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保险知识汇总,寿险成家庭消费品

2020-10-30
保险成为人生的规划 寿险养老险保险规划 家庭保险规划家庭情况

日前,泰康人寿联合北京大学专家设计了市场调查和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家庭寿险需求为主题,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大规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项目以家庭为视角,探讨中国家庭的基本状况、防御风险意识、抗风险能力,以及基于这些因素对寿险服务的需求状况,力图了解中国家庭寿险消费的行为特征与趋势。

【商业人身保险覆盖率低】

调查显示,与社会保险相比,商业人身保险对于提升家庭的抗风险能力的贡献度并不突出,在城市和县域家庭资金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仅为4.6%和1.1%,而社会保险的这一比例则相应为15.5%和7.4%。

具体来说,这与中国家庭的商业人身保险的覆盖率相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市场普及率低,城市和县域分别有47.5%与32.9%的家庭目前购买了商业人身保险,而社会保险的普及率则分别达到了88.9%与87.5%。

二是家庭成员覆盖率低,城市和县域家庭中的商业人身保险覆盖率仅为31%和15%,社会保险的这一比例则分别达到了74%和77%。

【寿险成中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品】

调查显示,从城乡整体来看,有三成以上的家庭(36.5%)拥有寿险,城市中寿险普及率(47.5%)明显高于县域地区(32.9%)。

通过对地域、家庭收入、资产、学历、生命周期和户主职业等因素的多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寿险仍然主要是相对中高收入中国家庭群体的消费品,而他们本身对风险就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现有寿险消费群体的主要家庭特征表现为:家庭学历高;一般担任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或者从事普通白领工作;家庭月收入水平在5000元以上;家庭资产在100万元(含)以上。从家庭生命周期看,消费能力稳定的两口之家,以及寿险需求较大的满巢I期(最小子女年龄为6岁及以下)和II期家庭(最小子女年龄在7-16岁之间)是寿险的主要消费者。

【两类群体为寿险潜在用户】

调查显示,在城市家庭中有31.8%的家庭表示未来一年会购买寿险,而县域家庭中这一比例为14.5%。通过对地域、家庭收入、学历、生命周期、户主职业、是否拥有寿险等因素的对应分析,可以将调查对象分为三类群体。

一是忠实群体该类群体属于表示肯定会购买寿险的潜在用户。具体的家庭特征表现为:职业为体力劳动者或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其家庭收入稳定性相对低,一般处于中低水平,家庭的风险水平较高;家庭学历一般在中等水平;满巢II期、III期家庭(最小子女年龄超过16岁但未独立生活)也倾向于表示肯定会购买寿险。

二是游移群体该类群体属于表示可能会购买寿险的潜在用户。一般情况下该类群体已经拥有商业人身保险并且家庭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具体的家庭特征表现为:家庭户主职业为企事业单位管理者或普通白领;家庭学历较高;家庭收入在中等偏上水平;家庭生活有较充分的保障。

三是绝缘群体该类群体属于表示不会购买寿险的非潜在用户,一般从事社会较底层的工作,家庭收入水平较低。具体来看,家庭学历水平低;职业为家庭主妇,而且目前并非寿险的实际用户;家庭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相关知识

保险知识,长期购买的消费型寿险


近年来,“过劳死”事件时常发生,这引发了社会对于此问题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多项调查显示,“过劳死”现象越来往严重化、年轻化发展。在“高压”下工作的白领们开始越来越担心自己身体“亚健康”状态可能导致的一系列疾病问题,从而纷纷考虑到投保的重要性。

保险专家建议经常“高负荷运转”的白领在投保时需要关注长期购买的消费型寿险,在选择重疾险时,越年轻买越划算。

专家表示,“过劳死”并不是临床医学病名,而是属于社会医学范畴,是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太大,从而出现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工作强度积重难返,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因为工作压力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在赔付上,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过劳死”,寿险可以进行赔付,若是因为过度劳累引发的重大疾病从而导致的死亡则重疾险也可以进行赔付。

相关保险师告诉记者,重疾险保障一般为保证医疗的费用补充、补充收入损失和补充后期疗养三方面。重疾的保障额度基本上是视客户的收入不同而不同,视所享受的医疗预期待遇不同而不同。

重疾险有观察期

白领的重疾险要注意保障范围,最重要的是考察条款中是否包含了常见的心血管、器官性和老年性疾病。对于上班族女性,一定要考虑购买涵盖了乳房癌等女性多发病种的重疾险等。

另外,保险师提醒投保人一定要认真阅读清楚相关保险条款,尤其是“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记者发现,重疾险并不包含所有可能引发“过劳死”的重大疾病。有关资料显示,直接促成“过劳死”的5种疾病依次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除此以外,消化系统疾病、肾衰竭、感染性疾病也会导致“过劳死”。但是,保险师告诉记者,上述部分疾病属于重疾险的理赔范围,部分属于重疾险的免责范围。

中德安联保险广东分公司分区经理黄海燕表示,由于重疾险有90~180天观察期,如果重疾恰好出现在观察期内则保险会不赔,所以白领们要提早规划。

建议:购长期消费型寿险

针对目前白领的工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有保险师建议,白领的保费开支占比不宜过大,以8万~10万年薪收入为例,每年支出1000~2000元保费较为合适,寿险、意外险、重疾险累计保额可达百万元。黄海燕表示,“在寿险产品选择上,长期消费型的寿险就较为适合如今年轻白领,可选择20~30年的投保时间。优点在于保费便宜,可以根据投保人的实际收入情况进行支配。”

保险知识汇总,上海:规范医保账户消费


代表们昨天就暂停医保结算支付是否可行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讨论,并分别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3位市民代表观点独特。

听证会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表示,人保局将对听证代表的意见进行梳理归纳,并据此对《草案》进行必要的修改。

议题一

可否暂停违规机构医保结算支付

《草案》规定,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销售药店的相关科室和工作人员严重违反医疗保险规定的,市人保局可采取暂停其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支付的措施。

该法条是否可行、必要,是否能对相关违规机构和个人起到警示作用?

正方该措施有警示作用

对于此措施,大多数听证人员表示了赞同,认为谁违规谁担责,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暂停医疗费用结算支付,会导致就医人员重新选择,从而起到对医疗机构及药店的警示作用。

市政协常委梁鸿表示,该措施能起到警示作用,应当尽快出台。与此同时,希望向社会公示处罚情况,利用舆论压力加大该措施的警示作用。市民代表文传民建议,人保局应该建立配套的奖惩信用体系进行全方位打分。

反方市民会遇就医难

3名听证代表对该措施表示了反对或者部分反对。

市民代表王鸿生表示,虽然上海的就医环境较好,但如果某区域内的医院、药店无法使用医保,或导致部分人员的就医困难。“医疗机构及人员犯错,参保人员却要遭受就医困难,这与立法宗旨不符。”王鸿生认为若医疗机构或者药店严重违规达到一定程度,可直接取缔,在原址上开建新的,这样对于参保人员才算公平。

关注点:进一步规定“严重违规”界定等问题

在对该议题进行讨论时,听证代表几乎都提出了怎么样对“严重违规”进行界定的问题。

市卫生局代表陆廷岚表示,除了“严重”的标准要界定之外,暂停期限、恢复程序都应当有进一步的规定。这样该措施才算确实可行。市民代表鲍振华补充表示,根据国际通行做法,除了违法收取费用、违规次数等服务也应当纳入标准的范畴。

议题二

医保账户消费异常应如何处罚

《草案》规定,对门急诊就医次数或者医疗费用出现异常的参保人员,采取临时改变门急诊医疗费用结算方式的相关措施。

基于医疗保险的特点,该措施会使行政管理成本明显上升,实践中是否有必要和可行?

正方犯错者就该担责

对于该议题,17名听证代表表示赞同,他们认为谁犯错谁担责,该处罚具有可操作性。基层工会代表蒋燕表示,医保忽然之间产生大量费用,若是正常情况参保人一般都需住院。在实际操作中,没住院的十之八九是有问题的,应该打击。

定点医疗机构代表杜兆辉表示,该措施可能确实会致行政管理成本上升,但是政府不能因为行政、司法成本上升而降低犯罪成本。

反方应是医方责任

唯一的反对意见来自于市民代表鲍振华。

鲍振华认为,就医对于市民来讲是一个被动行为,也就是说,参保人去看病,是否给药是由医院、医生说了算。参保人能通过医保进行大量的不正常的账户消费,必然是医院、医生的原因;如果医院认为他没病完全可以不给他开药,这就杜绝了参保人利用医保的情况。据此,鲍振华认为对市民个人进行处罚没有太大必要。

关注点:“医疗次数和费用异常”存在“一刀切”

几乎所有的听证代表都认为,认定“门急诊就医次数或者医疗费用出现异常”太复杂,若“一刀切”会给很多参保人带来不便。人大代表傅维安表示,如果某参保人员突发疾病,在短时期内多次门急诊且产生大量费用,那么,从表面来看属“异常”情况,但若对其采取措施后,就会影响其正常就医。因此,市民代表王鸿生建议以年龄档次分别对待“异常”标准。

保险知识汇总,教师家庭养老方案:定投基金结合寿险


9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教师这一职业虽然说稳定有保障,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财规划,也会影响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

刘先生48岁,刘太太46岁,两位都是中学教师。他们有一个刚上大学的女儿。家庭年收入10万元,日常生活支出每月3000元。现有住房一套,90平方米。存款30万元,无其他投资。

理财需求

刘先生欲购买返还型重疾保险,年缴费1000元,保额3万元左右。另外,想用28万购买一处商铺,选择包租方式来获取收益,解决两人未来的养老问题。

财务分析

刘先生一家收入稳定,但保障欠缺,能主动购买保险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也说明刘先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财意识,因为保险是家庭理财的必备工具之一。但从另一方面看,刘先生欲购置的保险额度过低,真正发生意外时根本不会起到明显的作用,一个家庭每年所缴的保险费通常都要与这个家庭的总收入成正比(也要适当考虑总资产),那么这方面的配置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另外,刘先生欲用差不多接近全部的存款来购置房产,未免显得偏激和冒险。偏激是指,这种投资会让家庭的固定资产比例过高,虽然会增加现金流,但一旦家庭有新的需求,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难以应急变现。冒险是指,投资过于单一容易产生很多风险,比如包租要提前设定将来的回报率,就不能完全抵制未来的通货膨胀风险,而这种包租类商铺多会在较长时间里不方便自行转让,并且还存在一定的房产跌价风险。

理财建议

放弃原来的购置商铺计划,把现有存款重新配置。将存款分别用货币基金和开放式基金来做重新组合,存款陆续到期时选择平衡型基金介入,意图不明确时都用货币基金来做过渡。

补充保险,来完善原来的组合。按刘先生和刘太太的年龄来说,直接投保重疾保险会显得保费高而保障小,可以考虑用终身寿险的方式来达到相关目的,或者购买新的消费型重疾险。终身寿险的意义在于,生前投保让子女身后受益,变相地为子女减轻负担。

定投基金结合寿险年金,让晚年生活更加安逸。一般情况下,刘先生和刘太太最早会在60岁左右真正退休,那在这十几年里,仍然会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建议按月定投开放式基金3000元,再结合目前最新型的养老年金品种,可以在60岁前后都享受到5%的复利增长预期回报,用定投基金的钱再定期取出投放养老年金,退休后每月就能领到可观的数额了。加上两人的退休金,会大抵与现在的收入持平,即使考虑通货膨胀,也足够保持现在的生活水准。

综上所述,原存款用来做开放式基金投资,两年后有合适机会也可以购置小面积房产,将来可留给女儿。每年的收入多用来做养老储备,同时配备终身寿险或消费型重疾险,可以让刘先生和刘太太在退休前和退休后都过得幸福无忧了。

保险知识,个税调整将拉动寿险消费


备受国人关注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改草案23日开始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如果审议通过,按该草案的调整方案:将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从800元提高到1500元;要求高收入者自行申报。个人所得税改革对寿险行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消息。

拉动中低收入阶层的寿险消费

据国家税务局统计,2004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将近1800亿元,65%来源于工薪阶层。目前个人所得税法并没有起到调节收入水平的功能,相反却把沉重的负担加在了普通工薪阶层身上。个人所得税改革后,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1500元以下收入人群的税收压力,提高可支配收入,增强寿险消费能力,据业内人士粗略估计,个人所得税改革至少可以减少200亿的税收收入,这无疑将给寿险行业带来一定的想象空间。

鼓励中高收入者利用寿险合理避税

虽然本次所得税改革对中高收入者影响不大,但根据国际惯例,随着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要想更好地发挥税收调节收入、防止贫富差距过大的作用,遗产税、赠予税、物业税等配套税法一般都会相应制定。而对中高收入者来说,购买长期寿险无疑是合理避税的有效手段,尤其是高收入者,购买长期寿险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遗产税征收所带来的遗产损失。

大型寿险公司将是主要受益者

寿险消费主要通过代理人销售渠道实现,对大型寿险公司来说,由于代理人队伍庞大,相当一定比例代理人来自中收入阶层,他们的主要目标客户群相对应也是中低收入群体,个人所得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这类代理人更好地开拓中低收入客户,拥有中国最大代理人队伍的中国人寿无疑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保险知识汇总,消费者投保的误区


拥有社保,就等于拥有全面保障?

由于人们认知有限,在选购保险的过程中常常会“误入歧途”,有些还是非常普遍、极具代表性的。以下就列举一个常见的、典型的误区,让我们在购保时学会甄别并尽量避免。

案例:徐小姐,某外企文员,收入不错,典型的年轻白领。常认为公司为我们购“四险一金”因此福利很好、保障也全面、生活已有足够的保障,无需再额外作无谓花费了!

点评:徐小姐的误区在于未能清晰地区分保障的功能!其实,社保作为国家福利性质的保障,其保障的范围一般由国家规定,因此社保有着“低费、低保、广覆盖”的明显特征,特别是在受保人年满60周岁以后更显特出。而商保的保障范围通常是由投保人、被保人与保险公司(或其营销代表)三方共同商定,所以,其保障的范围相当全面,也可以用“高费、高保、广覆盖”来形容,一般建议受保人在60周岁之前尽量通过商保来解决问题。由此可见,通过两者之间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社保能保障一个人的基本生活和低医疗水平而商保就能按不同的需求来进行保障,这样就可以保证一个人在遭遇不同困境时都可以得到相应且较高额的补偿。因此,两保在提供保障的同时又能补充对方的不足,故社保与商保之间是不能互相替代的。

保险知识汇总,家庭保险建议


■客户背景

王女士,今年27岁,公司职员,年收入税后约五六万元。爱人也在同一家单位工作,年收入税后大概六七万元。王女士目前已经怀孕6个月。

二人现有两套住房,一套为55平方米,市价60万元左右,目前已经出租,每月1500元租金;另一套130平方米,市价120万元左右,自己住。目前均无贷款。还有一辆11万元左右的汽车,年消费大概2万元。

家庭现有存款约20万元,其中10万元投资基金,5万元买保险,其余存的是银行活期。二人均是公费医疗。家庭每年的日常支出在5万元左右。

■理财目标

1。家庭成员由两口变三口后如何规划理财,想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同时做长期投资。

2。希望在孩子出生后给他/她上相应医疗保险和上学的保险,如何选择?

3。为孩子的教育基金进行储备。

■家庭状况分析

王女士家目前的财务状况较好,节余水平也比较高。家庭的总资产为211万元,两套房屋占总资产的85.3%,金融资产20万元,仅占9.5%,其中有5万元的银行保险,这类产品通常在5年之内变现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属于中期资产。家庭没有负债,整体财务结构稳健。但家庭的资产流动性水平较低。

在收入方面,家庭年收入约13.8万元,其中工资收入约12万元,房租收入1.8万元。在支出方面,年生活支出5万元,养车费用2万元,年支出7万元。年度节余6.8万元,处于较高水平。随着小孩出生,家庭的生活支出会增加孩子的花销,还会增加请人照顾孩子带来的支出。节余比例会有所降低。

■理财建议

预留2万元生活备用金

随着孩子的出生,王女士家的生活费用会增加,主要是用于婴儿用品和看护费用,预计每个月会增加2000元左右,加上目前每月约4000元的生活开支,月支出将达到6000元左右,鉴于夫妻二人目前收入都很稳定,保留三个月左右的生活费用(2万元)作为生活备用金即可,这笔钱可用于银行存款及购买货币市场基金。

保险构建重疾险+定期寿险组合

保险保额的确定应根据现在的家庭负担(比如赡养老人),未来家庭的负担(比如小孩的生活学费),及现在消费等情况,再按收入比例进行分配。保险的种类则应该根据现在公司上的社保以及补充保险的种类进行商业保险的搭配组合。根据理财规划“双十原则”,保险规划中保额设计为10倍的家庭年收入,保费不宜超过家庭年收入的10%,这样保险的保障程度比较完备,保费的支出也不会构成家庭过度的财务负担。

夫妻二人如发生风险会直接影响收入,进而影响家庭的财务状况,而公费医疗并不能提供充分的保障,购买商业保险十分必要。建议二人购买重疾险和定期寿险。因为公费医疗报销比例较高,可以不必考虑费用补偿型保险。家庭年度保费支出在12000元左右为宜。

另外,王女士购买的银行保险要具体分析,如果是长期的分红型保险或者万能型保险,作为中低风险投资,可以保留为长期备用金,否则可以在几年后退保,进行债券型基金投资。

孩子的保险应在大人具有完全保障下再行规划。孩子出生后可以上北京市“一老一小”的保险,等孩子3岁时上《学生平安保险》,或幼儿园上的保险。商业保险配置医疗为主,如家长保险配置组合完毕后仍有空间,或者家庭有遗传史,疾病史,可考虑少儿重疾保险。而教育险,建议以债券型基金定投的方式以及储蓄的方式慢慢积累解决。

混合型基金投资进行教育储备

现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关注,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乃至出国留学,需要不断地支出教育费用,其中以大学和留学阶段花费较大,而且教育费用增长速度往往高于收入增长速度,所以大学和留学阶段的教育费用最好提前准备。

目前国内4年大学的费用在10万元左右,以每年增长5%计算,18年后需要24万元。留学费用因不同国家地区和专业而有所不同,以总费用30万元为例,每年增长5%计算,22年后需要87.6万元。两项合计117.6万元。

王女士夫妇准备孩子教育费用的时间为18年,可以考虑将10万元基金作为初始投资,以后采用每月定期定额购买混合型基金的方式准备,以年收益率7%计算,每月需要投资1800元,这笔钱可以用于购买两三只混合型基金。

装修旧房提高租金收入

家庭已出租房屋的年投资收益率为3%,处于较低水平,可以通过装修及配备家电家具来提高租金收入。

在进行保险规划和教育金规划后,家庭年结余1万元,随着夫妇二人职务的升迁会有所增加,另外在孩子上小学后结余也会增加,这笔钱除了准备额外备用金之外,可以用于养老这样的长期投资规划,定期购买指数型基金或者购买投资连结型保险是个不错的选择。

以平均年收益率8%计算,每年投资1万元,26年后这笔钱将增长到80万元。

保险知识,理财成为必需品


理财,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是近几年的事。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钱包慢慢鼓了起来,满足日常生活消费之余,手头有了更多的剩余资金,使理财成为可能;其次,市场经济环境中,子女教育、医疗保健、退休养老等逐渐市场化,风险加大,人们为应对未来各种可能的风险,需要积累更多的家庭财富来安排未来的生活,使得理财成为必需。

但很长一段时间来,老百姓手上的金融资产只有银行储蓄、国库券、股票等。单一的金融资产,快速致富的浮躁心态,让不少人把家庭资产全部押宝在股票上,有的甚至举债炒股,给家庭生活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而一些风险厌恶型的人,根本不敢买股票,大笔资金只好在银行里睡觉。这一时期,是投资的大众化时期,"清一色"的金融产品制约了人们的理财生活。

直到2004年以后,银行理财产品开始步入市场,带给人们更多的金融产品可供选择;而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理财理念此刻也发生了重要转变。经历过股市几度大起大落的投资者,开始有了保全家庭资产的需求,也终于认识到单一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人们开始有了"理财配置"的懵懂意识。"清一色"的股票,尽管涨起来很爽,但跌起来也让人神经绷紧。家庭资产需要组合投资,好比组建一支球队,既要配置进攻型的得分手(如股票),也要配置防守型的守门员(如保险),还要配置中场(如货币基金),以便灵活调度,这样家庭财务才稳健安全,又能享受到更多的超额收益。

事实上,理财是相当个性化的,犹如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理财,就会有一千种组合一千种搭配一千种变化。这才是理财的真正涵义,她是你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性格不同,对于风险的偏好不同,作出的投资决策自然也不同;而每个家庭,收入不同,一段时间的生活重心不同,对资金的安排自然也不同;另外,学习和专业背景的不同,对各个投资领域的熟悉程度不同,也会影响到人们对金融产品的选择。于是,理财市场开始从大众化走向个性化。

客观上,这些年高速发展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也为我们提供了日益丰富的投资理财产品,使我们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理财市场便出现了"混搭"现象---犹如当今的女孩,长裙、短裤、肩坎、长靴随心所欲组合。我们也可以将家庭资产股票、黄金、保险、外币理财产品等随意组合……不同风格、不同时间周期、不同市场的组合,无疑可以化解单一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也让我们的理财生活更丰富多彩。

那么,如何选择不同的理财产品,组合投资的依据是什么呢?那就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根据你资金使用的时间长短,来合理安排你的金融资产,具体来说,要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流动性和风险性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以保证家庭财产长期安全稳定的升值。

怎样的"混搭"配置更适合你呢?你可以自己DIY,也可以请各大银行个人理财中心的专业金融理财师做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