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赴香港投资保险应谨慎

2021-04-01
保险规划应包含哪些步骤 保险规划第一步应该进行 保险知识

被誉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必定是有它的发展优势,近年来,我大陆居民到香港购物、投资已经屡见不鲜了,同时增加很多保险投资者,那么赴香港投资保险有什么好处呢?

对于大陆市民热衷于到香港购买保险的问题,需要区分对待,现在就让我们从保险理赔的专业性来分析一下到香港购买保险的各种情况:

1.一般的人寿保险,理赔需要的法医的死亡证明,和火化证明之类,香港公司理赔部门可能会调查证实,但是保险公司不会不给你理赔。

2.重大疾病,很多香港的保险公司都在大陆有定点医院,没有的也会要求正规大医院医院的诊断证明,或病理切片报告之类的,如果真是不幸遇到重疾,一定要把条款给医生看看,理赔需要提供的资料条款里面都列的很清楚,这些资料寄到香港,保险公司会不给你理赔。

3.医疗保险,很多内地大城市的医院都和包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公司签订了互相认可的协约,这个方面的发展最近几年很大了,上次碰到北京一个朋友问到北京中美一家医院,几乎所有的内地和香港保险公司都认可,她说她们家就去哪里看病,你说这样的保险理赔会有什么问题呢?

真正的风险在哪里,在于你找了一个不负责任的顾问,连条款都没给你介绍,以后遇到的情况如何处理都没有搞清楚,如何通过银行转账交续期保费等等,另外,我一直是建议大家去香港也开个账户,通过它你可以方便的转账,还可以投资港股,岂不一举多得?

为何建议投保香港保险同时开通香港帐户

一直以来,客户在香港买保险,应先在香港的银行开户,当然很多客户自己原来在香港的汇丰,花旗等都有帐户,就不需要了,为什么先要在香港开通账户?

第一,方便续期保费的缴纳,有了香港帐户,在境内就可以换汇后通过柜台把钱打到香港帐户,保险公司就会自动扣款了,注意香港的银行每个月通常只扣两次,因此必须注意续期保费要提前半个月到帐上。

这样,就不会有让亲戚朋友或中介代理人代为帮忙交续期保费的麻烦和担心了。

第二,方便以后理赔和领取,香港的银行网上银行转帐到国内银行非常方便,我自己通过汇丰银行,就经常转帐到境内的银行帐号上,最多可以联结4个国内的银行卡,虽然每次转帐需要一定的费用,但是没有金额的限制,比如汇丰帐户,每天最多100万港币上限,对一般人足够用了。

第三,方便做其他的方面的投资,比如投资港股,通过网银可以很方便的买卖港股,对于想同时做港股和h股的朋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买香港保险的10 大好处

1.相对于内地香港移民,香港的保单需缴付的保费较低并可享有的保额较大,因费率主要以香港地区之风险?厘定。

2.香港的保单回报可观,因保险公司可投资的项目,地区,资金总额,皆较中国大?的保险公司有更多的选择,另外全球性的营运,分散投资皆可以为公司及客户在相对较低风险的情况下争取最佳的回报。

3.香港乃全球知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保险业营运?史悠久(超过100 年),监管制度完善及行之有效,是投保人士信心之选,香港保险理赔。

4.多种不同?型的金融产品,可为客户作出妥善的财富分配及投资选择。

5.特区政府之私隐条例可保护投保人的个人私隐。

6.资金可合法地自由进出香港。

7.无 “资产增值税”, 无 “遗产税”。

8.无免责条款,经过保险公司核保及保单生效后,无职业及生活地区限制,全球性保障,香港保险公司。

9.人民币近年的升值令以港币或美金投保变得更合算。

10.通过代理人投保能得到更专业的服务,而且买保险是需要长期服务的,并不是一次性买卖。所以选择一家信誉良好的公司及代理人是非常重要的。

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还应防止购买“地下保单”。由于内地客源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因此近年来备受香港保险业界的青睐,纷纷北上开拓客户。上文提及的广东保险中介高层对本报表示,比如苏黎世、美国万通、ING等国际知名保险公司等,都在积极开拓内地客户。因此,通过第三方理财机构、小的保险中介介绍客源到香港的事情并不鲜见,此中可能产生“地下保单”。

所谓“地下保单”指的是非法在境内销售的境外(主要是香港和澳门)保险公司保单。香港多位保险代理人对本报表示,基于保单的有效性,保单申请人及见证人必须要在香港签署,保单才获得香港法例所保障;反之若保单在内地签署,则违反内地及香港的法规,让保单失效。

如果发生法律纠纷,投保人就需要与香港当地的法律机构接洽,处理相关法律纠纷,有时需要请当地律师代理,维权成本较高。这也正是内地第三方理财机构或小保险中介要将内地客户送往香港签约的原因所在。

在香港投资保险,首先需要对保险产品进行深入了解,其次要注意保险购买的条件和收益如何。最后也要提醒大家,谨慎选择香港保险,避免不法分子利用人们投机的心理进行保险欺诈活动。

延伸阅读

投资香港大额万能险遭限丨香港保险万能险购买遭限丨香港保险投资限制


对于香港大额万能险保单,恐怕以后会“想说爱你不容易”。

小编获悉,以“通联支付”缴纳这类高额保费的方式已经被有关部门叫停,且银联卡支付亦有严格额度和次数的限制。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其“无路可走”,而开立香港银行账户、将银行本票或支票直接交由保险公司办理,以及直接去香港银行柜台办理等方式,依然可规避政策限制。

3月15日,香港特区政府保险业监理处公布2015年香港保险业临时统计数字。2015年香港保险业毛保费总额为3,658亿元,与2014年比较,上升了10.9%。其中,内地访客所发出的保单,新造保单保费为316亿元,占2015年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1,309亿元)的24.2%,同比增长了30%。

大额万能险保单遭限内因

限制的信息在3月11日晚间公开,一些保险公司相继通知保险专属代理部和营销部,由3月14日起,暂停内地人士通过银联信用卡或银联借记卡以“通联支付”方式缴交保费,直至另行通告。

被暂停的“通联支付”是一家网金融外包与综合支付服务公司,于2014年首批或央行批准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此前,这一支付方式单笔额度达至500万元,且每日无额度限制。

对此,一位保险代理人小编表示,“这主要限制的是大额万能险保单(保单融资)。”他以某保险公司的此类产品为例,“假设这款产品保费为100万美元,投保第三年即可实现在本金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退保,从某一角度可视作将人民币资产通过购买保险方式转换成美元资产。”

这位代理人还告诉小编,“直接以银联卡支付的方式亦被严格限制在单笔5000美元以内,一旦超过这一上限,银联卡将面临被锁定的风险。”

此前,曾传从2月4日起,银联卡境外单笔刷卡上限为5000美元。不过,银联回应称,保险一直属于境外限制类商户类别,持境内银行卡均有单笔5000美元限额。经对境外收单机构调查,发现部分商户未使用对应行业类别的限制类商户类别码(MCC),因此要求机构对MCC的标识和使用进行规范,确保落实监管政策和业务规则的执行效果。

小编获悉的一份保险公司通知显示,“公司接到人民银行和合作清算银行通知,跨境保险业务只允许受理人身意外险、医疗保险、交通运输险等险种,不包括人寿险、投资性返还分红类险种,并强调个人单笔支付金额不超过3万元,3月12日生效。公司决定立即暂停服务进行系统修改,以顺应新的监管要求,系统将于3月13日起按新监管要求执行。”

“绕限”三路径风险

对于趋紧的监管政策,香港保单将何去何从?

目前,保障型保单的购买暂不受此影响。一位保险营销人员对小编表示:“不必过于担忧。2014年之前,内地客户购买的大额万能险保单较多且金额较高,但之后对保障的需求逐渐上升,如今已经占据主要地位。目前,大部分内地客户购买的香港保单还是在5万美元之内,影响并不大。”

事实上,在小编调查中发现,大额万能险保单亦非“黔驴技穷”。

首先,内地客户可以开立香港银行账户。一是在国内开通。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均允许贵宾客户在国内重点网点办理;二是在港开立,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均可以办理。香港账户均设有网银,可以通过这一途径缴纳保费。

其次,已有香港银行账户的内地客户可以将银行本票或支票直接交由保险公司办理,或通过网银方式进行保费缴纳。最后,内地客户也可以直接去香港银行柜台,将现金存到保险公司的账户中。

一位保险公司中介公司人士坦言,“至少存在上述三种方式,不排除还有其他方式。比如,银联卡境外单笔刷卡金额上限为5000美元,某些保险公司要求每人每日最多刷卡10次,可用第三者(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的卡再刷,但第三者本人到场。”

而以上此种绕开限制的渠道,是否已经引起监管机构关注,目前并不清楚。

赴港投保为何成潮流丨为何内地喜欢赴港投保丨香港保险有何吸引人之处


赴港投保为何成潮流

对于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来说,经济周期的影响往往具有叠加效应,全球经济繁荣时,往往表现得机遇丛生,而一旦全球经济进入长周期的下行状态,则更加挑战林立。在当前全球经济弱复苏新常态下,香港金融市场就由于身处“四重”夹缝而显得格外尴尬:利率上跟随美国,美国在加息,估值天花板下移;经济上跟随中国,中国经济下行,基本面堪忧;很多上市公司盈利受人民币汇率影响,人民币贬值压力显现;金融环境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民粹风险由于经济压力而有所放大。

而在香港金融市场普遍萧瑟的大环境下,保险业务的长期增长显得格外醒目,而背后的一系列成因,也更加发人深省。

如果说过去赴港抢购打折奢侈品是一种内地风尚,那么现在,赴港投保已成为一种倍受青睐的“新潮流”。2005~2014年,内地访客新增保费年均复合增长33%,到2015年9月底达到210亿港元。相对应的总保费复合增长57%。内地访客投保产生的保费相当于国内保费总额的3%。

从产品结构看,最受内地客户欢迎的是寿险产品。香港寿险产品备受内地客户青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香港寿险产品更具“品质”。相对而言,覆盖范围更广、索赔服务较好、回报较高、保障更全面、条款更吸引人。我们研究了4家内地和4家香港保险公司有关危重疾病和储蓄计划的星级产品后,发现香港寿险公司一是对早期危重疾病和原位癌提供更广泛的覆盖,二是索赔较慷慨、容许多次索赔、最高可为基本保额的300%,三是储蓄计划方面更早地保证投保人可取回缴纳的总保费,投保人到80岁的预期回报可达到1680%,而国内保险公司为800%。

其次,香港寿险产品更加“便宜”。保费定价由两大部分组成,纯保费与附加费用。其中,纯保费又分为风险保费和储蓄保费。内地产品较香港产品最大的差别就是风险保费和附加费用的差异。第一,风险保费是根据死亡率和发病率的精算假设计算出的。香港人均寿命较长(83岁,内地75岁),这使得死亡率和发病率假设较低,因此,相对应的产品定价也较低。而且,香港保险市场较成熟,大型寿险公司都有自己的精算数据库,使香港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方面有较大的灵活性。相比之下,内地险企不太成熟,大多数公司没有自己的用于定价的精算数据库,而是从再保险公司购入。这也是为什么内地产品同质化的原因。虽然内地大型险企逐步开始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但和香港寿险公司的差距难以迅速消失。第二,内地险企的附加费用较高。内地市场投保率低,难以覆盖高昂的经营开支。这些费用将在定价中凸显,转移给投保人分摊。第三,香港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一向较高(5%~8%),所以它们能够分给投保人3%~6%的回报。

最后,短期市场波动的刺激作用不容忽视。除了更好的保障功能外,内地访客可以通过香港寿险产品进行财务和遗产规划,并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冲人民币贬值风险的目的。应该说,这种短期成因造成了一系列非审慎的羊群行为,给人民币贬值预期的自我强化培育了微观环境,给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带来了额外的复杂性,也给内地金融市场和中资保险企业的成长带来一定挑战。

我们的测算表明,大量的境外投保将威胁境内面向一线城市和香港邻近富裕地区的保险公司。预期未来五年(2015~2020年)境外投保保费年均复合增长49%,来港投保将蚕食境内保险市场,抢走境内业务的7%。当然,另一方面,挑战也会激发中资保险企业的创新发展。境外投保迫使内地保险公司改善产品结构和索赔服务,同质化、结构简单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高速增加的高净值个人的理财需要。我们认为,中资保险企业的因压而变将带来追赶效应,随着内地市场的加速进化,内地、香港保险市场将于5~10年内趋同。目前,投资渠道的放开有助于中资险企分散投资风险,提升投资回报;国十条等政策也正鼓励行业的发展;而寿险产品费改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已经注意到赴港投保的短期异常井喷,并正出台相应政策规范市场发展,防止风险激发。今年2月4日,监管机构就第一次对于境外投保出手,规定银联卡境外购买保险每次刷卡上限5000美元;而近日,有媒体消息称,中国将有新措施出台禁止内地人跨境投保,反映出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强专项风险管理、避免非理性资金外流的政策倾向。我们认为,有序的监管是必要的,但赴港投保热潮已敲响了中资保险企业的警钟,对于中资保险企业而言,未来的特色化、专业化、创新化发展依旧刻不容缓。

对于香港金融而言,赴港投保的“新热潮”,既是短期汇率因素导致的羊群行为,也是香港金融专业优势、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的显现。因此,我们认为,香港金融虽尚在短期蛰伏之中,但依旧具有未来可持续增长的基本面潜力,这也是我们对全球经济未来进入上行周期后、香港金融市场的繁荣充满期待的根本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