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保险知识,缴费不足无法享受退休金 续保服务出台

2020-11-04
保险续保规划 退休保险规划 教育金保险规划

一直以来,无法享受退休金的老人因为没有医疗保险,不知有多么羡慕既有退休金又有医疗保险的退休老人。不过,昨日从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获悉,该局继将因缴费年限不足无法享受退休金的老人提供续保服务,保障其能按月享受到养老保险待遇之后,再度推出新政,统一为这批可以领取养老金的老人参加医疗保险!

据介绍,随着广东省劳动保障厅、省社保基金管理局从去年起开始开展为因缴费年限不足无法享受退休金的老人提供续保服务的这一业务。截至目前为止,这类人群达到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待遇的数量已超过了3000人。在为他们提供了养老保险待遇后,省劳动保障部门也为他们提供了通过一次性趸缴一定费用后可参加医疗保险、享受医保待遇的途径,一次性趸缴不超27843.6元。

工作人员表示,由于缴费标准是根据社平工资计缴的,过了今年7月1日后,就将按新的社平工资计缴费用,参保费用可能将按40187元的新社平工资匡算,最高需多缴2896.6元。一方面,工作人员希望适合政策参保人能够合理地规划时间,有序地前来办理,不要拥挤在一起;另一方面,出于为参保人省钱,又希望他们在今年的7月1日前参保。

据悉,目前这项社会申办退休人员办理医保业务,主要由医疗保险部业务科受理代办。参保人可在完成缴费后依程序领取医保卡,依据现行广州市的医保政策,该批次人员在享受待遇后,每月划入到其医保卡的金额数将达到154.38元。而由于其参保同时也参加了大病统筹,一旦发生重症、大症后,如其发生费用完全符合医保政策,最高的报销比率将达到29万多元。

具体的缴费标准

以在2007社保年度为例(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参保人缴费的额度就是当社保年度广州市年社平工资36324×75%+600元=27843.6元为上限。而对于那些原本工作期间已参加过广州市医疗保险的该类人群,他们的核定缴费额度则是广州市月社平工资3027元×7.5%×需缴纳月份数+5元×需缴纳月份数得出,最多只需缴纳120个月。

举例说明:比如李伯原工作期间曾参加过20个月的医疗保险,那么他的缴费额度就只需3027×7.5%×(120-20月)+5元×(120-20月)=23202.5元。如果此前的参加保险时间越长,其本次趸缴费的额度就越少。

精选阅读

退休金怎么领?


社保至少缴纳15年才能领退休金,那么缴纳了15年以上的社保,我们的退休金怎么领呢?退休金你会计算吗?退休后我们需要多少钱才能够生活?延迟退休到底利了谁?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退休问题。

退休金怎么领?

要了解退休金怎么领问题,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社保养的几个关键名词:1.社平工资———指劳动保障部定期公布的北京市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2.缴费基数———指缴纳社保的依据工资基数。具体幅度由各个公司来制定,但范围为北京市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到北京市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300%之间。

目前社保养老金可以在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两方面进行领取:

(1)个人账户的资金全部由个人缴纳,以您缴纳社保的缴费基数8%为计算标准。例如,您每个月缴纳的缴费基数为5000元,那您每个月需缴纳400元放入您的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会按照1年期定存利息来为您计息,这也就意味着,个人账户未来领取的钱全部都是您自己存的钱。

(2)统筹基金的资金由企业来缴纳,以您社保缴费基数的20%来缴纳。到未来法定退休年龄的时候可以领取。计算的方法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指在退休年龄退休时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指所有各年缴费基数的平均值)×(缴纳养老金年数)%。举例:郭先生30岁参加工作,预计60岁退休,假设城镇预计寿命为80岁(同时不考虑利息因素),假设郭先生平均每年按照5000元/月的缴费基数来缴纳养老保险,假设退休时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0000元,那郭先生在60岁退休时月领养老金为多少元呢?

计算如下:

退休时,养老金缴纳年限=30年,规定计发月数=(80-60)×12=240月

月领养老金=个人账户+社会统筹账户

=每月缴纳工资基数×8%×12×缴费年数/计发月数+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缴纳养老金年数)%

=5000×8%×12×30/240+(20000+5000)/2×30%

=600+3750

=4350(元)

退休后多少钱才够用?

假设我们60岁退休后再生存20年,每天3餐每餐如果花费15元,20年需要花费:20×365×3×15=328500(元)。

日常其他必要开支假设每个月需3000元,20年需要:20×12×3000=720000(元)。

旅游或休闲消费每年1万元,20年需要:1×20=20(万元)。

医疗费用开支每年5000元,20年需要:5000×20=10(万元)。

按照这一标准养老的话,初步计算一共要花费1348500元,合每个月花费5618元(不含通货膨胀)。

有哪些养老途径可以选择?

假设通货膨胀率为年均5%,30年后500元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125元的购买力。这意味着未来若发4350元的退休金相当于现在发1088元的购买力。这些钱对于老百姓来说可能只够基本生活的费用。

目前社保的方向是低标准、广覆盖,大家要让社保全部解决养老问题是不太可能的。社保只能解决基础的养老生活费用,如果我们需要更多的养老金让老年生活过得更幸福,那就需要在年轻时尽早为自己做好养老规划,这样才能高枕无忧。

延迟退休利了谁?

人社部明确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是一种必然趋势,该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很显然,延迟退休已经成为社保部门火烧眉毛的一件大事,因为历史形成的社保账户亏空黑洞,已经使他们如坐针毡。2011年12月20日公布的《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显示,一方面是近半数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一方面是基金结余收益率大大低于通货膨胀率,中国养老金制度正面临严峻挑战。

然而面临老龄化危机,三种办法中国只有两种:一是延长退休年龄,二是增加人口废除计划生育。引进人口无论从社会制度环境还是从富裕程度来看,中国都尚未有这样的吸引力;第二条增加人口废除计划生育会影响到相关部门的利益;只剩下第一条最快被采纳,既能减少养老金支出又可增加社会劳动力。这样,本来可以三足鼎立或者两只脚走路,最后却只剩下一种办法,成了单脚跳。然而,延长退休年龄虽短期有效,影响却极其有限,只能解决极小部分的资金难题,社会活力和创造力问题却不是延迟退休能解。

养老保险缴费比例降低会影响退休金吗?


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之后,按照个体灵活就业者的形式缴纳养老保险金,所缴的比例有所下降,退休后领取的退休金会不会减少?

刘先生说,妻子是泗县教育局附属劳动服务公司的职工,多年前下岗在家。从1996年开始缴纳养老保险,缴纳金额包括单位缴纳和个人缴纳两部分,每年所缴金额高达八九千元,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后来,刘先生听说这种情况可以和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每年只需缴纳个人应缴纳的部分,降低养老保险金的缴纳比例,从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但刘先生又担心如果养老保险金缴纳的比例下降,会不会对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有影响?

市社会保险事业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像刘先生妻子的这种情况,建议和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之后,以个体灵活就业者的形式缴纳养老保险金。这样一来,虽然缴费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如果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保持不变,就不会对退休后所领的养老金造成影响。

大连下调养老保险比例 不影响退休时养老金水平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缴费比例降了两个百分点,职工日后退休的养老金待遇也随之下降吗?”为减轻全市企业负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市从3月1日起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缴费比例由20%下调至18%。新政发布后,许多职工担心:他们的退休金是否也会有所下降?对此,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养老处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职工个人退休时领取养老金水平不下降。

据介绍,全市享受此项政策的企业达到60289户,企业全年少缴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近11亿元。而对于我市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缴费比例产生的基金缺口,将由我市财力解决。该负责人进一步介绍,我市通过加大对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和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稽核的工作力度,可以确保当期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企业缴纳和职工个人缴纳两部分组成。按照现行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影响职工个人退休时养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职工在职期间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高低。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高,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高;缴费基数低,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低。二是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长短。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年限长,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高;缴费年限短,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低。三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个人账户累积额的多少。职工退休时个人账户累积额多,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多;个人账户累积额少,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也就少。

综上,此次新政只是为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缴费比例,而且这一部分缺口由市财政补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职工个人日后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水平将不会受到影响。

养老保险缴费比例

企业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28%,最高不得高于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最低不得低于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其中:单位缴纳比例为20%,职工个人缴纳比例为8%,个人帐户计帐比例为11%,缴费由职工所在单位统一缴纳。灵活就业人员续保补费,按照全市上年度社平工资20%的缴费比例执行,与个体工商户缴纳保险费的比例相同。

个体工商户: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20%,全部由个人缴纳,个人帐户计帐比例为11%。缴费由个人到地税缴纳。

农垦企业参保职工:缴费基数为全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 60%,缴费由参保个人全部承担。考虑农垦企业职工收入情况,为减轻职工负担,2003年度缴费比例为12%,2004年度至2008年度缴费比例每年递增一个百分点,2009年度缴费比例达到20%。个人帐户计帐比例为11%。

教师退休金计算方法及网友退休金调整反映


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 即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那么教师退休金计算方法有哪些?

教师退休金计算方法

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教师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

缴费基数越高年限越长,教师退休金越高

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

养老金的领取是无限期规定的,只要领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即使个人帐户养老金已经用完,仍然会继续按照原标准计发,况且,个人养老金还要逐年根据社会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的增加而增长。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领取得越多,相对于交费来说,肯定更加划算。

例如:根据上述公式,假定男职工在60岁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40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

个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39

新闻链接: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南大校长陈骏称“教师每年退休金比公务员少2万元”,有关养老金双轨制,教师待遇与公务员待遇的争论再掀波澜。人民调查昨天展开有关教师退休制度的调查,共有10万余网友参与调查,近五成网友认为,教师的退休金应该与公务员的退休金靠拢,逾四成网友认为应该取消退休金的双轨制。在留言中,多数网友们认为,养老制度应该更加公平,对财政做出巨大贡献的企业职工和教书育人的教师应该受到重视,至少应该与公务员有相同待遇。

调查结果:

认为教师的退休金应该与公务员一致 49.6%

认为教师的退休金应该与企业一致 5.5%

认为应该废除退休金双轨制 41.3%

认为应该保持现状,不折腾 3.6%

网友留言:不患寡但患不均

养老金:不患寡但患不均,对公务员尤其不能偏坦。

[网友]:企业职工是直接为国家创造财富的人,他们的退休金只有教师的一半,他们怎么办?

[网友]:各行各业都在谈论工资不平等,我觉得退休人员不应该分什么行业工种,应该是凡是退休人员工资一样,同一个标准,其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这才是人民所期待的。

退休金,退休金与养老保险的四大区别


很多人都把退休金和养老保险混为一谈,或者搞不清楚它们的区别在哪里。要理财网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下二者的四大区别。

一、概念不同

1、退休金是国家按照社会保险制度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支付给货币形式的保险待遇,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2、养老保险全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二、资金渠道不同

1、退休金一般都是国家财政或地方财政列支,未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如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不含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单位)的退休待遇简称退休金或退休生活费。

2、养老金是由社会保险资金列支的,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统称为养老金。

三、缴费方式不同

1、退休金由单体或企业提供,不需要受益人缴费即可享受。

2、社会养老保险费用一般由参保人员的单位代扣代缴,一部分交给国家,一部分存入个人账户。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往往遵循统一的缴费准则。

四、领取方式不同

1、按退休金的支付方式可分为一次支付退休金和分期支付退休金。前者指在职工退休后一次支付退休金,企业支付退休金后对职工退休退职无任何给付义务,后者指在职工退休后分期支付退休金,直至死亡为止,如按月或按年支付退休金。

2、社会养老保险金由政府部门机构统一发放,养老金的领取问题方面,对每个社会成员有统一的养老金领取规则,以重庆地区1996年后参加工作的人员为例,其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为社会统筹,即单位缴18%那部分汇入社会养老金的大池子里;个人账户养老金则是个人缴8%的那部分的累积。它所提供的养老金往往是最为基础性的保障,只能解决最为基本的温饱问题。

养老金即退休金改革展望_保险知识


中国社会要实现和谐有序法治的发展,就应该及时顺应民声,改革体制中不公平或不合理的制度,退休金也称为养老金,从养老金缺口来看,其争议声不断。如何平衡目前养老体系的公正、公开、公平与信息透明,是一件非常紧迫的问题,可以说取消"双轨制"制度时不我待,也是我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的关键与困惑点。

从近期社会关注的焦点来看,养老金的改革动向再次成为社会焦点,先是清华大学某教授提出的延迟退休论受到国内学者广泛质疑,然后是养老金改革方案最早年底公布的信息传出。笔者观察认为,中国目前养老金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取消“双轨制”。中国实行的是养老金“双轨制”的退休制度。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则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这种“双轨制”使得企业退休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养老金收入上的差距极为不合理。

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此类制度的不完善所引发,比如目前我国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九成;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0%和40%左右。且大部分是民营经济性质,其按照《劳动法》,其所有员工则要缴纳养老金,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在缴纳养老金的同时,看到是另类不缴纳,退休时反而倍高于己的现状,这样的现实恐怕难以让所有纳税人承受。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但在退休时才发现自己养老金方面的不公平待遇。

2012年11月26日,人社部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这份文件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农保、城居保缴费人群之间的转移接续作出规定。其基本原则是,个人账户储蓄额可以全部携带并轨,但在缴费年限计算上,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入新农保、城居保,原缴费年限可以直接承认接续,但新农保、城居保转入职工保险的,年限不得累计计算。这一《办法》被学界评价为“补丁”政策,因其只支持了人群从城市到农村的单向流动,并不支持城镇化的向上流动,缺少吸引力。实际上,若不能做到养老金全国统筹,类似转移接续方案,对参保人并无吸引力。

2010年初,《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出台,理论上,农民工跨省流动,可以将养老金携带转移。但由于手续繁杂,2011年,全国办理跨省转移手续的农民工总量只有24.4万人,仅占当年参保农民工的0.6%,影响微乎其微。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未沿用过去官方话语体系中常用的“提高待遇、稳步推进”等提法,是“顶层设计”正在酝酿的表现。这位人士认为,过去十年,中国的养老金制度在扩大覆盖面上成绩明显,但在最关键的制度可持续性、弥补空账、承担转制成本、破除双轨制等“攻坚性”改革上,几乎没有推进。而未来十年,财政负担的将显著扩大、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已容不得继续拖延。

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基本养老金制度,以什么样的力度推动改革,如何支付改革成本,皆是无法绕过的核心问题。中国社会要实现和谐有序法治的发展,就应该及时顺应民声,改革体制中不公平或不合理的制度,从养老金缺口来看,其争议声不断,去年底中国社科院与中国银行相关专家均指出我国养老金缺口未来巨大;国际投行巴克莱集团分析报告指出,我国最大风险是养老金缺口。

因此如果将事业与公务员纳入缴纳范围,某种程度上对于增加养老金总量具有积极意义。如何平衡目前养老体系的公正、公开、公平与信息透明,是一件非常紧迫的问题,可以说取消“双轨制”制度时不我待,也是我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的关键与困惑点。

什么是统筹退休金


统筹退休金是指实行社会统筹办法的企业,按照规定比例提取,交给社会统筹部门统一支付退休职工退休费的一项资金。实行这一办法后,不论有无退休职工,也不论退休职工多少,均应按规定比例计算提取统筹退休金,并按时上交,从此,企业不再支付退休职工的退休费。建立统筹退休金制度,为解决企业间由于退休人员的多少不同造成负担不均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它的实施为企业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统筹退休金的内容包括:

1、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实行统筹的职工退休金。

2、实行合同制职工退休养老金制度后,按规定提取和形成的合同工养老金。

3、按规定提取的退休干部的特需经费,公用经费以及停薪留职人员的退休保证金。

统筹退休金的提取,是以企业的工资总额乘以规定的比例计算求得的。

例:某县企业月职工工资额为8000元,统筹退休金的提取比例是职工工资额的40%。计算该企业的月统筹退休金额。

每月该企业提取统筹退休金额=8000×40%=3200(元)

养老保险统筹

所谓统筹,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统一筹划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和使用。每个统筹区各自负责本区域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结余主要归本统筹区支配和使用,缺口一般都需要本级政府和本级财政填补。

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模式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社会统筹部分实行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部分实行基金积累制。参保人员和企业为社会统筹部分缴纳的保费,并不用于为个人进行积累,而是主要用于为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发放养老金;同样,参保人员退休之后所领取的社会统筹部分的养老金,不是来源于自己以前缴纳的保费,而是来源于在职年轻人所缴纳的保费。

也就是说,个人账户部分的资金属于参保人员个人所有,而社会统筹部分的资金属于统筹区的所有参保人员。因此,在养老保险关系跨统筹区转移时,个人账户部分的资金可以顺利转移或者一次性取出,而社会统筹部分则不能转移。

个人账户部分体现差异,社会统筹部分体现平均;社会统筹部分针对现实需要,个人账户部分针对历史积累。只有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养老保险才能完整。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体现历史积累和差异的那部分养老保险一般不是由政府部门负责,而是以企业年金等形式由非政府机构管理。但无论在欧洲还是在美国,现收现付制的统筹部分都是养老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布什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开始之时,就试图对美国的养老制度进行一些改革,让美国人将一部分原本缴纳给社会保障信托基金的钱,转移到个人账户中,也就是说,减少政府负责的社会统筹部分在养老保险中的比例,但到他将要离任,这项改革也没能实现。

退休金,中国养老“双轨制”正式终结 没有退休金如何养老?


随着养老金并轨方案的公布,中国养老“双轨制”正式终结,近四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告别“免缴费”时代。

其实,如何养老并不是现代才有的问题。几千年来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政府官员,都没有养老保险等“五险一金”,也基本上没有退休工资,但是古人在养老方面花的心思并不少。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后的待遇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汉代只有高级官员有“致仕”,致仕条件是年老或是有疾。汉代规定,俸禄两千石以上的高官,退休可领取原俸禄的三分之一,功勋极其卓著的少数官员甚至可以享受原俸,另外,在退休时还有一次性赏赐,如钱、黄金、粮食、房屋、车马等。如汉章帝元和三年,贤官第五伦请辞时,被汉章帝赐“以两千石俸终其身”,并加赐钱五十万,公宅一所。

唐朝官员在退休方面明确了“七十致仕”,如果不到七十岁,但是体弱多病的也要退职。“唐致仕官,非有特敕,例不给俸”。除非皇帝特批,否则的话,唐朝官员退休后没有退休金,但能得到一定数量的田地养老。

宋朝虽然也规定了七十致仕,但并没有实际执行,所以导致朝堂之上,皆老朽昏庸之辈。因为退休只能拿到斗俸,所以官员千方百计拖着不退休。

明朝起,将退休年龄提前了十年以上,只要年满六十岁,就鼓励退休。如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诏令“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弘治四年(1491年),明孝宗朱佑樘又诏“自愿告退官员,不分年岁,俱令致仕”。明代的开国功臣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后,于洪武四年,未满60岁时就告老还乡。中央官员退休后享受半俸,一般情况下不给退休官员发退休金,家里实在太穷的话,根据个人申请,“有司月给米二石,终其身”。

清朝官员退休年龄也为六十岁,如果没有年满六十岁而因病提前退休是没有俸禄的,而满六十岁又有世职的可以拿半俸,但对那些有特殊功绩的官员,如打仗负伤者,则全数发给。

对于中国古代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养老制度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一家之内,晚辈负有不可推脱的养老义务,而国家也有相应的政策法规,主要是减免老人及其子孙的赋税(向国家缴纳一定的钱物)和徭役(为国家提供一定期限的无偿劳动)。国家甚至还通过授官赐爵、赏赐财物以确保老人安享晚年。

唐代:父母在,不远游,不能存私房钱

唐律规定:父母在世时,子孙不能出远门,不能分家,不能存私房钱,否则要被治罪。这样规定,是为让子孙尽心尽力照顾好老人,此项规定较好解决了“空巢”现象。

唐代继承了汉代给老人“赐杖”、“免税”等诸多做法。据《唐大诏令集》记载,唐太宗在“即位赦”中曾特别提出,“八十以上各赐米二石,绵帛五段;百岁以上各赐米四石,绵帛十段;仍加版授,以旌尚齿。”所谓“尚齿”,就是尊老的意思。

此外,唐令还规定了“补给侍丁”制度。其内容是,对80岁以上的老人,政府为他安排一个照料的人,90岁以上的安排两个人,百岁以上的安排5个人。政府安排的这些侍丁不用服徭役,好让他们专心奉养老人。

唐代甚至还有“精神养老”一说。当时,流行一个名词叫“色养”。所谓“色养”,就是奉养父母时要和颜悦色,不能让老人不开心。唐初名相房玄龄可谓这方面的典型,他不但对生身父母恪守孝道,对继母,他也“以色养,恭谨过人”。

不色养公婆,甚至可以成为休妻的理由。唐睿宗时的鸿胪卿李向秀对母亲极为孝顺,可他的妻子却经常辱骂婆婆,李向秀以不能色养婆婆为名,毫不犹豫地将其妻子休掉。事实上,骂长辈也是唐律中的重罪,要处绞刑。

清代:子贫致父上吊自杀,儿以过失杀人处罚

宋、明、清三代都规定免除老人子孙的赋税。宋仁宗嘉祐四年的诏令规定,对80岁以上的老人,免除其一子的赋税。明清的法律则规定,对70岁以上的老人,其一子可以免赋税。《大清律》还规定,子贫困而无法赡养其父,导致父亲上吊自杀的,要按照过失杀父的刑罚,判处儿子杖一百,流放三千里。

为保证老人有子孙养老送终,北魏首创存留养亲制度,并沿用至清代。存留养亲是指犯人的直系亲属年老,但家中没有其他人可以赡养老人时,对于非犯十恶重罪(封建时代最为严重的十种犯罪,包括谋反、不孝等)的犯人,允许他们通过一定的程序得到从宽处罚,流刑可免发遣,徒刑可以缓期执行,让他们留下来照料老人,等老人去世后再继续服刑。

古代政府对养老的关注与投入,有一种近乎于天然的职责与自觉。而这种职责与自觉,无疑是与中国的孝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支撑点,而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尊老养老。中国古代的养老以家庭为主力军,但国家绝不是仅仅制定了一些政策法规就袖手旁观了,国家养老也是古代养老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各个朝代国家养老的方式各有千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