括降低在职职工门诊报销起付线,提高社区就医报销比例;提高贵重医用材料和人工器官报销标准;适当放宽特困群体的救助标准等。同时,本市还将启动门诊医疗费实时结算工作,改变门诊医疗费报销方式等。

我国对军人及军人家属的保障制度


有人咨询:什么是优抚安置?优抚安置只是针对于军属吗?享受优抚安置的人应具备什么条件呢?小编总结了优抚安置的一些常识供大家学习。

优抚安置是指国家和社会抚恤烈士家属,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优待军人家属,妥善安排和管理退出现役的军人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在我国,优抚安置的对象主要是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残疾军人及其家属;优抚安置的内容主要包括提供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举办军人疗养院、光荣院,安置复员退伍军人等。

中国优抚工作的内容主要有4项:

①思想教育。

②扶持生产。对优抚对象从事生产从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扶持,突出智力扶持和优待,多途径地为扶持对象送技术、送信息、送管理知识。扶持优扶对象和抚持贫困户相结合,在扶贫中重点扶优,扶优带动扶贫。

③群众优待。在整个革命战争年代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群众优待的基本形式是代耕。人民公社化以后改为优待劳动日。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又改为优待金。

④国家抚恤。抚恤对象是因战、因公牺牲和受伤致残人员,以及病故、失踪军人家属。主要有死亡抚恤与残废抚恤,死亡抚恤又分为一次性抚恤和长期抚恤,按规定的标准发给抚恤金。国家每年还拨出专款,对有困难的优抚对象给予定期或临时的生活补助。兴办优抚事业单位是优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优抚事业单位有:为特等、一等残废军人康复、医疗和休养服务的革命残废军人康复医院;为带病回乡的复员军人治疗、休养服务的复员军人慢性病疗养院;为复员、退伍军人中精神病患者治疗服务的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为孤老优抚对象和烈士遗孤服务的光荣院,以及在敬老院、社会福利院中设立的光荣间。安置主要包括对退出现役的复员、退伍军人的安置和对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安置。

优抚安置常见问题解答

1、什么是优抚工作?

优抚工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对军人及其家属为主体的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的一项特殊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巩固国防,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优抚对象包括哪些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复员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统称为优抚对象

3、何谓复员退伍军人?

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复员退伍军人”包括复员军人和退伍军人两部分人员。复员军人,是指1954年10月31日开始时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产游击队、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等,持有复员、退伍军人证件或组织批准复员的人员,在乡的红军失散人员也按复员军人对待。退伍军人,是指1954年11月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持有退伍或复员军人证件的人员。

4、农村义务兵的责任田是否保留?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入伍前的承包地(山、林)等,应当保留;服现役期间,除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承包合同的约定缴纳有关税费外,免除其他负担。

5、义务兵选取为士官或考取军校后,还享不享受优待金?

义务兵服现役期间,其家属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优待,优待的标准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二年。义务兵选取为士官后,不再享受优待金。关于士兵从部队考入军校问题,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士兵从部队考入军校是否享受优待金问题的答复》(民办函〔2000〕223号)明确,无论其何时考入军校,从入伍第3年起,其家庭即不再享受优待金待遇。

6、军人在部队立功受奖,安置时有何特殊政策?经济上有没有补偿?

为鼓励士兵献身国防,建功军营,对于在服现役期间立功受奖的退役士兵,安置时享受优待、优先和照顾是理所应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等法规政策在这方面都有明确规定。比如,农村义务兵和初级士官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可以享受城镇退役士兵的安置政策;三期士官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在转业时可指令性安置至机关事业单位正式编制;在部队获得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的荣誉称号的,安排工作时,应优先照顾;荣立二、三等功的自谋职业城镇退役士兵,参加高等教育考试可以加分。此外,各地也根据当地情况给予有不同的优待,有的在档案考核时,根据立功受奖情况区别对待,在计算自谋职业补助金时也给予一次性的奖励。

保险知识汇总,浅析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伴随我国第一代打工者逐渐步入退休年龄,他们的养老保障问题已经开始突兀地显现出来。

来自湖南衡阳的易承芳今年54岁,1987年她来到广州打工,1998年按规定开始参加广州市的养老保险。本来应当明年退休的她,却因为没有达到《广东省社会保险条例》规定的个人缴费须满15年的年限而无法领取养老金。在现行的养老制度下,户籍湖南的易承芳只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退保,领回个人账户内缴纳的资金和利息,11年的养老保险变成了银行的活期存款。二是把养老保险关系转回衡阳老家,但只能转个人账户的资金,单位缴纳的资金,由于是统筹账户不能互转,易承芳必须补缴过去11年企业缴纳的统筹资金。这两种选择,都意味着养老保险制度保障作用的基本失效。

易承芳的养老问题讲起来有些复杂,但这不是个别人的问题,是整整一代务工者面临的养老困境。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是在1997年后才开始启动,而且由于地区之间无法互转,这就意味着千千万万个易承芳将成为晚来且依然割裂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牺牲品。

即便我们再乐观一点,把眼光投向比他们年轻一点的人,15年的参保年限没问题,但“无法互转”却依然坚挺,在他们哪里有工作就去哪里的流动面前,非要用“没有长远眼光”来说明大规模退保潮出现的原因,多少有一点强词夺理的味道。

从解放人的角度来说,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经济为主要驱动力的人口流动总是最先发生作用的。1978年,自允许农民“自带口粮进城”的政策开始,巨大的人口流动潮就成为市场经济推行过程中最波澜壮阔的景象。30多年来,从被束缚的土地上向城市流动的人们,脱离了“盲流”的称谓,成为市场要素自由流动的明证,成为“人口红利”的突出体现,成为经济奇迹和“世界工厂”荣耀的创造者和支撑者,他们仍然不属于他们工作的城市,他们在主动流动,也在被迫流动。城市化对农村劳动力高度依赖,但城市却从不主动打开城门迎接劳动人口,甚至对农村劳动力的迁移表现出相当大的不情愿和限制,这一点,我们从不乏例证。

易承芳们的问题,其实是劳动力在实现了流动和解放后社会政策未能及时跟进后果的集中显现。它现实地证明,在全国范围内的合法人口流动浪潮已经开始30多年,它所对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还被钉在行政区域的条块分割中,钉在户籍制度上,画地为牢,无法随人口的流动而自由转续。

这种巨大反差的本质,就是人为的把城乡居民直接划分为在权利、机会和风险方面存在极大差别的社会集团。两个集团各自封闭,独自运转。从进城务工者来说,他们的人生直接断裂为两个切面,工作在城市、纳税在城市,而结婚、生儿育女、孝敬老人和养老安居却要退回所来之地,以另外一种样态存在。

没有自由流动就没有人的解放,这是多年来已成的共识。但人的自由流动,不等于让人永远漂泊在路上,永远被抛在半空中,无所依托,风险自担。说到底,自由流动是解放人,不是像用零件一样,报废了,扔掉,再换一批。

城乡居民,公费医疗画上句号 城乡医保制度集合实现真正并轨


公费医疗制度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记者日前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今年又有部分省份取消了公费医疗制度并将国家工作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公费医疗范围已经缩减至个别省份。

专家认为,在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背景下,目前在运行的四套医保制度将被整合为职工、城乡居民两大模块。

目前,我国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有四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中,因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缴费和待遇上存在较大差别,两者“并轨”成为民众一直以来的重要诉求。

早在1998年底,国务院公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此后,公费医疗就逐渐走向消亡。截至去年年底,已有北京、重庆、山西、吉林、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广西、四川、新疆等24省区市实现了公务员全部参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机关事业单位和城镇职工完全实现医保“并轨”已是大势所趋,接下来与之同时进行的,还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整合。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将“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对记者表示,基于这一愿景,医保未来整合的目标将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框架结构。包括将公费医疗制度整合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地农民或者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者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不建立单独制度。

在具体操作上,褚福灵建议,要做到划清时点,新老有别:一定时点前实行公费制度的现职人员自愿选择是否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一定时点后的新人按规定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差距通过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加以解决。

此外,要实现多档缴费,待遇有别。“整合后的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各类城乡居民,由于城乡居民的缴费能力不同,可以设置不同的缴费档次供居民自愿选择,但缴费档次不同时待遇上有一定差别。”褚福灵进一步表示,居民医疗保险应该即期缴费即期享受待遇,不累计权益,不与职工缴费年限进行折算。

褚福灵认为,如果按照这一思路进行整合,最终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将形成四大支柱:第一支柱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建立基于政府补贴与个人缴费的、适度普惠的国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该制度由政府提供专项补贴资金,体现普惠与公平。第二支柱面向职工及其他从业人员,政府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和承担兜底责任,体现公平与效率。第三支柱面向多层次医疗需求的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由个人或者单位缴费,可以由商业保险公司或社会保险机构经办,政府给予政策引导,体现效率。第四支柱面向重大疾病患者的医疗救助与捐助制度。政府建立专项资金,对重大疾病患者给予救助。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公费医疗的消亡。从今天起,我国将正式根据国务院会议一致通过的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定,来形成城乡医疗保险的并轨统一。9月1日起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参保人员将改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

保险知识汇总,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管理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克鲁格曼曾这样写道:“美国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中,只有2%的资金用于管理,剩下的98%都可以用于支付医疗费用。与之相比,私人保险公司只将保费的80%左右用于医疗赔付,剩下的20%用于拒绝那些需要赔付的人。如果我们采取更广泛的联邦医疗保险制度,即每个人都参加联邦医疗保险,那么我们在医疗保险上的整体开支就比现在少。”

我猜,私人保险公司的管理费用多数用于理赔。

然而,实行全民医疗保险的问题是,需要有足够的税收为全民医疗提供资金。实际上,美国现存的联邦医疗保险制度所需要的税金已经超出了实际税收,而且将来的预期支出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差距,将达到数万亿美元。医疗保险是财政的“泰坦尼克号”,而克鲁格曼还说是时候增加乘客了。

征税会产生无谓损失(deadlineloss,美国经济学家曼昆把税收造成的总福利的减少,称为税收的“无谓损失”),税率越高,无谓损失越大。很多研究对普通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做出了估计,大部分估计数字在20%以上。如果事实如此,那么通过联邦医疗保险进行医疗费用支付,比通过私人保险公司成本更高。

同时,美国马约医学中心(MayoClinic)的医师弗莱明在其论文中写道:“政策制定者应当超脱个别诉求,而密切关注(医疗保险)制度本身的运行情况。历史经验通常表明,该制度最终可能产生种种问题,包括沦为政府配给、医疗服务质量下降、长期资金缺乏、采用更先进医疗技术的步伐放慢、工作人员缺乏、医疗保险资格产生新的不平等、官僚势力蔓延以及个人医疗选择自由度的丧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