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如何看待大学生医保问题

2021-04-17
如何规划保险 如何规划家庭保险 如何编制保险规划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经过多轮修改的新医改方案将于“两会”后对外公布,方案最终版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这意味着今后大学生得自己缴费,不再享受公费医疗的“好处”。大学生被纳入医保范围,大学生的保障水平提高了很多,高校也减轻了负担。但是,如果从保险费用的角度看,虽然我们还不知道“自己缴费”的额度是多少,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大学生,恐怕又会因缴费负担,对纳入医保有所抵触。

当下,就业形势严峻是不争的事实。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说,去年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今年又将有近611万大学生面临就业。就业岗位僧多粥少,金融风暴又减少了就业机会,不少家庭勒紧裤腰带供孩子读大学,结果就业如此艰难,不少人就此发出了读书无用、学费偏高的感慨。现在,新医改方案又取消了大学生公费医疗待遇,把大学生纳入医保范畴,让没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缴费参加医保,这不是让更多穷孩子上不起大学,更多人认为读大学不值吗?

应该说,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现行大学生公费医疗政策存在不少弊端。从大学生的角度看,虽说公费报销比例不低,但是公费医疗局限于十分有限的药品目录,更多医药费用还得大学生自付。如果不是在学校医院或者指定医院看病、住院,一分钱都不能报销,学生报销医药费相对困难。因此,大学生的总体医疗现状是:大学生享受的是低水平的基本公费医疗服务,学生如遇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除了学校救助外,多依靠家长筹资自救、社会募捐等方式解决,公费医疗政策难以给大学生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2004年,清华大学学生张春鸣因腹泻至少4次到校医院看病,校医院诊断为肠炎并不同意转院,被拖了将近4个月后,张自费到北医三院确诊为肠癌晚期,在昏迷中离开人世。据医学资料显示:肠癌如果发现早,手术后有存活希望。校医院为什么不同意转院?是因为当时实施的一项政策:北京市大学生所享受的公费医疗,政府承担80%,直接划拨给学校,剩下的20%,由学校和学生负担,学校视自身经济情况,决定全额或部分报销。由于学校顾虑“剩下的20%”主要由学校支出,更由于政府承担部分只限于计划内招生,所以校医就不能不在用药标准、同意转院上动心思。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低标准,全包式”的医疗保障体制,早就应该改革。

但从长远来看,大学生纳入医保利大于弊。因此,我支持将大学生纳入医保范围。何况,公务员也好、大学生也好,纳入医保是大势所趋。现在问题的关键,不是讨论大学生纳入医保的是与非,而是新医改政策对此应有责任担当,思考如何未雨绸缪设计大学生医保政策,减轻大学生经济负担,让大学生失去公费医疗“好处”的同时,感受到医保政策的“好处”,切实解决好大学生医疗问题。

新医改政策应该考虑到大学生没有经济收入,家长经济负担较重,年轻大学生生病概率相对较小的实际,对大学生医保做出周到的制度安排。国家、高校对大学生医保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合理确定大学生医保缴费比例与报销比例。对贫困大学生给予特别的政策关爱等等。尽量减少取消公费医疗、缴费参加医保给大学生带来的失落感与不适感,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医保政策的好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