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保险知识汇总,我国社保险种欲将扩充

2020-11-02
人社局保险规划 保险种类 保险理念知识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社会保障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该草案,企业缴纳险种从养老、医疗、失业险三项扩至五项,新增工伤和生育险。企业未按时缴纳,可由企业银行账户划拨或拍卖企业资产强制征缴。以个人身份参加养老、医疗保险将纳入参保主体。

对此,笔者以为,如果这种强制保险的制度得以通过,将会使社保加快实现100%的全覆盖,这无疑将是社保一次空前的“扩军”,对整体国民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不过,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情况而言,该制度的实施,则会产生双重作用,在有助于保障参保者个人权益的同时,则会加重参保企业的经营负担。因此,该制度的实施应在惠及众多参保者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应兼顾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和利益。

从我国社保缴纳制度来看,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国家、企业和员工共同分担的缴纳方式。目前,五险一金占到员工工资总额的30%-40%左右,以3000元员工工资计,企业实际支付的劳动成本在4200元以上。这对企业尤其是小型微利企业而言,显然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这也恰恰是当前许多企业不愿、甚至逃避为员工缴纳所有社保金的主要原因。而如今强制参保,显然会加重企业经营负担,增大其实施的阻力。

今年以来,受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困难,小企业的亏损面正在扩大。在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要求企业为员工上“五险”,就有可能使得一些中小企业通过调整员工工资结构,降低应缴费工资水平,或者避免与员工签劳动合同等方式,来控制经营成本。这不仅会影响职工就业,而且有可能使职工实际收入降低,更与该草案力图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我们在为国家出台“社保扩军”政策叫好的同时,更希望政府能够多考虑中小企业的现实困境。毕竟中小企业是创新的重要力量、就业的重要载体。在当前中小企业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各地政府更应多放水养鱼,通过适度降低企业税费以及社保缴费率、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等方式,来促进和保障中小企业发展。只有这样统筹兼顾,才会更好地落实我国行将“扩军”的社保政策。

相关知识

保险知识汇总,要多种渠道扩大我国社保基金


据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2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国际论坛上表示,要采取多种渠道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储备基金。

戴相龙建议,在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储备基金方面,可以巩固现在来源,提高国有股划拨的规章级别,制定国有股划拨办法;可以按一定比例将中央财政当年超收部分拨增全国社保基金;可以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预算收入一定比例拨归全国社保基金。

戴相龙介绍,目前,全国社保基金可按规定的比例分别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股票和直接股权投资,10年来年均收益率超过9%,全国企业年金年均收益率约为14%,但由地方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于只能存入财政专户,扣除通货膨胀率,十年年均收益率为负数。

戴相龙说,“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养老基金投资运营。为了落实这项措施,有关部门酝酿将地方管理的一部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集中起来,按一定比例投资到各类金融资产,这是一项正确的措施。

“这些地方管理的基金将有一部分投资于股票,投资比例应该低于全国社保基金,高于商业养老基金。国外养老基金,大部分都允许投资于股票,投资比例一般在20%至50%。股市有波动,投资股票有风险,但股票又是最具有流动性的金融投资产品。只要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责任投资的方针,股票投资也能促进基金的保值增值。”戴相龙还说。

保险知识汇总,社保无法满足现在我国社会的需要


含饴弄孙、携手同游,是大多数人对未来退休生活的美好憧憬。

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先富后老”相反,我国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一般而言,中国人都靠什么养老呢?

大部分中国人靠社保维持“温饱”

在中国,大部分城镇职工从开始工作后,就会被纳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内,因为每个月的工资中会被扣除一块“基本养老保险金”,且可以税前列支。这一块属于国家法定强制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制度在细则上有一定差异。按照上海市养老金制度的规定,单位与个人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基数以个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性收入来确定,其中个人缴纳的比例为缴纳基数的8%,单位所缴纳的比例为缴纳基数的22%。个人缴纳部分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部分计入社会统筹。

如果一个职工的工资收入较高,超过了缴纳基数上限,那么养老保险时也仅能按最高限额来进行缴纳;反之,如果你的工资收入较低,低于缴纳下限,那么需要按照最低标准来缴纳养老保险;职工实际工资收入介于上下限之间,则把实际工资收入作为缴纳基数。

那么当职工退休时,能够领到多少养老金呢?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我国基本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为58%,即通过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职工退休后月收入应达到退休前一年月收入的58%。

但事实上,根据我们的测算,收入不同的人群,工作30年后的养老金替代率差异较大。收入越高的人群,退休后能从社保渠道领取的退休金占退休前收入的比例越低,甚至可能不到30%。

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替代率较高

另一方面,由于制度设计等历史原因,我国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形成了特殊的“双轨制”,不同工作性质的退休人员实行不同的养老金制度:从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的实行由财政统一支付的退休养老金制度,而企业职工则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

现行机关以及多数事业单位养老费基本上由政府财政或单位统包,实行待遇确定型养老金计发办法。职工退休时按照本人退休前最后一个月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与在职人员工资调整同步进行,退休金收入较高。

我国“第二支柱”还不发达

在不少国家,除了国家强制的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养老的“第一支柱”外,通常还会有“第二支柱”,也就是企业年金等。

我国也有部分企业在基本养老保险金基础上,为职工缴纳补充养老保险(劳动保障部门管理),也有一些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

但由于对企业税收、个人税收等政策扶持力度有限,而且即便是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也有方方面面的不同考量标准,比如更愿意给予职工当期更多的工资或奖金,而不愿意为职工建立长期的补充养老计划等,因此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第二支柱”还欠发达。

“第三支柱”:个人储备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意识到,靠社保仅能维持退休后生活的“温饱”所需,想要过上富足舒适的退休生活,还要靠个人多做一些资金储备。“养老金缺口”这个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接受。

而且,现在不仅仅是50岁以上的“准退休族”开始意识到退休准备的重要性,三四十岁的年轻人也有了一定的退休规划意识。房产、基金、保险等各种投资品种,已经进入不少人的养老金储备计划中,以房养老、建立动态生命周期基金、靠保险保证领取一定的退休金等观念也开始逐步为人们所熟悉。

不少中国人都已经意识到,必须尽早通过自己的努力,准备好退休生活的“第三支柱”!

保险知识汇总,我国社保卡发卡数量快速增长


作为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的重要支撑,我国社会保障卡发卡数量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增长。

截至今年6月,全国已批准140多个地区发卡1.9亿张,实际持卡人员7500多万人,不少地区已实现参保人员人手一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日前也表示,“十二五”期末全国发行社会保障卡数量将达到8亿张。

社会保障卡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的唯一的集成电路卡,从1999年起步,至今已经走过了10年。随着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和金保工程建设的进展,社会保障卡的发卡数量和持卡人群呈现快速增加态势。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介绍,在实行医疗费用即时结算中,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工作的强力推进,也成为社保卡加快发行和规范应用的突破口,初步形成了“以应用带动发卡,以发卡规范流程”的良性互动格局。

胡晓义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协同推进,争取资源、加大投入,加快发卡、规范管理,标准先行、夯实基础,以社会保障卡在即时结算的应用为突破,加快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和应用,为向群众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提供支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