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他们用这个方式让自己越来越富有 财产增值杠杆高

2021-06-07
财产保险规划 用保险规划孩子的未来
近年来,中国的高净值人群进行海外资产的配置比例越来越高。境外投资的目的除了规避人民币贬值,更是为了分散风险。

据统计,过去四年,高净值人群(一般指资产净值在600万元人民币/100万美元资产以上的个人)在境外投资的比例几乎增长了一倍,拥有境外投资的高净值人群所占的比例从2011年的19%增长到了37%;特别是那些可投资资产高达1个亿的超高净值人群,他们拥有境外资产的比例2016年已经达到57%。按照这种趋势,以后没有海外资产配置的富人会很少。

在做全球资产配置时,既要强调资产配置的国际化属性,要做海外的资产配置,规避人民币贬值的风险,强调资产配置的多类别属性,包括身份、房产、资产等多种类别。

举个例子:假设“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的长期收益都是8%,标准差都是15%,但经验发现,每当中国市场上涨时,美国市场则完美下跌,反之亦然。那么,如果你持有100%“中国市场”或“美国市场”,投资结果均为“8%收益,15%风险”;但如果你投资50%“中国市场”,50%“美国市场”,投资结果就变成了“8%收益,0%风险”——因为风险被两国市场的完美负相关对冲掉了。

那么,中国人究竟为什么需要海外资产配置?

1、海外资产配置:中国还在初级阶段

如果做一个横向比较,我们会发现中国人海外资产配置比例并不高。发达国家家庭海外资产配置目前约为15%左右,某些国家甚至更高,比如新加坡,由于自身市场太小,资本市场又发达,足不出户就可以全世界投资,所以比例更是高达37%。而中国家庭的海外资产配置目前仅为4%至5%左右。

如果你的资产超过一亿美金,通常就需要Family Office来管理你的投资组合了,而这个投资组合是全球性质的,包括如澳洲的地产、新加坡的基金、美国的国债,香港的保险等等。只要是风险收益评估达标,都会列在投资组合之内。资产到了这个级别,一般来说都会有稳定的收益和回报,这也就是为什么处于世界TOP1%的富豪资产能够一直积累、传承,和其余的人不断拉开差距。

2、中国家庭投资现状:房地产为主

早期,中国人投资房地产只关注家庭所在地的城市,但目前已经开始全国范围内投资,比如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北上广深,以及海南、三亚、厦门、烟台等这样的旅游城市。这是市场开放、信息公开、壁垒降低形成的必然趋势,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房产购买地也必定从全国延伸到全球。而这其实已经是现在进行时了!中国人目前海外房产投资的增速成倍上涨,2014年就购买了超过300亿美金的海外房产。在2015年,中国人在澳洲总共投资了466亿澳元,其中243亿澳元投资在了地产,其他则分布在了农业、林业、渔业以及金融保险服务业。

其实过去十五到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绝大多数家庭财富的累积,只和一个因素有关,就是房地产。越早投资,投资越多,那么家庭财富累积越快。中国房地产市场现在基本已经走到了后期阶段,除了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其他的绝大多数城市都处在资产换手阶段。那么未来十五到二十年,中国家庭财富也会和一个因素高度正相关,就是海外资产的比例。中国宏观经济现在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这个不用多谈,谈大环境没什么用,升斗小民,需要把握的就是未来的走势对于自己的家庭和财产有什么影响。就好比李嘉诚这个档次的,一定要赶快清空中国大陆的资产,然后转移到欧洲,这就是所谓的资产换手。而对于普通老百姓,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才累积下来一定财富的中产家庭,将资产全部留在中国是风险很高的行为。

3、从“战略、战术”来分析全球资产配置

对于人生的规划,你无法确保每一个重大选择是正确的(人生不能重来),但你一定要做到规避重大风险。这些风险基本都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例如战争、政治、环境、社会人文等等。在中国,大家议论和担心最多的往往就是政治带来的关于财产法律、财富观念和社会人文的变迁。从这一点上来讲,不进行海外资产配置,风险是很大的。这几年,大量的财富顶尖阶层通过移民、绿卡、海外购置地产等方式在战略上规避风险,使得风险万一发生时能够全身而退;而对于中产阶级,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太容易,因为毕竟被孩子、房子、工作等一大堆事情绑在了国内;但是起码,配置海外资产可以在战略上给中产留下一条退路,不至于在巨大风险发生时一无所有,任凭摆布。所以,这应该是每一个中产阶层在规避重大风险时必须要做的一个选择。

(1)在战略上,你要相信并跟随比你高一层的财富阶层,因为风险嗅觉上,他们永远比你要敏感,而且,你每天努力的目标就是要在明天成为他们。所以,中产阶层,即使不能像财富阶层那样完成移民和海外购地,起码要战略性的配置部分海外资产。中产阶层最渴望的就是资产保值,增值和未来的财富自由。

(2)在战术上,你一定要追随专业的人。现在,所有大的财务公司和理财专户,都在寻找各种途径进行海外资产配置,将海外资产加入到自己的资产组合中去,你就要跟随这些专业大户,因为财务上,他们做的永远比你正确。

正如之前的科普文章所说,香港保险有几大优势是其他产品无可比拟的,跟随投资大户的步伐,“财”越“理”越多,教育医疗都不用发愁。

相关阅读

钱越来越不值钱,保险怎样买才保值?


通货膨胀,是很多人买保险时会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有人会觉得,现在买的保额,经过几十年的通货膨胀,可能根本就不够用。既然如此,买保险还有什么意义?

要知道,通货膨胀是客观的事实,不管你买不买保险,通胀都在那里;但如果因担心通胀而放弃买保险,那就是因噎废食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面对通货膨胀,保险应该怎么买?

一、既然有通胀,为什么还要买保险?

① 发生风险的时间无法预测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买保险的目的是对抗不确定的风险,是为了将来出现风险时,能够弥补、降低我们的经济损失。

那么,你就不能用“四五十年后几十万保额不值钱”的思维来衡量保险的作用,因为你无法知晓你会在何时发生风险。如果在投保后几年内就发生风险,那么保险的作用将是至关重要的,此时通货膨胀的影响也非常微小。

所以,我们要正视风险的不确定性,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在20年、30年内肯定不会出险,这样才是对自己、对家庭负责任的做法。

② 保险有以小博大的作用

假设我们一直身体健康,四五十年后才获得保险理赔,此时保额明显贬值,但这份保单仍是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的。

举例来说,一名30岁的男性购买一份重疾险,年交5000元,交20年,保障至70岁,保额能到70万。而如果将这10万块保费存入银行,以目前五年期的存款利率2.75%来算,到70岁时本息和仅不到30万。

如果用来投资呢?按照央行公布的2019年预计通货膨胀率4-6%,取折中的数字5%,若想抵御通胀,每年投资回报率都必须大于5%。而事实上,一名普通人想在未来数十年里每年都保持5%以上的投资回报率,是难度极大的。

所以,保险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但投资理财也在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尤其是在收入水平没有跨越性增长的情况下,同样的钱用来买保险,发生风险时更能发挥重要作用。

二、通胀之下,保险应该怎么买?

因为通胀的存在,我们在买保险的时候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在未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1、保额要尽可能地高

想要抵御通货膨胀,保额就要尽可能地高。

以重疾险为例,一般而言建议选择定期的重疾险,保障至60或70岁,保额建议在50万以上。如果在同样的预算下,执着于选择终身重疾,保额只有10万或20万,考虑到通货膨胀的作用,不管当前还是未来,对自身帮助都很有限。

简单来说,在预算相同的情况下,应优先做高保额,再考虑拉长保障期限。

2、拉长缴费期限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通货膨胀影响到保额的同时,也在影响我们交的保费。

货币贬值,就会使我们背负的债务减少。也就是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我们缴交同样金额的一笔钱,压力会越来越小,缴费期越长,对我们更有利。

当然,如果配置完基础保障后准备购买理财型保险,则短期缴费会收益更理想,因为缴费期越短,本金复利增值的时间就越充分。

3、多次配置,动态调整

买保险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当经济情况、工作、家庭责任发生变化时,就要及时对保险进行补充。

如果目前预算有限,可以分步到位,做好基础的保障,以后收入提高时再补充新的保险增加保额。

如果预算充裕,动态配置也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比如用终身重疾保证终身保障,再用定期重疾作为补充,感觉保额不足时,及时加保,堆高保额。

不过也要注意,不能想着等到预算充足那天再买,因为年龄越大,身体毛病就越多,投保的限制也就越多。

4、优先选择纯保障险,避开分红险、年金险

通胀下保额会贬值,有人就会想,买个分红险,是不是就可以抵消一部分的通胀?年金险有收益,那年金险是不是比纯保障型的保险更能抵御通胀?

从投资角度来看,单纯依靠资金增值很难跑得过通胀,分红险的收益是没有保证的,想通过分红跑赢通胀,可能性几乎为零。

从保障角度来看,分红险、年金险定价普遍要比纯保障型保险贵,保障也打了折扣。在无法做高保额的前提下,抵御通胀也就无从提起了。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选择纯保障型产品,保证保障充足;避开分红险、年金险产品,降低不必要的支出。

三、写在最后

想对抗通货膨胀,最关键的是让自己财富积累的速度超过通货膨胀的速度。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工作提升收入;其次,是用合理的支出购买尽量高的保额来保障家庭的风险;只有前两者做好了,才可以考虑有选择地购买理财产品。

个人意外伤害险怎么赔偿越来越受关注


近年来,人们对于个人意外伤害险怎么赔偿关注度越来越高,意外险的投保与理赔,自然也成为了市民不可不了解的投保环节。在投保方式上,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渗透,如今的投保也有了潮流方式,即线上投保。根据您的消费习惯,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投保方式。

个人意外伤害险怎么赔偿?

首先要注意如何选择投保。

1、专业保险公司销售柜面购买:填写投保单,保险公司收具保险费后出具保险凭证,保险生效。

2、在线投保:如、中国平安、淘宝网等具有权威认证的线上投保渠道。消费者在网上完成填写投保信息和付费,保险公司出具电子保险凭证通过电子邮箱或短信发送给客户,保险生效。

3、可联系有资质的个人代理人购买:很多消费者都有为自己服务的保险代理人,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个代理人购买。

4、可通过有资质的代理机构购买:很多保险公司将系统终端装置在代理机构,客户提供投保信息并向代理机构交付保险费后,代理机构通过保险公司系统打印保险凭证给消费者,保险生效。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指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因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残疾、身故,按照合同约定给付保险金的人身保险。个人意外伤害险怎么赔偿必须符合以下要件: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

外来的,是指由于被保险人身体外部原因造成的事故,如车祸、被歹徒袭击、溺水、食物中毒等。 

突发的,指在瞬间造成的事故,没有较长的过程,如落水、触电、跌落等。而职业病是由于伤害逐步形成的,而且是可以预见和预防的,故不属于意外事故。

非本意的,意外发生的,指被保险人未预料到和非本意的事故,如飞机坠毁等,另有一些事故虽然可以预见或避免,但由于无法抗拒或履行职责不得回避,也应列入“意外”范围,如轮船着大火被迫跳海逃生,见义勇为与歹徒搏斗而负伤等。

非疾病的,疾病所致伤害,虽不是本人事先所能预料的,但它是人体自身产生的结果,不属于意外事故。如脑溢血发作不省人事。5、身体受到伤害,意外伤害的对象必须是被保险人的身体所属部位,且伤害事实成立(如:虽触电但未伤及身体,则属伤害事实不成立)。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自保险诞生以来数百年不衰的、最纯粹的、最便宜的、针对性极强的保险产品,是最基本的人身保险。它具有“低保费、高保障”的特点,根据被保险人的职业类别保费略有区别,比如一类职业每万元保额仅15元左右,投保100万元保额,保费才1500元。该险承担意外身故和意外残疾及烧伤的保险责任,若是公共交通工具发生的意外事故(如厦门公交纵火案),一般都有双倍赔付的功能。

出险后个人意外伤害险怎么赔偿

以下为您简单介绍个人意外伤害险怎么赔偿程序,如您遇到特殊情况,也可咨询相关保险公司进行询问。提前了解意外险理赔程序,将为您在理赔过程中节省更多精力与时间。

1、发生意外伤害或住院后应及时拨打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电话,了解需要准备的单证,以便保险公司快速理赔,需在3日内向保险公司报案。

2、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办理理赔时所须手续(住院医疗保险需在保险公司规定认可的二级(含二级)以上医院住院就诊):医学诊断证明;有关部门出具的意外伤害事故证明;医疗费原始收据及处方;本人身份证或户籍证明复印件。

3、保险公司在所有单证齐全的情况下,在7日内会作出结案通知,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接到通知后,可凭本人身份证和户籍证明到保险公司领取赔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