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什么是消费型保险

2020-12-04
保险是人生的规划 保险是规划未来 保险是规划

消费型保险,即客户(投保人)跟保险公司(保险人)签定合同,在约定时间内如发生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按原先约定的额度进行补偿或给付;如果在约定时间内未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不返还所交保费。

随着销售渠道的拓宽和电子支付的盛行,客户可以通过保险营销员、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网络直销、电话销售等渠道完成投保。市场上的消费型保险常以“简易保险卡、电子保单”的形式出现。

消费型保险的主要类别

市场上的消费型保险产品非常多,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1、消费型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医疗险(常以“简易保险卡单”形式组合出现)

2、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

3、消费型定期寿险

4、消费型住院费用报销/津贴保险

5、旅行/留学综合保障保险(常通过保险网站直销、旅行社代销)

相比储蓄型保险产品来讲,消费型保险没有储蓄的功能,通常为“一次性消费”,如果在保险期间内出险,那么保险公司负责理赔,如果没有出险,那么这保险就是“白白消费”了。拿消费型的健康险来说,有的人在保险期间内,没有生什么大病,不用动手术,也不用住院,那我这么几年的钱不就白花了,和我攒着钱看病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为自己购买了一份消费型的健康险,本身就说明自己是一位有保险意识的人,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的人。一年存600多元,就可获得高额住院补贴和手术补贴,这就是保险与自己攒钱或与其他储蓄方式的不同之处。

保费低、保障高,可以帮助您承担意料不到的风险,这就是保险的功能和意义。所以说,买保险买的不只是保险公司的一份保单,而是一份保障、一份爱心、一份家庭的责任、为自己和他人做了一件好事。

买保险和自己攒钱看病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存钱是解决目前的事情,而保险是解决家庭未来的问题。自己存钱,前提是我们必须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赚钱的能力,而每个人都活在变化的世界里,万一遇到风险意外、患了重病或受伤,收入中断,钱不但是存不了,还要花。其次,自己存钱,生病就不可能有人为我们报销医疗费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看不起病、因病致贫的现象屡屡发生,一个家庭本来生活得很好,就因为家中的一个病人,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增加了亲朋好友的负担……而买保险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保障。

储蓄型保险与消费型保险

所谓储蓄型保险,顾名思义就是以储蓄、投资为目的的一种保险产品;主要包括:终身寿险、各种形式的两全保险包括教育金等、养老保险。

所谓消费型保险是指不具现金返还功能,只具有保障功能的保险。如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就是指不具现金返还功能,得了合约内容约定的重大疾病才给付的重大疾病保险责任的保险。

相关知识

什么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


什么是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

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是指不具现金返还功能,得了合约内容约定的重大疾病才给付的重大疾病保险责任的保险。优势在于它的保险费用相对较低,普通工薪族也可以消费得起,与返还型重大疾病相比较,它的受众范围更广,交很少钱却得到同样的重大疾病保障对老百姓来讲是件再实惠不过的实情。

消费型重疾险主要是定期型的产品,一般定期10年到30年,到70岁或80岁。

消费型重疾险具有重保障的特性,客户可以用比较少的保费来获得保障,一般30岁的男性只要几百元就可以保障10万的重疾保障。

“如果买了消费型重疾险,到时候没有得病,那我连交的保费也拿不回来,岂不是亏了?”近日有许多消费者如是表示。但是,与返还型重疾险相比,其保费要便宜不少。这使得不少投保人在面对消费型重疾险时陷入了买与不买的两难境地。

众多的商业保险产品也让消费者眼花缭乱。最近有许多市民反映,目前商业重疾险主要有定期消费型和储蓄型两种,究竟哪种更适合自己?

对此,平安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是否购买消费型重疾险还得看自己的财务状况和财务规划来定。

定期消费型产品的特点是,可以用较少的保费获取比较高额的保障,但保费不返还。所以,定期消费型重疾险更合适目前经济状况欠佳或投资能力极强并能保证储蓄的人群。

业内人士指出,保险最重要的是提供保障,并非来计算收益。年轻时风险低,有更多的选择,消费者可以用购买消费型保险结余下来的保险费去做投资,20年后自己给自己保障。

网上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众多“物美价廉”的保险产品,保费低、保障全,能够应对您财务状况不佳,却又想获得多重保障的问题。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任意组合保险产品,自由选择保险期限,相信总有一款适合您。上网买保险产品,一站式比价,让您省钱到家!

什么是定期消费型重疾险?值得买吗?


问题在于70岁以后怎么办?很多人把重疾险理解为收入损失险,70岁以后除了退休金哪里来的收入?所以会认为70岁以后完全不需要重疾险的保障了。

定期消费型重疾险的特点:1、定期。2、消费型

定期的特点:保障时间的设定更灵活,可以在被保险人最需要重疾保障的时间里,在预算范围内,将保额做到最足,所谓的钱都花在刀刃上。

以30岁成年人为例,一份保障至70岁的高额消费型重疾险,确实可以覆盖其家庭责任重大年龄段的重疾保障需求。

问题在于70岁以后怎么办?很多人把重疾险理解为收入损失险,70岁以后除了退休金哪里来的收入?所以会认为70岁以后完全不需要重疾险的保障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中可以明显的看到70岁以后重疾的发生率是陡然增高的,在最容易发生重疾的年龄,却不要重疾的保障?

另外70岁后罹患重疾,谁来照顾我们?也只有我们的子女吧?他们照顾我们所花费的时间有没有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工作和收入呢?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得到一份理赔金,会不会更好一点呢?最起码就不会太觉得自己给孩子们添麻烦了吧?

还有一种观点,就是买一份保障至70岁的消费型重疾险,然后把剩余的钱全部买理财类产品(不一定是保险),那么在70岁的时候,理财产品的收益可能比保额还要高。这个方案有没有缺点呢?

有,因为保障至70岁的消费型重疾险比保障终身的消费型重疾险并没有便宜多少。

以30岁男性,30年交,30万保额,没有身故或者其他附件责任为例,某消费型重疾险(百年康惠保旗舰版),保障至70岁的保费为1989元,保障至终身的保费为3164元。每年多花了不到1200元。

这每年1200元的费用去买理财产品,70岁的时候能有多少呢?以年化利率3.5为例,70岁时,金额为90441元。请问这90441元能比的了70岁以后的30万保额吗?

还有的观点就是万一70岁之前理赔了,那不就更好?我只能说这种侥幸心理本身就是错误的,设计保障方案的时候千万不能有侥幸情绪,做不到保障全面的话,至少让客户自己选择哪些风险自己承担,哪些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真要是心存侥幸的话,干嘛重视健康告知呢?干嘛要买保险呢?

再说说消费型的特点

消费型、储蓄型其实是个业界约定成俗的说法。

消费型的特点就是没有身故责任,或者身故理赔现金价值或已交保费。保障期间多以短期、中长期,也有终身的消费型重疾险存在。

储蓄型的特点就是身故责任为主险保额,身故理赔保额、且保障期间为终身。之所以叫储蓄型,是因为如果身前没有发生理赔,但身故后理赔的保额,可以视作将保费储蓄了后,身故时取了出来。

为什么身故理赔现金价值或已交保费的重疾险不算储蓄型,一方面是因为这类重疾险的现金价值是呈现出一个“过山车”的形态:前期低、中间高、后期低。另一方面,理赔已交保费,意味着已交的保费在这一时间段内,并没有产生任何附加价值,所以谈不上储蓄。

消费型重疾险没有身故责任,或者身故理赔现金价值或已交保费。

这个特点意味着什么?

重疾的理赔分三种:1、确诊即赔(癌症等等);2、达到特定状态后理赔(脑中风后遗症等等);3、采取特定的治疗手段后理赔(冠状动脉介入术等等)。

有没有可能出现,被保险人罹患重疾,消费型重疾险确没有理赔的情况呢?

1、猝死。常见的、在重疾险保障范围,能导致猝死的疾病多为心脑血管疾病,有: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等等。真要是因为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而急性身故的话,消费型重疾险能理赔重疾保额吗?

不会,脑中风在重疾险中的保障全称叫脑中风后遗症,是需要180天后,仍遗留约定的后遗症才能理赔。而急性心肌梗塞的理赔也是需要满足至少三种以上的情况,才能理赔。

2、未能确诊、未到达理赔条件。就拿癌症的理赔来说,虽然癌症是所谓的确诊即赔,但仍是需要病理学明确的诊断报告的。严格来说,保险公司是需要我们出具细胞病理学的确诊报告才能理赔的。

但问题是少部分晚期的癌症患者的身体条件已不适合做穿刺切片检查了。这个时候我们会为了重疾保额,不顾被保险人的安危而强行做穿刺检查吗?

当然这里只是举个例子,目前也有部分保险公司理赔癌症不需要穿刺切片检查。但是重疾的理赔需要的材料,真的能在被保险人病情危急的情况下全部准备妥当吗?

当然这里也并不是反对消费型重疾险。消费型重疾险的优势非常明显,就是将保费全部花在疾病的保障上。

储蓄型的重疾险,本质上是一份保障终身的消费型重疾险与终身寿险的组合型产品。缺点是重疾和身故只能理赔其中一份。

定期消费型重疾险,如果不是预算有限,一般不建议单独购买,如果购买,请加一份定期寿险。准确的说,定期寿险的优先度应该是高于重疾险的。

小孩子除外,因为小孩子未来存在无限可能性,买一份保障30年的消费重疾险,既便宜、保额也充足,加上未成年人的身故保额限制,可以说消费型重疾险非常适合小孩子。

当然如果预算充足,给孩子买一份保障终身的储蓄型重疾险也没什么不可以吧?客户有这个需求,我们为什么不满足呢?

我们来看看0岁男宝选择带储蓄型重疾险和消费型重疾险在保费上到底有什么区别。

为了避免重疾保障责任不同,我就拿同一款产品(长生长生福优加重大疾病保险),一个是身故理赔保额的方案,一个是身故理赔已交保费的方案。

储蓄型终身重疾险(身故理赔保额):0岁男宝,保额30万,交30年,保障终身,保费为2256元。

消费型终身重疾险(身故理赔已交保费):0岁男宝,保额30万,交30年,保障终身,保费为1773元。

相差不到500元。

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推崇定期消费型重疾险,也不能否能其存在的价值。

归根到底,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客户的客观情况以及实际的保障需求,为客户推荐合理的、周全的、符合客户需求的保障方案。

消费型,储蓄型保险异于消费型保险 选择应区分


把寿险比喻成房产,也许并不是很恰当。但从“长期投资”和“一次性消费”这样的角度来考虑,两者就有了可比性。买房好比买储蓄型保险,而租房好比买消费型保险。

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自然会觉得买房是理性的选择。买了房子,不仅满足了居住的需求,若干年后卖出可能还会有一定的投资收益。这点跟储蓄型保险比较像,特别是一些带有现金返还功能的保险,在保险期限不仅能够获得保障,还可以兼具储蓄或投资的功能。而租金就不同了,和消费型保险一样是纯粹的消费,消费完毕,其提供的服务也就结束。

但在某些特定的阶段,或者是某些特定的人群,比如经济能力有限,先选择租房也许会是明智之举。同样的,消费型保险也是如此,有时候投保“租”比“买”好。

24岁的阿莲小姐和25岁的阿峰先生是一对恋人,都是外地在沪的大学毕业生,是典型的新上海人,在收入方面不算丰厚。他们分别于2002和2003年毕业参加工作,在社会保障范畴中属于新人标准,实际享受的福利也比较少。两人担心,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万一再来个什么乱七八糟不幸的事情降临,真是会雪上加霜。

谁适合“租”保险

其实这样的问题,不仅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会遇到,刚贷好款买房的兄长,以及刚养育子女的父母,甚至是年近60即将退休的父辈都可能面临。

个人或家庭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将出现经济比较紧张的状况,此时,他们所能够抵御的风险有限,非常惧怕突如其来的意外“光临”,所以非常需要保障类别的保险用于抵御风险。但是如何去挑选充足的必须的而且适合现状(经济紧张)的保险就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大多数保险代理人不愿意去接这样的保单,很大原因就是可以支出的保险费用的安排比较少,而付出的劳动比较大,相对的佣金收入比较少。故而愿意推出这些服务的保险公司也比较少。

其实,这些特殊经济状态下需要的保险问题集中在两个层面:

第一是到底如何调整“廉价”的消费型保险和“昂贵”的储蓄型保险之间的购买比例;第二才是去看到底有哪几家保险公司提供了哪些产品可以挑选。

就是买房和租房的道理。因为同样是为了达到居住的目的,租房和买房的最大差异是在于节省了初期的巨额开支,而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租房所开销的房租是给别人的,而自己不能够收回。

哪些保险可以“租”

在保障类保险中,主要分为定期寿险,重大疾病保险,意外保险。

与长期储蓄返还型保险相比,消费型保险的优点是获取同样的保障额度只需要用相对少很多的保费,所以是每年缴一次,无需强迫长期缴费,只是保费不可以返还。从购买的角度来看,市场上的定期消费型产品分为附加险和主险。以下则主要从消费型保险的三大品种来进行分析。

意外险

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的意外险都是消费型的,同时也可以单独购买。

如何买:挑选此类型保险的原则就只有看保险公司的实力,信誉,口碑,以及产品是不是100%覆盖意外范围,最后再看看价格因素。但总的来讲定价差异性很小,几乎是没有。

一般而言,低风险职业的标准健康者,参考价格是每一万元意外保险的价格是20元左右。

重大疾病险

周围的污染现状和医学现实告诉我们,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特别是重大疾病)的概率是越来越大。而购买保险就是防范和降低风险的一个有效的经济手段。

目前市面上已有先行的保险公司推出了可以单独购买的消费型重大疾病险种,供消费者选用。所以对于消费型和储蓄型的大病保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价格的高低上面。

如何买:对20岁到30岁投保人而言,储蓄型重大疾病险和消费型重大疾病险价格相差非常大,投保后者的保费很低廉。对年纪尚轻、事业处于成长期,消费开支较大的人群,应该加大消费型重大疾病的比例,某些阶段甚至可以将该比例控制在95%甚至是100%。

而在35岁至45岁阶段时,消费型重大疾病险在保费方面相对于储蓄型重大疾病险已经不占很大优势。尤其是过了40岁,身体素质开始下降,消费型重大疾病险的保费开始大幅提升,同时储蓄型重大疾病险的保费提高比例却相对不高。这个阶段,可以逐渐降低定期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的比例,同时增加在储蓄型重大病险上面的投入。

过了45周岁之后,储蓄型重大疾病险的比例需要逐步提高到95%甚至是100%,当然一些特殊情况除外(比如强体力工作低收入者,危险环境工作低收入者)。

定期寿险

医学统计数字表明:在所有去世的人群中,意外事故引发的去世占20%左右,而占80%的是疾病死亡和自然死亡。所以为了确保自己和家人的经济生活,单纯购买意外伤害险是不完全的,需要加强和加大定期寿险的比例。

定期寿险也分储蓄型和消费型两种。前者具有储蓄甚至是分红功能,所以保费往往比较高。消费型定期寿险虽然保费相对较低,但和消费型重大疾病险不同的是,该险随着年龄变化的幅度没有后者来得大。

如何买:对于20岁到45岁的投保人而言,消费型定期寿险的价格比较便宜实惠,所以可以确保一定额度用于消费型的定期寿险(比如20~50万)。至于储蓄型的定期寿险的额度,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进行安排。对年纪尚轻、事业处于成长期,消费开支较大的人群,甚至可以将该比例控制在50%以内甚至为零。

过了45岁之后,主要的家庭责任都已经实现,所以储蓄型定期险的比例需要逐步提高到95%甚至是100%,当然一些特殊情况除外,(比如强体力工作低收入者,危险环境工作低收入者)。

什么是理财型保险


近年来,保险市场日渐繁荣,以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为代表的投资理财型保险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极大追捧,对于购买保险来说,一部分人是想给自己和家人多点保障,还有一部分人,则是看中了它兼具理财的功能。

分红产品

分红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将其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的盈余,按照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分配的保险产品。

保险公司在厘定保险产品费率时,要预定投资回报率、死亡率、费用率等,由于是长期合同,在保单未来的时间里,如果实际投资回报率、死亡率、费用率优于预定的假设,保单就会产生红利。

分红险是在投保人付费后,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享受保险公司一部分的经营成果的保险。根据保险监督委员会的规定,分红一般不得少于可分配利润的70%。若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时,分红可能非常有限。但是,分红保险设有最低保证利率,客户的基本保障是有保证的。因此,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低、对投资需求不高、希望以保障为主的投保人群。

投资连结产品

投连险全称“投资连结险”,是将保险和理财两个方面组合在一起的保险产品。投资者缴纳的保费,一部分除具有保险的保障功能外,另一部分与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挂钩,由投资专家负责运作,投资者享有全部投资收益,同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

是将保险费在扣除相关费用后按客户的要求转化成若干个投资单位,公司按监管规定定期公布投资单位的价格,该类产品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的比例可高达100%。因此,很多的投资连结账户价格与证券市场具有很高的关联性,在保险产品中属于较为激进的产品,也自然会有较大的投资风险。适宜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人士。

万能产品

所谓万能寿险是继传统寿险、分红型保险与投资连结保险之后出现的一种更灵活的保险产品。万能寿险之所以“万能”,是由于投保人购买了此类产品后,可以根据自己人生不同阶段的保障需求和经济状况对保险金额、所缴保费和缴费期进行调整,使保障与理财比例在各个时期达到最佳。

什么是投资连结保险

投资连结保险是一种投资型的保险险种,相对于传统寿险产品而言,除了给予生命保障外,还具有较强的投资功能。投连险平衡了保险保障和投资理财功能,投保人利益与投资回报直接联系,可转移投资风险、投资高透明等优点,比较适合中产阶级以上而且具有较强风险承受能力的人群。

其主要特点是:保费分成投资和保障两部分,受益主要来源于投资账户的收益,风险由客户自己承担。投资连结保险一般会把投保人所缴付的保费按照不同的比例分为两个账户:一投连险般是较少部分保费进入保障账户,用于体现产品的保障功能;其余较多的部分进入投资账户。

消费型保险=浪费吗?带你重新认识消费型保险


对于消费型保险产品,投保人多有这样的疑问,当支付的保费存在“覆水难收”的可能时,大家更倾向于选择返还型产品。就算不发生保险事故,返还型产品到达一定年限后也能拿回保费,没有经济损失当然更“划算”,真的是这样吗?

有的人经常有个问题:我去年购买的一个重大疾病险要到期了,你说我这投保期内也没生大病,交的保费就这么没了,貌似不划算,我纠结明年要不要续保。

那么这个应该是消费型保险。如果从“钱没了”这个角度看,的确是浪费了。可是消费型保险本身就是一种消费行为,并不等于浪费啊。

“如果不发生保险事故,保费就拿不回来了”

从市场上消费型保险产品分类来看,车险和消费型的人身保险同属于消费型保险,但是很多人毫不犹豫的给自己的车子买汽车保险,却不愿意花钱给自己上保险。那咱们就再说说,消费型保险到底亏不亏?

一、你买保险为了什么

有很多人纠结于保险给自己带来的“收益“,保险的作用可不是投资哦!保险是为了“风险转嫁”, 保的就是“万一”,那么健健康康顺顺利利,没有发生意外就是最大的收益。

二、返还型保险比消费型保险更划算吗?

1、价格

购买保险,最直观的的往往就是产品的价格,毋庸置疑的是,返还型保险的保费要远高于消费型产品。

同样一款保额10万元的人身保险,消费型产品的保费可能只要每年200元,而返还型产品的保费可能需要每年2000元甚至更高

从保障能力上看,既然保额是一样的,那么消费型就不会输给返还型产品,反而能令投保人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同样保额的保险待遇。

2、增值回报

返还型产品给出的“增值回报”,实际的内部贴现率却很低。

计算下来,实际的年化收益可能还敌不过货币基金或是定期存款的收益率。所以如果你每年把大笔的费用作为保费投入返还型产品,那等于失去了这笔资金做其他投资所能带来的潜在收益。所以将保险看作“投资”,怎么也不划算。

三、消费型保险有什么优势?

1、消费型保险的杠杆比例大,比如1000元保费可能拥有大概10万到50万的保额。

2、消费型保险结合社保报销一般可获得最大的报销比例70%-100% ,自费项目也能报销。

四、我到底应该买消费型保险还是返还型?

首先对与那些年纪尚轻,而且事业处于成长期、家庭收入在基础性消费方面占有较大比例、贷款压力较大、比较缺少流动现金的人也更适合购买消费型保险。

虽然返还型保险的收益回报并不高,但对于那些收入丰厚,花钱又大手大脚(存不下钱)的人来说,买返还型保险若干年之后至少还能够存下一笔,用于日后的养老或子女教育。

总结

由于“没有出险就不返还本金”的特点,消费型保险具有保费低并且保障高的优势。

所以,消费型保险不等于“浪费型保险”,只要投保人在投保时结合自身实际,购买时有所侧重,这种没有返还性质的消费型保险产品也能提供实实在在的保障。

定期消费型重疾险是什么?定期消费型重疾险值得买吗?


定期消费型重疾险的特点:1、定期。2、消费型定期的特点:保障时间的设定更灵活,可以在被保险人最需要重疾保障的时间里,在预算范围内,将保额做到最足,所谓的钱都花在刀刃上。

以30岁成年人为例,一份保障至70岁的高额消费型重疾险,确实可以覆盖其家庭责任重大年龄段的重疾保障需求。

问题在于70岁以后怎么办?很多人把重疾险理解为收入损失险,70岁以后除了退休金哪里来的收入?所以会认为70岁以后完全不需要重疾险的保障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中可以明显的看到70岁以后重疾的发生率是陡然增高的,在最容易发生重疾的年龄,却不要重疾的保障?

另外70岁后罹患重疾,谁来照顾我们?也只有我们的子女吧?他们照顾我们所花费的时间有没有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工作和收入呢?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得到一份理赔金,会不会更好一点呢?最起码就不会太觉得自己给孩子们添麻烦了吧?

还有一种观点,就是买一份保障至70岁的消费型重疾险,然后把剩余的钱全部买理财类产品(不一定是保险),那么在70岁的时候,理财产品的收益可能比保额还要高。这个方案有没有缺点呢?

有,因为保障至70岁的消费型重疾险比保障终身的消费型重疾险并没有便宜多少。

以30岁男性,30年交,30万保额,没有身故或者其他附件责任为例,某消费型重疾险(百年康惠保旗舰版),保障至70岁的保费为1989元,保障至终身的保费为3164元。每年多花了不到1200元。

这每年1200元的费用去买理财产品,70岁的时候能有多少呢?以年化利率3.5为例,70岁时,金额为90441元。请问这90441元能比的了70岁以后的30万保额吗?

还有的观点就是万一70岁之前理赔了,那不就更好?我只能说这种侥幸心理本身就是错误的,设计保障方案的时候千万不能有侥幸情绪,做不到保障全面的话,至少让客户自己选择哪些风险自己承担,哪些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真要是心存侥幸的话,干嘛重视健康告知呢?干嘛要买保险呢?

再说说消费型的特点

消费型、储蓄型其实是个业界约定成俗的说法。

消费型的特点就是没有身故责任,或者身故理赔现金价值或已交保费。保障期间多以短期、中长期,也有终身的消费型重疾险存在。

储蓄型的特点就是身故责任为主险保额,身故理赔保额、且保障期间为终身。之所以叫储蓄型,是因为如果身前没有发生理赔,但身故后理赔的保额,可以视作将保费储蓄了后,身故时取了出来。

为什么身故理赔现金价值或已交保费的重疾险不算储蓄型,一方面是因为这类重疾险的现金价值是呈现出一个“过山车”的形态:前期低、中间高、后期低。另一方面,理赔已交保费,意味着已交的保费在这一时间段内,并没有产生任何附加价值,所以谈不上储蓄。

消费型重疾险没有身故责任,或者身故理赔现金价值或已交保费。

这个特点意味着什么?

重疾的理赔分三种:1、确诊即赔(癌症等等);2、达到特定状态后理赔(脑中风后遗症等等);3、采取特定的治疗手段后理赔(冠状动脉介入术等等)。

有没有可能出现,被保险人罹患重疾,消费型重疾险确没有理赔的情况呢?

1、猝死。常见的、在重疾险保障范围,能导致猝死的疾病多为心脑血管疾病,有: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等等。真要是因为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而急性身故的话,消费型重疾险能理赔重疾保额吗?

不会,脑中风在重疾险中的保障全称叫脑中风后遗症,是需要180天后,仍遗留约定的后遗症才能理赔。而急性心肌梗塞的理赔也是需要满足至少三种以上的情况,才能理赔。

2、未能确诊、未到达理赔条件。就拿癌症的理赔来说,虽然癌症是所谓的确诊即赔,但仍是需要病理学明确的诊断报告的。严格来说,保险公司是需要我们出具细胞病理学的确诊报告才能理赔的。

但问题是少部分晚期的癌症患者的身体条件已不适合做穿刺切片检查了。这个时候我们会为了重疾保额,不顾被保险人的安危而强行做穿刺检查吗?

当然这里只是举个例子,目前也有部分保险公司理赔癌症不需要穿刺切片检查。但是重疾的理赔需要的材料,真的能在被保险人病情危急的情况下全部准备妥当吗?

当然这里也并不是反对消费型重疾险。消费型重疾险的优势非常明显,就是将保费全部花在疾病的保障上。

储蓄型的重疾险,本质上是一份保障终身的消费型重疾险与终身寿险的组合型产品。缺点是重疾和身故只能理赔其中一份。

定期消费型重疾险,如果不是预算有限,一般不建议单独购买,如果购买,请加一份定期寿险。准确的说,定期寿险的优先度应该是高于重疾险的。

小孩子除外,因为小孩子未来存在无限可能性,买一份保障30年的消费重疾险,既便宜、保额也充足,加上未成年人的身故保额限制,可以说消费型重疾险非常适合小孩子。

当然如果预算充足,给孩子买一份保障终身的储蓄型重疾险也没什么不可以吧?客户有这个需求,我们为什么不满足呢?

我们来看看0岁男宝选择带储蓄型重疾险和消费型重疾险在保费上到底有什么区别。

为了避免重疾保障责任不同,我就拿同一款产品(长生长生福优加重大疾病保险),一个是身故理赔保额的方案,一个是身故理赔已交保费的方案。

储蓄型终身重疾险(身故理赔保额):0岁男宝,保额30万,交30年,保障终身,保费为2256元。

消费型终身重疾险(身故理赔已交保费):0岁男宝,保额30万,交30年,保障终身,保费为1773元。

相差不到500元。

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推崇定期消费型重疾险,也不能否能其存在的价值。

归根到底,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客户的客观情况以及实际的保障需求,为客户推荐合理的、周全的、符合客户需求的保障方案。

消费型保险,保障相同保费相差10倍 消费型保险遇冷


返还型和分红型保险可能是部分代理人最想销售的,但或许并不是投保人最应该购买的险种。高立斌表示:“消费型保险对于年轻人,以及对自己投资能力有信心的人来说非常适合,可以用最低成本享受最高保障。”

“当我坚持要买纯消费型保险时,对方态度冷淡了不少,有的最后甚至不再联系。”戴晓东筹划着为自己购买一份重大疾病保险,但近期接触的几位保险代理人的态度让他颇有微词。

纯消费型保险遭到冷遇,返还型和分红型保险却热卖

返还型和分红型保险可能是部分代理人最想销售的,但或许并不是投保人最应该购买的险种。“我自己买消费型保险产品。”北京某大型保险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精算师告诉记者。

消费型保险遇冷原因很多,但从投入产出比来看,却要比返还型和分红型保险更划算。

纯消费保险成本低保障高,但卖不过返还型保险、分红险

“其实保险也是一种商品,只要是商品就不可能不消费。只不过消费者总是喜欢拿一些返还或是分红等小恩小惠,表面上看上去很美的假象来安慰一下自己不甘的心而已。”友邦保险代理人高立斌告诉记者。

他认为投保人倾向于购买返还型保险,是因为他们觉得至少所交保费能有看得到的回报,“其实完全没必要。”

目前国内市场除了意外险之外,重大疾病险和寿险都有消费型的产品,根据保额不同,每年交费可能在几十至几百元。

高立斌表示:“消费型保险对于年轻人,以及对自己投资能力有信心的人来说非常适合,可以用最低成本享受最高保障。”

但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不少投保人对于保险认识有误区,认为购买消费型保险如果没发生风险保费会“打水漂”,而返还型或者分红型保险如果没有发生理赔,在一定期限内还能还本,所以纷纷选择看似亏钱的消费型保险。

“从投入产出来看,消费型保险其实比返还型保险更为合算。”家庭理财顾问李雯经过对多款产品测算发现。

返还型、分红型多缴保费到期最低可获2-3倍保额投资收入

“消费型保险很多是有期限的,通常只能保障到50岁、60岁。有些保险代理人在销售过程中会说,返还型的保险可以保障到70岁甚至是终身,但这并不能说明返还型保险更实惠。”李雯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经过我们测算,返还型保险到一定期限后,比如20年后,投保人所得到保障是来自于自己多交的那部分钱。”

以30岁的戴晓东为例,为了得到10万元保额的重大疾病保障,他可以购买太平洋人寿的“如意安康”和新光海航定期重疾保险,分20年期缴费,前者年缴费3380元,后者只需360元,相同的保障二者所缴纳的保费相差近10倍。

太平洋的如意安康是两全保险,20年总共缴费67600元,保障到70岁,其间如果未发生重大疾病,可以返还70980元。新光海航定期重疾保险属于消费型保险,20年总缴费7200元,保障期限20年,到期未发生疾病不返还。

案例显示,购买太平洋如意安康,戴晓东20年后还能享受10万元保额的重疾保障,并且到期返还所缴保费。表面看消费型保险毫无竞争力,实则不然。

“前者比后者每年多缴费3020元/年,用这笔钱去做投资组合,假设每年投资组合收益率为5%,20年后消费型保险保障期限结束,取得的收益将达到104852元,光持有的现金就比太平洋如意安康之后提供的10万元保额要高。”

李雯认为,返还型的两全保险比消费型保险更长的保障期限对于投保人来说基本没有意义,“即使按最保守的做法,多缴保费全部存成利率3.25%的一年银行定期存款,20年后在戴晓东50岁时也将有85949元的投资收益。何况做好债券、基金等投资组合,20年期间取得5%的投资收益并不困难。”

消费型保险是什么?真的是买一年保一年吗?_保险知识


  你给出的方案,保费怎么那么便宜?

  你说的是消费型保险吧?

  消费型保险,一年后续约怎么办?

  ......

  这是我在为很多人设计投保方案时,接收到的共性问题,这其中有保险小白也不乏保险业务员的质疑。这里我们就来聊一聊消费型保险。

  什么是消费型保险?

  消费型保险的官方定义是一种消费型的保险,即客户(投保人)跟保险公司(保险人)签定合同,在约定时间内如发生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按原先约定的额度进行补偿或给付;如果在约定时间内未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不返还所交保费。通俗讲,是一种不具备返还功能、提供约定时间保障的保险产品。

  不具备返还功能,其实这里对应的是返还型保险。关于返还型保险已经说过太多次了,这里再一次重申一下我的态度,不建议投保任何返还型保险产品。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约定时间保障:

  所谓约定时间保障指的是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障年限,如1年、20年、30年或保障至60周岁、70周岁乃至于终身。

  看到这里,很多人一定禁不住要疑惑了,消费型保险不是只保障一年吗?我想反问一句,谁告诉你消费型保险只保障一年?跟着我继续了解一下消费型保险。

  消费型保险真的只保1年吗?我们先来看看消费型保险的常见分类。

  投一年保一年,可续保但不保证续保,保费根据费率变化,比如百万医疗险。

  投保10年或20年保障至约定年限,比如保障20年,或者保障至70周岁,锁定费率保费不会发生变化。

  以上就是消费型保险的主要产品形体了,简单的将消费型保险定义为投一年保一年,显然是不正确的。

  一年期/约定保障年限的消费型保险,如何投保?

  1、常见的一年期的消费型保险有医疗险、意外险,这一类保险提供的是交一年保一年的保障。

  医疗险会根据风险发生率调整费率,保费会有变化;大多数意外险(良心产品)也锁定了费率,只要在投保年龄范围内,保费都是一样的。对于有投保需求的人来说,这一类保险的性价比较高,而且后续因费率调整产生的保费变化影响不大。  一年期的意外险可投;一年期的医疗险可在上了社保的基础上酌情配置。

  2、常见的约定保障年限的消费型保险有重疾险、寿险,是我们大多数人接触的常见保险。这一类保险提供的是约定年限的保障。重疾险/寿险锁定了费率,保险合同签署生效后,在今后10年、20年甚至于30年的缴费期限,不会出现保费调整。  消费型的重疾险或寿险,约定费率保证了保费的固定,可投保。

  看到这里,相信我们大家可以下结论了

  消费型保险不是只保一年的!消费型保险对应的是返还型保险,二者择其一,肯定选消费!

  为什么很多人甚至保险业务员都不了解消费型保险?

  因为过去许多年,人们购买保险的理念就是既存钱了又有保障。这种影响太过根深蒂固了,以至于很多人差点就相信了买保险就是存钱。

  但保险其实是一份保障,以小博大的一份消费。

  小结

  消费型保险绝不仅仅是一年期的。

  以重疾险为代表的健康险首选消费型。

  消费型保险重在保障,保障是保险的本质,投保消费型保险是将保险保障功能最大化的选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