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专家支招如何购买教育储蓄型保险

2021-04-07
如何规划教育保险 如何规划儿童教育保险 保险教育金规划

孩子将来的教育经费,也是很多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据了解,教育储蓄可用零存整取定期储蓄的方法,获得整存整取的存款利息,同时免缴利息税。不过,教育储蓄主要针对有接受非义务教育子女的家庭,只有在校小学四年级及以上的学生才可以参加教育储蓄。而教育储蓄保险是对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教育需要提供一定的保险金,比如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育基金,甚至包括以后的创业金和婚嫁金等。

比较一下市场上的教育金保险产品,产品基本大同小异,只是包装组合有所不同。比如,在保险给付教育金的阶段是不同的。

理财专家认为,教育储蓄型保险在领取期限上相对比较灵活,只需要每月最低缴费50元,但教育储蓄保险除了强制储蓄功能外,还提供保险期间的风险保障。比如,在购买主险时要注意是否附加豁免保费险,万一父母没有能力继续缴纳保费,对孩子的保障将继续有效。“而且大多数教育储蓄保险还对被保人发生的人身意外伤害有保障。

●保险专家意见

不管看重哪家保险公司,什么时间考虑保险都请一定注重保障,小孩的保险一年保费要控制在2-3K左右请先考虑最基本的意外、住院医疗、重大疾病三个方面,至于保至7、80岁的分红返还类的保险别太当回事,保险不是投资,不被忽悠的前提是我们自己需要更多的理性!

社保只是一项最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现在80%的中国公民都有基本的国家政策性福利,但保障的力度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用商业保险补充意外、补充住院医疗、重疾这些重要的项目,条件不太允许一定认真的检视一下家庭经济支柱的保障是否已全面和充足,如有缺口请一定尽早补充。

教育储蓄型保险投保建议

买保险前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买?买来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的?真的遇到问题了,买的保险能够帮到您吗?能够解决问题的就是好产品,也就不必局限于是什么产品了。

如果费用预算有限,建议买保险的顺序:先大人,后小孩,先健康意外医疗保障类,后教育养老投资理财类。家里的经济支柱先保上。

●教育储蓄型保险投保知识

教育储蓄型保险的险种,有二个条件是必须具备的

第一:专款专用,既然是为孩子的教育金做准备,返还生存金的时间就应该在孩子上学用钱的时间,如果几年返还一次或七八十岁还在领钱的这种就不太适合了。

第二:投保人豁免保费,给孩子做所有的准备都是建立在父母有持续的经济收入才可以完成,这个功能的意义就是万一在给孩子做这个准备的时候投保人发生风险,保险公司可以继续履行父母的义务,保障孩子的利益。

另外您没有提到医疗保障,建议先把医疗保障完善后再考虑教育金。

●储蓄型保险

个人主要针对重大疾病和意外两个方面的保障,在险种选择方面可根据经济条件及个人需求来确定选择投保消费型还是储蓄型险种。

一、消费型,此险种的特点是保费低保障,但到期不返还保费。

二、储蓄型(返还型),保费相对消费型稍微高点,特点是保证本金。

其中还分为两种:

一是保险期间如发生理赔事件,在得到给付金后不再返还保费,如没有发生理赔事件,可能返还金高于保费,特点是到期领取金额教高。

另一种是保险期间如发生理赔事件,在给付保险金后还将返还全额保费,并且包括被豁免的保费,如保险期间没有发生理赔事件,到期将返还几乎同等保费的给付金,它的特点是侧重与规避风险的发生,在风险发生时将对客户利益最大化。

精选阅读

什么是教育储蓄 如何办理教育储蓄


什么是教育储蓄?教育储蓄是指个人为其子女接受非义务教育指九年义务教育之外的全日制高中大中专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积蓄资金到期支取本息的一种定期储蓄。

办理程序

教育储蓄采用实名制储户在银行营业网点办理教育储蓄开户时须凭本人户口簿或居民身份证港澳学生凭港澳通行证办理对于部分离开户口所在地无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的周岁以下学生可凭本人学生证连同就读学校开具的证明为其开立教育储蓄账户开户时储户约定每月固定存入金额最低起存金额为元。

储户办理教育储蓄开户后可以选择按月自动供款方式存入也可根据自身收入情况与银行营业网点协商存入次数不少于次和金额本金最高不超过万元并按规定享受教育储蓄的优惠政策。

教育储蓄实行利率优惠一年期三年期的教育储蓄按开户日同期同档次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六年期按开户日五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计息。

支取程序

教育储蓄到期支取储户凭存折和教育储蓄支取证明支取存款时享受利率优惠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储户不能提供证明包括身份证和就读学校证明的其教育储蓄不享受利率优惠即一年期三年期按开户日同期同档次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六年期按开户日五年期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并按有关规定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教育储蓄的功能是什么?

教育储蓄为特殊的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具有存期灵活、总额控制、利率优惠、利息免税、定向使用等特点,能积零成整、积少成多,满足家庭每月固定小额储蓄,积蓄资金,为我们解决子女非义务教育支出的需要。

开户:办理开户时,开户时,须凭客户本人(学生)户口簿或居民身份证到储蓄机构以客户本人的姓名开立存款账户,金融机构根据客户提供的上述证明,登记证件名称及号码。开户对象为在校小学四年级(含四年级)以上学生。

续存:客户开户后可以选择按月自动供款方式存入,也可根据自身收入情况与营业网点协商存入次数和存入金额。存入次数要不少于2次,每次存入金额要小于或等于1万元,按月存入,每次固定存入金额,中途如有漏存,应在次月补齐,未补存者按照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的有关规定办理。存入金额,本金合计最高不超过2万元。教育储蓄不支持预存。

支取:客户凭存折、身份证和户口簿(户籍证明)、和学校提供的正在接受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身份证明,一次支取本金和利息,每份“证明”只享受一次利息税优惠。客户如不能提供“证明”的,其教育储蓄不享受利息税优惠,即一年期、三年期按开户日同期同档次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六年期按开户日五年期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同时,应按有关规定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专家支招人身保险购买要量入为出


人们的保障意识越来越强,保险的购买成为了热门话题,人身保险选择的人群越来越多,如果消费者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难以自行对自身保险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将有可能陷入过度投保的误区,购买保险之前,一定要了解关于保险的相关知识,人身保险怎么购买,收益人如何正确选定?

量入为出,不要超出家庭缴费能力

目前市场上的人身保险产品种类很多,既有突出保障作用的意外险、健康险等传统产品,也有突出理财功能的分红险、万能险、投资险等新型产品。各种类型的保险产品通过保险代理人、银行柜台等不同销售渠道走进消费者的生活,往往使人眼花缭乱。

此时,一方面许多消费者更多根据个人主观喜好而非客观需求进行投保判断,导致保险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个别消费者投保随意性较强,往往今天买一种、明天买一种,没有养成对自己保单进行定期统合检视的习惯,导致年缴保费额度超出家庭缴费能力,不得不承担退保损失。

保险受益人“指定”优于“法定”

在《保险法》第二章第十八条中规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据此而言,如果投保时,这些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就可以作为保险受益的对象进行指定,也就是所谓的“指定”。而对于所谓的“法定”,就是没有进行受益人的“指定”,而将“法定继承人”作为受益人。

而对于“指定”和“法定”,如果受益人是“指定”的,最终被保险人一旦死亡,“指定”的受益人就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的保险赔偿,而如果是“法定”,情况就不同了。

若是“法定”,如果被保险人生前负有一定的债务,人身保险身故金首先是用于偿还其所负债务,剩余的金额部分才可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所以说,对于投保人在投保时,对保险受益人最好是“指定”,而非“法定”,如果是“指定”,受益人就可以得到保险赔偿,而“法定”就不见的了,而且可能还会引发不少的“纠纷”。在此,笔者提醒投保人在签署保单时,最好明确写明受益人,如果投保人未指定受益人,保险公司就会认为受益人为“法定”。保险受益人“指定”优于“法定”。

受益人变更履行手续才有效

变更受益人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根据对自己享有的民事权利的处分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指定受益人,也可变更受益人,只要这种变更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按有关规定,变更受益人必须履行法定程序,否则变更就属于无效。在投保后,如果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情况一旦发生了变化,如果想要变更受益人,就应及时书面通知保险公司,办理受益人变更手续。只有保险公司收到申请,在保单上批注或出具批单之后,才会产生变更效力,否则,投保人的被保险人再做其他努力都是无效的,当然在法律上也是不会受到保护的。当然,还有一定值得提醒投保人,如果投保人自己想要变更受益人,必须要经被保险人同意,只有被保险人同意,才能够变更受益人。

人身保险谨防误区:视投保回报率有多高来决定购买与否

冲着险种的投资回报或分红水平而购买保险是不正确的保险消费理念。购买保险产品应建立正确认识,应为满足自己对风险保障的需求而不仅仅为了投资回报率及分红水平高低而购买;应该根据自己对养老、疾病、子女成长、生存、死亡、伤残等方面的风险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人身保险。

投资回报率及分红水平高低与持有保单时间长短、市场环境、经济环境、公司经营状况等诸多客观因素都有关系。投保者应始终把享有风险保障作为持有保险的根本目的,尤其不要因为投资回报率及分红水平没有达到预期而退保,从而使自己受到不必要的退保损失。

在此要提醒的是:人身保险规划不要追求“一步到位”,消费者首先应分清各类保险产品的功能差异,按照科学的需求顺序在不同时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所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消费者应依据家庭收入状况判断各阶段年缴保费的总额度,通常使年缴总保费占家庭年收入的10%~15%为宜,建议最高不超过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