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保险知识汇总,浙江出新政 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单独建账

2020-11-05
养老保险基本知识 养老保险的基本知识 基本保险知识

浙江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单独建账,出台配套措施细化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试点方案。

国务院研究部署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3个月后,首个由省级行政区出台的相关配套措施在浙江出炉。

昨天,《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到,浙江省政府已经出台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框架,其中基本养老金的发放将按照参加工作时间和退休时间,采取区别对待政策。

浙江省日前出台的方案规定,除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外,其他事业单位均纳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范围。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超过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个人缴费全部计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始于今年3月,当时,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等。

此轮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背景,是事业单位工资连续上调,退休人数增加。由于事业单位退休费与退休人员退休前工资额直接挂钩,政府财政负担十分沉重。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此前曾表示,改革的内容,重点在于建立新的机制。

根据上述试点要求,浙江对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采用区别对待:以实施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界,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按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参加国家和省统一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退休后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配套措施还明确表示,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具备条件时,可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一管理使用。

为完善改革,浙江已经或还将修订和制订一些新的政策法规,如《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和《浙江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等。

根据浙江省人事厅的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底,浙江省3.5万多家事业单位中,有66.7%的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98.9万名工作人员中,占事业单位人员总数61.8%的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相关阅读

事业单位,合肥出台新政 低保、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并轨


记者了解到,合肥市将在市级稳妥推进大部门制,县(市)区全面推行大部门制。

在部门内设机构综合设置上,将坚持机构数量、领导职数和财政供养人员数量只减不增,优化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同时,还将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巩固乡镇撤并成果,适时推进县改区。

完善普惠性全覆盖的学前教育体系

合肥将完善普惠性全覆盖的学前教育体系,优化城乡义务教育优质资源配置,打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升级版。

四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网络为你服务

未来,覆盖城乡的将有四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网络。

合肥市决定,完善扶持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形成各类主体竞相创业的良好环境。

城乡低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三大并轨

记者在实施意见中看到,合肥将实现城乡低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三大并轨。

根据规划,合肥市将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补充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建立统一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据悉,合肥市将优先支持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除此之外,合肥市将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城乡医保服务体系,完善大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建立补充医疗保险或参加商业健康保险。

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

根据合肥市的安排,将实施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逐步将进城落户农民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在住房保障上,合肥将建立健全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保障性住房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和土地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改进提取、使用、监管机制。

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

对于合肥的流动人口,合肥计划制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境外来肥人员等流动人员服务管理联动机制。

同时,推进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推进户籍、土地、行政管理等体制改革。

开展聘任制公务员试点

在公务员管理制度上,合肥市也将积极创新,探索开展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工作。

记者获悉,合肥将建立完善市直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制度,加大基层公务员招录力度,拓宽进入渠道。推进合肥人才特区建设,完善高校+园区、科技+产业、人才+项目的人才开发模式,完善人才评价、使用与激励机制。

完善先建后拆模式

据了解,合肥市将完善国有土地房屋征收补偿政策,制定集体土地房屋征收补偿管理办法,完善三榜公示制度,建立完善先建后拆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平有序的代建制市场。

同一城区内只保留一个行政执法层级

多头执法是城市管理绕不开的难题,而根据合肥市的安排,将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加强市级行政执法监督,逐步实现同一城区内只保留一个行政执法层级。

这样,厘清执法机关职责权限,整合执法主体,完善保障机制,推进综合执法,将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

逐步取消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

记者了解到,行政类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将在合肥市全面完成,加快推进公益类事业单位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建立公办教育、卫生领域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事业单位社会化用人制度改革,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建立财政补助与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供给方式。

从合肥市将在市级稳妥推进大部门的系列政策不难看出,切实从居民需要出发,涵盖了医保、就业、教育、住房等,关切这居民的衣食住行医。

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拉开大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如何购买保险?


养老金并轨拉开大幕,7月1日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与企业工作人员一样,同意参加社保,享受社保待遇,这说明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缴费却领取退休金的时代即将终结,面对这一改革政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需要做点什么吗?

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最需要补充及考虑的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疾病,二是养老。

关于疾病,主要是考虑重大疾病方面及住院津贴型保险.重疾无论办了多少份都是相加赔付的和其他保险不冲突.重疾险我们也称它为工作收入损失险.一旦得了重疾除去高额的治疗费外.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调理与休息.如果有一笔充足的大病保障金就可以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好好调理身体,身体及心理上都会恢复的快一些.住院津贴型保险是无需发票报销是按住院天数报销的这样就将社保中的门槛费及自费部分做了一个很好的补充,一般的小病或意外自己不需要花钱.在住院津贴这一块就补充了。

第二个方面是养老。自从习近平总书记上台后关于养老金并轨及事业单位,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就是一直关注的话题.现在也已开始慢慢在试点,首要改的就是从事业单位着手.所以针对于现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从长远及着眼当下的大环境来看,更加要注重大疾及养老方面的考虑。

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是什么意思?


一、原养老金双规制

中国现行的是“退休金双轨制”,有两套并行的养老金体系,一套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由财政统一支付“吃皇粮的人民公仆”的养老金;另一套是社会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下来的养老金,具体讲表现为三个不同:

1、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国家财政统一筹资;

2、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

3、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5倍。养老金待遇最高相差50倍,从被访者来看,最低为200元,最高为10000元。

二、养老金并轨方案

1、全国统筹

在有些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需要中央大量补助的同时,经济发达省份则形成了超过千亿元的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却由于未实现全国统筹,中央不能调剂使用。在实现全国统筹时,应在中央建立调剂金,让有结余的省份拿出一部分放到中央形成基金,然后这个基金就可以用来分配到养老保险基金亏空比较严重的省份。

统筹的另一层含义,是以财政为主,统一个人所得税和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形成国民养老金。如此,即使由于收入过低而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人,也能够得到一份基础养老金,其本质相当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但是其水平会进一步提高。

2、财政埋单

从五个方面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一是统账结合,二是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三是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四是改革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办法,五是建立职业年金。

改革方案还包括,同步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以免造成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之间的群体分化和新的社会不公;并且要将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纳入统一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缴纳,也按照企业职工的模式推进,应明确是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依法缴费。

3、延迟退休

现行男性60岁退休、女干部和科技人员55岁退休,以及女工人50岁退休的政策,是从1951年起开始实行的。在过去多年,为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提前退休政策,最低标准是女性40岁便可以办理提前退休。

保险知识汇总,国家出新政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


记者从7月31日全省劳动保障局长视频会议上获悉,下半年,全省劳动保障部门将采取有力举措,解决与劳动者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就业和劳动保障的欢乐。

社保制度确保8月底前发放增加的养老金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鬲向前在部署今年下半年工作任务时透露,今年是三年连续调整养老金水平的最后一年,我省的调整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上报国家劳动部和财政部审批,目前,正在等待国家正式批复。待方案批准后,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将抓好贯彻落实,确保8月底前将增加的养老金发到企业退休人员手中。

另外,加快研究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做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的工作;在认真调研,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力争使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到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做好并轨人员和符合条件人员享受失业待遇工作,妥善解决职工在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之间转换过程中的社保关系接续问题。将省级事业单位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全面推动我省事业单位参保缴费工作。

认真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推广宝鸡经验,带动西安、咸阳等全国试点城市努力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

就业再就业扩大创业帮扶对象范围

将创业帮扶对象进一步扩展到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其他失业及就业困难人员的范围。积极为创业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解决他们创业中的难题,逐步建立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一条龙”服务的创业绿色通道。

打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攻坚战,健全完善弱势群体就业的长效帮扶机制,9月底前全省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以解决“零就业”和低保家庭劳动年龄人口、“4050”人员、登记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残疾人、失地农民和刑满释放人员等困难群体为重点,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今年全省力争有10%的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的目标。

同时,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落实好各项政策,力争使50%以上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快实施我省的“技能扶贫助学计划”,为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培训创造良好条件。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保险知识汇总,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新改革


养老金数额相差大

今年1月28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下发全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上海、浙江、广东、山西、重庆5省市今年将试点。

委员表示:要先弄清改什么、怎么改

“去年年底,我国出台对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退休金的政策,因政策疏漏,各地尚在弥补缺失,可时隔不久,今年新年便出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对于今年年初在5省市试点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昨天,不少委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改什么?怎么改?需事先说清楚。”

养老金数额相差大

今年1月28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下发全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上海、浙江、广东、山西、重庆5省市今年将试点。

虽然目前改革方案没有正式公布,但此前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孙宝树介绍,改革的大体方向和思路是:事业单位分为两类,有行政职能的要纳入公务员劳动保障体系;具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将参照企业职工保障制度进行改革。

据专家测算,如果“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按照企业模式计发”,一名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职工资是每月5000元,假设他的工龄是35年,按现行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计算,他退休可拿到4000元左右,而换成企业模式发放,养老金只能拿到2000元左右。这意味着改革后,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要少拿一半左右。

方案缺乏执行细则

“我国‘未富先老’,国家财政将不堪养老重负,非改不可,这是实情。”不过,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控江中学校长张群却指出,由于此次改革范围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涉及人员超过3035万人。“应该说,这项改革涉及千家万户,面广量多,应慎重行事,方案草率出台,其间有很多值得认真思考的地方。”

“去年年底,为刺激内需,刚出台对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退休金的政策,因政策疏漏,各地尚在弥补缺失,可时隔不久,今年新年便出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张群表示,出台一项如此重大的改革方案,至少应先向社会征求意见,绝对不能草率。

被人诟病的一大关键问题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到底改什么?怎么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主席团秘书长何秉孟表示:“事业单位还分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这样笼统划一,分都没分清,怎么改?方案缺乏细致的分类指导和配套改革措施,简单沿用企业养老保险改革的办法也有失偏颇。”

教师是否应该纳入

而作为教育系统的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杨春时对教师是否应纳入改革范围表示异议:“按照现在的社保标准,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纳入社保后,收入将大大低于在职工资,也与以前已经退休的未纳入社保的职工养老金出现较大差距。”根据《教师法》,教师收入应不低于公务员,这也应该包括退休收入不低于公务员。

此前有媒体披露,在试点省市之一的广东,一些高校50岁左右的教师要求“提前退休”,有些高校不得不出台措施,暂缓办理提前退休。

针对这一情况,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盛昌黎建议,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中涉及教师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方案,是否符合《教师法》的规定进行审查。盛昌黎也指出,《方案》不能只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家设计和推行,应吸收国家相关部门,尤其是涉及到占事业单位人数最大比例的教师养老金制度改革,应有教育主管部门参与。

保险知识汇总,事业单位转制 养老保障会缩水吗


郭女士是事业单位会计,从事10年工作,该事业单位即将转制为企业,所有员工的事业单位保障都转为企业的社会保险。听说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和社保养老金差距很大,郭女士很迷惑:自己未来的养老保障将怎么领取?会不会少领很多?

解答: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252、411号令)。

事业单位一般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要有其组织或机构的表现形式。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有以下特征: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

据有关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80%。在1990年,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总额仅为59.5亿元,而目前已远远超过千亿元。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在供养事业单位人员方面,随着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增多,政府的财政负担将会越来越重。国家是考虑到财政压力的因素,才首先从人数最多的事业单位开始试点改革。更有人直言不讳地表示,之所以进行改革,就是因为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初,只有企业完成了养老保险改革,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容的“统账结合”模式,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则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从而形成了养老金的“双轨制”。

退休前收入基本相当的事业单位职工和企业职工,退休后的收入差距比例会比较大,一般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收入的替代率是70%左右,企业职工一般替代率是30%左右。

由于目前事业单位产业化进程加大,国家财政压力不断扩大,大部分事业单位可能都面临着由现有保障制度向社会保险转轨的趋势。

如果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后,养老方面保障就会与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接轨,之前所在事业单位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资金也会并入社会保险统筹基金账户,而作为事业单位人员的工龄一般也会视同为已经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事业单位退休金和社会养老保险之间差额的部分,各个事业单位也会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来弥补,如一次性补偿金或增加社保养老金的缴费基数比例等等方法弥补。

离退休人员,辽宁补发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日前,记者从市机关事业单位保险中心获息,截至6月30日,我市已完成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工作,月补发工资增加了206余万元,合计补发1872余万元,共有5993名离退休人员受益。

根据《辽宁省关于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的实施意见》,市人社局机关事业单位保险中心积极组织了这次调待工作。由于涉及到事业单位每位离退休人员工资待遇问题,中心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全力以赴完成好这项工作。在操作层面上,他们协调市劳动保障信息化中心,改变过去人工录入操作方式,开发编制了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新的软件平台,减少了在操作上的录入时间,避免了操作过程中的失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仅用了一周时间就准确地完成了这次调待工作。

在人员安排上,他们加班加点地工作,以克服人员不足,并且强化责任意识,制定相关责任制度,本着边审理边录入的工作程序,责任到科、责任到人,以确保调待工作的顺利实施。在调待养老金过程中,他们严格的按照增加离退休费的办法对数据进行核实比对,遵照时间结点,按照标准对离休费、退休人员的退休费和无职务(技术等级)人员退休费等进行细致的调整,以使这项党和国家惠及广大离退休人员待遇的好政策得以充分落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