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不建议给孩子买这3类保险!没啥意义

2021-05-15
保险规划建议 给家人规划保险 保险规划的建议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买保险。一方面是出于对孩子的疼爱,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万一生大病,可以获得保险金来治病。但是,不少家长不是很懂保险知识,就会跟风买,或是亲戚推销,不了解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孩子,只听人说产品特别好就买了。

但往往,这样容易出问题。轻则后面发现这份保险太坑,不适合就去退保,结果亏了一大笔钱;重则遇到坑的保险业务员,买了自己不符合要求的保险,交了多年保险出事结果不能理赔。

今天,我就跟大家说一说,给孩子买保险的3个诀窍。大家一定要记牢,尽早知道少吃亏!

一看这保险,就知道你被忽悠了!孩子保险3不买,尽早知道少吃亏

一、孩子理财保险不要买

买保险,就是获得保障,在风险来临时将一定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但是,在国内早前的人觉得未来的保障,不如收益实在。所以之前流行买的都是理财保险,像是年金险、分红险、万能险等等,为的都是获得收益,特别是一些老一辈的人都会有所体会。

之前我就听过身边的一件事,一个朋友孩子半岁了,爷爷奶奶听亲戚推荐给孙儿买了一份保险,长大了就能领到20万,结果仔细一看是必须在65岁才能领到这20万。这差别可就大了,意思就是说65年后才能拿这笔钱,一想到65年的通货膨胀,朋友感觉老人家是被忽悠了。

不要随便给孩子买理财型保险,教育金保险也一样。

因为这些保险,是一种长期强制储蓄,你交的钱相当于要二三十后才可以拿,适合闲钱多的人。

而且,教育金保险本来设计出来,就是给家庭经济富裕并且资金持续稳定的人的。

每年出万把块的保费,做理财储蓄一点都不会影响的人,不是谁都可以的。但是,当保险代理人盛行后,这份保险却是见人就卖,亲戚朋友不管你什么情况都给你推销。

我见过不少家长在孩子小时候买了这些保险,一年万把块,结果过几年到了孩子上学,家庭经济一下子紧张,往往都想退保了。

所以,第一点要记牢:如果家庭经济一般,慎重考虑给孩子买这类保险。

一看这保险,就知道你被忽悠了!孩子保险3不买,尽早知道少吃亏

二、长期意外险不要买

意外险是很不错的,但是长期意外险很不值。

如果购买意外险,我还是推荐大家购买1年期综合意外险,因为长期意外险保费很贵,而且保障的内容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地方。

以前,长期意外险一般都是在线下销售中作为捆绑销售用的,一般都是“主险寿险+附加长期意外险和终身重疾险”这样的搭配来卖的,单独销售是卖不出去的。

在线上其实有很多的短期意外险,300元左右,保障也不错,不比长期意外险差。不过有两个小问题需要注意一下:

1、注意续保

短期意外险需注意的就是续保问题,但是意外险一般是没什么健康要求的,所以续保注意的是不要忘记时间去续保,以及如果突然转变职业,风险增加需要注意,其他都问题不大。

2、附加意外医疗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医保对于意外引起一些医疗费用是不报销的,比如交通事故等,而意外险附加意外医疗,由意外险来补充医保这一方面的医疗报销,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一看这保险,就知道你被忽悠了!孩子保险3不买,尽早知道少吃亏

三、捆绑寿险不要买

众所周知,寿险就是保障事故和全残的。

终身寿险比较适合成家立业的成年人,突然出事可以给父母或家人一份经济补偿。而孩子买寿险,必要性没有医疗险和重疾险那么高。

一些保险,销售时会说是重疾险,实际还暗中捆绑了多份寿险,这种组合捆绑式的寿险一定不要买。

因为保监会的规定,10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的身故额度不能超过20万元,10岁到18岁的未成年人的身故额度不能超过50万元。目的就是防止一些不良父母通过保险谋利,主要是防范道德风险。

世界各地对于儿童寿险,都有这样的相关规定。当然给孩子买保险,也要量力而行,不要一下子买太多或者买了很多重复保险。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对于给孩子买保险,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和看法欢迎留言。​​​​

延伸阅读

保险知识,-给孩子买保险的建议


保费支出不要因为初为父母的欣喜而过于盲目,原则上以自己感觉承受无压力则好,还有孩子刚出生,以后生活花费会大幅加大,应有心理准备。孩子出生刚不久,意外险和一般的住院医疗险,很多保险公司不提供,请注意选择少儿类的医疗险和意外险,就是出生满天(中国平安),则可投保,保障到孩子岁(也许有的更长)。

3、给孩子尽量考虑定期类的保险,到孩子长大成人则可,孩子长大后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及经济来源,无需考虑太多。

4、孩子的寿险总额不要超过30万(中国平安),超过也是无效,这样也会是对保费的一种浪费。

5、初为人父母,本身也是自身家庭责任的加大,应给自己更多一点的保障(比如意外险和重疾险),父母是孩子最本质的保障,所以应该先保障自己。

6、保险不要求一步到位,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和保险需求层次,做适当的平衡和选择,在以后的生活中,再根据自己的情况(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保险需求结构上的变化)作保险保障的补充、调整和完善。

保险知识,七类家庭财产不建议投保


上海11·15大火后,在各大保险公司开启绿色通道、迅速理赔的同时,这场悲剧引发的思考才刚刚开始。据各保险公司统计,此次购买保险的险种主要集中在寿险与分红险,投保家财险的家庭少之又少,这反映出老百姓对财产保险并不热衷。

很多人认为,家庭财产发生意外的几率很低,没有必要投保,等发生了意外才后悔没有早点投保。据悉,整个上海,家庭产险的投保率不到10%;北京保监局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北京市民家财险投保率不足1%。

家财险分为主险和附加险,在家财险主险中,金银、首饰、珠宝、货币、有价证券、票证、邮票、古玩、文件、帐册、技术资料、图表、动植物以及其他无法鉴定价值的财产是不予承保的。如果客户在投保家财险主险的基础上选择附加现金、金银珠宝盗抢保险,在保险地址室内的现金和事先约定的金银珠宝被盗抢也属于保险责任。家财险主险和附加险的保障范围非常广泛,暴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属于保障范围,但不包括地震、海啸造成的损失。

有七种家庭财产不在家财险赔偿范围内的财产:

(一)金银、珠宝、钻石及制品,玉器、首饰、古币、古玩、字画、邮票、艺术品、稀有金属等珍贵财物;

(二)货币、票证、有价证券、文件、书籍、帐册、图表、技术资料、电脑软件及资料、以及无法鉴定价值的财产;

(三)日用消耗品、各种交通工具、养殖及种植物;

(四)用于从事工商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财产和出租用作工商业的房屋;

(五)无线通讯工具、笔、打火机、手表,各种磁带、磁盘、影音激光盘;

(六)用芦席、稻草、油毛毡、麦杆、芦苇、竹竿、帆布、塑料布、纸板等为外墙、屋顶的简陋屋棚及柴房、禽畜棚、与保险房屋不成一体的厕所、围墙、无人居住的房屋以及存放在里面的财产;

(七)政府有关部门征用、占用的房屋,违章建筑、危险建筑、非法占用的财产。

100元能买到

四种家财险

1.盗抢险2份,保额10000元,承保因入室盗窃抢劫造成室内财产和装潢损失;

2.管道破裂及水渍险2份,保额18000元,承保因自家和邻居家水管爆裂造成装潢和室内财产的损失;

3.火灾爆炸险4份份,保额80000元,承保因燃气用具、线路、雷电等引起火灾、爆炸事故造成房屋、装潢、家电等室内财产损失;

4.家电险2份,保额14000元,承保因雷击等自然灾害及供电线路意外事故导致电压异常造成家电损毁损失。

险种,给三类人群的保险建议


第一:人群: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

险种:大病保险、补充住院医疗险

咨询内容:我今年大学毕业,开始工作,收入不高,公司帮我们缴纳基本的社保,但是基数不高,我自己想再买些其他的保险,请专家指点一下。

中国人寿宁波区域收展部区域经理何章程:刚工作的年轻人,购买保险应充分考虑自己的收入状况。对于这位读者,提议其购置两份保险,且均是以健康险为主的,一份是大病保险,还有一份就是补充住院医疗险。

大病保险采用年交的方式,平均下来每月需要缴纳400元左右,提议购买投保年限较长的,20年的或30年的。这一险种有个好处就是具有豁免权(在缴费过程中假使发生理赔情况的话就可以免交)。

此外,因单位已缴纳基本的社保,因此假设补充住院医疗险的保额在1万元,那么每年只要交270元就够了。假使因为意外或者健康的原因住院,可以先用社保报销,剩下的用补充住院医疗险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丙类药及进口药不在报销范围内,且报销的额度是以保额为限额的。

今后等收入增加了,提议该读者购买养老险。假使组建了家庭,还需要配置一些子女教育险。

第二:人群:收入不高的夫妻俩

险种:寿险、大病保险等

咨询内容:我们在杭州上班,每月工资加起来只有4000元钱,我现在什么保险都没有,我爱人有医疗与养老及失业保险。我们一直很想买保险,但不知应该买什么险种,想听听专家的意见。

嘉禾人寿保险宁波分公司培训部经理何力丽:对于这对夫妻而言,最主要的是首先要考虑家庭保障性的保险。其中的一位没有任何保险,就需要建立低缴费高保障的保险,提议可以考虑定期寿险、定期重大疾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伤害医疗以及一年期的医疗险;而家庭中的另一位由于已经有了社保最基本的保障,因此还需要建立商业保险进行补充。因为社保只是解决最基本的保障问题,并不能完全解决所有的保障问题,因此在当前收入有限的前提下,需要建立针对社保医疗的补充商业保险,主要可以考虑定期重大疾病、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医疗以及一年期的住院医疗保险。夫妻两个人的保险金额分别为各自年收入十倍为比较合适。

第三:人群:有房有车的家庭

险种:家庭保障型险种

咨询内容:我老公今年33岁,自己开公司,年收入约100万元。我今年30岁,在公司里帮忙,明年3月份小宝宝要出生。我们俩均有单位缴纳的养老金与医疗保险,有车及房。想购买一些保险对家庭起保障作用,希望专家推荐。

中宏保险宁波分公司大客户经理叶勇:这对夫妇自己经营公司,未来收入虽丰厚但也有一定的风险。不过相对于已有的家庭资产,客户实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理财方面首先要完善家庭风险保障,然后是资产增值与孩子教育金及自己的养老金。

保险分保障型与理财型两大类。人有旦夕祸福,因此,防范风险的保障型保险是家庭不可缺少的。而理财型保险则应待保障比较完善后才可以考虑。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最大的财务风险就是收入的主要创造者意外与重大疾病的发生,导致太太与未来的小孩丧失经济来源,无法维持正常生活。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主要保的就是在老公一旦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太太及孩子可以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准。因此需要以老公为被保险人,购买死亡保险与重大疾病保险,而其保额应该等于未亡人若干年合理的生活、教育甚至养老支出。对于这位读者的情况,这样一笔钱至少应为身故金500万元与50万元的重大疾病金。太太的经济能力不是很强,但需要转移的是50万元重大疾病金。在保障完善的基础上给自己预先准备相应的养老金500万元,给未来的宝宝预留一定量的教育金。在整个家庭的保费支出大概在12万元左右,缴费期为20年。

保险知识,给3口之家年入16万提出保险建议


今年32岁的周先生是一公司的部门经理,看到《金理财》推出保险方面的系列理财规划后,他希望专家根据他的家庭情况,提出保险方面的相关建议。

周先生年收入约12万元,有社保。太太27周岁,是幼儿园老师,年收入4万元,有社保。两人4年前结婚,贷款买了新房,贷款期限20年,每月需还款4200元。有一个儿子,刚满一周岁,生活可以说是其乐融融。他想问一下,自己在保险方面怎样配置会使家庭更有保障,同时他也想给儿子存下一笔教育金,供儿子上大学时用,另外还计划给儿子准备一笔创业金。

家庭风险分析

虽然周先生家庭的年收入合计有16万元,但是每月的房贷和日常的生活开支几乎花掉了年收入的一半,并且收入主要来自于周先生,因此,对于周先生来讲,来自于家庭以及工作方面的压力显然很重,再加上儿子慢慢长大,各种费用开支不断增加,让周先生难免会产生些许的担忧。

对于周先生这样的家庭情况,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属于小康生活标准了,可以算是标准的幸福家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们家庭未来的16年房贷还款期间,也就是孩子的成长期。因此,在进行稳定的家庭理财的同时,在这期间还需要考虑到如下几个问题:1、周先生的工作是否会出现变动;2、工作变动以后,周先生是否可以一直保持高收入;3、周先生本人是否可以一直承受来自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4、家庭成员的健康是否会出现变化;5、目前的社保是否可以完全解决因健康变化所造成的费用开支。

由于周先生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换而言之就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只要上述所提到的5个问题都不发生,那么,这根支柱也就不会出现大问题。但是如果发生任何一个问题,就会对全家人的生活水平带来很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这样的情况,周先生家庭理所当然地需要做好合理的理财规划,以确保家庭财务规划的长期稳定性。

家庭保险建议

在进行家庭保险规划时,首先要给家庭的经济支柱投保保险,这样才能够给家庭撑上一把保护伞。一般而言,一个家庭的保障顺序主要是根据收入高低的顺序来安排,收入高的优先考虑,收入低的则次之。

投保保险也是有科学规律的,这就像上台阶一样,第一阶是意外保险;第二阶是医疗保险;第三阶是重大疾病保险;第四阶是大人的养老保险和孩子的教育金保险;第五阶才是投资型的保险。

根据周先生的家庭状况,且周先生和周太太除了拥有社保以外,并没有商业保险作为补充。所以在投保保险时,首先要解决一个重点,就是优先考虑周先生的保障。由于未来的16年是房贷的还款期,又是孩子的成长期,在此期间周先生的保障额度可以相应高一点,保险金额应高于房贷的总额。建议周先生投保以保障为主的保险,如意外险、定期寿险和重大疾病保险;周太太可以投保重大疾病保险、意外医疗和住院津贴方面的保险,以补充社保的不足;而周先生儿子的保障应该以健康为主,同时考虑孩子未来教育金和创业金的储备。

由于风险无处不在,因此建议投保越早越好,这样也就可以尽早通过保险的规划给家庭保驾护航。

理财讨论

降息预期下的市民心情

上周五,群主在金理财俱乐部中发布了一个信息:中银国际在《重返通缩:2009年经济展望报告》中表示,预计中国政府将推出历史上最为激进的降息举措。对于进一步降息的预期,大家似乎已经习惯了。虽然中国不至于像美国一样进入零利率时代,但是不少人认为降息还是存在很大可能性的。去年11月28日金理财在新浪网上关于降息所作调查的时候,就有63.5%的参与者表示央行会继续降息。

显然,降息肯定影响到大家的储蓄收益。但是仍有39%的参与者认为理财投资中首选是储蓄,其实是国债、股票等。群友“将帅”表示:不管多少利率,在银行总是要存一定的钱。自己做生意的“岚”说因为手上资金总是要流动,她把钱都放在银行,平时很少关注银行的利率变化,不管有没有利息,只要安全就好。“天蓝蓝”则开始后悔自己没有选择长一点的定存。她在2008年11月存进三个月的定期存款,当时银行利率3.33%年。现在到期了,5000元的话利息收益就是41.625元。然而现在一年定期利率都只有2.25%,三个月的更是剩下1.71%。“伍佰”建议说还可以去买国债,在利率低的时候,收益也较稳定。

虽然再次降息会进一步地降低居民储蓄的收益率,但是不少银行理财师还是认为作为生活的保障,储蓄对普通居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因为收益低就放弃了储蓄。当然除此之外可以配置一定数量的债券类产品,首先债券具有低风险的特点,另外在降息周期下,债券的收益率会有所提高。

■链接

债市仍有上涨空间

最近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由于中国的利率水平高于美国和日本,因此中国货币政策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与美国0.0%至0.25%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和日本0.1%的隔夜无担保拆款利率相比,中国“处在一个进能攻、退能守的位置上,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运用具有一定空间”。市场预计,2009年央行将再次大幅降息,其中一季度至少降息一次,全年降息幅度或将超过100个基点。目前债市的收益率曲线仍然处于合理的区间,未来债市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资金面上,根据央行相关公告可以看出,今年1月份到期的央行一年期票据将达到2300亿元左右,如果把到期的三月央票和正回购计算在内,1月份央票和公开市场滚动操作将累计向市场释放资金超过5000亿元,一季度解禁资金也将超过万亿元,巨额资金将向市场释放出大量流动性,有助于债市发动新一轮的资金推动型上涨行情。

国债市场在结束整理后有望进一步上扬,长期来看,债券市场在降息预期的利好刺激下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给孩子买保险你买对了吗?这7点一定要注意


“儿童保险”如今备受推崇,是很多父母送给孩子的成长礼物。保险让父母提前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教育、创业、婚嫁等费用做财富安排,以及应对可能遭遇的疾病、伤残、死亡等风险。那么儿童保险什么时候买?怎么买?

1、要先定保额再选保费

很多人在购买保险时,在意付出了多少保费,或是能不能拿回本金、能不能保值增值等,其实保额比保费更重要。

保额是你必须拥有的保障额度,买保险就是为了有足额的保障以应付意外发生。保费支出太少会造成保额不够、保障无力;保费支出太多,则会影响家庭财务结构。

一般来说,保费应为家庭总收入的10%~20%,保额应为年收入的5~10倍为宜。在承受范围内,保额越高越好。

2、按顺序购买

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购买保险时,应遵循以下顺序:学平险;意外伤害险;医疗险;重大疾病险;教育金给付险种。

经济实力一般的家庭,应首选儿童意外险和医疗险;经济实力尚可的,可以外加儿童重大疾病保险。这两个是最基本也是最经济的险种,花钱不多但是保障不错。

经济实力较强的,可以在上述险种之外,再加上教育储蓄险,“强制储蓄”+“豁免”,解决孩子以后上高中、大学或者出国留学的学费问题。

3、教育金的保费豁免条款要重视

少儿教育金保险多是分红型,但家长给孩子买保险应该多考虑保险本质的问题。市场上多数少儿教育金保险,都带有保费豁免条款。

在缴费期间,如果家长发生意外或者罹患重疾,失去缴纳保费的能力,无须缴纳剩余保费,而保单继续生效。孩子上学所需的花费仍能得到基本的保障。这是少儿教育金保险一个特有的条款,也是应该引起家长足够重视的条款。

4、选保险不能只限于儿童保险

儿童保险固然是专门为孩子开发设计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只能为孩子选择儿童保险。

现在市面上一些对投保人年龄限制比较宽松的保险,也非常适合拿来为孩子做一个长期保险规划。

5、保险期限不宜太长

有些家长认为,为人父母就应该竭尽所能地安排好孩子未来的生活,给孩子买一份养老保险甚至终身寿险,就一生都有保障了。

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考虑这一问题,显然有些为时过早。家长应争取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注意足够的保额。

6、切莫讳疾忌医不买重疾险

中国人一般都比较忌讳谈论生老病死,尤其是对于孩子。现在仍有些家长不太愿意买少儿重疾险,不是不舍得花钱,而是不想触碰这个话题。这也是少儿教育金保险比少儿重疾险更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但是意外和疾病才是一个人最先考虑的问题,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的风险是需要最先防范的,其他险种都在这之后配置。

7、儿童保险不是多多益善

很多险种是买得越多,获得的赔付也越多,但这一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儿童保险。为防范道德风险,保监会特别规定未成年人身故保险金不满10周岁的,不得超过人民币20万元,对于被保险人已满10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不得超过人民币50万元。超过的部分即便付了保费也无法获得赔偿。

有些家长想通过在几家保险公司分开买的方式增加身故保险金,这也是行不通的。因为这属于重复投保,出险后也将因为超出限额和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被拒赔。

给孩子的保险看似是一份支出,但它为父母节省的时间和精力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付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