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合理安排主附寿险 男人而立之年投保策略全揭示

2020-04-08
保险规划安排 保险如何合理规划 保险安排和规划
提要:男性步入30岁后,就渐渐成为家庭的支柱,支柱当然需要更多更周全的保护。什么保险适合他们呢?怎样才能用更低的保费获得更高的人身保障呢?不妨来好好筹划一番。

30岁,对于男性来说正是扬鞭催马、宏图初现的关键时期。

工作上,开始稳步发展,可能已经成为单位领导器重的人选,建立自己的事业;生活中,组建家庭,生儿育女,可能已经是家庭的支柱。越是重要的人就越需要保障。此时的他们更需要一份合理的保险规划,这也是给父母、妻子、子女的一个保障。

而立之年更需要人身保险

人身保险正是一把保护伞。当人们遭受事故、病痛、意外灾害等不幸时,保险公司会给付受益人保险金,给予经济上的帮助。

可是,人身保险有很多种类,大类就有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等,每个主险还可以附加很多小险种。在选择上,有人就会有疑问了,到底30岁的男性该投保什么呢?

其实,要找到适合的保险并不难,关键要明白你最大的风险来自哪里。而立之年的男性发生重大疾病的可能性还比较小,健康方面的烦恼不多,健康险就不是首选了,这一人群可能就更需要投保意外伤害保险。因为对于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户外运动、外出旅游等等都可能是潜在的风险,何不未雨绸缪?当然,对于如今30岁左右的年轻人而言,社保的报销比例还不是很高,发生意外事故后导致的医疗费用很多都要由自己承担,因此,我们在投保意外伤害保险时,也可以附加意外医药费用类的保险。

寿险提供全面死亡赔偿

但是,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只承担意外伤害责任,不承担因病死亡等其他保险事故的给付义务。这就使保险范围有了不小的局限性。而实际生活中不能因为年龄或其他因素而排除任何一种风险。

如果需要全面的死亡赔付,我们不妨考虑另一种保险产品??定期寿险。

寿险通常有定期与终身之分,定期寿险可以提供人们一定期限如5年、10年或更长时间内的死亡赔偿。被保险人如果在保险期间内死亡,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如果此期间内没有身故,也不退还保险金。

而终身寿险则会在最终赔付时返回保险费,所以,投保时需要的费用比较高。比较而言,对于收入并非很高,也不以储蓄为目的的投保人,选择定期寿险会更划算。相同的保险期间、相同保险金额,终身寿险所需要的保费可能是定期寿险的好几倍。

举个例子来说,同样是30岁男性,投保20年期10万元的死亡赔偿金额。如果是定期寿险,每年只用支付300元左右的保费,而如果是终身寿险,则需要每年支付的金额超过千元,相差可能达到数倍。虽然终身寿险最终会返回保费,但其实,投保人可以把其比定期寿险高出的保费用于其它投资渠道,以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这样做较为充分地利用了资金。对于30岁的年轻人来说,收入刚刚起步,存款可能不多,家庭所需要的各种支出相对较多,所以,定期寿险更具有吸引力。

保险业内专业人士称,目前市场上投保定期寿险的人群主要集中在25~35岁,保费支出能力有限的社会新鲜人和有贷款的人是投保的主要人群。可见,由于30岁男性在经济情况上的特殊性,非常符合这个产品的适合人群。

合理安排主附寿险

有人会疑惑,市场上有些定期寿险产品是作为主合同,有些是附加合同,该怎么投保呢?其实这完全看个人的需要。

如果觉得需要把定期寿险作为最主要的保险保障,或者没有投保其它主险产品,那么就可以把定期寿险作为主合同来单独购买。大部分公司都可以提供单独购买的定期寿险产品。当然,也可以在其他主险合同之后投保附加定期寿险产品。

同时,为了降低成本,以较低的成本提高保障金额,有个比较聪明的办法。例如,投保100万元的定期寿险,可以分两部分:50万元作为主合同,50万元作为附加合同,这样可以以较低成本获得同样高的保险保障。为什么这样处理?因为定期寿险作为附加合同的费率比主合同的费率低,举个例子来说,某保险公司一款《附加定期寿险》对于30岁男性,10万元20年期,需要每年缴费240元;而该公司同样一款定期寿险,如果作为主险投保,则每年保费需要320元。

总之,30岁男性可以结合自己与家庭的需要来投保保险产品。做好保险金额与潜在的损失金额之间的平衡,尽量用较低的保费获得较高、较全面的保障,预防家庭经济生活中潜在的风险。

相关阅读

男性而立之年如何投保


30岁,对于男性来说正是扬鞭催马、宏图初现的关键时期。工作上,开始稳步发展,可能已经成为单位领导器重的人选,建立自己的事业;生活中,组建家庭,生儿育女,可能已经是家庭的支柱。越是重要的人就越需要保障。此时的他们更需要一份合理的保险规划,这也是给父母、妻子、子女的一个保障。

而立之年更需要人身保险

人身保险正是一把保护伞。当人们遭受事故、病痛、意外灾害等不幸时,保险公司会给付受益人保险金,给予经济上的帮助。

可是,人身保险有很多种类,大类就有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等,每个主险还可以附加很多小险种。在选择上,有人就会有疑问了,到底30岁的男性该投保什么呢?

其实,要找到适合的保险并不难,关键要明白你最大的风险来自哪里。而立之年的男性发生重大疾病的可能性还比较小,健康方面的烦恼不多,健康险就不是首选了,这一人群可能就更需要投保意外伤害保险。因为对于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户外运动、外出旅游等等都可能是潜在的风险,何不未雨绸缪?当然,对于如今30岁左右的年轻人而言,社保的报销比例还不是很高,发生意外事故后导致的医疗费用很多都要由自己承担,因此,我们在投保意外伤害保险时,也可以附加意外医药费用类的保险。

寿险提供全面死亡赔偿

但是,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只承担意外伤害责任,不承担因病死亡等其他保险事故的给付义务。这就使保险范围有了不小的局限性。而实际生活中不能因为年龄或其他因素而排除任何一种风险。

如果需要全面的死亡赔付,我们不妨考虑另一种保险产品——定期寿险。

寿险通常有定期与终身之分,定期寿险可以提供人们一定期限如5年、10年或更长时间内的死亡赔偿。被保险人如果在保险期间内死亡,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如果此期间内没有身故,也不退还保险金。

而终身寿险则会在最终赔付时返回保险费,所以,投保时需要的费用比较高。比较而言,对于收入并非很高,也不以储蓄为目的的投保人,选择定期寿险会更划算。相同的保险期间、相同保险金额,终身寿险所需要的保费可能是定期寿险的好几倍。

举个例子来说,同样是30岁男性,投保20年期10万元的死亡赔偿金额。如果是定期寿险,每年只用支付300元左右的保费,而如果是终身寿险,则需要每年支付的金额超过千元,相差可能达到数倍。虽然终身寿险最终会返回保费,但其实,投保人可以把其比定期寿险高出的保费用于其它投资渠道,以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这样做较为充分地利用了资金。对于30岁的年轻人来说,收入刚刚起步,存款可能不多,家庭所需要的各种支出相对较多,所以,定期寿险更具有吸引力。

如何合理安排医疗险


“我这次住院花费了这么多钱,当初选择的住院保险金给付比例也是100%,为何A保险公司只赔给我400多元钱?是不是他们算错了?”

家住上海的夏女士最近拿着自己的一份《理赔通知书》和相关理赔材料来到了编辑部,因为她对其中的理赔金数额产生了很大的疑问,希望能帮忙算一算。

数万元住院费只赔几百元?

记者仔细查阅了夏女士的住院医药费发票、住院病人费用明细清单、理赔给付记录等,才发现,原来夏女士这次感觉“吃亏”,错并不在保险公司计算错误,最主要的还是她自己“多”投保了一份住院医疗费用补偿保险。

夏女士曾于2006年7月和2006年9月初分别在A保险公司和B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份住院医疗费用补偿型保险,有效期均为一年。

今年5月9日,夏女士因为急性肝炎住进了医院,一直到6月6日才出院,期间共花费了38000多元医药费用,其中自费25252元,个人自负(现金支付)2372.63元,个人账户支付920.67元,统筹支付9924.09元,附加支付0元(这些项目明细我们通常可以在发票的下半部分找到)。

出院后,夏女士首先去了B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共获得2837.29元保险金补偿。随后,夏女士又将原始发票等凭证交给了A保险公司申请理赔。A保险公司给出了456.01元的理赔结果。但这样一个数据,让夏女士有些失望。毕竟,在这次住院过程中,家里已经付出了不少的花费,本以为有了医疗险可以获得部分补偿,但这样一个比例的理赔结果,让她觉得有些不好过。

两处投保导致“理赔重叠”

原来,夏女士从A和B两家公司购买的这两款住院医疗费用保险,刚好都是补偿(报销)型的,且两份保险的保险责任中都明确规定“以医保承保范围的费用为补偿标准”,也就是说在这两款产品中,社保范围内无法报销的费用保险公司也不再进行补偿。体现在夏女士的案例中,就是发票中表明“自费”的25252元在理赔中将被剔除。

而且,由于费用补偿(报销)型的医疗保险,在理赔实务中遵循损失补偿和不可重复报销原则,因此产生了几个特别关键的理赔点。

一是社保统筹支付和地方医疗附加支付的那部分,由于已经通过社保和地方医疗统筹基金直接支付掉了,因此商业保险也不再支付。否则,这样就可能产生病人通过生病住院“赚钱”的问题。体现在夏女士的案例中,就是统筹支付的9924.09元将在理赔前剔除。

二是不可重复报销原则,指的是即使属于自己支付的医疗费用,已经通过单位或其他途径得到了报销的,也是不能再向保险公司理赔。体现在夏女士的案例中,就是已经通过B公司报销到的2837.29元,将在A公司的理赔前被剔除。

最终,夏女士从C公司只获得了2372.63(个人自负)+920.67(个人账户支付)-2837.29(从其他途径获得的已赔款)=456.01元。

没必要购买多份“雷同”医疗险

夏女士该从这次的理赔经历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我们觉得,首先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不要重复购买保障范围类似的住院医疗费用报销型保险。

“我当初以为多投两份么,总归多一份保障,哪里想到到头来,这理赔回来的钱,还抵消不了我投入的保费呢!”夏女士感叹说。

的确,由于前面说到的医疗险理赔遵循补偿原则,总的赔付金额不可能超过所发生的实际费用,而且有需要凭借住院费用的原始发票来申请理赔,一家公司已经赔偿的部分,另一家公司可以通过发票上的理赔记录公章来发票,因此根本没有必要在两家甚至多家保险公司“都买一点”。

如果是已经有社保的人群,特别是除了社保之外,有的单位福利待遇较好能为员工报销全部或部分医疗费用,或者已经为员工购买了足够的团体医疗保险的,员工自己就基本不必再另外购买费用报销型的医疗保险了。

“超社保”医疗险可作补充

当然,如果真的自己还想买一些医疗费用报销型的医疗险,一定要注意问清楚,这份医疗险的理赔范围,是仅仅限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之内,还是社保范围之外的用药、诊疗费用、材料费用等,也可以列入报销范围内?

对于已经有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或是单位还有团体医疗保障的人群来说,选择一份“超越社保范围”的医疗险显然更为合适。毕竟,买商业保险的目的主要是对社保进行补充。出于这一考虑,“超社保”的医疗费用保险应该说比传统产品要好些。

在市场上,这两年也已经有多款不受医保范围限制的住院医疗费用保险出现,能够满足投保人的多元需求。

比如太平人寿的“高诊无忧”终身医疗保障计划,就突破了“社保”这个医疗费用报销的“瓶颈”。还有太平洋安泰的“附加住院补偿保险”、友邦新上市的“康乐”少儿医疗保险计划,人保健康“守护专家住院费用个人医疗险”的“推荐版”和“推崇版”等产品,也都突破了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限制,能比较全面保障社保内、外的医疗费用。

“津贴型”医疗险作补充更合适

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有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士,不妨搭配一些与社保理赔不冲突的津贴型医疗保险,弥补自己的收入损失。这样的组合也许更为合适。

津贴型保险,又称补贴型保险或者定额给付型保险,与实际医疗费用无关,理赔时也无须提供发票。无论你在治疗中花多少钱,得了什么病,保险公司都会按照合同规定的补贴标准进行赔付。而且,在不同家保险公司之间多次投保,也不会出现报销型医疗险的“理赔重叠”问题。比如你买的是100元/天的住院补贴附加保险,那么住院期间就是每天拿100元的补贴;如果在三家保险公司都买了100元/天的住院补贴保险,那么你住院后就一共可以得到300元/天的津贴。而不论你治病花多少钱,也不管你已经在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账户中报销了多少费用。

胡小姐就曾充分体验过“医疗津贴类保险”的好处。

今年初,胡小姐被检查出患有乳腺小叶增生,医生建议她住院手术切除。胡小姐在医院住了5天,一共花费1500多元,由于胡小姐单位有团体医疗补充保险和团体门急诊费用险,她这次的住院费用大多得到了补偿。同时,胡小姐自己曾经购买的一份附加住院津贴保险,还给她带来了750元的理赔金,差不多刚好弥补她这几天因为病假带来的收入损失,这也让她颇感安慰。

而立之年,职业女强人如何实施保险规划


Kay是北京一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从广州“北漂”来京两年多了,年过三十的她曾经从事过销售业、房地产业等多个行业的工作,目前所从事的职业主要是做大型小区的环境工程,行业前景不错,业务量也比较稳定,所以Kay的月收入基本稳定在1万元左右。由于常年与身在深圳的丈夫分居两地,又还没有要宝宝,经济上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加之Kay一向办事干练,“女强人”成了她在公司里的代名词。同时,Kay还投资了一个30平方米大小的社区商铺,现已出租给他人,每月的租金收入还有1800元。事实上,Kay就职的公司属于家族企业性质,妹妹和妹夫都是公司的大股东,所以Kay和妹妹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支出都由公司负担,Kay每月的实际支出只有归还商铺的按揭贷款1500元。如此一来,Kay的月收入结余为10300元。由于公司的年收益也比较客观,Kay的年终奖基本都在50万元以上。

常年分居的夫妻生活使得Kay陷入了离婚的困境,在和丈夫协议之后,Kay的婚后财产主要有以下几项。现金和活期存款总共有100万元。股票投资目前的市值为10万元左右。两年前在广州购入了一套90平方米的商品房,现在价值在40万元上下,原本这套房子是出租出去的,可今年9月Kay的父母要从深圳搬回到广州,所以她已经将房子收回以便能给父母安排一个住处。近期Kay又在北京投资了一个32平方米的小区商铺,购进价30万,十年5成按揭贷款,现已交246000元,还有84000元的贷款尚未归还。

Kay还有一个小小的爱好,那就是集邮,目前其收藏的邮票价值约为8万元,不过Kay集邮纯粹是出于兴趣,没有出手变现的打算。还有借给亲戚的320万元也有望在年底收回。Kay自己算了一笔帐,自己的净资产将近500万元。

尽管如此,要让Kay这笔流动性非常高的资产带来可观的收益,还是需要好好计划一下。

对于自己未来的生活,Kay还有一份详细的计划。首先,Kay已经决定与朋友在北京合作开一家咖啡店,由朋友负责打理,Kay做股东,自己大约需要投入30万元,现在Kay和朋友已经开始在忙着选址了。因为最近Kay的公司股东也就是她的妹夫打算撤资,自己大概会在北京工作至2007年,然后就回广州去。明年再婚的计划也业已成形,2007年再添个可爱的宝宝。届时再在广州购买50万以内的房子一套、20万以内的汽车一辆。为了好好享受家庭生活,Kay决定换个不太忙的工作。

Kay的父母现在都在广州,身体不错,都有养老和医疗保险,所以不用Kay操心。但Kay还没有为自己购买保险,所以要怎样为自己度身定做一套合适的保障方案还需要加以咨询、计划。

Kay自己说,以前的投资作风太冒进大胆了,曾经也试过联合炒楼,结果亏损很大。现在剩余资金都是Kay自己辛苦踏踏实实挣回来的,所以不愿意参与风险性太大的投资。Kay目前迫切希望有一个稳健的理财计划,让自己可以抽出时间来充充电,念一些自己喜欢的科目。

她酷爱旅行,所以在未来的生活计划理还要有一月一次的短途旅行和一年一次的长途旅行。Kay对于化妆品的要求比较高,现在花在美容化妆品上每月约3000元,以后估计也要这笔花销。综合上述开支内容,估算含保险每月开支20000元才能满足Kay对生活的要求。根据未来的生活理想,Kay为自己计算了一下,大约每个月要开销20000元。Kay希望理财专家们能够给她一些建议,让她能够不用亲自工作(比如让朋友打离咖啡吧)或是有一份不需要太忙的工作,就能够应付每月2万元的开支,并且使现有资产能够抵御通货膨胀,市值稳步上升。

刚过而立之年,以往忙碌的都市女性都会突然发现生活里多了些不浓不淡的阴霾:得了重病怎么办?未来的退休金又该从哪里变出来……面对这么多复杂的问题,一向重视安全感的女人渐渐变得有些恐慌,她们急需外来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于是很多人都选择了购买保险的方式来作为自己长久的依靠,据统计,30-35岁的白领女性是中国女性投保支出最多的族群。作为女强人的Kay,及时意识到自己的保障问题,所以此时投保为时未晚。

Kay的各项硬件设施已经齐备,投保必须一步到位,准备好充分的养老金、医疗金和应急资金,享受日后的天伦之乐。保险并不是很好的投资工具,却是优秀的风险管理工具和良好的财务规划工具。在退休前的十五年、二十年即做好规划,由保险公司管理部分财富,对于趋于理财风格偏稳健、保守的Kay而言,是不错的选择。

1、养老保险必不可少。已过而立之年的Kay,希望在2007年有一个宝宝,据此推算,宝宝长大参加工作之时,正是Kay的养老开始,为此养老保险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目前Kay的生活水准,养老金的储备应该在200万元左右(因为这个阶段被称为“女强人”的Kay的生活质量非常高,所以需要避免退休之后的生活质量的大幅度的下滑),方可解决老有所养问题,保持现有的生活品质。所对应的保险产品有年金保险、万能寿险等等。

2、医疗保障迫在眉睫。忙碌的生活、紧张的工作、竞争的压力,使Kay不断地从自己的“健康和情感银行”里提前支取美好的未来,解决医疗保障问题乃当务之急。

基于Kay的现状,建议按以下思路投保:

1)女性疾病保险。针对女性生理特征特别设立相关的保险,专门为女性的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等疾病提供医疗保障;该产品还能在女性因遭受意外事故而需接受整形手术治疗时,对手术医疗费用进行赔偿。

2)生育保险。鉴于Kay生育年龄偏高,容易发生风险的状况,针对Kay的特殊时期,投保生育保险,生育期间母婴的保障费用保险公司进行赔付。

3)普通重大疾病保险(指男女均有可能患的疾病)。

4)普通医疗保险。虽然Kay的普通医疗费用所在公司可以报销,但事业独立时,不妨投保一份普通医疗保险,将医疗费用转嫁至保险公司,比如年度报销额10万元、住院津贴每天200元的太平真爱附加健康保险可以是一个选择。

3、合理避税未雨绸缪。最近有消息称,我国将要开征遗产税。与国外高达50%的税率相比,我国遗产税征收比例很可能不会低于30%。而无论是从国际通行做法还是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任何保险金所得都是免税的。因此,投保人身故后,受益人所获得的身故保险金,并不在遗产税的征收之列。Kay的资产在500万元以上,这样一来,高额保单无疑就成了Kay合理避税、将财富传递给下一代的优选通道。所对应的保险产品有意外保险、终身寿险等等。

小结:建议Kay投保保额500万元左右,年缴保费5万元左右。目前太平人寿推出的“卓越人生”保险非常符合Kay,可作参考。此外,建议Kay在选择保险公司方面,务必选择全国性的保险公司,方便保单迁移和售后服务。

社保 而立之年 顶梁柱更需给自己一份保障


客户资料:Y先生,31岁,司机,月均收入4500元

年缴保费:6748元客户需求:意外、医疗、重疾(注重癌症)、养老。保障为主,兼顾本金安全。客户资料:

Y先生,男,31周岁,客运司机,月薪税后4500左右,社保齐全

Y太太,女,28周岁,家庭主妇,老家农保

孩子2周岁

由于目前家庭支出方面及工作业务支出的考虑,Y先生本人预算控制在每年7000以下。

客户信息分析:

根据交流结果,由于Y先生朋友的父亲之前因胃癌过世,对重疾(主要是癌症)更注重。同时公司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较高,对医疗津贴暂不做过多考虑。

由于其本人是一个家庭中的经济支柱,收入来源目前都靠其承担,在设计的意外及重疾保障方面考虑更多,并且要兼具养老储蓄的考虑。同时由于其目前每年的预算限制,尽量将计划做到符合其要求的最大效益,又因为在重疾中其本人对于癌症的保障更为注重,因此配合一定的针对险种。

保险计划方案:

保障内容:

因疾病身故或全残,赔付至少20万;因意外身故或全残,赔付30万。

确诊32种合同内列重疾,赔付10万

因意外产生的医疗费用,每年限额1万(除去社保等第三方报销后)

确诊癌症(与重疾赔付不冲突,可累加)赔付5万;

癌症确诊住院期间住院补贴每天100元,每年180天为限;

癌症手术金1万,每年最多2次;

癌症放、化疗保险金2万,每年一次,保险期间内最多10次;

肝脏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保险金10万,累计最多2次。

利益内容:

满期可得(10万+累积红利保额)×105%+终了红利,可作为补充养老金。

年缴保费6748元,缴费20年,保至70周岁。

合理的家庭保障安排很有必要


一个家庭,不仅仅要提前做好保险规划,更要合理做好保险规划,这样才能使家人都得到合理的保障,也不至于当疾病来临时,面对庞大的医药费而束手无策,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2014年初,一篇由某知名报社笔者发出援助贴在网上成为关注焦点。该笔者是国内某知名报社地方站的首席笔者,当年1月底因突发肝区疼痛,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总需费用80万~90万元。该笔者与妻子均是报社采编一线员工,收入不高,孩子今年3岁半。笔者职业以稿件多少计酬,而他无法写稿,妻子又需要照顾丈夫和孩子,分身乏术,这个曾经还算中产的家庭,无力承担这笔医疗费用,一下子陷入困顿中。

不少热心人在积极捐助的同时,也意识到因病致贫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巨大风险。该笔者出于职业的敏感性,在病中也意识到,如何应对重大疾病财务风险,应当成为中产家庭必须考量的问题之一。

次序要分清:优先为家庭支柱投保

追溯人寿保险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在人寿保险中,普通寿险的承保事故是死亡,保障对象主要是维持家庭生计的人(一般称为家庭支柱,Breadwinner),因为一旦家庭支柱遭受意外或疾病身故,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突然中断,对于整个家庭的生活品质影响是最大的,所以必须要优先保障家庭支柱,这体现了保险保障的最主要功能,也是人寿保险产生的初衷。

同样的道理,在为家庭成员投保重大疾病保险,以便应对重大疾病所带来的家庭财务风险时,也应当优先为家庭支柱投保,以便为整个家庭撑起基本的“安全屏障”。

太平人寿保险专家分享了一个客户案例。上海客户刘女士(化名),是世界500强企业上海分公司的CFO,年薪颇丰。考虑到刘女士工作繁忙,刘女士的先生十年前便放弃了自己的专长工作,转而从事了一份比较普通的文职工作,以便照顾家务和女儿的成长。两年前,刘女士不幸被查出罹患乳腺癌,情况比较严重,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甚至接受化疗等。生病后的刘女士,暂时无法正常工作,收入锐减。家中当时新买了一套别墅,本来完全不在话下的按揭贷款,瞬间也成了沉重的负担。先生一边悉心照料刘女士,一边不得不考虑重新转换一份收入高些的工作,但想要重拾老本行,竞争力已然不足。虽然刘女士的家庭积蓄足够应付高额医疗费用的开支,但还贷压力、家人的精神压力陡增,刘女士未来的职业发展和收入也深受影响,整个家庭瞬间由财务较为自由状态转至紧张状态,女儿早就计划好的留学计划也暂时搁浅。

上述两个案例,都充分说明了,家庭支柱如果因为罹患重疾“倒下”,对整个家庭的正常运转都影响巨大。也只有在家庭支柱已有保障的情况下,再为家庭其它人口购买意外、重疾等其它保险产品,才是足够安全、科学的家庭保障规划。

保障要足额:仅仅考虑治疗费用还不够

认识到优先为家庭支柱投保重疾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就该规划为家庭支柱投保多少额度的重疾险了。

不少人都已经意识到,随着医疗费用和物价的连年上涨,重疾险的保额也应当“水涨船高”,10万元额度早已不够用,20、30万元是必备的,甚至50万元也不夸张。

太平人寿健康险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规划重疾险保额时,应当重点考虑三个部分。首先,当然是应对大病的治疗费用。根据卫生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一项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包括住院、手术、器械、药物等),至少在10~50万元左右,如果想要用进口药物和器械,或者病房条件更好些,则总费用更为昂贵。第二点要考虑的是,病人结束常规治疗离开医院后的恢复费用,包括康复、营养、护理等成本,这一部分的费用往往容易被忽略。一般而言,罹患重大疾病并成功接受治疗后,病人至少还需要两年的康复时间,但不少家庭出于经济考虑,在病人没有好好恢复的前提下,就匆匆回到职场工作,其实还是埋下了隐忧。第三部分,则要考虑弥补收入损失,特别对于高收入阶层而言,大病治疗期间,收入损失巨大,若能有高额的重大疾病保险金给予补偿,则轻松不少。

当然,重大疾病的保障规划,哪怕是家庭支柱,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家庭支柱收入的增加和年龄的变化,可以每隔两年检查一下自家的保单,适时填补保障缺口,让自身的保障更为妥帖。

提示:要做好合理的家庭保障计划,必须要优先为家庭支柱投保,认识到优先为家庭支柱投保重疾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就该规划为家庭支柱投保多少额度的重疾险了,对于保额的规划一定要足额。

家庭保险购买怎样安排才合理


很多人都说没有保险就没有安全感,就像是“裸奔”,因此您除了要给自己购买保险外,还要做好家庭保险规划。不过,由于家庭保险购买要考虑的事项比较多,所以很多人都知道该怎么安排才好。为了让您理性投保,下文将针对该问题为您详解。

买保险就是在化解风险,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必不可少的四类险种是重大疾病险、意外伤害险、教育储蓄险以及养老保险。具体而言,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有的是重大疾病险。一方面,现在环境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加上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重疾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重疾的治疗费用是一般家庭难以承受的。

意外无处不在,人人都需要意外伤害险,对于出差较多、外出旅游较多、自驾较多的消费者尤为突出。购买了意外保险,就可以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发生意外事故后,由保险公司来承担部分或全部因意外事故而造成的损失,并给予相应一次性赔付,使自己的损失减小到最小程度。对于买多少的问题,专家建议购买保险的保额应该是年收入的10~20倍。

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孩子从小学到大学花费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教育储蓄保险最大的作用就是对未来孩子教育的不可预测性做一个有力的保障和经济支持。假如一旦父母发生意外,如果购买了“可豁免保费”的保险产品,孩子不仅免交保费,还可获得一份生活费。除此之外,购买保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社保养老金,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一般来说,平均的社保养老金只能达到社会平均工资的50%左右,如果要想维持退休后生活质量没有明显下降的话,光靠社保养老金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用商业保险来作补充。很多年轻人认为,自己离退休还有几十年时间,二三十岁就开始买养老保险太早了。专家提醒,商业性养老保险兼具寿险保障和养老规划的双重功能,从理财的角度分析,养老保险越早买越划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