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购买万能险需要认清五大误区

2021-04-13
万能保险的基础知识 保险需要规划 保险规划能传承吗

面对通货膨胀压力,有不少保险公司将注意力放在“万能险”产品上,而投保门槛也由传统万能险产品的1万元降低至500元、1000元等。万能险其实并非真就是一种万能保障,只是兼具了保障与投资的双重功能,投保时尤其要注意五大误区。

误区一 万能险等于储蓄

与储蓄作比较“我们的万能险承诺的保底收益相当于一年期存款,实际上比银行存款还高”,类似对白,成为不少代理人销售万能险的“法宝”。事实上,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资型保险产品,万能险的保费收入会进入各保险公司专设的万能险资金账户,主要投资国债、大额存款等货币市场工具,收益是有波动的,安全性没有国债和银行储蓄高。而它的长期投资性质,更不可能担当起储蓄替代品的角色。

误区二 按照全部保费计算收益率

将结算利率视为最终收益万能险产品公布的结算收益率不是所交全部保费的收益率,而是扣除保障费用、手续费后进入个人投资账户资金部分的收益率,这往往成为客户理解万能保险收益的最大误区。投保者缴纳的每笔保费,都有一部分用作“初始费用”被扣除,一般持续6-10年才结束。同时,由于万能险有保障功能,还有部分保费会以“风险保险费”名义被扣除,只要被保险人的保障额不选择为零,这种扣费将一直继续至终身。扣除完种种费用,才形成个人账户中的真正资金,这部分钱保险公司会交给投资部门运作,然后给客户一个投资回报率。

误区三 万能险包括全面医疗保障

保障全面万能险可分为“万能终身寿险”和“万能两全保险”,有些产品还附赠“意外死亡双倍/多倍保障”功能,但这些都只是身故保障。投保者要想获得医疗、健康等全面保障,只能通过以万能险为主险,附加其他保险的方式来完成,而附加险的保费是需要另外支付。所以说,万能险本身的保障并不万能,甚至可说是相对简单。

误区四 收益率和投连险相提并论

风险低收益高除了前面所说“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只针对扣除费用后的个人账户部分计算”,万能险的“保底”特征也使它不可能步入“高收益一族”。为能给予客户承诺中的“保证保底收益”,为与安全的回报相匹配,万能险资金的投资运作者须加强对风险的管控,对资金运作必须偏稳,而不可能像投连险那样“激进”,收益率也就不可能很高。对万能寿险来讲,高于保证利率的部分是没有任何保证的,未来投资市场的变化有可能会使结算利率降低。因此,保险公司的产品说明书或保险利益测算书中超过最低保证利率以上的测算数字,只是对未来收益的假设,不能作为对未来实际收益的保证。

误区五 万能险适合任何年龄

万能险的风险保额实行的是自然费率,这种费率的扣除方式是随着被保险人的年龄增长而加速递增。另外,万能险是只有通过长期投资才能见效益的险种,短期投资很难见到收益。因此,50岁以上的人士尽量不要购买万能险,甚至也不鼓励40岁以上的人士购买万能险,对60岁以上的人士就更加不提倡了。这类人买其他品种的保险反而更合适。

相关知识

平安万能险好不好 五大优势全面解析


平常所说的万能险,往往并非单指万能寿险,通常是指保险方案,即由万能寿险附加其它险种而设计出来的保障方案。因为不同的险种组合和设计,又可以产生不同的保障及附加功能,达到实现保障功能的多元化的目的。万能寿险即使不附加其它险种,因为它保额的可调整性、缴费灵活及其它特点,也使得它的功能具有可调节性。

保障功能灵活、多样

以往传统险往往功能死板不灵活,而万能险附加重大疾病保险、意外险等,可以让投资收益、身故保障、重大疾病保障于一身,一张保单多重保障,既能理财,又能治病、养老,还能用作教育基金,极大地方便了客户。客户可以根据人生不同阶段调整附加险的保障额度或调整保费而实现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的保障需求或理财需求。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万能险设计出平常所说的终身寿险、定期寿险、终身重疾险、定期重疾险、少儿基金险、养老险等保障方案。换个角度来讲,既可以用万能方案设计出纯消费型的保障,也可以设计出具备储蓄功能的保障,而且设计起来非常灵活和方便。主动权掌握在客户手里,因为保费的缴交和安排是由客户掌控的。客户理解这点非常重要。

可以从保单里取钱

保险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中长期投资,无法应付不时之需,往往传统险退保成本较高。万能险在这方面做了很大改进,灵活性大大增强。客户可以随时支取个人账户里的现金,当然前提是那里面有钱。

抵御通货膨胀和利息上调

一旦通货膨胀,保单价值缩水是很多人不愿意买保险的一个考虑。对于以往的固定利率保险产品来说,这个弊端是难以克服的。万能险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客户的个人账户投资回报率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投资账户的实际收益而变化,同时各家公司又给出了保底利率。

正常情况下,这样的产品可以用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不一定是全部,通涨率地域差异也很大,保单利率是全国统一的)。因为在通货膨胀时,国家为抑制通货膨胀采用上调利息的货币政策,而万能的投资综合收益与银行利息是相关的,其投资渠道如大额协议存款、债券回购等,其浮动利率会随银行加息上扬,水涨船高,带动万能保险的综合回报率提高。

保单账户的投资收益一般都设有保底利率,而实际结算利率则根据投资收益情况每月公布,以此计算个人账户余额。因此可以做到“月月得利,复利增值”,持有时间越长,保单收益更为可观。(

重疾险投保五大误区


疾病来临时人们要面临的不仅仅是疾病带来的痛苦,还有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面对日益增长的昂贵费用,专家称提前为自己购买重疾险是很重要的。那什么是重疾险呢?

为方便消费者比较和选择重大疾病保险产品,保护消费者权益,结合我国重大疾病保险发展及现代医学进展情况,并借鉴国际经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制定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以下简称“疾病定义”)。

为指导保险公司使用疾病定义,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特制定《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根据重大疾病保险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本规范中所称“疾病”是指重大疾病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疾病状态或手术。

适用范围

本规范中的疾病定义在参考国内外成年人重大疾病保险发展状况并结合现代医学进展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因此,本规范适用于保险期间主要为成年人(十八周岁以上)阶段的重大疾病保险。

重疾险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消费型的产品,不带任何资金返还;还有一类则是带有储蓄性质的返本产品,或是用寿险类的主险产品附加一份重大疾病险。

消费型的重疾险,比较实惠些,我们说,买消费型的健康险,更像是租房。消费成本低,可选择余地大,觉得不喜欢、不合适,就可以换一个,退掉它的损失也不大。

消费型重疾险每年缴费较低,灵活性也比较强。一份一年买一次,或是每隔3~5年买一次的短期重疾险,就好比一年期或五年期的一份租约,"租金"便宜,觉得不合适自己了,只要不续保就行。

而一份保障期限为十年、二十年,或是约定保到60岁为止、70为止的长期消费型重疾险,就像一份长期的住房租约(当然类似这样的租房合约,在现在的居民住房市场已经很少,在商业用房租赁合同中较多些),可以使用一二十年,甚至三四十年,但是只要每年缴少量的"租金",虽然最后的"产权"不属于你,你也不能通过取得产权然后将房子卖出换回货币,但是已经满足了你在一定期限内的保障或使用需求。

购买具有返本条款的储蓄型重疾险则好似"买房",二三十年之后如果你还生存,就可以收回一笔资金,但是每年的缴费压力比较重。

走出五大误区

提醒投保人,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投保重疾险还需走出五大误区:

并非保了就能赔由于重疾险只有在合同条款约定的保障范围内,并符合赔付条件才能获赔。因此,购买重疾险产品时,投保人要看清合同条款规定的保险责任范围,以免日后发生不必要的纠纷。例如,保险公司可以自行对部分重疾设置一定的年龄限制,如患双耳失聪、双目失明、老年痴呆症、严重帕金森病、严重运动神经元病和语言能力丧失6种疾病,保险公司可仅承担在某年龄之前或之后的保障责任,但要在保险条款中进行特别说明。对此,投保时需特别留意。

并非保额越高越好投保人应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按需购买。目前,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平均为10万元左右,所以保额在10万元至20万元较为适中,不能低于10万元。

并非是癌症就能保据了解,大多数重疾险的索赔都是由癌症引起,因此,有些保险营销员在招徕客户时称“买了重疾险,是癌症就会赔”。实际上,并非所有的癌症都在重疾险保障范围内,例如,女性的原位癌和皮肤癌在很多产品中就属于免责范围。因为原位癌多发于口、唇、咽喉、肠胃肺甚至皮肤等处,严格意义上讲并非是“癌症”,在医学上与恶性肿瘤有较为清晰的区别定义。所以,国内外大多数重疾险合同均把原位癌排除在保险责任之外。

不可隐瞒以往病史投保重疾险的过程中,投保人应主动向保险公司告知既往病史,否则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和无法履行,在理赔时会产生麻烦,导致理赔纠纷。

并非合同生效后就能获赔由于在保险观察期内,保险公司不负赔偿责任,因此观察期的长短也应成为选择重疾险产品时需要考量的标准。

解密“万能险” 购买掌握五要点


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保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保险产品也在不断丰富完善。“万能险”更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保险行业的新宠。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万能险产品,专家建议不要盲目购买,要了解万能险,考虑需多方位。

据了解,万能险具备保障和理财双重功能,客户交纳的万能险保费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同传统寿险一样,为客户提供人身保障;另一部分计入投资账户由专家进行投资。除此之外,万能险还具有以下多重优势:

一方面,万能险保障灵活、全面。可以根据被保险人所处的人生阶段,根据其保障需求量身定制。并且除主险的保障外,由于万能险的保障成本收取的是净保费,且为自然费率,保障成本更低,使保障更全面。

另一方面,万能险交费、领取双灵活。万能险可以根据投保人的资金安排,灵活安排交费时间和额度,进行缓交和追加。在缴纳首期保费后,只要保单的账户价值足以支付保单的相关费用,保单就会持续有效。此外,万能险具有投资安全、透明的功能。即使是在投资市场低迷的时候,万能险的账户保底功能也能够确保资金安全。

目前市场上的万能险产品复杂,投保前最好对其进行多方面的考察。

首先,要了解万能险的最低利率。万能险之所以能够实现保底收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规定了最低利率,这也是保户投资万能险旱涝保收的基础。

其次,要了解保险公司今后的保障能力和资金运作能力。一个公司的投资能力强,意味着保费的增值空间大。只能有取得稳定收益的保险公司,才能保障投保人的最终收益。而了解保险公司今后在这方面的能力则主要是通过考察公司背景及历史业绩来实现,例如考察公司股东背景、公司实力、公司文化,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内部风险控制、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注重投资者教育等等。

同时,也要了解管理团队,主要了解团队中人员的专业素质、投资实力以及投资绩效。

再者,保险公司的手续环节和相关收费。万能险承诺的收益基数不是所缴保费的总额,只有当保险公司将各种费用(包括支付代理人的佣金和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等)扣除后,剩下的保费才能进入“个人账户”,而以后的收益都是以个人帐户中数目以基数。所以,前期的手续越少、费用越少,以后实现的相关收益越高。

万能险投保要点

要点之一:账户管理费

在保险期间,保险公司会每月收取一定的账户管理费用。虽然这些费用不高,但却是从保户的储蓄账户中扣除的。如果保户缴纳的保费不多,账户内的金额积累较少,那么这些费用也是不能忽略的。

要点之二:“随意领取”

因为大多数万能险有初始费用,在头几年账户里积累的资金比较少,因此,保险公司一般不会让保户随意领取。

要点之三:退保费用

退保费用也是比较高的一项费用。如果是在保单成立的头几年退保,那么扣除了退保费用之后,保户拿到的钱就会比所缴的保费少。这也是万能险需要长期持有的原因。一般不建议人们轻易退保。

要点之四:是否可以追加保费

万能险大多是趸缴保费的,即一次性缴清。不同产品会有不同的最低缴费金额,之后一般就不能追加保费了。若想追加投资,只有另外再买一份。但部分万能险产品则能随时追加保费。

要点之五:过往收益

进入储蓄账户的钱会按照一定收益率积累,而保险公司在账户操作方面的能力如何,这也是人们比较关心的。人们可以了解一下某些产品近几个月的过往收益情况,这对选择买哪个保险公司的产品还是很有帮助的。

寿险投保常见五大误区


实际生活中有相当多的投保人,在选择保险期限上存在误区。要合理规划人身保险,必须巧妙选择保险期限。

期限越长越好是个误区

很多投保人总认为保险的保障期限越长越好。这是一个比较美好的想法,同时也是一个误区。

无实际必要和效果

例如对于固定保险金额的保险来说,保障到70岁和保障到80岁,虽然可以多保障10年,但考虑到通胀因素,相同保额的实际保障能力是急剧萎缩的。例如一名30岁的投保人,投保20万元保额,70岁和80岁发生事故赔付一样,但按照5%通胀计算,70岁的实际保障能力仅为2.8万元,而80岁的实际保障能力为1.7元。可见最后影响是已经微乎其微了,对实际保障能力无多大效果,无非是心理安慰。

保费过于高昂

同等情况下期限越长,保费越多。例如最直接的对比就是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一个可能只保30年,一个能保终身,但费用却相差接近3倍以上。精明的投保人可以发现,通过以上两点对比,保障期限越长,并不划算,相比这个额外的高昂保费花的并不值。

期限选择两原则

每一天的额外保障,都是投保人每一分的额外保费花费所带来。选择合适的期限,就意味着节约了合理的保费,如何巧妙选择保险期限来做合理规划呢?一般建议按照以下两类原则。

“车比人贵”很普遍

相比对车辆的保护,不少车主对自己本身以及乘客的人身保障就显得薄弱许多。我们知道,通常在选购车险时,可选择车上人员责任保险和乘客座位责任保险。其中,司机座位责任保险是对意外事故中,驾驶员本身伤亡且本车负有责任的情况予以保障;而乘客座位保险则是对意外事故中,乘客出现人身伤亡且本车负有责任的情况予以理赔。不过,两者在保障能力上都很有限。记者在不少网站上进行了试算,最高可设定的保额只有10万元。一旦遇到重大交通事故,车辆定损可以达到几十万元,而司机和乘客的人身定损却远不及车辆的,形成了典型的“车比人贵”。

寿险投保常见五大误区_保险知识


实际生活中有相当多的投保人,在选择保险期限上存在误区。要合理规划人身保险,必须巧妙选择保险期限。

期限越长越好是个误区

很多投保人总认为保险的保障期限越长越好。这是一个比较美好的想法,同时也是一个误区。

无实际必要和效果

例如对于固定保险金额的保险来说,保障到70岁和保障到80岁,虽然可以多保障10年,但考虑到通胀因素,相同保额的实际保障能力是急剧萎缩的。例如一名30岁的投保人,投保20万元保额,70岁和80岁发生事故赔付一样,但按照5%通胀计算,70岁的实际保障能力仅为2.8万元,而80岁的实际保障能力为1.7元。可见最后影响是已经微乎其微了,对实际保障能力无多大效果,无非是心理安慰。

保费过于高昂

同等情况下期限越长,保费越多。例如最直接的对比就是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一个可能只保30年,一个能保终身,但费用却相差接近3倍以上。精明的投保人可以发现,通过以上两点对比,保障期限越长,并不划算,相比这个额外的高昂保费花的并不值。

期限选择两原则

每一天的额外保障,都是投保人每一分的额外保费花费所带来。选择合适的期限,就意味着节约了合理的保费,如何巧妙选择保险期限来做合理规划呢?一般建议按照以下两类原则。

“车比人贵”很普遍相比对车辆的保护,不少车主对自己本身以及乘客的人身保障就显得薄弱许多。我们知道,通常在选购车险时,可选择车上人员责任保险和乘客座位责任保险。其中,司机座位责任保险是对意外事故中,驾驶员本身伤亡且本车负有责任的情况予以保障;而乘客座位保险则是对意外事故中,乘客出现人身伤亡且本车负有责任的情况予以理赔。

不过,两者在保障能力上都很有限。记者在不少网站上进行了试算,最高可设定的保额只有10万元。一旦遇到重大交通事故,车辆定损可以达到几十万元,而司机和乘客的人身定损却远不及车辆的,形成了典型的“车比人贵”。

少儿保险全攻略:谨记五大技巧 防范五大误区_保险知识


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许多家长有意选购少儿保险作为礼物送给孩子,却在众多儿童险产品前无从下手。科学地购买保险,需要扎实的比较和选择技巧。那么究竟家长在投保少儿险时有哪些技巧,又该防范哪些误区呢?一起来看看吧!

投保技巧一先近后远先急后缓

目前市面上少儿险的种类还是比较多的,对于经济一般的家庭来说,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一次买全。遵循少儿期易发的风险应先投保,而离少儿较远的风险就后投保的原则。因为保险也是一种消费,它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发生变化。

投保技巧二缴费期不必太长

选择保险的种类可以掌握一个原则,就是缴费期不要太长,20年以内的即可,主要集中在孩子未成年前的这段时间。

投保技巧三不要重复购买

已经上学的孩子,学校会统一为他们购买学平险,而一些福利好的单位也会为员工子女报销一部分医药费。所以,当家长要给孩子另外购买商业险前,一定要先弄清楚孩子已经有了哪些保障,再针对缺口来进行选购弥补,这样做是避免重复投保造成浪费。

投保技巧四保障权利明晰义务

儿童的保险和成人保险一样,条款多而复杂,如果遇到一个责任心不是很强的业务员,只讲了一个大致,可能会使你忽略很多重要的细节。所以家长一定要明确权利和义务,仔细阅读保单,遇到不懂的要及时咨询。

投保技巧五“白纸黑字”要看清

保险公司会在保险宣传单上刊登如“除外责任”、“收益不能保障”之类的重要注意事项,但是,这类文字的字体通常是比宣传单一般字体还小一倍的小六号字体,一不留神就会忽略。因此一定要留意字号最小的部分,而往往这些才是“精华”所在。

爱子心切,是很多家长的一个真实写照,因此从纷繁复杂的市场中选择少儿保险产品的时候,往往容易走入一些不必要的误区。

投保误区一:买保险先孩子后大人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买保险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先保顶梁柱,也就是收入最高的人。原因很简单,风险无处不在,如果家中的顶梁柱突然倒下,很可能直接导致家庭在经济上陷入困境,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父母为孩子买保险的最终目的,是为孩子增加一份保障。但是,父母才是孩子最基本、最重要的保障。

投保误区二:教育金性价比不高

少儿教育金保险多是分红型,收益率远低于万能险和投连险,不如用收益率更高的产品代替。少儿教育金保险确实存在收益率偏低的问题,但是家长给孩子买保险应该多考虑保险本质的问题,而不应过多关注收益的问题。市场上多数少儿教育金保险,都带有保费豁免条款。也就是说,在缴费期间,如果家长发生意外或者罹患重疾,无需缴纳剩余保费,而保单继续生效。这几乎是少儿教育金保险一个特有的条款,也是应该引起家长足够重视的条款。

投保误区三:少儿险多多益善

少儿险比成人险便宜,孩子也更需要保障,所以给孩子买保险应该多多益善。的确,很多险种是买得越多,获得的赔付也越多,但这一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少儿险。为防范道德风险,保监会特别规定未成年人身故保险金最高限额为5万元,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为10万元。所以说,身故保障只要按地域不同买够5万元或者10万元就可以了。

投保误区四:为孩子做长达终身的保障计划

终身寿险只有在孩子身故以后,才能获得保险赔付。在孩子尚且年幼的时候就考虑这一问题,显然有些为时过早。家长只要力所能及地做好孩子参加工作以前的保障就足矣了,至于以后的保险保障还是由他们自己来规划。

投保误区五:讳疾忌医不买重疾险

孩子还小,得大病的几率很低,还是尽量不要与保险公司谈论孩子生老病死的问题。但这并不是可以人为回避的问题,目前很多病种已经成为少儿高发病。随着住院、手术等医疗费用越来越高,一旦孩子患重病,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将是很难承受的。

买保险存在五大误区_保险知识


保险理财师分析认为,不同的人生阶段,需要用不同的保险产品来保障。有调查显示,目前保险消费领域存在五大误区。

误区一、不出险等于保费白交

很多人会认为买了保险,如果平安无事就应返还保费,而没有保费返还总有一种吃亏的感觉。其实,买保险是防万一。有了保险,随时都处在保险保障之下。所以大可不必去计算怎样去买保险不吃亏,只有你购买的险种最适合你才是最好的。

误区二、只要投保就能获保障

保险的保障范围跟我们想象的并不一样。比如保险公司愿意赔的“重大疾病”和我们生活中真正的“重大疾病”就不是一个概念,许多疾病都是在其免责范围之内的。但很多人购买保险时,对所购买保险的内容了解并不多,对于哪些险种适合与否,没弄清楚就稀里糊涂投保了。

误区三、保险金额越高越好

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如果选择的保险金额越高,就必须为此缴纳越多的保险费。在财产保险中,如果投保金额超过了被保险财产的实际价值,发生损失时保险公司只按实际价值而不是保险金额进行赔偿,因此在财产保险中选择过高的保险金额是没有意义的。在人寿保险中,由于人的生命或身体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因而不存在超额保险的问题,因此,选择保额时,既要考虑到充分保障,也要考虑到自身的交费能力,如果将来无力续缴而不得不退保,是很不合算的。

误区四、重复投保等于双保险

有投保人在a、b两家保险公司分别购买了保额10000元的医疗费用型保险,该投保人认为一旦患病,可以得到双重赔偿。但事实上,理赔取决于实际花费,如果一共花费12000元,即使重复投保额度共计达到了20000元,最终也只能获得最高12000元的赔付。

误区五、年轻人暂不需买保险

在单身期,也就是保险的“初级消费阶段”,一些年轻人总是对保险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少年轻人会说“意外太偶然,应该轮不到我”,但意外是突如其来的客观事故,它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正是因为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年轻的时候才也需要有意外伤害保险来保障。

家庭保险理财规划五大误区_保险知识


误区1:认为“理财=投资”

人们总是将理财与投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投资”和“理财”并不是一回事,二者不能等同。

理财关注的是人生规划,是一门教你怎样用好手头每一分钱的学问,它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还要考虑财富的保障;而投资关注的是如何钱生钱的问题。

家庭理财并不是单纯的投资,理财师会根据家庭的收入情况、资产现状、负债状况等数据,在充分考虑家庭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按照户主设定的目标进行生活方案的设计并帮助其实施,最终达到创造财富、保存财富、转移财富的目的。

具体为家庭理财时,理财师首先必须了解该家庭的生活目标和真实的详细信息(包括家庭成员、收支情况、各类资产负债情况等);其次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客观的分析,一般会重点分析家庭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财务情况以及对未来家庭生活情况进行预测,经过严密的分析后,理财师会利用其专业知识为理财家庭制定理财策划书,并帮助家庭实施计划。

在这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与该家庭沟通,定期修正理财方案的内容并进行跟踪服务。

因此,在追求投资收益的同时,理财更应注重家庭的长远规划、风险管理规划等一系列的家庭整体规划。

误区2:追求短期效益,不注重长期发展趋势

很多人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看到别人投资股市赚得多,自己也会把大把的资金投入到股市中,以期望获得高利益。但在投资过程中,却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有效地投资理财方法。这类人一般都具有严重的投机取巧思想,当别人赚的时候,他们跟着赚,但当别人亏损的时候,他们就跟着亏损。那么为什么这样投资不赚钱呢?很多投资者都有这样的疑问。

其实这些人不赚钱的原因除了上述所说的具有“投机”心理之外,还乐于短线频繁操作,近期流行什么投资产品就一窝蜂地投入到该产品中,以期“一夜暴富”。而这是投资时十分避讳。

首先,投资不能有投机心理,而应该冷静沉着地应对市场并认真学习投资知识、积累投资经验;

其次,投资不能市场流行什么产品就投什么产品,一定要记住一句话“不熟的不做,做的都熟”;

最后,一定不能抱有“一夜暴富”的心理,否则极其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没能一夜暴富反倒倾家荡产。

家庭投资应慎重选择短线作战,因为一般的短期炒股或期市投资都具有较大的风险,家境殷实还赔得起,家境一般一旦血本无归,则必定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

家庭理财还是要注重长期的规划,不能抱有“一夜暴富”的幻想,谨慎选择投资工具和渠道,此外,投资人还要正确评价自己的性格特征和风险偏好,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投资取向及理财方式。如,家里人在银行工作,每天都可以接触到最新的金融信息,就可以发挥家庭成员信息灵通的优势,选择激进型投资方式,从事股票、外汇买卖等。若家庭成员对经济了解都不多,性格又比较稳重,则应避开激进型投资方式,选择风险较小的国债、投资基金。对于有稳定工作的家庭来说,根据年龄、收入状况和预期、风险承受能力作一些长期的投资理财规划,选择一些投资文件的产品合理分流存款,使之以不同形式组成家庭资产,才是理财的最佳方式。

误区3:办理很多会员卡

许多人都非常喜欢各种会员卡、打折卡,几乎每个人的包里都能掏出一大堆卡。

在很多情况下,用卡消费确实会省钱,但有时用卡不但不能省钱,反而适得其反。有些商家为了促销极力推荐你办会员,积极向你讲解办卡后可以打多少折,省多少钱。然而你不清楚的是,他们仅仅是为了促销他们的产品,并不是为你省钱。你被说动的时候,你会发现促销人员就会向我们进一步说明消费达到一定金额后才能取得会员规格。那么这个时候,很有可能会有很多人为了办卡而去突击消费,这个时候你觉得办会员卡还是省钱的吗?当你办了这张卡之后,相信你花的钱会越来越多的。

误区4:追求投资组合多元化

有一句话说的好“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话说的就是理财。为了降低风险,不少投资者都会选择将资金投资到不同理财产品或领域中,然而,很多投资者同时又忽视了另一个问题:投资确实需要多元化,但不能过于多元化。

当你把资金过多地分散到不同领域之后,你会发现你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管理你的每一项投资了,分心乏力,最后一样亏损。

本来是降低投资风险的事情,结果还增加了投资防线。所以说大,投资过程中,绝对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也不能放在太多地篮子里。凡事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大家要记住这一点,同时要学会举一反三。

一般而言,家庭资产应有一个合理的配置。家庭理财一定要注意资金的合理分配问题,不能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房产中,也不能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金融资产中。

家庭理财首先一定需要的就是存款,绝对不能一点存款都不留,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投资中。

其次,保险、基金、债券和股票等产品也要合理分配。家庭资产较小、年龄稍大的投资者比较适合投资保险、基金、债券等风险较低、收益较为稳定的投资产品。

而家庭资产较为丰厚、年龄较小的投资者则可以适当地购买一些股票,但也不可大量购买股票,要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来购买。随着年龄的增加,承受能力会越差,风险性投资产品则应相应减少。

误区5:有成本陷入倾向的心理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曾研究发现:如果朋友送来一张篮球票,而当天晚上天气恶劣,那么多数人倾向留在家中看电视;而在同样的天气状况下,如果是自己花钱买到的,更多的人就会倾向于前去体育馆。

很显然,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自己花钱了的东西不能浪费,没有花钱的,浪费不浪费则无所谓了。其实大家都明白,去不去体育场,钱都不能收回来,并且在恶劣的天气中前往体育馆,还有可能受到更大的损失。投资中,这种心理也十分常见。我们认为,时刻都应该分析损失和收益,而不是已经花掉多少钱。通俗地说,我们买了一块羊肉坏掉了,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把它扔掉。这时候要考虑的是吃掉这块羊肉会生病,而不是去考虑买这块羊肉的价钱。其实投资永远是收益和风险成正比,风险意识最重要,投资之前先学习,不了解,看不懂,不投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