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保险知识,养老保险需要及早规划

2020-09-30
养老保险知识 养老保险知识普及 养老保险相关知识

与欧美发达国家“先富后老”相反,我国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人口和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长期收不抵支的现状,决定了社保只能满足一部分人较低水平的养老需求。中德安联理财专家建议,养老问题应尽早规划,越早投入,收益越高。老龄化

投资早晚回报差异大

对于70、80后的年轻人来说,养老压力犹为突出,由于大部分人士是独生子女,不仅要承担养育子女、赡养双方父母的重任,还要面临日益高企的房价压力。根据中德安联的预测,假设30岁的年轻人在上海生活和工作,每月生活支出为2500元,60岁退休时大约就需要6000元来维持相仿的生活品质,这还不包括自己和家人的医疗费用支出、旅游、压岁钱等社交支出。

那么,什么时候考虑养老最佳呢?举例来看,30岁的韩先生拟购买保险作为养老规划,供选方案有2个,一是从现在开始,每年投资6000元,投资期限为10年;二是10年后开始投资,每年的投资额和投资期限均相同。以投资年回报率为5%进行计算,可以发现,到其65岁时,积累资金分别是26.8万元和16.4万元,后者与前者的差额有10万元之多。

合理选择理财工具

中德安联理财专家称,合理运用理财工具可以有效地化解养老压力。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理财工具越来越多,在各种理财工具中,最常见的是银行储蓄和债券,其最大的特点是资金安全、取用灵活用,但收益受近期利率影响。近年来货币市场一直处于利率下降区间,存在银行的资产甚至有贬值的可能,以一年期存款利率为例,1990年为10.08%,而目前仅为2.25%。

股票看似收益高,但伴随着非常高的风险,一般不建议作为养老规划的主要部分。与储蓄相比,保险能提供长达几十年的资金运作时间,通常以投保时的利率作为保证利率的参考,因此在高利率时投资受益最大;其二,保险有“半强制储蓄”的功能,可避免资金使用的不确定性,做到专款专用;最重要的是,保险可提供风险保障,不幸发生意外,可从保险中获取一笔大于投资数额的保险金,以解燃眉之急。

相关阅读

保险知识汇总,养老保险该如何规划


重阳节马上就要到了。含饴弄孙、携手同游,是大多数人对未来退休生活的美好憧憬。当然,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养老是几十年后的事情,好像是一个比较遥远的话题。可实际上,养老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峻的社会问题。

储蓄和社保养老远远不够

我国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人口老龄化和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长期收不抵支的现状,决定了社保养老只能满足一部分人较低水平的养老需求。而且养老压力在70、80后这代人身上尤显突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独生子女,有限的收入不仅要负担养育子女、赡养双方父母的重任,还要不断贡献给高速发展的中国房产市场。可以预见的是,30年后,当他们踏入退休的行列时,仅靠传统的储蓄和社保来养老是远远不够的。根据中德安联的预测,一名在上海生活、工作的30岁的人,假设现在每月的单纯生活支出为2500元,60岁退休时大约需要6000元来维持相仿的生活品质,这还不包括自己和父母、岳父母的医疗费用支出,也不包括旅游、压岁钱等社交支出。

养老应当尽早规划

什么时候应该考虑养老的问题呢?中德安联理财专家的意见是,应当尽早规划,越早投入,收益越高。数字可以说明,30岁的韩先生拟购买保险作为养老规划,供选方案有2个,一是从现在开始,每年投资6000元,投资期限为10年;二是10年后开始投资,每年的投资额和投资期限均相同。以投资年回报率为5%进行计算,可以发现,到其65岁时,积累资金分别是26.8万元和16.4万元,差额有10万元之多。

那如何来规划养老呢?合理运用理财工具可以有效地化解养老压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有一句投资名言,""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中国的经济市场日趋完善,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场上可供一般投资者选择的理财工具越来越多。即便是对理财所知甚少的人,也可以在专业理财顾问的帮助下,制定适合自己理财规划。

保险对养老有特殊意义

在各种理财工具中,最常见的是银行储蓄和债券,资金安全,可以比较灵活地取用,但是收益受近期利率影响,一般定期存款最长为5年,近年来货币市场一直处于利率下降区间,存在银行的资产甚至有贬值的可能;股票看似收益高,但伴随着非常高的风险。中德安联的理财专家指出,在众多理财工具中,保险对于养老而言有特殊的意义。保险不仅能提供人生各个阶段各种周全保障,确保意外事件发生之后,家庭和个人的生活品质不受到显著影响,还能够通过精算师、风险管理师等专业人士对资金的中长期筹划运作,达到资产的稳健增值。与储蓄相比,保险能提供长至几十年的资金运作时间,通常以投保时的利率作为保证利率的参考,很多在上世纪90年代购买养老保险产品客户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其二,保险有""半强制储蓄""的作用,能够避免资金使用的不确定性,做到专款专用;最重要的是,当意外事件发生时,只有保险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给付一笔远大于投资数额的保险金,以解燃眉之急。

我们需要养老保险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其中,北京市人口的预期寿命逐年高,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平均预期寿命是79.6岁,已经相当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百岁老人越来越多,2000时已经有147人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的老年人口增长迅速,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北京市60岁以上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为12.5%,65岁以上的人口总人口中的比重为8.4%。北京市早已经成为老年型人口城市。预计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将在2050年到来,届时60岁以上的人口将高达40.45%,也就是说每5个人就有2个人是老年人,与发达国家的“先富后老”相比,我们可真谓是“未富先老”。(以上数据来自2005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人总是要变老的。尽管我们可能认为那也许是属于未来的事情,如果那一天真的来临了,你期望自己的老年生活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呢?为了期望中的老年生活,我们开始准备了吗?我们又将如何准备?

养儿防老的传统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的社会了。随着我国第一代独身子女进入婚育年龄,“421”的家庭模式即将到来,(目前北京市家庭平均人口为2.9人),也就是说一对夫妇对上需要照顾双方的父母,对下要养育一名子女,孩子成家后,父母已经退休,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依然生存,假如这个孩子得照顾所有的家人,含自己在内总共7个人,如果孩子的结婚对象与自己相仿,那便可能出现两个人照顾14个人的情况,这个经济负担不可谓不重。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北京市的大批独身子女父母将从2015年开始逐渐开始步入60岁。另一方面,目前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许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子女赡养老人往往有心无力,需要更多的社会服务机构来代替子女为老人提供生活服务以及适当的精神照料。

社会养老保险只能“吃饱穿暖”。现行的社保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企业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男性职工60岁,女性干部55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且个人缴费满15年的,退休后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相当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左右,个人帐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个人帐户(比例为本人工资的11%)累计储存额的1/120。国家参照城市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和职工工资增长情况,对基本养老金水平进行调整。社保旨在满足退休人员的最低养老需求,2003年,全国企业参保退休人员月平均基本养老金为621元。

在职收入越高,退休后的社保养老保险的平均替代率越低。社保养老保险的缴费率基数有上限,不超过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300%。这意味着,工资在缴的基数上限以内的人和工资远远高于上限的人,社保养老保险最后的差别并不太大。而对于工资收入较高的人来说,退休金和目前的收入反差会更大,生活质量的比例会更高。

企业年金尚未成熟

企业年金,是企业自愿为职工购买的集体保险,属于商业保险的范畴。一些有能力的公司一般都较早的为员工建立了企业年金,并将其作为留住人才的手段之一。但是就全国而言,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形成。虽然早在1998-1999年就有保险公司推出了企业养老保险等类似企业年金的产品,但事实上远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年金市场。而且,其选择权和主动权都在企业手中,所以,想要依靠企业补充养老计划,还尚需时日。

构筑个人完善的养老保障。世界银行在1994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扭转老年危机-保障老年人及促进增长的政策》中指出,政府推行的退休保障制度须同时兼顾保障老人和促进经济增长。要做到老有所依,最佳的做法就是利用“三大养老支柱”提供全面的退休保障。“三大养老支柱”分别是:(1)政府管理及由税收资助的社会安全网;(2)由政府强制性推行地,私营机构管理且积聚足额资金的退休计划;(3)个人的自愿性储蓄及保险安排。未来依靠社保养老保险和企业过日子,可能远远不能满足个人养老生活期望,所以必须做到未雨绸缪,及早准备,尽快建立自己的养老基金。

其实,你的钱包里面只有两种钱,一种属于现在的你,一种属于未来的一位老人所有。如果你今天将老人的钱花掉,那就是年轻岁月透支晚年岁月,今天透支明天,年轻力壮透支年老体衰。

保险知识汇总,养老保险改革需要破除旧格局


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等。

这个办法,形式上已经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相同,是养老保险社会化的步骤之一。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可以用“一国两制”来形容:在企业,退休金按照其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发;而机关和事业单位,则依据其工龄和退休前一月的工资计发。在绝大多数地方,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还没有实行社会化管理模式,平时也不交养老保险,退休后由当地财政计发退休金。

目前依然留存的事业单位养老模式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适应当时单位和人员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形式。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下人员流动频繁的需要。然而,制度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如果其变革和发展总是滞后于经济基础,它就会拖社会进步的后腿。因此,良好的制度变革应该适当超前于社会的发展,才能适应和引领社会的进步,而不能总是被社会拖着走。但眼下的事业单位养老体制改革,仍然与时代发展有距离。

首先,它离人人平等的权利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既没有把机关工作人员一并纳入社会化管理,也没有打算从制度上解决现行养老制度下企业员工退休金远低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员工退休金的问题。当下,企业员工的退休金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退休金,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很多企业员工哪怕是曾经的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其退休金只及机关事业单位同等职称人员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这些问题都应该纳入全国一盘棋考虑,以建立健全没有身份差别的统一养老保险制度。

其次,这个改革试点以人为本位的权重仍明显不足,部门利益和地方局部利益影影绰绰。一方面,它虽然强调养老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但与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大流动现实差距仍不小。另一方面,养老保险还没有脱出部门利益的圈套,仍然由地方的部门统筹,而非由更加市场化的、全国性的公司统筹。

在中国社会发展地区差异极大的背景下,社会保险的各地基数不同、费率不同、建账比例不同,失业、养老、医保标准不同,彼此之间的衔接非常不易。如果仍然维持现行“划地而治、部门割据”的格局,社会保障的各项账户随公民自由流动将永远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这极大地损害了公民的社会保障权利。每到年末,珠三角的农民工就退保成潮,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因为根据规定,农民工要享受到养老金,必须等他们达到退休年龄后,且要在当地连续缴纳保险十五年以上。而若要退保,就只能拿回自己个人账户的一部分钱,企业缴纳的部分就充实了当地社保基金。在现有社保制度下,跨地区、跨省流动的人员,不论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还是企业工人,其实都是“农民工”,甚至连农民工的待遇都不如,因为农民工至少还能退保,而其他类型人员只能等“调动”,但户籍制度往往又成为“调动”的天花板。

显然,现行以行政区划模式建立的“划地而治”的养老保险体制,已经遇到了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瓶颈。惟有引入市场机制,才能破解行政区域的“划地而治”和“部门割据”。可以尝试的办法是,将公民的社会保障账户划到已经完全市场化的保险公司手里,他们都有全国性的战略布局,要实现全国内部统筹比现行政府体制下的社保不同利益主体间统筹容易得多。无论公民走到哪里,社保就跟随到哪里。这其中,政府的责任则回到两个最根本的问题上来:一是建立全国性的社会基金,二是回归监管者的职责。

养老保险规划须趁早


自然界的一切都会遵循一定的规律,每个人都会从幼年走向老年,为了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需求,退休后能够过富裕、有尊严的生活,无忧无虑的享受晚年的金色时光,提前规划养老保险成为了热门话题。

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表彰大会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

温家宝说,截至今年9月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4.49亿人,加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总计覆盖人数超过7亿人。

温家宝指出,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真正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目标,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要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坚持政府引导和个人负担并重,政府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确保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投入。根据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物价变动等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水平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参保激励机制,真正做到多缴多补、长缴多得,调动参保积极性,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加基金积累。研究解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整合问题。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整合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资源,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强基层经办服务能力。依法加强基金监督管理,努力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养老保险规划一定要趁早

人生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理财需求和理财目标,而养老规划是人生理财规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理财规划中排在首位,是每个人都要面对和必须考虑的事情。

传统的养老理财工具有银行存款和社会养老保险等等。银行存款难以抵抗通货膨胀的侵蚀,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较低,只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保障程度较弱,仅仅依靠上述工具养老往往会捉襟见肘。过去的一些养老经验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养老需要。

退休后应酬费、服装费和交通费等项目会减少,而医疗费会相应增多,如果想在退休后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准,这个数字还是蛮大的。假定包括生活成本、医疗费用等等再内,每月的生活成本约为5000元,则每年平均需要6万元。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人数也越来越多,养老保险保障了老年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等于保障了社会相当部分人口的基本生活。对于在职劳动者而言,参加养老保险,意味着对将来年老后的生活有了预期,免除了后顾之忧,从社会心态来说,人们多了些稳定、少了些浮躁,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社会养老保险从改革开放后到今天一直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善,每一次的改进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不仅对家庭和个人有重要的作用,对国家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也有极大意义。

从家庭和个人角度出发,个人参加养老保险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强制缴纳的方式结合国家自主扶持的方式为年老后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在青壮年时期定期少量地缴交费用,换到年老生活的补助,免除了家庭一定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在当今“四,二,一家庭”模式下,老年人一定程度上可以靠自己的养老金生活,从而减少子女抚养老人和孩子的双重压力,对老年人的生活心态和对家庭的和谐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丁克家庭养老保险如何规划


“丁克家庭”逐渐走入了社会。现代社会的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过二人世界,不想要孩子。丁克家庭的养老问题不容忽视。那么应该如何从现在开始规划理财,才能让自己的晚年幸福安康呢?丁克家庭如何买保险呢?

俗话说: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保险是每个家庭必备的保障规划,对于“丁克”家庭来说,这一规划更为重要。朱先生夫妇都没有其他商业保险,仅有基本的养老、医疗保险。仅仅依靠单位缴纳基本的养老、医疗保险并不足以保证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因此,他们首先应该增加保险品种和额度。

选择一定的保险理财产品,进行长期、稳妥的养老金筹划。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应选择有增值功能的养老类保险,因此,目前不建议采用传统的、收益固定的养老年金产品,而采用稳妥增值的、可长期储备养老金的万能寿险形式。

此外,建议增加健康保险。对一个家庭而言,仅有养老保险,家庭的保障规划是不全面的,应增加保障类的健康保险,这样可以在遭受意外伤害和疾病侵扰而产生医疗费用、收入损失时,获得经济补偿或给付保险金。

丁克家庭应轻存款、重保险

兴业银行武汉分行理财经理刘腾波:丁克家庭和普通家庭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晚年生活没有子女照顾,所以一定要购买合适的保险,保证退休后生活无忧。同时,存款利息偏低,无法抵御通胀,应把更多闲散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和用于其他投资,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尽早购买养老保险没有子女养育负担,把更多资金用于投资理财和购买保险。

保险理财案例

我(孙先生)和妻子今年都35岁,标准的北漂一族,经过十年打拼拥有98平米房产一套,位于通州。有一部十多万的车,均无贷款。目前存款30万元,经常买些银行理财产品。本人月收入税后8000元左右,单位上的四险,妻子税后3000元,五险一金均有。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为工资。

本人有保额15万元人身保险一份。无子女,准备做丁克一族。两家父母均有退休金,暂时不用我们照顾。事业上我一直想自己创业,但考虑风险太大一直未能有所突破。目前夫妻两人均在民营企业上班。妻子工作稳定并有闲暇时间。我的工作正处于上升阶段,但不是很稳定。

年金险+定投补充退休金

理财目标

因没有北京户口,想通过理财计划让以后退休生活更稳定。

退休就意味着今后将不再有收入,年轻时能用收入负担开支,而退休后没有了收入就需要在年轻时把费用提前准备出来。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养老金制度就是为了应对此类情况而建立的。就目前来说光靠养老金还远远不够支付开支,所以必须用追加养老金和储蓄的方式来筹集退休资金,做好养老规划。

退休金的规划很重要,要单独管理,不能把它和其他资产混在一起,由于孙先生并没有提供详细的家庭支出情况,在这里建议将家庭月收入的15%作为退休资产进行存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追加养老金和基金定投。

孙先生可以每月期缴年金保险,给自己建立一个年金计划,为自己的养老金作补充。年金保险是一种生存保险,本质是投保人在保险公司的一种“储蓄”,非常适合养老金的储备。可在约定期限内有规律地、定期地领取资金,用于养老。

孙先生还可以每月给自己安排一些基金定投,用于储蓄未来的养老金。在定投的品种上,可以选择三只不同投资标的的基金分别定投,做到资产分散。可以把每月安排定投的资金分成三等份,分别投资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大宗商品基金。基金定投贵在坚持投资纪律,这几年,股市行情不好,股票基金的定投也没有出现明显的赚钱效应,动摇了许多投资者坚持基金定投的信心,不妨在基金定投的品种上作个分散,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下,总有表现良好的资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