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保险知识,购买儿童保险的四大法宝

2020-09-30
儿童保险知识 保险规划的四个阶段 保险八大规划

攻略一:据经济实力保

一般说来,在宝宝出生30天后,就可以为他们选购保险产品,主要有意外险、医疗险、重大疾病险、教育金储备险等。

对于经济实力一般的家庭可考虑只买意外险和医疗险,一旦孩子发生疾病或意外后,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赔偿,这样花钱不多但保障挺好。经济实力稍强些的家庭还可考虑投保幼儿重大疾病险。

而对于经济实力较强的家庭,在健康保险的基础上可为宝宝增投教育金储备险。购买教育险其实等同于“强制储蓄”,它的收益比定期存款稍高一些,可以避开利息税。

因此,保险专家建议,为宝宝购买保险时,应该遵守“先近后远,先急后缓”的原则,易发的风险先投保,按照意外险、医疗险、少儿重大疾病保险、教育险的顺序安排,有经济能力的才可考虑养老、投资理财型保险。

攻略二:首选意外、医疗险

很多父母花大量资金为孩子购买教育金保险,却不购买或疏于购买意外保险和医疗保险,这是将保险的功能本末倒置。

据有关部门对全国11个城市4万多名幼儿进行的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20%-40%的幼儿因意外伤害身故、残疾或进行医学治疗。同时,幼儿宝宝也比较容易患感冒、发烧、腹泻甚至肺炎等疾病,生病住院的概率要比成人高很多。因此,给孩子投保意外险和医疗保险是很有必要的。

宝宝的医疗保险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补偿型,以实际发生的全部费用为赔付上限,不重复赔付;另一种是根据诊断书赔付的大病险,只要宝宝确实患上保险范围内的疾病,保险公司就会赔付相应的额度。

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险专家还建议附加住院医疗险和住院津贴保险。这样,宝宝生病住院,不仅医疗费用可以报销,大人还可获得20?50元/天的住院补贴。不过,幼儿的住院率非常高,从保险投入成本来看,一般买报销性的住院费用保险就可以了。

攻略三:投保并非越多越好

保险专家介绍,投保幼儿险,并不是越多越好。从投保数额上说,目前,儿童险风险保障最高为10万元,购买两家公司以上可以累加,但超出10万元的部分无效。因为一般保险公司都规定,获保金额并不能累加,如果宝宝出现意外,医院提供的收费清单只能归属一家保险公司。如果想给宝宝买多份不同的保险,之前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寻找理赔程序上没有冲突的产品,别花了冤枉钱。

从保险种类上说,也没必要一次性买全了,因为保险也是一种消费,它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发生变化。对于很多资金不是特别宽裕的家庭,尤其是大人自己的养老金尚没有储备足够的情况下,考虑宝宝的养老问题确实没有必要。另外,宝宝的父母如果参加了由政府机构或单位提供的少儿医疗保险,再为孩子选择商业险时,只需要补充那些不足的部分就可以了。

攻略四:大人投保很重要

很多宝宝的父母都尽可能多地给宝宝购买保险,却忽略了大人本身,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大人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也是孩子最好的“保护伞”。如果只给孩子买保险,大人自己却不买,那么大人发生意外时,这个家庭很可能会因此陷入困境。

同时,在投保时,一定要选择有投保人豁免的保险,以确保宝宝父母一旦发生意外,不具备继续投保财力时,孩子仍可以享受不变的保障。

扩展阅读

保险知识,介绍儿童保险的四大险种


儿童意外伤害险

儿童好奇心强,活泼好动,而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差,在社会中处于弱势群体,因此发生意外的可能性也就相对较大。据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儿童期意外死亡以每年7%~10%的速度增加,某些地区意外死亡与伤害的发生比例高达1:19,已经成为我国0~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因。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是意外窒息、溺水、车祸与中毒,其中车祸死亡率的上升尤为显著。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为跌落、烧(烫)伤、动物致伤。目前意外伤害已经超过疾病成为儿童健康的头号杀手。

儿童意外伤害险就是针对18岁以下儿童,在遭受意外时所产生的高额的医疗花费等经济损失,以及意外致残、致死的人身保障。因此父母可以酌情为孩子购买意外类险种,一旦孩子发生意外后,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赔偿。这一类的保险一般是消费型的险种,一年仅需要几百元。

险种特点:保费便宜,保障高,无返还。

适用家庭:基础购买,只保意外伤害。

Tips:购买这类保险并不意味着从此可以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它只是在孩子发生意外事件后,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帮助和赔偿。

儿童健康医疗险

在家庭生活中,与儿童健康有关的花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儿童重大疾病;一种是儿童住院医疗。目前,重大疾病有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向,如白血病等恶性肿瘤同时还有像川崎病、严重心肌炎等婴幼儿易患的特定重大疾病,而按照我国目前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少年儿童这一年龄段基本上处于无医疗保障状态。因此,利用保险分担孩子的医疗费支出就成为投保儿童保险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现在普通的儿童疾病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腹泻等,动辄就住院,积累下来,花费也不小。因此在考虑购买险种时,建议家长可以购买附加住院医疗险和住院津贴险。这样,孩子万一生病住院,大部分医疗费用就可以报销,并可获得50元~100元/天的住院补贴。

险种特点:保费便宜,保障高,无返还。

适用家庭:基础购买,孩子体质较弱。

Tips:

重大疾病险投保年龄越小保费越便宜。过去,许多公司规定18岁以上才能购买重大疾病险,但随着保险产品的增多,现在16岁以下的儿童也可以购买该险种了。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国内首款返本分红型医疗保险,《泰康吉祥两全保险》填补了国内0~3岁医疗保险的空白。

儿童教育储蓄险

最近十年中,教育市场化所带来的教育支出高涨,以及家庭消费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父母都愿意将有限的资源投资在孩子的教育培养上,提前为孩子做一个财务规划和安排。

教育储蓄险主要就是解决孩子未来上学或者出国留学的学费问题。以购买保险的形式来为孩子筹措教育费用,购买保险后需要按时向保险公司缴费,作为一种强制性储蓄,可保障孩子日后的费用使用。而一旦父母发生意外,如果购买了可豁免保费的保险产品,孩子不仅免交保费,还可获得一份生活费。所以此类保险是以储蓄和保障为主。

险种特点:定期定额缴费,存多返还多,储蓄外有保障。

适用家庭:目标明确的中长期储备。

Tips:

由于目前保险公司推出的教育型险种都将教育基金与儿童身故保障设计在一起,相比储蓄等单纯的投资渠道,购买教育型险种更多了一层保障功能。另外,购买保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泰康人寿盛世人生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儿童投资理财保险

投资连结保险是一种融合保障、储蓄与投资于一身的新险种。与其它险种不同的是,投资连结险能够较好地融合风险保障与理财规划的优点。投资类保险尤其是万能产品,可以同时解决孩子的教育(留学)、创业、养老等大宗费用的问题。目前各个保险公司的具体保险方案不尽相同,但通常是孩子在成年前,父母为投保人,为孩子筹划日后的教育留学费用、创业启动资金;孩子在成年后,自己将成为投保人,筹划补充养老、医疗、旅游基金等。

家庭可以根据孩子的教育需要,应付不确定各个教育支出。投资本险种,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保费预算较高。

险种特点:保费自由、保额自主,随时支取,保障外有收益。

适用家庭:保费预算较高的家庭。

Tips:

作为一种新近推出的险种,保险公司销售人员通常都会鼓励家长尝试购买,虽然此险种覆盖范围比较全面,但父母在投保前仍要考虑实际需要,尤其是要考虑是否重复购买。

相关链接

关注您孩子身上的风险

孩子身上的两大风险:意外和健康。下面的这些数据让人触目惊心:

◆意外伤害是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

◆每100名死亡儿童中,就有26人死于意外伤害!

◆全国每年有4000万中小学生遭受各种意外伤害!

◆每年因意外伤害致残的儿童高达40万人!

◆儿童意外死亡以每年7%-10%的速度增加!

每一位父母亲,无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平平安安、健康快乐。但是,突发性的意外事故灾难,有时会突然夺去孩子幼小的生命,有时也会导致孩子终身残疾,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和基本生活。无论是意外死亡,还是伤残,对每个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都是无法接受的打击和难以弥补的永久伤痛。通过保险,虽然不能避免意外的发生,但是却能有效地转移风险,保障家庭生活安定。

保险知识,注意保险的四大误区


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保险规划中,都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易犯误区,会使投保人遭受损失或不便。

平日里,不妨先认认清楚这些误区“长啥样子”。

从单身期,到家庭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空巢期,每个人的保险保障都应该根据不同人生阶段的特点,进行具有不同侧重点的规划,形成一个类似于“梯级消费”的概念。

只是,这么长周期的一个保险规划,很容易步入一些常见的误区中,为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之。

误区一:寿险规划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有人以为,既然是阶梯式消费,就应该是爬坡式向上,保险产品只能越选越多,保额也应该逐渐累加,其实不然。随着人生阶段的不断向前,总体而言保险是越买越多了,但具体到每一个险种上并非完全如此。

寿险规划的改变,并不只是意味着保单数量的增加。由于家庭责任、经济收入变化,每一时期需要的保障重点会有所不同。

比如,寿险额度在单身期较少,到家庭成长期和成熟期因家庭负担较重而变得很高,但到了老年会再次降低,因为老人已经不是已成年子女的最主要经济来源了。医疗类产品的变化也不是直线上升的,因为不同时期对具体的健康医疗类产品需求很不一样。年轻时需要的意外医疗保险,到了35岁以后可能更多考虑终身健康保险和终身医疗补贴。

到底是增是减,关键还是看具体的需要。

误区二:年轻人买不买保险无所谓

在单身期,也就是保险的“初级消费阶段”,年轻人总是对保险抱着无谓的态度。

比如,不少年轻人会说“意外太偶然,应该轮不到我”。

世界这么大,哪有那么多的意外发生,即使有意外发生也不一定轮到自己。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但意外是突如其来的客观事故,它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什么时候光顾、光顾到谁头上,谁也说不准。也正是因为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年轻的时候才更应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它具有“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互助特性,尽管意外事故发生给人们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灾难,但如果投保了一定保额的意外险,这份保障至少可以使受难者及家属在经济上得到相当的援助,在精神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安慰。

也有人认为,年轻时买保险不如做投资挣钱。年轻人可以不用购买储蓄性质的保险,但高保障型的产品必须有备无患,只要每年缴纳的保费是在合理的收入比例范围内,它对你的整体投资计划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相反它还能为风险投资保驾护航。

误区三:家庭成长期间不爱惜自己

家庭成长期,财富的积累还起步不久,却又有了家庭和孩子的负累。新买住房要还月供,大宗家居用品尚需添置,到处都是需要用钱的地方。此时此刻,夫妻双方可能在保险上有些“气短”,不愿意给自己买保险增加支出。

有些人觉得“我经济负担比较重,没有闲钱买保险”。萧山今年32岁,上有老下有小,他总说:“我不买保险,家里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没那闲钱。最多给孩子买一份。”

但对于有家庭负担的人而言,保险不是奢侈品,而更像是必需品。没有对自己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和收入能力的保障,就根本不可能保护好自己的家庭。你宁可在别的地方省出一点来,也要安排好自己的保障。

但是,经济成本毕竟是需要考虑的,所以处在家庭成长期,预算比较拮据的家庭可以选择一些没有现金价值的产品,并根据你的实际需要投保,保费就会比较便宜。

误区四:家庭成熟期后走向两个极端

到了家庭成熟期,以下两个保险消费的误区比较明显。

一是有些人觉得“有钱可以替代保险”。到了家庭成熟期,家庭财富已经积累到最高点附近,有些人会认为自己已经有能力应付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财务困难,尤其对于从未有理赔经历的“有钱人”而言,可能会产生“保险无用论”的想法。

但是,积累财富不容易,为什么要把所有的重任都往自己肩上扛呢?比如一次重病需要10万元,虽然你的财力负担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买了保险,很可能只要1万元就解决了问题。为什么不用保险来留住你的9万元呢?相较针对大多数人的经济风险保障作用,对于有钱的人,保险更有意义的作用还在于保全已拥有的财产。

另一方面,特别看重家庭的人,在家庭成熟期可能还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特别喜欢买保险,认为“保险买得越多越好”。

可是不要忘记,购买越多的保险,同时也就意味着将要缴纳越来越多的保费。一旦自己的收入减少,难以缴纳高额保费的时候,将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理性的行为应当是,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收入等等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适当购买保险。投保的费用最好是自己收入的10%左右为宜。

购买保险时 四大误区不可取_保险知识


通常,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保险规划中,都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易犯误区,会使投保人遭受损失或不便。平日里,不妨先认认清楚这些误区“长啥样子”。从单身期到家庭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空巢期,每个人的保险保障都应该根据不同人生阶段的特点,进行具有不同侧重点的规划,形成一个类似于“梯级消费”的概念。只是,在这么一个长周期的保险规划中,很容易步入一些常见的误区中,为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

误区之一:寿险只能增加而不能减少

有人认为,既然是阶梯式消费,就应该是爬坡式向上,保险产品只能越选越多,保额也应该逐渐累加。其实不然。随着人生阶段的不断向前,总体而言保险是越买越多了,但具体到每一个险种上并非完全如此。寿险规划的改变,并不只是意味着保单数量的增加。由于家庭责任、经济收入变化,每一时期需要的保障重点会有所不同。比如,寿险额度在单身期较少,到家庭成长期和成熟期因家庭负担较重而变得很高,但到了老年会再次降低,因为老人已经不是已成年子女的最主要经济来源了。医疗类产品的变化也不是直线上升的,因为不同时期对具体的健康医疗类产品需求很不一样。年轻时需要的意外医疗保险,到了35岁以后可能更多考虑终身健康保险和终身医疗补贴。到底是增是减,关键还是看具体的需要。

误区之二:年轻人暂不需买保险

在单身期,也就是保险的“初级消费阶段”,年轻人总是对保险抱着无谓的态度。比如,不少年轻人会说“意外太偶然,应该轮不到我”。世界这么大,哪有那么多的意外发生,即使有意外发生也不一定轮到自己。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但意外是突如其来的客观事故,它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什么时候光顾、光顾到谁头上,谁也说不准。也正是因为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年轻的时候才更应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它具有“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互助特性,尽管意外事故发生给人们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灾难,但如果投保了一定保额的意外险,这份保障至少可以使受难者及家属在经济上得到相当的援助,在精神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安慰。也有人认为,年轻时买保险不如做投资挣钱。年轻人可以不用购买储蓄性质的保险,但高保障型的产品必须有备无患,只要每年缴纳的保费是在合理的收入比例范围内,它对你的整体投资计划不会有什么影响,相反它还能为风险投资保驾护航。

误区之三:不愿给自己买保险

家庭成长期,财富的积累还起步不久,却又有了家庭和孩子的负累。新买住房要还月供,大宗家居用品尚需添置,到处都是需要用钱的地方。此时此刻,夫妻双方可能在保险上有些“气短”,不愿意给自己买保险增加支出。有些人觉得“我经济负担比较重,没有闲钱买保险”。周先生今年32岁,上有老下有小,他总说:“我不买保险,家里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没那闲钱,最多给孩子买一份。”但对于有家庭负担的人而言,保险不是奢侈品,而更像是必需品。没有对自己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和收入能力的保障,就根本不可能保护好自己的家庭。你宁可在别的地方省出一点来,也要安排好自己的保障。但是,经济成本毕竟是需要考虑的,所以处在家庭成长期,预算比较拮据的家庭可以选择一些没有现金价值的产品,并根据你的实际需要投保,保费就会比较便宜。

误区之四:成熟之后易走两个极端

到了家庭成熟期,以下两个保险消费的误区比较明显。一是有些人觉得“有钱可以替代保险”。到了家庭成熟期,家庭财富已经积累到最高点附近,有些人会认为自己已经有能力应付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财务困难,尤其对于从未有理赔经历的“有钱人”而言,可能会产生“保险无用论”的想法。但是,积累财富不容易,为什么要把所有的重任都往自己肩上扛呢?比如一次重病需要10万元,虽然你的财力负担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买了保险,很可能只要1万元就解决了问题,为什么不用保险来留住你的9万元呢?相较针对大多数人的经济风险保障作用,对于有钱的人,保险更有意义的作用还在于保全已拥有的财产。另一方面,特别看重家庭的人,在家庭成熟期可能还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特别喜欢买保险,认为“保险买得越多越好”。可是不要忘记,购买越多的保险,同时也就意味着将要缴纳越来越多的保费。一旦自己的收入减少、难以缴纳高额保费的时候,将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理性的行为应当是,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收入等等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适当购买保险。投保的费用最好是自己收入的10-15%左右为宜。

保险知识汇总,保险,基金定投成养老两大法宝


本报讯(记者李彦)本报昨日刊登《月光80后患上养老焦虑症》一文后,很多读者打来电话询问,趁年轻如何投资,才能积累足够的养老金,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

家住金银湖的程女士称,她和老公今年都是32岁,目前家庭年收入约10万元,除去供房、养小孩和其他生活开销,每年节余3万~4万元,现有定期存款5万和活期存款1万多元,无其他投资。“我和老公寻思着,年轻时日子过紧一点,就算再过20年退休,每年平均存5万元,也能攒下100万养老金。”程女士说,不知这笔钱20年后够不够养老。

和程女士不同,现年35岁的闵先生则将未来的养老金寄希望于名下的两处房产。“我在2005年和2007年先后买了两套房子,目前市值分别约为90万和120万。”闵说,目前家庭月开销在万元左右,几乎无节余。“等20年后自己退休了,就把两套房子卖掉,租房子住,靠这笔钱安享晚年。”

对于程女士和闵先生的养老规划,理财人士认为并非最佳方案。“程女士仅仅选择存款方式积累养老金,收益太低。”中国银行(601988,股吧)江岸支行理财师杨菲说,理财是要通过长期投资获得更大收益率,储蓄只能作为最稳妥的投资方式,起到基本保障作用,很难抵抗通胀;闵先生指望房子养老也不保险,一来房价在今后二三十年存在不稳定性,二来房龄太老也会让房价大打折扣。

养老保险、基金定投是首选

在民生银行(600016,股吧)武汉分行零售市场营销部理财师艾莉看来,趁年轻开始积累自己的养老金,可首选购买养老保险和基金定投两种方式。

养老保险按一定保额年缴保费,退休后可每年领取生存金及返还红利。以太平人寿推出的一款金悦人生养老保险为例,若客户30岁时投保,缴费20年,投保后每两年即可按保费的5%领取一次生存金,每领取5次,领取比例即提升5%,即40岁起按10%领取、50岁起按15%领取,60岁起按20%领取;客户65岁后,将按保额的30%每年领取生存金,直至88岁。此外,公司每年还会将红利以增加保额的方式分配,实现保额年年递增,从而增加生存金的领取额度,期满客户还可领取一笔终了红利。

此外,基金定投也是积累养老金的法宝之一。艾莉说,过去10年,A股市场基金定投年均收益在9%左右,以此计算,若家庭月均定投2000元,坚持30年,累计收益可达356万多元,资产增加率近400%。

商业保险的四大特征_保险知识


商业保险是指通过订立保险合同运营,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由专门的保险企业经营。商业保险关系是由当事人自愿缔结的合同关系,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公司根据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商业保险有以下几大特点。

1.商业保险是一种经营行为,保险业经营者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社会保险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种,目的是为人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以国家财政支持为后盾。

2.商业保险依照平等自愿的原则,是否建立保险关系完全由投保人自主决定;而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凡是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或劳动者,其缴纳保险费用,接受保障,都是由国家立法直接规定的。

3.商业保险的保障范围由投保人、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不同的保险合同项目,不同的险种,被保险人所受的保障范围和水平是不同的;而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一般由国家事先规定,风险保障范围比较窄,保障的水平也比较低,这是由它的社会保障性质所决定的。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被保险人有永久获得保障的权利。政府对保险财务负最后的责任,发生亏损由国家财政拨款弥补。

4.商业保险是以个人或全体人民为对象,并根据其缴保费多少和事故发生的种类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社会保险以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为对象,在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后给予物质帮助。

保险知识,给宝宝买保险的四大误区


误区1、只给孩子买保险,父母的不买

作为付保费的父母是家庭经济支柱理应要先给自己考虑。但是很多人父母都是想把最好的给孩子。没有想过万一自己出了风险,孩子的保费谁出?

误区2、只买有回报的险种不考虑健康险

父母给孩子买保险最关注是返还,分红,认为孩子小,生病几率小,不想买建康险。孩子的生病几率是小过老人,但是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很弱,意外伤害等事故难以避免。所以一定要给孩子做好充足的健康保障。

误区3、是喜欢为孩子考虑终身的保险。孩子的健康,教育,婚嫁,养老都想面面俱到,甚至自己的养老还没有着落就想着孩子的养老,简直是本末倒置。儿孙自有儿孙福,只要孩子做好成年前的健康和教育金准备就好了,至于孩子以后的养老什么的,就让他自己安排吧。

当然,如果身家雄厚,打算传承家产给孩子,考虑终生险是很好的方式。

误区4、认为附加的投保人豁免是消费型的,就不想附加。

保险是一种保障。有投保人豁免,特别是三豁免(残疾,重疾,身故都可以豁免保费)的儿童险是最好的。保证父母不幸发生风险,余下保费不用再交,孩子的保险利益不变。

保险知识,揭露保险梯级规划的四大误区


从单身期,到家庭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空巢期,每个人的保险保障都应该根据不同人生阶段的特点,进行具有不同侧重点的规划,形成一个类似于“梯级消费”的概念。

只是,这么长周期的一个保险规划,很容易步入一些常见的误区中,为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之。

误区一:寿险规划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有人以为,既然是阶梯式消费,就应该是爬坡式向上,保险产品只能越选越多,保额也应该逐渐累加,其实不然。随着人生阶段的不断向前,总体而言保险是越买越多了,但具体到每一个险种上并非完全如此。

寿险规划的改变,并不只是意味着保单数量的增加。由于家庭责任、经济收入变化,每一时期需要的保障重点会有所不同。

比如,寿险额度在单身期较少,到家庭成长期和成熟期因家庭负担较重而变得很高,但到了老年会再次降低,因为老人已经不是已成年子女的最主要经济来源了。医疗类产品的变化也不是直线上升的,因为不同时期对具体的健康医疗类产品需求很不一样。年轻时需要的意外医疗保险,到了35岁以后可能更多考虑终身健康保险和终身医疗补贴。

到底是增是减,关键还是看具体的需要。

误区二:年轻人买不买保险无所谓

在单身期,也就是保险的“初级消费阶段”,年轻人总是对保险抱着无谓的态度。

比如,不少年轻人会说“意外太偶然,应该轮不到我”。

世界这么大,哪有那么多的意外发生,即使有意外发生也不一定轮到自己。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但意外是突如其来的客观事故,它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什么时候光顾、光顾到谁头上,谁也说不准。也正是因为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年轻的时候才更应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它具有“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互助特性,尽管意外事故发生给人们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灾难,但如果投保了一定保额的意外险,这份保障至少可以使受难者及家属在经济上得到相当的援助,在精神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安慰。

也有人认为,年轻时买保险不如做投资挣钱。年轻人可以不用购买储蓄性质的保险,但高保障型的产品必须有备无患,只要每年缴纳的保费是在合理的收入比例范围内,它对你的整体投资计划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相反它还能为风险投资保驾护航。

误区三:家庭成长期间不爱惜自己

家庭成长期,财富的积累还起步不久,却又有了家庭和孩子的负累。新买住房要还月供,大宗家居用品尚需添置,到处都是需要用钱的地方。此时此刻,夫妻双方可能在保险上有些“气短”,不愿意给自己买保险增加支出。

有些人觉得“我经济负担比较重,没有闲钱买保险”。萧山今年32岁,上有老下有小,他总说:“我不买保险,家里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没那闲钱。最多给孩子买一份。”

但对于有家庭负担的人而言,保险不是奢侈品,而更像是必需品。没有对自己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和收入能力的保障,就根本不可能保护好自己的家庭。你宁可在别的地方省出一点来,也要安排好自己的保障。

但是,经济成本毕竟是需要考虑的,所以处在家庭成长期,预算比较拮据的家庭可以选择一些没有现金价值的产品,并根据你的实际需要投保,保费就会比较便宜。

误区四:家庭成熟期后走向两个极端

到了家庭成熟期,以下两个保险消费的误区比较明显。

一是有些人觉得“有钱可以替代保险”。。到了家庭成熟期,家庭财富已经积累到最高点附近,有些人会认为自己已经有能力应付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财务困难,尤其对于从未有理赔经历的“有钱人”而言,可能会产生“保险无用论”的想法。

但是,积累财富不容易,为什么要把所有的重任都往自己肩上扛呢?比如一次重病需要10万元,虽然你的财力负担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买了保险,很可能只要1万元就解决了问题。为什么不用保险来留住你的9万元呢?相较针对大多数人的经济风险保障作用,对于有钱的人,保险更有意义的作用还在于保全已拥有的财产。

另一方面,特别看重家庭的人,在家庭成熟期可能还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特别喜欢买保险,认为“保险买得越多越好”。

可是不要忘记,购买越多的保险,同时也就意味着将要缴纳越来越多的保费。一旦自己的收入减少,难以缴纳高额保费的时候,将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理性的行为应当是,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收入等等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适当购买保险。投保的费用最好是自己收入的10%左右为宜。

保险知识,保险规划四大误区


通常,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保险规划中,都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易犯误区,会使投保人遭受损失或不便。平日里,不妨先认认清楚这些误区“长啥样子”。

从单身期到家庭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空巢期,每个人的保险保障都应该根据不同人生阶段的特点,进行具有不同侧重点的规划,形成一个类似于“梯级消费”的概念。

只是,在这么一个长周期的保险规划中,很容易步入一些常见的误区中,为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

误区之一:寿险只能增加而不能减少

有人认为,既然是阶梯式消费,就应该是爬坡式向上,保险产品只能越选越多,保额也应该逐渐累加。其实不然。随着人生阶段的不断向前,总体而言保险是越买越多了,但具体到每一个险种上并非完全如此。

寿险规划的改变,并不只是意味着保单数量的增加。由于家庭责任、经济收入变化,每一时期需要的保障重点会有所不同。

比如,寿险额度在单身期较少,到家庭成长期和成熟期因家庭负担较重而变得很高,但到了老年会再次降低,因为老人已经不是已成年子女的最主要经济来源了。医疗类产品的变化也不是直线上升的,因为不同时期对具体的健康医疗类产品需求很不一样。年轻时需要的意外医疗保险,到了35岁以后可能更多考虑终身健康保险和终身医疗补贴。到底是增是减,关键还是看具体的需要。

误区之二:年轻人暂不需买保险

在单身期,也就是保险的“初级消费阶段”,年轻人总是对保险抱着无谓的态度。比如,不少年轻人会说“意外太偶然,应该轮不到我”。

世界这么大,哪有那么多的意外发生,即使有意外发生也不一定轮到自己。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但意外是突如其来的客观事故,它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什么时候光顾、光顾到谁头上,谁也说不准。也正是因为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年轻的时候才更应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它具有“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互助特性,尽管意外事故发生给人们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灾难,但如果投保了一定保额的意外险,这份保障至少可以使受难者及家属在经济上得到相当的援助,在精神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安慰。

也有人认为,年轻时买保险不如做投资挣钱。年轻人可以不用购买储蓄性质的保险,但高保障型的产品必须有备无患,只要每年缴纳的保费是在合理的收入比例范围内,它对你的整体投资计划不会有什么影响,相反它还能为风险投资保驾护航。

误区之三:不愿给自己买保险

家庭成长期,财富的积累还起步不久,却又有了家庭和孩子的负累。新买住房要还月供,大宗家居用品尚需添置,到处都是需要用钱的地方。此时此刻,夫妻双方可能在保险上有些“气短”,不愿意给自己买保险增加支出。

有些人觉得“我经济负担比较重,没有闲钱买保险”。周先生今年32岁,上有老下有小,他总说:“我不买保险,家里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没那闲钱,最多给孩子买一份。”

但对于有家庭负担的人而言,保险不是奢侈品,而更像是必需品。没有对自己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和收入能力的保障,就根本不可能保护好自己的家庭。你宁可在别的地方省出一点来,也要安排好自己的保障。

但是,经济成本毕竟是需要考虑的,所以处在家庭成长期,预算比较拮据的家庭可以选择一些没有现金价值的产品,并根据你的实际需要投保,保费就会比较便宜。

误区之四:成熟之后易走两个极端

到了家庭成熟期,以下两个保险消费的误区比较明显。

一是有些人觉得“有钱可以替代保险”。到了家庭成熟期,家庭财富已经积累到最高点附近,有些人会认为自己已经有能力应付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财务困难,尤其对于从未有理赔经历的“有钱人”而言,可能会产生“保险无用论”的想法。

但是,积累财富不容易,为什么要把所有的重任都往自己肩上扛呢?比如一次重病需要10万元,虽然你的财力负担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买了保险,很可能只要1万元就解决了问题,为什么不用保险来留住你的9万元呢?相较针对大多数人的经济风险保障作用,对于有钱的人,保险更有意义的作用还在于保全已拥有的财产。

另一方面,特别看重家庭的人,在家庭成熟期可能还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特别喜欢买保险,认为“保险买得越多越好”。

可是不要忘记,购买越多的保险,同时也就意味着将要缴纳越来越多的保费。一旦自己的收入减少、难以缴纳高额保费的时候,将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理性的行为应当是,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收入等等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适当购买保险。投保的费用最好是自己收入的10-15%左右为宜。

购买卡式保单需要注意的四大事项_保险知识


卡式保单之所以受市场欢迎,与保险责任明确、保费价格低廉等优点不无关系。不过,随着越来越多不同内容的卡式保单投入市场,一些消费者开始疑惑,买了卡式保单就算有了保障吗?保险的保障时间从何时算起又至何时结束呢?“卡”掉了,是不是就不能理赔了呢?

激活是卡式保单生效最重要的步骤,没有激活的卡式保单没有丝毫保障能力。激活的方法有很多,通常在卡片上会清楚写明。在激活时,除了提供卡片号码、密码外,通常还需要提供被保险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也就是说,持卡人既可以选择为自己投保,也可以选择为家人送上关爱。

在激活时,一些卡式保单可自由指定保险合同生效日,也有些规定为激活次日零时生效,这在“保险卡”上同样会有说明。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卡式保单也有各自的有效期,如果在有效期内持卡人没有及时激活,这份保险是会过期作废的。

保障范围自然是被保险人最关心的问题。由于保险卡上所能传递的信息有限,因此能通过这一形式销售的保险往往是比较简单的,比如交通意外险、旅行意外险、家庭财产保险等。但这并不表示被保险人可以对免除条款视而不见,实际上,如今不少卡式保单都会把免除条款以醒目字体予以表示,一些还需要被保险人签名表示已经阅读并接受。

每份卡式保单通常有固定的保险金额,比如每份提供意外险保障10万元,而购买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保险公司规定的上限范围内一次购买多份。

最后来说说卡式保单的保管。购买卡式保单后可要妥善保管,一旦遗失,通常不能挂失、补发。换句话说,若你购买的卡式保单尚未激活就遗失了,那么损失只能完全自负。

相关推荐