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地产调整 土地危机

2020-06-18
土地被规划还有保险吗 个人养老保险规划 商业保险规划
养老保险太单一?全面保障更需重疾保险!

在历史最好销售年景的2011年,最近频频出现的底价拿地,表明调控效果,最先影响到的还是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信心,与土地出让的收益与速度。

我从来反对歪曲土地财政的真相。做了几年的一级土地开发,而且是在央企做一级开发,资金不是我考虑的问题,我考虑的是拆迁安置征地成本,考虑的是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与未来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房地产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实际上,考虑的是新条例,新法加大土地收储的成本,与收储的运营速度。

在目前的政治与经济环境下,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安置,将越来越难。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特别是城市拆迁安置的成本正在高速上扬。而地上物拆迁安置成本,仅仅是一级土地开发成本的一部分,不是土地收储成本的全部。而事实上,绿地公建配套与保障房配套压力越来越大,一级土地开发成本的构成要素都在上涨的局面下。土地的出让底价,实际上也是一直再提高的。目前的土地底价成交,并非是低于一级开发成本的超低底价,这与股市是完全不同的。

土地市场的萎靡,难堪的是土地财富的拥有者,难堪的是土地储备贷款的利息偿还。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从2009年至2011年5月,北京市土地储备贷款总规模已经超过2500亿元。从2011年初开始,大规模还本付息已经开始,每月需还本付息在100亿元以上。

而据调查:多家统计机构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北京土地出让金顺利突破800亿元大关,虽然略低于去年同期的867亿,但依然是除去年外的同期最高。值得关注的是,受调控政策对住宅市场的冲击,住宅用地出让遭遇了一个“过山车”般的经历,从“天价地”变成“底价地”,从“众星捧月”的喧嚣转为“无人捧场”的尴尬。

商业住宅用地的成交价格确实大幅走低,当然主要原因是去年五环内几个天价地的成交,今年并未出现。并不代表城市主城区(四环以内的土地出让价格)的土地出让价格走低。

事实上,北京主城区的拆迁安置中,货币补偿最高的不是13万/平,而是更高了。事实上,很久以来的城市拆迁安置,很难按照市场价完成,特别是北京林萃路钉子户事件,我们能感觉到,“拆迁拆迁一步登天”这句俗语,已经被拆迁户无限度发挥到极致。

如果按照每月偿还100亿本息计算,北京前九个月的土地出让总量,归还土地储备贷款本息是不可能的了。而目前的信贷,按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的要求,地方融资平台资金也收紧的现象,势必影响到土地储备贷款额度,加大土地储备速度又成泡影。也就是说,刘明康脑子进水的单紧,实际结果是双紧。那么,所谓的保障房大建,在双紧政策下,将被大幅压缩。

网在此给您推荐: 产品名称:安联安顺齐乐定期寿险保障计划 推荐指数: 1、享保障,享受意外身故、疾病身故保障;

2、特殊附加节假日保障,更适合节假日出行;

3、满足资金流动性要求,使年轻人享有更低保费;

4、可申请续保55周岁,还可申请变更保额,更符合客户人生规划。

相关推荐

沪土地市场保持活跃


上海土地市场一改工业用地唱主角的状况,经营性用地供应和成交活跃。与全国土地市场相比,上海土地市场最近相当活跃。上海经营性用地的供应和成交呈现平衡状态,但房企拿地的低溢价势头仍未转变。

全国土地市场继续笼罩在低供应、低成交、低溢价的不景气状态中。全国土地市场各项统计指标继续下滑,由于大批地块可能流标,一些地方不得不延期出让。但是在上海,年底前,土地市场却出现了供应和成交的一波高峰。一个重要的解释就 是劳动在要素分配过程中的比例越来越低,搞贷款的和虚拟经济的反倒成为 最赚钱的行当。这就是金融市场有问题。

全国土地供应量持续减少,据统计,10月份,全国133个城市共推出土地2327宗,推出面积9123万平方米,环比减少20%,同比减少13%;其中住宅类用地806宗,推出面积4202万平方米,环比增加2%,同比减少6%。土地供应量下降的同时,成交量降幅更为迅速,一些地方甚至为了避免土地流拍的尴尬,要求大批地块延期出让或终止挂牌。据统计,10月份,全国133个城市共成交土地1209宗,成交面积4777万平方米,环比减少47%,同比减少45%;其中住宅类用地354宗,成交面积1653万平方米,环比减少47%,同比减少54%。

在供求两不旺的情况下,全国地价继续小幅下跌,统计显示,10月,全国133个城市成交楼面均价为1149元/平方米,波动幅度不大,环比微跌0.4%,同比微涨0.3%;其中住宅类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1348元/平方米,环比下降20%,同比下降9%。

今年以来,全国133个城市土地平均溢价率持续走低。据统计,10月份,全国土地市场溢价率仅4%,较上月再减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减少27个百分点。与全国土地市场相比,上海土地市场最近相当活跃。据21世纪不动产统计,10月全市经营性用地累计成交32幅,成交金额共计137.3亿元,环比提升21.2%,同比则回落16.9%,金额仍为年内第二高,仅次于8月196.5亿元的峰值;成交面积方面,10月经营性用地成交面积共计87.6万平米,环比下降59.1%,同比下降31.1%。

进入下半年以来,据统计,10月份,上海累计共成交各类地块达77幅,其中工业用地成交36幅,占总成交幅数的46.7%,近三月楼市工业用地成交占比皆在50%以下,与此前4-7月份相比,明显下降。上海经营性用地的供应和成交呈现平衡状态,但房企拿地的低溢价势头仍未转变。从10月份成交的地块来看,除以底价成交的10幅动迁安置用地,剩余的22幅经营性用地中,以底价成交的土地共计18幅、占比高达81.8%。

由于“黄金地块”再次入市,11月,上海土地市场值得期待。汉宇地产统计显示,10月,上海土地市场新增挂牌经营性用地38幅,合计面积为132.9万平方米。其中新增住宅用地7幅,在新增的7幅纯住宅用地中,“黄浦江沿岸E18单元(7-7)地块”格外引人注目。该地块出让面积只有3614.8平方米,容积率2.5,起拍楼板价为21607元/平方米,位于陆家嘴地区。

一些楼盘的买地和税收成本太高了,如果就个人而言,这些问题是市场自身能够解决的问题。据业内人士透露,该地块目前已经受到多家房企的关注,由于市中心的新增住宅用地相当有限,该幅地块起拍价较低,并且标的小,有望再现高溢价率成交。除个别地块外,开发商融资渠道进一步趋紧,在资金链紧张、高库存、低去化的市场成交下,开发商拿地的谨慎策略仍将延续。

2、该产品承保财产为城市住宅,农村集体产权、小产权房屋不在承保范围内,工厂、商铺也不在承保范围内。  95 元

房地产降价潮


驾驶员保险,提供高额医疗费用,解除您的医疗负担!

最近,上海、北京、深圳等限购最严的一线城市,掀起一波史无前例的降价退房"风暴"。给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带来巨大变化,由此产生了许多重要问题。

10月21日前后,降价风暴上海,根据已披露的降价楼盘统计信息,涉及大幅降价的楼盘近10个,多数折扣在7折上下,最低的跌至5.8折,这些楼盘每平米单价下跌至少四五千元,几乎是上海有商品房成交记录以来的最大折扣。

这波降价潮之前,市场普遍认为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虽有楼盘促销的小幅优惠,但房价会依然保持坚挺。正因为有这样的预期,在限购令下,一批刚需者进入了市场,在上海这波降价风暴后,他们沦为"退房潮"的主力军。以致一部分人砸毁售楼处以表达愤怒,同时要求开发商退房。

另一方面,在限购、限贷政策面前,"理论上"最早撑不住的应该是中小房企,但出乎市场意料的是,此轮降价风暴由大型地产商引领。龙湖地产、中国海外、绿地集团、星河湾等代表了中国不同类型的地产大鳄。

"买房必赚的中国楼市怪圈终于打破。"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直言。对于疯狂了约10年的中国楼市来说,这可能是个历史性的时刻。但凯盛经略(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新民直言:"降价及退房,可能只限于年底前,年关后的市场可能是另一番熟悉的景象。"

上海无疑是限购最严格的城市之一,但上海这次降价、退房也是最凶猛的。"从龙湖郦城的远郊到香溢花城的市中心,从绿地秋霞坊的刚需到星河湾的豪宅,从中海御景熙冉的公寓到长泰西郊的别墅,都出现了全面下跌,其中跌降最大的中海御景熙岸别墅降幅高达43%,市中心的香溢花城跌幅也达32%,足见此轮房价下跌之惨烈。"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分析师薛建雄说。

之前,所谓市场专家们就远郊先降,还是中心先降,豪宅先降,还是低价房先降,争执得不亦乐乎。但此次风暴同时席卷远近高低,大出舆论预料。上周四,一位接近上海龙湖的人士发出"号外":"龙湖好望山项目此次优惠房源只剩两套大平层,今晚7点之前信息有效,拿着现金去可以直接签合同。"

龙湖地产成为此次降价"风暴"的焦点之一。在上海市场,龙湖好望山预期售价2.7万元/平米,优惠价平层公寓1.5万元/平米;龙湖郦城前期成交均价1.7万元/平米,优惠后精装公寓1.2万元/平米起,相当于7折。龙湖地产一位人士表示,鉴于华东市场近来表现相对低迷,客户观望情绪浓厚,降价是为有效激活并抢占市场。

龙湖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市场官秦力洪表示,经过本轮促销,龙湖在华东的销售任务已基本达成。"为应对可能的市场波动,公司年初便主动放慢投资节奏,并加强了销售策略的灵活性,目前看这些策略已陆续见效,确保了公司资金状况的健康。"

统计显示,上周深圳一手房共成交455套,环比下降13.8%;成交面积3.79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1%;一手房成交均价为17787元/平方米,环比下降2.2%.

这波降价风暴的主要参与者是几家大型房企,从财务数据看,他们显然不是最缺钱的那一类,甚至降价最狠的地产商的财务数据还相当漂亮。而日子很难过的一些中小房企,却还没有动静。

掀起这波降价"风暴"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地产大鳄,包括龙湖地产、中国海外、绿地集团、星河湾、长甲集团等。无论从这些降价企业的财务数据和业绩看,还是业内人士的观点分析看,他们都不是最缺钱的那部分企业。

有资深分析师表示,龙湖地产目前财务状况稳健,截至6月底手头现金约126亿元,其中只有4亿元为受限制现金,因此自由现金流充足。回款率方面,今年上半年销售的183亿元中,集团已回收171亿元,回款比率高达93.4%.

凯盛经略的尹新民分析,在市场波动预期日益强烈的调控背景下,维持流动性、保证资金链安全成为大型企业的首要任务,利润率退居次席甚至更靠后。国际投资评级机构穆迪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大部分中国受访地产商在未来12个月内暂无流动性风险之忧。截至2011年6月,内地开发商持有总现金规模达1910亿元。

"问题在12个月之后。以目前的调控基调,12个月后的市场,仍不容乐观。"尹新民直言开发商的担忧,作为大型房企,无论资金链还是业绩等各方面,计划性更强。为了应对更长时间后可能存在的资金需求,必须提前进行储备。同时也存在部分企业年底冲刺今年全年销售额的因素。

而之所以选择一线城市项目率先降价,尹新民分析,除了一线项目单位面积回笼资金量大的客观因素外,企业在二三线城市后期将有更大规模的项目投入,是区域战略选择的一种表现。种种迹象表明,如龙湖等大型房企的资金安排一般周期较长,越来越多地产大鳄鉴于政策调控短期内难以逆转,纷纷选择提前降价回笼资金,有备无患,以防资金链真出现紧张的时候,来不及降价。

近日,一家知名上市房企庞大的信托融资受到外界质疑,该公司内部人士透露,管理层最头疼的并不是眼下外界的质疑,而是这些信托融资在12个月、18个月、24个月不同周期到期后,如果市场依然难有起色,届时将危机四伏。

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分析师薛建雄认为,长期的信贷紧缩政策导致市场资金紧张,购买力大幅下降,加上限购限贷影响一部分购买力,是导致目前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年终开发商将面临工程款、材料款、工人工资等大量债务支出,加上现在银根紧缩到期贷款难于展期,也不太可能新贷还旧贷。短期之内房价肯定还会下跌,预期还会有更多开发商加入到降价潮中来。"

新一波降价潮的大门,已经被上述这些大型房企的降价"风暴"打开。更大规模的降价或在短期之内蔓延,更多房地产企业和项目加入降价"大军"的趋势正日渐明显。但悬念依然存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降价周期和价格底部仍有待确认。

对于这个问题,多数业内人士表示,进入2012年初,大规模大幅度降价持续的概率并不高。和往年一样,多数企业会选择在年初观望,确定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走向再展开全年的战略部署。而对于拐点,尹新民认为,真正的拐点是一二手市场整体的变动,是突发型的市场变化,一种非计划性的大面积降价才可能是拐点,具有不可控性。而目前的降价,多为大型房企出于自身战略需要进行的计划性促销回笼资金,真正的拐点为时尚早。

不过,地产大鳄这波计划性降价,进一步冲击了资金链真正存在危机的大量中小房企,个别房企计划性降价诱发的市场整体层面降价正在悄然形成。上海本土的一家中型民营房企营销人士向记者透露,"对这几家大型房企大幅降价的效果,老板极为关注,正在筹划旗下楼盘的降价跑量,顺利的话,很快就会实施。"

网在此给您推荐:

产品名称:一路阳光交通工具意外保险 推荐指数: 提供交通工具(飞机、轮船、火车)意外伤害保障。

1、飞机意外身故残疾保险金40万;

2、火车意外身故残疾保险金10万;

3、轮船意外身故残疾保险金10万。  7天20 元

房地产企业面临大困难


投资分红保险划算么?重疾分红险,投资保障两不误。

今年初以来,主要城市的新房库存量呈上升趋势。同时,在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的影响下,客户的需求特征也在发生变化,投资类购房继续受到抑制,这对为了满足基本住房而购买的人群来说是个好事。

为扶持房地产企业渡过难关,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救助政策包括定向宽松信贷额度、提高不良信贷容忍率等,但是,房地产市场的“小企业”并不在政策适用范围。小型房企资金链若想缓解还是有困难的。因此对于开发商来说,为了保障资金链不断裂,只能通过少拿地、延缓开工速度等方式“过冬”。

万科发布的中报显示,万科在上半年通过信托融资65亿元,均为2年期,加权融资成本约为11.4%,大大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而招商地产同日发布的中报显示,报告期公司短期借款大幅增加,期末的短期借款余额24.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了108%。导致短期借款变动幅度较大的原因,招商地产在中报解释为“业务规模扩大”。此外,公司一年到期的长期借款达到8.64亿元。分析师表示,随着融资环境趋紧,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未来几个月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万科显示,上半年万科竣工面积107万平方米,仅占全年计划竣工面积729万平方米的14.7%,受此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9.9亿元,净利润2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和5.9%。万科董秘谭华杰表示,近年来万科产品中装修房比例大幅提升,使得施工周期拉长,竣工滞后于销售的情况更为明显。但随着四季度项目陆续竣工并转入结算,预计全年的结算量同比增幅将明显高于上半年。万科在中报中称,截至6月底,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共有1022万平方米已销售资源尚未结算,合同金额合计约1187亿元。

此外,不难看出万科不甚的看好下半年的房市。万科表示,受销售放慢和新房入市增加的影响,高端产品的去化周期延长,面向首置首改类客户的普通商品房占市场成交的比例继续提升。同时,也不难发现的万科对2012-2013年的房市较乐观。万科在中报中表示,上半年,核心城市的投资增速已同比大幅下滑,这与2008年二季度的情况非常类似,而投资与开工的放缓可能会影响一年以后的住房供应。

万科也体现了优异的融资能力,万科在上半年通过信托融资65亿元,均为2年期,加权融资成本约为11.4%,大大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尽管行业资金面整体收紧,万科却保持了良好的资金状况。截至6月末,万科持有货币资金407.8亿元。相比一季度末提高9.7%,远高于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230.4亿元,剔除预收账款后的各项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为36.8%,净负债率20.8%,继续保持在行业中较低水平。

今年年内,中国房价将呈持续回调之势,但不会出现“跳崖式跌落”。在此趋势下,中小房企将陷政策“围城”,虽然破产浪潮尚未出现,但很多小型房企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资金链断裂风险。2012年,国家仍将针对房地产市场出台新政,房企资金链空前紧张的格局已定。

产品名称:“快乐嘟嘟”—合家荣卡 推荐指数: 1、本产品为固定化家财险产品,保障较全面、适合对水渍、盗抢等附加保险责任要求较高的客户;

2、该产品承保财产为城市住宅,农村集体产权、小产权房屋不在承保范围内,工厂、商铺也不在承保范围内。  95 元

保险知识汇总 危机下呼唤保险


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市民普遍有“捂紧钱包”的心态,但对获取健康保障的需求却更加强烈。

近日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罗京因患淋巴癌英年早逝,再次引起市民对健康问题以及健康保险的高度关注。从多家保险公司获悉,近期市民围绕健康险种的咨询量显著增长,不少市民主动联系保险业务员获取有关信息。

一家外资寿险公司的有关人士表示,尽管在金融危机的情势下市民普遍有“捂紧钱包”的心态,但对获取健康保障的需求却更加强烈,公司今年上半年重大疾病险的销售同比增长了约15%。其他几家寿险公司也都出现了类似的增长态势。

提早准备足够健康专项费用

多位寿险业专家分析表示,目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精神压力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不少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下,长此以往就会积劳成疾,甚至发展成癌症。所幸的是,在类似癌症等恶疾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同时,医学科技也在高速发展,很多新型治疗手段被发明出来,比如器官移植、靶向治疗,以及其他的新型抗癌药物等,为病患中的人们带来福音。癌症已不再是“不治之症”,相当一部分患者治疗得当便可以“带癌生存”,甚至重返工作岗位。专家同时指出,任何一种有效治疗都需要长期的、数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定期复诊,人们害怕的已经不仅是疾病本身,还有巨额的治疗费用。医学专家介绍说,恶性肿瘤被发现时往往已经处于中晚期,保守的治疗费用就超过10万元,如果希望采取更好更先进的治疗方法,恐怕要超过30万元。市民除了经常关注自己及家人的健康、保持良好心态和健康生活方式外,提早准备足够的健康专项费用以备“万一”之需,是市民在投资理财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采访获悉,目前各保险公司均推出了重大疾病保险,也称大病险。按照中国保监会和保险行业协会的有关规定,重疾险必须保障25种最常见的重大疾病,基本能够消除人们发生重大疾病时的后顾之忧。

消费型返还型各有利弊

如何选择重大疾病险是非常个性化问题。保险专家介绍,根据保险金领取方式的不同,重大疾病保险可以分为消费型和返还型两大类。返还型重疾险在罹患重疾时可以获得赔偿,如果没有发生重疾,保险期满将返还所有已交保费,有些产品还有红利分配,在保障的同时兼顾资产保值。而消费型重疾险是指被保险人如果保险期满没有发生重疾,所交保费不予返。一般来说,消费性重疾险保费相对较低。

若以保险期限长短划分,目前市场上的重疾险又有长期重疾险和短期重疾险之分。长期重大疾病保险保障期限比较长,由于中国保监会在2007年1月1日叫停了“返还型”重大疾病保险,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买保险有“返还”的消费心理,市场上的长期重大疾病保险大多是捆绑在长期寿险产品的附加型险种,往往和特定的寿险产品固定组合在一起打包销售,这样的组合产品兼具寿险“返还”、寿险保障和重疾险保障的功能。短期重疾险的保障期大多为一年,可为主险单独销售,亦可作为附加险按照一定的搭配比例搭配在主险上销售,但都是没有“返还”的纯消费型产品。由于短期重大疾病保险的保障期限为一年,故消费者需要每年购买。而随着投保人年龄的增加,罹患重疾的风险也会增加,所以此类产品的购买价格会逐年上升。

保险专家特别提醒投保人,投保健康险时要有长期的理财眼光,要尽量从年轻时做起,因为保费相对较低。随着人到中年,家庭责任更大,更应在财务安排上确保适量加大健康保障的投入,避免出现资金使用重投资、重消费、忽视保障的误区。

合适的就是正确的

不少市民关心投保健康险怎么获得合理的性价比?专家认为,不同的家庭和个人财务转况不同,所需要的保障不同,因此没有哪个产品是最好的,只要选择到合适的就是正确的。

土地管理法新规定


国家近期对《土地管理法》进行了修改,将一次性补偿改为持续的补偿,有利于按照物价水平给予农民补偿,这样也有利于农民合理安排补偿收入,农民朋友要注意合理安排不应该一次性挥霍一空。

本次房地产调控,是政府为自己的调控政策的声誉保卫战,也是扭转中国经济被房地产绑架,产业空心化,实业萎缩的经济保卫战,这场战役,只能赢,不能输,也输不起。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动摇,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都会因为调控的失败而进入失控状态,那个时候,就真会引发严重的问题的。9月5日,《土地管理法》修改调研组在贵州召开座谈会。《土地管理法》调研组领导小组组长、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主任宋大涵,副组长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等率领的调研组,6月开始就率调研组赴浙江、安徽、黑龙江、吉林等地专题调研修订工作。

而甘藏春此前亦透露,土地征收的问题是这次《土地管理法》修改的重点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表示,关于土地征收与补偿之间产生的矛盾问题,产生了许多社会不稳定现象,现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着力解决土地征收补偿之间产生的矛盾,《土地管理法》修改被寄望于一劳永逸的解决之策。

补偿方式改革

《土地管理法》调整,一个理论基础需要被突破:如何解决城市的发展与农民利益之间的矛盾。“此前利益由国家所有者主要获取后,国家可以反哺到地方的建设之中,推动城市化,这样显然对农民等的利益造成损害,但是这个理论在当下的发展基调中,很难调转过来。”上述专家如是说。

“政府征收土地,由于目前采用的是一次性的买断补偿,很多时候不符合农民的长期利益,现在地方也有试点在一次性补偿后,留有一部分资产份额收益,作为长效补偿,这是目前征地补偿机制法制细化中,各界力争推动的内容,期待在接下来的条例中有所呈现。”上述接近国土部的专家如是说。

7月,国务院各督察组已经在全国开展过征地拆迁制度规定落实情况专项检查,此为决策层推进土地征收补偿机制决定提供支持。

这其中,上海、甘肃、江苏、山东、广西、四川等省份的城市,接受了国务院各督察组的调查,内容主要为今年1月国务院公布施行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等征地拆迁制度规定实行情况。

督察的方式主要通过具体项目的实地调查,与相关省市领导座谈、调阅政府各部门相关资料等方式,每一个督察组的组长均为各部委的主要领导领衔,例如前往山东的督察组由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带领,前往上海的督察组为公安部纪委副书记王沁林牵头。

土地管理法拟改

8月底国土部传出消息,国土部对需报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的城市范围重新进行了调整,国务院上收22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权。“这只能说地根调控将会越来越严,”江苏国土厅一位相关人士说:“江苏有四座城市被上收审批权,国土部里头现在对于地方用地的审核及管控越来越严格,这也是一个趋势。”

土地管理法修改领导小组组长、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主任宋大涵,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在7、8月则持续在一些省份进行调研。征地制度改革是此次土地管理法修改的重点。围绕土地管理法修订重点,调研组重点对地方的征地制度改革和低丘缓坡地的开发利用政策进行了调研。重点围绕征地范围、补偿、安置、程序、审批、城中村改造,进一步理清法律修改重点、明确具体政策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

政府这样调整也是从长远着眼,对房产的调控手段之一。由于开发商和这些学者传递的信号,中国房地产事实上形成了一个非常不健康的预期:就是大家认为,政府不会让房价下跌,一旦房价真正下跌,政府一定出手救市。这种不健康的预期,是政策信誉几近冰点以及中国房地产调控无效的根子。

产品名称:“快乐嘟嘟”—合家荣卡 推荐指数: 1、本产品为固定化家财险产品,保障较全面、适合对水渍、盗抢等附加保险责任要求较高的客户;

2、该产品承保财产为城市住宅,农村集体产权、小产权房屋不在承保范围内,工厂、商铺也不在承保范围内。  95 元

房地产遭遇寒冬


投资分红保险划算么?重疾分红险,投资保障两不误。

销售不畅,加上信贷紧缩,导致一边是房地产企业的呼号连天,一边则是决策层还在不断地念着“坚定不移搞好房地产调控”的紧箍咒。10月份,本是房地产企业收获硕果的季节,但在这个深秋季节,更像是凛冽寒风即将袭来的前奏。

市场若一直处于如此萧条状态,停留于谷底,恐怕一些企业真就会走上绝路。销售不畅,加上信贷紧缩,一个最符合逻辑的推断就是企业过不了年关。从区域上看,上海无疑已经成为此轮降价潮的漩涡中心。

上周,龙湖郦城、绿地秋霞坊、中海御景熙岸等上海楼盘全面降价促销,降幅高达20%至40%。较此前龙湖等房企在重庆、青岛的8%至10%的降价幅度不可谓不猛。“楼市降价无论从速度还是深度上都超过了市场预期。”某分析师表示。

据媒体调查,包括华润外滩九里这种上海顶级公寓也开始悄然调整价格。代理机构中原地产经纪人介绍,目前华润外滩九里推出2、3层特价房源,单价已经低于8万元/平方米。而其在3月以来所售的十余套房源中,单价多在9万至12万元/平方米。

在房企巨头纷纷领降的情况下,上海房价上周继续下行。根据中国房产信息集团数据显示10月17至23日,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再次跌破10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9%。成交均价21247元/平方米,环比下降5%。至此,10月前三周上海市共计成交一手商品住宅30.27万平方米,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72%。成为近7年有数据历史以来的最低水平。“从郊区到市区、从普通商品房到高档别墅,房价下跌形势已经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分析师称。

上述龙湖、中海、绿地等房企在上海掀起的降价潮正在不断地发酵升级,也引发了北京楼市的连锁反应。早在7、8月就开始率先降价的通州楼市,近期惊现出了1.3万元/平方米的低价盘,同时北京万科旗下的金隅万科城即将推出1.4万元/平方米的新房源,相比此前下调了3000元/平方米。

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10月北京商品房住宅合计总签约套数为12760套,创造了全面网签来的最低纪录。而北京中原统计数据显示,住宅库存已经达到了11.8万套,创造了2009年6月8日以来的库存最高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