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重疾险保障范围越来越广,我要不要迟点再买?

2020-07-23
重疾保险规划 重疾保险知识 火灾险再保险规划
最近某公司推出一款重疾险,增加特定良性肿瘤保障,很多了看了之后,后悔自己重疾险买早了。

消费者买保险,都希望保障范围广一点,价格再低一点,性价比越高越好,随着保险竞争的加剧,很多公司不断的在做创新,感觉重疾险的创新根本没有底限,有些人就抱着这么一种心态:再等等,还有更好的产品出现,反正现在也不着急。

最近一些年头,重疾险发展很快,各种新概念层出不穷,弄的消费者眼花缭乱,重疾险好像越来越复杂,这都是市场竞争闹的。

2006年 “友邦重疾险事件”,相关部门制定了25种重大疾病的国家标准,重疾险开始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政府提倡“保险姓保”,现在健康险在整体的保险销售中占比已经超过了20%。

最初,保险公司只是在保障疾病种类上进行竞争,你保30种,我就保40种,然后你来我往保障范围增加到了80多种,这个时候已经包括进去了很多疑难杂症。

重疾的保障种类不能无限增加,于是就有公司增加了“轻症”的概念,就是一些疾病没有达到重疾标准,也可以赔付一部分,之后就有公司的产品轻症可以赔付两次、三次,有占主险保额的,有不占主险保额的。

当主流产品都增加了“轻症责任”后,创新又出来了,有公司引入“中症”概念,就是比 “轻症”重,比“重症”轻,然后其它公司快速跟进。

之后有公司引进了“重症多次赔付”的概念,就是重疾赔一次后产品继续有效,满足一定条件还可以继续赔,理论上重疾最多可以赔六七次。其它公司继续跟进,竞争的点放在了哪家的产品重疾分组更科学更合理。

然后有公司学香港的产品,保单生效前几年赠送保额,好像消费者占了多大便宜。

有公司引入了“前症”概念,就是在重疾的“轻症”再往前,只要确诊也可以赔付。

有公司引入了“特定良性肿瘤”可赔付。

重疾还是挺贵的,于是短期消费型重疾上市了,长期定期重疾上市了,不含身故责任的重疾上市了,针对特定人群的重疾比如针对女性、针对儿童的重疾上市了。

现在的重疾险真的百家齐放。每当一个新概念引入行业,都会标榜行业首创,赶快来买,我们家的产品最好。当大多数产品都引入这个概念的时候,有公司会说,赶快来买我们的,我们最便宜,把消费者弄的晕头转向。

“等等再买,还有更不要命的保险公司在酝酿新产品”这个想法萦绕在一部分消费者的脑海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现在买了很快就会后悔。

但是大家忽略了两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一:买保险可以等,当时风险不等人。谁都不知道自己身体里是否在酝酿某种病症,已经有无数的人后悔没有早点买保险了。

第二:保险公司变着花儿的弄新概念,但是25种基本的重大疾病占各家保险公司的重疾险理赔比例基本都超过了90%。我们是不是要为了那一点点产品创新而不管本来超过90%的风险。

保险公司创新,是市场竞争需要,当产品创新到一定时候,增加的创新价值已经不是很大。重疾险毕竟是商业保险,我们也不能指望它可以无所不包。

收拾一下心情,没有最好的保险,有可能有更好的保险,但是我们等不得。在市场竞争到现在的程度,重大项目的产品创新已经没啥花招了,再有新产品,也就是这一堆概念的拆分组合,产品价格的少许浮动。

也许再过个三年五年,会有更多的创新,但是25种基本的重大疾病理赔比例,还会是占比非常的高。

了解完这个真相,你还要等一等吗?

延伸阅读

买重疾险时,要不要选择轻症?


​​重疾险,是非常重要的一款保险。从大家的提问就可以看得出来。很多人问小编:重疾险里的轻症是个什么东西呢?

确实市面上销售的很多重疾险,无论是线上销售还是线下销售,里面都包含了轻症责任。所以大家在购买重疾险的时候会好奇它存在的意义,甚至于是否有必要选轻症?

关于轻症,很多人都不了解其含义。所以今天小编就根据大家的需求,和大伙来好好聊聊——轻症。

一、轻症是什么意思?

其实轻症是没有规范定义的。

早在2006年前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医师协会,就制定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明确了25种重大疾病的定义。却没有明确推出轻症的定义。

虽然没有给出轻症明确的定义,但轻症却是必不可少的。由于重疾赔付标准相对严格,很多客户罹患了疾病,却因达不到重疾赔付的标准,所以无法获得理赔。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轻症应运而生。

那么,到底什么是轻症呢?

小编来简单和大家说一下,大家要认真听讲哟!简单来说呀,轻症就是指重大疾病的早期,因此有的公司也会把轻症描述为“轻度重疾”。譬如:癌症早期等等,如果你把普通感冒、发烧等理解为轻症小编真的要呵呵了!

轻症具体到保障责任上,通常包含如下两个责任:

轻症额外赔付;

轻症豁免保费。

小编在这里给大家简单的解释一下:被保人若确诊为轻症,额外赔付一定的保额,一般赔付保额的20%、25%或30%,这个部分是不占用重疾的保额的。

赔付后,合同是继续有效的,未来若确诊了重疾,依然会赔付1倍的保额;同时,被保人确诊轻症,还可以豁免余下各期的保费,保险合同继续有效哟!

二、轻症主要包括哪些病种呢?

目前各公司的轻症病种基本都达到了20-30种甚至更多,但行业公认的高发轻症,大概最有10种左右。分别是:

极早期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含原位癌)

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

轻度/中度脑中风

冠状动脉介入/微创冠状动脉搭桥

心脏瓣膜介入手术

主动脉内手术

脑垂体瘤/脑囊肿/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瘤

慢性肾功能衰竭

较小面积III度烧伤

视力严重受损

小编研究了多年的理赔数据发现:恶性肿瘤(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是重疾理赔占比最高的两类重疾,占据所有重疾理赔案件的90%左右。所以说,这两类高发重疾所对应的轻症,也是相对高发的。

三、是否要选择轻症?

小编对于是否选择轻症的建议是:能选,还是尽量选上吧!

有几方面的原因,供大家参考:

1、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体检项目技术的日渐完善,早期癌症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虽然早些年很多原位癌很难通过常规体检发现,但现在这种情况却在发生改变。

因此一方面早发现早治疗能够让病人尽早恢复健康。另一方面,早期重疾的检出率提高,本身也会进一步提高获得保险理赔的几率。

2、其次虽然轻症是重疾的早期状态,但治疗的费用却不低。

少则几万元,多则也需要十万以上的资金。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花销。况且伤筋动骨还需要100天呢,得轻症治疗术后也需要长时间的休息加恢复,这期间必然会涉及到病人的营养滋补、理疗康复、甚至还得请护工来照料等等这些花销。

这些费用虽然零零散散加起来却是不少的钱,关键是这么多的钱医疗险还不提供这方面的报销。

买重疾险,要不要加身故责任?有什么保障?


如今市面上的重疾险选择很丰富,有保终身的、也有保定期的,有的带有身故责任,有的没有身故责任;有的是身故赔保费,有的是身故赔现金价值……各式各样让人眼花缭乱。

很多人在选购的时候,一方面觉得重疾险有了身故责任更“踏实”,一方面又觉得身故责任要多花钱,想不清楚到底值不值得。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梳理一下思路,帮助大家选择到合适自己的产品。

一、重疾险有哪些类型?

为了搞清楚重疾险的“身故责任”,首先我们要了解重疾险的类型有哪些。一般来说,重疾险可以分为三种:消费型、标准型和返还型。

1、消费型重疾险

这类产品通常只含疾病保障,而不含标准的身故保障,即只有罹患重疾时才会赔付保额。这类保险可以是定期产品,保至70岁、80岁,也可以是终身产品或者一年期产品。

2、标准型重疾险

这类产品既含疾病责任,也含身故责任,不管被保人身故还是重疾都可以赔付保额。标准型重疾险一般是终身保障,也就是说,它的赔付概率是100%,只不过是赔付早晚的问题。

3、返还型重疾险

这类产品不仅能够提供重疾、身故的保障,到一定年龄时没出险,还能返还保费或保额。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类产品的费率通常会比其他重疾险高很多很多;而所谓返还,只不过是保险公司拿你多交的那部分保费去做投资,数十年后用得来的收益把本金部分还给你而已。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推荐大家首选这类产品。

那么,不同的重疾险类型,对于身故都是怎样赔偿的呢?

二、身故赔偿怎么赔?

1、标准型重疾险:赔保额

标准型重疾险的“标准”就在于,其身故赔付的是基本保额,是标准的“身故责任”,保障期内重疾或身故,都能得到确定的赔付。

不过要注意,身故赔保额有一个前提,即需要重疾没有赔付过。也就是说,身故与重疾只能2赔1。有一些产品是以“主险寿险+附加提前给付重疾险”的形式来设计的,这种产品同样是保额共用的,比如重疾保额50万、寿险保额51万,赔付重疾后,身故就只剩下1万元的保额。

2、 消费型重疾险:赔现金价值/保费

消费形态的重疾险,为了压低成本、强调保障,通常不会包含完整的身故保障。有些产品完全不带身故责任,也有些产品身故赔付现金价值或已交保费。不管是现金价值还是保费,这个赔付的额度相对于重疾保额来说都是比较低的。

另外,在实际操作中,不带身故责任的消费型重疾险,如果被保险人不幸在保险期间内身故,一般来说事后也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退保,拿回现金价值,事实上也能达到“身故赔现金价值”的效果。

3、 身故赔保额、保费、现金价值较大者

部分产品会规定身故赔付保额、保费、现价中的较大者,一般带有这种设定的,是主险为分红险的重疾保障。由于带有分红,所以一定年份后现金价值有超过保额的可能性。

三、买重疾险,要不要带身故责任?

很多人纠结于重疾险是否要带身故责任,实际上,该如何选择,主要得看你的具体情况。

首先,不管你选择了哪种重疾险,我们都建议要搭配寿险来覆盖身故风险。这是因为,即便重疾险带有身故责任,也会有重疾、身故2赔1的客观限制存在,重疾赔付后身故责任也就消失了。但是对于重疾的风险和身故的风险,我们的需求并不是两者有其一即可,两者的保障我们都需要,所以,寿险的配置就非常有必要。

其次,买重疾险最关键在于保额,只有保额足够,才能实现风险保障的目标,一般来说,重疾保额要在50万以上。在保额相同的前提下,带完整身故责任的“标准型”重疾险,会比“消费型”重疾险贵上不少。这时,结合自己的预算水平,考虑寿险与重疾险的保费支出,就可以锁定适合你的产品类型了,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不要尝试逾越自己的经济能力购买不合适自己的产品。

预算充足,首选标准型重疾险

如果预算充足,可以优先选择保终身、带身故责任的标准型重疾险。即使未发生重疾身故,也能赔付保额,保障的确定性最强。

在现实状况中,不乏病人疾病发展过快、尚未达到重疾赔付标准时就身故的情形,如果所买的保险没有身故责任,此时是无法获得赔偿的;而完整的身故保障则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另外,标准型重疾险的现金价值会逐年增加,最终与保额相近,如果未发生重疾,在老年时也不妨选择退保取回现金价值用以养老。

这种“身故赔保额”的标准型重疾险,一般价格较高,如果对自己的理财增值能力较为自信,也可选择“消费型重疾险+理财”的方法,把这部分保费的差价用来投资理财,也能达到相似的效果。不过,这种方式对个人稳定投资获利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预算有限,首选消费型重疾险

同等保额情况下,消费型产品的价格最低。所以,如果预算有限,可以优先选择消费型重疾险,重点考虑疾病保障,做足保额才是最首要的,不能为了“返本”而压缩保额。

对预算有限的家庭来说,规划家庭保障需要精打细算,我们建议选择用“消费型重疾+定期寿险”的组合来打造保障,身故的风险由寿险来覆盖,重疾险带身故责任的必要性则相对较弱,并不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四、总结

不带身故责任的“消费型”重疾险,在同等保障下通常价格最低,适合预算有限的家庭;带有完整身故责任的“标准型”重疾险,重疾、身故必赔其一,保障最为周全,晚年也可退保换取养老金,但价格较高,适合预算充足的人士;返还型产品价格最高,理财收益也不理想,一般不推荐轻易选择。

所以,买重疾险要不要带上“身故责任”,归根结底还是要契合自己的家庭预算等实际情况,以保障为先,根据自身需求搭配其他险种,切不可一味追求“返本”,最终本末倒置、保障不足。

买重疾险,要不要加身故责任?


如今市面上的重疾险选择很丰富,有保终身的、也有保定期的,有的带有身故责任,有的没有身故责任;有的是身故赔保费,有的是身故赔现金价值……各式各样让人眼花缭乱。

很多人在选购的时候,一方面觉得重疾险有了身故责任更“踏实”,一方面又觉得身故责任要多花钱,想不清楚到底值不值得。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梳理一下思路,帮助大家选择到合适自己的产品。

一、重疾险有哪些类型?

为了搞清楚重疾险的“身故责任”,首先我们要了解重疾险的类型有哪些。一般来说,重疾险可以分为三种:消费型、标准型和返还型。

① 消费型重疾险

这类产品通常只含疾病保障,而不含标准的身故保障,即只有罹患重疾时才会赔付保额。这类保险可以是定期产品,保至70岁、80岁,也可以是终身产品或者一年期产品。

② 标准型重疾险

这类产品既含疾病责任,也含身故责任,不管被保人身故还是重疾都可以赔付保额。标准型重疾险一般是终身保障,也就是说,它的赔付概率是100%,只不过是赔付早晚的问题。

③ 返还型重疾险

这类产品不仅能够提供重疾、身故的保障,到一定年龄时没出险,还能返还保费或保额。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类产品的费率通常会比其他重疾险高很多很多;而所谓返还,只不过是保险公司拿你多交的那部分保费去做投资,数十年后用得来的收益把本金部分还给你而已。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推荐大家首选这类产品。

那么,不同的重疾险类型,对于身故都是怎样赔偿的呢?

二、身故赔偿怎么赔?

① 标准型重疾险:赔保额

标准型重疾险的“标准”就在于,其身故赔付的是基本保额,是标准的“身故责任”,保障期内重疾或身故,都能得到确定的赔付。

不过要注意,身故赔保额有一个前提,即需要重疾没有赔付过。也就是说,身故与重疾只能2赔1。有一些产品是以“主险寿险+附加提前给付重疾险”的形式来设计的,这种产品同样是保额共用的,比如重疾保额50万、寿险保额51万,赔付重疾后,身故就只剩下1万元的保额。

② 消费型重疾险:赔现金价值/保费

消费形态的重疾险,为了压低成本、强调保障,通常不会包含完整的身故保障。有些产品完全不带身故责任,也有些产品身故赔付现金价值或已交保费。不管是现金价值还是保费,这个赔付的额度相对于重疾保额来说都是比较低的。

另外,在实际操作中,不带身故责任的消费型重疾险,如果被保险人不幸在保险期间内身故,一般来说事后也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退保,拿回现金价值,事实上也能达到“身故赔现金价值”的效果。

③ 身故赔保额、保费、现金价值较大者

部分产品会规定身故赔付保额、保费、现价中的较大者,一般带有这种设定的,是主险为分红险的重疾保障。由于带有分红,所以一定年份后现金价值有超过保额的可能性。

三、买重疾险,要不要带身故责任?

很多人纠结于重疾险是否要带身故责任,实际上,该如何选择,主要得看你的具体情况。

首先,不管你选择了哪种重疾险,我们都建议要搭配寿险来覆盖身故风险。这是因为,即便重疾险带有身故责任,也会有重疾、身故2赔1的客观限制存在,重疾赔付后身故责任也就消失了。但是对于重疾的风险和身故的风险,我们的需求并不是两者有其一即可,两者的保障我们都需要,所以,寿险的配置就非常有必要。

其次,买重疾险最关键在于保额,只有保额足够,才能实现风险保障的目标,一般来说,重疾保额要在50万以上。在保额相同的前提下,带完整身故责任的“标准型”重疾险,会比“消费型”重疾险贵上不少。这时,结合自己的预算水平,考虑寿险与重疾险的保费支出,就可以锁定适合你的产品类型了,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不要尝试逾越自己的经济能力购买不合适自己的产品。

预算充足,首选标准型重疾险

如果预算充足,可以优先选择保终身、带身故责任的标准型重疾险。即使未发生重疾身故,也能赔付保额,保障的确定性最强。

在现实状况中,不乏病人疾病发展过快、尚未达到重疾赔付标准时就身故的情形,如果所买的保险没有身故责任,此时是无法获得赔偿的;而完整的身故保障则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另外,标准型重疾险的现金价值会逐年增加,最终与保额相近,如果未发生重疾,在老年时也不妨选择退保取回现金价值用以养老。

这种“身故赔保额”的标准型重疾险,一般价格较高,如果对自己的理财增值能力较为自信,也可选择“消费型重疾险+理财”的方法,把这部分保费的差价用来投资理财,也能达到相似的效果。不过,这种方式对个人稳定投资获利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预算有限,首选消费型重疾险

同等保额情况下,消费型产品的价格最低。所以,如果预算有限,可以优先选择消费型重疾险,重点考虑疾病保障,做足保额才是最首要的,不能为了“返本”而压缩保额。

对预算有限的家庭来说,规划家庭保障需要精打细算,我们建议选择用“消费型重疾+定期寿险”的组合来打造保障,身故的风险由寿险来覆盖,重疾险带身故责任的必要性则相对较弱,并不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四、总结

不带身故责任的“消费型”重疾险,在同等保障下通常价格最低,适合预算有限的家庭;带有完整身故责任的“标准型”重疾险,重疾、身故必赔其一,保障最为周全,晚年也可退保换取养老金,但价格较高,适合预算充足的人士;返还型产品价格最高,理财收益也不理想,一般不推荐轻易选择。

所以,买重疾险要不要带上“身故责任”,归根结底还是要契合自己的家庭预算等实际情况,以保障为先,根据自身需求搭配其他险种,切不可一味追求“返本”,最终本末倒置、保障不足。

重疾险轻症豁免要不要选


轻症豁免全称轻症豁免保险费。要想了解轻症豁免,我们先来理顺一下轻症的概念,什么是轻症呢?相对重大疾病定义而言,轻症是没有达到重大疾病所定义的标准,就是重大疾病前期较轻的疾病,或者重大疾病可采取先进技术微创治疗的疾病。但也能得到赔付的一项保险利益。一般赔付大病保额的20%-30%,属于不占用大病保额的额外赔付。

那么豁免又是什么意思呢?所谓的保费豁免是指在保险合同规定的缴费期内,投保人或被保人达到某些特定的情况(如身故、残疾、重疾或轻症疾病等),由保险公司获准,同意投保人可以不再缴纳后续保费,保险合同仍然有效。

拆分三种情况来说:

1、豁免责任之后的保费,符合豁免责任的,剩余原本应缴的保险费就不需要再缴纳了,而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长期险的交费期间,如果是趸交(也就是一次性交清)或缴费期满,那就无法发挥豁免的作用了。

2、豁免责任对象,以发生保险事故为前提,且发生事故的人必须是豁免险的被保险人。例如,爸爸给孩子买了教育金,同时买了附加投保人豁免,那么投保人豁免险的被保险人是爸爸而不是孩子,也就是说,保费豁免的前提是爸爸发生了约定的事故如身故、重疾或全残,而不是孩子本身。

3、给保险上“豁免险”豁免保险费其实就是以被豁免的保费作为保额,然后再计算得出的,因此,相当于您另外出钱,给保险又上了一份“保险”,事实上,豁免险责任发生后,保费是保险公司替您在交,也就是豁免险的理赔款用来支付后期的保费。

所以轻症豁免则指的是,指在交费的期间内,当投保人或是被保险人患上约定种类的轻症疾病之一或多种,免除续期剩余未交的保险费,并且保险合同继续生效,被豁免的保费视为已交,保障内容不变。

那么轻症豁免有什么作用?相对于重疾,其实轻症大病更为常见和多发,同时它往往是重疾的潜伏阶段,需要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才能防止往重疾转变。轻症豁免可以将部分重疾险除外责任纳入保障范围,保障更全面,且减轻经济压力,如果所购买的保险产品有轻症豁免,最好还是加上。重疾险轻症豁免要不要选?肯定要选!

保费,购买重疾险要不要涵盖身故保障?


有朋友问小编:同样是重疾险,为什么相差千元以上?

两款重疾险,保费对比

图中直观的显示了,同一个人投保两款重疾险产品,保障期间为终身,缴费年限为20年,保额为30万元,而保费却相差1617元。

其实,市场上的重疾保险分类两类:1.单独的重大疾病保险;2.附加在寿险产品上。

简单来说,就是前者只提供重疾保障,而后者兼有重疾保障和身故赔偿。

【弘康健康一生重大疾病保险】(下称:弘康)虽然含有轻症和轻症豁免保障,但是总体打的是重疾保障,也算是单独的重大疾病保险;

【泰康e生健康重大疾病保险】(下称泰康)是重疾险附加在寿险产品上,也就是重疾+寿险的组合产品,而保费也就包含了重大疾病保险和寿险两部分保费,是个二合一的重疾保险产品。

对比:产品基本信息

1.保费对比

从上图中可以直观看出,同等条件下,弘康的保费<泰康的保费,相差千元以上。由于弘康中含有轻症和轻症豁免责任,相对于单独的重大疾病保险来说,保费有所增加,如果去除这两项保险责任的话,会比现在的保费还要低。

2.保障利益对比

保险利益对比

弘康的保障利益在于:重大疾病保险金、轻症疾病保险金、轻症疾病保费豁免,主要在于重疾方面的保障。

泰康的保障利益在于:重大疾病保险金、身故保险金。

当选择保额为30万时,如果先发生轻症,那么在未缴满20年保费之前,弘康是可以豁免后期保费的,保险合同仍然有效;同时还能拿到轻症疾病保险金,并不占用重大疾病保险金的额度;不幸后期得了重疾的话,满足保险条款,弘康一次性支付30万元的重疾保险金,泰康在重疾保障方面与之一样(只要符合保险合同)。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因为弘康没有身故责任,所以在保障期间一旦发生意外等非重大疾病引起的身故,弘康不赔付,而泰康赔付身故保险保险金(30万元),不管是重大疾病保险还是身故保险金,一旦发生一个,泰康的保险合同终止,也就说只赔付一次。

这两款重疾,就重大疾病方面的保障责任,弘康在重疾方面的保障更为全面,保障利益更大;就风险的角度来看,泰康的风险发生赔付率更高一些,因为含有的意外等身故赔偿这一项。

3.重疾的疾病种类

两款产品承保疾病种类

弘康重大疾病保险承保52种重疾,加15种轻症。其中,52种重疾中含有保监会统一规定的25种常见重疾外,保险公司根据疾病高发进行自定义添加的27种重疾,保障疾病更多更全面。

泰康重大疾病保障承保32种重大疾病。其中,包括保监会统一规定的25种常见种常见重疾,外加保险公司自定义的7种疾病,保障也相对较多,符合较大多数人的保障。

总结:弘康保险在重疾方面的保障相较于泰康更全面,保障更多,保障利益更大,但相较于风险来说,泰康的风险出现率更高。

疑问:购买重疾险要不要涵盖身故保障?

通常保险推销员或代理人都会建议说,最好含有身故保障。而我们更多人的需求也是含有身故需求的。那就选泰康这款重疾险了?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泰康这款重疾险是重疾+寿险的组合,也就说兼顾重疾保障和身故赔偿,但是发生理赔时,先发生哪个,赔付那个,赔付之后,保险合同终止,也就说只赔付一次。

举个例子:假设马大姐买了30万保额的泰康这款重疾险,不幸在保险合同期间发生重疾,符合保险合同,赔付30万,保险合同终止;或者在保险合同期间不幸身故,赔付30万,合同终止,只赔付一次。

这个时候,有人会问了,不买重疾和寿险的组合产品,单独分开买会不会更便宜些?

以定期寿险为例:

定期寿险,保障至70周岁

保费方面:按照前面的保费计算,购买弘康重大疾病保险+这款定期寿险,会发现保费总体加起来,也小于泰康重疾+寿险组合产品的保费。

保障方面:弘康的重疾在52种,外加15种轻症和轻症豁免保费,而泰康只有32种重疾,加上定期寿险的,保费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我们保障疾病方面更为全面了。

保障利益方面:泰康赔付是二选其一,只保障一种。而弘康+定寿的话,是可以得到双重保障的,在保障期间如果不幸得了轻症,不仅可以得到轻症保险金,还可以豁免保费;如果得了重疾,那么可以得到重疾保险金。重疾保险金和定寿的身故赔偿并不冲突,如果因重疾而身故的话,还可得到身故赔偿金。但是如果说在保障期间,只发生了身故,并未发生轻症或重疾责任的话,只能够拿到定寿的身故赔偿金。

总体看起来,重大疾病和定期(终身)寿险的搭配,是我们更优的选择。

解答:不管投保哪类重疾险一定要结合自己的需求

通常来说,重疾保障是保证我们能够看得起病,也可用于后期的康复疗养费用和工作损失补偿;身故赔偿是保障我们身故后,家庭不至于垮掉,尤其被保险人为家庭支柱,所以有些人会优先考虑带有终身保障的重大疾病保险。

也有人会担心说,疾病确诊要花费很长时间,确诊出来的疾病还不一定在保障范围之内。如果在确诊出来之前,不幸去世了,只保障重疾的产品会给赔付吗?最起码含身故保障的重疾险不管怎么样,都是可以赔付的。

基于以上两点,小编建议:如果在同等条款下,保费不至于过高的话,当然优先选含身故保障的重疾产品。保险是要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条件去购买的,如果经济条件很好的话,直接购买含身故保障的重疾产品或购买重疾较为全面的产品搭配一款的终身寿险;如果经济条件一般的话,小编建议可以购买一款单独的重疾险搭配一款定期寿险或只买一款单独重疾险,等条件好些在补充终身寿险。

总之,买重疾险的关键是:重疾!重疾!重疾!其次才是身故,所以你明白了吗?

轻症是什么?买重疾险要不要选择轻症?


重疾险,是非常重要的一款保险。从大家的提问就可以看得出来。很多人问:重疾险里的轻症是个什么东西呢?

确实市面上销售的很多重疾险,无论是线上销售还是线下销售,里面都包含了轻症责任。所以大家在购买重疾险的时候会好奇它存在的意义,甚至于是否有必要选轻症?

关于轻症,很多人都不了解其含义。所以今天我就根据大家的需求,和大伙来好好聊聊——轻症。

一、轻症是什么意思?

其实轻症是没有规范定义的。

早在2006年前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医师协会,就制定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明确了25种重大疾病的定义。却没有明确推出轻症的定义。

虽然没有给出轻症明确的定义,但轻症却是必不可少的。由于重疾赔付标准相对严格,很多客户罹患了疾病,却因达不到重疾赔付的标准,所以无法获得理赔。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轻症应运而生。

那么,到底什么是轻症呢?

我来简单和大家说一下,大家要认真听讲哟!简单来说呀,轻症就是指重大疾病的早期,因此有的公司也会把轻症描述为“轻度重疾”。譬如:癌症早期等等。

轻症具体到保障责任上,通常包含如下两个责任:

轻症额外赔付;

轻症豁免保费。

我在这里给大家简单的解释一下:被保人若确诊为轻症,额外赔付一定的保额,一般赔付保额的20%、25%或30%,这个部分是不占用重疾的保额的。赔付后,合同是继续有效的,未来若确诊了重疾,依然会赔付1倍的保额;同时,被保人确诊轻症,还可以豁免余下各期的保费,保险合同继续有效哟!

二、轻症主要包括哪些病种呢?

目前各公司的轻症病种基本都达到了20-30种甚至更多,但行业公认的高发轻症,大概最有10种左右。分别是:

极早期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含原位癌)

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

轻度/中度脑中风

冠状动脉介入/微创冠状动脉搭桥

心脏瓣膜介入手术

主动脉内手术

脑垂体瘤/脑囊肿/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瘤

慢性肾功能衰竭

较小面积III度烧伤

视力严重受损

我研究了多年的理赔数据发现:恶性肿瘤(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是重疾理赔占比最高的两类重疾,占据所有重疾理赔案件的90%左右。所以说,这两类高发重疾所对应的轻症,也是相对高发的。

具体到前面所说的10种行业公认的高发轻症,其中属于癌症和心脑血管类轻症的,包括前6类:

极早期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含原位癌),不典型急性心梗,轻/中度脑中风,冠状动脉介入或微创冠状动脉搭桥,心脏瓣膜介入术和主动脉内手术。

明确了轻症所包含的种类,了解治疗轻症所需的费用也是我们知道“买重疾险时,要不要选择轻症?”用来得出结论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治疗轻症的费用是否支付困难呢?

我也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只有通过收集一些专业的资料来寻找结果啦,供大家参考哟!

原位癌,它是指恶性细胞局限于上皮内尚未穿破基底膜浸润周围正常组织的癌细胞新生物。包括直肠原位癌、乳腺原位癌、子宫颈原位癌、以及膀胱、肾盂、口腔、食道、喉、胃、肺、皮肤等部位的原位癌。因为发病的位置不同,所以治疗采取的手段也不一样,平均的治疗费用在5万 以内。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单纯造影费用还是比较便宜的,在5K-6K左右;如果涉及到支架治疗就比较贵了,大概需要2-5万左右。

心脏瓣膜介入手术,如果采用国产器材,费用在3万左右;如果采用进口器械,费用在4-5万左右。

主动脉内手术,主动脉内手术需要使用主动脉支架,国产支架在8万左右,进口的在10-12万左右。外周支架总费用大概3-4万。手术费用也需要5-10万不等。

脑垂体瘤,垂体瘤切除术费用大概在2-5万之间。

我再这里再和大家重申一遍,这只是我收集的资料总结,仅供大家参考哦!总体来说轻症的治疗费用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对于我们广大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不小的数目了。

通过前面三个部分的阐述,想必大家对轻症也有一定的理解啦。接下来该给大家做出一个结论啦!

四、是否要选择轻症?

我对于是否选择轻症的建议是:能选,还是尽量选上吧!

有几方面的原因,供大家参考:

1、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体检项目技术的日渐完善,早期癌症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虽然早些年很多原位癌很难通过常规体检发现,但现在这种情况却在发生改变。

因此一方面早发现早治疗能够让病人尽早恢复健康。另一方面,早期重疾的检出率提高,本身也会进一步提高获得保险理赔的几率。

2、其次虽然轻症是重疾的早期状态,但治疗的费用却不低。少则几万元,多则也需要十万以上的资金。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花销。况且伤筋动骨还需要100天呢,得轻症治疗术后也需要长时间的休息加恢复,这期间必然会涉及到病人的营养滋补、理疗康复、甚至还得请护工来照料等等这些花销。这些费用虽然零零散散加起来却是不少的钱,关键是这么多的钱医疗险还不提供这方面的报销。

所以,假设当时投保50万保额的重疾,若罹患轻症,至少可以一次性获得10-15万左右的赔款,有了这笔钱帮病人度过难关甚至缓解家庭经济负担是没有啥问题了。

而且更人性化的一点是,轻症保障多为额外赔付型,不占用重疾保额。如果未来不幸发展为重疾,仍旧可以获得50万保额的理赔金哦!

3、绝大多数带轻症保障的险种都包含轻症豁免保费的功能。这也是非常人性化的一点,就算未来保费负担过重无力续期保费保单也将继续有效,简直太合算了。

大家如果不不是很懂,我给大家举个合适的例子大家明白了。

譬如:某35岁的小强投保了某重疾险50万保额,附加轻症(赔付30%)及被保人轻症豁免,30年缴费,保终身,每年的保费6377元。

假设小强交了两年保费之后,不幸中奖确诊为了轻症,那么保险公司除了正常赔付15万的轻症保险金之外,还将豁免未来各期的所有应缴保费的总额(总共17.8万),而且更重要的是合同继续有效。

五、总结

通过上面的种种分析,相信大家对轻症的理解已经很全面了。轻症不仅不是大家所想象的小毛病,而且还是治疗费用很高的病症呢。所以对于轻症,大家万不可掉以轻心,要知道很多重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轻症一步步发展为重疾的。所以早发现轻症,早拿到理赔治病才是重中之重。

轻症到底是什么?买重疾险要不要选择轻症?


重疾险,是非常重要的一款保险。从大家的提问就可以看得出来。很多人问:重疾险里的轻症是个什么东西呢?

确实市面上销售的很多重疾险,无论是线上销售还是线下销售,里面都包含了轻症责任。所以大家在购买重疾险的时候会好奇它存在的意义,甚至于是否有必要选轻症?

关于轻症,很多人都不了解其含义。所以今天我就根据大家的需求,和大伙来好好聊聊——轻症。

一、轻症是什么意思?

其实轻症是没有规范定义的。

早在2006年前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医师协会,就制定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明确了25种重大疾病的定义。却没有明确推出轻症的定义。

虽然没有给出轻症明确的定义,但轻症却是必不可少的。由于重疾赔付标准相对严格,很多客户罹患了疾病,却因达不到重疾赔付的标准,所以无法获得理赔。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轻症应运而生。

那么,到底什么是轻症呢?

我来简单和大家说一下,大家要认真听讲哟!简单来说呀,轻症就是指重大疾病的早期,因此有的公司也会把轻症描述为“轻度重疾”。譬如:癌症早期等等。

轻症具体到保障责任上,通常包含如下两个责任:

轻症额外赔付;

轻症豁免保费。

我在这里给大家简单的解释一下:被保人若确诊为轻症,额外赔付一定的保额,一般赔付保额的20%、25%或30%,这个部分是不占用重疾的保额的。赔付后,合同是继续有效的,未来若确诊了重疾,依然会赔付1倍的保额;同时,被保人确诊轻症,还可以豁免余下各期的保费,保险合同继续有效哟!

二、轻症主要包括哪些病种呢?

目前各公司的轻症病种基本都达到了20-30种甚至更多,但行业公认的高发轻症,大概最有10种左右。分别是:

极早期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含原位癌)

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

轻度/中度脑中风

冠状动脉介入/微创冠状动脉搭桥

心脏瓣膜介入手术

主动脉内手术

脑垂体瘤/脑囊肿/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瘤

慢性肾功能衰竭

较小面积III度烧伤

视力严重受损

我研究了多年的理赔数据发现:恶性肿瘤(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是重疾理赔占比最高的两类重疾,占据所有重疾理赔案件的90%左右。所以说,这两类高发重疾所对应的轻症,也是相对高发的。

具体到前面所说的10种行业公认的高发轻症,其中属于癌症和心脑血管类轻症的,包括前6类:

极早期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含原位癌),不典型急性心梗,轻/中度脑中风,冠状动脉介入或微创冠状动脉搭桥,心脏瓣膜介入术和主动脉内手术。

明确了轻症所包含的种类,了解治疗轻症所需的费用也是我们知道“买重疾险时,要不要选择轻症?”用来得出结论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治疗轻症的费用是否支付困难呢?

我也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只有通过收集一些专业的资料来寻找结果啦,供大家参考哟!

原位癌,它是指恶性细胞局限于上皮内尚未穿破基底膜浸润周围正常组织的癌细胞新生物。包括直肠原位癌、乳腺原位癌、子宫颈原位癌、以及膀胱、肾盂、口腔、食道、喉、胃、肺、皮肤等部位的原位癌。因为发病的位置不同,所以治疗采取的手段也不一样,平均的治疗费用在5万 以内。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单纯造影费用还是比较便宜的,在5K-6K左右;如果涉及到支架治疗就比较贵了,大概需要2-5万左右。

心脏瓣膜介入手术,如果采用国产器材,费用在3万左右;如果采用进口器械,费用在4-5万左右。

主动脉内手术,主动脉内手术需要使用主动脉支架,国产支架在8万左右,进口的在10-12万左右。外周支架总费用大概3-4万。手术费用也需要5-10万不等。

脑垂体瘤,垂体瘤切除术费用大概在2-5万之间。

我再这里再和大家重申一遍,这只是我收集的资料总结,仅供大家参考哦!总体来说轻症的治疗费用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对于我们广大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不小的数目了。

通过前面三个部分的阐述,想必大家对轻症也有一定的理解啦。接下来该给大家做出一个结论啦!

四、是否要选择轻症?

我对于是否选择轻症的建议是:能选,还是尽量选上吧!

有几方面的原因,供大家参考:

1、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体检项目技术的日渐完善,早期癌症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虽然早些年很多原位癌很难通过常规体检发现,但现在这种情况却在发生改变。

因此一方面早发现早治疗能够让病人尽早恢复健康。另一方面,早期重疾的检出率提高,本身也会进一步提高获得保险理赔的几率。

2、其次虽然轻症是重疾的早期状态,但治疗的费用却不低。少则几万元,多则也需要十万以上的资金。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花销。况且伤筋动骨还需要100天呢,得轻症治疗术后也需要长时间的休息加恢复,这期间必然会涉及到病人的营养滋补、理疗康复、甚至还得请护工来照料等等这些花销。这些费用虽然零零散散加起来却是不少的钱,关键是这么多的钱医疗险还不提供这方面的报销。

所以,假设当时投保50万保额的重疾,若罹患轻症,至少可以一次性获得10-15万左右的赔款,有了这笔钱帮病人度过难关甚至缓解家庭经济负担是没有啥问题了。

而且更人性化的一点是,轻症保障多为额外赔付型,不占用重疾保额。如果未来不幸发展为重疾,仍旧可以获得50万保额的理赔金哦!

3、绝大多数带轻症保障的险种都包含轻症豁免保费的功能。这也是非常人性化的一点,就算未来保费负担过重无力续期保费保单也将继续有效,简直太合算了。

大家如果不不是很懂,我给大家举个合适的例子大家明白了。

譬如:某35岁的小强投保了某重疾险50万保额,附加轻症(赔付30%)及被保人轻症豁免,30年缴费,保终身,每年的保费6377元。

假设小强交了两年保费之后,不幸中奖确诊为了轻症,那么保险公司除了正常赔付15万的轻症保险金之外,还将豁免未来各期的所有应缴保费的总额(总共17.8万),而且更重要的是合同继续有效。

五、总结

通过上面的种种分析,相信大家对轻症的理解已经很全面了。轻症不仅不是大家所想象的小毛病,而且还是治疗费用很高的病症呢。所以对于轻症,大家万不可掉以轻心,要知道很多重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轻症一步步发展为重疾的。所以早发现轻症,早拿到理赔治病才是重中之重。

现今社会人们要不要买保险


随着保险知识的普及人们对保险理念的加深,越来越多人选择保险作为自己进行理财 规划与风险管理 的重要工具。但同时也有广大“富人”认为自己“不差钱”,不需要保险。

其实,随着中国经济近些年来的高速发展,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据调查:2008年后,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1000万以上的高净值人士以20速度增长,2011年已近60万人,其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近18万亿人民币 。而富人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他们对财富的安全与传承问题的关注与担忧。从财富管理 态度和风险偏好来看,与2008年前相比,富裕人士对风险的认识更充分,88%的被访人群对“资产安全性”的关注度更高,风险偏好更趋成熟,希望获得可控风险下的中等收益;超过一半的富裕人士在调研中显示出对“财富向下一代传递”的高度关注。而时下“老板跑路”、“投资移民”等热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富人的这种忧虑。

专家提醒

1.穷人比富人更需要保险,经济条件不足的比经济条件好的人群更需要保障。很多不了解保险功能的人会认为,饭都没吃好要保险做什么呢?平安网上汽车保险但真正遇到倒霉的时候不是吃饭问题而是连命都保不了。而有钱的人大部分都很容易接受保险,原因不只是因为他们有钱购买,而是他们会为自己的理财作归划,以便未来某个时期花更少的钱。所以保险对于穷人而言是雪中送碳,对富人而言是锦上添花。

2.存银行得到的收益小于存保险公司,首先存银行的钱大多数都得不到专款专用,一件高档的漂亮衣服、一顿美味大餐等都时刻诱惑着我们消费。其次保险公司的红利分配比银行的利息高出很多。再次非消费型险种在强制存储的同时都拥有高额人生保障(相信银行不会管你生病这事吧),而有固定生存金返还和红利分配的险种则更能够帮助我们抵御通货膨胀。

案例链接

老公现30岁,本人29岁,两人总共收入4000元,每月付房贷1500元,有一女儿,现一岁半,请问要不要买保险,买什么样的保险?

专家分析

保险是人人都需要的,特别是普通百姓更是非常需要的,万一出险,我们家庭可就陷入苦难之中了!

正常买保险的顺序是先大人后孩子,先家庭经济支柱后配偶孩子;先保障后理财!

家里房子贷款的人,一定要有保障型产品,并且保障额度==贷款额度,可以通过购买大病险 +定期寿险 +意外险 的产品组合,来实现!

家庭责任期长(孩子小),有负债(按揭);夫妻必备的意外险,医疗险 ,重疾保障和相对高的长期人身保障。建议选择可以根据人生不同阶段所承担的责任,灵活选择和调整基本保额,灵活选择缴费和部份领取的投连险 或万能险,它保障成本的的费率是自然费率,年龄不大则取的收保障成本较少,并且可随不同阶段保额需求作调整,在人生的重大责任期保额做高,随着年龄的增加压力释放,减少部份保额;在孩子独立工作后逐渐调低;在年老后帐户存在的资金就是你今后的养老钱。

年交保费在你们年收入的10-20%最适合,这样不会影响你家庭其他的开支!保障应侧重于大病和意外的保障,丈夫的保额要相对高些,因为他是家庭的支柱,人身保障要高,抵御风险才有意义!在你们夫妻保障完善的情况下,如果经济允许,再考虑孩子的保障,这样规划比较合理!

钱越来越不值钱,保险怎样买才保值?


通货膨胀,是很多人买保险时会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有人会觉得,现在买的保额,经过几十年的通货膨胀,可能根本就不够用。既然如此,买保险还有什么意义?

要知道,通货膨胀是客观的事实,不管你买不买保险,通胀都在那里;但如果因担心通胀而放弃买保险,那就是因噎废食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面对通货膨胀,保险应该怎么买?

一、既然有通胀,为什么还要买保险?

① 发生风险的时间无法预测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买保险的目的是对抗不确定的风险,是为了将来出现风险时,能够弥补、降低我们的经济损失。

那么,你就不能用“四五十年后几十万保额不值钱”的思维来衡量保险的作用,因为你无法知晓你会在何时发生风险。如果在投保后几年内就发生风险,那么保险的作用将是至关重要的,此时通货膨胀的影响也非常微小。

所以,我们要正视风险的不确定性,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在20年、30年内肯定不会出险,这样才是对自己、对家庭负责任的做法。

② 保险有以小博大的作用

假设我们一直身体健康,四五十年后才获得保险理赔,此时保额明显贬值,但这份保单仍是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的。

举例来说,一名30岁的男性购买一份重疾险,年交5000元,交20年,保障至70岁,保额能到70万。而如果将这10万块保费存入银行,以目前五年期的存款利率2.75%来算,到70岁时本息和仅不到30万。

如果用来投资呢?按照央行公布的2019年预计通货膨胀率4-6%,取折中的数字5%,若想抵御通胀,每年投资回报率都必须大于5%。而事实上,一名普通人想在未来数十年里每年都保持5%以上的投资回报率,是难度极大的。

所以,保险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但投资理财也在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尤其是在收入水平没有跨越性增长的情况下,同样的钱用来买保险,发生风险时更能发挥重要作用。

二、通胀之下,保险应该怎么买?

因为通胀的存在,我们在买保险的时候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在未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1、保额要尽可能地高

想要抵御通货膨胀,保额就要尽可能地高。

以重疾险为例,一般而言建议选择定期的重疾险,保障至60或70岁,保额建议在50万以上。如果在同样的预算下,执着于选择终身重疾,保额只有10万或20万,考虑到通货膨胀的作用,不管当前还是未来,对自身帮助都很有限。

简单来说,在预算相同的情况下,应优先做高保额,再考虑拉长保障期限。

2、拉长缴费期限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通货膨胀影响到保额的同时,也在影响我们交的保费。

货币贬值,就会使我们背负的债务减少。也就是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我们缴交同样金额的一笔钱,压力会越来越小,缴费期越长,对我们更有利。

当然,如果配置完基础保障后准备购买理财型保险,则短期缴费会收益更理想,因为缴费期越短,本金复利增值的时间就越充分。

3、多次配置,动态调整

买保险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当经济情况、工作、家庭责任发生变化时,就要及时对保险进行补充。

如果目前预算有限,可以分步到位,做好基础的保障,以后收入提高时再补充新的保险增加保额。

如果预算充裕,动态配置也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比如用终身重疾保证终身保障,再用定期重疾作为补充,感觉保额不足时,及时加保,堆高保额。

不过也要注意,不能想着等到预算充足那天再买,因为年龄越大,身体毛病就越多,投保的限制也就越多。

4、优先选择纯保障险,避开分红险、年金险

通胀下保额会贬值,有人就会想,买个分红险,是不是就可以抵消一部分的通胀?年金险有收益,那年金险是不是比纯保障型的保险更能抵御通胀?

从投资角度来看,单纯依靠资金增值很难跑得过通胀,分红险的收益是没有保证的,想通过分红跑赢通胀,可能性几乎为零。

从保障角度来看,分红险、年金险定价普遍要比纯保障型保险贵,保障也打了折扣。在无法做高保额的前提下,抵御通胀也就无从提起了。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选择纯保障型产品,保证保障充足;避开分红险、年金险产品,降低不必要的支出。

三、写在最后

想对抗通货膨胀,最关键的是让自己财富积累的速度超过通货膨胀的速度。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工作提升收入;其次,是用合理的支出购买尽量高的保额来保障家庭的风险;只有前两者做好了,才可以考虑有选择地购买理财产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