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保险知识,养老保险女性费率比男性高的原因是什么?

2020-09-29
养老保险的基本知识 养老保险知识 养老保险知识普及

保险公司各种保险产品费率的厘定都是以生命表为依据的。生命表为保险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死亡率,用以预测某一特定的被保险人组在特定年龄的死亡人数。说的具体些,就是某个特定群体,在特定时间内的死亡情况。生命表的数据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的,每一个年龄都对应着一个不同的死亡率,从而可以确定不同年龄相应的费率。所以,一般地说,年龄大的人要比年龄小的人交费多一些。道理很简单,年龄越大的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要高于年龄小的人。

通常生命表又按照性别对应着不同的死亡率。通过对生命表的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为长寿,在任何年龄段上,女性的死亡率都低于男性。对于人寿保险(即通常保险业务人员经常推销的那类保险)来说,死亡率越高,则相应的保险费率也越高。因为,女性的平均寿险高于男性,所以同类保险,女性的保险费率要低于男性。因此,投保重大疾病保险男性交纳保险费的费率高于女性。

而年金保险即养老保险则恰恰相反。我们知道,年金保险是以年金领取人的生存为给付条件,所以健康状况良好、预期寿命长的人更愿意购买年金保险。一般地说,年金保险分两种给付方法:一是到规定的年头后,一次性给付;另一种是到一定的年头后,每年或每月领取固定的保险金。

因此这种逆选择恰好与人寿保险中的逆选择相反,在人寿保险中,逆选择主要是那些预计自己近期要得病或担心自己近期有风险的人;而年金保险的投保人的考虑点却是自己会很长寿,担心自己退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收入,所以希望通过投保年金保险,使自己在长寿的同时还能领取一笔固定的收入。年金保险费率是随着死亡率的提高逐渐下降的。由于女性的预期寿险高于男性,保险公司在给付年金时,对女性的给付时间往往会长于男性。

相关阅读

个人账户,什么是个人空账? 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解决?


实行个人账户后, 不同年龄的职工因缴费年限的不同而出现个人账户资金不同, 针对这种情况, 目前采取了不同的办法来计发养老金。通俗地说, 就是“新人新办法, 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

“新人新办法” 是指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改革方案实施后参加工作的新职工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当他们到达法定退休年龄退休时, 一律按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储存额, 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

“老人老办法” 是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方案实施后 3年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退休的职工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该办法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按改革前原办法计发的养老金, 即在三年内退休的职工, 保持原有计发养老金的办法不变, 冻结在改革上一年度的水平, 另加各类价格补贴。二是按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的一定比例增发养老金, 确定增发比例的依据是使同一工作水平的职工, 后退休的养老金比先退休的要略多一些,但差距要适当。

“中人中办法” 是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方案实施三年后到达法定退休年龄退休的职工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这种办法将职工改革前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 用系数推算出全部工作年限的储存额, 具体公式是:

月基本养老金 =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 系数 /120在这套制度设计下, “老人” 和“中人” 在过去传统制度下并没有养老金的缴费积累, 所以他们也就无法凭借现在的个人账户领取养老金。实际上, 对于这两部分人的养老金问题,不得不依靠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的缴费积累来支付他们的养老金, 甚至动用“新人”个人账户中的资金来填补“老人”

的退休金, 也就是说, “新人” 账户里的资金被挪用于“老人” 的退休金了, 其结果是“ 老人” 和“中人” 的账户是空的, “新人” 的账户也是空的, 再加上一些企业采取各种手段逃避或拖欠缴费, 这就使得个人账户变的有名无实, 实际上结果是将旧制度下显性的现收现付变成了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隐性的现收现付。这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 并没有达到做个人账户的目的。如何将个人账户做实, 这是解决当前养老保险问题的关键。“ 新人” 账户做实取决于“ 老人” 和“中人” 的账户有来源。“老人”和“中人” 在旧体制下没有实行缴费制, 而是按照当时劳动保险的规定实行现收现付制, 完全由国家包下来, 在财务上有一部分工资不作为企业成本, 而作为企业利润, 上缴给国家, 由国家用于投资, 当职工生老病死时再由国家补偿给劳动者。现在实行新的养老保险制度, 国家对这部分劳动者再予以补偿, 在理论上说完全是公平和合理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进行补偿, 目前提出的比较可行的方案是将一部分国有资产变现, 以作为对“老人” 和“中人”的补偿。

1. 什么是“老人”“中人”“新人”?

“老人” 以及“中人”“新人” 等, 是近年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引入个人账户以后出现的新概念。“统账结合”的实行, 为每位企业在职人员设立一个终身不变的个人账户, 以后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也相应建立一个个人账户。对新参加工作的人员而言, 由于其工作一开始就有个人账户, 就开始记录其个人账户储存额, 因而在退休后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 120即是该职工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养老金, 加上基础养老金, 即是该职工退休时的全部养老金。换句话说, 对“统账结合” 以后参加工作的人员来讲, 其退休时的养老金可以直接用统一制度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加以计算, 不考虑其他因素, 因而将这部分人称为“新人”。而对“统账结合”之前参加工作, 之后退休的人员来说, 由于其“统账结合” 之前的工作年限没有实行个人账户, 则其退休时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中没有体现其“统账结合” 之前的劳动贡献情况, 因而其退休时个人账户养老金不能简单用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 120, 也就是说对这部分人不能简单套用统一制度的计发办法计算其退休时的养老金,而应采取一种过渡的办法。对这种新制度之前参加工作, 之后退休的职工, 习惯上称为“ 中人”。所谓“ 老人”, 实际上是“中人” 的一种, 其概念最早见于上海的方案, 它的含义是“实行个人账户前参加工作, 之后三年内退休的职工”, 相对应地, 上海 将“ 实行 个人账 户三 年之 后退 休的 职工” 称为“中人”。国务院 1995 年的 6 号文件中的办法一也是这么划分的。之所以这么划分, 主要是考虑实行个人账户后三年内退休的职工其个人账户储存额太少, 在采用账户放大法 ( 或系数法) 的情况下, 用它去放大, 推断职工一生的劳动贡献误差太大, 故实行了三年的“缓冲期”。由于现在在计算“中人”

过渡性养老金时, 一般不提倡用账户放大法或系数法, 加上绝大多数地方对个人账户实行的时间已逾三年, 故“老人” 的概念实际操作中已很少出现, 习惯上可统一称为“中人”。

更多请看养老保险目录

保险知识,养老保险是什么呢?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所谓养老保险(或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这一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才自动发生作用的。这里所说的"完全",是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脱离为特征的;所谓"基本",指的是参加生产活动已不成为主要社会生活内容。需强调说明的是,法定的年龄界限(各国有不同的标准)才是切实可行的衡量标准。

(2)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 

(3)养老保险是以社会保险为手段来达到保障的目的。养老保险是世界各国较普遍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参加,符合养老条件的人,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养老金;②养老保险费用来源,一般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或单位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并实现广泛的社会互济;③养老保险具有社会性,影响很大,享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庞大,因此,必须设置专门机构,实行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统一规划和管理。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投保,女性保险保费为何比男性保险保费贵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安全意识在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购买保险的重要性。 不过调查发现,女性购买保险的费用要高于男性,这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男性和女性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投保的时候也有不同的侧重,现在保险市场上有专门针对于男女不同性别定制的保险,在投保费率和投保险种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在选择的时候,我们应该谨慎考量。

尤其是一些养老型的保险,这些养老保险通常都是储蓄性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同一年龄的身体状况都属于标准体,同时在投保的时候大多数的我们都被划分为了这样的标准体。所谓的标准体也就意味着你不用在一款保险产品的基础费率上在增加消费。

但是因为男女生理上的区别,男性和女性在购买同一款养老年金险的时候,男性比女性的保险会稍微便宜一些。

保险业内的相关专家显示,这种养老险产品出现男性比女性低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因为相关科学表明,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寿命是不同的。我们都知道,在调查研究显示下,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是要长于男性的。所以众多保险公司,在大量数据的考量下,得出了一个结论是,女性会活的比男性长,所以在养老险产品方面,将女性养老险的价格提高,有助于更好的收益。

因为在同一年龄的女性的死亡率和死亡风险是要少于男性的,所以还是有很多国家很多地区在商业保险的价格上,女性的价格是要比男性便宜的,尤其是在定期寿险上这样的现象就体现的更加明显。

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是什么


企业和职工有依法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的义务,企业与职工缴纳的费用毫无疑问是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的一种,那么除此之外呢,养老保险基金还有什么来源呢?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一是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和当地政府规定的比例在税前提取。二是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三是国家财政补贴。企业缴费于税前提取也体现了国家补贴。

我国的养老保险由三个部分组成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发达,为了使养老保险既能发挥保障生活和安定社会的作用,又能适应不同经济条件的需要,以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此,我国的养老保险由三个部分(或层次)组成。

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是按国家统一的法规政策强制建立和实施的社会保险制度。企业和职工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在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因其他原因而退出劳动岗位并办理退休手续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退休职工支付基本养老保险金(也称“退休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目前,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确定为58.5%。基本养老金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广大退休人员的晚年基本生活。

企业补充养老保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它居于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层次,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种养老保险的层次和功能上的不同,其联系主要体现在两种养老保险的政策和水平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由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单位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应选择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机构经办。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方式有现收现付制、部分积累制和完全积累制三种。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费可由企业完全承担,或由企业和员工双方共同承担,承担比例由劳资双方协议确定。企业内部一般都设有由劳资双方组成的董事会,负责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事宜。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职工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保险形式。 

由社会保险机构经办的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办法,职工个人根据自己的工资收入情况,按规定缴纳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记入当地社会保险机构在有关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应按不低于或高于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以提倡和鼓励职工个人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所得利息记入个人账户,本息一并归职工个人所有。

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经批准退休后,凭个人账户将储蓄性养老保险金一次总付或分次支付给本人。职工跨地区流动,个人账户的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应随之转移。职工未到退休年龄而死亡,记入个人账户的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应由其指定人或法定继承人继承。

商业养老保险的缺点是什么


商业养老险作为社保补充,越来越受到市民关注。那么市场上的养老功能商业保险有哪些,应当怎样选择呢?

传统的家庭观念及忧患意识,使得中国民众对于赡养父母及退休后的医疗开支较为担忧,应该主动积极规划养老生活,才能轻松面对未来所需开支。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商业养老险吧!

随着养老越来越被关注,商业养老保险也繁盛起来,许多人把商业养老保险当做养老的重点,但是这样是造成一个问题就是商业养老保险只是补充,它也存在相当的缺陷,若一味依靠商业养老保险,也会造成养老的不平衡。

商业养老保险分为四类:传统型养老险、分红型养老险、万能型寿险、投资连结保险。万能型寿险和投资连结保险的领取方式比较灵活,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提出申请,传统型养老保险和分红型养老保险通常有保证领取、终身领取或一次性趸领3种方式。那这四种养老保险各自有怎样的特点呢?

目前,市场上可覆盖养老需求的保险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传统型养老险

预定利率是确定的,一般在2.0%--2.4%,从什么时间开始领养老金,领多少钱,都是投保时就可以明确选择和预知的。但寿险产品预订利率市场化迈出第一步后,未来养老险的利率渐渐更具吸引力。

优势:回报固定。在出现零利率或者负利率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养老金的回报利率。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出售的一些养老产品,按照当时的利率设计的回报,回报率达到10%。

劣势:很难抵御通胀的影响。因为购买的产品是固定利率的,如果通胀率比较高,从长期来看,就存在贬值的风险。

适合人群:比较保守,年龄偏大的投资人。

2、分红型养老险

通常有保底的预定利率,但这个利率比传统养老险稍低,一般只有1.5%--2.0%。分红险除固定生存利益之外,每年还有不确定的红利获得。

优势:收益与保险公司经营业绩挂钩,理论上可以回避或者部分回避通货膨胀对养老金的威胁,使养老金相对保值甚至增值。

劣势:分红具有不确定性,也有可能因该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好而使自己受到损失。要挑选一家实力强,信誉好的保险公司来购买该类产品。

适合人群:理财比较保守,不愿意承担风险,容易冲动消费,比较感性的投资人。

3、万能型寿险

这一类型的产品在扣除部分初始费用和保障成本后,保费进入个人投资账户,有保证最低收益,目前一般在1.75%--2.5%,有的与银行一年期定期税后利率挂钩。除了必须满足约定的最低收益外,还有不确定的“额外收益”。

优势:万能险的特点是下有保底利率,上不封顶,每月公布结算利率,目前大部分为5%--6%,按月结算,复利增长,可有效抵御银行利率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账户比较透明,存取相对比较灵活,追加投资方便,寿险保障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提高或降低。万能型寿险可以灵活应对收入和理财目标的变化。

劣势:存取灵活是优势也是劣势,对储蓄习惯不太好、自制能力不够强的投资人来说,可能最后存不够所需的养老金。

适合人群:比较理性,坚持长期投资,自制能力强的投资人。

4、投资连结保险

也叫“基金的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的手段,设有不同风险类型的账户,与不同投资品种的收益挂钩。不设保底收益,保险公司只是收取账户管理费,盈亏由客户全部自负。

优势:以投资为主,兼顾保障,由专家理财选择投资品种,不同账户之间可自行灵活转换,以适应资本市场不同的形势。只要坚持长线投资,有可能收益很高。

劣势:是保险产品中投资风险最高的一类,如果受不了短期波动而盲目调整,有可能损失较大。

适合人群:比较年轻,能承受一定的风险,坚持长期投资理念的投资人。

交费方式需思量

养老险属于强制存款的保险,如果想要让老年生活比较宽裕的话,存得太少起不到效果,因此相对于健康险来讲,养老险的保费较高,选择不当,容易成为经济负担。所以,选择养老险的要点之一就是量入为出。如果经济条件转好,可以逐渐增加。

对大多数资金还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工薪族而言,最好选择10年、15年或20年期缴方式来存保费。每年(每月)拿出一定量的钱作为保险费,既能满足储蓄养老的需求,又不会造成太大经济压力。缴费期限不同,保费差别会很大。养老险缴纳期限越短,缴纳的保费总额越少。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缩短缴费期限是较为经济的。

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年人,可以选择一次趸缴,或3年缴、5年缴等短期缴费方式。尤其是万能型产品,因为是月复利结算,越早存入,本金越高,收益越高。投资人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做出选择。

领取方式有讲究

万能型寿险和投资连结保险的领取方式比较灵活,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提出申请,传统型养老保险和分红型养老保险通常有保证领取、终身领取或一次性趸领3种方式。保证领取的方式即在一定期限内确定领取额度,如果没到期限被保险人不幸离开人世,可由受益人继续领取到约定期限。终身领取的方式即在约定的年龄开始领取,直至终身,身故还有一定的身故保障。趸领的方式即是在约定的年龄把所有的养老金一次性全部提走的方式。

保证领取型适合对自己的预期寿命不乐观的投资人;终身领取型适合家族有长寿史的投资人;趸领适合没有准备足够的医疗基金的投资人。

农民工,农民工的城镇社保参保率偏低 原因是什么呢


农民工的城镇社保参保率偏低,留下了养老和医疗保障的隐患。农民工养老,不仅仅是农民工自身的事。一个社会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人享有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即使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也应有机会享受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农民工如果不参加任何社保项目,那么未来农民工的社保就可能要由政府财政来兜底。如果问题带有普遍性,特别是考虑到参保率低所隐含的沉重负担,那么财政能否承受,也将是一个问题。人人有份,最终结果只是财政的低水平保障。这样的保障很可能于事无补,而流于形式。只有在市场和社会解决好主要问题之后,财政的兜底才能真正有效。

农民工不参加城镇社保,是因为农民工短视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农民工参保率低,反映的是这样的制度对农民工缺少吸引力。农民工参保,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当准入条件因为不太规范的企业用工制度而不具备时,即使农民工想参加城镇社保,那也是不可能的。农民工在这里只是城市的边缘人。

即使具备参保条件,农民工会不会自愿参保,也取决于参保的收益率。农民工是现实的。他们必须对参保之后,达到退休年龄,每个月可以领多少钱作精打细算。他们不会精算,对达到退休年龄之后还可能活多久也不可能有一个准确预期。他们更可能就现实作出选择。当他们看到参保之后,所能领到的数额只是极为有限的养老金时,他们很容易作出选择。既然这样水平的养老金对于他们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帮助,那么他们又有什么理由加入城镇社保呢?

农民工更多地直面现实问题。不少农民工的工资报酬水平较低。虽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是,寒碜的工资同样要用于养家糊口,抚养子女,赡养老人。当这些刚性支出都有点困难时,农民工哪里会指望用这些钱再来为未来储蓄。眼前问题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未来。参加城镇社保,对于不少农民工来说,这只是遥远的梦。

如果再考虑到不少农民工跨省流动的现实,那么问题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养老金账户虽然可以跨省流动,但是社会统筹部分不易带走。这就意味着在发达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一旦决定回到经济较为落后的家乡,养老金收益就要打不少折扣。跨区域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不参加城镇社保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建立城乡居民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亟待加速,城乡享有共同的社会保障需要加速。这对于农民工来说是有益的,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也是有利的。今天的中国,仅仅强调城乡差别已经不够,更重要的是地区间的差距问题需要解决。这是更进一步的问题,却是必须早日面对的问题,因为“农民工”提法只会是临时性的。

“尤其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提供失业保险对于保障其基本生活有重要意义。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强调,建立农民工参加失业保险制度的关键是,保障农民工权利与义务对等,即农民工应同城镇职工一样缴纳失业保险金,但失业后,政策要保证农民工享受与城镇职工相同的失业待遇,“这才是从真正意义上消除城乡差别,给予农民工平等保障。

补充养老保险是什么?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养老问题成为大家关心的重要问题。据统计,每年新增的养老保险用户呈不断上升的局势,国家和企业鼓励人们参加养老保险政策,解决养老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政府在养老中的责任”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褚福灵表示:“为老百姓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我国政府在这些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是政府只提供基本保障,所以要满足多层次的需求,要满足更高层次的养老需求,还需要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来解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认为制度建设至关重要。”

褚福灵指出,如何已经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时还建立了针对困难群体、困难老人的救助制度和针对“三无”老人的老年福利制度。 但是,这些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在这两个方面应当加强,尤其是护理保险现在来看德国已经建立了,日本已经建立了,韩国也正在建立当中,台湾地区也在建立当中,中国也进入了老龄化阶段,也应当探索建立护理保险制度,以便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打下基础。

学术上,补充养老保险是在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政府以政策指导和政策优惠为导向,用工单位和员工共同出资,以资金积累和运作增值为主要特征,以提高出资单位员工的养老待遇为主要特点的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俗的说补充养老保险就是不强迫缴纳的,提高员工养老待遇的养老保险。

补充养老保险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一种必要补充。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保障职工离退休后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实行补充保险则可以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明显地改善和提高职工离退休后的生活待遇。补充养老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构成了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由于补充养老保险的特点,因此其是否缴纳、缴纳比例都比较灵活,可以由单位根据自身效益决定,根据不同的比例要求报有关部门备案或者批准即可。

一般,补充养老保险分配方案有以下三种:⑴ 个人帐户制;⑵ 单位帐户制;⑶ 单位帐户加个人帐户。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它是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它居于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层次,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种养老保险的层次和功能上的不同,其联系主要体现在两种养老保险的政策和水平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由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单位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应选择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机构经办。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方式有现收现付制、部分积累制和完全积累制三种。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费可由企业完全承担,或由企业和员工双方共同承担,承担比例由劳资双方协议确定。企业内部一般都设有由劳资双方组成的董事会,负责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事宜。

保险知识,给孩子买保险是什么原因


1、减轻意外压力:

据有关部门对全国11个城市4万多名少年儿童进行的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20%~40%的儿童因意外伤害身故、残疾或进行医学治疗。儿童意外伤害,已成为当今最严重的社会、经济、医疗问题之一。孩子生性好动,也不知什么是危险,因此,给孩子投保意外保险是很有必要的。这一类的保险一般是消费型的,价格都不贵,一年仅需要几百元

2、降低医疗负担:

调查显示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格外关注。目前,重大疾病有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向,重大疾病的高额医疗费用已经成为一些家庭的沉重负担。按照我国目前的医疗制度现状,中国的孩子是不在社保体系之内的,少年儿童这一年龄段基本上处于无医疗保障状态。因此,利用保险分担孩子的医疗费支出就成为投保儿童保险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重大疾病险投保年龄越小保费越便宜。

现在小孩感冒发烧,动辄住院,积累下来,花费也不小。在考虑购买险种时,建议买点附加住院医疗险。这样,小孩万一生病住院,一些医疗费用还可以报销,还是很划得来的。孩子和成人有着不同的疾病侵害因素,所以合理地选择保险可以转嫁孩子的医疗风险,有效保护家庭资产不受损失。

3、储备教育基金:

平安是存钱,风险有保障,越早准备越轻松。

养老保险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新养老保险计算方法及公式为:基本养老保险金=基础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金+过渡性养老保险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按15%)+个人账户本息和÷120+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7年底前缴费年限×1.4%。

基础养老保险金和过渡性养老保险金公式中,“实际缴费工资指数”即实指数(下同)为被保险人参保缴费至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期间,相应年度的实际缴费工资基数,与相应年度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比值之和的平均值。被保险人曾在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并在统筹范围办理退休的,实指数为其各阶段的实际缴费工资基数,与相应年度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比值之和的平均值。

养老保险金由基础养老保险金和个人账户养老保险金构成。基本养老保险金月标准按照京劳社养发21号文件规定的基础养老保险金、过渡性养老保险金计算公式和国家规定的个人账户养老保险金计发月数计算,过渡性养老保险金公式中,“视同缴费年限”即N同为被保险人1992年9月30日前符合国家及本市规定的连续工龄;“缴费工资指数”即同指数为1;“1998年6月30日前的实际缴费年限”即N实98为被保险人1992年10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期间符合国家及本市规定的连续工龄(含实际缴费年限)。

个人账户养老保险金月标准,以个人账户储存额与个人账户补贴额之和,除以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补贴额计发办法为:1992年9月30日前参加工作的被保险人,分别以1992年10月1日至参保缴费前相应年度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不满整年度的按实际工作月数计算,下同)为基数,乘以相应年度本市规定的个人账户规模比例,累计计算之后,再乘以本人的实指数;1992年10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分别以参加工作至参保缴费前相应年度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乘以相应年度本市规定的个人账户规模比例,累计计算之后,再乘以本人的实指数。

新养老保险计算方法应用案例:为了便于计算,假设王先生平均月薪4000元,养老保险缴费期限为10年,假设10年后北京市月平均工资是3000元,那么退休后,他在政策变化前后各能领到多少养老保险金呢?

目前养老保险计算方法应用案例:如果按现行的养老保险金制度,王先生退休后每月可领到的养老保险金=3000元×15%+4000元×11%×12×10÷120=890元(“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7年底前缴费年限×1.4%”部分忽略不计,下同)。个人养老账户的规模将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后,王先生退休后每月可领到的养老保险金=3000元×15%+4000元×8%×12×10÷120=770元。

例如:根据上述公式,假定男职工在60岁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40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

个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39

养老金新政策与制度的调整情况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是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不仅取决于退休时计发的数额,还要随国家基本养老金水平的调整而增加。计发办法只是计算确定了参保人员退休时的养老金待遇水平,而参保人员退休后平均还要生活25年以上,需要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因此,必须建立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在调整时需要考虑到工资增长、物价、养老保险基金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以当地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和上年度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确定。

相关法律知识: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所谓养老保险(或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