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保险知识汇总 寿险规划应根据家庭状况改变

2021-04-02
家庭风险状况及保险规划 寿险养老险保险规划 保险规划应包含哪些步骤

在这么一个长周期的保险规划中,很容易步入一些常见误区。

误区之一:寿险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有人认为,既然是阶梯式消费,就应该是爬坡式向上。保险产品只能越选越多,保额也应该逐渐累加,其实不然。随着人生阶段的不断向前,总体而言保险是越买越多,但具体到每一个险种上并非完全如此。

寿险规划的改变,并不只是意味着保单数量的增加。由于家庭责任、经济收入变化,每一时期需要的保障重点会有所不同。比如,寿险额度在单身期较少,到家庭成长期和成熟期因家庭负担较重而变得很高,但到了老年会再次降低,因为老人已经不是已成年子女最主要经济来源。医疗类产品的变化也不是直线上升的,因为不同时期对具体的健康医疗类产品需求很不一样。年轻时需要意外医疗保险,35岁以后可能更多考虑终身健康保险和终身医疗补贴。到底是增是减,关键还是看具体需要。

误区之二:年轻人暂不需要买保险

单身期,也就是保险的初级消费阶段,年轻人总是对保险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但意外是突如其来的客观事故,它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正是因为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年轻时才更应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它具有“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互助特性。尽管意外事故发生给人们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灾难,但如果投保了一定保额的意外险,这份保障至少可以使受难者及家属在经济上得到相当的援助,精神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安慰。

也有人认为,年轻时买保险不如做投资挣钱。年轻人可以不用购买储蓄性质的保险,但高保障型的产品必须有备无患。只要每年缴纳的保费在合理的收入比例范围内,它对你的整体投资计划不会有什么影响,相反它还能为风险投资保驾护航。

误区之三:不愿给自己买保险

家庭成长期,财富的积累起步不久,且有家庭和孩子的负担。新买住房要还月供,大宗家居用品尚需添置,到处都是需要用钱的地方。此时此刻,夫妻双方可能在保险上有些气短,不愿意增加保险支出。

对于有家庭负担的人而言,保险不是奢侈品,更像是必需品。没有对自己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和收入能力的保障,就根本不可能保护好自己的家庭。因此,处在家庭成长期,预算比较拮据的家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投保。

误区之四:家庭成熟期后,易步入两个极端

首先,有些人觉得有钱可以替代保险。到了家庭成熟期,家庭财富已经积累到最高点附近。有些人会认为,自己已有能力应付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财务困难,尤其对于从未有理赔经历的富裕人群而言,可能会产生“保险无用论”的想法。举个例子,如果一次重病需要10万元,虽然你的财力负担没有问题,但如果买了保险,很可能只要1万元就解决问题。对于富裕人群而言,保险更有意义的作用还在于保全已拥有的财产。

其次,特别看重家庭的人,在家庭成熟期可能特别喜欢买保险,认为“保险买得越多越好”。但不要忘记,购买越多的保险,同时意味着将要缴纳越来越多的保费。理性的行为应当是,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收入等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适当购买保险。投保费用最好是自己收入的10%至15%左右为宜。

相关推荐

保险知识汇总,寿险成家庭消费品


日前,泰康人寿联合北京大学专家设计了市场调查和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家庭寿险需求为主题,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大规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项目以家庭为视角,探讨中国家庭的基本状况、防御风险意识、抗风险能力,以及基于这些因素对寿险服务的需求状况,力图了解中国家庭寿险消费的行为特征与趋势。

【商业人身保险覆盖率低】

调查显示,与社会保险相比,商业人身保险对于提升家庭的抗风险能力的贡献度并不突出,在城市和县域家庭资金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仅为4.6%和1.1%,而社会保险的这一比例则相应为15.5%和7.4%。

具体来说,这与中国家庭的商业人身保险的覆盖率相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市场普及率低,城市和县域分别有47.5%与32.9%的家庭目前购买了商业人身保险,而社会保险的普及率则分别达到了88.9%与87.5%。

二是家庭成员覆盖率低,城市和县域家庭中的商业人身保险覆盖率仅为31%和15%,社会保险的这一比例则分别达到了74%和77%。

【寿险成中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品】

调查显示,从城乡整体来看,有三成以上的家庭(36.5%)拥有寿险,城市中寿险普及率(47.5%)明显高于县域地区(32.9%)。

通过对地域、家庭收入、资产、学历、生命周期和户主职业等因素的多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寿险仍然主要是相对中高收入中国家庭群体的消费品,而他们本身对风险就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现有寿险消费群体的主要家庭特征表现为:家庭学历高;一般担任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或者从事普通白领工作;家庭月收入水平在5000元以上;家庭资产在100万元(含)以上。从家庭生命周期看,消费能力稳定的两口之家,以及寿险需求较大的满巢I期(最小子女年龄为6岁及以下)和II期家庭(最小子女年龄在7-16岁之间)是寿险的主要消费者。

【两类群体为寿险潜在用户】

调查显示,在城市家庭中有31.8%的家庭表示未来一年会购买寿险,而县域家庭中这一比例为14.5%。通过对地域、家庭收入、学历、生命周期、户主职业、是否拥有寿险等因素的对应分析,可以将调查对象分为三类群体。

一是忠实群体该类群体属于表示肯定会购买寿险的潜在用户。具体的家庭特征表现为:职业为体力劳动者或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其家庭收入稳定性相对低,一般处于中低水平,家庭的风险水平较高;家庭学历一般在中等水平;满巢II期、III期家庭(最小子女年龄超过16岁但未独立生活)也倾向于表示肯定会购买寿险。

二是游移群体该类群体属于表示可能会购买寿险的潜在用户。一般情况下该类群体已经拥有商业人身保险并且家庭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具体的家庭特征表现为:家庭户主职业为企事业单位管理者或普通白领;家庭学历较高;家庭收入在中等偏上水平;家庭生活有较充分的保障。

三是绝缘群体该类群体属于表示不会购买寿险的非潜在用户,一般从事社会较底层的工作,家庭收入水平较低。具体来看,家庭学历水平低;职业为家庭主妇,而且目前并非寿险的实际用户;家庭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保险知识汇总,如何科学规划家庭保险及案例分析


保险做为家庭财务风险管控工具,盲目购买保险已经成为过去。那么如何确定保险的保额呢,一般分三步

1需求----搜集未来家庭生活信息

2计算----利用科学的计算工具,计算家庭未来生活现金充缺口

3工具----利用现有的保障财务工具进行弥补

真实案例分析

1、家庭成员构成(年龄、性别、职业)及所在城市

老公:32岁,外企职员,北京

老婆:29岁,公司职员,北京

打算今年要宝宝

2、家庭年收入(夫妻分开),月支出

老公税后年收入15万

老婆税后年收入8万

总收入:23万/年

支出:生活费2000元/月,房贷3000元/月,杂项支出1000元/月(含交通、招待费、人情费等),宝宝出生以后预计支出2000元/月,车辆(预计)1000元/月,合计8000元/月,年支出约为9.6万元

结余:约为13.4万/年

3、现有理财方式及内容(存款/股票/基金/房产)

3.1存款:20万

3.2基金:1万

3.4房产一套(自住),现值约180万,贷款54万元,15年,已还5年,每月3000元

3.5车辆一辆,现值约8万元

4、预期教育费用/父母赡养费用

4.1预期教育费用:每月2000元,每年约2.4万

4.2父母赡养费用:每年双方父母各1万。双方父母都已退休,有退休金,有医保,但要为双方父母各准备一笔医疗基金,各10万元。

5、其它收入

先生和朋友开了一家小公司,每年有3万元的额外收入

6、已购买保险(公司/名称/保费/保额)

6.1无

7、主要关注保障内容(详细说明所担心的问题)

首先考虑的是重大疾病和意外保险,其次考虑养老保险,孩子的保险暂时不考虑

8、被保险人健康状况:

健康

9、参加社保情况(没参加/农村医疗/综合保险/城镇社保)

老公和老婆均参加了公司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

10、保费预算(一般年收入的10%-20%)

说明:宝宝出生后,宝宝阶段生活费按照每月2000元计算,幼儿园阶段生活费按照每月2500元计算

保险知识汇总,婚姻法改变女性理财观


新婚姻法出台全职太太彷徨

新婚姻法出台后,财产归属的争议一直不绝于耳。“父母给儿子买房,儿媳没份”、“谁首付,房归谁”等观点让部分女性感到保障缺失。新婚姻法因而也被网友戏谑为“21世纪丈母娘意见最大的规定”。有网友热心给丈母娘们支招,建议改变过去女方买车、男方买房的传统,改为双方一起出钱购房;或者父母直接为女儿买房“护嫁”。

准新人还有应对余地,相比之下,部分无财产保障的女性显得忧心忡忡,尤其是在家相夫教子的全职太太。很多待嫁女青年表示,再也不敢有做全职太太的想法了,因为这会导致离婚后一文不名,甚至净身出户。网友“腻腻”表示,“新婚姻法一出,全职太太成了最危险的职业了,要不要罢工呢?”甚至不少报道称,多个城市涌现了房产证加名字的热潮。

各种担忧下,全职太太动起了为自己做足风险保障的脑筋,例如购买足额的重大疾病保险、分红型、意外伤害保险等,一旦婚姻出现变故,可确保生活水平不至于大幅下滑。于是出现了前文中9000万元保险护身的个案。这种做法之所以能够防风险,在于保险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即便离婚,保险收益也将属于个人所有。

分析保险收益非夫妻共同财产

使用夫妻共同财产购买保险,是否可分散全职太太们因离婚导致的财产无保障风险呢?记者采访了星城保险业人士。

中国人寿湖南分公司保险专家毛戈表示,保险收益只能由被保险人和受益人支取,故保险利益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但她同时指出,即便是以保险作为理财手段,仍需注重险种搭配。她的建议是借鉴社保:医疗和养老仍是保障重头,工伤可用意外险、重疾险代替,并适当搭配投资险。

购买5年交费的分红险,5年后所有红利和生存金都可以取出来,即便经济条件发生变化,可用到期的生存金抵缴其他险种的保费,或者进行部分退保,这样不至于产生较大损失。此外,由于万能险具备部分提前支取功能,也可中断,不会因为缺乏持续缴费能力导致保单失效,对婚姻和经济收入不稳定的女性而言,也可灵活搭配。

建议女性最好保持经济独立

除保险外,更引发人们热议的是新婚姻法下,女方是否要成为女强人,才能有足够的财产保障。对此,投资理财名家的观点或许值得人们借鉴。

巴菲特曾说,结婚才是人生最大的投资。“我年轻时曾与我们州最漂亮的女孩约会,但最后没有成功。我听说她后来离过三次婚,如果我们当时真在一起,我都无法想象未来会怎么样。所以,其实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是跟什么人结婚!在选择伴侣上,如果你错了,将让你损失很多。而且,损失不仅仅是金钱上的。”

除选对人外,理财师们也纷纷认为保持经济独立,才是女性最重要的理财方式。本报“赢行家”投资理财顾问、国家理财规划师协会秘书长刘彦斌在微博中表示,新婚姻法的出台,会让女人变得更加独立,不再把婚姻当成长期饭票,并且建议“女人不能靠男人,还是靠自己最好”,因为“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长沙首届“十大金牌理财师”得主之一、长沙银行理财师易科也认为,不论婚姻法如何修改,女性还是应当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生活,适当充电是婚姻经营的必要方式。在高唱女性独立的今天,经济独立是其应有之义。

保险知识,设计家庭保险规划


一般地,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主要有以下几个品种:

1.寿险:主要是指被保险人身故和全残时可以获得的赔付,全残指残疾程度较高的情况。

2.意外险:指被保险人因意外而发生的身故或残疾,这里残疾的定义较寿险宽得多,从最小的小拇指部分缺失到全残都包含在内,按残疾的程度给予不同程度的赔付;这里需要注意,意外险必须是因意外而发生的赔付,如果被保险人因病去世,是得不到赔付的。

3.重疾险:是指被保险人确诊为重大疾病的给付。随着医疗费用的上升,患病概率的加大,患病年轻化的各种情况下,重疾险显得越发的重要。并不是每个患病的家庭都能拿出几十万医疗费的,投保重疾险是转移风险的最佳方式。

4.医疗险:通常是对住院或手术发生的各种医疗费用的补偿;一般的,各大公司对门诊医疗都没有专门的险种,如果有,也是从其他的险种中演化过来的。

5.养老险:客户以保险的形式储蓄养老金,保险公司扣除一定的初始费用后,以比银行定期利率略高的利率复利增值,十年之后可以体现出保险公司储蓄的优势;二十年之后,这笔钱可能是原来的1.5-2倍;等到保户需要养老的时候,从这个账户中领取养老金,领到一定的年限,这个账户中就没有钱了。

6.子女教育险:客户通过保险的形式储蓄子女教育金,保险公司扣除一定的初始费用后,以比银行定期利率略高的利率复利增值;十年之后可以体现出保险公司储蓄的优势;二十年之后,这笔钱可能是原来的1.5-2倍,这时候可作为子女的大学教育金。

以上各个险种当中,首先应该考虑的风险是家庭顶梁柱的寿险、意外险和重疾险,再次是发病率较大的家庭成员的重疾险。顶梁柱在,家庭遇到任何风险,财务上还可以想办法解决。顶梁柱不在了,整个家庭就陷入瘫痪。其实这位顶梁柱也就相当于整个家庭的保险。

存养老险和子女教育险的时间,最好是在需求发生前20年提前准备。我们知道手中的钱,通常有三种理财方式:一种是存入银行,这部分钱面临着通货膨胀的风险;一种是投资债券、基金、证券,这些投资方式或多或少面临着大小不等的风险;保险我们不能说它是一种好的投资工具,我们只能说它是一种最保险的理财工具,因为从抵御通货膨胀来讲,它优于银行,从投资风险来讲,它是风险相对最小的。

关于老年人的保险,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非常好的年轻人,非常孝顺父母,当他们走入工作岗位之后,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为父母买一份保险。他们的想法非常好,可是具体做起来,却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总保费等于或大于保额的尴尬倒挂现象。所以说,当很多人在年龄大了,意识到风险存在的时候,可能就会遇到没有保险可买的尴尬。这也给了我们年轻人一个教训,买保险请尽早,在您年轻时买,在您健康时买。

那么我们究竟能不能使用保险这一避险工具,来帮助我们的老年人呢?其实是可以的,就看您怎么用它。我们经常讲""养儿防老”,其实,为什么呢,人到了老年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依赖自己子女的,其实子女就是老年人的保障,换句话说,子女就是老年人的保险。子女要把自己保护好了,那就是对老年人的保障。所以,子女选择一些意外险、寿险、重大疾病险,来为自己的风险提供保障,也就是保障了父母,保障了全家。

保险知识汇总,教师家庭养老方案:定投基金结合寿险


9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教师这一职业虽然说稳定有保障,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财规划,也会影响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

刘先生48岁,刘太太46岁,两位都是中学教师。他们有一个刚上大学的女儿。家庭年收入10万元,日常生活支出每月3000元。现有住房一套,90平方米。存款30万元,无其他投资。

理财需求

刘先生欲购买返还型重疾保险,年缴费1000元,保额3万元左右。另外,想用28万购买一处商铺,选择包租方式来获取收益,解决两人未来的养老问题。

财务分析

刘先生一家收入稳定,但保障欠缺,能主动购买保险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也说明刘先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财意识,因为保险是家庭理财的必备工具之一。但从另一方面看,刘先生欲购置的保险额度过低,真正发生意外时根本不会起到明显的作用,一个家庭每年所缴的保险费通常都要与这个家庭的总收入成正比(也要适当考虑总资产),那么这方面的配置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另外,刘先生欲用差不多接近全部的存款来购置房产,未免显得偏激和冒险。偏激是指,这种投资会让家庭的固定资产比例过高,虽然会增加现金流,但一旦家庭有新的需求,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难以应急变现。冒险是指,投资过于单一容易产生很多风险,比如包租要提前设定将来的回报率,就不能完全抵制未来的通货膨胀风险,而这种包租类商铺多会在较长时间里不方便自行转让,并且还存在一定的房产跌价风险。

理财建议

放弃原来的购置商铺计划,把现有存款重新配置。将存款分别用货币基金和开放式基金来做重新组合,存款陆续到期时选择平衡型基金介入,意图不明确时都用货币基金来做过渡。

补充保险,来完善原来的组合。按刘先生和刘太太的年龄来说,直接投保重疾保险会显得保费高而保障小,可以考虑用终身寿险的方式来达到相关目的,或者购买新的消费型重疾险。终身寿险的意义在于,生前投保让子女身后受益,变相地为子女减轻负担。

定投基金结合寿险年金,让晚年生活更加安逸。一般情况下,刘先生和刘太太最早会在60岁左右真正退休,那在这十几年里,仍然会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建议按月定投开放式基金3000元,再结合目前最新型的养老年金品种,可以在60岁前后都享受到5%的复利增长预期回报,用定投基金的钱再定期取出投放养老年金,退休后每月就能领到可观的数额了。加上两人的退休金,会大抵与现在的收入持平,即使考虑通货膨胀,也足够保持现在的生活水准。

综上所述,原存款用来做开放式基金投资,两年后有合适机会也可以购置小面积房产,将来可留给女儿。每年的收入多用来做养老储备,同时配备终身寿险或消费型重疾险,可以让刘先生和刘太太在退休前和退休后都过得幸福无忧了。

根据家庭经济实力购买儿童保险


做父母的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最多的爱、最好的保障、最全面的呵护。在为孩子购买保险时,也是想“多多益善”,加上所有的保险条款和附加保险。网提醒大家,买保险增加生活保障是好的,可是还要“量体裁衣”,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实力来为孩子投保。

经济实力一般的家庭,投保儿童意外险和医疗险就可以了。这两个是最基本,也是最经济的险种,遇到因无人照管或是稍有疏忽而发生的意外伤害,如跌倒、磕碰伤,或是较严重的如车祸等,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赔偿。这种险花钱不多但是保障挺好。

经济实力尚可的家庭可以附加儿童重大疾病保险。

因为重大疾病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比较沉重,往往使一个家庭产生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以前保险公司是拒绝为幼儿投保该项险种的,但现在年龄限制已经放宽。购买后可以防万一。

经济实力较强的家庭可以再投保教育储蓄险。如果父母经济实力较强,购买教育险只是“强制储蓄”,不仅可以解决孩子以后上高中、大学或者出国留学的学费问题。另外一点,就是它的收益要比定期存款稍高一些,可以避开利息税,作为一种家庭理财规划。

经济实力很强的家庭,可以考虑理财型的险种。如果家庭经济实力确实很强,又想给孩子更多的保障,不妨请保险公司提供一些理财型的险种进行组合。

保险知识,说说家庭保险规划顺序


既然保险的最大功能是保障家庭现金流,那么首先要保障的当然是家庭现金流的创造者,尤其重点保障的是家庭现金流的主要贡献者。其次再是家庭中的消费个体,小孩、老人。

每个人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和承当的责任不同,所需要的保障力度也不同,因此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最需要的家庭成员最需要的保障,先近后远,先急后缓。

当一个家庭有了宝宝以后,为人父母的你既辛苦又甜蜜,总是希望将自己的所有倾注到小天使身上,你发现父母的爱是如此伟大,不由得想起父母当初养育自己的辛劳与心境,你告诉自己要努力给孩子优质的生活、良好的教育,给老父老母一个安详而无忧的晚年。于是优先给孩子买了一堆保险,到处给老人找性价比高的产品,出发点是非常值得赞扬和肯定的。只是我们最容易忽视一个问题,孩子的生活教育,老人的晚年生活最实在的保障就是家庭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入,你是否为家庭现金流产生的源头做好了备份?

在现金流不中断的情况下,后续的人生规划才得以顺利实施,所以现金流保障是基础保障,包括寿险、重疾、意外、医疗,在规划保险时,应首先满足基本保障的需要,再考虑教育、养老、资产转移或保全。

保险知识,中产家庭的理财规划


家庭介绍:毕先生今年35岁,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事业有成,在某证券公司担任部门经理,月收入1.5万元。公司在员工福利方面考虑得不多,只有社保,没有任何的补充保险。妻子毕太太32岁,是外企职员,月收入6000元,但还没有办理社保,什么时候能办下来也不清楚。女儿3岁,在一个英语幼儿园就读。双方有父母需赡养,毕太太的父母是退休干部,有退休金和医保;毕先生的父母在乡下,无医疗保障。毕先生夫妇家庭财产目前有储蓄10万,股票型基金5万,房子一套(正在还贷中,月还2000元),私车一辆(全款购买)。

保险目的:虽然目前收入颇丰,但毕先生夫妇感觉肩上的责任也很重大,希望通过商业保险达到养老、医疗、赡养父母、养育孩子、维持家庭财务安全的目的。

保险规划

毕先生夫妇应该算得上一个最典型的中产家庭,从他们目前的资产构成情况来看,他们的理财风格是稳健偏激进型。

在进行保险方案的设计前,我们应首先测算毕先生夫妇两人的风险价值。每个人的风险价值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他的收入高低、在职年限和所负担的家庭责任,换言之,就是如果他出现意外不能再创造收入所带来的损失。毕先生在家庭中显然是主要支柱,而且还有孩子要抚养,父母要赡养,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测算他的风险价值:

方案一(充分估计,以退休年龄计):1.5万(月收入)×12月/年×25年(60岁退休35岁)=450万

方案二(保守估计,以女儿满18岁计):1.5万(月收入)×12月/年×13年(女儿成年18岁-3岁)=234万

同样,毕太太的风险价值也可能测算为:

方案一(充分估计,以退休年龄计):0.6万×12月/年×23年=165.6万

方案二(保守估计,以女儿满18岁成人计):0.6×12×13=93.6万

这样算下来我们可以确定,毕先生夫妇各自的风险保障额度大致上分别最低不应低于250万和100万,最高不宜高于450万和165万。因此,他们所有的残疾和身故保险金额总和在这个幅度内是比较合理的,可以保障即使出现意外,家庭的生活水平也不会出现大的改变。建议毕先生可以购买较高额的定期寿险或两全险,如太平盈丰两全保险。

健康险需求北京市社保医疗报销封顶额2005年为7万元、2004年为5万元,起付线第一次为1300元、第二次为650元,报销比例大致是全部住院医疗费用的50%-60%左右。

对毕先生夫妇而言,起付线内的花费不成问题,主要担心的还是大额的医疗费用。毕先生因为已购社保,所以主要考虑社保不予报销的自付比例部分和封顶线7万元以上的高额医疗费用,因此建议购买费用报销型的住院医疗保险5万元和重大疾病保险30万元。毕太太则因没有社保,建议购买费用报销型住院医疗保险5万,重大疾病保险50万,女性健康保险5万。这几类保险各家公司均有相应险种。

作为患病期间收入损失的补偿,夫妇俩还可考虑购买津贴型的保险,每人每天分别补贴500元和200元,如泰康人寿的“世纪泰康个人住院医疗保险”,可单独购买,连续投保三年后还可保证续保,从而获得长期的医疗费用保障(目前市场上的住院医疗险通常为一年期附加险)。女儿在幼儿园就读,可参加中小学生幼儿团体医疗保险或少儿住院互助金,另外可购买少儿重大疾病保险作为补充,如新华人寿的“少儿成长无忧”险。

养老保险按社保有关规定,养老金最高缴费基数不得超过上一年职工平均收入的三倍,因此以毕先生目前的收入水平不能全额参保,只能按上限(三倍)参保。2004年北京职工人均年收入28348元,这样其参保基数为28348/12*3=7087元,目前我国社保的收入替代率大致为0.59,因此毕先生夫妇基本养老金的领取额分别为4181元和3540元,要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就需要用商业养老保险进行补充。考虑到老年生活因社交活动的减少和供养人口的减少,开支会相应减少,故按每月人均领取2000元,年领20000元的标准来设计其养老金保险。

在父母赡养上,老年人容易发生意外并骨折,因此毕先生可以考虑为父母购买意外及意外医疗险,而这类险种价格相对便宜,保障高,保障时间最多到80周岁。还可以投保终身型重大疾病保险和返还型终身寿险,选择短期缴费的方式,确保老人大病有保障,养老金定期有返还。两家老人情况不同,毕先生的父母应多购买一些商业保险。

孩子的养育金和教育金孩子的养育金可与毕先生夫妇的风险保障结合起来考虑,投保一部分以夫妇两人为第一被保险人、孩子为第二被保险人的连身险产品。如新华人寿的“少儿成长绿荫”险,可在家长出现意外时按年度支付孩子的养育金。教育金可用各家公司的专门教育险,也可投保多份保险期限不同的分红保险,到期时领取全额保险金。如10万元5年期的产品可以保证孩子小学期间的花销,10万元10年期的产品保障孩子中学期间的花销,以此类推。

保险知识汇总,农业保险赔多少根据温度来计算


极端天气的增多加大了农业生产的风险,农业保险变得迫切而必需。5月29日,记者从省气候中心获悉,全国首个农业保险温度指数将应于南丰蜜橘,目前,相关保险公司正将试行方案征询南丰县蜜橘产业主管部门及橘农的意见。根据农业保险温度指数,投保后,南丰县蜜橘因冻受损将不再走核灾、定损等常规保险程序,只要根据温度便能得到相应赔付。

本月中旬,南丰县部分蜜橘主管官员及种植户参加了一个座谈会。会上,保险公司向大家征询蜜橘农业保险温度指数方案意见。根据这份方案,蜜橘投保定损将以温度为主要指标,具体为:气温降至-6℃至-9℃,每亩蜜橘将得到400至1000元的赔付。

据省气候中心主任殷剑敏介绍,农业生产与气候指数紧密相连,温度、降雨量等都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在国外早已成为农业保险的定损指数。此次省气候中心将南丰县历史气象资料与蜜橘历史生产状况、受灾情况等数据,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计算,最终得到了蜜橘农业保险温度指数。国外农业保险气候指数运行实践表明,与传统的保险产品相比,这一模式能够降低保险行业的工作量及道德风险,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受灾群众的灾后自救积极性。因为得到的赔付多少依气候指数而定,灾害发生后,他们没必要“保护受灾现场等保险公司来核灾定损”。据南丰县蜜橘产业局局长吴德志介绍,作为全省农业保险试点县之一,南丰县从去年启动了蜜橘农业保险工作。保费由省市县财政补贴60%,橘农自掏40%。全县约有5%左右的橘园投了保。超大南丰基地负责人李应根说,这项政策性农业保险既惠农又惠产业,橘农每亩只要掏24元,如果没有灾害,最终还会返还20元,实际每亩只要负担4元。他公司2000多亩橘园全都投了保。

“南丰蜜橘受低温影响很大,以温度来定损能够极大调动橘农投保的积极性。因为赔付将变得更加公开透明,不用担心定损时的不确定性。”南丰县蜜橘产业相关人士表示,“但现在方案起始温度太低,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只有1991年等两年的气温低过-6℃,并且,随着南丰蜜橘品种的衍化,现在其抗寒性不如从前,-3℃会出现小枝条冻死,-4℃会出现二级枝条冻死,都影响来年产量。因此建议能将赔付的温度门槛调高一些。同时,也应考虑小气候因素,像去年南丰县最低气温达-3℃,平原的橘树没受多大损失,但山区气温更低,受损严重。”

保险知识,设计家庭保险保障规划


跟个人投保比起来,给一个家庭规划保险保障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比如投保的先后顺序、保费分配的主次等等,一份科学合理的家庭保障计划既能做到省钱又能使得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得到应有保险保障,从而搭建起坚固的家庭保障金字塔。

第1步

重点保障家庭支柱

保险专家表示,在给整个家庭构建保障计划之前先要给所有的家庭成员排序,理性地按照收入、家庭对其的依靠程度等因素按序排列,从而明确家庭中的支柱。毋庸置疑,应该对家庭支柱投入最多的保障费用,因为一旦家庭的顶梁柱遭遇意外,对整个家庭造成的影响将是最大的。

许多父母总会为孩子买许多份保险,如寿险、意外险、健康险以及金额较高的教育险等等,但却忽略了自己的保障。保险专家指出,这种做法不可取,父母应该先给自己上足保险,才能给孩子一个坚实的支柱。其次,根据规定,未成年人的死亡赔付不能超过5万元,部分地区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可以达到10万元,过高的保额就等于浪费。此外,对于还处在双人世界的家庭来说,如果家庭两位成员的收入相当,应该以风险较大人士为主要投保对象,在投保顺序和预算保费首先向其倾斜。

第2步

意外险夯实金字塔基

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在所面对的风险中,最难以估料和防范的要属意外风险了。保险专家表示,意外险是构建家庭保障金字塔的基础,意外险自身也具有保费低廉保障宽泛的特点。最基本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障的时间和地点很广泛,不论是平日里工作还是出门旅行,只要符合意外险保障责任条款,都可以得到赔付。而其费率一般每年为保额的千分之二左右,比如10万元的保额,保费大概在200元左右。保险专家建议,每个家庭应该以家庭年收入的5-10倍作为家庭所有成员意外险总保额的标准,如果家庭有房贷、车贷等贷款负担的,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意外险保额。

保险专家还提醒,家庭成员在选择意外险时要细化,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投保相应的险种。而对于一些经常出差或者每年都有几次旅行计划的家庭,应该选择长期意外险。因为选择一年期的或者更长期的意外保险总比每次出门前投保航意险、旅行险来得方便,价格也更加实惠。

第3步

附加医疗保险不可少

由于意外保险只是针对死亡或残疾进行理赔,而对意外引起的医疗费用不予给付,因此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在意外险基础上附加医疗保险或者住院保险就是很必要的。这些险种能够保证一些意外发生后投保人的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不过附加医疗险的保额没有必要定得太高,因为不造成残疾的意外事故治疗时花销不会太多,这样也能减少家庭总体保费的支出。当然,如果家庭的主要支柱成员在其单位已经团体购买了门急诊医疗、住院医疗保险或是有相关的就医报销制度的,那么这笔保费也是可以省下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