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农村商业保险发展以及购买现状

2020-12-09
发展商业保险规划 商业保险规划 商业保险知识

农村商业保险是对社会基本保险的补充,是可以针对不同人群的需要提供各种不同层次的保险。在“三农问题”上,“十二五”规划建议,其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农村的经济。这仅仅靠社会保险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发展商业保险以供完善。

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是保险业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是引入竞争机制,改革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创新社会事业管理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强化新农合经办服务意识,改进经办服务质量,提升经办服务水平;有利于提高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非基本医疗保险产品的能力,满足农村居民差异化医疗保障需求,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对中国农村进行多地农村调查发现,虽然农业保险在中国还是一个欠发达的领域,而中国农民对保险的需求却是迫切和现实的。这一变化带来了不同种类农民不同的保险需求,这也将推动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商业保险快速发展。

农村商业寿险的发展现状

首先,中国农村市场保险起步晚,保险市场不完善。我国1982年开始试办简易人身保险、团体人身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在从1982-1992起步的十年,人身保险业务主要在城镇展开,并没有涉猎农村市场,九十年代末期保险公司开始进入县域的保险市场。

最早的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从1998年就开始在农村乡镇设立服务网点,建立中心寿险服务所和专职农村营销服务部,公司07年县域保费收入达到221.5亿元。中国人寿在人身保险市场上是绝对的领导者,其他的保险公司在农村市场上就很少有收入,另外一家比较大的人寿保险公司——新华人寿,在农村市场上的收入就很少。因为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中国人寿是老牌的寿险公司,代表这一种信用。其他的的保险公司在农村开展业务就显得比较困难,2004年,县域人身险保费收入958.74亿元,占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的29.7%。以上数据表明,中国的农村人身保险市场还极不发展。

其次,中国的城镇化导致中国社会出现很多问题,让农村市场对保险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一方面:城镇化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呆在农村,他们进城务工,就加重了农村老龄化的速度,加重了农村市场对养老保险的需求。当前我国农村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为9.7%,城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为8%(刚刚进入老龄社会的门槛),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占镇总人口的比重为7.1%。世界经验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使得政府只能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发挥有限的作用。

农村人口老龄化也会逐步改变人们消费及储蓄结构,提升人们养老的危机意识,为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的开展留下广阔空间。但是这又和农村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此外,老年人群体是一个各种慢性病高发的群体,这不仅对医疗保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由于农村家庭保障功能的日趋弱化,老年人护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出门在外的农民工的保险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我国现在大约有1.5亿民工,他们既不能享受国家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也极少有人为自己和家人购买必需的商业人身保险、医疗保险等。全国政协委员、民盟重庆市委陈万志的调查结果表明:80%的企业主不赞成为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农民工83.2%不愿意买养老保险,90%以上根本就没买。现阶段实行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区域统筹政策,与农民工跨省区流动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农民工即使参保也很难享受老有所养的待遇,这样就导致了农民工几乎很难对保险有信心,对保险也没有依靠。

农村居民储蓄意识淡出,保险意识增强

随着农民投资意识和理财观念的增强,农民已经越来越多的淡出储蓄这一单一的收益低的投资方式,而转向了证券、基金、股票、期货、外汇、商业保险等投资领域。而其中最具诱惑力的莫过于商业养老保险。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和农民工人口外流量的增加,很多农村家庭都出现了空巢现象,这是摆在农民眼前很现实也很无奈的问题。

不仅如此,我国的贫富差距也间接的影响到农村的养老问题,贫富差距加大,使得农民手里可利用的货币资源相对中上阶层来说越来越少,而他们的孩子也将成为贫二代,而且90后和00后的理财观念和理财能力也颇为人担心,加之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致使的高通货膨胀,农民的生活水平相对下降了。鉴于此,不少农民工在外出打工的同时也开始考虑自己和父母的养老问题,思索着给自己和父母购买商业保险。就我身边的亲人而言,我三伯父和我的一个叔公都已经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而我的父母和我的二伯父也在考虑着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确实,商业养老保险的收益率比银行储蓄要高得多,而且风险较低,这具有相当的诱惑力。

在农村养老保险这一领域,政府无法克服自己缺位和失灵,所以政府必然会考虑借助商业养老保险来弥补自身在此问题上的不足,这一领域的准入门槛会更加低和激励机制会更加健全。所以,保险公司涉足这一领域便是帮了政府的大忙,政府势必加以支持。而现在主要问题便是谁想做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

扩展阅读

关于商业保险的基本常识以及购买原则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旅途,希望给自己多一份安全感,希望给家庭多一把保护伞,给健康一张存折,给生命一爱的承诺,那么就让我们关注下商业保险,了解些有关商业保险购买的相关知识。

那么商业保险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1、可提供保障:保障人们无论何时何地、因任何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可避免让自己及依靠他生活的家人陷入绝境,且无需担心本身收入能力减低或丧失谋生能力;

2、能完成自己的退休计划:由于医药的进步,人们的平均寿命日益增高,退休后养老金的需要也较过去多,为了在年老时仍能保持经济独立和个人自尊,有计划的提存资金是绝对必需的;

3、是忠心耿耿的患难之交:因家庭结构的变化,小家庭已占所有家庭数的三分之二,在大家自顾不暇的情况下,对于亲朋好友所发生的灾害,我们能提供的帮助实在有限,相同的,本身也有些顾虑。唯有商业保险,平日只需存进有限的一笔钱,灾难发生时却可全力提供帮助;

4、可作为财产保值之用:本身财产金额若庞大,应考虑以商业保险金应付遗产税的问题,否则一生的努力,很可能因毫无远虑而尽付东流,成为憾事;

5、可作为工作能力受损的赔偿:因意外受伤无法工作时,商业保险可提供固定的家庭收入,这是其它收入来源无法处理的一项好处;

6、可补偿疾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人没有拒绝生病的特权,而明智的人懂得防患于未然。疾病并不可怕,庞大的医药费负担才可怕,为自己和家人参加医疗商业保险是免除重大开支的另一好处;

7、可作为子女的教育基金:利用商业保险提存教育基金有两大利益:

(一)、应付子女完成高等教育或留学资金的需要;

(二)、即使父母不能亲眼看到,也能完成最大心愿——给子女最好的教育。

8、可以免为债务清偿的工具:鉴于一般营利单位的自有现金有限,负责人一旦遭到突发意外,引起债权人涌至、股东纷纷退股的狼狈局面,可能使一个平日堂皇的公司转眼之间荡然无存。而商业保险是可免沦为债务清偿的工具,可保留为东山再起的珍贵资源。

介于社会保险保障较低,购买商业保险是十分必要的。

商业保险有具体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1、商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商业保险公司。

2、商业保险所反映的保险关系是通过保险合同体现的。

3、商业保险的对象可以是人和物(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具体标的有人的生命和身体、财产以及与财产有关的利益、责任、信用等。

4、商业保险的经营要以盈利为目的,而且要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以保障被保险人享受最大程度的经济保障。

社会保险为被保险人提供的保障是最基本的,其水平高于社会贫困线,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50%,保障程度较低;商业保险提供的保障水平完全取决于保险双方当事人的约定和投保人所缴保费的多少,只要符合投保条件并有一定的缴费能力,被保险人可以获得高水平的保障,因此无论有没有社保都应当购买商业保险为自己提供全面而坚实的保障。

最后,有关商业保险的购买,给读者提供一些购买原则:

第一,只买自己最需要的。

商业保险的险种繁多,一定要根据自己现阶段的需求来选择,并不是买得越多越好,切忌盲目贪多,应该根据自身的年龄、职业和收入等实际情况,适当购买人身保险,既要使经济能长时期负担,又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第二,一定要量力而行。

第三,如果你对保险没有任何概念,那么请一位可以被你所信任、有责任感、业务精通的保险业务员,让他(她)结合你的具体情况,为你量身设计一套符合你需要的保险套餐。之所以有人买了保险有被骗的感觉就是保险业务员在做保险计划的时候没有帮顾客考虑到各种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关于商业保险的基本常识以及购买原则_保险知识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旅途,希望给自己多一份安全感,希望给家庭多一把保护伞,给健康一张存折,给生命一爱的承诺,那么就让我们关注下商业保险,了解些有关商业保险购买的相关知识。那么商业保险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1、可提供保障:保障人们无论何时何地、因任何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可避免让自己及依靠他生活的家人陷入绝境,且无需担心本身收入能力减低或丧失谋生能力;

2、能完成自己的退休计划:由于医药的进步,人们的平均寿命日益增高,退休后养老金的需要也较过去多,为了在年老时仍能保持经济独立和个人自尊,有计划的提存资金是绝对必需的;

3、是忠心耿耿的患难之交:因家庭结构的变化,小家庭已占所有家庭数的三分之二,在大家自顾不暇的情况下,对于亲朋好友所发生的灾害,我们能提供的帮助实在有限,相同的,本身也有些顾虑。唯有商业保险,平日只需存进有限的一笔钱,灾难发生时却可全力提供帮助;

4、可作为财产保值之用:本身财产金额若庞大,应考虑以商业保险金应付遗产税的问题,否则一生的努力,很可能因毫无远虑而尽付东流,成为憾事;

5、可作为工作能力受损的赔偿:因意外受伤无法工作时,商业保险可提供固定的家庭收入,这是其它收入来源无法处理的一项好处;

6、可补偿疾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人没有拒绝生病的特权,而明智的人懂得防患于未然。疾病并不可怕,庞大的医药费负担才可怕,为自己和家人参加医疗商业保险是免除重大开支的另一好处;

7、可作为子女的教育基金:

利用商业保险提存教育基金有两大利益:

(一)、应付子女完成高等教育或留学资金的需要;

(二)、即使父母不能亲眼看到,也能完成最大心愿——给子女最好的教育。

8、可以免为债务清偿的工具:鉴于一般营利单位的自有现金有限,负责人一旦遭到突发意外,引起债权人涌至、股东纷纷退股的狼狈局面,可能使一个平日堂皇的公司转眼之间荡然无存。而商业保险是可免沦为债务清偿的工具,可保留为东山再起的珍贵资源。介于社会保险保障较低,购买商业保险是十分必要的。

商业保险有具体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1、商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商业保险公司。

2、商业保险所反映的保险关系是通过保险合同体现的。

3、商业保险的对象可以是人和物(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具体标的有人的生命和身体、财产以及与财产有关的利益、责任、信用等。

4、商业保险的经营要以盈利为目的,而且要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以保障被保险人享受最大程度的经济保障。社会保险为被保险人提供的保障是最基本的,其水平高于社会贫困线,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50%,保障程度较低;商业保险提供的保障水平完全取决于保险双方当事人的约定和投保人所缴保费的多少,只要符合投保条件并有一定的缴费能力,被保险人可以获得高水平的保障,因此无论有没有社保都应当购买商业保险为自己提供全面而坚实的保障。

最后,有关商业保险的购买,给读者提供一些购买原则:

第一,只买自己最需要的。商业保险的险种繁多,一定要根据自己现阶段的需求来选择,并不是买得越多越好,切忌盲目贪多,应该根据自身的年龄、职业和收入等实际情况,适当购买人身保险,既要使经济能长时期负担,又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第二,一定要量力而行。

第三,如果你对保险没有任何概念,那么请一位可以被你所信任、有责任感、业务精通的保险业务员,让他(她)结合你的具体情况,为你量身设计一套符合你需要的保险套餐。之所以有人买了保险有被骗的感觉就是保险业务员在做保险计划的时候没有帮顾客考虑到各种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保险知识汇总,农村商业险的发展前景


长期以来,农村居民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保险这个新生事物认识不够,再加上受传统的养儿防老、储蓄看病的风险防御思想和“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宿命论”思想束缚,认为天灾人祸只有自己承担,很少有人问津保险,对保险知识知之甚少。但是,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保险在农村的普及率快速提高,这为商业保险在农村的业务拓展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保险知识普及率和保险意识的提高,有助于商业保险的推进。

农村居民面对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加大,亟待商业保险介入。随着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不断转型,风险系数也随之加大,家庭发生财产损失、火灾、盗窃的概率大大增加,交通工具、农机具出险率不断上升,需要商业保险公司大力发展农村财产保险。但是家财险和农机具保险一直是商业保险公司面临的两难选择:一方面,家财险和农机具保险的保险费率高,许多农民不愿投保此类保险;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想开展此类保险的风险管控困难,盈利空间小。但投保率低、利润小并不代表没有解决的办法,例如,在车险中广泛流行的NCD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保险公司受理赔案的费用、控制风险从而提高车险的盈利空间,其他险种也可以效仿此系统。因此,只要商业保险公司致力于此类保险的开展,就一定能够找到为广大农民降低风险并且取得盈利的双赢战略。

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为商业保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由于城市保险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状态,商业保险公司再想在原有市场上获得与原来同样的利润,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与此相对,农村保险市场还处于未开垦状态。近几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断增长,而保险在农村几乎是“处女地”,这无疑给商业保险进入农村市场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由西方经济学的绝对收入假说,当居民生活条件提高时,为了适应现在的生活水平,他们的自发性消费也必然会提高,购买过去认为是“奢侈品”的保险产品数量也会增加。此外,随着“三农”政策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消费结构也由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向降低不确定性的需求转移,随之,农民对自身的医疗保健需求也不断上升,这都为保险行业进军农村市场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对商业保险有极大促进作用。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颁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后,我国农村金融在加速,保险支出也快速增长。在农村居民金融支出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保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而且,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占比也不断增长。农村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金融深化程度的加深,大大提高了金融部门对农村实体经济增长的贡献,且这种贡献具有外部溢出效应,会给保险发展带来推动作用,间接提高保险市场发展速度和效率,这为商业保险在农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保险市场,再保险发展现状


再保险发展现状

(一)再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自2006年我国彻底取消了法定分保,全面实行商业分保,再保险市场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再保险市场经历改革开放,已经成为国内保险领域开放度最高的部分。中资再保险公司历经多年改革,目前已有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专业再保险公司,实现了快速发展。作为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再保险市场与直接保险市场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它不受国门限制,是一个具有广泛开放性的国际市场。正因此,自2003年在国内市场上第一家外资再保险分公司开业仅三、四年时间,外资在保险公司已占中国再保险市场公司总数的一半,保费收入大幅增长。根据《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截止2006年底外资再保险分公司总资产为36.26亿元,占全国专业再保险公司总资产份额的12%。

此外,其他外资在保险公司也加快了进入中国的步伐,2007年4月,劳合社再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获准经营非寿险在保险业务;法国再保险公司和汉诺威再保险公司获准筹建分公司,分别经营非寿险业务和人身险业务。

(二)再保险市场发展展望

1.国内社会经济环境良好

近几年,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法制建设日益完善,公众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国内社会经济环境良好。保险需求更加多样化,保险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2.保险业的功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十一五”期间,保险业的服务领域将更加广泛,在国家基础建设、企业年金管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保险业功能充分有效的发挥,需要再保险市场的强力支持,需要再保险提供更加多样化、专业性的风险保障服务。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面临着巨大发展空间。

3.保险监管力度不断加强

随着直接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保险业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保险监管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随着偿付能力、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行为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将促进保险业调整业务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风险意识,从而更加重视再保险机制的应用,加强风险管理,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改善偿付能力状况,从而刺激再保险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为再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保险市场日益国际化带来机遇

“十一五”期间,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将会有更多拥有强大技术和资本实力的国际知名保险和再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中外资保险公司在全面开放的条件下,将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公平竞争、共同发展。这一局面,为我国再保险市场加快与国际再保险市场接轨的进程、广泛参与国际竞争、加强与国际再保险市场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专业技术与服务水平、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机遇。

保监会2007年7月l1日印发的《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中明确了中国再中国保险行业年度报告目录

发展商业保险的意义有哪些


现如今,我国正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虽然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相较从前已有很大的提高,但从根本上来说,我国已然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社会保险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可事实上,这些保障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强大的保障需求,商业保险的产生亦是必然。那么商业保险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们一般所说的保险是指商业保险。所谓商业保险是指通过订立保险合同运营,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由专门的保险企业经营:

商业保险关系是由当事人自愿缔结的合同关系,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公司根据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所谓社会保险,是指收取保险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用来对其中因年老、疾病、生育、伤残、死亡和失业而导致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机会的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商业保险的意义:

一、强化服务意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保险是市场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各保险企业要善于在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战略部署中找准切入点,在保障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实现商业目标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要通过保险业的改革发展,强化风险管理和损失补偿,推动建立市场化的灾害、事故补偿机制,增强经济发展应对灾害、抵御风险的能力。要围绕事关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做文章,加大对诸如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社会保障等群众切身利益攸关领域的业务发展力度,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更好地发挥保障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宣传,积极做好保险宣讲工作,推动保险知识与保险消费理念的普及,让老百姓和企业真正了解商业保险的意义,使商业保险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二、创新服务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保险企业也要顺应形势发展,加快推进销售、产品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创新。要转变业务增长方式,从单纯注重业务规模、数量增长转向注重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从拼价格、拉关系的外延式扩张转向讲服务、比品牌的内涵式发展。要进一步优化服务结构,在做强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市场需要、民生需求、尚待开辟的薄弱领域和新兴领域,实现业务结构均衡协调发展。这也是商业保险的意义的体现。

三、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良好行业形象。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是保险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社会的需求是保险业发展的直接动力。要立足于服务性行业的定位,坚持诚信创业、规范经营、优质服务的理念,走品牌发展之路。强化内部管理,积极推动保险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员工和代理人的诚信教育,减少销售误导,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履行好行业责任的同时,要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慈善帮扶等活动,真正使保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

此外,商业保险对于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观世界各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尽管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以及商业保险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商业保险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商业保险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商业保险作为补充性养老保险的主导力量,有利于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整体水平。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用多渠道的养老保险体系来代替原来单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引导和鼓励自愿性职业年金计划、企业养老金计划等各类补充性养老保险计划的发展,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的整体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