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推出现状

2020-12-04
养老保险的基本知识 做好养老保险规划 养老保险规划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一个绝大部分国人还很陌生的名词,一个在发达国家已实施多年的税收优惠计划,很快就要在上海试点实施了。它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下面就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给出一些资料。夹杂在退休年龄是否该推迟的纠结之中,徘徊于各方面利益的博弈之中,最近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表示,多年来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终于在上海突破重围,千呼万唤始出来!用他的话说:“现在推出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了,我相信年底以前(上海)应该可以推出。”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呼之欲出

在6月30日举行的2012陆家嘴[11.58 -0.69% 股吧 研报]论坛的一个专题论坛上,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强调,应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加大对第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政策支持。通过包括税收在内的政策引导,提高市场、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包括现在一直在呼吁的试点个人税延型保险养老产品。WWw.bx010.cOM

正是在陈主席的这番表态之后,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作出了上述回应。他还解释称:“现在据我了解,大概1个月可以买1000块钱的税延养老保险金额的保险。”有知情人士表示,5月份保监会到上海开会之际,上海层面最新提出了新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方案,即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共享税前列支额度,其中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税前列支700元,企业年金账户可税前列支300元。今年6月,上海市政府已将这份方案递交至财政部,等待获批。这无疑是一件值得欢迎的好事。

上述知情人士称:“最终税收优惠方案未定,到底是个人商业养老税收优惠先行一步,企业年金税收优惠之后推出,还是两个账户同时共享税收优惠,这两种可能性目前看来都存在。”

效果如何待检验

上海金融学院保险学院教授査建华同样对延税养老保险的试点表示肯定。他说“上海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将来也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所以在上海先行试点,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方面有利于缓解高度老龄化给上海带来的养老金危机,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保险行业的改革和创新。因为上海有60多家保险公司,保险业在上海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保险品种就是航运保险和养老保险。而且上海的年金保险发展也走在全国最前列,所以这项政策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有重大意义。”

近一段时间,在养老金的讨论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有关推进“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话题在沉寂了几年之后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指允许投保人在个人所得税前列支保费,等到将来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一制度可以降低投保人当期税务负担,在许多国家已发展得相当普遍。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利用税收政策的杠杆效应调动企业和个人参保积极性,也就是“减税养老”。

如果把养老金体系比作一个金字塔,塔底是公共养老保险,中部是补充养老保险,塔尖是个人商业保险。公共养老基金由政府设立并强制实施,目标是提供基本养老保障,政府有责任在养老基金出现收支缺口时给予财政支持。

从补充养老保险来看,通常由行业或者公司与职工协商后设立,目的是弥补公共养老金待遇不足,政府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商业保险由家庭个人自愿设立,目的是提高老年生活质量,有些国家也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我国目前的养老金体系中,公共养老保险发挥主要作用,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商业保险还十分欠缺,不能承担起不断增加的退休人员养老需求。随着老龄化高峰到来,我国需通过构建多层次养老体系,满足更高层次养老需求。广东金融学院陆磊表示,解决养老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这一政策通过税收小杠杆撬动养老金的大池子,可以减轻政府养老压力,补充养老金,使个人商业保险在养老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过对于延税试点的效果,査建华表示对国企和外企的吸引力比较大,因为这些企业本身效益较好,员工福利较高。“过去一直有效益好的国企给员工交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公积金,今后为了吸引人才,很可能会积极为员工缴纳年金保险。”但査建华同时也担心,新政对于经营压力较大的中小企业和中低收入阶层的吸引力恐怕十分有限,因为很多中小企业在勉强给员工缴纳社保后已经无力再缴纳年金。但中小企业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决不能隔绝于“三条腿走路”的养老体系之外。因此査建华呼吁在税收优惠之外,地方社保部门能够制定一定的标准,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缴纳年金保险给予一定的扶植和帮助。

扩展阅读

保险知识汇总,个税递延型养老险渐近


养老保险公司已经跃跃欲试。继中国人寿养老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开业后,泰康养老险公司日前又获准筹建上海分公司。五家养老保险公司将悉数聚集上海。

惠及消费者

“在购买保险和领取保险金的时候,投保人处于不同的生命阶段,领取时再纳税一般会少很多,即在购买保险和领取保险金时,两者的边际税率有非常大的区别。”资深保险理财师蒋政委介绍说,“养老保险税收递延对于投保人有非常大的税收优惠。此外,所得税的起征点不断提高,能够使递延缴纳的税款将来或许获得减免。”

按照之前的消息,税收递延型个人养老保险上海试点后,个人最大延税金额可能是每月500-600元,在上海试点约2-3年后有望在全国推广。

资深保险代理人阎涛解释,假如你的工资为8000元,个税起征点为2000元,则应纳税工资为6000元,假如税率为20%,你应纳税额为1200元。如果你拿出500元购买个人养老保险的话,这500元就不在纳税之列,也就是说,你应纳税工资变为5500元,相应当期所缴个人所得税为1100元。

这时你所缴的500元养老保险金将进入个人账户进行管理,等到退休的时候,根据当时你的收入情况和当时的税率以及税收起征点情况再确定需要缴多少所得税。如果当时收入低于起征点,则不用再缴税,等于减免,如果高于起征点则按当时税率进行缴税。

需要缴个人所得税的个人都可以考虑购买此类保险。”阎涛认为,“一般情况下,个人收入到了老年会减少,而税收起征点也可能上调,购买这种保险明显有税收优惠。”

利好保险公司

尽管备受关注的个人养老保险递延纳税政策尚未出台,但由于上海率先试点已是板上钉钉,对这块蛋糕垂涎已久的保险公司摩拳擦掌,准备展开争夺。

监管部门预测,试点出台后,上海人均购买力可能为员工年收入的10%左右,若上海现有约400万在岗职工中有10%投保,上海每年由此新增保费将超过20亿元。

“试点初期个人养老险不能由个人单独购买,放开后如果上海有300万-500万人购买此类保险,以每人每月500元计算,保险公司新增保费收入将在180亿-300亿元,带来的利润约1亿-3亿元。”业内人士估算,“上海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如果顺利推行,按照我国的人口数量测算,保险公司未来盈利值得期待。”

分析认为,保险三巨头占据上海养老险一半市场份额,个人税延养老保险试点在沪一旦开闸,保险三巨头显然是最大受益者。

国金证券研究报告亦指出,收购长江养老完成后,太保将与平安和国寿一起成为国内率先拿到养老金业务的受托人、投资管理人和账户管理人三张牌照的公司。而长江养老手握上海186亿元企业年金,在明年上海可能试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背景下,太保及时收购长江养老对该公司构成了利好。

名词解释

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是指所缴纳的保险金在一定比例之内,可以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有别于目前个人收入纳税后才缴纳保险金的做法。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于个人年金实行税收优惠是普遍做法,旨在鼓励居民主动投保养老险,增强自我养老保障水平。

保险知识汇总,细说个税递延型养老险


长江养老保险公司日前透露,公司个税递延型养老产品以及系统平台开发工作已经准备就绪,一旦税收优惠政策出台就可正式推出。对于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消费者听上去可能有点陌生。其实,就是指投保人在税前买入养老保险产品,在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对投保人而言有一定的税收优惠。

举例来说,如果个人月收入为7000元,每月拿出600元购买养老保险产品,那么当月需要纳税的工资收入就只剩下6400元,在退休后领取养老金时,再缴税就可以了。

“对于投保人而言,购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能拿到的税收优惠,主要是因为购买的多是青壮年,领取时已经退休,其间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通货膨胀等因素已经把个人所得税给稀释了。”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郝演苏在接受《金融理财》记者采访时表示。

只欠东风

上海是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试点城市,据了解,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微博)、英大泰和人寿、平安养老、太平养老、长江养老和泰康养老7家保险公司获准参与前期筹备。业内普遍认为,实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好处多多是不争的事实。

某保险公司精算部人士告诉记者,产品尤其是对企业、个人有利。对于企业来说,购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员工自己投保,企业不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却能提高员工的福利。对于个人来说,由于在税前购买养老保险,就能减免部分当期的个人所得税。

对于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保险公司一直是态度积极。

长江养老透露,目前处于筹备阶段的试点产品或在缴费、投资环节免税,领取环节征税,主要是分红型和万能型的保险产品,而投连险暂时未涉及。中国太保也表示,目前已经完成了多款税延型产品的设计,主要为分红险和万能险。而平安养老已经开发出投连险、分红险和万能险三种个税递延型养老险产品,相关后台系统也已成型。

之前市场普遍认为缴费限额会初步设定在每人每月500元,之后在实行新个人所得税标准后,市场又普遍预计,缴费限额可能会提高到每人每月600元或者更高。

在缴费限额上,上述保险公司精算部人士表示,保险公司当然希望能提高缴费的限额,这样能刺激消费者的投保热情高涨。

郝演苏也表示,如果实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初期可行的办法就是通过个人所在企业代缴保费,等到领取保险金时,再由保险公司代扣税。而且,税延型养老保险产品将采用个人保单团体投保的形式,投保人在保费上还能享受到团险的较低费率。

“难产”背后

市场上关于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要推出的传闻由来已久,但时至今日,一直是只听雷声不见雨。

对于“难产”的原因,某保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实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并不能由保险监管机构一方拍板。“在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推出上,保险公司的态度很积极,但是想法过于乐观,没有换位思考。实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将会造成当期政府税收的减少,但同时产品销售会增加企业营业税及所得税,一加一减之后,差额究竟是正还是负,目前还是个未知数。”该人士说。

此外,9月1日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将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至3500元,这也给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推出增加了难度,由于试点的测算基数发生了变化,相关方案及产品就需要重新调整,主要包括缴费限额和税延模式。

正是由于这些难题的存在,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推出一直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之前曾传出或将在今年内开始试点,不过,上述业内人士预计,上海作为试点城市年内推出的可能性很小。

保险知识汇总,沪个税递延型养老险试点进度加快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这些项目的相继突破或启动,上海地方法人保险公司将有望从中获益。

有望率先于全国试点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指的是投保人在税前列支保费,在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税款。由于在购买保险和领取保险金时,投保人处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这种产品将对投保人带来巨大的优惠。某保险公司人士指出,“如果该项目能够试点成行,无疑将对保险公司产生重大利好。”

而对于投资范围仍受到限制的巨量保险资金,相关部门将争取在与监管部门协调之后,努力使其投资范围扩大到其他金融创新类产品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具体而言,其投资范围将可能扩大到包括外汇市场、货币市场上的创新金融工具以及相应的交易以及以不同形式参与上海和长三角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据了解,根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关安排,如何实现上海本地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员扩容,促进其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了重要工作之一。而根据初步拟定的工作安排:上海保监局将在央行上海总部的牵头下,与银监局、证监局、金融办等选择一家中央在沪金融机构和一家上海地方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综合经营试点;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走出去”,加快国际化步伐;吸引更多的合资和外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入驻上海保险市场。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上海本地已经有中国太保、长江养老、大众保险、天安保险等保险机构,无论是在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或是在投资领域的拓宽上,上海本地法人保险公司无疑都将具有一定的优势,上述项目的突破将会为这些公司的发展带来机遇,进而改变现有的市场格局。

税收优惠,个税递延型养老险渐近 每月500元购险少缴百元个税


近日,有消息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实施细则已经上报至中国保监会,最后将由财政部牵头多方监管部门进行审核。税收优惠型保险产品离消费者越来越近,作为保险业试点的上海正开始准备迎接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产品的到来。

而养老保险公司已经跃跃欲试。继中国人寿(601628,股吧)养老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开业后,泰康养老险公司日前又获准筹建上海分公司。五家养老保险公司将悉数聚集上海。

惠及消费者

“在购买保险和领取保险金的时候,投保人处于不同的生命阶段,领取时再纳税一般会少很多,即在购买保险和领取保险金时,两者的边际税率有非常大的区别。”资深保险理财师蒋政委介绍说,“养老保险税收递延对于投保人有非常大的税收优惠。此外,所得税的起征点不断提高,能够使递延缴纳的税款将来或许获得减免。”

按照之前的消息,税收递延型个人养老保险上海试点后,个人最大延税金额可能是每月500-600元,在上海试点约2-3年后有望在全国推广。

资深保险代理人阎涛解释,假如你的工资为8000元,个税起征点为2000元,则应纳税工资为6000元,假如税率为20%,你应纳税额为1200元。如果你拿出500元购买个人养老保险的话,这500元就不在纳税之列,也就是说,你应纳税工资变为5500元,相应当期所缴个人所得税为1100元。

这时你所缴的500元养老保险金将进入个人账户进行管理,等到退休的时候,根据当时你的收入情况和当时的税率以及税收起征点情况再确定需要缴多少所得税。如果当时收入低于起征点,则不用再缴税,等于减免,如果高于起征点则按当时税率进行缴税。

“需要缴个人所得税的个人都可以考虑购买此类保险。”阎涛认为,“一般情况下,个人收入到了老年会减少,而税收起征点也可能上调,购买这种保险明显有税收优惠。”

利好保险公司

尽管备受关注的个人养老保险递延纳税政策尚未出台,但由于上海率先试点已是板上钉钉,对这块蛋糕垂涎已久的保险公司摩拳擦掌,准备展开争夺。

监管部门预测,试点出台后,上海人均购买力可能为员工年收入的10%左右,若上海现有约400万在岗职工中有10%投保,上海每年由此新增保费将超过20亿元。

“试点初期个人养老险不能由个人单独购买,放开后如果上海有300万-500万人购买此类保险,以每人每月500元计算,保险公司新增保费收入将在180亿-300亿元,带来的利润约1亿-3亿元。”业内人士估算,“上海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如果顺利推行,按照我国的人口数量测算,保险公司未来盈利值得期待。”

分析认为,保险三巨头占据上海养老险一半市场份额,个人税延养老保险试点在沪一旦开闸,保险三巨头显然是最大受益者。

国金证券(600109,股吧)研究报告亦指出,收购长江养老完成后,太保将与平安和国寿(601628,股吧)一起成为国内率先拿到养老金业务的受托人、投资管理人和账户管理人三张牌照的公司。而长江养老手握上海186亿元企业年金,在明年上海可能试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背景下,太保及时收购长江养老对该公司构成了利好。

名词解释

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是指所缴纳的保险金在一定比例之内,可以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有别于目前个人收入纳税后才缴纳保险金的做法。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于个人年金实行税收优惠是普遍做法,旨在鼓励居民主动投保养老险,增强自我养老保障水平。

税延型养老保险,养老保险中税如何收


税延型养老保险的推出,可谓一波三折。早在2007年,该政策就开始在我国一些地方展开讨论和论证,上海和厦门两地先后屡次传出即将开征的消息,但始终未与世人见面。如今梦想总算快要照进现实了。而据保险公司内部测算,试点将为上海带来年均逾100亿元的保费增量。若将来向全国推广,则将为全国保费增量提供不竭动力。

具体方案还存变数

根据此次上报的方案,上海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产品定位为:契约型,产品形式为万能型、分红型保险;税收递延模式采取“税基递延”型,即在缴费及收益阶段免税,领取阶段再根据当期税率表缴税。

根据参与研究讨论的相关保险公司内部测算,采取“税基递延”型模式,同等收入情况下,越早购买税延型养老保险产品,未来可省税额越高;同等时间开始购买产品的情况下,收入越高,未来可省税额也越高。

覆盖范围上,无论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机关,都可以参与。产品操作模式上,缴费是由企业代扣代缴,领取时保险公司代扣代缴个税;员工离职时,可以在不同保险公司、不同企业之间转移。当然,最终出台的方案,对于产品形式、缴费额度及缴费比例分摊等都有可能会发生修改和变化。

实际减税效果有多少

尽管具体方案尚未出台,但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已可以估算出购买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减税效果。

从右表中可以看出,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购买税延型养老保险所获得的税收优惠大不相同。对于税前收入4268元的雇员来说,本就不用缴纳个税,因此该政策对其没有什么吸引力。而随着收入的提高,购买税延型养老保险所能节省的个税也会随之增加。经记者测算,以15539元为分水岭,月收入超过这个数值的,每月购买700元税延年金保险的节税额都是175元,一年就有2100元。如果算上长期投资复利效应,节税效果更加明显。由此可见,税延型养老保险对于中低收入人群似乎吸引力不大,毕竟以上海目前的物价和房价水平看,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人群当下生活压力较大,很难为了21元的节税额而放弃700元当期收入的支配权。相比而言,在获得企业共同缴费的前提下,中高收入人群有较大的动力购买税延型养老保险。

要注意的是,当下不用缴纳的个税在将来退休后支取时还是要根据当时的税率及税收起征点情况补缴的。只不过如果物价持续上涨,个税起征点持续提高的话,有可能届时拿到的养老金低于那时的个税起征点而不用再缴税。不过,目前的试点草案尚未确定有关养老金为一次性支取还是分期支取,如果是一次性支取,由于数额较大,一般都需要补交个税。

举例来说,如果今年30岁的男性每月缴纳700元企业年金直到60岁,按照4.5%的年复合利率计算,60岁时账户累计余额为52.3万元;与此同时,若一次性补缴5.04万元个税,账户余额47.25万元;如果分15年领取,领取期间账户收益率为3%,每月领取为3254元。假设未来30年的年复合通胀率为3.5%,届时的3254元就相当于现在1159元所代表的货币购买力,尽管金额不是很高,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社保养老金不足给养老需求带来的影响。

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推广的意义是什么


最近和上海这个城市联系密切的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备受大家的关注,那什么是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呢?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国现有养老三支柱体系不平衡的问题。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社保扩面和媒体宣传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养老体系明显向“第一支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倾斜,居民大多希望自己退休后的主要收入来自政府。

当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老龄化问题严重时,这样的养老体系显然缺乏持续性。于是,各种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案便成了各大媒体和群众讨论的焦点。其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即是“税收递延型”养老险将在上海试点。

中国保监会官员和各大保险企业高管表示,试点方案正在推进中,而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则透露,条件已基本具备,相信可于年内推出,且税前列支的上限为每人每月1000元。

这就意味着,人们可以把年轻时的每月1000元收入,存入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进行投资增值,而把原本立即缴纳的相应部分所得税,延迟到退休后领取养老金时再缴,并且一般而言适用较低的税率。

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是指投保人在税前列支保费,在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人所得税。由于在购买保险和领取保险金的时候,投保人在退休前后收入水平不同(往往退休后更低),其边际税率有非常大的区别,所以如果实行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个人的缴费压力一般来讲是下降的。

就现实情况而言,中国现行的养老体系中,基本养老金为税前列支,亦即不计入所得税计税金额;企业年金中的企业缴费部分,其5%可税前列支,个人缴费部分则非税前列支;商业养老金也非税前列支。

与现行养老体系比较,“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有两个明显优势:

第一, 它可能具有降低个人所得税的效果。

这是《第一财经日报》计算和得出的结论:

假设一名30岁的普通工薪阶层,其工资计税金额(扣除三险一金等税前列支项目后)为10000元,如其每月购买700元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根据其收入所对应的20%最高税率来计算,税延政策使他延后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每月140元,一年即为1680元。30年后该人达到退休年龄,从个人账户支取商业养老金,根据30年后起征点及税率进行缴税,由于退休后的收入通常不会高于工作时的收入,因此退休后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通常较低,再扣除通胀因素,税收负担就更轻了。

第二, 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可以鼓励人们购买更多的商业保险。

由于目前人们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时候,并没有实行延后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政策,因此当一个人购买商业保险的时候,实际上是提前几十年就把个人所得税给缴纳了。就是说,他有一笔本来要等几十年后才能获得的收入,但这笔收入现在就要为之缴税了。这样的做法无疑打击了人们购买商业保险的积极性。

现在上海试点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不再提前征税,会对人们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有很大的鼓励作用。

事实上在养老保险缺口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将来,大力推广商业养老保险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我们普通职工的角度看,尽管现在已经缴纳了国家强制执行的养老保险,但未来能拿到多少退休金不确定,拿到的那笔退休金能足够我们维持怎样的生活水平也是疑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很有必要考虑为自己多作点别的打算。而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选择。

从政府的角度看,虽然实行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会对目前的税收产生影响,但这样做却可以让百姓更好的安排自己未来的生活,而不只是一味指望国家发放养老金。这样其实可以在未来大大缓解国家在养老金缺口上的压力。有助于社会稳定。

尽管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的试点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可能没有预计中的那么明显,商业养老保险的销售额也许在短期并无法产生火箭般的蹿升,但其对我国未来商业养老保险未来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和意义也是不能忽视的。第一,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推出必然引起我国有关商业养老保险税制的改革和调整,这对弥补没有专门面向商业养老保险的税收政策这一空白有着积极的作用。第二,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可以对全国养老保险市场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它有利于居民转变固有退休后依赖政府的思路,使居民更周密地考虑自己未来退休后的收入和生活问题。第三,作为可能成为全国首个试点城市的上海,是我国金融和保险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我国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其试点效果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通过试点的实际效果,可以帮助政府和监管机构更好地调整相关政策。

能够利用试点的经验推广至全国,从而最终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的养老意识,缓解居民养老收入不足的情况,这才应该是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的真正意义和作用。

税延型养老保险,税延型养老保险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税延型养老保险的推出,可谓一波三折。早在2007年,该政策就开始在我国一些地方展开讨论和论证,上海和厦门两地先后屡次传出即将开征的消息,但始终未与世人见面。如今梦想总算快要照进现实了。而据保险公司内部测算,试点将为上海带来年均逾100亿元的保费增量。若将来向全国推广,则将为全国保费增量提供不竭动力。

具体方案还存变数

根据此次上报的方案,上海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产品定位为:契约型,产品形式为万能型、分红型保险;税收递延模式采取“税基递延”型,即在缴费及收益阶段免税,领取阶段再根据当期税率表缴税。

根据参与研究讨论的相关保险公司内部测算,采取“税基递延”型模式,同等收入情况下,越早购买税延型养老保险产品,未来可省税额越高;同等时间开始购买产品的情况下,收入越高,未来可省税额也越高。

覆盖范围上,无论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机关,都可以参与。产品操作模式上,缴费是由企业代扣代缴,领取时保险公司代扣代缴个税;员工离职时,可以在不同保险公司、不同企业之间转移。当然,最终出台的方案,对于产品形式、缴费额度及缴费比例分摊等都有可能会发生修改和变化。

实际减税效果有多少

尽管具体方案尚未出台,但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已可以估算出购买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减税效果。

从右表中可以看出,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购买税延型养老保险所获得的税收优惠大不相同。对于税前收入4268元的雇员来说,本就不用缴纳个税,因此该政策对其没有什么吸引力。而随着收入的提高,购买税延型养老保险所能节省的个税也会随之增加。经记者测算,以15539元为分水岭,月收入超过这个数值的,每月购买700元税延年金保险的节税额都是175元,一年就有2100元。如果算上长期投资复利效应,节税效果更加明显。由此可见,税延型养老保险对于中低收入人群似乎吸引力不大,毕竟以上海目前的物价和房价水平看,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人群当下生活压力较大,很难为了21元的节税额而放弃700元当期收入的支配权。相比而言,在获得企业共同缴费的前提下,中高收入人群有较大的动力购买税延型养老保险。

要注意的是,当下不用缴纳的个税在将来退休后支取时还是要根据当时的税率及税收起征点情况补缴的。只不过如果物价持续上涨,个税起征点持续提高的话,有可能届时拿到的养老金低于那时的个税起征点而不用再缴税。不过,目前的试点草案尚未确定有关养老金为一次性支取还是分期支取,如果是一次性支取,由于数额较大,一般都需要补交个税。

举例来说,如果今年30岁的男性每月缴纳700元企业年金直到60岁,按照4.5%的年复合利率计算,60岁时账户累计余额为52.3万元;与此同时,若一次性补缴5.04万元个税,账户余额47.25万元;如果分15年领取,领取期间账户收益率为3%,每月领取为3254元。假设未来30年的年复合通胀率为3.5%,届时的3254元就相当于现在1159元所代表的货币购买力,尽管金额不是很高,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社保养老金不足给养老需求带来的影响。

从延退到延税

最近关于退休年龄延迟的消息和争论不绝于耳。先是人社部放风延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下半年将启动弹性延退和弹性领取养老金的调研,结果立刻引来专家和民众的大论战。后来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又直言,由于老龄化问题加剧,我国应逐步将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马上又有专家出面驳斥说别拿劳动力不足偷换延迟退休概念。更有调查显示,超九成网民反对退休年龄延至65岁……

延迟退休究竟是“必然趋势”还是“偷换概念”?恐怕各有各的道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改变单靠政府退休金养老的观念已是当务之急。放下争论,直面问题,还是应尽早帮助国民树立起“三条腿走路”的多维养老思路和习惯。此时,上海将试点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做法无疑拓宽了化解难题的思路。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税延型养老保险”早已在发达国家实施多年,广受赞誉。从形式上说是政府让利,百姓收益;从结果上说是政府减压,百姓安心。如今在我国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现象和养老金难题的情况下,老龄化最严重的上海另辟蹊径,果断试点,实为明智之举,值得拍手称赞。当然,鼓励企业通过年金保险为员工的退休生活保驾护航,光靠延税优惠恐怕不够,还需要政府切实在税收和社保费用上给企业减负。

总之,只有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化解人们对老无所依的忧虑。

税延型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税延型养老险发展的关键


近日,上海市保监局发布消息,由该局和上海金融办、税务部门、商业养老金公司以及相关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论证的“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运营机制”研究项目正在进行中,有望在上海试点。

所谓“税延型”养老保险,是指国家每年给予公民一个额度,公民在额度内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使用的资金,可以暂时不交个人所得税,到退休后领取养老金时再按照每月领取的金额,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一般情况下,公民退休前的收入普遍高于退休之后的收入,在累进税制下,这种制度实质上是国家给予购买养老保险产品公民的一种税收优惠,目的是鼓励人们购买养老保险。这是借鉴美国“401K”养老金计划和我国香港地区强积金经验而设计的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式的养老保险产品,是对我国补充养老保险模式的一种创新。

有助于完善社保体系

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过程中,已逐步建立了以基本养老保险为核心,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等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然而由于缺乏个人购买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补充养老保险发展较为缓慢,个人自愿购买的年金保险数量更少。实行税延型养老保险将大大调动社会公众投保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促进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

另外,税延型养老保险的推出将促进我国商业保险的发展。美国税延型养老保险产生后,个人年金业务快速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了税收优惠对商业保险的促进作用。在人们对税收更加关注的今天,合理、有效的税收优惠可以调动人们投保的积极性。一方面可以扩大保险公司的承保量,使保险经营符合大数法则的要求,进一步分散风险,保证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另一方面养老保险是长期险种,有利于增加保险公司的资金积累,为保险投资奠定基础,通过增加投资收益进一步稳定保险经营,最终促进商业保险的健康发展。

税收政策是关键

目前在我国实行税延型养老保险,还要克服许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首先,税延型养老保险能否实施的关键在于税收政策。是否有优惠,优惠程度如何等直接制约着该产品的产生和发展。目前,我国与养老保障有关的税收优惠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和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所缴保费免缴所得税;企业依法为企业年金账户的缴费在一定比例内计入企业成本;退休人员领取的养老金免缴个人所得税。

个人为企业年金及个人年金的缴费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极大地打击了个人为养老做准备的积极性,也制约了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实行税延型养老保险主要取决于我国的税收政策能否适应这种变革,当前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税务部门的态度和国家财政承受能力。

自2002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到2006年,全国财政收入已达到39373.2亿元,比2005年增长24.4%,特别是税收收入增长持续高于同期GDP增长,这些都表明我国已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实行税延型养老保险是可行的,况且税延型养老保险只是将税收从当期推迟到了远期。因此,税收政策制定者的态度是当前实行税延型养老保险的最关键因素。

其次,监管措施是保证。其他国家和地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实行都得益于严格的监管法律、法规。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特别是税延型养老保单的认定、提前领取的惩罚等迫切需要法律规范,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还可能沦为部分违法者洗钱的工具。

最后,社会成员的风险保障意识是前提。需求的实现,除了要有相应的经济基础以外,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成员对待老年风险的态度及其风险保障意识。当前,社会公众自我保障意识不强,迫切需要加强宣传教育,以提高公民的风险保障意识,税收优惠也是增强公民自我保障意识,提高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

保险知识汇总,个税延迟型养老险有望推广


日前,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应春表示,深圳市政府对养老保险递延纳税工作非常重视和支持,希望该项政策能够在深圳先行先试,率先推开。而在去年8月份,上海市在向国家发改委上报的文件中也曾提出过类似的希望。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两个金融中心,深圳、上海均提出试水养老保险递延纳税政策,并非偶然,它标志着该项政策经过多年的调研和准备后有望破冰。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在国外,这种产品非常通行,旨在鼓励居民购买养老保险,增强自我保障能力。

一般情况下,个人退休前的收入普遍高于退休之后的收入,在累进税制下,这种政策实质上是国家给予购买养老保险产品个人的税收优惠,是一种政策上的鼓励。

深圳、上海试水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明显是为了实现发展成金融人才高地的目标而推出保险产品。原因是金融高端人才目前大多缴纳个税比较高,实行这个政策后,由于所得税起征点处于变化之中,递延缴纳的税款可能获得减免,可以弥补个人所得税政策在退休前后的“不公”,并减少纳税次数。

不过,这一政策完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职工退休前的收入高于退休之后的收入是普遍现象,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可以推动更多人建立个人养老计划,对于收入稳定但投资资金不足的工薪者来说,它又不失为一种理财之道。所以,这一制度理应早日浮出水面,并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