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保险知识汇总,明年年底人人将“老有所养”

2021-05-05
老人保险规划 家人人身保险规划 保险理念知识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正在研究制订。昨日,人力社保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司长游钧做客中国政府网时表示,7月启动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将在明年年底实现全覆盖,人人将享有“老有所养”。

游钧指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已经实施的新农保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一起,共同构建了我们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在其明年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后,我国在制度上将实现人人享有“老有所养”的目标。

游钧表示,目前正在研究居民养老保险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制度和办法。据其介绍,职工养老保险是依法强制实施,不管你的身份是什么,只要你到企业去,有劳动合同,有稳定的劳动关系,必须强制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缴费较多,待遇也相应高;而城镇、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行自愿原则,只有个人(家庭)缴费,缴费较少,政府给予补贴,待遇水平相对较低,是一项保基本、托底的制度。但它们还有共同点:都是社会保险制度,遵循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都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这就为制度之间的转移接续奠定了基础。据悉,衔接办法的三大原则是:待遇只能领取一个,不能重复参加两种保险;公平原则:不管最后领取哪种待遇,参保者权益将没有任何损害;简单明了:程序不复杂,便于转移接续。

同时,对于55元的基础养老金标准能否再行提高,游钧表示,在解决了制度的“从无到有”、人群的全覆盖之后,将逐步解决待遇“从低到高”的问题,在适当时候国家会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调整基础养老金标准。

此外,游钧强调,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是托底制度,缴费水平很低,同时有10个档可以自由选择。但对于年轻人,鼓励其参加职工养老保险,虽然缴费高一些,但待遇领取时也会高。

相关推荐

年轻人,养老社会化的危机:老有所养,谁来养?


生儿育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现在的政府和媒体给人一种假象:少生、不生孩子是光荣的,是不影响今后养老的。不生孩子其实是种自私的表现,他们其实是在剥削别人的下一代。从社会角度出发是危险的。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难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正确吗?当然正确。下一代年轻人即使有些缺点,对老年人有些“不孝顺”,但没有他们的话,老年人一点养老保障也没有。现在计划生育再不停止,以后社会问题将很大,还不计算独生子女因为“众星捧月”效应培养出来的孤傲、狂妄、自私性格给社会带来的损失,谁来养活庞大的老年人口?

有人说现在存钱,今后自己养活,但存的钱不过是一张纸,今后谁来将这些纸换成财富?有人说以后有退休金,但退休金也需要年轻劳动人口提供。表面上看,未来一对独生子女夫妇要养活七口人(假设只养活双方父母和自己以及独子的话),事实上远不止七口人!因为还有一些没有小孩的老人也得由社会供养,还是得通过增加税收到全部年轻人身上,间接还是年轻劳动人口养。

从国家角度看,老年人口比例不能太大。我们这个群体今后需要下一代养活,一旦下一代人口太少,我们这一群体所持的社会股票就会贬值,甚至成为废纸。比如说,本来100个年轻人养活20个老年人应该没有问题,但今后是20个年轻人养活100个老年人,就算这100个老年人存了一大笔钱,但需要这些年轻人才能转化成消费用品,还是要靠这20个年轻人的劳动。

因为社会承担了很大部分供养老年人的责任,个人少了后顾之忧,给人一种“不要靠年轻人养”的假象,现在有人不愿生育小孩了。要是大多数人都这样的话,其实是种自私的表现,一方面不想承担抚育小孩的责任,一方面又想将现在的财富长期保值甚至升值,他们其实是在剥削别人的下一代。从个人角度看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可以实现,但从社会角度出发却是危险的。因此不仅要生孩子,而且要适当调整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既然养老已经社会化了,与自己所生育的小孩脱钩,养育小孩也必须适当社会化,否则社会非常不合理,没人愿意养育小孩了。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税收倾斜政策给那些多子女家庭适当优惠是合理的,但还不够,还不足以弥补他们养育小孩的付出。单身人口多交了很多税,多孩子家庭免税,中小学免费。你以为多孩子家庭赚便宜了?他们付出的更多。美国政府是明智的,并且也有能力这样做。中国现在九年义务教育都还不是纯粹的国家义务教育,而且北京等城市不但享受较高的教育条件,反而分数线远比农业省份要低,造成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的不平等。

生儿育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现在的政府和媒体给人一种假象:少生、不生孩子是光荣的,是不影响今后养老的。既然有这样的好事,又不要承受养育小孩的负担,又能有养老保障,为什么还要生孩子呢?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所谓“三年自然灾害”初期,政府鼓励集体化,在统一食堂里吃饭比自己家里还要好,有这么好事情,都一窝蜂加入集体化。结果呢,出现大的饥荒,谓之“自然灾害”,不是人灾又是什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说是老有所养,但在年轻人口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谁来养呢?

保单,保险,让老有所依 幼有所养


《别让父母老无所依》一文中的吴先生正是通过给自己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向生养自己的老父、老母传递爱心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为自己购买保险是对家人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近日,3D版《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在这一大的海难意外事故背后,保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1/5的遇难者家属获得保险理赔金。灾难发生后,当时英国最大的保险公司英国保诚迅速做出反应,在巨轮沉没仅仅24天后,英国保诚发表公告对本次事件中罹难的客户进行理赔,并最终为324名乘客和船员赔付14239英镑,价值相当于今天的110万英镑,这笔在当时看来的巨额赔偿为324个破碎的家庭带去了温暖和安慰。在英格兰的一所学校,一半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没有人知道,如果没有保险,这些孩子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子?

记者从英国保诚公司获悉,保诚是根据每周投保的保险费(从1便士到6便士)、受害者的年龄以及投保时间的长短进行理赔的。

据保险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在100年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很高比例的乘客和船员向保险公司投保。发达国家每人平均拥有8张保单。

据介绍,外国的大学生毕业后一般要为父母买一张保单,算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第二张保单是为自己的生活、疾病提供保障。结婚之后一般要为爱人买一个保单。在自己出现意外之时,爱人仍然可以正常生活,这是第三张保单。国外人一般享受一两年的二人世界,然后考虑要孩子,为孩子购买一些意外或者疾病保单,是家庭必须的第四张保单。第五张是孩子的教育保单。30岁之后,开始拥有自己的房子,买房之后,通常也会买车,第六张就是为车房购买保险。第七张是预防身故、提供还债保障的保单。在30岁左右,为晚年生活着想,通常要买一张大病养老保险,这是第八张保单。

一位资深保险从业人员告诉记者,买保险是一个人对家庭责任心的体现。买保险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使家人获取更多的保障,即使在您遭遇风险的时候,家人也能够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以减少经济损失。保险犹如一个保障机制,当有一天您不能承担起家庭责任时,由保险公司来负责赔付,帮您分担。

遗憾的是,目前在国内,由于人们投保意识还不太强,保险赔付不高,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拨款救济。

最后,理财网提醒您,风险无处不在,而保险是提供不幸发生后经济保障的最重要的工具。没有人寿保险的爱就像空头支票,只有希望而没有实在。

保险知识汇总,年底将推出农民工养老政策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惠及2亿人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有望在今年内推出。基于分层分类保障的原则,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其养老保险有望纳入现行的城保制度;不稳定就业者,则可能将其社会保障权益直接记入个人账户。

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这一政策的思路已经确定,只是还未形成正式文件。预计最快今年底推出该政策。

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为1846万人。这意味着,在全国2亿农民工中,只有不到10%的人有可能享受到“老有所养”的保障。

据了解,正在酝酿中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是一套以个人账户为基础、费率较低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应农民工流动性强和收入低的两大特点。根据农民工流动性强的特点,办法将为他们建立个人大账户,将个人缴费和单位的全部或绝大部分缴费都纳入这个账户。这个账户可以随着农民工流动而在全国进行流动,农民工的权益在流动过程中不受损失。

而根据农民工收入较低的特点,办法在费率方面也会比现行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低。可能采取的费率政策是个人交4%,单位交10%,只相当于现行城保缴费的一半。

记者了解到,酝酿中的办法充分考虑到了农民工分类情况,将可以实现与城保和农保的“两头衔接”。如果农民工能够稳定就业,他就可以带着个人账户进入工作地城保;如果他选择回乡,有农保的可以纳入当地农保,没有农保也可以纳入当地城保。

保险知识汇总,年底购买银保产品须知


年底,只要你走进任何一家银行营业网点,都能看见摆放在营业厅中的银保理财产品宣传单。很多原本去银行存钱的市民,因看到其比银行存款年收益高,很可能就冲动地进行购买。

每年的年底,都是银行和保险等金融单位,做业务最后冲刺的阶段,而这个时期,也是很多单位发年终奖最多的时期,于是买理财产品进行最后一搏,成为很多市民的最佳选择。但是,近日关于银保理财产品让各地市民雾里看花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于是业内人士提醒,年底进行理财要理智,特别是对一些收益高的银保产品,更应该明明白白消费,以免最后落个本金损失,再回头找银行,也于事无补。

选择适合自己的银保产品

银行保险产品是集投资理财与保障功能于一身的金融工具,一般都有保证基本收益,坐享红利,免征税收等特点,是抵御通货膨胀和利率风险的主力险种,因而受到投资者青睐。银行柜台上的银保产品也越来越多,市民在购买时要注意鉴别,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银保产品。

据了解,目前各银行代理的保险产品多以寿险为主,投资人要充分认识自我需求,综合考虑经济条件、健康状态、现有医疗福利状况、家族健康史等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现在许多公司设计的新产品除了注重对客户的分红,还着重加强了保障,附加了防癌保险,双倍意外保障,特定意外保障等。这些产品很适合25岁到50岁人士。有些公司推出的养老产品,就比较适合30岁至55岁各阶段的人购买,既可以作为养老的保障,也可作为对社保的补充。

银保产品与储蓄有天壤之别

从工行、交行、建行、中行、农行等大银行再到华夏、广发等中小银行,几乎所有的银行都代理银保产品,同样,大部分保险公司也都推出银保产品以增加销售渠道。显然银保市场的摊子已经铺得很大。

一位股份制银行的大堂经理告诉记者,银保产品和银行储蓄是有非常大的区别。像银行储蓄可以随存随取,而银保产品如果在合同期内退保的话,投保人不可能拿到全部的保费,投资的本金将有较大的损失。其次,在银行储蓄中,金额包括本金和利息,它是确定的;而银保产品类似于长期定期储蓄,如果中途退保,损失会很大。因此,要求资金流动性高的投保人应避免购买此类保险。

算好收益,别轻易退保

据了解,要想使自己的资金收益率最大化,首先要注意银保产品的保障功能;二是要比较分红的方式和种类,同时应关注保险公司的发展可持续性,以确保分红的多少和较长时期内的稳定性;三是目前银保产品有5年、10年、15年、20年、25年乃至30年等数档期限可供选择,对一些银保产品来说,期限越长其基本保额越高,也就是计算分红的基数越高,同时复利累计的效果越明显。业内人士同时提醒投资者,如果在保险有效期内退保,一般要扣除一定的手续费用,所以退保时一定要慎重。

业内人士还提醒投资者,保险不是越多越好,也不存在贵贱之差,关键要看清楚产品条款的实际保障范围和具体赔付条件,特别是货比三家时,更要留意条款细节,有些银保产品还有附加险,与主险同时投保可以享受更多的优惠。

莫走入银保产品三大误区

据了解,现在大多数市民到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一般会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误区。一是认为在银行购买的产品,自然就是银行的理财产品了。当业务员介绍说某产品比银行的定期储蓄利率还要高时,很多人就稀里糊涂地买了,事后才发现是保险产品,于是又要退保,结果还可能损失本金。第二个误区是认为保底收益+红利总是大于银行同期利率,很多人购买银保产品时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然而实际上分红是不确定的,其结果往往不像投保者购买时想象的那样“高额”。第三个误区是忽视保障功能。现在不少市民都有先为小孩买保险的误区,正确的应是先保障父母,再保障孩子。

保险知识汇总,医保补助将提高


明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将提高到年人均240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继续提高。昨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做出上述表示。

人均增补240元是个不小的数字,与以往相比,除开物价上涨的因素,确实给城乡居民看病减轻了不小的负担,但是光提高补助标准还远远不够。从以往看,多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不少的措施,如提高报销比例;对药品进行多次降价等等,但是看病贵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据今年两会医改调查:75.8%的受访者认为看病越来越贵。此次提高补助标准只是缓解看病贵的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要在减小医疗费用上下功夫。

从目前看,致使医疗费用过高的原因有少,一是医生开处方的“手”,如今一些医生为了多创收,多分利,能开贵药决不开便宜药,能多开处方决不少开,本来看个感冒,吃几片感冒就能解决,也得花上百元,甚至几百元,如果住院,费用更是惊人,小住也得花上近万元,大住几十万,百多万是常事。二是药品虚高,虽说自1996年整顿药品价格秩序以来,中国药品市场先后历经了大大小小20多次降价;但是每降一次,“小药便死”,而一些药换个招牌,冠上新药或者特效药,价格就猛升,降价变成了涨价。尤其是医院固有的“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依赖性,成了缓解看病贵一大屏障。这些因素的存在,不要说增补240元,即使再多些也易化解。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补助标准人均增补240元,其意在个人少出钱看好病,让公众看得起病,承受的了,如果你提高240元,医疗费用多增240元,等于没意义;你给个人提高标准,他加码提高医药费用,那不仅没有得到实惠,反而增加了负担。以上问题不解决,纵然就是降得更低,也未必就能缓解看病贵,因而,要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关键在于“实”,不仅是个人补助标准要提高,还得降低医药费用支出,只有医药比例降低,提高个人补助标准才有意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这就得从体制机制上,从对医药的监管上下更大的功夫,此种难度远比简单的人均提高标准更大。

保险知识汇总,昆明:低保户明年可刷卡医疗


到明年,昆明市将针对低保户建立资金来源稳定、管理运行规范、救助效果明显,方便、快捷的“一站式”医疗救助模式。医疗救助对象持个人“社会保障卡”即可享受服务。

昨日,昆明市民政局下发《昆明市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信息化管理服务模式实施意见》。昆明市将对医疗救助对象住院实行同步结算、同步兑现。医疗救助管理系统将医疗费用自动生成医保统筹、民政救助、个人自付金额,住院所需费用“一单”显示;城乡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每季度(月)自动生成医疗救助资金使用报表,民政部门按季度(月)从系统提取医疗救助资金报表,按时与定点医疗机构同步结算。对门诊救助的对象,由民政部门及时发放救助资金。

《意见》提出,将依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服务器和储存设备,共用“社会保障卡”,搭建覆盖全市的医疗救助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利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现有的系统安全体系和技术运维保障力量,确保救助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由民政部门负责认定,凡得到认定的医疗机构,人社局信息中心必须布置医疗救助信息系统,确保救助人群正常刷卡就医。另外,医疗救助人群可通过“一站式”医疗救助信息平台,对救助情况进行网上查询,了解救助和就医情况。

医疗救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经办管理方面进行衔接,实现人员信息、就医信息和医疗费用信息的共享。新农合待人社局建设完成相关信息系统后,再统一纳入。

各县(市)区民政局通过医疗救助信息平台将与“昆明市社会救助系统”的救助对象数据进行交换和共享,对参加医疗救助的人员进行动态管理。

城乡低保对象到所辖区办理个人参保(合)手续,领取“社会保障卡”,民政部门及时对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个人信息名单的增删情况进行更新,救助对象患病住院时,持个人“社会保障卡”即可享受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服务。

保险知识,年底买保险多重好处


又是一年终了,大家又开始翘首盼望年终奖了,很多公司的年终奖都非常丰厚。一下拿到这么多的年终奖,该怎样打理才合适呢?

保险作为一种保障策略,往往是一个家庭应该优先配置的产品,能帮助家庭转移风险,免受损失。但是买保险的时机也是有诀窍的,一般来说在年底,用年终奖支付比较没有压力。

一般来说,像寿险、健康险、子女教育险、养老险都属于长期投资的产品,一般说来每年要交一次,由于保险的保费一般在总收入的10%以内为宜,因此从整体上看,也不算一笔小的支出,如果放在平时,估计拿出总收入的10%做为保费开支的话,一个月的工资就没了,总有一个月过的紧紧巴巴的。但是有年终奖就不一样了,立即避免了这种尴尬,用它支付保险,特别是寿险、车险等等,现金流就没问题了,这样就可以解决资金周转的问题。因此年底时买保险的好时机。

加上一般的保险公司在年底都会有很多优惠的活动,因为从年底开始,各家保险公司的“开门红”活动就开始了,也就意味着市场竞争在这段时间比较激烈,那么对于我们客户来讲,优惠也就多了,年终买保险自然就实惠了。

保险知识汇总,低保户刷卡医疗救助将在明年实现


《意见》中指出,将全力依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服务器和储存设备,共用“社会保障卡”,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医疗救助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

利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现有的系统安全体系和技术运维保障力量,确保救助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到明年,昆明市将针对低保户建立资金来源稳定、管理运行规范、救助效果明显,方便、快捷的“一站式”医疗救助模式。医疗救助对象持个人“社会保障卡”即可享受服务。

医疗救助管理系统将医疗费用自动生成医保统筹、民政救助、个人自付金额,住院所需费用“一单”显示;城乡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每季度(月)自动生成医疗救助资金使用报表,民政部门按季度(月)从系统提取医疗救助资金报表,按时与定点医疗机构同步结算。对门诊救助的对象,由民政部门及时发放救助资金。

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由民政部门负责认定,凡得到认定的医疗机构,人社局信息中心必须布置医疗救助信息系统,确保救助人群正常刷卡就医。另外,医疗救助人群可通过“一站式”医疗救助信息平台,对救助情况进行网上查询,了解救助和就医情况。

医疗救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经办管理方面进行衔接,实现人员信息、就医信息和医疗费用信息的共享。新农合待人社局建设完成相关信息系统后,再统一纳入。

各县(市)区民政局通过医疗救助信息平台将与“昆明市社会救助系统”的救助对象数据进行交换和共享,对参加医疗救助的人员进行动态管理。

城乡低保对象到所辖区办理个人参保(合)手续,领取“社会保障卡”,民政部门及时对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个人信息名单的增删情况进行更新,救助对象患病住院时,持个人“社会保障卡”即可享受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服务。

保险知识汇总,南京市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有所变动


从明天起,南京市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下限从目前的1189元/月上调至1369元/月,上限仍维持去年的8115元/月。这种“保低限高”的缴费政策将进一步缩小参保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差距。

据介绍,去年南京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35900元,比上一年度增加了3000多元。按这种情况测算,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上限仍然为8115元,而下限则提高了180元,为1369元。也就是说,如果一直按照下限交纳养老保险,从今年起,员工本人每月要多交纳14.4元的养老保险,单位则每月要多为每位员工交纳36元,而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每月需缴纳290元养老保险。

除养老保险基数上调以外,今年上半年退休人员也制定了增加养老金方案,即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办理退休、退职或领取定期生活费的人员,将增加基本养老金或定期生活费,并从7月1日起执行。具体增加办法一是所有这个时段的退休人员,按照本人的基本养老金增加10%;二是“托低”,也就是10%这个金额,没达到116元,可以另外增加20块钱,把退休生活费相对低的人,向上拉一点;三是“适当增发”,就是有高级职称的,副高增加60元,正高增加70元,还有基本养老金低于693元的,再增加30元。

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年满70周岁的老人,每月还要额外增发30元养老金,年满75周岁至80周岁的老人,再增发10元。这些调整,都将在7月15日前发放到位。

新闻链接

何谓“缴费基数”?

据南京市劳动保障局养老保险处处长李丽琴介绍,通常员工上年度工资总额的60%,就是单位为其交纳保险的基数。不过,当员工收入过低或者过高的时候,按照上年度全省职工平均工资测算出来的缴费基数,就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缴费基数就是,以什么标准来得出你的缴费额。我们今年的下限是1369元,是最低的缴费基数。如果职工工资只有1200元,单位在缴费的时候,必须按照1369元的标准来交。上限就是,工资超过了8115元,但最高只能按照8115元来交。职工承担8%,单位承担21%。

缴费越多,保险账户里的钱就越多,享受的待遇势必就更好,也就是说,基数的上调,对职工来说,是非常利好的消息。这1369元,其实也就是今年的“社保缴费基数”,不仅养老保险增加了,其他保险也随之“水涨船高”,比如医疗、失业、工伤、生育这4个险,也将按照这个基数来同步执行。

另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调整为每月110元,参加失业保险的,仍然为每月42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