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钱越来越不值钱,保险怎样买才保值?

2021-05-25
钱耳朵保险规划 如何规划保险的钱 怎样普及保险知识
通货膨胀,是很多人买保险时会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有人会觉得,现在买的保额,经过几十年的通货膨胀,可能根本就不够用。既然如此,买保险还有什么意义?

要知道,通货膨胀是客观的事实,不管你买不买保险,通胀都在那里;但如果因担心通胀而放弃买保险,那就是因噎废食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面对通货膨胀,保险应该怎么买?

一、既然有通胀,为什么还要买保险?

① 发生风险的时间无法预测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买保险的目的是对抗不确定的风险,是为了将来出现风险时,能够弥补、降低我们的经济损失。

那么,你就不能用“四五十年后几十万保额不值钱”的思维来衡量保险的作用,因为你无法知晓你会在何时发生风险。如果在投保后几年内就发生风险,那么保险的作用将是至关重要的,此时通货膨胀的影响也非常微小。

所以,我们要正视风险的不确定性,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在20年、30年内肯定不会出险,这样才是对自己、对家庭负责任的做法。

② 保险有以小博大的作用

假设我们一直身体健康,四五十年后才获得保险理赔,此时保额明显贬值,但这份保单仍是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的。

举例来说,一名30岁的男性购买一份重疾险,年交5000元,交20年,保障至70岁,保额能到70万。而如果将这10万块保费存入银行,以目前五年期的存款利率2.75%来算,到70岁时本息和仅不到30万。

如果用来投资呢?按照央行公布的2019年预计通货膨胀率4-6%,取折中的数字5%,若想抵御通胀,每年投资回报率都必须大于5%。而事实上,一名普通人想在未来数十年里每年都保持5%以上的投资回报率,是难度极大的。

所以,保险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但投资理财也在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尤其是在收入水平没有跨越性增长的情况下,同样的钱用来买保险,发生风险时更能发挥重要作用。

二、通胀之下,保险应该怎么买?

因为通胀的存在,我们在买保险的时候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在未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1、保额要尽可能地高

想要抵御通货膨胀,保额就要尽可能地高。

以重疾险为例,一般而言建议选择定期的重疾险,保障至60或70岁,保额建议在50万以上。如果在同样的预算下,执着于选择终身重疾,保额只有10万或20万,考虑到通货膨胀的作用,不管当前还是未来,对自身帮助都很有限。

简单来说,在预算相同的情况下,应优先做高保额,再考虑拉长保障期限。

2、拉长缴费期限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通货膨胀影响到保额的同时,也在影响我们交的保费。

货币贬值,就会使我们背负的债务减少。也就是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我们缴交同样金额的一笔钱,压力会越来越小,缴费期越长,对我们更有利。

当然,如果配置完基础保障后准备购买理财型保险,则短期缴费会收益更理想,因为缴费期越短,本金复利增值的时间就越充分。

3、多次配置,动态调整

买保险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当经济情况、工作、家庭责任发生变化时,就要及时对保险进行补充。Bx010.CoM

如果目前预算有限,可以分步到位,做好基础的保障,以后收入提高时再补充新的保险增加保额。

如果预算充裕,动态配置也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比如用终身重疾保证终身保障,再用定期重疾作为补充,感觉保额不足时,及时加保,堆高保额。

不过也要注意,不能想着等到预算充足那天再买,因为年龄越大,身体毛病就越多,投保的限制也就越多。

4、优先选择纯保障险,避开分红险、年金险

通胀下保额会贬值,有人就会想,买个分红险,是不是就可以抵消一部分的通胀?年金险有收益,那年金险是不是比纯保障型的保险更能抵御通胀?

从投资角度来看,单纯依靠资金增值很难跑得过通胀,分红险的收益是没有保证的,想通过分红跑赢通胀,可能性几乎为零。

从保障角度来看,分红险、年金险定价普遍要比纯保障型保险贵,保障也打了折扣。在无法做高保额的前提下,抵御通胀也就无从提起了。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选择纯保障型产品,保证保障充足;避开分红险、年金险产品,降低不必要的支出。

三、写在最后

想对抗通货膨胀,最关键的是让自己财富积累的速度超过通货膨胀的速度。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工作提升收入;其次,是用合理的支出购买尽量高的保额来保障家庭的风险;只有前两者做好了,才可以考虑有选择地购买理财产品。

相关推荐

个人意外伤害险怎么赔偿越来越受关注


近年来,人们对于个人意外伤害险怎么赔偿关注度越来越高,意外险的投保与理赔,自然也成为了市民不可不了解的投保环节。在投保方式上,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渗透,如今的投保也有了潮流方式,即线上投保。根据您的消费习惯,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投保方式。

个人意外伤害险怎么赔偿?

首先要注意如何选择投保。

1、专业保险公司销售柜面购买:填写投保单,保险公司收具保险费后出具保险凭证,保险生效。

2、在线投保:如、中国平安、淘宝网等具有权威认证的线上投保渠道。消费者在网上完成填写投保信息和付费,保险公司出具电子保险凭证通过电子邮箱或短信发送给客户,保险生效。

3、可联系有资质的个人代理人购买:很多消费者都有为自己服务的保险代理人,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个代理人购买。

4、可通过有资质的代理机构购买:很多保险公司将系统终端装置在代理机构,客户提供投保信息并向代理机构交付保险费后,代理机构通过保险公司系统打印保险凭证给消费者,保险生效。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指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因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残疾、身故,按照合同约定给付保险金的人身保险。个人意外伤害险怎么赔偿必须符合以下要件: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

外来的,是指由于被保险人身体外部原因造成的事故,如车祸、被歹徒袭击、溺水、食物中毒等。 

突发的,指在瞬间造成的事故,没有较长的过程,如落水、触电、跌落等。而职业病是由于伤害逐步形成的,而且是可以预见和预防的,故不属于意外事故。

非本意的,意外发生的,指被保险人未预料到和非本意的事故,如飞机坠毁等,另有一些事故虽然可以预见或避免,但由于无法抗拒或履行职责不得回避,也应列入“意外”范围,如轮船着大火被迫跳海逃生,见义勇为与歹徒搏斗而负伤等。

非疾病的,疾病所致伤害,虽不是本人事先所能预料的,但它是人体自身产生的结果,不属于意外事故。如脑溢血发作不省人事。5、身体受到伤害,意外伤害的对象必须是被保险人的身体所属部位,且伤害事实成立(如:虽触电但未伤及身体,则属伤害事实不成立)。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自保险诞生以来数百年不衰的、最纯粹的、最便宜的、针对性极强的保险产品,是最基本的人身保险。它具有“低保费、高保障”的特点,根据被保险人的职业类别保费略有区别,比如一类职业每万元保额仅15元左右,投保100万元保额,保费才1500元。该险承担意外身故和意外残疾及烧伤的保险责任,若是公共交通工具发生的意外事故(如厦门公交纵火案),一般都有双倍赔付的功能。

出险后个人意外伤害险怎么赔偿

以下为您简单介绍个人意外伤害险怎么赔偿程序,如您遇到特殊情况,也可咨询相关保险公司进行询问。提前了解意外险理赔程序,将为您在理赔过程中节省更多精力与时间。

1、发生意外伤害或住院后应及时拨打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电话,了解需要准备的单证,以便保险公司快速理赔,需在3日内向保险公司报案。

2、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办理理赔时所须手续(住院医疗保险需在保险公司规定认可的二级(含二级)以上医院住院就诊):医学诊断证明;有关部门出具的意外伤害事故证明;医疗费原始收据及处方;本人身份证或户籍证明复印件。

3、保险公司在所有单证齐全的情况下,在7日内会作出结案通知,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接到通知后,可凭本人身份证和户籍证明到保险公司领取赔款。

重疾险保障范围越来越广,我要不要迟点再买?


最近某公司推出一款重疾险,增加特定良性肿瘤保障,很多了看了之后,后悔自己重疾险买早了。

消费者买保险,都希望保障范围广一点,价格再低一点,性价比越高越好,随着保险竞争的加剧,很多公司不断的在做创新,感觉重疾险的创新根本没有底限,有些人就抱着这么一种心态:再等等,还有更好的产品出现,反正现在也不着急。

最近一些年头,重疾险发展很快,各种新概念层出不穷,弄的消费者眼花缭乱,重疾险好像越来越复杂,这都是市场竞争闹的。

2006年 “友邦重疾险事件”,相关部门制定了25种重大疾病的国家标准,重疾险开始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政府提倡“保险姓保”,现在健康险在整体的保险销售中占比已经超过了20%。

最初,保险公司只是在保障疾病种类上进行竞争,你保30种,我就保40种,然后你来我往保障范围增加到了80多种,这个时候已经包括进去了很多疑难杂症。

重疾的保障种类不能无限增加,于是就有公司增加了“轻症”的概念,就是一些疾病没有达到重疾标准,也可以赔付一部分,之后就有公司的产品轻症可以赔付两次、三次,有占主险保额的,有不占主险保额的。

当主流产品都增加了“轻症责任”后,创新又出来了,有公司引入“中症”概念,就是比 “轻症”重,比“重症”轻,然后其它公司快速跟进。

之后有公司引进了“重症多次赔付”的概念,就是重疾赔一次后产品继续有效,满足一定条件还可以继续赔,理论上重疾最多可以赔六七次。其它公司继续跟进,竞争的点放在了哪家的产品重疾分组更科学更合理。

然后有公司学香港的产品,保单生效前几年赠送保额,好像消费者占了多大便宜。

有公司引入了“前症”概念,就是在重疾的“轻症”再往前,只要确诊也可以赔付。

有公司引入了“特定良性肿瘤”可赔付。

重疾还是挺贵的,于是短期消费型重疾上市了,长期定期重疾上市了,不含身故责任的重疾上市了,针对特定人群的重疾比如针对女性、针对儿童的重疾上市了。

现在的重疾险真的百家齐放。每当一个新概念引入行业,都会标榜行业首创,赶快来买,我们家的产品最好。当大多数产品都引入这个概念的时候,有公司会说,赶快来买我们的,我们最便宜,把消费者弄的晕头转向。

“等等再买,还有更不要命的保险公司在酝酿新产品”这个想法萦绕在一部分消费者的脑海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现在买了很快就会后悔。

但是大家忽略了两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一:买保险可以等,当时风险不等人。谁都不知道自己身体里是否在酝酿某种病症,已经有无数的人后悔没有早点买保险了。

第二:保险公司变着花儿的弄新概念,但是25种基本的重大疾病占各家保险公司的重疾险理赔比例基本都超过了90%。我们是不是要为了那一点点产品创新而不管本来超过90%的风险。

保险公司创新,是市场竞争需要,当产品创新到一定时候,增加的创新价值已经不是很大。重疾险毕竟是商业保险,我们也不能指望它可以无所不包。

收拾一下心情,没有最好的保险,有可能有更好的保险,但是我们等不得。在市场竞争到现在的程度,重大项目的产品创新已经没啥花招了,再有新产品,也就是这一堆概念的拆分组合,产品价格的少许浮动。

也许再过个三年五年,会有更多的创新,但是25种基本的重大疾病理赔比例,还会是占比非常的高。

了解完这个真相,你还要等一等吗?

别再假装“防癌”了,这些因素让癌症离我们越来越近


电子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一直以来,不少人鼓吹其对人体危害极小,被认为是相对健康的香烟替代品。但就在前几天,一名18岁美国男子因吸电子烟一年多患上肺病,医生告知他的肺跟70岁老人的肺一样。并且这种疾病已导致至少6人死亡,数百人患病。

我们都知道吸烟会致癌,年轻人为了防癌,采用大众认为“健康”的电子烟去代替烟草,但结果反而背道而驰…

其实防治罹患癌症,最好的办法直接杜绝吸烟,而不是用其他物品代替。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致癌因素,但人们很少去关注,也不愿身体力行做出改变。

1.哪些因素会致癌?

最近,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院士和陈万青教授在《柳叶刀·全球健康》发布了一项重磅研究成果,分析出与中国人常见癌有相关性的致癌风险因素竟高达 23 种!这23种致癌因素可分为5大类:

Ø行为因素,共4种

吸烟、二手烟、饮酒、缺乏锻炼

Ø饮食因素,共7种

摄入不足:水果、蔬菜、膳食纤维、钙

摄入过多:红肉、加工肉类、腌菜

Ø代谢因素,共2种

体重超重、糖尿病

Ø环境因素,共2种

PM2.5污染、紫外线辐射

Ø感染因素,共8种

幽门螺杆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EB病毒(EBV)、人乳头瘤病毒(HPV)、华支睾吸虫以及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

根据这23种因素,我们可以积极做好防癌措施。比如:

戒烟戒酒,积极运动;多吃瓜果蔬菜,少吃加工肉制品;关注个人卫生,预防病毒感染等。

有很多年轻的朋友会说,这些个预防措施,总结起来不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嘛!So easy!

可现实就是大多数的人都在假装“防癌”,一边喊着“防癌”的口号,一边又心存侥幸的做着有害健康的事情。

2.一直在假装“防癌”的人们

之前朋友圈流行的“朋克养生法”:

酒吧蹦迪带护膝,啤酒里面放枸杞,破洞牛仔套秋裤!一边拼命熬夜一边看着猝死的新闻,甚至还无比“自豪”的宣称,熬最深的夜,敷最贵的面膜!

在防癌的路上,还有一种人靠“吃”防癌,比如吃大蒜、喝绿茶、吃一些保健品…仿佛只要吃了有“防癌”功效的食物,癌症就会离得远远的。

虽然有专家指出不否认某些食物含有抗癌成分,但这并不代表靠吃这些食物就能防癌。那些含有抗癌成分的食物,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寻找可能的抗癌药物,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就靠吃食物防癌,那为了达到抗癌效果所需要的剂量,我们得吃多少东西?

每个人都有患癌的风险:研究表明一个人活到85岁,那么他的患癌风险为36%。

《柳叶刀》还曾发表过一份题为《 1990-2017 年中国及其各省份死亡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2017 年全球疾病负担系统分析》的研究报告,揭示中国过去三十年间从传染性疾病到慢性病的「戏剧性转变」。

其中,中风、缺血性心脏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肝癌这几项慢性病已成为中国人过早死亡的五大主要原因。同时,高血压、吸烟、高盐饮食和户外空气污染也成为四大主要健康风险因素。

“五大过早死亡原因”中,光癌症就占了两项。通过日渐高发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可以看出,大家其实还是没有意识到癌症的严重性,殊不知,得一次癌症,不仅患者身体带来巨大的痛苦,更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经济上的双重折磨!

3.得一次癌症你要花多少钱?

在日常生活中,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的防止癌症。但想要杜绝癌症的话,目前来说恐怕任谁也是做不到的,毕竟癌症还和家族遗传以及某些不明因素有关。如果真的不幸患癌,也还是要积极治疗的,癌症不一定能治愈,但是治疗癌症的费用一般不低。

以罹患肺癌为例,根据2015年中国十大癌症排行榜,肺癌在男性和女性患病率中排名分别为第一位和第二位。

如果是早期肺癌可能只需要做手术就能解决问题,不需要做放化疗治疗,这类肺癌患者治疗费用可能只包括手术的费用以及一些床位费。一般肺癌手术治疗在2-10万元不等,床位费每天几十到一百元左右。

如果肺癌患者已经发展到中晚期,需要接受化疗治疗,那么肺癌化疗费用根据药品的价格决定花费,一般的化疗药物在3000-5000元左右一次。好一点的化疗药物可能在5000元到万元不等。

n恩度:1030元/支,14支/疗程,一个月两个疗程。

n易瑞沙:14800元/30片*150mg/盒/30天疗程。

n唯美生(Vivatuxin):26790/支,一个月两支。

.........

如果患者患了小细胞肺癌,因为这类肺癌对化疗比较敏感,并不是做了一次就能解决问题的,因此多次治疗是不可少的,治疗费用可就不好说了,几十万至上百万都有可能。而且除了医院的各种费用,还有后期的康复费、护理费、收入损失费等等,这些费用很可能压垮一个普通家庭。

所以,提醒大家:癌症要及早预防,更要有应对风险的保障。除了平时改善生活习惯,及早备好适合自己的保险也是必备之举,在身体健康的时候买一份医疗险和重疾险,当癌症不幸来临时,不会措手不及,才能更加从容的去应对。

他们用这个方式让自己越来越富有 财产增值杠杆高


近年来,中国的高净值人群进行海外资产的配置比例越来越高。境外投资的目的除了规避人民币贬值,更是为了分散风险。

据统计,过去四年,高净值人群(一般指资产净值在600万元人民币/100万美元资产以上的个人)在境外投资的比例几乎增长了一倍,拥有境外投资的高净值人群所占的比例从2011年的19%增长到了37%;特别是那些可投资资产高达1个亿的超高净值人群,他们拥有境外资产的比例2016年已经达到57%。按照这种趋势,以后没有海外资产配置的富人会很少。

在做全球资产配置时,既要强调资产配置的国际化属性,要做海外的资产配置,规避人民币贬值的风险,强调资产配置的多类别属性,包括身份、房产、资产等多种类别。

举个例子:假设“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的长期收益都是8%,标准差都是15%,但经验发现,每当中国市场上涨时,美国市场则完美下跌,反之亦然。那么,如果你持有100%“中国市场”或“美国市场”,投资结果均为“8%收益,15%风险”;但如果你投资50%“中国市场”,50%“美国市场”,投资结果就变成了“8%收益,0%风险”——因为风险被两国市场的完美负相关对冲掉了。

那么,中国人究竟为什么需要海外资产配置?

1、海外资产配置:中国还在初级阶段

如果做一个横向比较,我们会发现中国人海外资产配置比例并不高。发达国家家庭海外资产配置目前约为15%左右,某些国家甚至更高,比如新加坡,由于自身市场太小,资本市场又发达,足不出户就可以全世界投资,所以比例更是高达37%。而中国家庭的海外资产配置目前仅为4%至5%左右。

如果你的资产超过一亿美金,通常就需要Family Office来管理你的投资组合了,而这个投资组合是全球性质的,包括如澳洲的地产、新加坡的基金、美国的国债,香港的保险等等。只要是风险收益评估达标,都会列在投资组合之内。资产到了这个级别,一般来说都会有稳定的收益和回报,这也就是为什么处于世界TOP1%的富豪资产能够一直积累、传承,和其余的人不断拉开差距。

2、中国家庭投资现状:房地产为主

早期,中国人投资房地产只关注家庭所在地的城市,但目前已经开始全国范围内投资,比如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北上广深,以及海南、三亚、厦门、烟台等这样的旅游城市。这是市场开放、信息公开、壁垒降低形成的必然趋势,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房产购买地也必定从全国延伸到全球。而这其实已经是现在进行时了!中国人目前海外房产投资的增速成倍上涨,2014年就购买了超过300亿美金的海外房产。在2015年,中国人在澳洲总共投资了466亿澳元,其中243亿澳元投资在了地产,其他则分布在了农业、林业、渔业以及金融保险服务业。

其实过去十五到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绝大多数家庭财富的累积,只和一个因素有关,就是房地产。越早投资,投资越多,那么家庭财富累积越快。中国房地产市场现在基本已经走到了后期阶段,除了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其他的绝大多数城市都处在资产换手阶段。那么未来十五到二十年,中国家庭财富也会和一个因素高度正相关,就是海外资产的比例。中国宏观经济现在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这个不用多谈,谈大环境没什么用,升斗小民,需要把握的就是未来的走势对于自己的家庭和财产有什么影响。就好比李嘉诚这个档次的,一定要赶快清空中国大陆的资产,然后转移到欧洲,这就是所谓的资产换手。而对于普通老百姓,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才累积下来一定财富的中产家庭,将资产全部留在中国是风险很高的行为。

3、从“战略、战术”来分析全球资产配置

对于人生的规划,你无法确保每一个重大选择是正确的(人生不能重来),但你一定要做到规避重大风险。这些风险基本都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例如战争、政治、环境、社会人文等等。在中国,大家议论和担心最多的往往就是政治带来的关于财产法律、财富观念和社会人文的变迁。从这一点上来讲,不进行海外资产配置,风险是很大的。这几年,大量的财富顶尖阶层通过移民、绿卡、海外购置地产等方式在战略上规避风险,使得风险万一发生时能够全身而退;而对于中产阶级,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太容易,因为毕竟被孩子、房子、工作等一大堆事情绑在了国内;但是起码,配置海外资产可以在战略上给中产留下一条退路,不至于在巨大风险发生时一无所有,任凭摆布。所以,这应该是每一个中产阶层在规避重大风险时必须要做的一个选择。

(1)在战略上,你要相信并跟随比你高一层的财富阶层,因为风险嗅觉上,他们永远比你要敏感,而且,你每天努力的目标就是要在明天成为他们。所以,中产阶层,即使不能像财富阶层那样完成移民和海外购地,起码要战略性的配置部分海外资产。中产阶层最渴望的就是资产保值,增值和未来的财富自由。

(2)在战术上,你一定要追随专业的人。现在,所有大的财务公司和理财专户,都在寻找各种途径进行海外资产配置,将海外资产加入到自己的资产组合中去,你就要跟随这些专业大户,因为财务上,他们做的永远比你正确。

正如之前的科普文章所说,香港保险有几大优势是其他产品无可比拟的,跟随投资大户的步伐,“财”越“理”越多,教育医疗都不用发愁。

买保险越贵越好吗?怎样选择保险


人们常说一分钱一分货,这是大家对一般普通商品的看法,但是这句话放到买保险这事上并没有那么适用。很多因素都可能会造成保费价格高。所以并不是保费价格越贵买的保险就越好。

近些年来,随着保险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保险。尤其是现在的80后、90后,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之后,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于是大部分人都提前配置保险保障,不仅会给自己买也还会为家人考虑。但保险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并不是商品买卖那么简单。

Part.1 买保险越贵越好吗?

如果你对这一点还不清楚地话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误导1:

当普通消费者无法分辨一份保险的好坏,有可能就会简单地认为:贵的保障更好,然而这种想法并不理性。

人们常说一分钱一分货,这是大家对一般普通商品的看法,但是这句话放到买保险这事上并没有那么适用。决定保险产品保费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年龄、直接、性别、健康状况、保障额度、保障内容等。这些因素都可能会造成保费价格高。所以并不是保费价格越贵买的保险就越好。

误导2:买保险最担心的还是理赔,小编就听过一些销售员这样误导客户:“便宜的保险没有用,保险公司会想尽办法拒赔,我们的产品贵是贵了点,但我们的理赔会主动为客户找理由,服务非常好!”

而实际上,保险赔不赔和价格没有任何关系,买保险就是买的一份契约精神,买的一份合同,并不会因为你的保费多而特别照顾,如果事故不在保险责任范围内照样不予理赔!并不会因为你的保费少而不予理赔,只要事故在保险责任范围内就会买多少赔多少!

误导3:还有些销售员会把保险比喻成 LV、爱马仕、奔驰、宝马,说大品牌就该卖得贵…

因为保险不是奢侈品,我们不会把保险合同随身携带,买大品牌保险也不会增加我们的回头率。就算特别在意保险公司品牌,也并不是所有大公司的产品就比小公司的好!例如平安产品中的《平安福》也算是保险界产品中的“大明星”了,但是却也不少网友抱怨《平安福》配不上它的名气。

而且据统计数据来说,大公司获赔率是99%,而小公司的获赔率是97%,并不构成明显的差异。

Part.2 那保险究竟该怎样选择呢?

其实不管家庭收入如何,制定保险预算是有规律可行的,一般每年的保费预算控制在可支配收入的5%-10%区间。

需要注意,这里说的是可支配收入而非总收入,所谓可支配收入,就是家庭总收入减去必须支出项(包括贷款、教育资金等),这样一计算,每年可以花多少钱买保险就一目了然了。

保险的“双十”原则可以提供参考:所购买的保险保额应为年收入的十倍,而购买保险的支出应为收入的十分之一。

如果预算不多话,投保也是有技巧的。

1.优先考虑消费型保险

一般消费型保险要比储蓄型保险的费用低很多,如果预算不多,可以挑选保障功能不错的消费型保险,减少支出。

2.优先为家庭经济支柱投保

如果一个家庭只能选择一个人投保,一定要遵循“先成人后老幼”的投保顺序,优先为家庭经济支柱投保,因为一旦家庭经济支柱出现问题,会影响全家的生活质量,为这个人投保可以相对减少这一类风险。

3.医疗险越早投保越好

尤其是重疾险,因为当年龄越大,罹患重疾的可能也就会越大,所以保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贵。越早投保,每年所分摊的保费也会越少,更加划算。

现在大家挣钱都不容易,一份保险需要交费几十年,更加要考虑清楚,把钱用在刀刃上。如果你发现以前买的保险不是很适合,不知道要怎么处理,还可以看看小编之前发过的《如果买错保险了,是退保还是将错就错?》。

Part.3 总结

对于并不太富有的人而言,保险是一种非常好的转移风险的工具,没有保险,一旦意外、大病来袭,将会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挑选适合自己的保险种类,可以为未来提供一份可靠的保障。

越老越值钱!建信金享未来两全保险保什么?怎么样?


建信金享未来两全保险是一款增额寿险,提供身故和全残保障,公共交通意外保障更高,满期还有返还,保额不断递增,身价和财富水涨船高。

建信金享未来两全保险保什么?

投保年龄:3年交:出生满30天(含)-65周岁

5年交:出生满30天(含)-60周岁

10、15年交:出生满30天(含)–55周岁

20年交:出生满30天(含)–50周岁

交费方式:年交、半年交、季交

保险期间:至88周岁

年度基本保险金额:合同首个保单年度的年度基本保险金额等于合同的基本保险金额。自第 2 个保单年度起,各保单年度的年度基本保险金额为上一个保单年度的年度基本保险金额的 103.3%。

保险责任

一、身故保险金或全残保险金

身故或全残当时的到达年龄小于18周岁,保险公司将按以下两者的较大者给付身故保险金或全残保险金。

(1)合同已支付保险费;

(2)身故或全残之日的现金价值。

身故或全残当时的到达年龄大于等于18周岁,且在交费期间届满之前,保险公司将按以下两者的较大者给付身故保险金或全残保险金。

(1)合同已支付保险费×比例系数;

18-40周岁:160%;41-60周岁:140%;61周岁及以上:120%

(2)身故或全残之日的现金价值。

身故或全残当时的到达年龄大于等于18周岁,且在交费期间届满之后(含),不幸身故按以下三者的较大者给付身故保险金或全残保险金。

(1)合同已支付保险费×比例系数;

(2)身故或全残之日的现金价值;

(3)身故或全残之日的年度基本保险金额。

二、公共交通意外伤害身故/全残保险金

若被保险人因发生公共交通意外伤害事故而致使身体遭受伤害致成身故或全残保险公司除了给付身故保险金或全残保险金之外,还将按下述约定给付公共交通意外伤害身故保险金或公共交通意外伤害全残保险金。

0-70周岁期间:按合同的基本保险金额的100%赔付

71周岁及以上:按合同的基本保险金额的50%赔付

三、满期保险金

若被保险人于合同满期仍生存且合同有效保险公司按被保险人年满88周岁时所在保单年度的年度基本保险金额的103.3%给付满期保险金,合同效力终止。

总结

建信金享未来两全保险提供身故、全残保障,公共交通意外赔付更高,保额不断增长,活的越久身价越高,越老越值钱,满期还有增额满期可领取,保障资金安全,更是能很好的补充养老,为养老生活提供保障。

给孩子买多少钱的保险才合适


父母都是无私的,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孩子最好的保障。父母在给孩子买保险时,往往会追求“一步到位”,一次性把意外险、医疗险、教育金保险等全部买好,总认为保险越多越好,价格越贵越好。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买保险,拿出了家中大部分的积蓄,保险买好了,生活的质量却下降了。

那么到底给孩子买多少钱的保险才合适呢?

据有关专家介绍,在发达国家保费支出一般占年收入总额的30%左右。根据我国的国情,保费支出可以占收入总额的10%~20%、保险金额是年收入的5~10倍为宜。少儿时期购买保险产品一般来说比成年后购买要便宜,而且也是一种比较经济的作法,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得到保险的保障。

所以,用于购买保险的支出=家庭总收入的10%~20%之间为宜。

保险专家表示,为孩子投保以死亡为赔偿条件的保险(如定期寿险、意外险),累计保额不要超过10万元,因为超过的部分即便付了保费也无效。这是中国保监会为防范道德风险所作的硬性规定。有少数代理人为了多挣佣金,即便客户投保的金额超过了这一限额,也不加提示。

一分钱一分货,买保险越贵越好吗?怎样选择保险


人们常说一分钱一分货,这是大家对一般普通商品的看法,但是这句话放到买保险这事上并没有那么适用。很多因素都可能会造成保费价格高。所以并不是保费价格越贵买的保险就越好。

近些年来,随着保险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保险。尤其是现在的80后、90后,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之后,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于是大部分人都提前配置保险保障,不仅会给自己买也还会为家人考虑。但保险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并不是商品买卖那么简单。

Part.1 买保险越贵越好吗?

如果你对这一点还不清楚地话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误导1:

当普通消费者无法分辨一份保险的好坏,有可能就会简单地认为:贵的保障更好,然而这种想法并不理性。

人们常说一分钱一分货,这是大家对一般普通商品的看法,但是这句话放到买保险这事上并没有那么适用。决定保险产品保费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年龄、直接、性别、健康状况、保障额度、保障内容等。这些因素都可能会造成保费价格高。所以并不是保费价格越贵买的保险就越好。

误导2:买保险最担心的还是理赔,小编就听过一些销售员这样误导客户:“便宜的保险没有用,保险公司会想尽办法拒赔,我们的产品贵是贵了点,但我们的理赔会主动为客户找理由,服务非常好!”

而实际上,保险赔不赔和价格没有任何关系,买保险就是买的一份契约精神,买的一份合同,并不会因为你的保费多而特别照顾,如果事故不在保险责任范围内照样不予理赔!并不会因为你的保费少而不予理赔,只要事故在保险责任范围内就会买多少赔多少!

误导3:还有些销售员会把保险比喻成 LV、爱马仕、奔驰、宝马,说大品牌就该卖得贵…

因为保险不是奢侈品,我们不会把保险合同随身携带,买大品牌保险也不会增加我们的回头率。就算特别在意保险公司品牌,也并不是所有大公司的产品就比小公司的好!例如平安产品中的《平安福》也算是保险界产品中的“大明星”了,但是却也不少网友抱怨《平安福》配不上它的名气。

而且据统计数据来说,大公司获赔率是99%,而小公司的获赔率是97%,并不构成明显的差异。

Part.2 那保险究竟该怎样选择呢?

其实不管家庭收入如何,制定保险预算是有规律可行的,一般每年的保费预算控制在可支配收入的5%-10%区间。

需要注意,这里说的是可支配收入而非总收入,所谓可支配收入,就是家庭总收入减去必须支出项(包括贷款、教育资金等),这样一计算,每年可以花多少钱买保险就一目了然了。

保险的“双十”原则可以提供参考:所购买的保险保额应为年收入的十倍,而购买保险的支出应为收入的十分之一。

如果预算不多话,投保也是有技巧的。

1.优先考虑消费型保险

一般消费型保险要比储蓄型保险的费用低很多,如果预算不多,可以挑选保障功能不错的消费型保险,减少支出。

2.优先为家庭经济支柱投保

如果一个家庭只能选择一个人投保,一定要遵循“先成人后老幼”的投保顺序,优先为家庭经济支柱投保,因为一旦家庭经济支柱出现问题,会影响全家的生活质量,为这个人投保可以相对减少这一类风险。

3.医疗险越早投保越好

尤其是重疾险,因为当年龄越大,罹患重疾的可能也就会越大,所以保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贵。越早投保,每年所分摊的保费也会越少,更加划算。

现在大家挣钱都不容易,一份保险需要交费几十年,更加要考虑清楚,把钱用在刀刃上。如果你发现以前买的保险不是很适合,不知道要怎么处理,还可以看看小编之前发过的《如果买错保险了,是退保还是将错就错?》。

Part.3 总结

对于并不太富有的人而言,保险是一种非常好的转移风险的工具,没有保险,一旦意外、大病来袭,将会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挑选适合自己的保险种类,可以为未来提供一份可靠的保障。

孩子保险到底要怎么买?教你怎样给孩子买保险才不掉坑!


各种教育费用、医疗成本、生活成本等等,让家长们对“保险”的重要性有了期待,给孩子买保险,仿佛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可是,保险产品那么多,因为买保险踩坑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

一旦挑错就是左右为难:退保吧,损失一笔钱;不退吧,也一样有损失,甚至可能更多。

农历新年将至,不少宝妈都打算赶在年前把宝宝和一家人的保险配置好,过个安心的春节。保险到底怎么选?小编今天特意为大家支支招,希望能够帮助各位家长躲开陷阱、不跳坑!

01

保险存在哪些常见的“套路”?

这个保险既有保障,又可以给教育金,还有养老金,孩子一辈子只用买一份保险,就是这个了!

这个保障是白送的,60年以后全额返还保费,有病治病,没病存钱!

谁的都可以省,谁的都可以拖,给宝宝的可不能省不能拖,预算?收入的30%都没问题!

买保险一定要找熟人啊,不然出险的时候没人会理你的,只有我们熟人才会帮你去跟保险公司申请。

与其说保险把我们“套路”了,不如说是我们没搞清楚保险的本质作用,才容易被绕到圈里。

保险的本质是好的,但买保险前切忌抓瞎,而是要好好梳理下你的需求,最紧急的一定是健康风险,至于刚刚说到的教育金,婚嫁金,孩子养老金,对于父母来说都不是最急切需要的,也不是非要用保险来解决的。

保险的天然原则是损失补偿原则,保障的是因各种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

02

宝宝健康风险有4种,幼儿保险怎么买?

宝宝可能遇到的健康风险,按严重程度来划分的话,有以下4个方面:

仅需要去门诊的小疾病风险

较轻的疾病或意外住院风险

较重的疾病或意外住院风险

重大疾病风险

宝宝在0-5岁阶段属于体弱多病的阶段,现在的医疗费用那么贵,医疗费用成为了爸爸妈妈们一个比较大的负担。

这一阶段的宝宝,医疗保险是很重要的。但是,保险公司也知道这个阶段的宝宝病多,所以像百万医疗这种对于5岁以下儿童价格非常高,甚至和45岁以上的成年人差不多高了,而5岁以后保费会骤降好几倍,这也说明了0-5岁宝宝的医疗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但是百万医疗都会有1万免赔额,小朋友比较频发的仅需要去门诊的小疾病风险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社保一定要买的,这是国家提供的基础福利,社保对于医疗险非常重要,不仅保费便宜很多,报销比例也会高很多。

其次,可以用含住院医疗的少儿意外险补充,保额通常1-5万,对于普通疾病的住院,这个额度足够了,这个主要是针对0-5岁的宝宝。

这样,幼儿阶段的风险就能很好的解决。

03

宝宝长大了,需要的保障更多,万能险各种买?

5岁以后,或是到了学龄期的宝宝,就可以用带意外医疗的学平险或意外险来覆盖了。

孩子年龄越大,含有住院医疗的意外险就越便宜,通常100左右就能买到保额1万的住院医疗,这个阶段1万的保额足够了。

这个时候,很多家长也意识到了,就算是住院有5万,万一得了大病这也不够花的。是的,远远不够,但大病风险可以用重大疾病保险来转移。

重大疾病比如癌症、白血病、心血管疾病等等的治疗费用,在现在这个阶段动辄三五十万,对于育儿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什么时候买重大疾病保险最便宜呢?儿童阶段!

重疾保险一般有“定期”、“终身不带身故”、“终身带身故”三种类型,妈妈们可以根据家庭预算参考以下方案,对号入座选择相应的保险。

2000块以下宝宝保险预算:定期30年80万保额,200万医疗险,10万意外险(含疾病住院低保额)

5000块以下宝宝保险预算:终身50万保额多重赔付+定期30年80万保额,200万医疗险,10万意外险(含疾病住院低保额)

5000块以上宝宝保险预算:终身80万保额多重赔付+定期30年80万保额,300万医疗险,20万意外险(含疾病住院低保额)

04

小心附加险的坑,别当了冤大头

有妈妈们说,我给宝宝买的保险比较全能啊,既有重疾保障,又有住院医疗,连意外险都有啊,一份保险就搞定了所有。但是,这满屏的附加险,宝妈不得不多个心眼啊。

这种就是典型的捆绑型保险,主险保障弱,有些甚至0保障,附加险又是各种薅羊毛,但凡一个附加险拉出来单独购买,保费都要比附加在里面便宜,而正常的逻辑是附加险应该比单独购买便宜来着。

但是,舍得在宝宝身上花“巨资”是新妈妈们一个典型的购物心态,保险公司抓住妈妈们的小辫子,一顿猛揪就圈进来了大把的保费,钱花了保障还没有,是不是很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