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春节前选择意外险注意四大误区

2020-10-15
保险规划选择 选择保险作为资产规划 保险八大规划

日前,有客户在与保险代理人沟通时表示,自己和爱人以及小孩此前都购买有商业保险,难道这些商业保险不能解决春节出门时的保障问题?

对此疑问,保险代理人解释称,春节出门前需要考虑能覆盖日常险种空白的保险,,切实保障投保人的特定利益,并非日常保险所能替代。很多客户在这方面的认识上还是存在不少误区的。

保险专家指出,不少人在春节出门期间要不要买保险存在四大误区。

误区一:旅行社已经购买了保险,不用自己再购买。其实旅行社购买的保险只保障由于旅行社疏忽或失误而导致的意外,由于旅游者个人过错导致的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如旅客在游玩时,不幸被其他车辆撞伤或者因为路面结冰自己摔伤,这些意外伤害旅行社不会替旅客负责。

误区二:已经有保险了,不需要再购买。春节出门期间,出现意外的风险较平时高很多,需要保障的内容也有其特别之处,即使平常买过保险,春节出行之前,最好还是检视一下保单,根据行程特点,追加短期旅游险,公共交通意外伤害保险和意外医疗保险作为补充。一般这类险种保费低,保额高,是日常险种不能替代的。

误区三:保额必须买最高额

春节长假也是合家外出旅行的高峰时期。旅行保险通常分为境内险和境外险两种,如果投保人在境内旅行,完全可以选择保费便宜、保障全面,且适合全家出行的短期保险。至于出境游,一般而言,到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医药费较高的国家旅游,医疗险的保额最好不要低于20万元。而到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旅游,如果行程较短,医疗险的保额在10万元左右即可。

出游的时间很短、旅行途中相对安全,且距离不是很远,可以选择天数短、保额较低的保险;如出游的时间很长,又是自驾游,且旅行途中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建议选择天数长、保额较高、保障全面并且能够提供救援服务的保险。

误区三:所有意外都能获赔

旅游意外险出险后,不一定都能得到保险公司的全额赔偿。人身意外保险所约定的保险金额,只是保险公司承担给付的最高保险金限额,而非实际给付金额,除航空事故能得到最高赔付金额外,其他人身意外保险都是按比例赔付。

现在,很多旅游意外险对于赛马、攀岩、探险性漂流、潜水、高山滑雪、滑板、蹦极、冲浪等高风险活动“免责”。因此,投保人在选择旅游险时,务必留意保险公司推出的旅游险在分项责任的赔付方面是否有所限制。

延伸阅读

保险知识,注意保险的四大误区


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保险规划中,都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易犯误区,会使投保人遭受损失或不便。

平日里,不妨先认认清楚这些误区“长啥样子”。

从单身期,到家庭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空巢期,每个人的保险保障都应该根据不同人生阶段的特点,进行具有不同侧重点的规划,形成一个类似于“梯级消费”的概念。

只是,这么长周期的一个保险规划,很容易步入一些常见的误区中,为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之。

误区一:寿险规划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有人以为,既然是阶梯式消费,就应该是爬坡式向上,保险产品只能越选越多,保额也应该逐渐累加,其实不然。随着人生阶段的不断向前,总体而言保险是越买越多了,但具体到每一个险种上并非完全如此。

寿险规划的改变,并不只是意味着保单数量的增加。由于家庭责任、经济收入变化,每一时期需要的保障重点会有所不同。

比如,寿险额度在单身期较少,到家庭成长期和成熟期因家庭负担较重而变得很高,但到了老年会再次降低,因为老人已经不是已成年子女的最主要经济来源了。医疗类产品的变化也不是直线上升的,因为不同时期对具体的健康医疗类产品需求很不一样。年轻时需要的意外医疗保险,到了35岁以后可能更多考虑终身健康保险和终身医疗补贴。

到底是增是减,关键还是看具体的需要。

误区二:年轻人买不买保险无所谓

在单身期,也就是保险的“初级消费阶段”,年轻人总是对保险抱着无谓的态度。

比如,不少年轻人会说“意外太偶然,应该轮不到我”。

世界这么大,哪有那么多的意外发生,即使有意外发生也不一定轮到自己。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但意外是突如其来的客观事故,它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什么时候光顾、光顾到谁头上,谁也说不准。也正是因为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年轻的时候才更应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它具有“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互助特性,尽管意外事故发生给人们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灾难,但如果投保了一定保额的意外险,这份保障至少可以使受难者及家属在经济上得到相当的援助,在精神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安慰。

也有人认为,年轻时买保险不如做投资挣钱。年轻人可以不用购买储蓄性质的保险,但高保障型的产品必须有备无患,只要每年缴纳的保费是在合理的收入比例范围内,它对你的整体投资计划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相反它还能为风险投资保驾护航。

误区三:家庭成长期间不爱惜自己

家庭成长期,财富的积累还起步不久,却又有了家庭和孩子的负累。新买住房要还月供,大宗家居用品尚需添置,到处都是需要用钱的地方。此时此刻,夫妻双方可能在保险上有些“气短”,不愿意给自己买保险增加支出。

有些人觉得“我经济负担比较重,没有闲钱买保险”。萧山今年32岁,上有老下有小,他总说:“我不买保险,家里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没那闲钱。最多给孩子买一份。”

但对于有家庭负担的人而言,保险不是奢侈品,而更像是必需品。没有对自己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和收入能力的保障,就根本不可能保护好自己的家庭。你宁可在别的地方省出一点来,也要安排好自己的保障。

但是,经济成本毕竟是需要考虑的,所以处在家庭成长期,预算比较拮据的家庭可以选择一些没有现金价值的产品,并根据你的实际需要投保,保费就会比较便宜。

误区四:家庭成熟期后走向两个极端

到了家庭成熟期,以下两个保险消费的误区比较明显。

一是有些人觉得“有钱可以替代保险”。到了家庭成熟期,家庭财富已经积累到最高点附近,有些人会认为自己已经有能力应付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财务困难,尤其对于从未有理赔经历的“有钱人”而言,可能会产生“保险无用论”的想法。

但是,积累财富不容易,为什么要把所有的重任都往自己肩上扛呢?比如一次重病需要10万元,虽然你的财力负担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买了保险,很可能只要1万元就解决了问题。为什么不用保险来留住你的9万元呢?相较针对大多数人的经济风险保障作用,对于有钱的人,保险更有意义的作用还在于保全已拥有的财产。

另一方面,特别看重家庭的人,在家庭成熟期可能还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特别喜欢买保险,认为“保险买得越多越好”。

可是不要忘记,购买越多的保险,同时也就意味着将要缴纳越来越多的保费。一旦自己的收入减少,难以缴纳高额保费的时候,将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理性的行为应当是,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收入等等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适当购买保险。投保的费用最好是自己收入的10%左右为宜。

保险知识,电话买重疾险注意四大误区


误区一:得了重疾人也离死不远了,还买保险干吗?很多投保人会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得了心肌梗塞之类的疾病,保险还有意义。而如果得了晚期癌症之类的疾病,反正迟早是死,保险就毫无意义了。其实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保险公司的一份重疾险理赔资料表明,其中仅7%左右的赔付是身故后赔付,其余均是在被保险人生存时给付的。其中,癌症及心脏类疾病的赔付位居前两位,这正好是目前发病率较高、也最为大众关心的重大疾病。

误区二:买重疾险,当然选便宜的。选择重大疾病保险时,最重要是考察条款中是否包含了保监会规定的6种重大疾病险必须包括的疾病,含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手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基本上满足了一般投保人的保障需求。目前保监会定义的25类重疾种类,各家公司的理赔条件也是一样的。但是这些病并不是必须包括的,也就是说有的保险公司可能全部都有,有的可能比这少,也有的在这25种上还会多加一些保障内容。所以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电销专员。对于投保人而言同样投入一份保费,所投保险种的重大疾病种类越全面,保险的保障功能也就更强。

误区三:买重疾险,10~15年的保障期就够了。根据卫生部统计,重大疾病的发病率为72.13%。0~18岁,40~60岁时是重大疾病的高发期,它对我们的影响不仅是高额的医药费用,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生活品质,所以购买重大疾病的险种应投保可涵盖以上两个高发期在内的重大疾病险,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误区四:买重疾险,一次交费没问题。要合理选择缴费期,尽管一次交足会有一些价格上的优惠,但重疾险的保费还是年缴、月缴的形式比较好。虽然所付总额可能略多些,但每次缴费较少,不会给家庭带来太大的负担。还有利于估量家庭每年的支出状况,便于家庭理财规划。若重疾险的给付发生在缴费期内,大多保险公司都从递交理赔资料之后的十日内,立即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给被保险人,以解医药费的燃眉之急。举例:缴费第二年身染重疾,本应是10年分缴的,实际只付了五分之一保费;若是20年缴的,就只支付了十分之一的保费。

最后,目前电销中心推出的重疾险都有返还所交保费的功能,有些险种还具备额外的增值功能,投保人还可以利用投保此类险种帮助自己强制储蓄,为自己的将来增加一笔养老金的储备。

 

旅游保险认知存在四大误区


随着国内旅游者安全意识的加强,旅游意外险投保率持续上升。但是如何投保适合自己的保险成为关键问题。在我国关于旅游保险的产品很多,但很多人对于旅游保险知识却还了解甚少。

俗话说,“行船跑马三分险”,随着外出旅游人数的增多,游客遭遇意外事故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不可预见的旅游风险也将如影随行。不可预测的天灾人祸都可能会给外出的游客带来潜在的风险。因此,旅游保险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热门话题。

旅游保险是指投保人在旅游过程中,所发生意外死亡、伤残、疾病等情况而产生的医疗费用,或其中所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的时候,保险公司将承担赔偿保证金责任的一种保险业务。旅游保险一般保障的范围包括医疗费用方面的保障、人身意外保障、个人的财务保障以及个人法律责任保障四大方面。普通人身意外保险、交通工具意外保险等意外保险也可以保障旅行过程中的相关意外风险。

目前在我国可以购买到的旅游保险主要分两大类,一种是旅行社责任险,由旅行社购买;另一种是旅游意外伤害险,由消费者自行购买。其中旅游意外伤害险又分以下四个主要险种:

一是旅客意外伤害保险。这类保险主要为游客在乘坐交通工具出行时提供风险防范服务,游客所购买的车票和船票金额中的5%是用于保险的,每份保险的保险金额为2万元,其中意外医疗事故金1万元。保险期限从检票进站或中途上车上船开始,一直到游客检票出站或中途下车下船。有关人士提醒消费者,在乘坐车船旅游时,一旦出险应立即到承保的保险公司索赔。

二是住宿游客人身保险。这类保险每份1元,从住宿之日零时起算,保险期限15天,期满后可以续保,每位游客可以购买多份。这类保险提供的保障主要有住宿旅客保险金5000元,为旅客随身物品遭意外损坏或被盗抢丢失的补偿金200元。

三是旅游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对于参加探险游和惊险游的游客,最好应购买旅游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这类保险每份保险费为1元,保险金额最高可达1万元,每位游客最多可买10份保险。

四是旅游救助保险。对于出境游的旅客来说应购买旅游救助保险,这类保险是国内各保险公司普遍开办的险种,是保险公司与国际救援中心联合推出的,游客无论在国内外任何地方遭遇险情,都可拨打电话获得无偿的救助。

在购买旅游保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所投保产品的保险期限、保障范围等内容,保险保额一定要足够,购买之后要注意保留保单、发票、投保单等凭证。

目前国内旅游者对旅游保险的认识,主要有四个误区:

误区一:混淆旅行社责任险和旅游意外险。报团出游时,很多游客认为只要有了旅游责任险,就可以万事无忧了。事实上,旅游责任险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是旅行社,是在出现意外事故后为旅行社分担赔偿风险,并不能替代主要针对游客自身保障的旅游意外险。有些旅行社在推销旅游产品时会以“旅游送保险”招揽客户,这种情况下,务必看清楚旅行社送的究竟是责任险还是意外险。其次,旅行社即使购买了旅游意外险,顾客也应该详细了解这份意外险的具体保障项目。

误区二:选择旅游保险只看保费的多少,不考虑实际保险需求。旅游保险种类、价格多样,游客投保旅游保险时,要根据出游的方式,按自己的旅游行程和目的地情况,根据所需保额和天数投保,为自己选择一份量身打造的保单,并非单纯看价格和保额高低。比如,国内游可以购买短期的旅行意外险。去高原地区还需要另外购买一份高原险。自驾游可以选择专为自驾游设计的保险产品。出境游时,保险中最好包括旅游救援、医疗等保障,并根据目的地的消费水平选择医疗保险金额。

误区三:以为买好意外险就能保障一切意外。有些旅游意外险虽然很便宜,但对于赛马、攀岩、探险性漂流、潜水、高山滑雪、冲浪等高风险活动“免责”,客户在购买旅游保险时应留意保险的免责条款。一般来说,保障危险性较高的旅游项目的保险,保费通常会高得多。

误区四:认为出险后能全额赔偿。一般情况下,人身意外保险所约定的保险金额,只是保险公司承担给付的最高保险金限额,而非实际给付金额。在选择旅游险时,要留意保险公司的旅游险在分项责任的赔付方面是否有限制。

保险知识汇总 春节购意外险四项注意


意外险购买中不为人知的四大隐藏危机:

【危机一】

换工作可能造成“不赔”

“意外险的购买对职业要求很高,更换职业一定要跟保险公司说明。”昨日,平安人寿的保险员说,意外险是专门针对意外伤害进行理赔的保险。因此,高危行业一般不会受理。

从保险员提供的意外险注意事项中可以看到,意外险不承包的职业包括:金属采矿业和采选业、特技演员、武术和散打运动员、拳击运动员、杂技演员、动物园驯兽师、消防队员、加油站工人、运钞车随车人员等。

专家提醒,被保人职业发生变更,应于10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保险公司。公司按其差额增收未满期净保费。“如果被保险人所变更职业或工种在公司拒保范围内的,公司可能就会中断保险,不予赔付。”

【危机二】

交通工具范围不同,赔付不同

外出旅游时,交通意外险是必买的险种之一。然而,消费者容易在没有看清条款的情况下,遭遇赔付困难。

“不同交通工具的保障条款有细微的差别。”平安人寿的保险员介绍,保险产品中交通工具分为狭义和广义之分,例如,有些对“火车”的定义较为狭隘单单指火车,但有些产品则将“火车”定义为包括所有的轨道交通。有些将汽车定义为公共汽车,而有些则涵盖了出租车、长途巴士等;有的强调乘坐的须为营运类交通工具,有的则包含乘坐营运和非营运各类交通工具的事故风险。

专家提醒,一定要看清投保交通的范围,再选择是否投保,不然,超出交通定义范围后,保险公司不予理赔。

【危机三】

特殊度假方式可选择专门险种

“有的年轻人喜欢攀岩,潜水,可以选择专门针对高风险运动的意外险种。”在普通的意外险产品中,骑马、潜水、攀岩等高风险运动都不属于被保范围,如果要对此类运动进行投保,必须加保专门险种。

根据平安、中国人寿、新华等大型保险公司的统计结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渐渐喜欢上了探险、攀岩等具有挑战性、刺激性的项目,由此造成的意外伤害案例也明显增多。“如果选择特殊度假方式,普通意外险根本不够。”另外,专家也提醒消费者,在投保专门险时,应该注意选择包含意外医疗的产品,这样,一旦被保人出险需要到门诊或住院治疗,可通过意外医疗保险进行理赔。

【危机四】

不是所有“意外”都能赔

意外险虽然针对的是意外伤害,但也不是所有意外都能获赔。业内人士也表示,意外险所保的意外伤害是指遭受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客观伤害的客观事件。“因疾病造成的意外伤残、身故,或因打架斗殴致死致残,都不在意外险的赔偿责任范围内。”

专家表示,在判定是否可以得到意外险理赔的情形中,市民可以参照这样一条标准,健康人体受到强烈而突然的袭击而形成的伤害才能得到赔付。如果伤亡是由于被保险人长期操劳或磨炼所致,则不属于意外险的范围。

保险知识,保险规划四大误区


通常,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保险规划中,都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易犯误区,会使投保人遭受损失或不便。平日里,不妨先认认清楚这些误区“长啥样子”。

从单身期到家庭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空巢期,每个人的保险保障都应该根据不同人生阶段的特点,进行具有不同侧重点的规划,形成一个类似于“梯级消费”的概念。

只是,在这么一个长周期的保险规划中,很容易步入一些常见的误区中,为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

误区之一:寿险只能增加而不能减少

有人认为,既然是阶梯式消费,就应该是爬坡式向上,保险产品只能越选越多,保额也应该逐渐累加。其实不然。随着人生阶段的不断向前,总体而言保险是越买越多了,但具体到每一个险种上并非完全如此。

寿险规划的改变,并不只是意味着保单数量的增加。由于家庭责任、经济收入变化,每一时期需要的保障重点会有所不同。

比如,寿险额度在单身期较少,到家庭成长期和成熟期因家庭负担较重而变得很高,但到了老年会再次降低,因为老人已经不是已成年子女的最主要经济来源了。医疗类产品的变化也不是直线上升的,因为不同时期对具体的健康医疗类产品需求很不一样。年轻时需要的意外医疗保险,到了35岁以后可能更多考虑终身健康保险和终身医疗补贴。到底是增是减,关键还是看具体的需要。

误区之二:年轻人暂不需买保险

在单身期,也就是保险的“初级消费阶段”,年轻人总是对保险抱着无谓的态度。比如,不少年轻人会说“意外太偶然,应该轮不到我”。

世界这么大,哪有那么多的意外发生,即使有意外发生也不一定轮到自己。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但意外是突如其来的客观事故,它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什么时候光顾、光顾到谁头上,谁也说不准。也正是因为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年轻的时候才更应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它具有“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互助特性,尽管意外事故发生给人们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灾难,但如果投保了一定保额的意外险,这份保障至少可以使受难者及家属在经济上得到相当的援助,在精神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安慰。

也有人认为,年轻时买保险不如做投资挣钱。年轻人可以不用购买储蓄性质的保险,但高保障型的产品必须有备无患,只要每年缴纳的保费是在合理的收入比例范围内,它对你的整体投资计划不会有什么影响,相反它还能为风险投资保驾护航。

误区之三:不愿给自己买保险

家庭成长期,财富的积累还起步不久,却又有了家庭和孩子的负累。新买住房要还月供,大宗家居用品尚需添置,到处都是需要用钱的地方。此时此刻,夫妻双方可能在保险上有些“气短”,不愿意给自己买保险增加支出。

有些人觉得“我经济负担比较重,没有闲钱买保险”。周先生今年32岁,上有老下有小,他总说:“我不买保险,家里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没那闲钱,最多给孩子买一份。”

但对于有家庭负担的人而言,保险不是奢侈品,而更像是必需品。没有对自己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和收入能力的保障,就根本不可能保护好自己的家庭。你宁可在别的地方省出一点来,也要安排好自己的保障。

但是,经济成本毕竟是需要考虑的,所以处在家庭成长期,预算比较拮据的家庭可以选择一些没有现金价值的产品,并根据你的实际需要投保,保费就会比较便宜。

误区之四:成熟之后易走两个极端

到了家庭成熟期,以下两个保险消费的误区比较明显。

一是有些人觉得“有钱可以替代保险”。到了家庭成熟期,家庭财富已经积累到最高点附近,有些人会认为自己已经有能力应付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财务困难,尤其对于从未有理赔经历的“有钱人”而言,可能会产生“保险无用论”的想法。

但是,积累财富不容易,为什么要把所有的重任都往自己肩上扛呢?比如一次重病需要10万元,虽然你的财力负担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买了保险,很可能只要1万元就解决了问题,为什么不用保险来留住你的9万元呢?相较针对大多数人的经济风险保障作用,对于有钱的人,保险更有意义的作用还在于保全已拥有的财产。

另一方面,特别看重家庭的人,在家庭成熟期可能还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特别喜欢买保险,认为“保险买得越多越好”。

可是不要忘记,购买越多的保险,同时也就意味着将要缴纳越来越多的保费。一旦自己的收入减少、难以缴纳高额保费的时候,将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理性的行为应当是,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收入等等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适当购买保险。投保的费用最好是自己收入的10-15%左右为宜。

支招春节出游意外险选择


近年来,利用春节假期外出旅游已经越来越普遍。然而伴随着出行,意外风险也在无形中增加,如何选择适合的旅游保险,网为您支上几招:

旅游保险,简单来说包括旅行社责任险和旅游意外险。旅行社责任险是指旅行社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公司对旅行社在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中,致使旅游者人身、财产遭受损害应由旅行社承担的责任,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不难看出,旅行社责任险只为旅行社因疏忽或过失而承担的经济责任买单,如果非旅行社原因,而是由游客本人发生了意外事故则不在承保范围内。这时,一份旅游意外保险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主要承保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的游客人身伤害。

如阳光产险推出了针对性极强的几款境内、境外旅游意外险产品,无论您是跟随旅行社出游、自助旅游或是热衷时尚的自驾游一族,都可以轻松拥有一份全面而充足的意外伤害保障:“畅游神州”是阳光产险为国内旅行的游客专门定制的旅游产品,包含参团游、自由行两类共三款产品,提供1到15天的意外伤害保障,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出行计划选择。“阳光之旅—阳光安盛境外旅行险”是由阳光产险与法国安盛强强联手共同打造的境外旅行产品。它将境外救援与保险合二为一,涵盖意外事故、医疗、救援和家庭财产保障等18项保险责任,可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实施救援服务,并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提供全天24小时多种语言的贵宾专属服务,满足广大旅友个性化需求。

出险后如何理赔?

一、报案。出险后,请在出险后3日内致电保险公司服务电话或到保险公司报案。

二、准备理赔材料,包括:

1.出现伤残事故时所需材料:门诊或住院病例、有关部门出具的意外事故证明、伤残鉴定报告等。

2.出现医疗事故时所需材料:门诊或住院病例、门诊或住院费用收据原件及明细清单、有关部门出具的意外事故证明等。

3.出现身故事故时所需材料:被保人身份证明、受益人身份证明、受益人与事故者关系证明、有关部门出具的意外事故证明、死亡证明(户口注销、殓葬证明)等。

三、申请理赔。到当地平安财产保险门店办理理赔手续。

四、领取赔款。经审核对于确属保险责任范围类的事故,平安保险公司当地机构为客户办理理赔。

保险认识应避免的四大误区


随着收入的逐步提高,家庭财富的不断积累,对于越来越多的家庭而言,保险已经显得愈发重要。在选购保险的过程中,以下四个常见误区应避免。

误区一:不看保障只谈收益

“我最近刚买了一份保险,缴费20年,每年8000多元,以后每3年就能返还9000元,到了60岁还能……”刘小姐很是高兴地向朋友们介绍她最新购买的保险产品,“很划算的”、“收益率不错”是她对这款产品的理解,不过,要说这份保险的保额是多少、保障范围是什么刘小姐反而不知道了。

其实,这是刘小姐第一次买保险,她并非出于保障的目的,而是觉得手头有点闲钱,又不知道该如何投资,所以在保险公司营销员的推荐下购买了这款产品。

不难看出,刘小姐对保险有着一定误解,而这种“重收益、轻保障”的现象在投保人中比比皆是。很多人在购买保险时的第一句提问就是,“收益率怎样?”而实际上,尽管很多保险产品具有保障和储蓄的双重功能,但对投保人来说更该重视其保障功能。

保险的基本作用是规避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如果一份保单无法起到这样的作用,那么对投保人来说意义不大。相对来说,消费型的保险产品一般保费都不高,但保障作用却较强,投保人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更高额度的保障,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就能获赔高额保险金。这时候保险才能真正发挥保障、救急、弥补损失的作用。

误区二:保险越多越安心

蔡先生曾有过一次保险理赔的经历,也由此体会到保险的重要性。自那之后,他开始不断买保险,为太太和自己都投保了重疾险、养老保险、意外险,为孩子也投保了少儿重疾险、意外险、教育金保险,各个险种相加,每年的保费就要花费3万多元,而他和太太的年收入不过15万元。“虽然每年缴费还挺吃力的,不过想想都是很重要的保险,就算紧一点要买啊。”蔡先生说。

其实,蔡先生虽然不错的投保意识,也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保单的重要性,但在安排全家人保障时,却犯了“保单越多越安心”的错误。

诚然,每一份保险的累加都会为个人、家庭堵住一个又一个财务漏洞,但还需根据自身需求合理投保。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根据收入来合理分配保费开支,不然,在享受保险对不确定风险保障的同时,反而会面临经济压力,影响日常生活的消费能力。

像蔡先生这样的家庭情况,建议关注自己和太太的保险保障,以意外险、定期寿险、重疾险为主,稳定财务状况,至于其他保险,则可在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后考虑。

误区三:有社保就不需要再买保险

“我们单位已经给我交了‘五险一金’,保障还挺全面的,我自己就不必掏钱买保险了。”冯小姐是一个典型的年前白领,收入不错,公司提供的福利也不错,这让她觉得不必自掏腰包买保险。

其实,冯小姐的“如意算盘”使她的财务状况存有漏洞。商业保险与各种国家强制的社会保险之间不可以互相替代,尽管有时候在保障内容上有所重叠,但商业保险是社保的有力补充。

我们知道,社保的保障范围一般由国家实现规定,风险保障范围比较有限,且水平较低。其作用是保障一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和医疗需求,而不同种类的商业保险则可以保障个人、家庭在遭受不同风险时,都能得到相应的,较高额度的赔偿。

误区四:保险就是强制储蓄。

正确的做法是储蓄找银行、投资找证券公司,保险的根本作用是:保障。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之一是以往的保险代理人用保障的概念来说服你买保险,和用回报作为理由相比,后者要更容易。其实,保险还是要回到它的基本面,那就是让保险公司分担每个人未来生活中那些无法预知的风险。

汽车保险理赔常见四大误区


随着汽车广泛走进平常百姓的家庭,汽车保险合同纠纷也与日俱增。汽车保险合同设定的复杂性,使得保险理赔时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容易产生分歧。如下几个车险理赔中的常见误区通常是纠纷发生的原因。

并非投保越多赔偿越多

有的车主认为多买几份保单或多家投保,就可以得到几份赔款。但陈法官提醒大家,实际上,多次投保或多家投保不会得到多次或多家赔款。根据《保险法》第40条规定:“重复保险的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各保险人的保险赔偿金额的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因此,重复投保不会赔偿更多,车险赔付的主要依据是补偿原则,并不是多保就可以多赔,当补偿达到车辆实际价值时就停止赔偿了。

不同意定损价格如何处理

汽车出险后,保险公司派定损员对车辆进行损失鉴定,并出具定损价格作为理赔的依据。但若车主对此定损结论持有异议不愿接受,另外申请具有评估资质的公司进行损失评估的情况屡有发生。而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也往往不予认定车主单独委托的评估结论,从而使车主浪费了时间和鉴定费用。因此,当车主对保险公司定损结论持异议时,应先行与保险公司协商,进行重新评估鉴定。协商不成的情况下,车主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并申请由法院指定评估机构进行重新评估。

撞伤人为免麻烦认全责

一些车主撞伤人认为“反正有保险,认了全责保险也会赔的”,为免麻烦就认全责,事实上这将埋下重大隐患。因为保险公司并不是对事故的所有损失都全赔的,还存在受赔偿限额、保额不足,不属赔偿项目及存在免除条款等因素的影响。并且,一旦责任认定书出具后,对方可能就翻脸不认人,还会提出很多无理要求,这样会给事故的后续处理增加难度,而那些无理要求,保险公司也是无法赔偿的。

专家提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路上跑的车辆价值也在提高,人的自身价值也在不断提高,所以消费者要想得到更为充裕的保障,建议商业三者险的投保限额要尽量提高。投保低保额的商业三者险虽然可以获得保费上的节约,但一旦出险,会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保全险就能全赔

从保险公司角度来说,并不存在全险的概念,因为车险的险种相当多,而险种不同,保险责任就不同。一般车主购买的险种主要为交强险、车损险、商业三者险、车上人员责任险、不计免赔险,就认为是买了“全险”。

买了“全险”,但没买玻璃单独破碎险,当发生玻璃单独破碎的事故,保险公司就不赔;如果没买盗抢险,车辆被盗被抢后保险公司也是不赔的;没买发动机涉水行驶损失险,发生发动机进水造成损失,保险公司也是不赔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