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80后购险首选保障型产品 提早购险可应急_保险知识

2021-06-09
车险保险基础知识 财险保险基础知识 财险保险规划

最近网上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由于工作生活压力、环境等因素影响,80后人群中有70%处于亚健康状态。记者了解到,80后通过网络、友人等方式了解关注或者购买保险较以往增多。业内人士分析称,80后在不断满足自己物质、精神生活的同时,如何为自己的生活作保障,意识在逐步提高。有保险顾问建议,80后人群购险可优先考虑保障型产品。同时,为避免因销售人员的片面之词而陷入消费陷阱,80后人群在购买保险时须搞清产品内涵,减少被误导的机率。

现象

关注保险80后较以往增多

86年出生的小梁大学毕业后在佛山打拼至今近三年。他和现在许多的80后青年一样,白天做个兢兢业业的上班族,晚上偶尔约友人小酌几杯,周末宅家或者旅行,暂时没有背负太多的家庭压力,生活不紧不慢。不过他最近也开始上网了解一些金融知识,特别是保险产品。小梁坦言,现在许多80后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特别是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觉得自己是时候要为日后的日子做些打算,最直接的方式是购买保险,图个保障。

80后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大多是以后的钱现在花,特别是生活在城市的80后,觉得保险离自己很远,等以后再买也不迟。而且在以往的观念里,保险都是父母或者在职的企业帮忙购买,年青人倒觉得暂时没什么必要。不过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到,不少80后也像小梁那样,开始主动了解保险,要为自己的人身健康做好保障的意识也有所提高。在广州打工的叶小姐也是在工作两年后为自己投了一份储蓄型的保单,她表示自己以往并没有这种意识,但看到身边有几个朋友都办了,觉得能够给到自己保障的东西值得投入,所以也购买了这种保障。

保险顾问也表示,相比以往,这种80后客户多了2~3成。绝大多数人共同的特点是出来工作几年,可以负担得起,接受程度较高,也知道生活压力加大,想图个健康人身保障。

分析

提早购险可应急

究竟尚算年轻的80后是否未老先忧?最近网上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中,80后人群,也就是20至29岁的年轻人收入增长了34%,是各个年龄段人群中收入增长最显着的。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约有70%处于亚健康状态。80后人群如何在不断满足自己物质、精神生活的同时,为自己的生活作保障,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精选阅读

保险知识,不应重购费用型医疗险


社保已不能满足日趋高涨的医疗费用的要求,商业医疗险产品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关注。

周先生投保了1万元的医疗险,一次住院花掉了12500元医药费。按照条款,应该可以获得8890元赔付。可在社保报销了9400元药费后,保险公司只给他赔付了3100元。

林先生也投保了多份医疗保险,生病住院后,所有理赔金额加起来,不仅弥补了住院的花销,而且还有得赚。

费用型和补贴型医疗险差别大

为何林先生和周先生投保的医疗险,一个有赚头,另一个却连保额都拿不足?原来周先生购买的是费用型保险。在社保报销后,保险公司就只补足保户花费的差额。

而林先生购买的却是补贴型医疗保险。不论保户实际治疗中花多少钱,保险公司都会按照合同规定的补贴标准,对投保人进行赔付。在购买医疗保险时,应该针对自身参加社保与否来决定购买哪种保险,如果没有参加社保,比较适合投保费用型保险。

专家建议,如果市民已经参加了社保,只是想以医疗险作为一种补充手段,以分担需要自费负担的那部分医疗费或因病所造成的收入损失,应首选补贴型医疗险种。

于先生投保了一种医疗险已近7年。第8年时他不幸患了慢性肝炎,花了住院费3万多元,及时得到了保险公司的赔偿。可是,当第9年他想续保时,保险公司却以其患有慢性肝炎为由,拒绝再为其续保。

终身型险种更稳妥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多数医疗险产品都是一年期的“消费型”产品,投保者需要每年续保。随着被保险人年龄的增大,不仅保费会逐年上升,而且在续保时,也可能像于先生一样,被保险公司拒绝续保。在最需要保障时,于先生却失去了保障。

因此,市民应该优先考虑保险期间为终身,或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医疗险产品。如若于先生投保了表中两款产品,终身都可以获得住院津贴、重症监护津贴给付等。

终身型医疗险在具体的保险利益上也有较大差别(见表一)。与A产品相比,B产品更加注重投保人年老时的保障,65岁以后可享有普通门诊急诊费用、住院医疗费用补偿等保障。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市面上的医疗险产品已有少部分具备了“终身保障”概念,但是,这些终身医疗保险产品却往往在累积给付总额上有限制。

保险知识,买保险 购保障


人人都知道,保险就是为了“保障”,那么什么样的人需要保障呢?无非是弱势群体,女性?孩子?老人?

这其中女性更需要,她们渴望保障,渴望安全感,她们希望找个强大的老公,给她们足够的安全感,为她们遮风挡雨。女孩子结婚时都想要有房子,车子,票子,只是因为他们渴望安全感,特别是一些经济能力不强的女性(或者说所谓的全职太太),她们缺乏生活来源,她们孤独,害怕往往就想通过对财产的占有。

那么孩子呢,孩子需要父母的抚养,老人需要儿女的赡养,而一家之主的他呢,则要照顾妻儿老小,为他们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希望他们可以衣食无忧,让他们觉得有保障!

当我们通过努力,有了足够的物质生活保障时,我们病了,有足够的钱可以看病;当年迈的时候,有足够的钱可以养老,真正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然而,如果我们还没有挣够足够的财富时,风险就发生了?该怎么办?

我们好不容易奋斗的房子将被银行没收;

即使我们的孩子很努力,但我们却没法让他完成学业;

我们更没有足够的钱可以养老,晚年生活的凄惨可想而知;

我们所有的梦想也将变成幻想;

所以,当我们还没有足够的钱让我们可以生得起病,当我们还没有足够的钱来维持家人生活的时候,我们死了,残了,依然有足够的钱去照顾家人,这就是保险。

买保险也就是买保障!!!

团购保险,团购保险应遵循保障为先原则


由于在价格和保障上的优势,国内不少地方团购保险之风逐渐兴起,一些企业的员工自发组织起来,以企业的名义购买团险。对此,重庆保险专家提醒,尽管团险实惠多,但购买团险的消费者一定要理性,应遵循“保障为先”的保险基本原则。

重庆保险专家说,团险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费率低。由于团险承保的是一个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员工,人数多、风险分散、费率比个险更为便宜,对于续保或长期合作的企业,还可以更加优惠。二是投保方式灵活。团险投保不如个险严格,比如体检、投保年龄等方面都比较宽松;在承保期间,投保企业可以随时增减被保险人,便于企业的人事和财务运作。三是产品倾向于“自助”,即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产品和服务,优惠不变。

但是,保险专家提醒,购买团险的消费者一定要理性,应遵循“保障为先”原则:一是合理确定保费保额。因为保险的费率是和工作性质挂钩的,不同的职业缴付的金额不尽相同。二是关注保障范围。由于不同保险公司给出的保障范围不同,因此投保企业应寻求最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团险产品,同时应关注免赔额和赔付比例。三是投保团险企业在给保险公司提供资料的时候一定要如实告知,不要在调查问卷上随意作答,因为一旦出险,保险公司如发现当初入库资料和实际不符,合约会立即失效。

保险专家还提醒,团险虽然允许员工以公司的名义集体购买,但并不代表投保人可以私自拼凑在一起,临时找个公司挂靠。此外,有些购买团险的消费者看中的是部分团险产品分红利的功能,于是便主要购买分红型团险。“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保险专家说,与个险相比,虽然分红型团险投入的保费多,但并不代表其收益就一定高,因为其相应的管理费等费用也是很高的。

保险知识,保险团购?


如今团购已经蔚然成风,从衣服、美食、到电器…如今的团购市场,基本上已经是只有你想得到的,没有你团不到的。

而保险产品这类较为特殊的产品也有了团购,目前已经有打着团购旗号的保险团购活动。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团购并不能成为以后的市场主流,目前来说,做团购保险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营销噱头。

保险团购已经不是太新鲜的事情,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团购网站发起过团购保险产品的活动。但是这类产品更多的是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意外险。

人士表示,目前来说,保险团购更多的还是一些意外险产品和卡单产品。简单标准化的产品可能稍微好一些,但是比较复杂的产品就比较难(销售)。目前保监会有一定的价格管制,保险的佣金手续费没有那么高,最后保险团购的价格不能符合大众的心理预期,价格不合适的话,最后也没有人买。

另一业内人士也认为,保险这种东西还是不太适合团购。团购的保险最后算是个单还是团单?团购可能涉及到团体保险,这涉及到保监会的监管问题,涉及到理赔之类的服务等一系列后续问题,所以可能会说不清。做团购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营销噱头。

保险知识,全职太太购份保险来保障


婚前计算,婚后计算,离婚时更要计算,夫妻间因“算”而生的隔阂,对亲密关系的破坏,这个成本怎么算?不管财产算谁的,没有感情的婚姻里终究没有赢家。说到底,结婚为什么,不就是两人幸福地生活吗?这更大程度上要依靠爱情根底,而不是各自打小算盘。法律能明晰权利,专家也能支很实用的招儿,但婚姻不出问题,还真无用武之地。这里,小编希望读者们没机会用上这些“知识”,权当是丰富头脑了。

1、男女双方一起出钱买房买车

有些家庭约定一方买房,另一方买车或装修,现在可以改变做法,双方家长一起为小两口买房,既可以共同付首付,也可以各付一半房款。这样做保证双方对房屋有相应部分的所有权,以免婚姻出现变故时,另一方处于被动地位。另外,房子可能升值,而汽车每年都在贬值,买车一方会吃亏。夫妻购买房产,房产证直接写小孩名字,离婚时不能分割该房产。房产证登记的名字是孩子的,如果没有其他证据证明房屋的真实权属情况和登记状况不一致,房产证上登记的所有权人即视为房产所有人,该房产也就不应属于夫妻的共同财产。夫妻离婚时分割的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不涉及子女名下的财产。需要注意的是,装修是投资的一部分,与共同财产还贷一样,离婚时应争取房产增值份额。此外,购买汽车及其他大件物品、有升值空间的名贵家具及古玩,均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一部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保存好相关票据是关键。

2、保证婚前存款账户连续性

新家附近没有原来的开户银行,重新选一家银行开户把钱转过来,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吃亏。婚前婚后都要保证自己婚前存款账户的连续性,不要把婚前个人账户中的钱转到婚后的账户中,也不要把账户中的钱取完,否则一旦婚姻出现变故,在财产认定上就可能出现异议。

夫妻《借款协议》要特别注意时效性,小心借款成“白条”。签订协议时,最好不约定还款期限,为自己争取更长的诉讼时效期间,尽量避免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主张权利,维护家庭稳定,避免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造成《借款协议》变“白条”。

3、全职太太可买保险寻保障

如果房子是丈夫一个人买的,财产也是婚前丈夫名下的,一旦婚姻出现变故,全职太太有可能很难分到相应的财产。因此,全职太太最好为自己做足够的风险保障,比如购买足额的重大疾病保险、分红型、意外伤害保险等。需要注意的是,以夫妻共同财产缴付的养老保险金,账户中个人实际缴付部分也为夫妻共同财产。

此外,公司或企业股权、股票收益、房屋租赁收益属夫妻共同财产。例如男方婚前购买一套100万元的房子,结婚后未做经营、租售等,未取得任何收益。几年后,这套房子市值升至300万元,若此时夫妻双方协议离婚,该房归男方所有,如已售出所得的款项亦归男方所有。

若在婚姻存续期间男方为做生意而出售该房筹集资金,经营中赚到200万元,此后夫妻双方协议离婚,投资经营增值的200万元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公司或企业股权、股票收益、房屋租赁收益等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购疾病储蓄险比消费型疾病险更实惠


“相同的保额,消费型重疾险每年只需要几百元,疾病储蓄险每年则需要几千元,消费型重疾险是否会更加划算?”近日,不少消费者向记者咨询市场上两种类型重疾险的保费差异。

记者以两个不同年龄层次市民的案例咨询专家发现,事实恰恰相反:若不计算通胀等其他因素,若想获得长期保障,无论哪个年龄层次,消费型重疾险全程缴纳的保费比储蓄型要贵一倍以上。

疾病储蓄险更划算

从两个案例可算出,无论是25岁的杨小姐还是40岁的黎先生,由于都想获得长期重大疾病保障,所以购买储蓄型是相对划算的。专家表示,消费型重疾险的不足在于,一方面保障期限较短;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年龄的增长,风险概率增加,消费型保险的保费也水涨船高。

专家提醒,不考虑通胀因素,消费型险种虽然在初期便宜,但买到最后由于年龄的增加风险系数加大,所以保费也相应翻番。作为长期保障而言,消费者宜购买储蓄型,作为初期储蓄较少的消费者,可以较低的保费获得短期的足额保障。

年入六万元年轻白领

杨小姐今年25岁,大学毕业没多久,在一家小型国企任职,月入3000元,年终奖1万元左右。读大学时开始经营淘宝店,目前小有规模,每个月总计平均收入4000元。

由于公司中午提供工作餐,杨小姐每个月的伙食花销在800元左右,租房花销在千元左右,电话费每月一两百元。由于淘宝店需要进货,交通费用较高,每个月大约在500元左右,其余购物和社交旅行方面开销分摊到每个月约千元左右,合计每月开销约3500元。

疾病储蓄险理财建议:根据杨小姐的财务状况,年收入为5.8万元,除去各类花销,每年余钱16000元,“根据年保费控制在年收入十分之一以内的原则,杨小姐每年支出保费在4000元左右为宜。”为此,保险专家为杨小姐设计了两组保险方案,一组是储蓄型保险组合,一组是纯消费型组合(见右表)。

记者算账:10万元重疾保障消费型保费高2倍。

记者发现,储蓄型保险组合每年保费为3803元,而消费型保险组合每年保费刚过1000元。看似消费型保险实惠不少。

但是,记者帮杨小姐算了一笔账,由于其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险都是消费型,所以区别主要在于重疾险。按照疾病储蓄险购买方式,她从现在开始购买,缴费20年,共花费63600元,但保障期限是80岁,额度是10万元,若没有任何疾病,保费到时可返还。

而如果购买消费型险种,按相同的保额计算,从25岁到30岁,杨小姐每年需缴费396元,但过了30岁每年缴费变成768元。到了60岁,若还想获得相同的保障,则保费每年变成15684元。记者初步计算得出,若杨小姐持续购买消费型险种,到了70岁,初步保费开支为20万元左右,而且是无返还的。

年入25万元中年金领

40岁的黎先生在一家私企任中层,妻子是全职太太,儿子上幼儿园。据黎先生介绍,年薪约在20万元左右,其余会有5万元左右的分红和各种补贴收入。

“目前居住的房子市价约在250万元,每个月还6500元左右。”此外,家庭有60万元左右的存款和20万元的股票投资。在家庭开销方面,每个月约在1.5万元左右。

自新的重大疾病保险规定开始实施以来,多家保险公司的旧版重大疾病保险产品已陆续停售,以重新设计的新险种取而代之。但是,面对纷繁的新版重疾险,一些消费者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重庆保险专家说,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重疾险产品主要有疾病储蓄险和消费型重疾险两种,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年龄合理搭配。

保险专家说,20岁到30岁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储蓄型+消费型”的重疾保障组合,其中60%-80%的保额可考虑消费型重疾险;在3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型重疾险的费率优势逐渐缩小,此时可相应提高疾病储蓄险的占比;而到45岁之后,消费型重疾险所提供的保障占比可逐步降低到10%以下,甚至不再购买,转而由疾病储蓄险来提供重大疾病保障。

此外,保险专家认为,如果消费者需要长期、持续地获得重大疾病保障,疾病储蓄险可能更经济,因为消费型重疾险的保障期只有一年,在没有续保承诺的情况下,消费型重疾险不如疾病储蓄险牢靠。同时,保险专家说,疾病储蓄险的缴费期不宜太短,消费者应选择20年左右的缴费期,保额选择在20万元左右比较合适。

网购保险,网购保险注意事项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网上购买物品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也将保险产品放在网络上销售。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网购保险很方便,但是网购保险要特别注意保险条款,以免买到不合适的保险产品。

首先列出需求,对比保障。事先罗列行程中最担心的风险,继而有针对性地筛选保险产品,筛选出部分产品后,再对比相应的保障范围和保额,选出合适的保险计划。

其次,详读条款,避免误解。保险产品专业性强,而且产品介绍的网页通常只显示保障名称、简短的说明和对应的保额,网民难以从字面上准确理解条款的保障范围。因此,保险专家建议消费者花上两分钟,点击阅读详细的保障条款,尤其是比较常见的风险所对应的保障条款,以避免误解。

最后,需要核对信息,及时更正。填写个人资料时,在联系人信息一栏,建议选择没有一同出行的亲属作为联系人。完成投保手续后,一小时内客户所登记的电子邮箱将收到保险公司出具的电子保单。如果客户发现保单上的个人信息有所错漏,需及时通知保险公司进行修改。

网购保险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要列出需求、对比保障,第二要详读条款,第三要核对信息,如有信息填写错误应及时更正。只有这样才可以买到适合自己的保险。

购险五大注意事项_保险知识


保险是一种特殊商品。一件衣服或一套家具买来了,如不喜欢可以不穿不用也可以送人;而保险不能转送,所以在买保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斟酌。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些买保险的注意事项。

一、不要对保险公司心中无数

人寿保险要提供几十年的服务。保险公司的实力、信誉、条款、售后服务等至关重要。购买前应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如经济性质、注册资金、业务开展情况、理赔情况等等。根据保险法规定,除了分立、合并外,都不允许解散。

二、不要盲目购买保险

尽管各家公司的条款各费率都是经过中国人民银行审核批准的,但是一比较确有不同。如领取生存保险金,有的三年一领,有的五年一领;有的防七种大病有的防十种;有的保到七十岁,有的负责终身;有的到期还本,有的分文不退。一定要搞清楚再投保,切忌保单收到了还不清楚。

三、不要光听介绍,不研究保险条款

购买前,务必弄清:您买的是什么保险?保险责任是什么?除外责任是什么?怎么交费?如何获益?有无特别约定……要严防个别营销员的误导。没根没据的承诺或解释是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的。

四、不要草率轻信,轻率交保险费

不管是营销员登门拜访,还是街头咨询,您首先应弄清真实合法身份。按有关规定,保险营销员要持证上岗,必须先出示中国人民银行印制核发的《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和保险公司颁发的工作证,否则免谈。

买保险也应有自我保护意识。必要时可给公司打个咨询电话。千万别草率交费,以免受骗。

五、挑选险种时不要一时冲动

寿险种类很多,应选择自己最需要的。比如同是养老保险,有的是在交费时就确定领取年龄,有的是在领养老金才确定。有的是月领取,有的是年领取,有的是一次性领取,有的是定额领取,有的是增额领取。同是防重大疾病保险,有的观察期是180天,有的是一年,有的是三年。

提示:保险是一种保障机制,是用来规划人生财务的一种工具,同时也是一件商品。在购买保险前我们必须慎重斟酌,仔细了解相关条款。如果仅凭一时冲动投保,往往不能称心如意。

合理避税,购哪类保险可合理避税?


购哪类保险可合理避税?

近来,记者发现,利用保险规避“赠与税”的案例层出不穷。昨日,家住新区的杨先生向记者咨询:“是所有的保险都具有避税功能吗?投保哪类保险可以合理避税,并保证资产保值升值?”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各家保险公司所谓的避税业务,并不是什么新险种,更多的都是原有的保险和理财产品,以终身寿险或定期寿险为主,这类以死亡为条件的人身保险具有一定的避税作用。但其他诸如企业年金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则不具有避税功能。

“低收入人群买的是保障,中等收入人群为的是理财,高收入人群更多的是为了资产保全和转移。”国内某大型寿险公司分析师孙斌告诉记者,最近半年,谈成了几单保额较高的保险,投保者大多数都是看中了保险的避税功能。因为寿险属于生命资产,免纳个人所得税。而且人寿保险是专属于保险受益人自身的权利,大于债权,所以债权人无权要求受益人以保险给付偿付债务。也就是说,如果购买保险者欠债或者破产,其保单效力不会因此改变,法律不能强制受益人用保险赔款进行偿还。对于许多经营产业的富裕阶层来说,这可以保障其子女享受到保险权益。

“从社会保障角度来看,国内医疗保险制度将面临重大改革,保险的避税功能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天津击水律师事务所卢律师表示,目前,保险公司推出的带有避税性质的保险产品合理利用了国家政策,并不违法。

保险知识,购保险的小贴士


误区:

误区1盲目购买;

误区2让生命去等候;

误区3自己选定,不听专业人员的意见;

误区4没有长远规划;

误区5险种组合不合理;

误区6只顾孩子不顾自己;

误区7没有重点;

误区8不考虑自己需求。

对策:

对策1不要不买,不要滥买,买保险先诊断需求;

对策2年支出保费不要超过家庭年收入的20%,其中风险性保费占10%左右;

对策3先家长后孩子,保险保大人,大人保孩子;

对策4家庭支柱的保额是其年收入的10倍;

对策5险种一定要搭配,不要只买一种险;

对策6一定要有终身险,不要只买定期险或短期险;

对策7没有医疗险,先买医疗险,大病险最重要;

对策8只有社保肯定不够,一定要买医疗险作补充;

对策9终身寿险尽可能选分红险;

对策10不要单买养老险,终身寿险同时就是补充养老险;

对策11一定选对代理人;

对策12如实告知健康情况,自己掌握主动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