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不可不知的航意险秘密

2021-04-02
财险保险规划 意外伤害保险规划 保险车险规划与思路

秘密一:不投航意险,也可获得赔偿。实际上,机票、车票或船票里其实都包含着一份强制“承运人责任保险”,俗称“座位险”--按飞机、轮渡、火车、客车乃至地铁的乘客座位计算费率,由运输方给保险公司投保,如途中发生意外致使旅客伤亡或行李损失,依法应由运输方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由保险公司支付赔款。2006年我国颁布的《国内航空运输承运人赔偿责任限额规定》明确,国内民用航空运输旅客伤亡赔偿最高限额为40万元,与航意险保额相当。

秘密二:一些航意险还包括延误险。记者从中国南方航空公司获悉,购买该公司机票的航空意外险中就包含了航空延误险,若航班延误4小时以上可获得300元的赔偿,若超过8小时则可获得800元至900元不等的赔偿。而其他一些航空公司则将航空延误险与航空意外险分开销售,旅客可以自主选择。

秘密三:诸多替代险种任君选择。目前,一些产险公司已相继推出交通工具意外险,抢滩航意险市场份额。对比发现,在相同保额下,交通工具意外险更便宜、购买渠道更方便、保险期限更长。

然而,为什么作为投保人的消费者却“蒙在鼓里”呢?一方面是商家指望通过航意险赚取代理费,通常与航空公司是利益共同体,没有“动力”尽到告知义务。此外,一些保险公司故意让消费者忽略自身权益,“没人维权背后偷着数钱”。

航意险费率应市场化调整

“渠道为王”,在保险业也是如此。航空机票售点、旅行社等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垄断着大部分航意险的保费资源,并哄抬代理手续费。因此,通常这份20元的航意险,保险公司受益只有三四元,而其他费用则被代理方拿走。

“运营费、渠道费等附加费占航意险纯保费的比例达80%以上,这明显违背了保险精算原理,属于漫天要价。”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认为,按照国外通行做法,保险产品附加费用占保费比例的上限应该限定在25%以内,如此才能挤掉中间“水分”,保护消费者利益。

不可理喻的是,一面是航意险市场不断扩大,一面是保费额铁打不动,严重偏离市场价值轨道。

有数据显示,民航乘客量近三年累计接近4亿人次,如果以10%的购买比例计算,航意险的收入高达8亿元。而现行的收费标准,仍然沿袭1996年的相关规定。

专家认为,保费收入逐年增加、经营成本不断摊薄、空难风险总体可控、赔款支出有限的情况下,航意险要么下调费率,要么扩大保险责任,还利于民。

航意险的定价权应交给市场,在此基础上,保监会再对航意险做出科学的费率精算,才能维护投保者权益,“特别需要对航意险的渠道附加费用比例作出最高限制”。

多管齐下规范航意险市场

防止假保单大行其道,消费者首先要擦亮“火眼金睛”。根据保监会规定,航意险应实现系统联网电脑出单,禁止手工出单或脱机打印。因此没有电脑出单的手写保单一律为假保单。而代理出售航意险的机构必须有保险监管机构颁发的《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并置于营业场所显眼处。

面对禁而不绝的假保单市场,业内人士认为,应该对航意险保单进行统一编码,可以防治兼业代理机构制售“影子保单”。此外,还可以发动群众力量,通过开展有奖查询、摇奖兑换里程或保单等活动打击假保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