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保险知识汇总,社保“4大误区”

2020-11-03
保险八大规划 大地保险战略规划 大地保险未来规划

谨防投保“五大误区”

由于保险消费者经验和认知有限,人们常常会在选购保险的过程中“误入歧途”,以下就列举一些购买人身保险中常见的一些错误行为和意识,给大家提个醒。

误区一:只给孩子保不给大人保

典型事例]:初为人父不久的小王兴冲冲地为儿子办了两份保险,一份是健康医疗险,一份是教育储蓄险,一年共需交保费4000多元钱。小王在事业单位上班,一个月收入不到两千元,妻子在一家私企上班,怀孕后不久就把工作辞了,因此这笔保费对夫妻二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小王说,我挣得不多,我和妻子都没办保险,但日子再苦不能委屈了孩子,所以先给孩子把保险买上。

[点评]:孩子当然重要,但小王的做法并不科学,这实际上是个误区。现在每家就一个宝贝,很怕委屈了孩子,所以孩子刚一出生,就急着给孩子办这个保险那个保险。给孩子办保险当然是好事,但据了解,因为经济条件或观念原因,现在很多家长自己都没有保险,心里却想着先给孩子办好保险,这就走进误区了。

我们知道,每个家庭的支柱是父母,一旦他们因意外、疾病等丧失工作能力或失去收入的时候,家庭就将陷入困境。因此,家庭保险有个原则就是:先大人后孩子,先经济支柱后其他成员。

如果是先给孩子上保险,那么万一家长发生不幸,孩子的保费就无人缴纳了,孩子的保单到时候很可能就只能自然失效了,还谈何保障?所以,只有作为经济支柱的家长平安健康,才能给家庭和孩子一份保障,父母才是孩子的最大保障来源。

误区二:买保险不如储蓄和投资

[典型事例]:“我的原则就是年轻时拼命赚钱存钱,到老那就是我的‘保险’。”吴先生是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经理,年薪20多万元,还房贷、养车、养孩子……月支出近万元。妻子是全职太太。据吴先生说,他现在有点存款,都用来投资了,他、妻子、孩子都没办保险:“我主要是觉得保险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纯消费型的,出事的几率毕竟很小,应该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养老的、教育的,觉得就类似储蓄,又没多大意思。”

[点评]:吴先生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但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错误认识。其实,保险最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功能,对于经济不很宽裕的人来说,保险解决万一发生不幸,收入突然中断时的经济来源问题;而对于有钱的人,保险的作用主要是保全其已拥有的财产。假如一次重病花掉你10万元,就算你的财力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投保了重疾险,可能只需花费几千元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特别是一些纯保障的险种,如意外险和定期寿险等,都是“花小钱,办大事”,每年几百或是千元左右的保费投入,就能换来几十万元的保障额度。

而且,现在不少储蓄型的险种,都设有保费豁免条款,也就是说,当投保人因意外伤害事故身故或全残时,可以不再继续交纳保费,仍可享受保障,如各保险公司的少儿教育保险等,一旦投保的父母发生意外事故,无力缴纳保费,但孩子的那份保险可以继续有效,这就体现了保险独一无二的保障作用,其他的教育储蓄、基金投资都无法达到这样一种功能。

记住一点,相对储蓄而言,保险能以较小的费用换取较大的保障,一旦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可提供的保障,是远超过你的保费投入的。

误区三:买保险不为保障为投资

[典型事例]:“我刚买了一份保险,可划算了,交20年,一年交8040元,每三年就返款9000元……”吴女士很喜欢向朋友们介绍自己的理财经验,这回她在向朋友推荐自己刚买的保险。吴女士说,她以前也没买过什么保险,但现在条件好了,手里有余钱了,就也想买点保险,就当投资了。

[点评]:暂且不论这个保险产品的好坏,吴女士的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虽然,目前很多保险产品具有储蓄和保障双重功能,但更重要的、最独特的还是保障功能。百姓投保也应更重视保障方面的作用。如果只注重保险的投资功能,必然偏重于储蓄投资类险种,而忽略人身意外险、健康险等的投入,这是保险市场不成熟的表现。

但很多人都像吴女士一样,不愿意投保消费型的纯保障类保险,更愿意投保一些返还型的产品。其实消费型保险一般保费都不高,但保障作用却很强,当然由于保险事故只是可能发生而不是肯定发生,因此让许多人认为是白搭,不愿意投保。但要知道,保险预防的就是意外,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才真正发挥保障、救急和弥补损失的作用。在安排家庭保险时,一定要先安排基础保障类的保险,然后考虑投资理财型的保险

误区四:买得多就一定会赔得多

[典型事例]:商女士最近意外摔倒,导致骨折,花去4000多元医疗费用。虽然行动不便,但她想到自己曾经投保过三份住院医疗费用保险,额度都在5000元左右,心中颇有几分“窃喜”之意,心想通过保险理赔报销医疗费用,这次意外事故反而可以令自己“赚笔小钱”,倒也是个意外的收获。

[点评]:不过,商女士这“如意算盘”未免打得过早了。面对三家保险公司都要求她出具医疗费用凭证原件时,商女士傻眼了。

其实,这里的根源在于商女士没有了解清楚各类保险的理赔原则是有差异的。如果发生意外残疾或死亡,如果有多份相应的保险,保险理赔上是不会冲突的。但医疗费用保险作为一种补偿型保险,适用补偿原则,即在保险金额的限度内,保险公司按被保险人实际支出的医疗费给付保险金。换而言之,不论你在多少家保险公司投保了多少份医疗费用保险,最终的保险金总额不能超过实际支出的医疗费用。

相关知识

保险知识汇总,富豪必买保险4大理由


近两年,年缴费百万元以上的大保单在保险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购买保险的人往往是一些千万富翁乃至是亿万富翁。对此,不少人表示难以理解,认为富人生活条件非常优越,购买保险似乎没有太大意义。其实,富人购买保险存在4大理由。

规避风险关键时刻可“变现”

富人们在财务上有着较大的自由度,即使身患重病,往往也不必为医疗方面的支出过于担心,故医疗方面的保障对富人而言,往往可有可无。但风险无处不在,购买保险产品,可以锁定部分资金,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

金融环境的动荡或是经营不善,可能导致富翁的身家迅速缩水,今天的千万富翁也许在一夜之间就会变得一无所有。此外,一旦发生人身意外,对于富人来说失去的不只是生命本身,也使整个家庭瞬间失去顶梁柱,丧失了继续高品质生活的物质基础。通过购买足额保险,相当于锁定了大量资金,可以保障富人在丧失挣钱能力或是发生意外身故时,为自己及亲人挽回损失、保全资产,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生活质量。

当资产被冻结或被强制拍卖时,保单贷款功能可以在关键时刻成为最好的“变现”工具,解决资金困境。

保险金不计入资产抵押程序

当所有的财产都被冻结甚或拍卖时,人寿保险的保单不能被冻结和拍卖。《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保险人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也不得限制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险金的权利。”“按照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所签发的保险单,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不得转让或者质押。”因此,被保险人领取保险金是受法律保护的,不计入资产抵债程序。此外,当资产被冻结或被强制拍卖时,保单贷款功能还可以在关键时刻成为最好的“变现”工具,解决资金困境。

在国外,购买高额人寿保险可有效规避因大量资金和财产滞留所产生的利息所得税以及遗产税。

合理避税避免遗产纠纷

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人寿保险还具有合理避税和分配遗产的功能。在国外,富豪们通过购买高额人寿保险来有效规避开因为大量资金和财产滞留所产生的利息所得税以及遗产税。同时,保险指定受益人的独特方式还可以有效避免遗产纠纷。

对富人而言,及早做好人生财富的规划,对自己和家人都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逐年给付实现财富传承

富人们一辈子打拼积累下来的财富,虽然注定会传承给子女,但却没有谁愿意子女成为贪图享乐的寄生虫。通过购买保险,富人们的资产可以按年金的方式分年给付下一代,一直从幼年持续到老年,这样做一举三得。既不必担心财产在短时间内被挥霍一空,又能培养富二代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保证了他们有一定质量的生活。

保险知识汇总,养老险购买之五大诀窍(4)


3、按“原则”投保

养老保险种类不少,如何投保也是有技巧的。为此,理财师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些投保原则,以供参考。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养老并不能算是一种风险,因此购买养老险时一定要搭配一些意外、大病保险,才能真正抵御风险。另外,购买养老险应当遵循滚动投保原则。养老保险主要包括传统养老险和两全险。购买后者,无论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身故,还是保险期满依然健在,保险公司均要返还一笔保险金。

传统养老险与两全险最大的不同是,传统养老险基本都是每年领取养老金,而两全险一般是隔年领取,因此,要把握好间隔连续投保两全险。比如,每隔5年领取保险金的两全险,可每隔一年趸缴投保一份,连续投保4份,到第5年时,投保的第一份保险已经可以领取生存给付金,第6年时又可以领取第二份保险到期的给付金,以此类推。另外,消费者也应该记住下代投保原则,即给下一代投保一份两全险是父母养老的最佳选择。两全保险具有生存给付功能,父母不仅可以用生存给付金养老,而且由于子女年龄小,所缴保费也便宜得多,这样,可以用省下的钱为自己购买一份意外及大病保险,以抵御突发风险。

养老保险都是长期合同,一旦购买,就要跟随你一辈子。能否购买到称心如意的险种,关系到家庭在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能否得到所需保障的大事,千万马虎不得。如果不考虑清楚就匆忙投保,到时候一旦后悔起来又去退保,就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选购养老保险时,一定要从自身的特定需要出发,确定合理的保险金额。通常,我们在为自己选择保险保障金额时,主要根据对保险保障需求的大小以及自身对保险费的负担能力大小这两个因素来决定。

在考虑养老保险保障的需求大小时,首先应大致估算出自己的财务总需求,例如退休生活费用,自己收入突然中断时抚养子女、供养配偶所需的费用等,再减去目前自己可能承担的额度(如储蓄、投资所得、社会保险等),即得出应该由商业保险来补充的额度,可参考下面公式:商业养老保险需求=财务总需求-自己可能承担的额度。

同一个险种,往往有多种缴费方法,如一次缴清全部保费的趸缴方式,按年、半年、季、月缴纳的分期缴费方式等。从根本上说,并不存在“哪一种更优惠”的问题,应该看哪一种缴费方式对自己更合适。事实上,老年人投保一般尽量不要选择期缴方式,可选择趸缴期领,即一次性缴清保费,若干年后按合同约定分期(按年或按月)领取养老费。理财师建议,老年人面临的不仅是衣食住行开支,医疗开支也是很大的一块,不妨附加一些合适的健康险,以解决大病手术及住院费用报销或补贴。

需要提醒是,不论在何时投保养老险,都不存在是否划算的问题,最根本的是对自己的收入有个合理的规划,即如何将自己的收入合理地分配到未来没有收入的那些岁月,以保证即使以后没有收入,也不会使生活质量受太大影响。

保险知识汇总,社保基金三大难题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于日前在京召开“纪念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成立5周年暨发展战略研讨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指出,从目前的形势和长远任务看,全国社保基金在资金来源、投资渠道、法律环境等三方面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资金来源尚待稳定。按照相关法规,社保基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股减持收入和彩票公益金等几个方面。但实际上,中央财政预算拨款的时间和额度并不固定,同时,由于国内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保基金的办法停止执行,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工作至今未能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资金来源的不够稳定,延缓了基金规模的扩大,也难以合理配置资产而影响基金投资运营。

其次,投资渠道尚待拓展。根据有关规定,社保基金只能投资于国内银行存款、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等品种,且有严格的投资比例限制。近年来,银行存款和债券的收益率不高,股市又长期在低位徘徊,影响到基金的收益水平。长远看,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基础上拓宽投资渠道是提高收益的必由之路。

第三,法律环境尚待完善。2001年颁布的《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对规范基金运作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目前存在3个突出问题:一是作为部门规章,立法层次低,不利于确保基金安全;二是适用范围窄;三是该办法针对的是基金的投资运营,对诸如基金的战略投资性质、筹资及支取、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性质与定位等重大问题未作出合理适当的规定,保障措施少。

项怀诚表示,发展壮大全国社保基金,首先要扩大基金规模,从当前情况来看,启动国有资产划转的时机正在趋于成熟,要尽快启动国有资产划转工作。他指出,国资划转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贸然急进,但也必须适时而动。当前,国企改革日益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利用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需要把国企改革、社保基金的积累和资本市场的完善三者相结合加以考虑。

项怀诚还透露,在投资领域方面,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开辟海外投资市场的申请已经得到批准,目前相关准备基本就绪,实际投资业务即将展开。

保险知识,跳出保险六大误区


近年来,自愿购买保险的居民越来越多。但山东省保险行业协会的有关专家提醒广大投保人,购买保险要跳出六大“误区”:

误区一:买保险先看投资回报率有多高,是不是还本。

买保险的首要目的应当是取得风险保障,投资增值是第二位的。风险保障程度高的保险是不能返还保险费的;具有返还保险费功能的保险,风险保障程度会比较低。万能险、投资连结类保险投资功能较强,但缴纳的保险费也比较高。

误区二:买了保险,只要发生事故,保险公司都管。

各种保险都有明确的保障责任范围,超出责任范围的事情,保险公司是不负责赔偿的。

误区三:买了几年保险没出事,保险费白交了。

买保险是防万一,不出事最好。有了保险,随时都处在保险保障之下。

误区四:只要给孩子买上保险就行了。

大人孩子都需要保险,但是买保险应遵循“先大人后孩子”的原则,先把“家庭支柱”保障好。

误区五:保险与储蓄没啥区别,只要存了钱,没必要再买保险。

保险和储蓄区别还是很大:储蓄可随时存取,保险的保险费是不能随意取回的。储蓄是一种自救行为,而保险是一种集体互助行为,能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误区六:有了社保就不用再买保险。

社会保险是由政府主办的一种基本生活保障,覆盖面比较广。但社保注重平等,保障水平比较低,而商业保险的保障范围比较广泛,能够满足各种人的不同需要。

保险知识,保险规划四大误区


通常,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保险规划中,都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易犯误区,会使投保人遭受损失或不便。平日里,不妨先认认清楚这些误区“长啥样子”。

从单身期到家庭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空巢期,每个人的保险保障都应该根据不同人生阶段的特点,进行具有不同侧重点的规划,形成一个类似于“梯级消费”的概念。

只是,在这么一个长周期的保险规划中,很容易步入一些常见的误区中,为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

误区之一:寿险只能增加而不能减少

有人认为,既然是阶梯式消费,就应该是爬坡式向上,保险产品只能越选越多,保额也应该逐渐累加。其实不然。随着人生阶段的不断向前,总体而言保险是越买越多了,但具体到每一个险种上并非完全如此。

寿险规划的改变,并不只是意味着保单数量的增加。由于家庭责任、经济收入变化,每一时期需要的保障重点会有所不同。

比如,寿险额度在单身期较少,到家庭成长期和成熟期因家庭负担较重而变得很高,但到了老年会再次降低,因为老人已经不是已成年子女的最主要经济来源了。医疗类产品的变化也不是直线上升的,因为不同时期对具体的健康医疗类产品需求很不一样。年轻时需要的意外医疗保险,到了35岁以后可能更多考虑终身健康保险和终身医疗补贴。到底是增是减,关键还是看具体的需要。

误区之二:年轻人暂不需买保险

在单身期,也就是保险的“初级消费阶段”,年轻人总是对保险抱着无谓的态度。比如,不少年轻人会说“意外太偶然,应该轮不到我”。

世界这么大,哪有那么多的意外发生,即使有意外发生也不一定轮到自己。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但意外是突如其来的客观事故,它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什么时候光顾、光顾到谁头上,谁也说不准。也正是因为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年轻的时候才更应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它具有“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互助特性,尽管意外事故发生给人们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灾难,但如果投保了一定保额的意外险,这份保障至少可以使受难者及家属在经济上得到相当的援助,在精神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安慰。

也有人认为,年轻时买保险不如做投资挣钱。年轻人可以不用购买储蓄性质的保险,但高保障型的产品必须有备无患,只要每年缴纳的保费是在合理的收入比例范围内,它对你的整体投资计划不会有什么影响,相反它还能为风险投资保驾护航。

误区之三:不愿给自己买保险

家庭成长期,财富的积累还起步不久,却又有了家庭和孩子的负累。新买住房要还月供,大宗家居用品尚需添置,到处都是需要用钱的地方。此时此刻,夫妻双方可能在保险上有些“气短”,不愿意给自己买保险增加支出。

有些人觉得“我经济负担比较重,没有闲钱买保险”。周先生今年32岁,上有老下有小,他总说:“我不买保险,家里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没那闲钱,最多给孩子买一份。”

但对于有家庭负担的人而言,保险不是奢侈品,而更像是必需品。没有对自己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和收入能力的保障,就根本不可能保护好自己的家庭。你宁可在别的地方省出一点来,也要安排好自己的保障。

但是,经济成本毕竟是需要考虑的,所以处在家庭成长期,预算比较拮据的家庭可以选择一些没有现金价值的产品,并根据你的实际需要投保,保费就会比较便宜。

误区之四:成熟之后易走两个极端

到了家庭成熟期,以下两个保险消费的误区比较明显。

一是有些人觉得“有钱可以替代保险”。到了家庭成熟期,家庭财富已经积累到最高点附近,有些人会认为自己已经有能力应付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财务困难,尤其对于从未有理赔经历的“有钱人”而言,可能会产生“保险无用论”的想法。

但是,积累财富不容易,为什么要把所有的重任都往自己肩上扛呢?比如一次重病需要10万元,虽然你的财力负担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买了保险,很可能只要1万元就解决了问题,为什么不用保险来留住你的9万元呢?相较针对大多数人的经济风险保障作用,对于有钱的人,保险更有意义的作用还在于保全已拥有的财产。

另一方面,特别看重家庭的人,在家庭成熟期可能还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特别喜欢买保险,认为“保险买得越多越好”。

可是不要忘记,购买越多的保险,同时也就意味着将要缴纳越来越多的保费。一旦自己的收入减少、难以缴纳高额保费的时候,将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理性的行为应当是,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收入等等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适当购买保险。投保的费用最好是自己收入的10-15%左右为宜。

保险知识,女性投保避免三大误区


女性保险,顾名思义是为女性量身定制的保险产品,针对一些女性特有的情况,改变一款产品男女老少通用的情况,更大化地让女性受益。不同年龄的女性,应根据不同阶段,选择最适合的女性保险产品。

单身女性购买保险应该以保障为先。20多岁到30岁的单身女性,正处于个人事业的打拼期,收入少且不稳定。此阶段应多以保障自己为前提,可选择纯保障型的健康类保险和意外险,如能同时享有红利生息,就更加值得考虑。

已婚女性通常已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对生活有着长远的规划。此时,可以结合另一半的经济状况,从家庭健康、子女教育和退休养老三方面综合考虑。一般而言,医疗、意外等保障类产品应首先考虑,其次,再考虑养老和投资类产品。与此同时,已婚女性的保费最好和全家共同规划,如果家人选择的保险产品已涵盖了全家人都能享受的医疗保障,则可以适当改变投保重心;全家年保费支出建议占家庭年收入10%左右。

避免女性保险购买误区

误区一:忽视关爱自己。女性投保,往往会优先考虑家庭、孩子、丈夫,而忽略了自己。

误区二:选择保险产品不平衡。应从意外、医疗、定期寿险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建议先参看自己的社保和已投保的险种,看看还有哪些方面没有涉及,避免重复购买或出现保障真空。

误区三:一味选择周期长的产品。建议可将一些健康类保险的交费期定在20年左右,而对于理财类保险,则可以把交费期定得短一些。

投保十大另类误区_保险知识


误区一:跟风,听熟人特别是朋友说买了那个产品好就买哪个,其实你的朋友并不不是最专业的,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适合买不同的产品。

误区二:只买一份保险。在我接触过的人中,大多数人都人为自己家里已经买过保险,而且大多数是分红保险,其实基本都没有什么保障功能,这是很危险的。

误区三:只给小孩子买。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孩子这个我可以理解,但是要看用那种爱,其实父母才是孩子可靠的保险公司,你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再保险。

误区四:公司有保险。我想问下,你们公司的保险是100%报销和有生命价值吗?万一生大病,就是不去看你们公司会给你多少钱,还有谁敢说在一个公司可以呆一辈子,那离开了单位保险还有吗?

误区五:劝亲戚和朋友不要买保险。有很多保险盲自己对保险一点不了解,然后去影响和毒害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买保险有什么意思呀?我在这里想说,你有什么权利和资格说,万一他们发生风险你可以无偿地送多少钱给他们的家人,是一万还是一千。

误区六:买保险不合算。那你人为用钱买什么合算?我们为什么老是拿汽车的备用胎去和发动机比呢?

误区七:买保险让代理人赚了很多钱。请问下天下谁不赚钱,只是看合理不合理。一般代理人拿钱是要为你服务一辈子,你看看你买的家具/手机/电器/电脑,为什么不说他们赚了你很多钱?

误区八:我会很小心的,我也不会生病。那我想说你小心就够吗?发生意外的人都是自己不小心吗?四川地震/胶济铁路翻车/三鹿奶粉,难道也是可以小心的吗?你会不会生病,你说了算吗?各大医院的病床和各种仪器设备又是为谁准备的呢?

误区九:等我有闲钱,我再考虑。你知道风险什么时候来临吗?保险可不是奢侈品,什么是闲钱?

误区十:老是货比三家,要最便宜。等你把所有保险公司的产品比完了,你还能不能买保险还是个问题。

保险知识,购买保险的六大误区


误区一:买保险先看投资回报率有多高,是不是还本。

其实,买保险的首要目的应当是取得风险保障,投资增值是第二位的。风险保障程度高的保险是不能返还保险费的;具有返还保险费功能的保险,风险保障程度会比较低。

万能险、投资连结类保险投资功能较强,但缴纳的保险费也比较高;投资收益以及分红保险的分红收益,随保险资金运用成果而定,有时高有时低,也是不固定的。因此,比较好的办法是根据自己的缴费能力,先安排保障,再考虑投资,将两类保险组合购买。

误区二:买了保险,只要发生事故,保险公司都管。

其实,各种保险都有明确的保障责任范围,超出责任范围的事情,保险公司是不负责赔偿的。需要特别注意,有些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特殊情况,保险公司也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这是因为,保险责任过宽,保户缴纳的保险费就要很高;有些特殊情况列入赔偿范围会助长道德风险,如醉酒驾车造成的事故等。

误区三:买了几年保险没出事,保险费白交了。

其实,买保险是防万一,不出事最好。有了保险,随时都处在保险保障之下。不出事,我为人人;出了事,人人为我,这才是保险的作用。

误区四:只要给孩子买上保险就行了。

实际上,大人孩子都需要保险,但是买保险应遵循“先大人后孩子”的原则,先把“家庭支柱”保障好,这其中也包含有对孩子的保障。

误区五:保险与储蓄没啥区别,只要存了钱,没必要再买保险。

保险和储蓄虽然都是应对风险的办法,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储蓄可随时存取,灵活性很大;保险的保险费是不能随意取回的。储蓄是一种自救行为,没有把风险转移出去,“万一”的事来了,钱还没攒够,难免陷入困境。而保险是一种集体互助行为,能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利用获得的保险金有助于渡过难关。

误区六:有了社保就不用再买保险。

社会保险是由政府主办的一种基本生活保障,覆盖面比较广,应当积极推行。但社保注重平等,保障水平比较低,而商业保险的保障范围比较广泛,保障程度可以由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能够满足各种人的不同需要。因此,有了社会保险也还需要商业保险作补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