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选保险应该避免的三大误区_保险知识

2021-06-18
大地保险的三年发展规划 保险八大规划 保险财富规划的十大工具
随着收入的逐步提高,家庭财富的不断积累,对于越来越多的家庭而言,保险已经显得愈发重要。在选购保险的过程中,以下三个常见误区应避免。

误区一:不看保障只谈收益

“我最近刚买了一份保险,缴费20年,每年8000多元,以后每3年就能返还9000元,到了60岁还能……”刘小姐很是高兴地向朋友们介绍她最新购买的保险产品,“很划算的”、“收益率不错”是她对这款产品的理解,不过,要说这份保险的保额是多少、保障范围是什么刘小姐反而不知道了。其实,这是刘小姐第一次买保险,她并非出于保障的目的,而是觉得手头有点闲钱,又不知道该如何投资,所以在保险公司营销员的推荐下购买了这款产品。不难看出,刘小姐对保险有着一定误解,而这种“重收益、轻保障”的现象在投保人中比比皆是。很多人在购买保险时的第一句提问就是,“收益率怎样?”而实际上,尽管很多保险产品具有保障和储蓄的双重功能,但对投保人来说更该重视其保障功能。保险的基本作用是规避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如果一份保单无法起到这样的作用,那么对投保人来说意义不大。相对来说,消费型的保险产品一般保费都不高,但保障作用却较强,投保人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更高额度的保障,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就能获赔高额保险金。这时候保险才能真正发挥保障、救急、弥补损失的作用。

误区二:保险越多越安心

蔡先生曾有过一次保险理赔的经历,也由此体会到保险的重要性。自那之后,他开始不断买保险,为太太和自己都投保了重疾险、养老保险、意外险,为孩子也投保了少儿重疾险、意外险、教育金保险,各个险种相加,每年的保费就要花费3万多元,而他和太太的年收入不过15万元。“虽然每年缴费还挺吃力的,不过想想都是很重要的保险,就算紧一点要买啊。”蔡先生说。其实,蔡先生虽然不错的投保意识,也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保单的重要性,但在安排全家人保障时,却犯了“保单越多越安心”的错误。诚然,每一份保险的累加都会为个人、家庭堵住一个又一个财务漏洞,但还需根据自身需求合理投保。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根据收入来合理分配保费开支,不然,在享受保险对不确定风险保障的同时,反而会面临经济压力,影响日常生活的消费能力。像蔡先生这样的家庭情况,建议关注自己和太太的保险保障,以意外险、定期寿险、重疾险为主,稳定财务状况,至于其他保险,则可在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后考虑。

误区三:有社保就不需要再买保险Www.BX010.CoM

“我们单位已经给我交了‘五险一金’,保障还挺全面的,我自己就不必掏钱买保险了。”冯小姐是一个典型的年前白领,收入不错,公司提供的福利也不错,这让她觉得不必自掏腰包买保险。其实,冯小姐的“如意算盘”使她的财务状况存有漏洞。商业保险与各种国家强制的社会保险之间不可以互相替代,尽管有时候在保障内容上有所重叠,但商业保险是社保的有力补充。我们知道,社保的保障范围一般由国家实现规定,风险保障范围比较有限,且水平较低。其作用是保障一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和医疗需求,而不同种类的商业保险则可以保障个人、家庭在遭受不同风险时,都能得到相应的,较高额度的赔偿。以上三大误区相信不少人都对号入座了,希望消费者在日后购买保险时,能认清目前需求,按需选择。

扩展阅读

保险知识,理财应该避免的五大误区


1.理财=投资

理财关注的是人生规划中资产的合理配置,不仅考虑财富的保值还要考虑增值。而投资是如何让钱生钱的问题,所以理财与投资的内容不同。

2.不能盲目跟风,从家庭理财的角度来看,人的一生可以分几

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人的需求特点.收入.支出.风险随能力与理财的目标个不相同.理睬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要确定自己的阶段性.生活的目标与投资的目标.依次字的资产配置与风险承受能力.不断调整资产配置.选择相应的投资品种与投资比例.

3.要注重长期收益.不要追求短期见效.

有很多客户在炒股.基金都是短线频繁操作.满足进进出出所获得的投机差价他们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短期价格.关注眼前利益.比如进段时间流行什么投资就去做什么.这类人有投资观念.若时机好会好----拖时机不适将会血本无归.

4.追求广而全的投资理财

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以至不少人投资时因考虑风险问题将鸡蛋到做个篮子。使得投资追踪困难.“分心乏力”造成肥西不到位.而降低收益.

5理睬不必可以规划

指引性的理财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在理财与投资时不可能徐汇金融知识.财务技能.投资技能人与职业风险.税法.有关法律.而且实际操作中也不可能仅仅通过一两种理财方案就可以才做成功。

保险知识,女性投保避免三大误区


女性保险,顾名思义是为女性量身定制的保险产品,针对一些女性特有的情况,改变一款产品男女老少通用的情况,更大化地让女性受益。不同年龄的女性,应根据不同阶段,选择最适合的女性保险产品。

单身女性购买保险应该以保障为先。20多岁到30岁的单身女性,正处于个人事业的打拼期,收入少且不稳定。此阶段应多以保障自己为前提,可选择纯保障型的健康类保险和意外险,如能同时享有红利生息,就更加值得考虑。

已婚女性通常已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对生活有着长远的规划。此时,可以结合另一半的经济状况,从家庭健康、子女教育和退休养老三方面综合考虑。一般而言,医疗、意外等保障类产品应首先考虑,其次,再考虑养老和投资类产品。与此同时,已婚女性的保费最好和全家共同规划,如果家人选择的保险产品已涵盖了全家人都能享受的医疗保障,则可以适当改变投保重心;全家年保费支出建议占家庭年收入10%左右。

避免女性保险购买误区

误区一:忽视关爱自己。女性投保,往往会优先考虑家庭、孩子、丈夫,而忽略了自己。

误区二:选择保险产品不平衡。应从意外、医疗、定期寿险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建议先参看自己的社保和已投保的险种,看看还有哪些方面没有涉及,避免重复购买或出现保障真空。

误区三:一味选择周期长的产品。建议可将一些健康类保险的交费期定在20年左右,而对于理财类保险,则可以把交费期定得短一些。

保险知识,三口之家做保险规划 避免三大误区


一个现代城市的标准家庭,一般由夫妻两人和一个小孩组成。当然,这样的三口之家一般还会外延至夫妻双方的父母。比如,张先生35岁左右,其太太32岁左右,有一小孩4岁左右,家庭年收入在20万~25万元,有自住房一套,每月还款4000元,除日常开销外,每月小孩教育费1500元,给双方父母总计3000元赡养费。

像这样的家庭应该如何做好保险理财规划,合理“避险”,从而为家庭理财金字塔打好基石呢?

国泰人寿保险专家王彬彬表示:“实务操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家庭在作保险理财规划时经常会出现不少误区。”

误区一:要买保险先给孩子买。其实一个家庭中,最需要保障的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也就是小孩的父母。因此,对于有小孩的家庭,应该首先为夫妻两人购买充足的保障,然后再为孩子准备教育金等,是更加明智的做法。

误区二:给父母买养老保险,自己还早。其实年龄在五六十岁的选择很少而且保费很贵,当很多人问明白养老保险保费后,多数会放弃给父母购买。可见,养老保险越早准备越轻松,30岁开始准备养老金,退休时顾虑少很多。

误区三:以后买会更好。很多白领在咨询保险理财规划时认真、详细、够专业,因其对外界信息的掌握,经常会说国内保险还在起步阶段,产品选择少,以后买会更好。其实保险与其他商品相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特别是寿险和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很多寿险产品会越贵。不妨先购买一些符合需求的,当有新的保险理财产品再购买或进行一些规划转换。

解决了以上几个误区,我们根据该三口之家作一个全面的保险理财规划:

夫妇两人是家庭中的主要经济来源,房贷、小孩教育费、父母赡养费都需要夫妇两人来供给。所谓支柱不能倒,上老下小全靠支柱撑着,故第一考虑两人的人身保障,包括意外事故造成的伤残。保障额度根据两人收入比例作适当的分配,收入比例高的保障高,一般为年收入的10~15倍。

作为家庭支柱,第二要考虑的是自身的健康问题,工作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中年罹患重大疾病的概率不断攀升。虽然有社会医疗保险,但医疗费用的逐年涨幅及社保“保而不包”的原则,家庭顶梁柱不得不为自身健康规划保障。额度按现行医疗费用及自身的品质追求去定,上述家庭建议夫妇两人各规划15万~20万。

第三,根据家庭的需求倾向及可支配收入的情况,考虑自身养老及孩子的教育金。当然这一部分不仅可通过保险规划这一渠道去达成,还可以选择其他,比如基金投资等,但建议不要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特别经历了2008年至今的金融海啸,很多家庭会认识到这一问题,投资一些分红两全、年金、教育金保险产品可说是较为稳妥的选择。至于额度,需根据家庭的风险偏好、可投资资金等去决定。

整体来说,一份专业的保险理财规划,必须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为之构建好理财金字塔扎实的基础工程,使其上层投资得以更好地进行。而保险理财规划的年度预算一般为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的15%左右。

解析投资型保险三大险种 避免保险误区


保险已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投资型保险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但是仍然有很多消费者对于此类保险了解甚少,常常会走入保险误区。怎么选择投资型保险?有哪些注意事项?

投资型保险包括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保险等,这些产品的红利和收益是不确定的。提醒您,购买投资型保险要了解其风险和特点。

一是分红保险。分红险是时下比较受捧的险种,不过分红险的红利数额并不确定。在很多保险的宣传资料上,都会有高中低三档的红利预测,不过这仅仅是预测。由于红利来自“死差益”、“费差益”、“利差益”等,因此与保险公司经营状况、市场变化等息息相关,并无保底一说。

分红保险是集风险保障、储蓄和投资三种功能于一身的人寿保险产品,保险期限较长。购买时要注意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的演示红利并非保证红利。实际红利水平是由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确定的。仔细阅读分红保险产品说明书,充分了解该产品的性质、特征、保险公司对产品费用率、红利及红利分配方式、保单持有人承担的风险、退保问题的规定等。分红保险是一种长期投资方式,在投保初期,成本高,费用大,红利少;之后随着产品的各项费用大幅下降,现金价值累计加快,红利分配也逐渐增多,其投资功能要通过一段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客户购买分红保险后,应尽可能避免退保,否则将发生比不分红保险退保更大的损失。

二是投资连结保险。投连险可算是保险中投资能力最强的险种了,与证券市场的关联度最高,不过高收益可能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而且投连险账户盈亏都是100%由投资人承担,因此购买之前务必先衡量下自己的实际风险承受能力。

此类产品不承诺投资回报,所有投资收益和损失由客户承担。适合于追求资产高收益同时又具有较高风险承担能力的投保人。开办投资连结保险的保险公司至少每月一次在公众媒体上公告投资账户的单位价值。投保人可注意阅读,掌握投资单位价值的变动情况。重点了解该类产品投资收益与投资账户的关系、投资账户的情况、对投资账户收取的各项费用的情况、投资账户面临的主要风险、投保人退保时保险公司要扣除的费用和投保人可退还份额等事项。

三是万能保险。万能险设有保底收益,不过标准不太高。这是一种比较灵活的险种,投保人可以根据人生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保障的额度,同时可以选择何时多缴、何时少缴保费。通常这类险种比较适合筹划养老金、教育金的投保人,对刚刚结婚的“80后”族群而言,大部分情况下不是很合适的险种选择。

此类保险是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至少在一个投资账户拥有一定资产价值的综合人寿保险产品。消费者应全面了解万能产品的保证利率(保底利率)、费用扣除情况、风险保费扣除情况、死亡保险金和保单价值等的变动情况。消费者购买万能保险产品后,还应注意自己的保单状况,及时缴纳保费,避免因保单现金价值不足而影响合同的效力。万能保险投保金额超过一定额度以上,拥有追加保费功能,可以在追加足够多的保费后,以后几年不再缴费,甚至终身不再缴费。

投资型保险 误区一:分红保险=银行存款。

分红保险可分配的红利是不确定的,没有固定的比率,分红水平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消费者不要将分红保险产品与其他保险产品或金融产品(如国债、基金、银行存款等)作片面比较。

投资型保险 误区二:万能保险的所有保费均用于投资。

万能保险产品结算利率设有保证利率,超过保证利率的部分是不确定的。消费者缴纳的保费并不是全部进入投资账户,而是要扣除风险保费和经营管理费用。消费者应详细了解各项费用扣除情况。结算利率仅针对投资账户中的资金。保险公司每月公布的结算利率是年化收益率,只能代表当月的投资情况,不能理解为对全年的预期。

投资型保险 误区三:收益有保证。

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的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投资风险由投保人全部承担。投资连结保险产品一般分设多个账户,由于投资渠道不同,每个账户的风险、收益不尽相同,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资账户。消费者缴纳的保险费并不是全部进入投资账户用于投资,而是要扣除风险保费和经营管理费用,应详细了解各项费用扣除情况。

保险知识,买保险避免六大误区


今天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觉得真的很好!尤其是客户朋友们看看真的有帮助!

近年来,自愿购买保险的居民越来越多。但山东省保险行业协会的有关专家提醒广大投保人,购买保险要跳出六大“误区”:

误区一:买保险先看投资回报率有多高,是不是还本。

买保险的首要目的应当是取得风险保障,投资增值是第二位的。风险保障程度高的保险是不能返还保险费的;具有返还保险费功能的保险,风险保障程度会比较低。万能险、投资连结类保险投资功能较强,但缴纳的保险费也比较高。

误区二:买了保险,只要发生事故,保险公司都管。

各种保险都有明确的保障责任范围,超出责任范围的事情,保险公司是不负责赔偿的。

误区三:买了几年保险没出事,保险费白交了。

买保险是防万一,不出事最好。有了保险,随时都处在保险保障之下。

误区四:只要给孩子买上保险就行了。

大人孩子都需要保险,但是买保险应遵循“先大人后孩子”的原则,先把“家庭支柱”保障好。

误区五:保险与储蓄没啥区别,只要存了钱,没必要再买保险。

保险和储蓄区别还是很大:储蓄可随时存取,保险的保险费是不能随意取回的。储蓄是一种自救行为,而保险是一种集体互助行为,能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误区六:有了社保就不用再买保险。

社会保险是由政府主办的一种基本生活保障,覆盖面比较广。但社保注重平等,保障水平比较低,而商业保险的保障范围比较广泛,能够满足各种人的不同需要。

投保要避免陷入的三大陷阱_保险知识


保单陷阱,乍听起来确实是让人害怕。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保险产品本身是不存在陷阱,因为所有的保险产品都是经过国家保监会审查并备案的,其公平性和合理性是不容置疑的。那么既然这样,保单陷阱是如何来的呢?

投资高收益陷阱

由于投保人对保险产品的了解和认识有限,部分投保人在购买保险的过程中,会问保险代理人哪个保险产品“更划算”、“回报更高”等等。于是就衍生出一部分不专业、不诚信的保险代理人为了迎合客户心理,而刻意夸大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进而以此引诱,请君入瓮。

当拥有该保险产品以后,投保人往往会发现自己“中计”了,于是,就会有部分客户颇为气愤,进而对该业务员进行投诉,最后选择退保。退保时,客户会发现还会有更大的本金损失。由此引起客户对保险行业的排斥,对保险从业人员的反感,对保险行业的监管的缺失深恶痛绝。

其实,保险产品的强项是保障而非投资。即便是理财型的保险产品,国家保监会也对它们设有最高2.5%的预定利率。如果保险资金投资收益高出预定利率,那么会通过分红或者浮动利率分配给投保人。但是由于保险公司的研发费用和成本都是从前几年的保费中扣除,所以保单生效前几年用于投资理财的资金比例有限,客户的分红自然就比较低。在这样的现状下,被诱导的客户对早几年寥寥无几的分红无法理解、愤怒甚至是选择退保也就顺理成章。

启示:理财型保险的投资收益需要较长的时间过程才能显现,在拥有保单早期,理财价值是根本无法凸现的;建议想要通过理财型保险进行投资理财的家庭,应该持有一个科学的、长期的、平和的理财心态。相信长期持有会有不错的理财效果。

告知不实陷阱

人身保险很大程度上只会承保身体健康的人(即标准体)。对于非标准体,通常是加费承保、加批承保甚至是拒保。

根据《保险法》规定,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故意不履行告知义务隐瞒身体疾病状况的,保险公司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不承担合同解除前的保险责任,同时也不退还所交保险费。因此,我们客户不能因为怕保险公司拒保或者加费承保而隐瞒身体的健康状况。更不要听信某些代理人的话隐瞒病情投保。

启示:保险公司的告知是指以书面形式向保险公司告知。也就是一定要在投保单上列明。如果仅仅口头上向代理人告知而没有在投保单上列明的话,有可能为将来的理赔埋下隐患。

无效保单假保单黑保单

无效保单具体表现为:非投保人以及被保险人亲笔签名的保单。

启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不要因为图方便省事而让他人代签名;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单(注: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为他人投保人寿保险,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一定要有法定的利益或者契约上的利益关系)。

保险认识应避免的四大误区


随着收入的逐步提高,家庭财富的不断积累,对于越来越多的家庭而言,保险已经显得愈发重要。在选购保险的过程中,以下四个常见误区应避免。

误区一:不看保障只谈收益

“我最近刚买了一份保险,缴费20年,每年8000多元,以后每3年就能返还9000元,到了60岁还能……”刘小姐很是高兴地向朋友们介绍她最新购买的保险产品,“很划算的”、“收益率不错”是她对这款产品的理解,不过,要说这份保险的保额是多少、保障范围是什么刘小姐反而不知道了。

其实,这是刘小姐第一次买保险,她并非出于保障的目的,而是觉得手头有点闲钱,又不知道该如何投资,所以在保险公司营销员的推荐下购买了这款产品。

不难看出,刘小姐对保险有着一定误解,而这种“重收益、轻保障”的现象在投保人中比比皆是。很多人在购买保险时的第一句提问就是,“收益率怎样?”而实际上,尽管很多保险产品具有保障和储蓄的双重功能,但对投保人来说更该重视其保障功能。

保险的基本作用是规避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如果一份保单无法起到这样的作用,那么对投保人来说意义不大。相对来说,消费型的保险产品一般保费都不高,但保障作用却较强,投保人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更高额度的保障,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就能获赔高额保险金。这时候保险才能真正发挥保障、救急、弥补损失的作用。

误区二:保险越多越安心

蔡先生曾有过一次保险理赔的经历,也由此体会到保险的重要性。自那之后,他开始不断买保险,为太太和自己都投保了重疾险、养老保险、意外险,为孩子也投保了少儿重疾险、意外险、教育金保险,各个险种相加,每年的保费就要花费3万多元,而他和太太的年收入不过15万元。“虽然每年缴费还挺吃力的,不过想想都是很重要的保险,就算紧一点要买啊。”蔡先生说。

其实,蔡先生虽然不错的投保意识,也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保单的重要性,但在安排全家人保障时,却犯了“保单越多越安心”的错误。

诚然,每一份保险的累加都会为个人、家庭堵住一个又一个财务漏洞,但还需根据自身需求合理投保。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根据收入来合理分配保费开支,不然,在享受保险对不确定风险保障的同时,反而会面临经济压力,影响日常生活的消费能力。

像蔡先生这样的家庭情况,建议关注自己和太太的保险保障,以意外险、定期寿险、重疾险为主,稳定财务状况,至于其他保险,则可在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后考虑。

误区三:有社保就不需要再买保险

“我们单位已经给我交了‘五险一金’,保障还挺全面的,我自己就不必掏钱买保险了。”冯小姐是一个典型的年前白领,收入不错,公司提供的福利也不错,这让她觉得不必自掏腰包买保险。

其实,冯小姐的“如意算盘”使她的财务状况存有漏洞。商业保险与各种国家强制的社会保险之间不可以互相替代,尽管有时候在保障内容上有所重叠,但商业保险是社保的有力补充。

我们知道,社保的保障范围一般由国家实现规定,风险保障范围比较有限,且水平较低。其作用是保障一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和医疗需求,而不同种类的商业保险则可以保障个人、家庭在遭受不同风险时,都能得到相应的,较高额度的赔偿。

误区四:保险就是强制储蓄。

正确的做法是储蓄找银行、投资找证券公司,保险的根本作用是:保障。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之一是以往的保险代理人用保障的概念来说服你买保险,和用回报作为理由相比,后者要更容易。其实,保险还是要回到它的基本面,那就是让保险公司分担每个人未来生活中那些无法预知的风险。

专家提醒买保险要避免的六大“误区”_保险知识


误区一:买保险先看投资回报率有多高,是不是还本。

其实,买保险的首要目的应当是取得风险保障,投资增值是第二位的。风险保障程度高的保险是不能返还保险费的;具有返还保险费功能的保险,风险保障程度会比较低。万能险、投资连结类保险投资功能较强,但缴纳的保险费也比较高;投资收益以及分红保险的分红收益,随保险资金运用成果而定,有时高有时低,也是不固定的。因此,比较好的办法是根据自己的缴费能力,先安排保障,再考虑投资,将两类保险组合购买。

误区二:买了保险,只要发生事故,保险公司都管。

其实,各种保险都有明确的保障责任范围,超出责任范围的事情,保险公司是不负责赔偿的。需要特别注意,有些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特殊情况,保险公司也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这是因为,保险责任过宽,保户缴纳的保险费就要很高;有些特殊情况列入赔偿范围会助长道德风险,如醉酒驾车造成的事故等。

误区三:买了几年保险没出事,保险费白交了。

其实,买保险是防万一,不出事最好。有了保险,随时都处在保险保障之下。不出事,我为人人;出了事,人人为我,这才是保险的作用。

误区四:只要给孩子买上保险就行了。

实际上,大人孩子都需要保险,但是买保险应遵循“先大人后孩子”的原则,先把“家庭支柱”保障好,这其中也包含有对孩子的保障。

误区五:保险与储蓄没啥区别,只要存了钱,没必要再买保险。

保险和储蓄虽然都是应对风险的办法,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储蓄可随时存取,灵活性很大;保险的保险费是不能随意取回的。储蓄是一种自救行为,没有把风险转移出去,“万一”的事来了,钱还没攒够,难免陷入困境。而保险是一种集体互助行为,能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利用获得的保险金有助于渡过难关。

误区六:有了社保就不用再买保险。

社会保险是由政府主办的一种基本生活保障,覆盖面比较广,应当积极推行。但社保注重平等,保障水平比较低,而商业保险的保障范围比较广泛,保障程度可以由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能够满足各种人的不同需要。因此,有了社会保险也还需要商业保险作补充。

投保须知:买保险要避免的4大心理误区_保险知识


随着人们的金融意识逐渐成熟,保险意识日益增强,一些消费者已经完全理解保险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以后可能发生的灾难、病痛、衰老所做的准备,是用今天可以承受的百分之一的费用,为他日需要时百分之百的伤痛埋单。但也有一些消费者对保险的认识则不那么明晰。

专家提示: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要避免以下心理误区。

误区一:侥幸心理

购买保险最大收益就是使自己获得一种安全感,将日后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风险进行先期转移,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有的消费者在保险到期后,看到没有发生事故获得保险赔偿,就觉得自己“吃亏了”“不划算”,产生了今后出事恐怕也轮不着自己的侥幸心理,因而不再续保。而保险恰恰是承保那万一发生的灾害事故的,这万分之一的风险对于承受灾害的个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损失,千万大意不得。

误区二:获利心理

现在也有不少投资类保险,会给保户带来不错的收益,但相对来说保险保障程度普遍偏低。说到底,保险最基本的功能仍然是保障,只有保障类保险才能用最小的投入获得灾难降临时最大的补偿。过度追求获利可能使您在需要时不能获得更多的补偿。更有个别人为了得到赔款,不惜弄虚作假,铤而走险,制造事故,骗取赔款,结果不仅无法得逞,反而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误区三:从众心理

投保时看别人、随大流,别人投什么险种自己就保什么险种,人家选择多少保额自己就选择多少保额,这种从众心理一样不可取。每个人经济收入、家庭组成、工作环境、身体状况等并不相同,以他人为样板来决定自己的保障范围,往往容易造成偏差,购买了不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最好的办法是请专业保险人士根据自身的风险需求从专业角度安排合理的保险规划,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误区四:盲目心理

购买保险是家庭一项重要的资产规划,不能单凭脑瓜一热,就签单、交费。有的人花千八百元买电器会在认真研究比较了电器各项功能之后再出手,而在购买每年交费几千上万元交费期长达二三十年的保险产品时,只是由于保险条款过于专业而不愿认真研究责任范围、免责条款等重要内容,甚至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是否有能力长期交费,而给自己带来经济损失或经济上的困难。

应该尽早规避的七大投保误区_保险知识


伴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消费已渐入寻常百姓家。那么,投保人如何做一名精明消费者,避免走进保险陷阱呢?以下是专家教您辨别保险消费误区。

由于市场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规范,保险纠纷频频曝出。作为保险消费者,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更应该了解保险知识,树立正确的保险理念,从着手细节来避开保险消费误区。

误区:舍本逐末,投保健康险无益

多数消费者希望通过投保保单来获取更高投资收益率,来解决诸如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家庭支出,却忽略了健康投资的重要性。

专家支招:保险规划师指出,健康险就其本身而言,与其他金融产品不同,目的是为了防范以后可能发生的风险,主要强调健康出险进行补偿,本身没有什么保单价值积累的功能。健康险附加分红功能,但分红额度有限,不利于健康险规范发展。所以,如果注重投资功能,就不要以健康险为选择对象,可以选择养老型或分红型的保险或者其他金融产品。

误区:正值年轻力壮不需要

买健康保险是中老年人的事,自己年纪轻轻,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什么都很好,根本就没有买保险的必要,认为疾病离自己很遥远。

专家支招:事实上,青少年罹患某些重大疾病的概率甚至比年纪大的人还要高。保险规划师指出,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保障不可知的、无法确定的风险,对于已存在的或必然发生的风险则无法通过保险来规避。从保险费率来看,年龄越小,身体状况越好,投保健康险越有优势。

误区:多投多得,保障多多

投保条款的范围注重涵盖多、保障全,为了增加保障额度同时购买多份健康险。

专家支招:多投多得有时并不成立,重疾险可能因确诊患有保险合同所指定的疾病就可领取理赔金,但住院医疗险有的属于费用补偿型,有的属于定额给付型,投保哪一类应视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费用补偿型保险是根据被保险人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支出,按照约定的标准确定保险金额,可以用来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或者补充社保不足的部分。而定额给付型保险则按照约定的数额给付保险金,如常见的住院津贴日额。在购买住院医疗险时,如果投保人已有一份费用补偿型住院医疗险,或自己单位医疗福利比较全面,不妨投保定额给付型住院医疗险,该险可按照需要的额度购买。

误区:不看保障,只看回报

只冲着险种的投资回报情况或分红水平而购买保险是不正确的保险消费理念。

专家支招:保险理财师指出,投资回报情况及分红水平高低与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公司经营状况、持有保单时间长短等诸多客观因素都有关系,投保者应始终把获得风险保障作为买保险的根本目的,尤其不要因为投资回报率及分红水平没有达到预期而退保。

误区:有社保,无需商业保险

现在我收入很稳定,凭现在的经济条件,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人身风险,而且我现在有社保,不需要商业保险。

专家支招:社会医疗保险一般仅按一定比例赔付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商业保险可以补充社会保险的不足。安邦人寿保险理财师表示,消费者可以在自己的预算范围内,量力购买商业保险,以确保在真的发生重大保险事故时不至于因社保保障程度不够而使家庭陷入财务危机。

误区:看别人保单,跟风投保

别人给孩子买教育金,那我也给宝贝买一份,别人给媳妇送礼物送保单,我也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

专家支招:保险理财师表示,对自身及家人的情况和财务状况缺乏充足了解而盲目投保,无法购买到合适的保险产品、选择适当的保额。投保者可以自行分析自己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或者参考专业人士的意见,有针对性地购买保险,以使自己和家人获得充分的保障。

误区:省去读合同,直接缴保费

保险合同往往是维护保险客户利益的依据,然而,目前很多人将这一最重要的环节省略,只听信于别人的讲解。

专家支招:保险理财师指出,投保者在决定投保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以了解将要购买的保险产品的具体保险责任范围、免责条款等,也要明确自己的告知义务和签订合同的具体流程。最后,安邦人寿理财分析师提醒大家,个人信息一旦发生变化,需要尽快去保险公司更新保单上的个人信息,保障在真正发生保险事故时获得保险金的权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