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重疾险投保五大误区

2021-05-03
重疾保险规划 重疾保险知识 保险重疾规划愿景

疾病来临时人们要面临的不仅仅是疾病带来的痛苦,还有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面对日益增长的昂贵费用,专家称提前为自己购买重疾险是很重要的。那什么是重疾险呢?

为方便消费者比较和选择重大疾病保险产品,保护消费者权益,结合我国重大疾病保险发展及现代医学进展情况,并借鉴国际经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制定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以下简称“疾病定义”)。

为指导保险公司使用疾病定义,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特制定《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根据重大疾病保险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本规范中所称“疾病”是指重大疾病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疾病状态或手术。

适用范围

本规范中的疾病定义在参考国内外成年人重大疾病保险发展状况并结合现代医学进展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因此,本规范适用于保险期间主要为成年人(十八周岁以上)阶段的重大疾病保险。

重疾险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消费型的产品,不带任何资金返还;还有一类则是带有储蓄性质的返本产品,或是用寿险类的主险产品附加一份重大疾病险。

消费型的重疾险,比较实惠些,我们说,买消费型的健康险,更像是租房。消费成本低,可选择余地大,觉得不喜欢、不合适,就可以换一个,退掉它的损失也不大。

消费型重疾险每年缴费较低,灵活性也比较强。一份一年买一次,或是每隔3~5年买一次的短期重疾险,就好比一年期或五年期的一份租约,"租金"便宜,觉得不合适自己了,只要不续保就行。

而一份保障期限为十年、二十年,或是约定保到60岁为止、70为止的长期消费型重疾险,就像一份长期的住房租约(当然类似这样的租房合约,在现在的居民住房市场已经很少,在商业用房租赁合同中较多些),可以使用一二十年,甚至三四十年,但是只要每年缴少量的"租金",虽然最后的"产权"不属于你,你也不能通过取得产权然后将房子卖出换回货币,但是已经满足了你在一定期限内的保障或使用需求。

购买具有返本条款的储蓄型重疾险则好似"买房",二三十年之后如果你还生存,就可以收回一笔资金,但是每年的缴费压力比较重。

走出五大误区

提醒投保人,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投保重疾险还需走出五大误区:

并非保了就能赔由于重疾险只有在合同条款约定的保障范围内,并符合赔付条件才能获赔。因此,购买重疾险产品时,投保人要看清合同条款规定的保险责任范围,以免日后发生不必要的纠纷。例如,保险公司可以自行对部分重疾设置一定的年龄限制,如患双耳失聪、双目失明、老年痴呆症、严重帕金森病、严重运动神经元病和语言能力丧失6种疾病,保险公司可仅承担在某年龄之前或之后的保障责任,但要在保险条款中进行特别说明。对此,投保时需特别留意。

并非保额越高越好投保人应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按需购买。目前,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平均为10万元左右,所以保额在10万元至20万元较为适中,不能低于10万元。

并非是癌症就能保据了解,大多数重疾险的索赔都是由癌症引起,因此,有些保险营销员在招徕客户时称“买了重疾险,是癌症就会赔”。实际上,并非所有的癌症都在重疾险保障范围内,例如,女性的原位癌和皮肤癌在很多产品中就属于免责范围。因为原位癌多发于口、唇、咽喉、肠胃肺甚至皮肤等处,严格意义上讲并非是“癌症”,在医学上与恶性肿瘤有较为清晰的区别定义。所以,国内外大多数重疾险合同均把原位癌排除在保险责任之外。

不可隐瞒以往病史投保重疾险的过程中,投保人应主动向保险公司告知既往病史,否则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和无法履行,在理赔时会产生麻烦,导致理赔纠纷。

并非合同生效后就能获赔由于在保险观察期内,保险公司不负赔偿责任,因此观察期的长短也应成为选择重疾险产品时需要考量的标准。

扩展阅读

寿险投保常见五大误区_保险知识


实际生活中有相当多的投保人,在选择保险期限上存在误区。要合理规划人身保险,必须巧妙选择保险期限。

期限越长越好是个误区

很多投保人总认为保险的保障期限越长越好。这是一个比较美好的想法,同时也是一个误区。

无实际必要和效果

例如对于固定保险金额的保险来说,保障到70岁和保障到80岁,虽然可以多保障10年,但考虑到通胀因素,相同保额的实际保障能力是急剧萎缩的。例如一名30岁的投保人,投保20万元保额,70岁和80岁发生事故赔付一样,但按照5%通胀计算,70岁的实际保障能力仅为2.8万元,而80岁的实际保障能力为1.7元。可见最后影响是已经微乎其微了,对实际保障能力无多大效果,无非是心理安慰。

保费过于高昂

同等情况下期限越长,保费越多。例如最直接的对比就是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一个可能只保30年,一个能保终身,但费用却相差接近3倍以上。精明的投保人可以发现,通过以上两点对比,保障期限越长,并不划算,相比这个额外的高昂保费花的并不值。

期限选择两原则

每一天的额外保障,都是投保人每一分的额外保费花费所带来。选择合适的期限,就意味着节约了合理的保费,如何巧妙选择保险期限来做合理规划呢?一般建议按照以下两类原则。

“车比人贵”很普遍相比对车辆的保护,不少车主对自己本身以及乘客的人身保障就显得薄弱许多。我们知道,通常在选购车险时,可选择车上人员责任保险和乘客座位责任保险。其中,司机座位责任保险是对意外事故中,驾驶员本身伤亡且本车负有责任的情况予以保障;而乘客座位保险则是对意外事故中,乘客出现人身伤亡且本车负有责任的情况予以理赔。

不过,两者在保障能力上都很有限。记者在不少网站上进行了试算,最高可设定的保额只有10万元。一旦遇到重大交通事故,车辆定损可以达到几十万元,而司机和乘客的人身定损却远不及车辆的,形成了典型的“车比人贵”。

重疾险太复杂了?选购重疾险五大要素告诉你


如果我们生病住院了,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用,总希望能通过保险来解决难题。所以面对难以负担的医疗费,人们往往会购买重疾险。可是面对五花八门的重疾险,真的好难挑选啊。

传统的重疾险并不复杂,只是随着产品的更新迭代,形式越来越多样,所以使得重疾险“看起来”很复杂。

今天我就通过一篇文章让大家彻底搞懂,重疾险到底应该如何选择。

一、什么是重疾险

重疾险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如果我们生病了,我们所患的病符合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公司就会直接给我们一笔钱。

这笔钱没有用途的限制,它可以看做是我们在患病期间无法工作的一种补偿。

所以重疾险又被叫做“收入补偿险”。

二、重疾险选购五要素

只要弄清楚这5大要素,我们就能轻松搞定重疾险。

1.终身or定期

重疾险按照保障期限来分,分为定期重疾险和终身重疾险。定期重疾险中又有一年期和长期之分。

定期和终身最主要的区别体现在保费上,一般来说,保障终身的重疾险会比保障到70岁的贵30%。

那么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我建议有限选择定期重疾险,配足保障,将一段时间内的风险先覆盖。

如果你的预算还算充足,定期+终身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同样是50万的保额,一种保障至终身,另一种保障至70岁,那么在70岁前,我们就有100万的重疾保额,70岁以后有50万。

重点保障在70岁以前。

2.单赔or多赔

『单次赔付』和『多次赔付』有什么区别?

这里的单次和多次指的是重疾的赔付次数,而不是轻症。

单次赔付,顾名思义就是出险即赔付,赔付之后合同终止,之后你再想买重疾也是不可以的。

而所谓的多次赔付,其实就是首次“生病”之后,在规定间隔期后再次“生病”,依旧可以获得赔付,保险合同继续生效。

当然两次生什么病,是有严格定义的,并不是只要再次生病就能再次得到全额赔付。

那应该买多次赔付的还是单次赔付的呢?买了多次赔付的得到理赔的概率高吗?

就以三类最高发的疾病:癌症、心脏疾病、脑中风,来举个例子,用事实说话:

1. 癌症患者在治疗初期的短暂时间段内,发生脑中风的风险远高于非癌症患者;

2.癌症化疗会对心脏造成不良影响,可能诱发心脏疾病;

3.出血性脑中风有可能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但是对比其疾病,几率比较低,但一旦出现,致死概率相当高。

由此可见,多次赔付还是有一定的实用性的,建议大家在不是特别差钱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

3.要不要选轻症/中症/前症

轻症的发病率没有公开数据。而且很多轻症发生后,如果继续恶化,都会演变成重疾。所以关于这一点没办法量化分析。

不过我跟几个做保险精算的朋友聊过,他们说,轻症赔付的概率,比起重疾来只高不低。

既然我们为了抵御重疾购买了保险。对于赔付概率更高的轻症,没理由不需要。

这是一点。

另一点,轻症的赔付金额比较少,因为轻症对我们的经济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一般是基本保额的20%-40%。但是重疾险中有一个特殊的功能,那就是轻症豁免保费。

也就是说,我们罹患轻症,后期保费就可以不用交啦,重疾保障还在。

就冲着这点,你说轻症要不要选!

关于中症,中症概念被开发出来不久,受到了大家的拥戴,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引入了中症。

我仔细阅读过一些含有中症的重疾险条款,发现这些所谓的中症,字面上是介于重疾和轻症之间。

实际上,保险公司只是把轻症中一些相对严重的疾病划分到了中症里,中症的赔付比例是比轻症高的,一般为50%。

那么很多小伙伴眼睛就亮了,那我干嘛不选有中症的呢。

别急各为,含有中症的产品肯定是比一般的重疾险贵。

什么是前症?

前段时间大童联合百年人寿开发一款重疾险童佳倍,是市面上首款带有前症的产品。

所谓“重疾前症”,顾名思义,就是重大疾病前高风险病症(高重疾风险病症)的简称,其特点在于病情轻,但后果严重;可逆,并且有好的治疗和防治措施。

但是我查看了童佳倍的条款之后,发现这所谓的前症略鸡肋,没有必要强调前症,如果保费差不多的情况下多一个保障也是可以的。

4.病种

“xx重疾险保障100种重疾,你这个才80种,你的产品不好。”

很多人喜欢拿疾病种类说事儿,在此我想纠正一点,疾病的种类和产品的好坏没有必然联系。

在 2007 年,保险行业协统一制定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对各大保险公司疾病进行了统一。

所以无论是 80 种重疾,还是 100 种重疾,前 25 种病种各家保险公司定义都是相同的。

法定的 25 种重疾,在所有理赔的案件中,已经占到了所有重疾险理赔的 95% 左右,可以说是重疾险的核心。

所以大家不能简单粗暴的理解,重疾险保的疾病种类越多越好,不能说保 100 种疾病的一定比保 25 种疾病的就好。

同样是每年5000元保费,一个保障100种重疾,保额40万,另一个保障80种重疾,保额50万,那么我肯定选择后者。

我们不能因为盲目的追求疾病的种类而舍弃应有的保障。

5.身故保障&定期返本

很多朋友担心交了好几十年的保费,如果没有生病,就得不到理赔了,感觉自己好几万的保费打水漂了,这个时候一般代理人会给你推荐含有身故责任或者能定期返本的重疾险,这样就不至于口袋里的钱有去无回。

所谓身故保障,无非是在重疾险里添加了寿险的责任,而这个寿险和重疾还有交叉的地方。

所有含身故保障的重疾险中,身故和重疾是不能同时得到理赔的,也就是说,如果前期发生过重疾理赔,后来又身故了,那么是没有身故理赔这一说法的。

只有没有理赔过重疾,才能得到身故赔付。

这一点大家要搞清楚,很多带有身故责任的产品保费贵了不少,重疾+寿险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定期返本就是存活至一定的年龄,保险公司会将已交保费返还给你。这种形式乍一听是不错,但是我们需要承担的是高额的保费。

我在这里并不是不建议大家购买含身故责任和能够返本的重疾险,大家选购的时候一定要有预算,结合自己的需求。

保费预算很充足的情况下,肯定是选保障责任越多的产品,但是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建议大家有效考虑风险保额。

三、重疾险测评

『弘康哆啦A保』,高性价比,可以直接线上投保,身体存在疾病也可通过智能核保,立即获得核保结论。

『天安健康源优享』,重疾有5组,且癌症单独成组,轻症不分组,轻症的间隔期也只有90天,投保人、被保人豁免以及绿通都是包含的。

『长生人寿长生福』,最近新出的一款重疾险,多赔含中症,且轻症和中症都不分组,保费也比较便宜。

『复星达尔文1号』,保费便宜,重症单次赔付,轻症多赔不分组。

四、写在最后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对保险是一知半解的,加之代理人的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很出现很多人买了保险想退保的情况。

所以希望看了这篇文章的你,对重疾险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挑选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我一直认为,只有自己掌握一些保险之后,才能做到不被人忽悠。

少儿保险全攻略:谨记五大技巧 防范五大误区_保险知识


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许多家长有意选购少儿保险作为礼物送给孩子,却在众多儿童险产品前无从下手。科学地购买保险,需要扎实的比较和选择技巧。那么究竟家长在投保少儿险时有哪些技巧,又该防范哪些误区呢?一起来看看吧!

投保技巧一先近后远先急后缓

目前市面上少儿险的种类还是比较多的,对于经济一般的家庭来说,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一次买全。遵循少儿期易发的风险应先投保,而离少儿较远的风险就后投保的原则。因为保险也是一种消费,它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发生变化。

投保技巧二缴费期不必太长

选择保险的种类可以掌握一个原则,就是缴费期不要太长,20年以内的即可,主要集中在孩子未成年前的这段时间。

投保技巧三不要重复购买

已经上学的孩子,学校会统一为他们购买学平险,而一些福利好的单位也会为员工子女报销一部分医药费。所以,当家长要给孩子另外购买商业险前,一定要先弄清楚孩子已经有了哪些保障,再针对缺口来进行选购弥补,这样做是避免重复投保造成浪费。

投保技巧四保障权利明晰义务

儿童的保险和成人保险一样,条款多而复杂,如果遇到一个责任心不是很强的业务员,只讲了一个大致,可能会使你忽略很多重要的细节。所以家长一定要明确权利和义务,仔细阅读保单,遇到不懂的要及时咨询。

投保技巧五“白纸黑字”要看清

保险公司会在保险宣传单上刊登如“除外责任”、“收益不能保障”之类的重要注意事项,但是,这类文字的字体通常是比宣传单一般字体还小一倍的小六号字体,一不留神就会忽略。因此一定要留意字号最小的部分,而往往这些才是“精华”所在。

爱子心切,是很多家长的一个真实写照,因此从纷繁复杂的市场中选择少儿保险产品的时候,往往容易走入一些不必要的误区。

投保误区一:买保险先孩子后大人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买保险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先保顶梁柱,也就是收入最高的人。原因很简单,风险无处不在,如果家中的顶梁柱突然倒下,很可能直接导致家庭在经济上陷入困境,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父母为孩子买保险的最终目的,是为孩子增加一份保障。但是,父母才是孩子最基本、最重要的保障。

投保误区二:教育金性价比不高

少儿教育金保险多是分红型,收益率远低于万能险和投连险,不如用收益率更高的产品代替。少儿教育金保险确实存在收益率偏低的问题,但是家长给孩子买保险应该多考虑保险本质的问题,而不应过多关注收益的问题。市场上多数少儿教育金保险,都带有保费豁免条款。也就是说,在缴费期间,如果家长发生意外或者罹患重疾,无需缴纳剩余保费,而保单继续生效。这几乎是少儿教育金保险一个特有的条款,也是应该引起家长足够重视的条款。

投保误区三:少儿险多多益善

少儿险比成人险便宜,孩子也更需要保障,所以给孩子买保险应该多多益善。的确,很多险种是买得越多,获得的赔付也越多,但这一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少儿险。为防范道德风险,保监会特别规定未成年人身故保险金最高限额为5万元,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为10万元。所以说,身故保障只要按地域不同买够5万元或者10万元就可以了。

投保误区四:为孩子做长达终身的保障计划

终身寿险只有在孩子身故以后,才能获得保险赔付。在孩子尚且年幼的时候就考虑这一问题,显然有些为时过早。家长只要力所能及地做好孩子参加工作以前的保障就足矣了,至于以后的保险保障还是由他们自己来规划。

投保误区五:讳疾忌医不买重疾险

孩子还小,得大病的几率很低,还是尽量不要与保险公司谈论孩子生老病死的问题。但这并不是可以人为回避的问题,目前很多病种已经成为少儿高发病。随着住院、手术等医疗费用越来越高,一旦孩子患重病,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将是很难承受的。

买保险存在五大误区_保险知识


保险理财师分析认为,不同的人生阶段,需要用不同的保险产品来保障。有调查显示,目前保险消费领域存在五大误区。

误区一、不出险等于保费白交

很多人会认为买了保险,如果平安无事就应返还保费,而没有保费返还总有一种吃亏的感觉。其实,买保险是防万一。有了保险,随时都处在保险保障之下。所以大可不必去计算怎样去买保险不吃亏,只有你购买的险种最适合你才是最好的。

误区二、只要投保就能获保障

保险的保障范围跟我们想象的并不一样。比如保险公司愿意赔的“重大疾病”和我们生活中真正的“重大疾病”就不是一个概念,许多疾病都是在其免责范围之内的。但很多人购买保险时,对所购买保险的内容了解并不多,对于哪些险种适合与否,没弄清楚就稀里糊涂投保了。

误区三、保险金额越高越好

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如果选择的保险金额越高,就必须为此缴纳越多的保险费。在财产保险中,如果投保金额超过了被保险财产的实际价值,发生损失时保险公司只按实际价值而不是保险金额进行赔偿,因此在财产保险中选择过高的保险金额是没有意义的。在人寿保险中,由于人的生命或身体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因而不存在超额保险的问题,因此,选择保额时,既要考虑到充分保障,也要考虑到自身的交费能力,如果将来无力续缴而不得不退保,是很不合算的。

误区四、重复投保等于双保险

有投保人在a、b两家保险公司分别购买了保额10000元的医疗费用型保险,该投保人认为一旦患病,可以得到双重赔偿。但事实上,理赔取决于实际花费,如果一共花费12000元,即使重复投保额度共计达到了20000元,最终也只能获得最高12000元的赔付。

误区五、年轻人暂不需买保险

在单身期,也就是保险的“初级消费阶段”,一些年轻人总是对保险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少年轻人会说“意外太偶然,应该轮不到我”,但意外是突如其来的客观事故,它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正是因为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年轻的时候才也需要有意外伤害保险来保障。

大保额重疾险的主要投保误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普通人罹患重大疾病已出现低龄化趋势。某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76%的重大疾病理赔发生在30~49岁之间,11.6%的重疾理赔案例甚至不足30岁。这一阶段的中年人普遍处于事业的成长期和和收入的高峰期。一旦确诊重大疾病,家庭经济将遭受重创。而重大疾病的发生概率已经进入低龄化,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甲状腺癌等发病低龄化趋势明显。投保一份额度合适的商业重疾险,是个人和家庭抵御重疾所导致的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重要险种

重大疾病保险属于商业健康保险的一种。重大疾病保险的根本目的是为病情严重、花费巨大的疾病治疗提供经济支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很多原来的不治之症已经找到了治疗的方法,但昂贵的治疗费用却让人望而却步,重大疾病保险能为被保险人提供保险金,解决其面临的经济困境。

现代意义上的重大疾病保险诞生于1983年的南非,随后其他各国纷纷仿效。1985年和1987年,英国和澳大利亚分别推出各自的重大疾病保险,其后逐步进入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重大疾病保险在国际上不断创新,成为各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是世界上的福利国家之一,其医疗保障体系是由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简称NHS)、社会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三部分共同构建。其中NHS是主体保障,覆盖全体国民,商业健康保险和医疗救助只是补充。英国NHS体系覆盖99%的国民,商业健康保险组织只能小范围地进入基本医疗保险市场。英国的商业健康保险是针对消费者个性化的保险需要,为高收入人群所提供的丰富的健康保险服务,其中重大疾病险是最重要的险种。

美国医疗保险分为私人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两部分。参加私人医疗保险的群体一般自行购买包括重大疾病保险在内的保险产品。低收入群体和60岁以上的老人则享有社会医疗保险,其社会医疗保险也包含重大疾病保险,当参保者罹患规定的重大疾病时,政府将为其支付大部分的医疗费用。

1995年,重大疾病保险被引入中国市场,最初只是作为寿险的附加险,对投保人所患7种重大疾病(恶性肿瘤、心肌梗死、脑中风、冠状动脉搭桥术、尿毒症、瘫痪和重大器官移植术)给予保障。1996年,我国推出了保障重大疾病终身的主险产品。如今,重疾险产品已成为我国人身保险市场重要的保障型产品。

走出误区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是由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组成。那么,我国的社保参保人员在医疗方面已经拥有了保障,还有必要购买重大疾病保险吗?

事实上,如果发生重大疾病的话,除了直接的医疗费用外,还会产生以下三方面的费用:一是后续治疗费;二是不能工作失去收入来源的费用;三是发生重疾后的营养费、护理费等。而社保以及单位的福利保障能覆盖的仅仅是医疗费用,并且还只是一部分的医疗费用。我国基本医保的设计原理是低水平、广覆盖,注重的是医疗费用的报销。首先,医保是报销型保险,先花后报,若遭遇高额医疗费用,只能先自己想办法筹措;其次,医保报销有很多限制,如起付线以下不报,封顶线以上不报,不符合医保目录的部分不报,符合医保目录部分按比例报销,责任事故不报;最后,很多药品、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都不在医保报销范围之内。而商业重大疾病保险的理赔特点是保额由自己选择,投保人一旦被确认为患了保险责任范围内的重大疾病,保险公司就将保额一次性全额给付,不让投保人陷入无钱看病的窘境。重大疾病保险还可以帮助投保人解决重大疾病期间大量自费药和治疗重大疾病后几年的康复费用,补充投保人在患病期间影响到的收入。因此,商业重大疾病保险的作用并不多余,是社保的有效补充。

很多投保人望文生义,认为买了重大疾病险,所有大病都可以保。事实上,保险业对“重大疾病”有明确的界定。在保监会发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中,根据成年人重疾险的特点,对重疾险产品中最常见的25种疾病的定义进行了统一和规范,明确要求保险行业使用统一的重疾定义。其中包括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等。各家公司会自行添加一些病种,一般在30种以上。

还有一些投保人因疾病险的“兆头不好”而不愿意购买疾病险,这也是投保的误区。和保险公司其他险种相比,意外险、寿险、疾病险等保障型保险应是投保人首先要考虑的投保险种。因为一旦发生类似风险,将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冲击。在保障齐全的情况下再考虑万能险、分红险等理财型险种。保障型保险的作用是“雪中送炭”,而理财型的保险则属于“锦上添花”。

先保孩子后保大人也是误区之一。买保险要分清主次,排在第一位的应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一旦收入最高的人发生重大疾病而无法工作,家庭生活将会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这时重疾险就能发挥其“雪中送炭”的作用了。因此首先应是保证家庭中的成年人健康得到保障,再考虑给孩子买保险。

投保要点

越早投保越好。保费支出与投保年龄是成正比的,保障责任相同的情况下,年龄越大,保费越高,所以应该尽早购买保险。一般来说,20~35周岁是购买重疾险的最佳时期,保险公司通常不接受60岁以上的投保人。现在虽然也推出了一些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产品,但从保费方面计算,老年投保人的保费较高,因此越早投保越合算。

保额的确定。消费者可以根据年收入水平,以及被保险人对家庭总收入的贡献度来确定重疾保额。比如,年收入12万元以下的人群,建议选择重疾险保额10万~20万元。年收入在12万~30万元左右的人群,建议重疾险的保额至少要达到30万元。而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被保险人,特别是被保险人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建议保额选择在50万元,以保证家人生活品质不会因被保险人的疾病而严重下降。

最好选择长期缴费。对于重疾类产品,交费时间越长越好。道理很简单,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几率会大大增加,如果不幸生病,且在交费期内,可以免交以后各期保费。所以,重大疾病保险选最长的期限最合适。

定期VS终身

我国的重疾险分为定期重疾险和终身重疾险两种。定期重疾险有一定的保障期限,一般到60周岁、70周岁或者80周岁时保障就会终止,但投保人如果在保险有效期内未发生任何重大疾病,保险公司会以一定保费的形式或既定金额返还保险金。终身重疾险保障期限为终身,保险有效期直到身故为止,不受年龄限制。一旦罹患重病,就可以获得保险金赔付的支持;若一直非常健康没有罹患重病,那么等到身故后家属可以获得一笔身故保险金。

在相同的保障额度下,定期重疾险保费一般为终身重疾险保费的30%左右。同时,年龄越高,罹患重大疾病的几率也越高。因此在重疾险的选择上,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如果收入较低,可以选择定期重疾险;如果保费预算较充裕,或者被保险人年龄已经超过30岁甚至35岁,那么建议选择可保障至终身的重疾险产品。

纯保障型VS分红型

现在国内不少重疾险是与分红险相结合的。分红型带有理财的功能,保费高于纯保障型产品。投保应当尽可能选择消费型或是不分红的产品,以达到花最少的钱,获得最高保障的目的。

一次赔付VS多次赔付

一般的重疾险都是只赔付一次的,投保人一旦罹患重疾,保险公司进行赔付之后,保险合同随即终止。由于其有了病史,无法再次投保重疾险,而一旦再次罹患重疾,就会陷入没有保障的境地,给本已受损的经济状况再次造成沉重打击。多次给付重疾险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设计的,可以给付两次甚至更多次。目前常见的多次给付重疾险产品形式是将重疾险能保障的所有重疾种类分成几组,限制条件是同一组别的重大疾病只能赔付一次,所患的重大疾病要在不同的组别里才能获得赔付。另外两次确诊重疾间隔需达到一定的时限,如有的产品规定是1年。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增加了保障范围,赔付成本高,费率也要高10%左右。经济条件好、预算充裕的消费者也可根据家族病史综合考虑选择多次赔付的重疾险,获得更全面的保障。

综合重疾险VS防癌险

目前,我国市场上能“保”癌症的保险产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包含癌症在内的普通重疾险,另一种是专门针对癌症的“防癌险”。防癌险是否值得“额外配置”?癌症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普通重疾险大多只赔付一次,有些即使可赔付两次甚至四次,也要求每次是不同病种,对于罹患癌症的投保人起不到很好的保障作用。而且,普通重疾险针对癌症的保障主要是恶性肿瘤,原位癌之类的轻度癌不在保障范围内。而防癌险在提供各类恶性肿瘤保障的基础上,不少产品可提供对原位癌的保障,这就弥补了重疾险在此方面的不足。由此,建议消费者在投保重疾险的基础上,考虑选择保费低廉保障高,并可附加特定防癌险作为补充,如可投保30万元重疾险和20万元防癌险及5万元轻症险,这样保障面广,额度充足,能在控制费用支出的同时获得最大补偿。

国际经验借鉴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重大疾病保险产品仍存在相似度较高、市场不够细分等问题。英国的重大疾病保险发展较早,产品创新更加灵活,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一些经验,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

英国重大疾病保险分为两种产品:一种是只保障6~10种基本疾病的保险;另一种是包括30种或更多种疾病的综合保险,投保人可自由选择。这两种产品一般都提供残疾保障和收入损失保障,能够给患病的被保险人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英国重大疾病保险的一大特点是能够用来抵押贷款,当被保险人患病时,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重大疾病保险保单拿去银行做抵押,从而避免了在患病治疗期间或收入损失期间还要承担的还款压力。目前英国60%以上的重疾保单与贷款相关,超过20%的英国工薪人群拥有重疾保单。另一个特点是回购式选择条款。回购式选择是为了弥补提前给付型重大疾病保险的缺陷而产生的。在提前给付型产品中,被保险人若身患重大疾病,保险公司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后,其死亡保障保额相应减少。一般情况下,由于被保险人在患重大疾病后其死亡风险增加,保险公司不会再向被保险人提供死亡保障保险,从而导致了被保险人死亡保障不足。回购式选择条款规定:如果被保险人身患保险合同规定的重大疾病,保险公司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其死亡保障保额相应减少;如果被保险人在合同规定的某段时间后仍然存活,则可以按照一个固定费率买回原保险金额的一定比例如25%,死亡保障保额增加;如果被保险人再经过一段时间继续生存,那么还可以按固定费率再买回原保险金额的一定比例如25%,死亡保障再次增加;这样经过2~5次回购,被保险人的死亡保障保额就会恢复到原来购买保险之初的水平。

英国近些年还推出了阶梯式给付型重大疾病保险产品,即保险公司将疾病按照严重程度划分为若干档次,根据不同档次规定不同的保险给付金额,如心脏瓣膜置换50%,瓣膜切开术10%,瓣膜修补术5%等,剩余的保险金额则用于保障被保险人的其他重大疾病。不过,全部给付金额不能超过保险金额。这种给付方式使被保险人除了在一些小手术时能获得充分的保障,在随后可能发生的重大疾病时,也可以获得相应的保障。

购买万能险需要认清五大误区


面对通货膨胀压力,有不少保险公司将注意力放在“万能险”产品上,而投保门槛也由传统万能险产品的1万元降低至500元、1000元等。万能险其实并非真就是一种万能保障,只是兼具了保障与投资的双重功能,投保时尤其要注意五大误区。

误区一 万能险等于储蓄

与储蓄作比较“我们的万能险承诺的保底收益相当于一年期存款,实际上比银行存款还高”,类似对白,成为不少代理人销售万能险的“法宝”。事实上,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资型保险产品,万能险的保费收入会进入各保险公司专设的万能险资金账户,主要投资国债、大额存款等货币市场工具,收益是有波动的,安全性没有国债和银行储蓄高。而它的长期投资性质,更不可能担当起储蓄替代品的角色。

误区二 按照全部保费计算收益率

将结算利率视为最终收益万能险产品公布的结算收益率不是所交全部保费的收益率,而是扣除保障费用、手续费后进入个人投资账户资金部分的收益率,这往往成为客户理解万能保险收益的最大误区。投保者缴纳的每笔保费,都有一部分用作“初始费用”被扣除,一般持续6-10年才结束。同时,由于万能险有保障功能,还有部分保费会以“风险保险费”名义被扣除,只要被保险人的保障额不选择为零,这种扣费将一直继续至终身。扣除完种种费用,才形成个人账户中的真正资金,这部分钱保险公司会交给投资部门运作,然后给客户一个投资回报率。

误区三 万能险包括全面医疗保障

保障全面万能险可分为“万能终身寿险”和“万能两全保险”,有些产品还附赠“意外死亡双倍/多倍保障”功能,但这些都只是身故保障。投保者要想获得医疗、健康等全面保障,只能通过以万能险为主险,附加其他保险的方式来完成,而附加险的保费是需要另外支付。所以说,万能险本身的保障并不万能,甚至可说是相对简单。

误区四 收益率和投连险相提并论

风险低收益高除了前面所说“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只针对扣除费用后的个人账户部分计算”,万能险的“保底”特征也使它不可能步入“高收益一族”。为能给予客户承诺中的“保证保底收益”,为与安全的回报相匹配,万能险资金的投资运作者须加强对风险的管控,对资金运作必须偏稳,而不可能像投连险那样“激进”,收益率也就不可能很高。对万能寿险来讲,高于保证利率的部分是没有任何保证的,未来投资市场的变化有可能会使结算利率降低。因此,保险公司的产品说明书或保险利益测算书中超过最低保证利率以上的测算数字,只是对未来收益的假设,不能作为对未来实际收益的保证。

误区五 万能险适合任何年龄

万能险的风险保额实行的是自然费率,这种费率的扣除方式是随着被保险人的年龄增长而加速递增。另外,万能险是只有通过长期投资才能见效益的险种,短期投资很难见到收益。因此,50岁以上的人士尽量不要购买万能险,甚至也不鼓励40岁以上的人士购买万能险,对60岁以上的人士就更加不提倡了。这类人买其他品种的保险反而更合适。

家庭保险理财规划五大误区_保险知识


误区1:认为“理财=投资”

人们总是将理财与投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投资”和“理财”并不是一回事,二者不能等同。

理财关注的是人生规划,是一门教你怎样用好手头每一分钱的学问,它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还要考虑财富的保障;而投资关注的是如何钱生钱的问题。

家庭理财并不是单纯的投资,理财师会根据家庭的收入情况、资产现状、负债状况等数据,在充分考虑家庭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按照户主设定的目标进行生活方案的设计并帮助其实施,最终达到创造财富、保存财富、转移财富的目的。

具体为家庭理财时,理财师首先必须了解该家庭的生活目标和真实的详细信息(包括家庭成员、收支情况、各类资产负债情况等);其次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客观的分析,一般会重点分析家庭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财务情况以及对未来家庭生活情况进行预测,经过严密的分析后,理财师会利用其专业知识为理财家庭制定理财策划书,并帮助家庭实施计划。

在这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与该家庭沟通,定期修正理财方案的内容并进行跟踪服务。

因此,在追求投资收益的同时,理财更应注重家庭的长远规划、风险管理规划等一系列的家庭整体规划。

误区2:追求短期效益,不注重长期发展趋势

很多人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看到别人投资股市赚得多,自己也会把大把的资金投入到股市中,以期望获得高利益。但在投资过程中,却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有效地投资理财方法。这类人一般都具有严重的投机取巧思想,当别人赚的时候,他们跟着赚,但当别人亏损的时候,他们就跟着亏损。那么为什么这样投资不赚钱呢?很多投资者都有这样的疑问。

其实这些人不赚钱的原因除了上述所说的具有“投机”心理之外,还乐于短线频繁操作,近期流行什么投资产品就一窝蜂地投入到该产品中,以期“一夜暴富”。而这是投资时十分避讳。

首先,投资不能有投机心理,而应该冷静沉着地应对市场并认真学习投资知识、积累投资经验;

其次,投资不能市场流行什么产品就投什么产品,一定要记住一句话“不熟的不做,做的都熟”;

最后,一定不能抱有“一夜暴富”的心理,否则极其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没能一夜暴富反倒倾家荡产。

家庭投资应慎重选择短线作战,因为一般的短期炒股或期市投资都具有较大的风险,家境殷实还赔得起,家境一般一旦血本无归,则必定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

家庭理财还是要注重长期的规划,不能抱有“一夜暴富”的幻想,谨慎选择投资工具和渠道,此外,投资人还要正确评价自己的性格特征和风险偏好,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投资取向及理财方式。如,家里人在银行工作,每天都可以接触到最新的金融信息,就可以发挥家庭成员信息灵通的优势,选择激进型投资方式,从事股票、外汇买卖等。若家庭成员对经济了解都不多,性格又比较稳重,则应避开激进型投资方式,选择风险较小的国债、投资基金。对于有稳定工作的家庭来说,根据年龄、收入状况和预期、风险承受能力作一些长期的投资理财规划,选择一些投资文件的产品合理分流存款,使之以不同形式组成家庭资产,才是理财的最佳方式。

误区3:办理很多会员卡

许多人都非常喜欢各种会员卡、打折卡,几乎每个人的包里都能掏出一大堆卡。

在很多情况下,用卡消费确实会省钱,但有时用卡不但不能省钱,反而适得其反。有些商家为了促销极力推荐你办会员,积极向你讲解办卡后可以打多少折,省多少钱。然而你不清楚的是,他们仅仅是为了促销他们的产品,并不是为你省钱。你被说动的时候,你会发现促销人员就会向我们进一步说明消费达到一定金额后才能取得会员规格。那么这个时候,很有可能会有很多人为了办卡而去突击消费,这个时候你觉得办会员卡还是省钱的吗?当你办了这张卡之后,相信你花的钱会越来越多的。

误区4:追求投资组合多元化

有一句话说的好“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话说的就是理财。为了降低风险,不少投资者都会选择将资金投资到不同理财产品或领域中,然而,很多投资者同时又忽视了另一个问题:投资确实需要多元化,但不能过于多元化。

当你把资金过多地分散到不同领域之后,你会发现你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管理你的每一项投资了,分心乏力,最后一样亏损。

本来是降低投资风险的事情,结果还增加了投资防线。所以说大,投资过程中,绝对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也不能放在太多地篮子里。凡事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大家要记住这一点,同时要学会举一反三。

一般而言,家庭资产应有一个合理的配置。家庭理财一定要注意资金的合理分配问题,不能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房产中,也不能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金融资产中。

家庭理财首先一定需要的就是存款,绝对不能一点存款都不留,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投资中。

其次,保险、基金、债券和股票等产品也要合理分配。家庭资产较小、年龄稍大的投资者比较适合投资保险、基金、债券等风险较低、收益较为稳定的投资产品。

而家庭资产较为丰厚、年龄较小的投资者则可以适当地购买一些股票,但也不可大量购买股票,要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来购买。随着年龄的增加,承受能力会越差,风险性投资产品则应相应减少。

误区5:有成本陷入倾向的心理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曾研究发现:如果朋友送来一张篮球票,而当天晚上天气恶劣,那么多数人倾向留在家中看电视;而在同样的天气状况下,如果是自己花钱买到的,更多的人就会倾向于前去体育馆。

很显然,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自己花钱了的东西不能浪费,没有花钱的,浪费不浪费则无所谓了。其实大家都明白,去不去体育场,钱都不能收回来,并且在恶劣的天气中前往体育馆,还有可能受到更大的损失。投资中,这种心理也十分常见。我们认为,时刻都应该分析损失和收益,而不是已经花掉多少钱。通俗地说,我们买了一块羊肉坏掉了,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把它扔掉。这时候要考虑的是吃掉这块羊肉会生病,而不是去考虑买这块羊肉的价钱。其实投资永远是收益和风险成正比,风险意识最重要,投资之前先学习,不了解,看不懂,不投资。

为什么要买重疾险?五大理由让你明白


人生最烦恼的不是当你不想买保险时,卖保险的人天天打扰你 !而是当你着急买保险时,却被公司嫌弃了。是当你用到保险时,却发现来不及准备了。保险不是你想买就能买的!买了受益最大的是您,不买损失最大的还是您。

其实买不买保险,不需要去问老公、问老婆、问爸妈、问朋友……你只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如果有一天不幸病倒了,思考这两个问题:

1、你能依靠谁?

2、你会拖累谁?

想清楚这两个问题,你就可以做决定了。

投保时一群人告诉你:买保险没用的!出事时一群人质问你:你咋不买保险?

人最贵的是健康,最便宜的就是保险,保险想不想买,就看你有没有责任,不买保险,一旦患了大病是不是真想治,就看卖不卖房。每一个放弃治疗的背后,都是没钱没保险......

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保险不是花钱而是关键时刻的救命钱,我们需要重疾险,不是因为我们会离去,而是因为想好好活。

健康是一种责任,因为健康不是一个人的,它是爱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这个大家庭的。很少人会想到这一点,于是才有了那么多悲剧。

假如,你得了重病,要花多少钱你会放弃治疗?假如,你得了重病,你的父母肯花多少钱来救你?假如,你的父母得了重病,儿女们肯花多少钱来治疗?

买保险究竟为了谁,这个问题已经告诉我们了,即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更是为了整个家庭,保险其实就是一句话:不连累生你的人 ,不拖累你生的人!

保险就是用小钱换大钱,用零钱换取高保障,每年几千元的保费对任何家庭都不是太困难的事,也不会影响家庭生活,放到保险公司后如果没有变故,那自然是好事,钱也不会少一分。一旦遭遇病死残医的重大变故时,即刻可以发挥周转金、急难救助金等活钱的功能。

五大理由告诉你为什么要买重疾险

1、它是一张“活”的保单

它与一般的寿险保单不同,重大疾病保险,是一张活的保单,它的生效并不在于生命的终结。相反,它是一张与被保险人站在同一个阵线、共同对抗病魔的保单。被保险人可以利用这笔理赔金,做最有利的治疗。因此,这张保单将可以协助被保险人延续宝贵的生命,让被保险人可以安心地面对病魔,也有更多的机会重新拥抱健康的人生。

2、保障内容包含了多种重大疾病

根据资料显示,恶性肿瘤(癌症)、脑血管疾病(脑中风、瘫痪)、心脏疾病(导致心梗塞、冠状动脉旁路手术)、肾炎、慢性肾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全世界死亡人数中,66%的人死于重大疾病,30-45岁患上重大疾病的机率超过50%,而重大疾病保险正是承保这类发病率高的疾病。因此,买重大疾病保险对每个人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3、避免家庭经济崩溃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病到解放前”。当一个人不幸患上大病,接受疾病折磨时,如果还要饱受断饮之苦,这真是人生的悲哀。购买重大疾病保险,不仅让被保险人可以好好地接受治疗,更能避免家庭经济因为庞大的医疗费而陷入困境。

4、弥补社会保险的不足

虽然在社会保险的保障之下,部分人可以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仍有许多费用必须自费。(例如指定用药,检查费差额等等,这些都是社会保险不能报销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理赔金正好可以弥补不足之处,尤其在医疗科技发展的今天,许多的药品都不在社会保险的给付范围之内。如果病人在经济上能有足够的优势,不就多一分获得重生的机会吗?

5、让你有钱安心养病

一旦不幸患上重大疾病,除了病中治疗之外,还有病后疗养,这往往也需要钱,疗养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如果再加上失去工作的能力,病人的基本生活将立刻面临危机,更不用说是安心养病了,对于这个庞大的开支,让重大疾病保险的保险金来协助您吧!只有好好的照顾自己,才能为个人和家庭创造更多的财富。也只有当你有了健康的身体,才可以享受你创造的财富。

最后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对于我们普通家庭而言,是有钱容易还是买份保险容易,答案不言而喻,如果你挣不到足够能化解风险的钱,那就去买份保险应对风险,毕竟保50万比挣50万容易得多。

保险知识,商业保险五大认识误区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碰到一些对商业保险的认识误区,有些错误还是非常普遍的、有代表性的。对于这些典型的认识误区,我们要学会甄别并尽量避免。

谨防投保“五大误区”

由于保险消费者经验和认知有限,人们常常会在选购保险的过程中“误入歧途”,以下就列举一些购买人身保险中常见的一些错误行为和意识,给大家提个醒。

误区一:只给孩子保不给大人保

[典型事例]:初为人父不久的小王兴冲冲地为儿子办了两份保险,一份是健康医疗险,一份是教育储蓄险,一年共需交保费4000多元钱。小王在事业单位上班,一个月收入不到两千元,妻子在一家私企上班,怀孕后不久就把工作辞了,因此这笔保费对夫妻二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小王说,我挣得不多,我和妻子都没办保险,但日子再苦不能委屈了孩子,所以先给孩子把保险买上。

[点评]:孩子当然重要,但小王的做法并不科学,这实际上是个误区。现在每家就一个宝贝,很怕委屈了孩子,所以孩子刚一出生,就急着给孩子办这个保险那个保险。给孩子办保险当然是好事,但据了解,因为经济条件或观念原因,现在很多家长自己都没有保险,心里却想着先给孩子办好保险,这就走进误区了。

我们知道,每个家庭的支柱是父母,一旦他们因意外、疾病等丧失工作能力或失去收入的时候,家庭就将陷入困境。因此,家庭保险有个原则就是:先大人后孩子,先经济支柱后其他成员。

如果是先给孩子上保险,那么万一家长发生不幸,孩子的保费就无人缴纳了,孩子的保单到时候很可能就只能自然失效了,还谈何保障?所以,只有作为经济支柱的家长平安健康,才能给家庭和孩子一份保障,父母才是孩子的最大保障来源。

误区二:买保险不如储蓄和投资

[典型事例]:“我的原则就是年轻时拼命赚钱存钱,到老那就是我的‘保险’。”吴先生是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经理,年薪20多万元,还房贷、养车、养孩子……月支出近万元。妻子是全职太太。据吴先生说,他现在有点存款,都用来投资了,他、妻子、孩子都没办保险:“我主要是觉得保险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纯消费型的,出事的几率毕竟很小,应该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养老的、教育的,觉得就类似储蓄,又没多大意思。”

[点评]:吴先生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但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错误认识。其实,保险最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功能,对于经济不很宽裕的人来说,保险解决万一发生不幸,收入突然中断时的经济来源问题;而对于有钱的人,保险的作用主要是保全其已拥有的财产。假如一次重病花掉你10万元,就算你的财力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投保了重疾险,可能只需花费几千元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特别是一些纯保障的险种,如意外险和定期寿险等,都是“花小钱,办大事”,每年几百或是千元左右的保费投入,就能换来几十万元的保障额度。

而且,现在不少储蓄型的险种,都设有保费豁免条款,也就是说,当投保人因意外伤害事故身故或全残时,可以不再继续交纳保费,仍可享受保障,如各保险公司的少儿教育保险等,一旦投保的父母发生意外事故,无力缴纳保费,但孩子的那份保险可以继续有效,这就体现了保险独一无二的保障作用,其他的教育储蓄、基金投资都无法达到这样一种功能。

记住一点,相对储蓄而言,保险能以较小的费用换取较大的保障,一旦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可提供的保障,是远超过你的保费投入的。

误区三:买保险不为保障为投资

[典型事例]:“我刚买了一份保险,可划算了,交20年,一年交8040元,每三年就返款9000元……”吴女士很喜欢向朋友们介绍自己的理财经验,这回她在向朋友推荐自己刚买的保险。吴女士说,她以前也没买过什么保险,但现在条件好了,手里有余钱了,就也想买点保险,就当投资了。

[点评]:暂且不论这个保险产品的好坏,吴女士的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虽然,目前很多保险产品具有储蓄和保障双重功能,但更重要的、最独特的还是保障功能。百姓投保也应更重视保障方面的作用。如果只注重保险的投资功能,必然偏重于储蓄投资类险种,而忽略人身意外险、健康险等的投入,这是保险市场不成熟的表现。

但很多人都像吴女士一样,不愿意投保消费型的纯保障类保险,更愿意投保一些返还型的产品。其实消费型保险一般保费都不高,但保障作用却很强,当然由于保险事故只是可能发生而不是肯定发生,因此让许多人认为是白搭,不愿意投保。但要知道,保险预防的就是意外,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才真正发挥保障、救急和弥补损失的作用。在安排家庭保险时,一定要先安排基础保障类的保险,然后考虑投资理财型的保险

误区四:买得多就一定会赔得多

[典型事例]:商女士最近意外摔倒,导致骨折,花去4000多元医疗费用。虽然行动不便,但她想到自己曾经投保过三份住院医疗费用保险,额度都在5000元左右,心中颇有几分“窃喜”之意,心想通过保险理赔报销医疗费用,这次意外事故反而可以令自己“赚笔小钱”,倒也是个意外的收获。

[点评]:不过,商女士这“如意算盘”未免打得过早了。面对三家保险公司都要求她出具医疗费用凭证原件时,商女士傻眼了。

其实,这里的根源在于商女士没有了解清楚各类保险的理赔原则是有差异的。如果发生意外残疾或死亡,如果有多份相应的保险,保险理赔上是不会冲突的。但医疗费用保险作为一种补偿型保险,适用补偿原则,即在保险金额的限度内,保险公司按被保险人实际支出的医疗费给付保险金。换而言之,不论你在多少家保险公司投保了多少份医疗费用保险,最终的保险金总额不能超过实际支出的医疗费用。

但投保者总是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如果在多家保险公司投保医疗费用保险,出险后,各家保险公司均应在其保险额度内给付保险金。

若果真如此,势必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被保险人因为拥有多家保险而更热衷于过度治疗,其住院时间愈长,医疗费花费愈多,意味着获利将愈多。事实上,也的确存在这种道德风险。因此,在各家保险公司条款中,均明确要求提供医疗费原始凭证作为获取医疗费赔偿的先决条件,复印件或其他收费凭证均不被受理。

同时,像家财险投保也是如此,保额并非越大越好,因为真正理赔时,保险公司是按财产的实际价值和损失程度确定赔偿金额。所以在投保时,如果超过财产实际价值确定保险金额,只是浪费保费。

误区五:有了社保就不要商业保险

[典型案例]:“我们单位已经给我交了‘四险一金’,保障很全面的,我自己就不用再掏钱买商业保险了。”冯小姐是一位典型的年轻白领,收入不错,公司提供的福利也不错,生活看起来很有保障了。

[点评]:冯小姐其实踏入了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商业保险与各类国家强制的社会保险功能是不一样的,商业保险可以作为国家社保的一种补充保障,两者之间不存在互相替代的作用。

商业保险的保障范围由投保人、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不同的保险合同项下,不同的险种,被保险人所受的保障范围和水平是不同的,而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一般由国家事先规定,风险保障范围比较窄,保障的水平也比较低。这是由它的社会保障性质所决定的。通过二者之间的比较可以发现,社保通常是保障一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和医疗保障要求,而不同种类的商业保险可以保证一个人在遭遇不同的困境时,都可以得到相应的、额度较高的赔偿。比如商业的重大疾病保险,就可以弥补基本社保中大病医疗保障方面对于用药、额度等保障力度的不足。

保险知识,理财应该避免的五大误区


1.理财=投资

理财关注的是人生规划中资产的合理配置,不仅考虑财富的保值还要考虑增值。而投资是如何让钱生钱的问题,所以理财与投资的内容不同。

2.不能盲目跟风,从家庭理财的角度来看,人的一生可以分几

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人的需求特点.收入.支出.风险随能力与理财的目标个不相同.理睬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要确定自己的阶段性.生活的目标与投资的目标.依次字的资产配置与风险承受能力.不断调整资产配置.选择相应的投资品种与投资比例.

3.要注重长期收益.不要追求短期见效.

有很多客户在炒股.基金都是短线频繁操作.满足进进出出所获得的投机差价他们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短期价格.关注眼前利益.比如进段时间流行什么投资就去做什么.这类人有投资观念.若时机好会好----拖时机不适将会血本无归.

4.追求广而全的投资理财

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以至不少人投资时因考虑风险问题将鸡蛋到做个篮子。使得投资追踪困难.“分心乏力”造成肥西不到位.而降低收益.

5理睬不必可以规划

指引性的理财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在理财与投资时不可能徐汇金融知识.财务技能.投资技能人与职业风险.税法.有关法律.而且实际操作中也不可能仅仅通过一两种理财方案就可以才做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