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保险知识汇总,养老金制度结构性改革与寿险公司市场定位

2020-10-26
寿险养老险保险规划 养老保险规划与配置 保险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国际养老金制度结构性改革的浪潮普遍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出于增加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促进养老金制度在缴费和受益之间的公正性及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西方各国开始探索养老金制度结构性改革的途径。在世界银行、IMF等国际机构的强力推动下,拉美各国、东欧经济转型国家及其他亚、非发展中国家也相继着手进行养老金制度的结构性改革。一时间,养老金制度的结构性改革大有演变为一种国际潮流的趋势。国际养老金制度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实践及其政策取向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养老金制度整体结构的调整;其二,政府主导下的公共养老金计划运行机制的转变。

所谓养老金制度整体结构的调整,即调整政府主导下的公共养老金计划的待遇水平,改变公共养老金计划在老年退休收入中“独占鳌头”的局面,引导和鼓励发展各种私人养老金计划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计划,将构建多支柱养老金制度体系作为制度改革的目标。多支柱养老金制度体系一般至少包括三个支柱:

第一支柱:政府集中管理、通过政府一般税收收入融资或企业与个人缴费融资的强制性养老金计划,一般覆盖全体国民或居民,提供最低的退休收入保障,起预防老年贫困的作用。养老金受益资格往往基于国民权或居民权来确定,或者是基于受益人家庭经济状况审查的基础上来确定。

第二支柱:私营化分散管理、引入个人账户、实行基金积累制的强制性或自愿性养老金计划,各种企业年金计划就属于此范畴。

第三支柱:各种自愿性养老储蓄计划,比如商业寿险公司提供的各种养老保险产品,美国的个人退休储蓄账户(I-RA,IndividualRetirementAccount)也属于此范畴。

而政府主导下的公共养老金计划运行机制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增加预提资金积累,即融资机制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基金积累制或完全基金积累制转变,以此来缓解人口老龄化给养老金制度造成的压力;其二,公共养老金计划的给付结构由待遇确定型(即DB计划,DefinedBenefitPlan)部分或全部向缴费确定型(即DC计划,De-finedContributionPlan)转变;其三,引入私人部门管理运营积累的养老基金,并实施多样化的投资资产组合。

中国养老金制度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实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退休费用社会统筹改革,至今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虽然中国的养老金制度并未最终定型、尚在制度选择过程之中,但20年的改革实践,已经确立了一些基本原则,改革的方向也日渐清晰。从养老金制度体系的整体框架来看,中国养老金制度体系将一如既往地以构建和完善多支柱的养老金制度体系作为改革的长期目标。现阶段将致力于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包括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实现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分账管理;创新养老基金的管理体制,尝试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增加养老基金资产组合的多样化选择;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等政策选择。

国际国内养老金制度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实践和未来走向已经清楚地揭示:伴随着养老金制度结构性改革进程的推进,寿险公司在老年经济保障领域中的地位将日益凸显;养老金制度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取向,客观上要求寿险公司调整其在养老保险市场中的定位,以便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产品开发、资产管理、客户服务以及精算、销售等方面的优势。具体而言,我国寿险公司在养老金市场的定位应着重于下列几个方面:

其一,理论和实践经验均表明,养老金给付的年金化是解决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长寿风险的有效途径。顺应养老金制度改革的现实需要,寿险公司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年金产品设计和提供方面的既有优势,积极介入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给付。

其二,寿险公司的经营特性,决定了其在管理长期性货币资金方面拥有确定不疑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及信息优势。积极谋求参与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应成为寿险公司市场开拓的战略选择之一。

其三,寿险公司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年金账户管理、年金产品设计和销售、精算咨询等方面的既有优势,积极开拓企业年金市场。具体而言,寿险公司参与企业年金市场开拓应着重于下列几个方面:1、积极创造条件,谋求充当企业年金基金的法人受托机构;2、充分发挥寿险公司在年金账户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及先进的账户管理技术系统,充当企业年金基金的账户管理人;3、充分发挥寿险公司在年金产品设计方面的既有优势,积极开发适应企业年金市场需求的年金产品;4、充分发挥寿险保险公司既有的精算专业力量,为企业年金产品设计、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其四,鉴于养老金制度结构性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保障面有限的现实状况,应充分发挥寿险公司的专业化经营优势,优化资源配置,致力于商业养老保险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

其五,鉴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严重滞后及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寿险公司应组织力量、加强研究,积极开拓农村养老保险市场。

相关推荐

保险知识汇总,公务员养老金 “碎片化”制度要改革


■现在的社会平均工资,(养老金)平均替代率大约是50%,机关要比企业高出1.1倍,事业单位要高出0.8倍

■公务员的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方案也在讨论,征求意见稿也在多次讨论,是不是跟企业或跟事业单位同步,可能有一点差异,但公务员肯定要改的

■事业单位改革向企业看齐,到底看齐什么?现在企业的养老制度,就说得不是很清楚,它叫社会养老保险,也叫基本养老保险,但它到底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养老金?还是把他一辈子职业生涯的职业养老金都加进去了?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广东是试点省份之一)举国关注。4日晚,央视《新闻会客厅》邀请两位研究养老保险的专家:清华大学养老金工作室主任杨燕绥教授、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所长郑秉文教授,剖析此次改革的方方面面。

事业单位养老金将缩水一半?

主持人李小萌:现在改革方案最让人关注的其实是那句话“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按照企业模式计发”,那就请两位算一下:一名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职工资是每月5000元,若按现行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计算,他退休可以拿到多少钱,假设他的工龄是35年吧。

杨燕绥:按现行制度,如果这5000元是最后的基本工资,那他退休后最少应该拿到4000元。

主持人:跟现有工资差距不是很大。但如果改按企业的方式来计发,退休后能拿多少?

杨燕绥:目前企业养老金平均是2000元左右。

主持人:差距非常大。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养老金就面临一半的折损?

郑秉文:这种理解应该是对的,现在的社会平均工资,(养老金)平均替代率大约是50%,机关要比企业高出1.1倍,事业单位要高出0.8倍。

公务员“肯定要改”但有差异

主持人:现在改革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不是就是要让事业单位人员在退休之后的工资拉下来这么多,真相是什么?

杨燕绥:我觉得目的主要有三个,现在事业单位养老金跟企业比较,有一些不协调。其一,事业单位员工不交养老金,不缴费领养老金这总是不公平的。其二,身份壁垒,大家都是工作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差距就这么大,他们之间互相流动也没有办法。其三,待遇差距,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养老金确实比企业高很多,影响社会和谐,需要改革。

主持人:既然说公平是改革的目的,那为何公务员不纳入进来一起改呢?

杨燕绥:我想公务员会改的,这个一定要改。因为公务员的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方案也在讨论,征求意见稿也在多次讨论,是不是跟企业或跟事业单位同步,可能有一点差异,但公务员肯定要改的。

主持人:还有一个关注点就是,当企业退休人员说,我的待遇不如事业人员时,他并不是希望把事业人员的待遇降到跟他一样,而是希望自己能够升上去,但现在结果跟大家期望的不一样,这又怎么解释?

杨燕绥:事业单位改革向企业看齐,到底看齐什么?现在企业的养老制度,就说得不是很清楚,它叫社会养老保险,也叫基本养老保险,但它到底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养老金?还是把他一辈子职业生涯的职业养老金都加进去了?企业的养老金本身就不太清楚。我觉得,如果我们有一个基本养老金制度,再有一个职业养老金制度,分开说,问题就没这么难了。

“碎片化”制度要统一也不难?

主持人:目前针对不同的人群,有多少种不同的养老方式?企业是一种,事业单位是一种,行政单位是一种,农民或者农民工又是一种,这说明什么样的问题?

郑秉文:说明我们的养老金制度不是统一的制度,是一个“碎片化”的制度,这必然会出现待遇差距。

主持人:这种制度的“碎片化”,怎样解决,能不能把它统一化?

杨燕绥:我认为,咱们现在讲“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如果我们的社会统筹能真正变成叫“社会统筹国民化”,由政府承担责任来给每一个退休的老人发一份吃饭的钱。这是最基本的养老金,大家都一致,不管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抑或企业职工、普通居民。

而另一部分,我把它叫做“个人账户全民化”,每一个人当他有收入的时候,他都得择时、酌情地去储蓄养老金。到退休时,我们自己又创造了一份养老金,你工作30年,他工作40年,那就应该他高,这样没什么不公平的。

养老金,养老金为市场提供充裕流动性


美国养老金制度有三大支柱,分别由政府强制性养老金、雇主养老金与个人储蓄养老金构成。雇主养老金计划是美国养老金计划的第二支柱。美国政府为鼓励其发展,给予了税收优惠的政策扶持。比较著名的种类有401K计划,401K计划中资金可用于投资多种资产,其中也包括股票与共同基金。因此,在401K养老金计划推出后,来自401K计划的资金为股市提供了流动性支撑。从当时的股市表现来看,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自1982年起进入了长达22年持续上涨阶段。

对于资本市场来讲,预期是引起市场波动的主要因素。理论上,美国401K的出台会引起投资者对流向股市的资金量增加的预期。而资金作为保证资本市场正常运转的血液,短期内由于预期的作用,理应会对股市有拉升的作用。

在1978年401K条款被创设之后,当年股市一路上涨,达到了阶段性高点,这一过程持续了约半年时间。而在1981年具体规则被追加之后,市场在第二次石油危机的背景下的快速下跌过程中出现了阶段性的企稳。在罗斯401K方案被引入的1998年1月2日后的半年期间,代表大盘股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涨势好于代表小盘股的纳斯达克指数。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美国历史上推出401K计划后,可能通过预期的作用,短期内对市场有一定的提振作用。而中长期的走势主要还是由实体经济运行所决定的。

保险知识汇总,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市场化制度将优化


姚刚表示,基金业经过2007年在管理资产规模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后,近几年遇到增长的瓶颈,基金管理业绩也不如人意。

“如何取得突破?是行业讨论的焦点。业界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姚刚称,共同探讨从基金管理向资产管理转型,以实现行业发展的突破,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他就此从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了阐述。

从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看,首先是《基金法》的修改工作有序推进,私募基金有望纳入《基金法》的调整范围,理财产品的监管标准将得到统一,奠定了从基金管理公司向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法律基础;其次,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市场化、专业化的制度和基金的长期积累制度都将进一步优化,使行业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提供特定资产管理业务能成为可能;再次,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深化,基础投资品种日益丰富,交易机制更为完善,为行业向不同投资人提供各种需求的资产管理服务提供更多的选择。

从行业发展的内部条件看:

一是行业整体合规情况趋于好转。经过不断督促并加强行业遵守“三条底线”情况的监管,尤其是对于几件“老鼠仓”案件的查处,行业坚持“三条底线”的重视程度、合规意识大幅提高,合规范围大幅改善;

二是行业人才储备显著提高。目前,从业人员已超过1万人,比2007年增长了近65%,证券业协会注册的基金经理达600多人,比2007年增加了69%。行业发展人才先行,有了人才基础,行业转型发展才有可能;

三是制度建设和监管手段不断完善。公平交易和不同投资人合法权益的基础性制度已经建立,基金监管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对不同资产管理组合公平交易的监控,为行业转型提供监管保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金行业向资产管理行业转型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环境的有利不能替代行业的努力。”姚刚称,基金行业要有所突破,需要监管者和行业转变观念,勇于创新。

“我相信,只要大家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一定能实现把基金管理公司建设成为专业精良、治理完善、诚信合规、运作稳健的现代资产管理机构的目标。”姚刚最后表示。

养老金,公务员养老制度改革 廉洁年金制度成重点


最近,我国政府第一次向社会大众公布了中国在三中全会上制定的改革方案,方案中很详细的从社会各个方面进行规划。对于我国事业性单位,方案中也提出相应改革方案,即廉洁年金制度,只要这些公职工作者在工作年限内没有什么贪污违纪情况,在其退休后可正常领用年金。率先从公共部门及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新提拔干部做起,加快官员公布个人财产进度。

此前几天,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养老金双轨制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并将建立符合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职业年金。——显然,公务员廉洁年金制度很可能会建立,用以“赎买”养老金双轨制的并轨。

有评论尖锐地指出:建立符合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职业年金,与公费医疗改革后的补充医疗补助一样,都是以并轨之名建立新的双轨,让双轨制以一副新皮囊继续存在。这样的质疑非常有道理:为什么涉及少数既得利益的改革,总要通过这种“赎买”的手段?为什么舆论千呼万唤的“公平”,历经阻挠后换回来的,却往往只是“新瓶装旧酒”?

当然,廉洁年金性质似乎有点不一样,因为,要未犯重大错误或未发现腐败行为,退休后方可领取。接下来的问题是,何谓“未犯重大错误”?又何谓“未发现腐败行为”?评价的标准在哪里?评价的权力又该由谁来掌握?如果仍旧只是由“权力评价权力”,则“官官相护”的潜规则,难免会继续流行。需要纳税人掏钱的公务员廉洁年金,绝不能只为建立而建立。

其一,建立廉洁年金,必须以官员财产公开作为前提。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连官员财产都不公开,如果连子女就业情况公众都不知道,官员拿什么证明自己“廉洁”?所谓“未发现腐败行为”,其实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很有一比;在反腐问题上,不应该是只要“未发现腐败行为”,就被认为清廉,而应该是凡不肯自证廉洁的,公众都有理由怀疑腐败。

其二,建立廉洁年金,必须以养老金彻底并轨作为前提。既然建立了廉洁年金,作为特权存在的机关养老金,就必须彻底废除,公务员和普通民众享受一样的社保权利,履行一样的社保义务。说白了,社保缴费公众缴多少公务员就缴多少,退休金公众拿多少公务员也拿多少。

其三,建立廉洁年金,必须以对贪腐行为零容忍作为前提。众所周知,比起内地腐败分子动不动被判十年八年,香港惩治力度要逊色很多;但香港廉政公署有一个绝招——“零宽容”,就是贪污1元也是贪,廉政公署也要查。只要被起诉的贪污罪成立,这个人就将失去高达几百万港元的养老金和公职。我们既然也要建廉洁年金,就也必须对贪腐行为零容忍。

廉政年金实际上就是一种养老保险,有利于与社会养老保险进行接轨,但也并不等同于社会大众缴纳的养老保险金。设立廉政年金制度,旨在督促公职人员廉洁为民,是防腐工作的有利手段,促进营造廉洁社会氛围的宗旨。

保险知识汇总,上海养老金改革的相关问题探讨


“基金现收现付的压力是减轻了不少,但整个养老金账户的亏空很难填补。”在养老金账户调整运行近半年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人士坦言相告。

按照人保部的有关规定,自2005年起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的规模由(本人上年工资总额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这项改革各地进度不一,上海迟至今年方始启动。

人保部的意图是充实社会统筹账户,并通过经营增值使养老金账户转为良性运行,但实际运作情况并不乐观。即使是在账目比较清楚、个人账户相对较“实”的上海,养老金支付压力也一直在加大。“财政每年给100个亿补亏空。”前述人保局人士称。

据悉,关于是否有必要建立个人账户,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曾为上海市做过课题研究。课题负责人、复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教授和封进副教授的相关论文指出,养老金本质上是退休一代以一定的方式索取当前的产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应该包括一系列的产业及公共政策调整,而采用何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第二位的。

账户亏空难填

根据人保部新规,今年起养老个人账户里的资金总额有所减少。“直观地看,就是用个人的钱去救社会统筹资金之急。”江苏省某市人保局副局长表示。

3%的资金划拨,确实大大缓解了养老金社会统筹的支付压力。以上海为例,企业年金存量的总体规模约在180亿元至190亿元之间,3%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但由于历史欠账,养老金实际运行很不乐观。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框架设立于1997年,养老保险费的60%进入现收现付制的统筹账户,40%进入对应于基金制的个人账户。在现收现付制下,制度的第一代人享受到了作

为馈赠的养老金,由此产生了一笔债务;个人账户几乎全部被用来支付现有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因而成为一种名义账户。因此我国的养老金账户可以说是几乎没有积累,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到来,支付压力将难以承受。

从筹资这头来看,养老金“开源”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我国养老保险的缴费率从1991年的16%增加到1997年的24%,已经到达比较高的水平。

国资委的研究人士曾透露,将来可能考虑让一部分国有资本的收益和支出进入社保、养老,并使之进入国家财政年度预算的总盘子,但上述设想停留于中长期规划。

转轨效应不定

养老金现收现付制的运行遇到财务困境、公共财政受到很大压力时,基金制就显得很有吸引力。据分析,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引入个人账户,也主要是基于现收现付制的负担日益沉重这一事实。

但是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表明,对中国而言至少有两个问题无法回避:一是从现收现付制转向基金制所涉及的转轨成本;二是养老金基金制可能会给老年保障增加额外的风险,即利率风险。

复旦社保研究中心的报告认为,以宏观经济的视点来看,如果产出保持不变甚至下降,那么即使是基金制也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形下,产品市场将难以避免通货膨胀的后果,资本市场将难逃资产缩水的厄运,由此,养老金的实际价值必然遭到贬值。报告指出,改革养老保险体系的关键是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产出。

“对上海而言,如果不进一步产业升级,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几乎无解。”参与上述课题的复旦社保研究中心人士说,这将涉及技术进步、福利制度、收入分配等诸多更广义改革。

保险知识汇总,养老金金额与缴费基数有关


长春市民郭洪珠对养老金的发放数额存在异议的事情见报后,市民陈先生也深有同感。他同样不解,为何自己所交的个体养老金是高档,所开养老金的数额却有些少。对此,记者从吉林省12333劳动保障信息咨询服务热线了解到,缴费基数作为核定养老金待遇的一项重要因素,对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有较大影响。

吉林省12333劳动保障信息咨询服务热线的工作人员表示,根据相关规定,1995年6月30日前的国有企业职工,在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或者中止劳动合同后,以灵活就业人员方式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时,按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缴费确有困难的,本着自愿原则,可选择按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80%或60%为缴费基数。而目前养老金所开的数额,与缴费基数有关,从目前来看,郭洪珠所开的养老金是正常发放。

个人参加养老保险,退休后能开多少钱是参保人员关注的焦点。对此,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城镇个体工商户业主、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可选择按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0%、80%、60%申报缴费。各类参保人员达到退休(养老)条件后,按统一规定的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和待遇调整办法执行。由于基本养老金多少与退休前缴费基数、缴费年限、退休年龄及退休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有关,个别参保人员可能会存在有的年度选择高缴费基数缴费,有的年度选择低缴费基数缴费,在其退休时计算养老金待遇时会按照缴费时间全程考虑,在缴费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缴费基数高的年份越多,相应的养老金也就越高。

养老金即退休金改革展望_保险知识


中国社会要实现和谐有序法治的发展,就应该及时顺应民声,改革体制中不公平或不合理的制度,退休金也称为养老金,从养老金缺口来看,其争议声不断。如何平衡目前养老体系的公正、公开、公平与信息透明,是一件非常紧迫的问题,可以说取消"双轨制"制度时不我待,也是我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的关键与困惑点。

从近期社会关注的焦点来看,养老金的改革动向再次成为社会焦点,先是清华大学某教授提出的延迟退休论受到国内学者广泛质疑,然后是养老金改革方案最早年底公布的信息传出。笔者观察认为,中国目前养老金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取消“双轨制”。中国实行的是养老金“双轨制”的退休制度。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则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这种“双轨制”使得企业退休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养老金收入上的差距极为不合理。

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此类制度的不完善所引发,比如目前我国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九成;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0%和40%左右。且大部分是民营经济性质,其按照《劳动法》,其所有员工则要缴纳养老金,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在缴纳养老金的同时,看到是另类不缴纳,退休时反而倍高于己的现状,这样的现实恐怕难以让所有纳税人承受。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但在退休时才发现自己养老金方面的不公平待遇。

2012年11月26日,人社部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这份文件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农保、城居保缴费人群之间的转移接续作出规定。其基本原则是,个人账户储蓄额可以全部携带并轨,但在缴费年限计算上,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入新农保、城居保,原缴费年限可以直接承认接续,但新农保、城居保转入职工保险的,年限不得累计计算。这一《办法》被学界评价为“补丁”政策,因其只支持了人群从城市到农村的单向流动,并不支持城镇化的向上流动,缺少吸引力。实际上,若不能做到养老金全国统筹,类似转移接续方案,对参保人并无吸引力。

2010年初,《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出台,理论上,农民工跨省流动,可以将养老金携带转移。但由于手续繁杂,2011年,全国办理跨省转移手续的农民工总量只有24.4万人,仅占当年参保农民工的0.6%,影响微乎其微。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未沿用过去官方话语体系中常用的“提高待遇、稳步推进”等提法,是“顶层设计”正在酝酿的表现。这位人士认为,过去十年,中国的养老金制度在扩大覆盖面上成绩明显,但在最关键的制度可持续性、弥补空账、承担转制成本、破除双轨制等“攻坚性”改革上,几乎没有推进。而未来十年,财政负担的将显著扩大、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已容不得继续拖延。

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基本养老金制度,以什么样的力度推动改革,如何支付改革成本,皆是无法绕过的核心问题。中国社会要实现和谐有序法治的发展,就应该及时顺应民声,改革体制中不公平或不合理的制度,从养老金缺口来看,其争议声不断,去年底中国社科院与中国银行相关专家均指出我国养老金缺口未来巨大;国际投行巴克莱集团分析报告指出,我国最大风险是养老金缺口。

因此如果将事业与公务员纳入缴纳范围,某种程度上对于增加养老金总量具有积极意义。如何平衡目前养老体系的公正、公开、公平与信息透明,是一件非常紧迫的问题,可以说取消“双轨制”制度时不我待,也是我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的关键与困惑点。

养老金,美国私人养老金制度镜鉴


中国还只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也才10多年,企业年金建立也不过10年,因此,中国目前的养老金总储备规模仍很小,大体只相当于美国的1/50。相比之下,中国私人养老金(企业年金)发展严重滞后,其储备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中国养老金市场发展的最大制约和短板,相反,这正好是美国养老金市场的最大优势和强项。为此,我们不妨借鉴美国私人养老金发展的成功经验,全力推进中国私人养老金市场的大发展。

归纳起来,美国私人养老金市场的大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美国工会力量强大,它不仅能够代表雇员利益与雇主进行公开博弈,而且还能迫使雇主在提高雇员福利安排上更加自觉、主动。

第二,美国养老保障体系始终强调“三条腿走路”,国民不会单一地依赖社会保障,而是更多地依靠雇主提供的补充养老福利,此外,政府和雇主都十分注重私人养老金与公共养老金之间的整合与协调。在中国,城市人养老保障主要靠社保,而农村人养老保障则主要靠自己或是“养儿防老”。

第三,美国的各类私人养老金几乎覆盖了美国国内所有雇员。在中国,私人养老金就是企业年金,因此,它仅仅只覆盖少数企业职工,而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则根本就没有私人养老金之说。

第四,制度创新。从DB到DC,从DC到401(K),从大企业适用的计划到小企业实用的计划,从货币类计划到股权类计划,不同类型的私人养老金计划,分别适应不同的雇主及雇员,这为私人养老金计划的扩面与普及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在中国,企业年金管理办法仍很简陋而粗糙,无法适应现实需要。

第五,税制优惠、政策导向。1978年美国税法改革前,私人养老金的税收优惠主要局限于雇主缴费;1978年美国税法改革后,美国私人养老金的税收优惠又同时赋予了雇员缴费,这极大地调动了雇主设立私人养老金计划,以及雇员参加私人养老金计划的积极性。在中国,目前企业年金只对雇主缴费有税收优惠,而对雇员缴费则不能采取延迟税收的优惠政策,这不利于雇员督促雇主建立企业年金计划。

第六,美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它为美国庞大的私人养老金提供组合投资与保值增值的平台,反过来,庞大的私人养老金“入市”,也为美国资本市场提供长期资本的巨大支持。这正是美国资本市场与美国养老金市场的强强联手与良性互动。在中国,养老金总储备规模还很弱小,它与资本市场规模无法匹配,即便这些养老金全部入市,也对资本市场产生不了多大影响。

市场定位,保险目标市场(三):保险市场定位策略(上)


 一、市场定位的概念

 保险企业确定目标市场后, 就要考虑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中, 本公司如何顺利进入目标市场并打开局面的问题, 这就是市场的定位。所谓市场定位, 就是保险企业根据现有竞争者产品的情况以及消费者对该种产品的认识, 经过一系列的创新活动, 实现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 并通过有效的营销组合影响顾客对该产品认同的管理过程。也就是说, 企业通过对竞争者产品特征和消费者对该类产品认识的调查研究, 确定本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应有的准确位置, 以便形成本公司竞争优势。市场定位是企业全面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关系到在竞争的市场上, 本企业及其产品能否形成竞争力的大问题。

 创新性是市场定位的生命, 而创新性又是通过“ 差异化”来实现的。所谓差异化, 其实质就是强调保险产品、服务和营销等方面的特色化、个性化和人性化, 它是一种现代保险营销与管理的新理念。在我国随着加入WTO 后中外保险竞争主体的迅速增多, 要求各保险公司在产品、经营、管理和服务上更富于创造性和竞争性。

 二、几种定位方式

 市场定位显示了一种保险产品或一个保险企业同类似产品或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定位方式不同, 则形成的竞争态势就会不同。下面分析三种主要的定位方式。

 ( 一) 避强定位

 这是一种避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而另辟蹊径采取填补空白的市场定位法。

 其优点是能够在“ 人无我有”的新市场上, 形成自身的局部优势, 迅速站稳脚跟并在消费者中树立起品牌形象。由于这种定位法使市场竞争风险较小, 成功率较高, 常常为多数企业所采用。但空白的细分市场往往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细分市场。例如, 2002 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推出的“ 保险大超市”, 所提供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对客户来说, 具有相当程度的特质性, 难以替代; 对国内外的同业竞争者来说,“ 超市”

 里的产品和服务, 难以模仿, 或者模仿的成本极高。“ 保险大超市”是兼容优良产品和宽广适应性为一体的各类保险产品的荟萃场所, 具有很明显的填补空白的性质。

 ( 二) 优势定位

 所谓以优势定位, 是指在所选定的目标市场上, 保险公司通过对于自己优势的充分发挥, 在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的定位方法。这种定位法要求: 首先保险公司要通过与竞争对手比较, 找到自身的优势所在; 其次要通过调研明确市场最需要的是什么; 再有要能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即正确选择竞争优势; 最后保险公司要善于运用各种方式如通过广告或代理人宣传自己的优势等。主观的优势和客观需求的有效结合, 就是本公司的最佳定位。例如, 我国的企业年金市场引起了寿险公司、银行、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多种金融公司的关注。但与竞争者比较, 寿险业经营企业年金业务具有诸多其他金融机构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因此, 寿险公司充分发挥本身的优势, 开发独具特色的产品, 定会在年金市场上有一番作为, 找到它最佳的市场定位。( 三) 迎头定位迎头定位是一种敢于与最强大的竞争对手以“ 唱对台戏”方式进行的定位方式。显然, 这是一种危险的战术。但有的企业认为这是一种更能激励自己奋发上进的可行的定位尝试, 一旦成功就会取得巨大的市场优势。运用这种定位方式, 企业应清醒地估计自己的实力。由于这种定位法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一般公司对它的选用持慎重态度。

 ( 四) 重新定位

 重新定位也叫调整定位。这种定位在两种情况下可以采用: 一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实践后, 发现原有的市场定位不成功, 产品打不开销路; 二是企业产品在市场推出后, 获得成功, 有更多的消费者对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 需要重新定位。

 当市场定位在细分市场上进行时, 要求同时运用市场细分化和产品差异化两种策略。市场细分化的着眼点是要针对不同的顾客群的需求特点开发不同的产品, 是一种市场导向型策略; 产品差异化的着眼点是已经存在的产品, 使产品具有某种特征是为了与竞争者的同类产品相区别, 因而是一种产品导向型策略。企业以市场细分为基础选择目标市场, 这是运用细分化策略; 可见, 细分化和差异化都是市场营销战略的组成部分。把细分化与差异化对立起来的认识不符合现代营销的要求, 付诸实践是有害的。

养老金,完善养老金制度 应对养老金缺口 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


近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在“发展平台经济与促进区域合作”高峰论坛表示,坦承养老金确有缺口,并建议通过完善养老制度,以达到收支平衡。

戴相龙指出:“把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加在一起搞支付,这叫现收现付,这个没有缺口,15年以后都没有缺口。但个人账户在退休时,这些钱都是他的,这时候缺口就非常大了,那时的政府就没法平衡,那是后患无穷的。”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刘福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养老保险制度诞生的第一天起,其现值与未来值的矛盾就存在,而且至今看来也是一个解不开的扣,养老金对财政补贴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他建议从根本上跳出社会保险的传统套路,走社会保障的路子,即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实行目标补贴、按需分配的原则。

戴相龙认为,完善养老金制度可能涉及延长退休年龄和养老金缴纳年限等措施,“比如养老金交30年,就可以获得养老金了。那今后30年不行,可能要交35年。现在60岁退休了,将来可能63岁退休。”

据刘福垣介绍,美国财政补贴占养老金60%以上,退休年龄延长到67岁,还捉襟见肘。以美国的经济实力,在保险范围内都解决不了现值和未来值的矛盾,说明此路不通。“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坚持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能够克服基金的现值与未来值的矛盾,都不得不逐步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刘福垣表示。

不少专家认为,除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应对养老金缺口更需要保值增值。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中心主任杨燕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主要是‘货币养老’形式,货币养老只能满足日常养老开支,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需要从货币养老向盘活养老资产的方向转变。”

“养老金投资股市应选择比较能够创新的公司,他们一定能够产生可以分配的价值,这个价值是整个经济发展中的亮点。”杨燕绥指出,如果没有养老金,不仅是资本市场规模无法扩大,资本市场的产品也不均衡,因为资本市场需要长期投资。西方几十年的经验已经证明,养老金可以和资本市场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