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保险知识,记住理财五原则

2020-09-30
保险理财知识 社会保险五年规划 五年保险规划

正观念正确的理财观念将引导人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在理财时,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那些错误的认识一定要摒弃,毕竟先入为主的观念对人们的影响很深,比如小钱不用打理、希望通过理财达到一夜暴富的投资想法就要舍弃。

强保障在理财时,要充分考虑到加强保障。只有保障加强了,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安排后面的理财规划。从理财的角度看,保险虽然不能产生很高的投资回报,但却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提供保障的投资,而且能带给人们巨大的心理安全感,它可以让人们在意外发生时,生活不会发生巨大变化,从而避免对长远的理财规划产生影响。缺少保险的理财是不健全的。

勤记账记账可以帮助人们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从而做好预算,真正实现财务自主。逐笔记录自己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并在每个月底做一次汇总,就应该能逐渐对自己的财务状况了如指掌,从而有的放矢地安排自己的理财规划,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理财之路。同时,记账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通过记账可以对自己的支出做分析,了解哪些支出是必需的,哪些支出是可有可无的,从而逐步控制非理性消费,指导自己更合理地安排支出,使每一分钱都用在该用的地方。如今的“月光族”如果能够学会记账,就会知道如何理性消费,相信月底也就不会再“度日如年”了。

多储蓄每月的储蓄是投资资金源源不断的源泉,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确保理财规划循环逐渐地顺利进行。当然,如果每月的储蓄额越大,在相同投资收益率的情况下,每年能够得到的收益也会越多。当通过记账合理地安排支出时,每月的储蓄额也能更稳定。因此,勤记账与多储蓄是相辅相成的,当人们达到勤记账的目标时,多储蓄也就顺理成章了。

善投资投资也是理财非常重要的环节,投资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理财规划的执行。投资,首先要能够把握市场的热点,紧跟市场的节奏,这样才更容易获取市场的平均收益;其次,投资要做有心人,处处留心,从小着手,也会提高收益,节约成本。比方说,买卖开放式基金,掌握好不同时间点和不同量,费率也会有所区别。最后,投资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造成不必要的投资,从而浪费有限的资源。机会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合适自己的理财之路时,与财富结缘就在眼前了。

精选阅读

保险知识汇总,家庭买保险的五个原则


买保险的五个重要的原则

【提要】如今给自己或家人买份保险,已经是家庭最普通的投资之一。保险作为家庭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已经越来越被每个家庭重视,可究竟应该怎样给家庭上保险,就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先给大人买保险;先给家庭经济支柱买保险;先买意外健康险;先买保险再买房和年轻也要买保险就五个重要的原则,为什么这样做呢?以下将用我们身边的风险故事来告诉你…

1、先给大人买保险

与此相对的一个观点就是“先给孩子买保险”,有这种想法并且这样去做的人大有人在,根据我在重庆的一个小区的调查,约有80-90%的家庭给孩子都买了保险,但是这些家庭中孩子的父母没有买保险的占大多数。

父母往往这样想,孩子没有保护力,大人可以保护自己,所以给孩子上个保险;还有很多父母很感性,他们很爱自己的孩子,以致于有什么好东西就先给孩子,当听说保险好时,也先给孩子买,认为这也像是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先给孩子买保险,真是大错特错!

这些父母爱孩子的心可以理解,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父母是孩子的保护伞!

当大人在时,你怎么给孩子呵护爱惜都不为过,可是孩子最大的风险就是父母出了意外,一旦真有这种情况,你想过你的孩子怎么办吗?有多少孩子因为父母的突然离去而过着凄惨的童年……

案例故事:

一:张某是北京的一个生意人,有一个当公务员的妻子和一个6岁的女儿,张某的生意做得很顺,家庭条件很优越,这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2001年,在一位保险业务员多次的拜访下,他终于答应从这位业务员这里买保险,他给自己的女儿买了一份教育险和一份分红型的养老险,尽管这个业务员一再对他说要先给他自己买一份保险,可他总是说,给孩子买了就行了。这样,他自己整天在外面却没有任何保险。

2002年的夏天,张某和妻子开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被一辆车从后面超车时撞上了,造成几车连撞两人当场死亡,留下了一个年仅7岁的女儿……

除了孩子的妈妈是公务员有800元的丧葬费,夫妻俩没有任何带身故责任的寿险。而成了孤儿的女儿这时的保费也没有来源了,不仅没有了父母,她的教育险和养老险也中断了,再没人给交了,她的亲人也就剩下爷爷奶奶了。

二: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动人的歌声背后,隐藏着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这就是父母之爱。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经过多方联系,她领养了这个大难不死的小孩。小子灏是不幸的,也是万幸的.看看我们的身边有多少像小子灏这样的事情?

编后:当孩子突然之间失去了父母,她失去了所有的保障,因为在任何时候父母就是她的保障,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想到在两人在的时候你能照顾好你的孩子,而当父母都不在的时候呢?所以给大人先上充足的寿险,是给家庭,给孩子的一份坚实的保障。

给家庭买保险原则之一:一定要先给大人买保险(寿险),因为大人是孩子保护伞!

2、先给家庭经济支柱买保险

在与保险代理人打交道时经常有人这样说:“我不需要保险,我的妻子孩子最需要保险”。

这是很多男人们的想法,当代理人跟他们谈起保险时,他们手一挥说:“我不需要保险,我有钱,就是买保险的话也是给我老婆、孩子买。”

这也是一个很普遍的群体,他们一般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者,是家庭生活的维持者,很多人有着不错的工作或事业上小有成就,在他们看来,他们是一家之主,能挣钱,是家庭的强者,而老婆、孩子相对来说是家庭的弱者,是最需要保护的,所以买保险理所当然地要先给老婆孩子买。甚至当说起具体的保险种类诸如医疗健康险时他们也说:“我公司里有医疗保险,老婆孩子们没多少保险,他们最需要保险。”

其实他们是把家庭的两个强弱关系混淆了。从收入上来他们是“强者”,但是从家庭的角度来说他们却是家庭风险的一个软肋。道理很明显,既然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者,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一旦发生风险对家庭的打击最大,所以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其实是最需要保护的当这个经济支柱发生意外或者重大疾病的风险时,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就会中断,就会降低生活品质甚至导致家庭经济崩溃。

案例故事:

王先生在上海做着建材的生意,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妻子原在一中学教书,有一个10岁的儿子,一家人过着其乐融融的日子。后来妻子因为孩子的家教总不太如意就干脆辞职在家做了个全职太太,自己抓起了儿子的家教。

在与保险代理人接触了多次后,王先生决定给家庭买几份保险。但是他把代理人给他自己的设计的一份200万的寿险计划放到了一边,说:“我现在有保障,我老婆孩子现在最需要保障,你给我老婆孩子设计一份方案吧。”

就这样,王先生最终给妻子上了一份重大疾病险和一份养老险,给孩子上了一份教育险,年交保费三万多元。而自己没有分文的商业保险。

一年后的一天,王先生开车经过一个工地时被铁架上意外飞下来的一个砖头砸中了车,汽车方向失灵撞向了墙当场死亡,在得知噩耗后,妻子哭得昏死了过去……

除了得到工地有限的赔偿,王先生身后没有得到任何的赔偿。王先生的突然离去,给家庭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王先生做生意有着很多的生意伙伴,可是在他离去后欠他钱的全见不着人影了,他的债主却全上门来了,家里现金很快就没了,妻子只得变卖房子还账。王太太一下子从衣食无忧变成流离失所,生活的困苦更不用说了,而一年多以前丈夫给自己和孩子买的10年交的保险,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经济负担,她不得不将其退掉…

编后: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保一家之经济支柱就是在保一个家庭,这个案例给我们的教训太深刻了!因为经济支柱对一个家庭的意义太重要,所以在做保险规划时要切记谁最该保?谁最先保?那就是给家庭带来主要收入来源的那个人。而对于经济支柱本身来说,你所承担的责任就在于,你要给你的家人作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当你不能挣钱了的时候怎么办,而寿险就是给家人最好的一道生活安全屏障。如果把这个顺序搞反了,你给所谓“最需要保的人”所上的那些保险,在支柱出现风险后不仅没有任何作用,还会成为家人沉重的负担。

给家庭买保险原则之二:先给一家之经济支柱买保险,保支柱就是保家庭!

3、先买意外险、健康险

很多人在碰到代理人说起保险时问:“你那里有什么好保险?”通常他们所说的这种“好保险”指投资型的保险,而所说的那种“好”是指投资收益好的。这些人一般都有过投资的经历,包括用股票、基金、债券、期货等等种种投资方式,特别是当听说有些投资型保险有稳定的收益时,饱受风险之苦的他们似乎对这种“新”的投资理财方式寄予了极大的希望。

这正是分红险在中国刚出现时就大受欢迎的原因。当很多人听说保险也可以作为一种投资时,顿时亮了眼睛,而把保险最原始的那种保障功能抛到九宵云外去了。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对分红险、投连险、万能险情有独钟,再往下就是带点储蓄功能的教育险、养老险,而对健康型保险和寿险、意外险却很少关注。

人生三大风险:意外、疾病和养老,最难预知和控制的就是意外和疾病,而保险的保障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这两类保险上。但是很多人感觉这两种保险的保费很多时候是一去不返,或者回来得很少,算不上是投资,或者说“很不划算”,所以最具保障意义的保险一直以来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于是当真正的风险来临时,很多保险却“不管用”,导致一些人对于保险的认识越来越陷入误区,其实是对保险理解的误区,科学的保险规划,应该先从意外、健康险做起,有了这些最基本的保障,再去考虑其它的险种,也就是说如?

什么是保险理财?保险理财都有哪些原则?_保险知识


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我们面对着不同的责任和风险。保险作为现代人的安全带,是现代家庭必不可少的。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保险需要,没有一个保障方案适用于所有的人和家庭,但是家庭中若没有制定保险方案绝对是生活中理财的大忌。任何人在任何年龄阶段,都需要买保险。有的人会问,我这么年轻,需要买保险吗?我有钱,还需要买保险吗?事实上,任何人在任何年龄阶段发生意外事故、疾病后,都可能导致家庭财务发生额外的支出。尽管有些家庭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保障,但这些保障可能来自家庭收入,也可能来自社会保障,很多时候都不足以抵御风险,这就需要商业保险进行补充。

保险理财就是根据个人面临的风险状况和经济情况,通过选择合适的保险组合,降低个人在危机来临时的财务风险。保险理财是整个金融理财的基础,合适的保险可以确保个人资产不会缩水。人生各阶段的生活重心、家庭情况不同,财务保障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对保险的选择也会不同。单身贵族的家庭负担,肯定比已婚人士来得轻,后者的家庭会需要更多保障。此外,资产较少的人也比资产较多的人更需要保险,因为他们本来就缺乏经济保证,更需要保险分散风险。

做保险规划时应该考虑的3个要素:所处的人生阶段,家庭负担及个人在家庭的地位(包含责任和经济地位),以及所拥有的资产。如何界定从保险产品上获取多少补偿能满足与风险匹配的经济损失?简单来讲,可以有以下3种方式。

1、双十法则:双十法则较为简便,方便易懂,但不太科学与严谨,具体就是家庭需要的保障额度约为家庭净年收入的10倍,而保费支出占家庭净收入的1/10。

2、生命价值法:生命价值法较双十法则复杂一些,是以估算一个人如果出现不幸将造成的净收入损失,个人未来收入或个人服务价值扣除个人生活费用后的资本化价值。生命价值法需要的是充分确定个人的工作年限或服务年限,估算未来工作期间的预期收入。

3、遗嘱需要法:遗嘱需要法是从家庭的需求角度出发考虑一个家庭成员出现不幸后会给整个家庭带来的资金缺口,充分考虑一个家庭的负债、配偶、子女、父母等各种不同时期的不同财务需求,计算出凡是有需求的资金价值,一旦被保险人出了不幸事故,能获取保险补偿用以满足家庭剩下成员的未来人生生活。

理财专家关注老百姓的心声,提出切实能够帮助解决老百姓理财问题的建议:

第一点:存款余额的不断增加,百姓理财已不仅仅关系一家一户的喜忧,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投资和消费。因此我国应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品种的金融体系,短期、中期、长期的产品相结合,并且需要规范各类投资市场,让包括普通百姓在内的投资者可以灵活选择。

第二点,对于一般的家庭,可以选择把20%的资产存在银行,用于满足流动性需求,把50%的资产投资于理财产品、债券等稳定收益的领域,作为财富的保值作用,剩余财富可选择自己熟悉的投资品种,实现增值。

第三点,普通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应以保本型为主,重点选择投资于国债、央票等信誉度较高投资标的的理财产品,对没有专业知识的投资者来说,一旦选择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很难控制和把握风险。

第四点,投资者在进行资产投资的同时,可通过购买养老、医疗保险等来实现理财目的。

当然,不管是哪种投资,都不可能100%收益,只要投资必定存在风险,投资者选择投资理财产品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经济状况进行购买,购买自身能够承受风险的理财产品。

保险知识,买保险记住六要素


什么年龄购买保险最合适?购买什么保险产品最合适?需要多少保额最合适?每年支出多少保费最合适?什么样的保险代理人最合?选择什么样的保险公司最合?当这六个核心要素相互匹配满足以后,才能买到最“合适”的保险。

什么年龄买保险最合适

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任何人在任何年龄阶段,都需要买保险。有的人会问,我这么年轻,需要买保险吗?事实上,任何人在任何年龄阶段,意外事故、疾病发生以后,都可能使家庭经济发生额外的支出。尽管我们会有一些基础保障,这些保障可能来自你自己的收入,可能来自家庭、也可能来自社会保障,但很多时候这些都不足以抵御风险,那么就需要一份商业保险进行补充。所以,除了意外险,任何保险都是年纪越小的时候保费越便宜。因此,如果需要买保险,越早买越合适。

如果孩子未成年,父母应该考虑这三个实际的风险:孩子生性好动,也不知什么是危险,因此给孩子投保意外保险是很有必要的;基于重大疾病有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向,重大疾病的高额医疗费用已经成为一些家庭的沉重负担,同时少年儿童这一年龄段基本上处于无医疗保障状态。因此,利用保险分担孩子的医疗费支出就成为投保儿童保险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另外,选择那些保额逐年递增或者有分红的保险品种来抵消一些基本的通货膨胀还兼有投资的作用的教育金产品,在父母经济实力宽裕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步考虑。

如果是未成年孩子的父母,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应当为自己构筑充分的保障。需要为自己购买较高额的寿险、意外险和大病保险。这样的话,万一发生意外,可使孩子和家庭得到经济保障,因为父母的保障才是孩子真正的“保险”。

如果是工作不久、尚未成婚的年轻人,又没有多少家庭负担,首先应该重视的是自身的意外和意外医疗类保障;其次可以考虑一定数额的定期寿险,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做充分准备;若收入尚可,可以一并考虑重大疾病类保险,现阶段做这样的保险规划,算是给父母准备一份“良心保单”。

如果成家了,此时的家庭责任感最重,因为你正出于收入高峰期和责任高峰期,你既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又有抚养孩子的重担,所以保障应该要最全面和充足了,除了保障型产品外,养老保险也要列入议事日程。

如果是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在这个时候,保险显得可有可无。由于这一阶段各种保险的费率都很高,应该主要依靠自己早年积累的养老金和子女赡养。如果考虑到为子女减轻压力,也可投保一些保费不是很高的意外险等险种。当然,如果以后我国开征遗产税,为了尽可能多地将自己的财产传给子女,也可为自己购买高额寿险以避税。

“五轻五重”原则让保险变得简单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保险产品,有些朋友觉得买保险是很复杂的事情,不知从哪里入手,其实只要掌握了五轻五重原则,买保险就如轻车熟路了。

“泰坦尼克”沉没了,带着豪华与悲哀,因为豪华的船上,竟没有足够的救生艇。家庭也好比一条船,一家之主就是掌舵的船长。也许你有十足把握,令家庭之舟安然、幸福地航行,但仅凭一人之力,很难抵挡突如其来的意外撞击。

作为船长,我们怎能不为自己的船准备足够的救生艇?作为家长,我们怎能漠视风险的存在呢?尽应尽的责任,维持不虞匮乏的生活,保全既有财产。作为一家之主更有责任为家庭作好风险规划。用投保来转移自己肩上的风险。

购买保险的五轻五重原则

先满足保障需求,后考虑投资需求

人身保险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御人生三大风险:意外、疾病和养老。因此最本源的险种基本可以概括为: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重大疾病险)以及养老险。之后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分红险、投连险、万能险这一类投资型险种纷纷出现,极大丰富了保险市场,使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众多消费者选择险种的过程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往往对投资型险种情有独钟,常常选择的是“高收益,高回报”的险种,而忽视保险最原始的保障功能。意外险和健康险等最具有保障意义的险种,由于是消费性险种,保费一去不复返,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于是,不少消费者花了钱投保返还型或者投资型险种,但当风险来临时,却发现保险“不管用”。一味追求保险的投资收益,犹如空中楼阁。这也是一些投保人遭遇风险时才发现保险不“保险”的根源。

意外、疾病是人生中最难预知和管控的风险,保险的保障意义很大程度就体现在这两类保险上。所以投保人在经济状况一般的情况下,应先满足意外、疾病类保障需求。倘若经济实力允许,也可一并考虑其他险种。

先保家长,后保小孩

很多人想到买保险,往往是在有了孩子之后。孩子是家庭中的最大希望,他们身上寄托着父母无限的爱与责任。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利用保险手段给孩子制定一个周全的保障、教育、储蓄计划。可能一些家长最关心哪类保险最适合,什么年龄阶段选什么保险之类的问题,而忽略了一条必要的条件:给孩子交保费的自己。

“重孩子轻大人”是很多家庭买保险的误区。家长为孩子投保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孩子的保障。而对孩子来说,最大的保障来自于父母,即便没有保险,出现了问题还有家长来想办法解决。但是如果是孩子所依赖的父母出了意外,没有任何经济能力的孩子才是真的失去最基础的保障。可见,家长发生意外对家庭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严重的。

因此,买保险要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先保家长尤其是对家庭财务贡献度最高的人。采用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首先对自己和配偶的保障下足功夫。只有家庭支柱获得足够的保障,孩子的风险才可能降到最低。

先满足保额需求,后考虑保费支出

如果你在投保时,保险代理人告诉你:买保险要关心保额,不要关心保费。投保人听说“买保险不要关心保费?”有点听不懂。

其实很简单,保额比保费更重要。保额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需求分析可以得出,作为必要的保障额度,购买的太少显得保额不够、购买的太多影响你的财务结构。

而保费则可以根据投保人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不同的人身阶段、不同的财务状况、不同的职业类别,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方式来安排你的保费支出。比如消费型产品(保费低)与返还型产品(保费高)的选择、保费缴纳期限长(年度缴费低)短(年度缴费高)的选择,通过合理组合均可以达到你所需的保额。所以在购买保险之前,总是先确定保额,再安排保费。

先满足保险规划,后考虑保险产品

有人把保险代理人比喻为家庭财务医生,这话很有道理。保险代理人倘若只会销售保险产品,那一定永远只是一个三流业务员。因为只有销售“风险规划处方”的代理人才能顺应形势并被客户所接受。这里的分界线在于到底是“以产品为导向”,还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保险代理人销售的步骤应该是:

望闻问切——信息收集。了解客户的年龄、职业、赡养人口、收入与负债、未来财务需求、资产分配、目前已有的保障等信息。

把脉诊断——风险评估。应根据客户的资料,分析客户需求,包括保险产品的需求、未来财务安排的需求、家庭计划的安排等,这样才能精确地找到其风险所在。

开具处方——提供解决方案。根据客户的财务需求以及潜在需求,使用保险产品组合方案,来实现客户的理财目标,需要告知客户: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方案,为什么适合这样的方案,其注意事项又在哪里,年度检视和调整方案的必要性以及方案执行前后的禁忌事项等。

回过头来,消费者在考虑保险规划时,不要仅仅停留在比较保险产品上,而是要考量保险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上述步骤,来选择合格的保险代理人。

先满足人身保险,后考虑财产保险

现实生活中,有车族100%的会为自己的爱车投保车险,却忽略为自身投保人身保险;也有很多企业主会为企业投保财产保险,而不为自己投保人身保险。这实际上出现了本末倒置的问题。

人是创造财富者,没有人的保全,也就没有财富的积累。香港著名财经小说作家梁凤仪说过:“健康好比数字1,事业、家庭、地位、钱财是0,有了1,后面的0越多,就越富有。反之,没有1,则一切皆无。”因而消费者在考虑买保险时,一定要分清主次,人的保障比财富的保障始终更重要,处理好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的关系,则满盘皆赢;否则,全盘皆输。

保险知识,记住购买保险的三个核心


保险的主要功能目前还只是风险转移工具和资产保全工具,也就是我们投保人用一定量的金钱通过向保险公司购买一些险种和一定的保额,当约定的风险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依约支付给我们所购买的保额,以减经自己或是家人的经济负担,从而不致于因为这些风险事故发生时降低我们现有的生活品质。

那么,如何来计量一个被保险人的保额和所需购买的险种以及用多少钱来买保险,是一个现实中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人在不同时期的人生责任,保障侧重及赚钱能力也不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人生责任、自身保障、交费能力、都是在动态变化的,并且这些变化也是随着货币贬值率、医疗费用攀升、教育费用上涨、家庭成长状况等密切相关的。

现实中很多投保人只是关心我能交多少保费为出发点或是指定来向保险经纪购买某保险,而不是从保障需求或是说从保障缺口为出发点来科学规划购买保险实际上是错误的做法。当然,由于知识所限,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分析自己的保障缺口和保障侧重。所以,有很多时候他们的想法很天真或是说可笑。至于那些用计算器反复算来算去,比较投入和产出率的投保人更是有些荒唐。因为他们忽略了时间成本,虽然时间可以让资产增值,但是同时它也可让金钱贬值。就算50年后保险公司给你投入的双倍返还,但是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它的购买能力却不及现在的1/10。

因为现在很多保险经纪并不管你也不懂得你需要什么保险,需要多少保险,而是像药店的店员一样按你的要求售药给你,至于以后这个保险是否真的有用,合同上白纸黑字印着,还有你本人亲自签名,难不成你可以向这位“店员”索赔?

有时候如果这个经纪说了真话,有违你的想法或是意愿,你不找他买了而是找别人买,他则眼看煮熟的鸭子又飞了,岂不可惜!

地球人都知道: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现实中又有几个人喜听忠言?因为忠言违背了你的意志或是显示了你某方面的无知,让你很没有面子。

其实,在我们了解保险之前不妨多问自己一些问题,有关险种和保额就显现出来了。比如:我要是离开了家不能再回来,我的妻儿及父母以后会怎么样的生存下去?要是我不幸残疾了我自己需要多少医疗费用,以后还要多少生活费用?……不要认为我说得很恐怖,很吓人。保险嘛!就是做最坏的打算。

那么可以在上述事故发生时能给予保险赔偿的就有:意外险,意外医疗险,寿险,重疾险及住院医疗险和住院津贴险等几类。以上的险种还需与你的职业特点,身体健康状况,有无社保等情形来决定先后和保障额度。

至于保费,很多保险经纪向你讲的是家庭正常年收入的百分之十左右,其实这个也是不对的。它并非一条定律,而真正的保费负担能力与你的家庭资产配置,投资能力,近期有无职业或是收入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其主要预算依据是:投保不能影响现在和未来的正常家庭生活。如果交得过少起不到防患和转移风险的作用,交得过多不单是断保,更会发生经济损失。

保险知识,五大招数教你理财


摘要:央行不到1个月两次降息,部分理财产品收益下滑,投资者不妨采取保守策略

新一轮降息周期已经来临!对此,消费者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理财思路?哪些理财产品会受到影响呢?记者昨日采访的理财专家认为,面对当前的大背景,稳妥投资者不妨采取保守策略,稳打稳扎以保存实力,定期存款、债券(企业债、国债)都是很好的投资渠道。相反,受减息影响,一些与“利率联动”的理财产品收益将面临下滑。

【储蓄】

变招1:规避再次降息不妨存定期

如今,投资市场不景气,如果你找不到更好的投资品种,不妨尝试一下存定期。

央行这次调整利率,一年期(含)以上的存款利率都下调了0.27个百分点,同时5%的利息税暂停征收。即便是一年期存款利率目前也有3.87%,比货币市场基金收益高,更比偏股或股票型基金强。

记者算了一笔账,同样是3年期存款,政策调整前的10万元净税后收入为100000x5.40%x(1-5%)=5130元,而新政后净利息收入是100000x5.13%=5130元,两者正好持平。

再仔细推敲,发现10万元5年期存款,政策调整后的净利息收入就比调整前多出22.50元。也就是说,随着存款期限的增长,新政对老百姓来说更实惠。

记者点评:“利率、利息税”双调,如何兼顾资金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至少拿出一半现金存三年定期,目前看来是个不错的选择。

【房贷】

变招2:固定房贷不妨转浮动

受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等因素影响,人民银行在不足一个月内已连续两次降息,专家预测今年还可能降息。在房贷业务上,受降息冲击最明显的当属固定利率房贷。

昨日,光大银行成都分行相关负责人称,总行暂时没有对固定利率房贷作出任何调整。不过,任何业务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在降息期内,固定房贷已失去意义,他们也暂时不会向客户推荐这款品种。

该负责人指出,当初选择了固定利率房贷的客户,也并非没有办法调整。据称,只要你选择的是纯粹固定利率房贷,而不是组合式的,在贷款期满一年后就可以申请转化为浮动利率房贷,以避开因持续降息带来的影响。

记者点评:如今市场持续降息,建议大家挑选能及时调整利率的房贷品种(即央行当月宣布降息或加息,银行从第二个月起就按新利率执行的品种),而不是必须等到第二年1月1日才执行的常规品种。

【债券】

变招3:新债才是避风港

降息、股市暴跌……哪里才是避风港?答案之一可能是债券。

近期债券市场表现强劲,有机构交易员用“牛气冲天”来形容。个券成交方面,部分企业债、公司债品种几乎被“炒成了股票”,涨幅在1%以上的个券比比皆是。以近期表现抢眼的08康美债(126015)和08宝钢债(126016)为例,9月以来,前者从73.03元涨至昨日的81.8元,上涨12%;后者从76.05元涨至83.59元,上涨9.9%……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央行前晚正式宣布降息及调低存款准备金率,中国进入降息周期正在成为现实,债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将逐步凸显。不过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某些券种也充斥了较高的投机氛围,对此市场参与者也应注意投资风险。

记者点评:降息周期中,投资债券的确是好选择。不过,连日暴涨,目前多只企业债券的收益率已经大幅下降,甚至还赶不上定期存款。截至昨日,8年期的08新湖债投资收益率为5.18%,5年期的08康美债收益率为4.45%。企业债投资价值几何?明眼人一看便知。因此,对于二级市场近期“热血沸腾”的债券表现,建议是多看别动,与此同时,积极关注新券发行,随时买进。

【万能险】

变招4:利率下降难免降低收益预期

当10月8日央行再次宣布降息,市场预期降息周期到来后,万能险结算利率下降大势已不可逆转。

事实上,受市场不景气影响,自8月以来,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下调了万能险结算利率(见表格)。以泰康人寿为例,其“放心理财财富版(万能险)”的结算年化利率已从7月的5.8%下降至9月的5.25%;而中英人寿“金菠萝a款”也从7月的5.7%下降到9月的5%……

东方证券保险行业资深分析师王小罡认为,弱市中,由于保险资金投资回报率下降,万能险结算利率的连续下调实属“意料之中的事情”。如果未来两年内资本市场的弱市格局没有改变,加上可能到来的降息周期的影响,结算利率降到4.50%以下也不是没有可能。

记者点评:由于与“利率联动”,因此万能险今年收益下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对此,投资者需要理性看待。对于正考虑买万能险的投资者,建议降低收益预期,毕竟此前的高收益只能做参考;而对于已经购买产品的客户,则要避免出现极端的退保等状况。

【信贷类理财品】

变招5:老产品大多不被波及投资需调整思路

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受央行下调贷款利率的影响,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普遍下滑,较利率调整前的收益下降超过0.2个百分点。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杨建超表示,由于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收益以贷款基准利率为参照标准,央行再次降息势必会带动信贷类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的进一步下调。

杨建超提醒,投资者必须要做好实际收益率比预期有所减少的心理准备,同时在降息预期下,投资者还应注意关注银行理财产品的新动向,适时调整理财思路。

记者点评:此次降息一般不会波及已经发行了的老产品。不过,如果投资者购买的是一些收益随贷款利率浮动的信贷类理财产品,情况将另当别论。降息后,这部分产品的收益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

家庭保险理财规划五大误区_保险知识


误区1:认为“理财=投资”

人们总是将理财与投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投资”和“理财”并不是一回事,二者不能等同。

理财关注的是人生规划,是一门教你怎样用好手头每一分钱的学问,它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还要考虑财富的保障;而投资关注的是如何钱生钱的问题。

家庭理财并不是单纯的投资,理财师会根据家庭的收入情况、资产现状、负债状况等数据,在充分考虑家庭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按照户主设定的目标进行生活方案的设计并帮助其实施,最终达到创造财富、保存财富、转移财富的目的。

具体为家庭理财时,理财师首先必须了解该家庭的生活目标和真实的详细信息(包括家庭成员、收支情况、各类资产负债情况等);其次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客观的分析,一般会重点分析家庭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财务情况以及对未来家庭生活情况进行预测,经过严密的分析后,理财师会利用其专业知识为理财家庭制定理财策划书,并帮助家庭实施计划。

在这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与该家庭沟通,定期修正理财方案的内容并进行跟踪服务。

因此,在追求投资收益的同时,理财更应注重家庭的长远规划、风险管理规划等一系列的家庭整体规划。

误区2:追求短期效益,不注重长期发展趋势

很多人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看到别人投资股市赚得多,自己也会把大把的资金投入到股市中,以期望获得高利益。但在投资过程中,却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有效地投资理财方法。这类人一般都具有严重的投机取巧思想,当别人赚的时候,他们跟着赚,但当别人亏损的时候,他们就跟着亏损。那么为什么这样投资不赚钱呢?很多投资者都有这样的疑问。

其实这些人不赚钱的原因除了上述所说的具有“投机”心理之外,还乐于短线频繁操作,近期流行什么投资产品就一窝蜂地投入到该产品中,以期“一夜暴富”。而这是投资时十分避讳。

首先,投资不能有投机心理,而应该冷静沉着地应对市场并认真学习投资知识、积累投资经验;

其次,投资不能市场流行什么产品就投什么产品,一定要记住一句话“不熟的不做,做的都熟”;

最后,一定不能抱有“一夜暴富”的心理,否则极其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没能一夜暴富反倒倾家荡产。

家庭投资应慎重选择短线作战,因为一般的短期炒股或期市投资都具有较大的风险,家境殷实还赔得起,家境一般一旦血本无归,则必定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

家庭理财还是要注重长期的规划,不能抱有“一夜暴富”的幻想,谨慎选择投资工具和渠道,此外,投资人还要正确评价自己的性格特征和风险偏好,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投资取向及理财方式。如,家里人在银行工作,每天都可以接触到最新的金融信息,就可以发挥家庭成员信息灵通的优势,选择激进型投资方式,从事股票、外汇买卖等。若家庭成员对经济了解都不多,性格又比较稳重,则应避开激进型投资方式,选择风险较小的国债、投资基金。对于有稳定工作的家庭来说,根据年龄、收入状况和预期、风险承受能力作一些长期的投资理财规划,选择一些投资文件的产品合理分流存款,使之以不同形式组成家庭资产,才是理财的最佳方式。

误区3:办理很多会员卡

许多人都非常喜欢各种会员卡、打折卡,几乎每个人的包里都能掏出一大堆卡。

在很多情况下,用卡消费确实会省钱,但有时用卡不但不能省钱,反而适得其反。有些商家为了促销极力推荐你办会员,积极向你讲解办卡后可以打多少折,省多少钱。然而你不清楚的是,他们仅仅是为了促销他们的产品,并不是为你省钱。你被说动的时候,你会发现促销人员就会向我们进一步说明消费达到一定金额后才能取得会员规格。那么这个时候,很有可能会有很多人为了办卡而去突击消费,这个时候你觉得办会员卡还是省钱的吗?当你办了这张卡之后,相信你花的钱会越来越多的。

误区4:追求投资组合多元化

有一句话说的好“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话说的就是理财。为了降低风险,不少投资者都会选择将资金投资到不同理财产品或领域中,然而,很多投资者同时又忽视了另一个问题:投资确实需要多元化,但不能过于多元化。

当你把资金过多地分散到不同领域之后,你会发现你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管理你的每一项投资了,分心乏力,最后一样亏损。

本来是降低投资风险的事情,结果还增加了投资防线。所以说大,投资过程中,绝对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也不能放在太多地篮子里。凡事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大家要记住这一点,同时要学会举一反三。

一般而言,家庭资产应有一个合理的配置。家庭理财一定要注意资金的合理分配问题,不能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房产中,也不能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金融资产中。

家庭理财首先一定需要的就是存款,绝对不能一点存款都不留,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投资中。

其次,保险、基金、债券和股票等产品也要合理分配。家庭资产较小、年龄稍大的投资者比较适合投资保险、基金、债券等风险较低、收益较为稳定的投资产品。

而家庭资产较为丰厚、年龄较小的投资者则可以适当地购买一些股票,但也不可大量购买股票,要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来购买。随着年龄的增加,承受能力会越差,风险性投资产品则应相应减少。

误区5:有成本陷入倾向的心理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曾研究发现:如果朋友送来一张篮球票,而当天晚上天气恶劣,那么多数人倾向留在家中看电视;而在同样的天气状况下,如果是自己花钱买到的,更多的人就会倾向于前去体育馆。

很显然,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自己花钱了的东西不能浪费,没有花钱的,浪费不浪费则无所谓了。其实大家都明白,去不去体育场,钱都不能收回来,并且在恶劣的天气中前往体育馆,还有可能受到更大的损失。投资中,这种心理也十分常见。我们认为,时刻都应该分析损失和收益,而不是已经花掉多少钱。通俗地说,我们买了一块羊肉坏掉了,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把它扔掉。这时候要考虑的是吃掉这块羊肉会生病,而不是去考虑买这块羊肉的价钱。其实投资永远是收益和风险成正比,风险意识最重要,投资之前先学习,不了解,看不懂,不投资。

什么是保险理财?保险理财都有哪些原则?


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我们面对着不同的责任和风险。保险作为现代人的安全带,是现代家庭必不可少的。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保险需要,没有一个保障方案适用于所有的人和家庭,但是家庭中若没有制定保险方案绝对是生活中理财的大忌。

任何人在任何年龄阶段,都需要买保险。有的人会问,我这么年轻,需要买保险吗?我有钱,还需要买保险吗?事实上,任何人在任何年龄阶段发生意外事故、疾病后,都可能导致家庭财务发生额外的支出。尽管有些家庭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保障,但这些保障可能来自家庭收入,也可能来自社会保障,很多时候都不足以抵御风险,这就需要商业保险进行补充。

保险理财就是根据个人面临的风险状况和经济情况,通过选择合适的保险组合,降低个人在危机来临时的财务风险。保险理财是整个金融理财的基础,合适的保险可以确保个人资产不会缩水。人生各阶段的生活重心、家庭情况不同,财务保障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对保险的选择也会不同。单身贵族的家庭负担,肯定比已婚人士来得轻,后者的家庭会需要更多保障。此外,资产较少的人也比资产较多的人更需要保险,因为他们本来就缺乏经济保证,更需要保险分散风险。

做保险规划时应该考虑的3个要素:所处的人生阶段,家庭负担及个人在家庭的地位(包含责任和经济地位),以及所拥有的资产。如何界定从保险产品上获取多少补偿能满足与风险匹配的经济损失?简单来讲,可以有以下3种方式。

1、双十法则:双十法则较为简便,方便易懂,但不太科学与严谨,具体就是家庭需要的保障额度约为家庭净年收入的10倍,而保费支出占家庭净收入的1/10。

2、生命价值法:生命价值法较双十法则复杂一些,是以估算一个人如果出现不幸将造成的净收入损失,个人未来收入或个人服务价值扣除个人生活费用后的资本化价值。生命价值法需要的是充分确定个人的工作年限或服务年限,估算未来工作期间的预期收入。

3、遗嘱需要法:遗嘱需要法是从家庭的需求角度出发考虑一个家庭成员出现不幸后会给整个家庭带来的资金缺口,充分考虑一个家庭的负债、配偶、子女、父母等各种不同时期的不同财务需求,计算出凡是有需求的资金价值,一旦被保险人出了不幸事故,能获取保险补偿用以满足家庭剩下成员的未来人生生活。

理财专家关注老百姓的心声,提出切实能够帮助解决老百姓理财问题的建议:

第一点:存款余额的不断增加,百姓理财已不仅仅关系一家一户的喜忧,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投资和消费。因此我国应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品种的金融体系,短期、中期、长期的产品相结合,并且需要规范各类投资市场,让包括普通百姓在内的投资者可以灵活选择。

第二点,对于一般的家庭,可以选择把20%的资产存在银行,用于满足流动性需求,把50%的资产投资于理财产品、债券等稳定收益的领域,作为财富的保值作用,剩余财富可选择自己熟悉的投资品种,实现增值。

第三点,普通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应以保本型为主,重点选择投资于国债、央票等信誉度较高投资标的的理财产品,对没有专业知识的投资者来说,一旦选择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很难控制和把握风险。

第四点,投资者在进行资产投资的同时,可通过购买养老、医疗保险等来实现理财目的。当然,不管是哪种投资,都不可能100%收益,只要投资必定存在风险,投资者选择投资理财产品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经济状况进行购买,购买自身能够承受风险的理财产品。

买保险怎样“如实告知”?记住一条原则!避免六大误区


如实告知指的是,在购买人身险的时候,会有一个健康告知的问卷,关于如实告知,建议消费者记住一个原则:“问到了一定要告知,没有问到的可以不告知”。

如实告知指的是,在购买人身险的时候,会有一个健康告知的问卷,这个问卷的填写一定要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否则,就有拒赔风险。

消费者记住一个原则:“问到了一定要告知,没有问到的可以不告知”。

保险法第十六条也对如实告知作出了明确说明,如下: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

简单来说就是,故意不如实告知的,不赔且不退还保费;因重大过失未如实告知的,不赔但要退还保费。

有过购买保险经历的朋友都知道,健康询问的语句繁杂且专业,所以要做好如实告知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保险法要求,对于保险公司询问的问题,理论上均应如实告知,不过有两种情况除外:

一是对于保险公司投保单询问表中所列的没有具体内容的概括性条款可不进行告知。比如有的保险公司会问:是否有以上未询问到的疾病?

二是被保险人家族遗传病史之外的遗传信息、基因检测资料可以不进行告知(根据银保监会令2019年第3号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12月1日起实施)。

如实告知的六大误区

误区一:门诊就诊不用告知,只有住院才需要告知。

门诊和住院不是判断疾病严重与否的标准,也不是判断险种能否承保的标准。门诊经常见到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对险种承保的影响一样很大,所以投保单上询问到的门诊就诊记录也需要如实告知,以避免后续理赔纠纷。

健康询问上已明确排除掉的疾病可以不告知,比如线上某些产品对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肠胃炎等已排除在外,此类疾病可以不告知。

误区二:时间久远的疾病不用告知,只有某个时间段以内的疾病才需要告知。

某些保险产品健康询问中会有时间约定,如两年或五年内的疾病需要告知,这个时间以外的疾病可以不告知;但是这个时间段的约定通常是针对某一条健康询问,而不是针对全部健康询问,大家在投保时一定要注意。

误区三:体检发现的健康异常无须告知。

这个误解确实太深了,很多保险健康询问会问到是否有体检异常,也是需要告知的。

【案例】 老王在每年例行的单位体检时检查出肺结节,在自行投保线上某重大疾病险时,该险种健康询问明确问到了是否有体检异常情况,但老王自以为体检异常无须告知,便未做告知。一年后,老王因肺癌住院并申请理赔,保险公司调查到他投保前体检异常情况,故拒赔解约。

误区四:治愈的疾病不需要告知。

如果是单纯的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肠胃炎、急性肺炎等疾病不告知也不可厚非,但如果是癌症等疾病,即使临床治愈,也会存在较高复发可能,直接对险种的承保有很大影响,如不如实告知,将来理赔时可能会有纠纷。

误区五:投保时有多种疾病,仅需告知最轻的一种即可。

少数客户在投保时抱有侥幸心理,多种疾病仅告知最轻的一种,理赔时拒保可能性就非常大。

【案例】新手妈妈小黄给刚出生的宝宝购买了线上某款医疗保险,但宝宝出生时因新生儿肺炎住院一周,同时诊断心肌炎、缺血缺氧性脑病。该款产品健康询问中明确说明急性肺炎治愈后无需告知,客户存在侥幸心理,未告知心肌炎及缺血缺氧性脑病后承保,六个月后宝宝因发育迟缓住院,出院申请理赔时被保险公司查到投保前病史,故拒赔解约。

误区六:告知病史仅需看病历首页即可。

很多营销员及消费者在投保时仅关注病历首页,不关注病历中的检查报告及其他描述,这样会给后期理赔带来极大隐患。

【案例】小明因急性胃炎住院,病历中彩超检查报告显示甲状腺结节。客户在投保重疾险及医疗险时仅注意到急性胃炎,未关注到病历中提及的甲状腺结节,通过智能核保选择急性胃炎顺利承保。一年后,小明因甲状腺结节手术申请理赔,保险公司调查到投保前甲状腺结节的情况,故而拒赔并增加特别约定:对于甲状腺癌及其转移肿瘤所引发的重大疾病保险责任、对于甲状腺疾病及其并发症所引发的住院医疗责任,不承担相关责任。

总之,关于如实告知,建议消费者记住一个原则:“问到了一定要告知,没有问到的可以不告知”。

买保险怎样“如实告知”?记住一个原则!避免六大误区


如实告知指的是,在购买人身险的时候,会有一个健康告知的问卷,关于如实告知,建议消费者记住一个原则:“问到了一定要告知,没有问到的可以不告知”。

如实告知指的是,在购买人身险的时候,会有一个健康告知的问卷,这个问卷的填写一定要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否则,就有拒赔风险。

消费者记住一个原则:“问到了一定要告知,没有问到的可以不告知”。

保险法第十六条也对如实告知作出了明确说明,如下: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

简单来说就是,故意不如实告知的,不赔且不退还保费;因重大过失未如实告知的,不赔但要退还保费。

有过购买保险经历的朋友都知道,健康询问的语句繁杂且专业,所以要做好如实告知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保险法要求,对于保险公司询问的问题,理论上均应如实告知,不过有两种情况除外:

一是对于保险公司投保单询问表中所列的没有具体内容的概括性条款可不进行告知。比如有的保险公司会问:是否有以上未询问到的疾病?

二是被保险人家族遗传病史之外的遗传信息、基因检测资料可以不进行告知(根据银保监会令2019年第3号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12月1日起实施)。

如实告知的六大误区

误区一:门诊就诊不用告知,只有住院才需要告知。

门诊和住院不是判断疾病严重与否的标准,也不是判断险种能否承保的标准。门诊经常见到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对险种承保的影响一样很大,所以投保单上询问到的门诊就诊记录也需要如实告知,以避免后续理赔纠纷。

健康询问上已明确排除掉的疾病可以不告知,比如线上某些产品对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肠胃炎等已排除在外,此类疾病可以不告知。

误区二:时间久远的疾病不用告知,只有某个时间段以内的疾病才需要告知。

某些保险产品健康询问中会有时间约定,如两年或五年内的疾病需要告知,这个时间以外的疾病可以不告知;但是这个时间段的约定通常是针对某一条健康询问,而不是针对全部健康询问,大家在投保时一定要注意。

误区三:体检发现的健康异常无须告知。

这个误解确实太深了,很多保险健康询问会问到是否有体检异常,也是需要告知的。

【案例】 老王在每年例行的单位体检时检查出肺结节,在自行投保线上某重大疾病险时,该险种健康询问明确问到了是否有体检异常情况,但老王自以为体检异常无须告知,便未做告知。一年后,老王因肺癌住院并申请理赔,保险公司调查到他投保前体检异常情况,故拒赔解约。

误区四:治愈的疾病不需要告知。

如果是单纯的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肠胃炎、急性肺炎等疾病不告知也不可厚非,但如果是癌症等疾病,即使临床治愈,也会存在较高复发可能,直接对险种的承保有很大影响,如不如实告知,将来理赔时可能会有纠纷。

误区五:投保时有多种疾病,仅需告知最轻的一种即可。

少数客户在投保时抱有侥幸心理,多种疾病仅告知最轻的一种,理赔时拒保可能性就非常大。

【案例】新手妈妈小黄给刚出生的宝宝购买了线上某款医疗保险,但宝宝出生时因新生儿肺炎住院一周,同时诊断心肌炎、缺血缺氧性脑病。该款产品健康询问中明确说明急性肺炎治愈后无需告知,客户存在侥幸心理,未告知心肌炎及缺血缺氧性脑病后承保,六个月后宝宝因发育迟缓住院,出院申请理赔时被保险公司查到投保前病史,故拒赔解约。

误区六:告知病史仅需看病历首页即可。

很多营销员及消费者在投保时仅关注病历首页,不关注病历中的检查报告及其他描述,这样会给后期理赔带来极大隐患。

【案例】小明因急性胃炎住院,病历中彩超检查报告显示甲状腺结节。客户在投保重疾险及医疗险时仅注意到急性胃炎,未关注到病历中提及的甲状腺结节,通过智能核保选择急性胃炎顺利承保。一年后,小明因甲状腺结节手术申请理赔,保险公司调查到投保前甲状腺结节的情况,故而拒赔并增加特别约定:对于甲状腺癌及其转移肿瘤所引发的重大疾病保险责任、对于甲状腺疾病及其并发症所引发的住院医疗责任,不承担相关责任。

总之,关于如实告知,建议消费者记住一个原则:“问到了一定要告知,没有问到的可以不告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